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苏幕遮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苏幕遮》教学实录

《苏幕遮》教学实录

《苏幕遮》教学实录三维目标:1、学问目标:(1)“知人”明“志”。

(2)背诵本词。

2、技能目标:(1)用“缘景明情”的的方法赏析诗歌。

(2)品尝本词重点语言。

(3)学习从“对方落笔”的抒情方式。

(4)把握“诵读”的其它要点。

3、情感目标:(1)连续通过“诵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2)通过图文统一的课件制作,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技能目标”中的(1)(2)(3)三大点及“情感目标”中的第一点。

教学难点:“技能目标”中的(1)(2)两大点。

教学思路:“诵读”为鉴赏本词钥匙,把握本词的各项学问只是手段,培育学生的语文力量和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

教学内容:《苏幕遮》整首词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初步诵读“知人”明“志”重难点赏析整体理解诵读“诵读”要素总结本词相关琏接背诵课文教学设计理念:1、声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品尝诗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正确途径。

学生唯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能”才能真正意义上地翻开“语文”的大门,走进“语文”缤纷的世界,才能去爱“语文”并享受语文!2、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力量,为此“听、说、读、写”贯穿课堂。

3、重视语文课的熏陶感染:据本词“荷”的特点,精选了与之有关的国画和现实中荷花、荷叶美图来制作课件,尽最大可能做到图文合一,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4、教材整体教学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的教学目的,所以,“诵读”作为手段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又《中国诗歌散文观赏》中“诗歌观赏”内容为第一、二、三单元,三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依次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此,教师在教学后一单元时,皆应以前一或前全部单元为根底。

那么,《苏幕遮》一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附:这三个单元诗鉴的三个层次(即三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根底: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提升: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共鸣: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概、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表达)4、由于本首词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诗歌局部”的最终一首,故要对三个单元以来始终以“诵读”为授课手段的“诵读”其它要点进展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优秀教案

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愁苦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触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情伤感风荷出水欣喜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展示课件学习目标(齐读)知人论世二、诵读词作,初步感知我们一起来初读这首词,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易错的字音,另外要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板书)2、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四、内容赏析(一)赏析上阕展示课件思考: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哪几幅图画?展示课件一开始描述了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

人的心情也是烦闷的。

——燎香消暑(板书)接着我们又看到一幅图画,跟刚才的静物相比,充满了动感!鸟雀呼晴(板书)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让学生说)......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

我们仿佛听见了什么?“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词人把鸟儿们写的这么可爱,说明作者心情怎样?——高兴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作者由室内走到户外。

心情也随之转晴了,接着映入眼帘的又是什么画面呢?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

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有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课堂实录

《苏幕遮》课堂实录师:上课,起立!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才华横溢、玉树临风的李白。

今天一起走入周邦彦的《苏幕遮》。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羁旅诗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思乡怀人之情,第二类羁旅之愁,孤寂之感,第三类主要是壮志难酬。

这是羁旅诗的大致情感。

师:对准字音,辨形注音。

请对照着将课本上的汉字标注音标。

请各位同学自由诵读诗歌,时间两分钟左右。

(学生自用诵读诗歌 2分钟左右)师:好,现在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生读)师:请看PPT上的两个问题:1、本词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2、主要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时间到后,请同学回到上述问题。

)师:张涛涛同学你从这首诗歌中读到了一些什么?生:我从这首诗歌中读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久作长安旅”生:读到了漂泊之苦。

师:你读到了漂泊之苦,那么你怎么样看出诗人漂泊之苦的?生:“久作长安旅”。

师:刚才张涛涛说的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么“苦”啊?生:壮志难酬就会苦,有家难回也会苦。

师:有家为什么不能回呢?生:远。

师:哪个字能够展现出这种“苦”呢?生:久作长安里的“久”字师:对了!“久作长安旅”中的“久”字。

“旅”字表现漂泊在外,久字突出了时间之长久。

这个“久”字就是诗人内心的苦。

用久字突出漂泊之长,漂泊之久。

再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用“永”久字来表达情感的?生:孤寂师:有时候,你要是喜欢一个地方,待多久都不会心生怨倦。

诗人是经常在外漂泊之人,漂泊时间之长之久,已经对这种漂泊生活已经心生厌倦,所以一个“久”在蕴含了诗人的丰富的情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_苏幕遮_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_苏幕遮_教学设计

苏幕遮【原文】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

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

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

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学生1:“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学生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学生3:“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学案

《苏幕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的《静夜思》因为秋夜一轮高悬的明月而触发思乡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为重阳节的来临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名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苏幕遮》,周邦彦又是因为什么触发情思呢?[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

被称为是“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著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请同学示范朗读。

[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苏幕遮》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苏幕遮》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潮湿的暑气
香,消溽暑,鸟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唤晴。旧 有鸟鸣可 占晴雨之
呼晴说,。 侵
快天亮的时 候。 侵,渐近。
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意为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清润圆正。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客居
[ jí] 划船用具,短桨。
“风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 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 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呼”字表 现出小鸟在骤雨初晴后欢快的叫声和呼朋引伴的情态;“窥”字把 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 清骨秀。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 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以肯定无 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 亲朋的思念,突出了词人乡愁之深。 E.下片虚实结合,“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 的境况;“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这种虚实结合 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 荷叶、水面、荷花。
燎香消暑
画面: 鸟雀呼晴
风荷摇曳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优选教学设计 (6)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优选教学设计 (6)

《苏幕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品味诗意。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情分析:我校是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在文章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文字浅显的课文,问题的设计也不能太难。

以基础为主,但又要有所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一直是古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描写荷花的诗句非常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苏邦彦的《苏幕遮》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词。

二介绍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宗正少卿等职。

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提举为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周邦彦作词不重感发而重思力,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极尽能事,是婉约派之大宗。

其词富艳精工,但多是些泛咏之作。

他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范读。

2、学生自由读,抽读。

3、思考: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词的下片抒情,抒了什么情?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抒思乡之情。

四赏析词的上片。

思考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画面?从感官上来说,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绘这幅画面的?整幅画面清新自然,淡雅脱俗。

五月盛夏的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

(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叶,荷叶在风中摇曳。

(视觉)五赏析词的下片。

1、学生齐读下片。

2、思考:哪些句子能看出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从词中找出并分析?明确:1、“故乡遥,何日去”路途遥远,有家不能回,直言对家乡的思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 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 教案

苏幕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重点难点】词中独到的景物描写及词中流露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二、作者简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3、读出情感。

(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思考: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思乡之情四、合作探究(一)、上片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燎呼窥举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 《苏幕遮》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 《苏幕遮》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17张PPT)
简要赏析本诗中的对写 手法。
课堂小结
•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 这首词却写得清新淡雅。
• 上片写景,由室内到室外,由沉 香到风荷,由侵晓到初阳,时空 分明;下片抒情,先由离乡距离 之远、时间之久渲染烘托,然后 写自己梦回家乡予以深化。全词 章法严谨,风韵淡雅。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 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对已讲 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 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的至宝 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诚友谊的 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 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处困境 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的心态 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 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 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多时候限 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无论有多 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 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荡,不为 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点要求, 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得到升华 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距;表面 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心态决定 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知恩 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没什么道 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寒冷 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常心观不 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仅要为 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 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要 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 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 无私的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周至一中李春利【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课:回忆关于荷花的诗句。

二、文学常识积累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把握词作感情。

2、指定学生诵读,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诵读指导: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稍慢),侵晓/窥/檐语。

(欢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语势连贯中音中速)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慢速)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缓慢而深情)四、赏析文本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画面: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执教:汨罗市第二中学冯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把握词作内容,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2 运用“四步四读”音韵朗读法朗读词作,感受词的音韵美。

3 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吟咏朗诵,读出诗词的韵律、平仄,充分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2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诗词中的意境美、揣摩意蕴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来鉴赏《苏幕遮》。

教学难点:充分感受意境美,细腻揣摩意蕴美。

教学方法:“四步四读”音韵朗读法、名句赏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 (投影出示三句诗句)学生齐读。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

南朝《西洲曲》2 教师导语:古人笔下的荷,摇曳着万种风情。

或繁华别致(灯片),或妩媚娇柔(灯片),或风流热闹(灯片),而北宋词人周邦彦笔下的荷却牵出了一缕温暖的忧伤,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幕遮》这首小令,去破译其中的情感密码。

3 出示课题。

二因声入韵,感知音韵美。

(灯片)1 读字音,读韵脚①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标出韵脚。

②点评字音情况。

(燎、溽、窥、楫、浦)(灯片)③出示标有重点字音的灯片,全班齐读2遍字音。

④指出韵脚。

⑤灯片出示标有韵脚的全词。

A本词押什么韵?(“否”归于“V”韵)B韵的开口大小与情感有关。

开口大的表达昂扬之情,如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沉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开口度小的表达凄清之意。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5.《苏幕遮》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二、教材分析周邦彦的《苏幕遮》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第三首词,这个单元要求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鉴赏诗歌。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已经能感悟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并且我们已经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将进酒》、《阁夜》、《虞美人》,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中的精妙语言。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2.难点: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五、过程与方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本课我主要用了点拨法、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播放《莲》的(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加深对作者的理解):2.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相关情况,理解本词内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荷花的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三、初读感知(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美,生读,教师范读。

)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美景。

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鉴赏手法(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的“风荷”,引发了词人的思乡感情。

(2分)感情抒发得自然真切,不漏痕迹。

(1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之《苏幕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之《苏幕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苏幕遮》教学设计一、切入: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二、整体感知:1、朗读2、问题一大家诵读完这首词,下面请同学来说一说词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羁旅愁绪(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乡遥,何日去).情感的基调是伤感低沉的.因而在语速上要缓慢,低沉,绵长.3、点拨:大家都知道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所以词也是非常讲究韵律美的. 《苏幕遮》一词押仄韵到底,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韵脚和重点词的重读,结合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即气韵,读出作品音乐美和情韵美.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再来读一遍这首词吧三、赏析品读:1、作者的情感是需要一些外在的景物来寄托的,所以我们先来看上片,请大家谈谈你对上片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A上片写景,有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盛夏晨景,自然清新。

从哪些角度来写这些画面?醒后的感受:嗅觉、听觉、视觉B学生涉及风荷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如何解读?(练习三)明确: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阳的照射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摇曳生姿,只一个“举”字就将荷花的动态美,向上挺立的力度美刻画的十分传神.。

小结:“燎沉香, 消溽暑”作者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内,那使人感到闷热潮湿的暑气,已经消失;“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侵晓窥檐语”,是对“呼晴”作进一步的补充。

作者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即睁开眼帘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映着拂晓的晨曦,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

“窥”将鸟雀在晨曦微露中活灵活现的神情描摹地很到位;“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 《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 《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

二.词文赏析:(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1.“燎沉香,消溽暑”。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苏幕遮课堂实录

《苏幕遮》课堂实录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邓丽君《芳草无情》。

歌曲可以静心、可以怡情。

而好的歌词是词人的诗心。

《芳草无情》的歌词是出自谁的手笔呢?生:范仲淹(齐答)师:伴随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走入范仲淹的这篇经典杰作《苏幕遮》。

请大家自由朗读诗词板书苏幕遮范仲淹师:谁愿意给我们诵读这首词?(二生读僮祗良李月明)读得如何?点评一下生:自由点评(王译唯):流畅、熟练、预习较充分。

教师指导:上阕中有关颜色的词和整首词中一些程度副词都要重读,下阕中感情纠结的词句语速要缓慢,音调要低沉。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

运用刚刚归纳的学到的朗读技巧,谁来给我们诵读?(生读)教师点评:读出词中的意境特点、作品的感情基调把握较好。

为我们同学的进步加油,大家鼓掌。

我们师生共同深情朗读这首词。

(齐读)师:古人说“口诵其言,心惟其文”。

通过这几遍朗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伤感、惆怅、思乡师:这种感伤之情在诗中如何表现出来?(三生答)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句子,说明大家领悟较好。

现在让我们走入词中,细致深入地解读作品。

请齐读上阕。

(齐读)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师:结合诗中意象特点谁能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阕的景致?生:云彩变成了深蓝色的天空,下面是铺满黄页的原野。

充满秋色的天地,一直向前方伸展,同江水连接融合在一起。

江面上笼罩了一层薄薄的烟雾,山峰反射着落日的余晖,远处水天相接。

岸边的芳草凄凄生长着,生长着,直到消失在斜阳之外。

师:这画一般的意境如何表现感伤之情?(五生答)碧:时至傍晚,天空当为深蓝色,为冷色,虽境界阔远,但反生渺小、孤独之感。

黄:本身亮丽的颜色,但落叶满地,凄凉萧瑟的深秋景色。

寒:秋景涂抹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词人心中倍添寒意。

山映斜阳天接水:满眼的秋色,一直向远方伸展,同一派滔滔滚滚的江水连接融合起来,斜阳之下,江水和天空都模糊难辨了。

境界越远思绪越长词人心中的愁绪越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课堂实录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邓丽君《芳草无情》。

歌曲可以静心、可以怡情。

而好的歌词是词人的诗心。

《芳草无情》的歌词是出自谁的手笔呢?
生:范仲淹(齐答)
师:伴随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走入范仲淹的这篇经典杰作《苏幕遮》。

请大家自由朗读诗词板书苏幕遮范仲淹
师:谁愿意给我们诵读这首词?(二生读僮祗良李月明)
读得如何?点评一下
生:自由点评(王译唯):流畅、熟练、预习较充分。

教师指导:上阕中有关颜色的词和整首词中一些程度副词都要重读,下阕中感情纠结的词句语速要缓慢,音调要低沉。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

运用刚刚归纳的学到的朗读技巧,谁来给我们诵读?(生读)教师点评:读出词中的意境特点、作品的感情基调把握较好。

为我们同学的进步加油,大家鼓掌。

我们师生共同深情朗读这首词。

(齐读)
师:古人说“口诵其言,心惟其文”。

通过这几遍朗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伤感、惆怅、思乡
师:这种感伤之情在诗中如何表现出来?
(三生答)
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句子,说明大家领悟较好。

现在让我们走入词中,细致深入地解读作品。

请齐读上阕。

(齐读)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师:结合诗中意象特点谁能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阕的景致?
生:云彩变成了深蓝色的天空,下面是铺满黄页的原野。

充满秋色的天地,一直向前方伸展,同江水连接融合在一起。

江面上笼罩了一层薄薄的烟雾,山峰反射着落日的余晖,远处水天相接。

岸边的芳草凄凄生长着,生长着,直到消失在斜阳之外。

师:这画一般的意境如何表现感伤之情?
(五生答)
碧:时至傍晚,天空当为深蓝色,为冷色,虽境界阔远,但反生渺小、孤独之感。

黄:本身亮丽的颜色,但落叶满地,凄凉萧瑟的深秋景色。

寒:秋景涂抹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词人心中倍添寒意。

山映斜阳天接水:满眼的秋色,一直向远方伸展,同一派滔滔滚滚的江水连接融合起来,斜阳之下,江水和天空都模糊难辨了。

境界越远思绪越长词人心中的愁绪越浓。

师:芳草有什么寓意?举我们学过的诗句说一说?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了芳草。

生: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了芳草。

师:如何理解“无情”二字?
生:小草是没有生命的
生:小草长势好,无边无际,象征思绪
师:同学从不同角度合理的解读诗句,可见我们同学的探究钻研精神,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一同学从芳草自身含义来解读词句,另一位同学从它的象征意义上来解读,两种解读都合情合理。

芳草不顾及词人的情感,缠绵生长至斜阳以外更远的地方,它的生长加重了词人思乡之愁。

因此它在词人眼里是无情之物,正是这无情之物反衬了词人的情深、情浓。

家乡不惦念远在异地的词人,而词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师:在接下来的下阕中词人又将如何体现这种思乡之情。

(齐读)从哪里可以看到词人的情怀?
生:(三生答赵玉尧、刘聪刘敏)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黯:伤心,忧愁的样子。

追:追随,这里当做纠缠讲。

萦绕心头的乡思使得词人只有好梦才能入睡,但好梦不长,一旦醒来,景物依旧,就又陷入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境地。

好像是说乡愁在睡梦中消散,实际上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在心头。

表达的情意更为深切。

生:明月楼高休独倚:我们同学却认为倚楼增添了一份孤独。

楼为制高点,
登楼可以远望,作者为何说“休独倚”?
望月,圆月高挂天空,反衬词人身在异地他乡,倍感孤独寂寞。

生:登楼远望可以赏景、可以望人、望故乡,然而它们却都在视线之外,从而引发怀人、思乡愁绪。

生: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仍然不能解。

于是诗人黯然伤神,泪流而下。

《渔家傲》中也有: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御街行》中他又写道: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三句中都写到了“泪”,可见“泪”绝不是作者矫情造作之笔,而是真情的流露。

“泪”字让诗人把抽象的情怀具体而形象的表现出来。

师: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整首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那么,从这首词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表达情感的技巧呢?
生: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想起来,天地间有哪一样景色不是通过人才获得它的意义呢?这首词也是如此。

上阕引导我们走入秋天的氛围里,又用了一系列典型的秋的意象使我们沉入了辽阔迷蒙秋景中,下阕循着这种意境,让汹涌而来的情感喷薄而出,然而词人寻梦、倚楼、喝酒都不能消解愁情,最后以泪作结,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的眷念之情,无奈之心推向了高潮。

这样景、人、情就更为紧密的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让我们再次深情诵读全词,体会这首词的独具匠心之处。

生:齐读
师:词人范仲淹是北宋一代名臣,政治上雷厉风行、权倾朝野;军事上叱咤风云、威震敌营。

他也同其他文人一样,用诗歌来记录自己复杂的情感历程。

同为诗人边塞作品的《渔家傲》与今天所学《苏幕遮》在情感上有何异同之处?以行为组来进行讨论。

(生讨论)
向大家汇报一下每一组讨论的结果。

(四生答)
师总结:前者色彩斑斓、意境辽阔,情怀黯然凄怆,低回婉转,柔情缠绵,
真挚而不显颓靡。

后者充满肃杀,情感复杂,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情感苍凉悲壮。

(板书硬汉柔情铁骨豪情)
如果说《渔家傲》展现了范仲淹的铁骨豪情,那么《苏幕遮》则让我们看到他的情感的另一面——缠绵真挚。

至此,词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具体、全面、丰富。

他既有士大夫的高尚情操,更有硬汉的一份柔情。

那思乡的梦魂,那梦里的微笑,那倚楼的孤影,那带泪的苦酒,已然定格在我们心里,即使合上读本也已挥之不去。

让我们奏响悠扬的旋律,再次走进作品,倾听词人的心声。

(播放泛读录音)
参照图片朗读这首经典绝唱。

生:配乐朗诵这首词。

师: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威震边关的铁骨男儿的细腻缠绵之情。

千年之后,我们依然感到这份异地他乡的隔离与思乡之苦。

如果可以,请让我们跨越千年,传递一份对词人的感动与祝福
出示结束语(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