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回顾和强化练习题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三)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三)(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4)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变革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教育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B.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C.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D.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E.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首先表现在它的继承性上;其次,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最后,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3)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3.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c)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4.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5.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在宏观层次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A.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其一,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
(1)文化的发展对享受文化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文化的发展是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
其二,文化的发展促使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
B.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其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一定的活动实现传承;其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民族价值取向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其三,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制度的确立具有影响作用;其四,无论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都存在着影响。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复习: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②人力资本理论。
3、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同时又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①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科学技术教育对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6、信息技术与教育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7、简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②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③传统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热点考题及复习强化试题附答案

1.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热点考题汇总2.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热点考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用制D.任免制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A.社会化B.民主化C.大众化D.自由化8.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8.《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的代表作。
三、简答题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4.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2.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资中科二必背知识点

教资中科二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与社会的发展》①基本定义:就是讲教育和社会里的各种东西,像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之间有啥关系,比如说教育怎么受到社会这些因素影响,又怎么反作用于社会。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科二里很重要,它能帮你理解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放到社会大环境里面去看,对于做很多分析教育现象的题目很有用。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大概知道教育是干啥的,有啥基本功能这些基础知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能让你明白为啥不同社会阶段教育有不同的发展,例如现在社会强调素质教育,这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文化需求都有关系。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属于教育基础知识这个大板块里面比较宏观的一部分内容。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都有关系,你想啊,社会发展状况会影响教育目的怎么定,教育制度怎么安排。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掌握,因为社会的因素很复杂,相互关系也不是一目了然的。
- 关键点:得找准教育和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到底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各种题型都会涉及。
-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分析题让你谈谈对教育和社会某个因素关系的理解,或者选择题考查具体的体现。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教育与政治:政治对教育有领导权啊、受教育权这些方面的影响。
教育呢,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文化这些对政治有维护或者变革之类的反作用。
像以前封建时期,教育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培养听话的臣民;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教育与经济:经济能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结构等。
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比如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了,就有更多钱投到教育上,建更好的学校,引进优秀的教师;受了好教育的人又能到企业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教育与文化: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等。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商洛丹凤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试题

商洛丹凤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试题一、单选题1.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运作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答案::B解析::正式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与理想的课程相比,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
正式的课程只是理想的课程中的那些被官方认可与授权的部分。
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
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出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社会文化B.家庭因素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答案::D解析::这句话意在强调人长大后的行为活动和人格特征等大多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
即早期经验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从教育目的的理论角度来说,属于()。
A.社会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答案::A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题干描述的都是为了培养符合政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属于社会本位论。
4.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答案::C解析::杜威曾经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是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由此可见,杜威持教育无目的论。
5.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
A.满足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教育学第三章_教育与社会发展(附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2.通过__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____的要求。
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____理论。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现象。
8.教育与文化是________的关系。
9.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11.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16.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______为核心。
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___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 教育与社

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纲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学基础》:第二章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二)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积极功能)和负向功能(消极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就是指教育积极的功能。
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的人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3、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讲义+笔记)

考情综述题型梳理单选题21*2'=42’(28%)辨析题4*8'=32’(21%)简答题4*10'=40’(27%)24%)材料分析题2*18'=36’理论精讲必备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三章中学课程中学教学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理论精讲-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基本要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素3.教育的属性4.教育的功能5.教育的起源6.教育的发展p3一、教育的含义单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单选、辨析(二)“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最基本的两个?p5单选、辨析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属性,你会了吗?1.(2018上)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2.(2020年)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3.(2021上)教育具有自身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p6单选、辨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谋生、享用社会发展功能(派生):社会流动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猜一猜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
2014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五)

2014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五)2014-09-03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具有总体性,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循的总目标;培养目标则有其具体性,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不同,这就使各级各类学校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从而保证了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3.教育目的的功能A.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第一,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为教育“为谁培养人”作了明确规定;第二,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第三,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第四,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
B.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
第一,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第二,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第三,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C.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第一,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凭借;第二,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D.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第一,激励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第二,激励受教育者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
4.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A.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C.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是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A.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因此,他们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生理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及层次水平等,自然就会以其可行性前提成为教育目的确定是必须考虑的因素;B.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去实现;C.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纲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学基础》:第二章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二)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积极功能)和负向功能(消极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就是指教育积极的功能。
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的人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________,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____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__、__、__、__、__、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__、__、__。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教育,也就是________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____________,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____,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____。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中。
二、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2、教育(狭义)3、制度化教育三、选择题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2023年下半年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目

2023年下半年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目
一、教育知识题目
1. 请简述现代教育学中的教育发展理论,并阐述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2. 请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3. 以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为例,分析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并与现代教育进行对比。
4. 请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5. 请分析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和变革对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教育能力题目
1. 请结合学科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 请简述教育教学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教师如何合理运用教育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 请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教学实践,探讨教师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4. 请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分析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具体措施。
5. 请结合学校管理和教学实践,探讨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和能力,并提出教育领
导者提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以上是2023年下半年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题目。
考生需要充分准备教
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教学技术、个性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和教育领导者的能力等教育能力。
通过准备和研究这些题目,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重点复习试卷及答案(二)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重点复习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二.境空题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多,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的特性、学生文化的特征等。
其中,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尤为重要,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首先,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是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他们总是利用其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则是对教育的一种更直接的控制。
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他们控制教育的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最后,统治阶级还以思想上的优势来影响、控制教育。
统治阶段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音像制品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差不多的教育。
2014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十)

2014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十)2014-09-03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德育(下)九、德育原则的含义是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十、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1.知行统一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第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这方面的自我修养。
第三,教育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和德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依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稳步前进,而不能冒进。
第一,要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现有的水平。
第二,还要掌握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状态,使德育要求和方法的选择在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重要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矢。
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固有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
第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4.爱和民主原则:只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同时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和信赖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问题。
第二,注重德育过程的民主化,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既通过集体教育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2014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二)

2014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回顾及强化练习题(二)2014-09-02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教育概念1.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2)受教育者:只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3)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a)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b)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3.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也就是说,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育的社会属性:A.教育的永恒性B.教育的历史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局由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4.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5.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由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综合强化练习二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综合强化练习二[判断题]1.“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A.正确B.(江南博哥)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3.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4.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5.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6.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7.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8.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9.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0.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2.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13.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14.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15.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6.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7.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我国汉代的太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回顾
及强化练习题
教育与社会发展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4)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变革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教育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B.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
C.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D.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E.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首先表现在它的继承性上;其次,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最后,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3)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
3.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
c)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4.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
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
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
5.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在宏观层次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
A.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其一,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
(1)文化的发展对享受文化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文化的发展是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
其二,文化的发展促使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
B.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其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一定的活动实现传承;
其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民族价值取向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其三,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制度的确立具有影响作用;
其四,无论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都存在着影响。
2)在微观层次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A.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
B.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
C.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
2)教育能够选择文化
3)教育能够整理文化
A.文化对通过教育整理文化具有客观要求;
B.教育自身具有整理文化的迫切需要;
C.教师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D.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也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4)教育能够活化文化
5)教育能够促进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
A.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易于进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新生一代;
B.教育帮助
人们掌握多种语言,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沟通;C.教育促进新生一代民族自尊心的增强。
6)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
A.教育能够创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能够推动其实普及,从而为文化的创造和更新提供新鲜元素;
B.教育为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新提供大量富有创造活力的人。
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1)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
2)科学技术影响学生
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4)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8.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2)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3)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相互转化
4)教育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关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B)。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C)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D)。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意识形态
6.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D)。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___受教育的权利_____、___教育目的和内容____。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_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_、制约__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______。
3.教育与文化是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______的关系。
4.通过__培养人才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培养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