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逐步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阐述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系统应用的实际效果。

二、系统设计背景与目标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这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以及管理成本高昂等问题。

因此,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运而生,旨在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系统设计原则1. 用户友好性: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便捷,方便用户快速上手。

2.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机制,保障用户信息、教学资源等数据的安全。

3.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

4. 高效性: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系统架构设计课程教学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以数据库为核心,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

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

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数据;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表示层负责用户界面展示和交互。

五、系统功能模块设计1.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者的注册、登录、信息修改等功能。

2. 课程管理模块:包括课程信息的录入、编辑、删除、查询等功能,以及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下载。

3. 教学管理模块:包括排课、选课、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等功能,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

4. 教务管理模块: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教学评估等功能,以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六、系统实现方法1. 技术选型: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采用Spring框架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2. 开发流程:系统开发遵循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验收的流程。

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支撑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

该系统通过集成各个部门的信息和资源,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和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

首先,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需求:1.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学生在各个学科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综合评价等。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成绩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教师进行学情分析。

2. 课程管理:系统能够管理各门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开课时间等。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发布课程相关的资料和通知,学生则可以查看和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

3.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能够集中管理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计划、教材资料、教学课件等。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信息沟通与交流:系统提供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方便双方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解答,促进学术与思想的交流。

5. 学生管理:系统能够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入学年级、班级等,方便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服务。

该系统还能提供学生成绩、出勤情况等数据分析报告,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业和学习情况。

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支持:系统的构建和实现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软硬件设备。

例如,数据库技术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数据,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系统在不同地点的访问和交流。

2. 数据安全:教育信息系统处理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学生的个人信息和成绩等。

因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机制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

3. 用户友好性:教育信息系统的用户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各个群体,他们的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各不相同。

高校教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教务管理是每所高校都需要面对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教务管理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

根据高校教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教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如下:1.学生管理:包括学生档案管理、学籍管理、学生选课管理等。

2.课程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管理、课程安排管理等。

3.教师管理:包括教师档案管理、教师授课管理等。

4.考试管理:包括考试安排管理、成绩管理等。

5.教务管理:包括教务部门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

二、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高校教务管理的需求,可以采用C/S架构或B/S架构进行系统设计。

C/S架构适合于局域网环境下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而B/S架构适合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2.数据库设计: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结构化和关联性,设计适当的数据表并建立合适的索引,以提高系统的查询和统计性能。

3.界面设计:界面设计需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直观性要求,注重用户体验。

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界面设计技术,如响应式设计和数据可视化等,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美观性。

三、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前端开发:根据界面设计方案,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进行前端开发,实现用户界面的呈现和交互。

2.后端开发:根据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方案,使用Java、C#、Python等语言进行后端开发,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和业务逻辑。

3.数据库开发:根据数据库设计方案,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定义和索引的建立等操作。

4.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前端、后端和数据库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学资源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教学资源,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使用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将就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教学资源的管理效率和便捷性。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基本功能: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基本的教学资源管理功能,包括资源的录入、存储、检索和管理等。

同时,系统还应该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资源上传和下载,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2. 用户权限管理:为了确保资源的安全和合理利用,系统需要建立不同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教师可以上传和管理资源,学生可以下载和浏览资源,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

3. 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应该提供一些统计和分析功能,以便教师和管理员能够了解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比如可以统计某一资源的下载次数、课程资源的使用率等。

4. 界面友好性:系统的界面设计应该简洁美观,操作简单易懂。

用户可以快速上手,并且不会因为界面复杂而影响教学资源的管理。

二、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

1.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表的设计和关系的建立。

比如可以设计教师表、学生表、课程表、资源表等。

2.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为了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界面设计要遵循用户体验原则,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可以采用响应式设计,适配不同终端设备。

3.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的各个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

比如可以设计资源上传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等。

三、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

不同的系统实现方式有多种,可以使用传统的Web开发技术,也可以使用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来加快开发速度。

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普及、方便、高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采用了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而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概述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将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处理,实现教学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协同化,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

从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并将教学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从而实现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为了构建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和实现。

下面将针对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1.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在构建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时,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传统的教学教材大都是纸质资料,而且它们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期之间往往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通过数字化处理,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教材进行扫描、OCR识别等处理方式,将其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资料。

这样就为之后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基础。

2. 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相关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实现中,需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分析和设计。

比如,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另外,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也可以提供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习惯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传统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为此,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一个高效、智能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二、系统设计背景与目标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背景是应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解决传统教学管理中的低效、混乱等问题。

系统的设计目标在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教学管理平台。

三、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首先对教学管理的主要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明确了系统的功能需求。

系统需要支持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互动、成绩管理等多个模块。

同时,还需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扩展性。

四、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B/S架构,以数据库为核心,结合前端展示与后端业务逻辑处理,实现教学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本系统的核心,我们设计了包括课程表、教师表、学生表、教学资源表、成绩表等多个数据表,以支持系统的各项功能。

3. 界面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便捷,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同时,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角色与权限,设计了不同的操作界面。

五、系统功能实现1. 课程管理:包括课程的添加、编辑、删除、查询等功能,实现课程信息的动态管理。

2. 教师管理:包括教师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支持对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学生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籍管理、成绩查询等功能,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管理。

4. 教学资源管理:包括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分类、共享等功能,方便教师与学生获取教学资源。

5. 在线互动:支持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答疑、讨论等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6. 成绩管理:包括成绩录入、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教学资源是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设计和实现一套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

这包括了解高校教学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以及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

1. 教学资源的类型和数量: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教材、试题等多种形式和类型。

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学环节所需的教学资源也有所不同。

了解教学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2. 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源,并能够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需求进行有效组织和分发。

学生需要方便地获取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 痛点和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了解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如资源分散、组织不合理、资源共享度低等,可以为系统设计提供解决方案,并提高教学资源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系统设计基于前期的需求分析,我们可以开始进行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前端展示界面、后台数据管理和存储等。

2.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教师资源管理模块、学生资源查询模块、资源上传和下载模块、资源推荐模块等。

每个模块需要具备明确的功能和操作方式。

3. 数据库设计:根据教学资源的类型和数量,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应能够存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并实现对资源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同时,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性能。

三、系统实现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r g o p n n t e p o e s o e r n . e r u i g i h r c s fla ni g
a d h s u p rs h r s u c s a t ma i n t u s p o t te e o r e u o t c
Ke wo d :e c i g r s u c ;n o a in u i; h r ce si w r ;r me d s rbn b sc y r s t a h n e o r e i fr t n t c a a tr t m o i c od f a e c ig a i i d t ; ma c i g r l ; th n l o t m aa th n u e mac i g ag r h i
Ab t a t On t e b ss o x e so n o a in n to e d o n w e g n L S 3, t i s r c : h a i fe tn in i fr t e fa f l fk o l d e a d CE T 一 m o i hs p p r t r es t t x — y e ta h n rs u c s a e ag t a e t tp d e c i g e o r e , a d l b r ts h p o e s f d s n n n ea o a e t e r c s o e i a d g
i l me t t n o e c i g r s u c so g nzn y t m b s d o n o a in u i , i cu i g a mp e n a i ft a h n e o r e r a ii g s se a e n i f r t n t o m o s n ldn l f me d s rbn a i aa o n o ai n c a a trsi , o t i me to h r c e it o d , a e c i g b sc d t fi f r t h r c e t b an n f c a a trs c w r s i m o i c i d sa c ew e n o a in u i , a ela t h n u e n l o i m f n o ain u i, itn e b t e n if r t n t m o s s w l s ma c i g r l sa d ag r h o f r t n t t i m o ec T e s s m r a i s i f i e c i g r s u c s b n t n o ai n u i , i lme t t. h y t o g n z n n t ta h n e o r e y f i if r t n t mp e n s e e i e i e m o s ef in og nz t n f t e e c i g r s u c s f c e t r a iai o h ta h n e o r e , i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以文本类型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和CELTS-3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特征词获取、信息元距离度量、信息元匹配规则以及匹配算法等。

该系统通过有限的信息元描述无限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资源自动重组。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元;特征词;元数据描述框架;匹配规则;匹配算法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on information net of a field of knowledge and CELTS-3, this paper targets at text-typ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including a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of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btainment of characteristic words, distance between information units, as well as matching rules and algorithm of information unit, etc. The system organizes infinite teaching resources by finite information units, implements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us supports the resources automatic regroup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Key words】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Unit; Characteristic Word;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Matching Rule; Matching Algorithm随着网络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教育资源的质量对现代网络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1],教师的意图、观点和思路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形式才能得以体现。

当前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4]:资源库之间的互操作缺乏相应规范;资源独占系统导致了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和可共享范围小;资源可重用性差,不能根据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自动重组等。

普遍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1-4]:(1)教学资源不规范。

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元数据描述标准,有着各自的开发目的,使用不同的开发系统。

(2)教学资源不独立。

长期以来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学资源都依附于教学管理系统。

(3)教学资源的管理技术落后。

由于大部分教学资源都不是结构化的,即不是计算机可理解的信息,导致这些资源在序列化存储、检索、重组等信息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

本文以文本类型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和CELTS-3(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一学习对象元数据)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

该系统通过有限的信息元描述无限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资源自动重组。

1 教学资源组织模型研究1.1信息元物元理论告诉我们,物元是度量与非度量的结合,一个信息的定量部分和定性部分在物元概念下可以很好的统一起来。

可以认为,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物元,将信息用n维物元表示,即R=( N , C , V ),C (C1 ,C2 ,C3 , . . .C n), V (v1 ,v2 ,v3 , . . .v n),我们称之为信息元[5],其中N为信息所涉及到的事物,C为给定事物具有的某一广义特征,V 是N关于C的广义量值。

1.2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信息元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可拓性,以信息元R为起点,在某限制条件下向外开拓,可以得到很多相关和相似的信息元,称}{}{~}{}{}{}{)(0↔⇒=R R R R R R R R W v c n 为R 的可拓信息域,其中{}n R 表示R 的同物信息元集,{}c R 表示R 的同征信息元集,{}v R 表示R的同值信息元集,{}~R 表示R 的相关信息元集,{}⇒R 表示R 的蕴含信息元集,{}↔R 表示R 的共轭信息元集。

所有这些信息元将组成赋权网络,如图1所示。

某领域知识的基本信息元采用指针形式连接起来,指针分为4类,图1 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络发散类(E类指针),相关类(I类指针),蕴含类(P类指针),共轭类(F类指针)。

网络的连接框架采用3条总线结构:事物总线、特征总线、量值总线。

每条总线分为若干域,如事物总线按照类事物分域,特征总线按照实义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分域。

量值总线按照数值型和非数值型分域。

这样建立起一个关于某领域知识的可拓信息网络。

2 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2.1功能需求分析本系统针对互联网上海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获取、标识、组织与管理,并提供给用户学习。

具体包括两个功能需求:a. 教学资源的收集在收集过程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拆分,以信息元为单位选取、收集各类教学资源。

b. 有效的资源管理根据资源的信息特征对资源的内容属性进行元数据标引,使资源与多个信息元相关联。

利用可拓信息网络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在多种学习情境下被重用,而且可由挂靠在信息元上的资源自动拼接成个性化的学习页面。

2.2教学资源组织系统的设计方案教学资源的组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组织教学资源数据;二是如何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组织分为资源描述、资源存取和资源挂靠三个过程。

下面详细介绍设计方案。

a. 教学资源元数据描述框架教学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是教学资源组织的重要环节,缺乏描述的资源不可能被有效共享和利用,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学资源的查找和管理。

本文把教学资源元数据分为基本元数据和信息特征元数据。

基本元数据主要用于描述教学资源的外在特征。

在基本元数据描述中,采用CELTS-3标准[6-8],并对其元数据或元数据的取值进行取舍和改进。

同时,为了实现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教学资源自动重组,采用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来精确描述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

如表1所示。

表1信息特征元数据框架b. 教学资源存取方案通过两层架构,6种教学资源状态(正在收录collecting、已收录collected、已删除deleted、已挂靠referenced、已收录入库embodied、正在收录入库embodying)间转换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数据库存取。

用户对教学资源的各种操作,如添加、删除、更新、编辑等都全部统一在两层架构的第一个操作层面进行,而所有的真正数据库存取操作在第二个操作层面完成。

c. 教学资源挂靠策略为实现教学资源基于信息元的组织,一方面必须构建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对领域知识进行描述;另一方面需要将教学资源与该模型中的信息元相互关联,即资源挂靠。

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中的构件类型项和描述形式项描述了教学资源与所挂靠的信息元之间的关联关系。

2.3数据库设计教学资源组织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了教学资源库,知识库和挂靠库三个部分。

教学资源库主要用于保存教学资源的信息,包括资源数据和资源描述信息;知识库作为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的实现[9],可以认为是整个教学资源组织系统的“中心发动机”;挂靠库可看作是教学资源库和知识库之间的桥梁,其中保存了教学资源的挂靠信息。

此外,数据库中还包括为实现文本结构分析和设计的文本结构临时表T_TextSplit,用于保存正在分析的文本对象的文本结构信息。

3 系统功能实现3.1教学资源收集模块教学资源的收集模块主要包括:录入接口、元数据描述和数据库存取。

教学资源收集的录入接口有三种:工具栏添加、剪贴板、悬浮窗口。

教学资源描述的元数据较多,系统将元数据分为几类分别放在不同的选项卡上,系统通过调用元数据检查函数保证元数据描述框架中的核心必选元素其值不为空。

数据库的存取主要包括:a. 由知识库中的信息通过递归过程动态生成信息特征树,并且保存信息特征到相关结构体中。

b. 从正在收录资源表中下载资源数据,并更新教学资源列表和资源描述信息区。

3.2教学资源挂靠模块教学资源挂靠模块实现资源和信息元之间的挂靠。

对文本资源,系统通过信息元的置信度计算提供资源挂靠的候选关联信息元集。

对其它类型的教学资源,用户可以在信息特征树上选择资源要挂靠的信息元,在挂靠列表中将显示信息元在信息特征树上的全名。

3.3教学资源管理模块教学资源管理主要是针对资源库中已收录的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检索和资源编辑等。

资源编辑包括对教学资源、资源描述信息和挂靠信息的编辑。

a. 教学资源的检索系统提供多种检索方式供用户查找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

检索方式主要包括:包含文字、资源类型、资源大小、资源收录日期、关联信息元、构件类型、描述形式、难度、面向用户等。

b. 检查资源所在文件的位置系统提供自动检查和更新教学资源所在文件位置的功能。

c. 资源编辑资源编辑包括编辑文本资源信息、编辑资源的挂靠信息、编辑资源的描述信息、删除教学资源。

4 关键技术4.1特征词的获取领域X 的文本资源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用一组信息元{}|X R R N ∈抽象表示,而信息元R 具有特征词集R C ,可拓信息网X N 中所有信息元的特征词集构成领域X 特征词典X G 。

选择领域特征词典X G 作为分词词典,采用逐词遍历法[10]提取文本资源中的特征词集C ,集合C 就是能够表示文本资源的特征词集合。

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4.2信息元匹配算法信息元匹配的目的就是用一个或若干个信息元来描述文本资源的内容特征。

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作为模板,通过信息元的匹配,可以用该网的一个子网来表示该领域教学资源的信息特征。

a. 信息元匹配规则[11]设R 表示可拓信息网X N 中的信息元节点,.R C 表示信息元R 的属性,[].R C c 表示.R C 的属性值,.R B 表示信息元R 的行为,[].R B b 代表一个行为属性的具体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