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应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
2023年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4篇)
2023年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4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1目前,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今年新入学的一名博士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
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9年10月31日(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及其他科技工作者。
第三条科技工作者应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第四条科技工作者应以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繁荣学术思想,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促进优秀科技人才成长,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第二章学术道德规范第五条进行学术研究应检索相关文献或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在发表论文或以其他形式报告科研成果中引用他人论点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如实标出。
第六条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
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第七条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
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第八条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第九条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
第十条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
第十一条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专业人员拥有著作权。
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
第十二条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
署名人应对本人作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第十三条科研新成果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前(有合同限制的除外),不应先向媒体或公众发布。
第5讲 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学 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某些方面 还比较严重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 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 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 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 粗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 究数据;
一、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战线 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 术研究成果丰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辈出、 学术繁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高等学校为培养人才和发 展科学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促进学术进步的事业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身科学、殚 精竭虑、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 发扬教育界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可喜成绩,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
5.人文素养
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具有丰厚人文素养 的知识分子,这种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融 合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促进科学精神与 人文精神融合,塑造他们的完善人格和高 尚情操,而且能够引导科技工作者对人类 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对社会福祉深切关怀、 对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有准确把握,从而 为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带来无穷 的创造力。
第二十四条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 作;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 报告审阅、奖项评定时,出于直接、间接或潜在 的利益冲突而作出违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 审对象的馈赠。 第二十五条 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 告宣传。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题库(吉林大学)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题库(吉林大学)第一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题库(吉林大学)1.导语也成前言、导言,通常在学位论文或篇幅较长的论文中出现,导语应明确交待该领域的学术史,不能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导语基本要素A.研究方法B.研究的价值C.研究的计划D.研究所用材料的来源2.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发现,38.6%的科技工作者自认为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足够了解,49.6%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没有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
这种现象所反映出在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中应该()A.坚持教育引导B.加强制度规范C.强化监督约束D.坚持自我反省3.引文应当是作者在撰写论著时确实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如果为了给人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而故意在论著中加入大量实际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或者与本文论题根本不相干的文献,做不相关引用、无效引用。
这种行为属于A.过度他引B.不当自引C.模糊引注D.著而不引4.在合作研究中,故意隐瞒应共享的信息,不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源等。
根据相关加强科研规范的措施和意见,这种行为违反了科研人员须遵守科研规范中的()A.诚实原则B.公开原则C.公正原则D.尊重知识产权5.1964年,新疆的一位年轻人郝天护给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写信,指出钱学森近期发表的一边力学论文中有一处需要商榷,钱学森当时在力学界已是绝对权威,但收到来信后,不仅亲笔回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更鼓励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并推荐发表在《力学学报上》,这体现出钱学森作为一名合格科技工作者的()A.严谨作风B.诚信品行C.责任意识D.人文素养6.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制度是()监督是(),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A.基础关键保障B.基础保障关键C.核心手段保证D.手段保证核心7.科研规范是基于科研道德和科学共同体共识的,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规制和安排,因而具有文化的意义,要求研究者自觉遵守和共同维护。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3篇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3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3篇的相关参考内容,篇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在听过林院长、于书记、龚晓宽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讲座报告,并观看电影《钱学森》之后,我感触良多,并开始反思自己对......篇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在听过林院长、于书记、龚晓宽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讲座报告,并观看电影《钱学森》之后,我感触良多,并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科学、学术的态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
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本该十分纯洁的象牙塔中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等存在着抄袭、捏造等学术不端行为。
因此,对于我们刚刚进入专业科研领域的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教育非常必要,也很迫切。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研究生的学习活动,不仅需要我们勤奋努力,更加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到自己的结论。
如果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将不可能独立的进行研究,只能在前人的理论中打转,永远没有突破和创新。
而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带来很多,比如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等等。
在这个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浮躁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坚守。
不仅是对于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坚持,至少是对人性良善的坚守、对人的尊重,而不至于与社会某些不良的风气同流合污。
科学家的素养
科学家的素养科学家的素养是指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品行。
科学家的素养是其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科学家不仅要具备科学素养,还要具备道德素养、创新素养、学术素养等多方面的素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科学家的素养。
科学家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基础,具备坚实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精湛的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素养是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科学家才能准确地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才能保证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科学家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要诚实正直,严谨治学,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科学研究是一项具有公共性和社会责任的活动,科学家应该坚守科学的道德准则,维护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保护科学研究的诚信和权威性,防止科学腐败和科学不端行为的发生。
然后,科学家应具备的创新素养。
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应该具备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要有大胆设想,勇于挑战自己,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科学家的创新素养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和动力,只有具备了这种素养,科学家才能在科研领域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科学家应具备的学术素养。
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学术造诣,要不断开拓学术视野,深入研究学术问题,勤于学习和总结,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
科学家的学术素养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只有具备了这种素养,科学家才能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出的成绩和声誉。
1科技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
1科技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中,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人们,在对社会承担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过程中,他们必须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且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学探索、试验研究、新品开发、工程设计、情报分析、信息采集和处理等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据此,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可概括为二十八个字:热受祖国、热爱科学、敢于创新、吃苦耐劳、严谨治学、团结同志、甘为人梯。
具体地说,应具备以下几点:1.1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人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切职业道德的核心。
作为一名爱国者,无疑会爱人民、爱中国******、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提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心、爱国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科院院士、世界着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
他1935年留学美国,193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1叫6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对航空工程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是在美国工作的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1955年,为报效祖国,他断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突破了美国当局和******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历经艰辛,怀着一颗拳拳赤子心,带着加速发展中国核导弹十年规划的极其重要的机密资料,回到了祖国怀抱。
回国后,他成了中国科技界的负贵人、国防科研的设计和组织者,为创造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和培养国防尖端技术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技工作者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的年仅so几岁的教授冯长根,他成果丰硕,国外驰名,被誉为“中国系统研究热爆炸理论第一人”。
他在《没有理由忘记国家》一文中写道:“对我来说,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天经地义的。
”以上的典型事例说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爱国、爱社会主义祖国。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总结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总结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学术道德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坚持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创造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
在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
通过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物质需求,这是无可争辩的。
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过于肤浅,人们很容易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注重道德建设的境地,使人们浮躁地想方设法地追求名利。
对于一个学术研究者来说,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迷惑,他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学术良知,做一些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
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道德过失。
严谨治学求实创新
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严谨治学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学术追求,它要求我们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谨慎、严谨的态度,力求客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在严谨治学的指导下,我们能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知识,从而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严谨治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求实创新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将严谨治学与求实创新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严谨治学的内涵和重要性严谨治学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习活动中,以严格的标准、科学的方法、扎实的论证为基础,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一种学风学术态度。
严谨治学要求我们要严密思考,严格分析问题,不偏不倚地处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谨治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严谨治学是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的基石。
只有在严谨治学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摒弃主观意识的干扰,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其次,严谨治学是保障学术诚信的重要手段。
严谨治学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不捏造或篡改研究结果,不随意发表有悖于事实的观点,这样才能维护学术界的信誉和公信力。
第三,严谨治学能够提高研究与学习的效果。
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辩证的思辨,才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结果,并能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求实创新的意义和方法求实创新是指在严谨治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求实创新既要求我们要注重对现有知识的深入研究、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实践,又要求我们要不断寻找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的解决方案,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求实创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求实创新能够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只有在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过程中,学术界才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才能够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求实创新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求实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关于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
厚德载物、诚信致远——浅谈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摘要:科学道德是指在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体现出来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是社会道德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
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深,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的内涵不断丰富,科研不规范现象的问题日益突出,即影响了科技创新的环境,也损害了科技公信力的良好形象。
因此,加强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并且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关键字:科学道德、科研诚信、道德、诚信、学术不端1、什么是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刻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与学术腐败作斗争,建立一个和谐纯净的学术氛围,这不仅是有利于自身,也是有利于社会的。
因此,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在刚入校门时就学习学术道德规范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有以下几点感想和心得: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是法律层面的要求。
从学术研究的道德来讲,应遵守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
如今的学术界,经常听到某某教授抄袭某人成果,或篡改什么研究数据,学生的学位论文就更是如此。
往小地方说,这是个人治学不严谨,往大的地方说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下降表现。
连国家接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都需要通过抄袭来获得成就,是民族的悲哀。
牛顿说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取得了进步。
可现在的人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退步。
不是说原来就没有学术作弊的现象,那个时候可能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够发达,人们相互抄袭不方便,而且人们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途径来检验是否存在抄袭或是篡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个双刃剑,它既可以是一些人很容易在学术上作弊,也可以是那些作弊的人很容易被发现。
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这样一个工具来促进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产生。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对科研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诚信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根本条件,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如此,而学术抄袭对于诚信的维持有着非常大的破坏作用,这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学术的发展与繁荣。
因此,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推进我国的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风建设、学术创新以及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而学术道德建设涉及到学术、教学、社会等多方面,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
现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自己能够遵守学术道德。
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2篇
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2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
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
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
“贺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单一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实际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事件已对浙江大学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伤害和影响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能否尽快挽回影响,对我们是一大考验。
在我国,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
事实上,在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存在早已有之,而学术腐败的法律规范实际上也已算不上是一个新问题,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有学者撰文提出了这一问题。
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
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
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
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
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科技工作者是以研究发明和推广应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为主要职业的人,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
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热爱科技,追求真理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衡量一个科技人员道德品质高尚不高尚,首先要看他是否热爱科技工作。
只有热爱科学技术,才能忠于科技事业,并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奋斗和献身。
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并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发现真理,坚持真理,就要有对真理的强烈渴求和执著的追求。
(二)严谨治学,探索创新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肃的科学精神。
尤其是在科学实验中,每一个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都必须认真细致地研究,并忠实地予以记载,轻易地忽视某些实验现象和数据,就可能失去发现真理的机遇。
因此,严谨治学就成了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职业道德。
科技工作者要有探索创新的精神。
科技人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未知领域的开拓者和探险者,其职责就在于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活动的特点,就决定了科技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理论,而必须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锐意探索,大胆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攀登新的科学技术高峰。
(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谦虚谨慎的品德尤为重要。
它能促使科技人员博采众长,使其知识不断更新丰富,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不断刷新;它能促进科技人员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它能促使科技工作者相互间搞好团结,同心同德合作攻关。
团结协作是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人们团结协作的结果。
如果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群体中能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就能够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科技工作者要树立全局思想、整体观念和团结互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科技工作者应该将科学技术用来为祖国服务,以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心得四篇(可供参考)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心得四篇【篇一】“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锐意创新,使命担当”,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这样概括科学家精神。
近日,为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多措并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是要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学习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要加强对“两弹一星”、“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这些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航标;另一方面,要在党员、学生等群体内部营造向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典型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学习的良好氛围,他们都是牢记使命的追梦人,都是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梦人,要号召广大群众向他们学习,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戒浮躁之风。
今天的中国,对科研的投入量已大大增加,但为何有突破性、原始性创新意义的科技成果为何还是相对较少呢?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科学家精神重视不够,科学学风不够扎实,科研工作者浮躁之风严重。
我们知道,科研工作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追求真理、求真务实才是科学的态度。
“四严”(严格、严肃、严谨、严密)是老一辈科学家对“学风”的概括,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戒浮躁之风必须成为首要任务。
三是要注重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科研工作者。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是钱学森先生的名言,激励了广大新时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
坚守学术道德,弘扬科研精神
坚守学术道德,弘扬科研精神科技道德就是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它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恪守和捍卫科学技术的客观真理性,它的内容主要是科技研究中的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要求科技人员为科学负责,规范其活动指向求真,保证其成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出现了很多科研不端行为,以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芯片——“汉芯一号”为例,所谓的发明人陈进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加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
再比如韩国首尔大学前教授黄禹锡在论文中造假等,这些科研中的不“道德”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科学本身的可靠性和诚实性。
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杜绝或制止这种不良行为呢?首先,加强对科研人员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的科研道德教育。
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在科技事业上的拼搏精神、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在科研工作中锐意创新、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和传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活动,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如弘扬爱国敬业,开拓创新,善于发挥综合优势;协力攻坚,具有团队精神善打硬仗;严谨治学,学术民主,平等交流等。
通过加强科研道德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科研道德的科研环境。
第二,加强科研道德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用科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警示、教育人。
如我所研究生部每年都进行针对研究生、博士后的学风和科研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已到了较好效果。
除了加强科研道德思想教育,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假造、修改数据、剽窃、欺诈以及掠夺他人成果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应对职位角色不同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学研究生和博士后,分别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
提倡勇于揭露各种科研学术腐败行为,严厉打击科学活动中的不端行为。
把发现的问题摆出来,通过事例分析,起到启发、警示他人的作用。
第三,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自身修养。
做人要“诚”。
诚实是对人的基本要求,它能使一个人保持正直,赢得信赖。
科研人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诚信,保证科研成果的真实可靠。
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
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技知识和现代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科技工作者的言行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应当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规范科技工作者行为,是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特提出规范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如下.第一条科技工作者应当模范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把自己从事的科技工作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无论何时何地均不得有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科技工作者要以推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事业为己任,努力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创新,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工作者要以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自身义务,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科技工作者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高举科学的伟大旗帜,坚持真理,自觉维护科学尊严,并以科学技术知识为武器,勇于同一切愚昧、迷信活动和各种伪科学活动做斗争.科技工作者要正确对待各种自然现象,不得参与、支持任何形式的伪科学和愚昧、迷信活动.第二条科技工作者要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维护科技界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回馈社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在科研工作及其他科技活动中,要相互尊重,主动搞好协作配合,注意避免不利于团结协作的现象发生.对不同学术观点,应进行平等的争论,不得武断压制,更不得进行人身攻击.要发扬尊老扶新的良好风尚,尊重老科技工作者,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广大老科技工作者也要注意培养和关心青年科技人才,放手让他们担当重任.第三条科技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方法对待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是有风险的探索性活动,应当允许失败,要发扬大胆探索、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对待失败,不断攀登科技高峰.要倡导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和支持新发现以及新理论、新学说的创立.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不得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捏造、篡改、拼凑研究结果或者实验数据,也不得投机取巧、断章取义,片面给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研究结论.对于一些缺乏科学依据、未经严格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应当在学术界内部进行严谨的论证、研讨,不得不负责地在公共场合或者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危放在心上,坚决抵制惟利是图等各种不良行为.对那些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但对其真实性、科学性尚有较大争议的研究项目,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又没有经过专门研究机构和规范化实验程序检验的研究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论证和实验.第四条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开发项目(或课题,下同)申报或者接受委托时,必须对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在科研立项的有关材料中,应当对该项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完成项目(课题)的学术价值,预期经济效益或者项目目标、所需科研经费及有关技术指标等作出客观、真实的反映.禁止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禁止通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项目.第五条科技工作者和有关科技管理机构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验收和奖励等活动中,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科学态度,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如实反映其水平.相关的评价结论要在充分的国内外对比数据或者检索证明材料基础上,对评价对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内涵进行全面分析,不得滥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等抽象的用语.对未经规定程序进行验证或者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得随意冠以"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或者"重大科技成果"等夸大性用语进行宣传、推广.对用不正当手段拔高或者贬低他人成果水平以及不认真负责、不实事求是、在评价活动及其结论中弄虚作假等行为,应当坚决制止.要按照对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未参加研究或者仅从事辅助性、服务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入排名顺序,侵占他人应得的权益.第六条科技工作者要做保守国家秘密、保护知识产权的模范.在对内、对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要切实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的技术秘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科研论著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注明引证出处;未参加研究或者论著写作的人员,不得在论著中署名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严禁抄袭他人著作、论文或者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在所承担的国家和单位科研课题或者科技项目完成后,不得故意隐瞒关键技术或者资料,故意妨碍后续研究与开发.职务技术成果的完成人应当保证单位能够充分、有效地使用该成果,禁止将研究成果非法据为己有.科技工作者在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技术交易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互利的原则,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如实反映项目的技术状况及相关内容,不得故意夸大技术价值,隐瞒技术风险.要严格履行技术合同的有关约定,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应用的效益.第七条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科技人员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依法秉公办事.在有关科技计划和项目的审批、经费划拨、物资分配、成果鉴定、成果奖励、人事调配等方面不得以权谋私.要提高工作效率,不得推诿扯皮.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弘扬科学精神,保持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作风,在工作中不得弄虚作假,不得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不得违反科学规律,不得批准成立任何形式的与伪科学和迷信活动相关的所谓"科研机构"不得组织相关的所谓"成果鉴定"或者提供变相的支持和便利.不得为愚昧、迷信活动及伪科学活动提供场所、经费及其他便利,任何科学仪器设备,不得用于支持此类活动,也不得为其进行所谓的"科学鉴定"、"评奖颁奖"和"科学调查"等.第八条科技工作者要模范遵守所在单位制订的科技工作者行为规范或者守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在科研工作和各项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自律.科技管理机构要把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作为年度或者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考核结果应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其申报项目、职务、职称聘任、晋升、评比先进和实施奖惩的依据.第九条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对严重违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在准确把握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严厉鞭笞.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得对他人恶意诬告、中伤诽谤,不得侵犯当事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第十条对违背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不良行为,可以向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科技管理机构进行投诉.一经查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可视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者赔礼道歉、撤销项目、追回科研经费、行政处分、取消相应资格(包括但不限于一定期限内的科研项目申请资格、评审或者鉴定专家资格、申报科技奖励资格等)和职务、职称及其他称号等相应的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对科技活动中各种不良行为的调查处理,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科技管理机构要严格掌握政策界限,既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又要科学公正、实事求是;以教育帮助为主、处罚为辅.在有关当事人认识错误、端正态度、悔过改正的前提下,可以从轻处理.切忌武断片面、偏听偏信、感情用事、盲目草率,挫伤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有关的调查和处理活动中,要广泛听取广大科技人员的意见,以求所作出的结论经得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对经查证核实,没有不良行为、受到不正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澄清、正名,使有关调查处理工作真正起到扶正压邪的作用.。
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
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科研作风是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种规范和态度,而治学态度则是科学家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态度和品质。
本文将分别从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科研作风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遵循的一种规范和态度。
科研作风要求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要严谨认真,不得造假。
科学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客观记录和分析。
同时,科研作风还要求科学家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问题,为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治学态度是科学家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态度和品质。
治学态度要求科学家要具备谦虚和谨慎的品质。
科学家应该保持学习的姿态,虚心向他人学习,并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同时,科学家还应该对待科学研究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个人情感和利益所影响,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是科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科研作风要求科学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而治学态度要求科学家在研究中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
只有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相结合,科学研究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科研作风是科学研究的基石。
只有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严谨认真,不得造假,才能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其次,治学态度是科学家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只有科学家具备谦虚和客观的态度,才能够在研究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科研作风可能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科学家为了追求成果和荣誉,可能会出现造假等不诚信行为。
其次,治学态度也可能受到一些个人情感和利益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可能会出于个人原因而偏颇地看待科学研究,导致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科研机构和学术界应加强对科学家的培养和引导。
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
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是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不仅能够推动科学进步,还能够树立学者的声誉和信誉。
本文将从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研作风科研作风是指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科研作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界对研究者的认可程度。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是基本准则。
科研人员应该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搞虚假、夸大或捏造数据,不得进行抄袭和剽窃行为。
只有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才能够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勤奋钻研的精神。
科学研究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和不断的钻研。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乐于探索的精神,勤奋工作,不怕困难和挫折。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合作共享的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科研人员应该乐于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进步。
二、治学态度治学态度是指学者在学术研究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学风。
良好的治学态度对于学术界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应该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
批判思维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学者应该具备质疑和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于权威和传统观点,主动追求真理。
只有通过批判思维,才能够推动学术界的进步。
学者应该具备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
学术研究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需要学者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学者应该尊重不同学派和学术流派之间的差异,进行建设性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学者应该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
严谨的学术态度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学者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进行抄袭和剽窃行为。
学者应该善于思考和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良好的科研作风和治学态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学风作风
科研学风作风1. 为什么科研学风作风至关重要?科研学风作风是指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科研学风作风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质量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
遵循科研学风作风能够保证科研活动的诚信性、严谨性和公正性,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2. 什么是科研学风作风?科研学风作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科研学风作风的基础。
科研人员应当诚实守信,遵循科学伦理准则,严禁剽窃、抄袭他人科研成果。
同时,科研人员还应当尊重他人的学术权威和知识产权。
2.2. 严谨求实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应当具备严谨求实的态度。
这包括:确保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遵循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不搞虚假宣传和夸大科研成果。
2.3. 独立创新科研人员应当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科研观点和研究方向,并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实验和数据分析。
此外,科研人员还应当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他人合作并分享科研成果。
3. 如何建立良好的科研学风作风?建立良好的科研学风作风需要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付诸行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3.1. 加强学术伦理教育学术伦理教育是培养科研人员遵循科研学风作风的重要途径。
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应当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学术伦理教育,使他们明确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
3.2. 加强科研管理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应当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执行应当经过严格审核,确保科研活动的诚信性和可靠性。
3.3. 增强科研合作科研人员应当积极参与科研合作,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通过科研合作,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独立创新能力,并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传播。
3.4. 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人员应当注重培养科研素养,包括学习科学方法、数据分析和学术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科研人员才能够进行高质量的科研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工作者应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中煤北京煤机公司退休职工 周万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是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大都具有这种作风和品格,所以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和建树,从而受到国人的尊敬和尊重。
袁隆平教授,王选教授(已故)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然而有些学者、专家、权威、教授等人的治学态度、学术态度和学术水平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
比如在他们的著作中还有错误的概念,不成立的论点,不合理的说法、作法等等。
当然这些也是难免的,大家都能理解,谁能保证自己的认识都是正确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当有人对他们著作上的某个论点、概念、说法、作法等等提出异议时,有些杂志和它们的审稿人(审稿人本身就是学者、专家、权威、教授)不是“闻过则喜”,能面对事实,面对真理的认真对待,看看人家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如有道理,就该实事求是地承认人家的道理;如无道理,就该有理有据地将它否定。
这才是正确的作法。
然而并不是这样,而是“闻过则怒”,“闻过则恼”;想方设法否定人家的看法。
甚至采取推托、搪塞,东拉西扯,“王顾左右而言他”,给作者出难题等等办法进行应付。
实在应付、否定不了时就干脆来个“不承认主义”,其奈我何?还有些学者、专家、权威、教授等人,他们对某些问题只是表面地、孤立地进行分析和理解,并没有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就著书立说了,因而出现了原则性、概念性的错误。
这从它们的编写的教材、手册和学术著作中都能反映出来。
下面举几个例子,请读者看看是不是这样。
例1. 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这样计算是不合理的大家知道,凡计算公法线长度,首先应该计算出跨齿数k ,然后才能计算跨k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否则公法线长度是无法计算出来的。
然而在一本教学参考书(3所高校合编)上却是将公法线长度计算出来之后,再来确定跨齿数。
由于计算方法本末倒置,结果跨齿数与公法线长度并不匹配。
现将该书的这个例题全文抄录于下,看看它是怎样计算的。
“[例1——9] 试计算一对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已知mm m 7=,151=Z 、42.0=x ;442=Z 、2.02-=x ,020=α。
(1)计算非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根据表1——22(表1——22正是标准齿轮020 1==α、m 的公法线长度表——笔者)查得*W 值计算k W mm mW W k k 4681.326383.4711=⨯==*, mm W m W k k 3056.979008.137 22=⨯==*。
(2)确定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附加量由表1——23查得当94.2742.01=⨯=m x 时,0111.2sin 21=αm x ,当4.172.02-=⨯-=m x 时,9576.0sin 22-=αm x 。
(3)计算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按式(1——109)计算'kW 为 mm m x W W k k 48.340111.24681.32sin 2111=+=+='α ,mm m x W W k k 35.969576.03056.97sin 2222=-=+='α 。
(4)确定跨齿数由图1——81查得 5k 321==,k 。
”从该例题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几个问题:第一、该例题的计算顺序是本末倒置的。
它是算出公法线长度后再来由图查出跨齿数 k 。
然而事先没有跨齿数k ,公法线长度mm W k 48.341='和mm W k 35.962='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题中的“4.6383”和“13.9008”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数是怎么来的?看来书的编者们是不甚了了的。
其实这两个数就是根据跨齿数计算出来得公法线长度(“4.6383”是15z 20 110===、、αm 时跨两个齿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13.9008”是44z 20 120===、、αm 时跨5个齿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没有跨齿数,公法线长度是无法计算出来的。
那么既然公法线长度已经算出来了,那就说明跨齿数已经有了;既然有跨齿数了,怎么最后一步还来个“由图确定跨齿数”呢?应该第一步就来确定跨齿数才是正确的嘛。
第二、公法线长度与跨齿数并不匹配。
小轮的公法线长度mm W k 48.341=',它是按跨两个齿测量计算的,然而确定的跨齿数却是31=k 。
但是,按跨两个齿测量计算出的公法线长度怎么能跨得上去3个齿测量呢?小轮确定的跨齿数31=k 是合理的,但公法线也应按31=k 计算才是(跨3个齿的公法线长度应为mm W k 14.551=')。
这样,公法线长度与跨齿数才是匹配的,原来计算的是两张皮了。
看来书的编者们还不清楚“跨齿数”与“公法线长度”是怎样的关系。
第三、这样计算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还不止是本末倒置的问题,它也是计算方法不合理的问题。
其实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不只该书是这样,不少教材、手册和科技书上也是这样计算的。
有的教材、手册对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方法是这样表述的:“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等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加上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的附加量αsin 2xm (直齿)或n n n m x αsin 2(斜齿)。
”给出的计算公式为:αs i n2m x W W k k +=' (直齿) (1) nn n kn kn m x W W αsin 2+=' (斜齿) (1) 并且指明公式中的k W 和kn W 为“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有些教材、手册虽然没有这样明确的表述,但计算方法却是这样的。
该书的例题正是按这种表述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不合理的。
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文章指出过,但有些人不以为然。
为此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写了《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的研究与探索》一文,对这种表述的不合理性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并给出公法线长度计算的合理表述。
然而由于审稿人的学术水平令人咋舌,再加上有人怕承担责任(因为文章改变了传统的说法),怕得罪人等等原因,因而以种种借口不予发表。
欲知详情,请看拙作《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的研究与探索》和“附录7”——《是作者“杞人忧天”,还是审稿人对文章讨论的问题不甚了了?——就〈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作者对 “审稿意见”的评述》两篇文章。
例2、齿轮传动啮合角的大小与强度无关吗?1985年笔者写的《论正传动齿轮机构尺寸减小的原因实质》一文由于与教材上的观点大相径庭,故该文从1985年5月第一次投稿始,至2003年11月最后一次投稿止,历时18年,投稿10家杂志;哪家杂志也没推倒文章的论点,但哪家杂志也不承认这篇文章是正确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变位齿轮之所以能减小机构尺寸是由于它能制造min z z <的小齿轮所致。
也就是说是由于齿数的减小所致。
而拙文的论点是:只有正传动齿轮才能减小机构尺寸。
但机构尺寸的减小并非由于齿数的减小所致,而是啮合角增大使然,与齿数多少无关。
两种观点大相径庭,南辕北辙。
该文还请某著名教授评审过。
我感谢教授的评审,但我对教授的观点实在不能认同。
下面对教授的主要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拙文的论点前面说过了:正传动齿轮能减小机构尺寸,但机构尺寸减小的原因实质是由于啮合角增大使然,与齿数多少无关。
教授却说:“正传动与提高啮合角是纯几何的啮合关系,与强度无关,即与机构尺寸减小无关。
正传动与提高齿廓的综合曲率半径直接相关,这才是正传动齿轮机构尺寸减小的原因实质和理论根据。
因此文章不正确。
正确的观点是:在等接触强度前提下,正传动实现机构尺寸减小的方法之一是提高齿廓的综合曲率半径,这时可降低啮合点的接触应力,提高接触强度。
”云云。
教授认为提高齿廓的综合曲率半径可降低接触应力,这样可减小机构尺寸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综合曲率半径是怎样增大的呢?教授没说。
其实齿廓综合曲率半径的增大就是通过增大啮合角的方法实现的。
请看赫兹公式(弹性力学公式):ρσqEH 418.0= (2)从公式(2)看出,当载荷(q )和材料(E )确定后,接触点的应力H σ与曲率半径ρ成反比。
因此欲降低接触应力则应增大ρ。
但从ρ的计算式(αρ''=sin 211d ,αρ''=sin 222d )知,欲增大ρ则应增大啮合角α';但从啮合角的计算式c c z x tg inv inv (2ααα+=')知,欲增大啮合角α'则应尽可能地选用大的总边位系数c x ;总变位系数c x 增大了,啮合角就增大了;啮合角增大了,ρ就增大了;ρ 增大了,接触应力就降低了;接触应力降低了,机构尺寸就减小了。
拙文的观点正是这样,为什么不正确呢?教授只知道增大ρ可降低H σ,但ρ是怎样增大的,似乎还不甚了了。
教授认为“正传动与增大啮合角是纯几何的啮合关系,与强度无关,即与机构尺寸减小无关”,但从上述笔者的分析可知:啮合角与强度不是无关,而是有关;不仅有关,而且还是因果关系。
因此教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其实拙文对正传动齿轮机构尺寸减小的原因实质已经有理有据地阐述得清楚、明白了。
只是由于拙文是对教材上的观点提出异议的,一是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确并没有弄明白;二是有人怕承担责任;三是还有心态、学术态度等等问题;故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否定它。
但真理终究是真理,真理可不是随便可以否定的。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拙文的论点,我再以教材上接触强度的计算公式说明拙文论点正确性。
公式为: []mm )(123211H E H d Z Z uu kT d σφ±≥ (3)(该公式见西北工业大学编的《机械设计》修订第五版教材一书)其实公式(3)与公式(2)是一回事,只是公式(3)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故再以该式进行分析和论证。
众所周知,两对齿轮比较,它们的k(载荷系数)、1T (主动轮扭矩)、d φ(齿宽系数)、u (齿数比)、E Z (弹性系数) 和[]H σ(许用接触疲劳应力)都是相同的。
不同处只在节点区域系数H Z 上。
但从H Z 的计算式() tg (cos 22αα'=H Z )知,啮合角α'大则H Z 小;从公式(3)知,H Z 小则1d 小。
这不就是正传动齿轮机构尺寸减小的原因实质和理论根据吗?拙文的论点正是这样,为什么不正确呢?然而教授却认为“正传动与增大啮合角是纯几何的啮合关系,与强度无关,即与机构尺寸减小无关”。
孰是孰非,本专业的人一看便知。
即便不是本专业的人,对此也能理解。
从公式(3)可明显看出,1d 的大小与啮合角有关,与齿数多少无关(接触强度与齿数多少无关,这是齿轮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
然而当笔者对教材上的说法提出异议时,有些人(他们都是学者、专家、权威、教授)不能以事论事,不能面对事实,不能面对真理,而是想方设法否定拙文的论点,目的是使文章不能发表,这就不是正确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