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讲武堂保护规划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讲武堂建筑群保护规划
说明
一.概况与历史沿革
1.概况
(1).地理位置
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中心翠湖南岸,东邻翠湖南路,西邻钱局街,南邻省科技馆,北邻仓园巷。
(2).自然环境
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昆明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最高海拔4247米,最低海拔746米,平均海拔1894米。昆明市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空间环境良好。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纬度低,海拔高,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5度,最热月平均气温19.7度。最冷月平均气温19.7度.最冷月平均气温7.5度。年平均降水量1035毫米,相对湿度74%且降雪年份极少有。由于温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天候旅游城市被人们誉为东方的“日内瓦”。
据统计,全市土地面积达2101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面积1321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4%;平地面积201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2.9%;湖泊面积337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16%,昆明全市范围是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三类,且比较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油菜、烤烟、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桃、梨、柑橘等经济林木。此外,市域内有林地面积34.76万公顷。
昆明域内有两条山系:一条是由川西鲁南山脉越过金沙江南下的拱王山系,分布于富民、西山、安宁等县区;另一条是与滇东北乌蒙山脉进入市区,成为“东骧神骏”的金马山,“西翥灵仪”的碧鸡山,“北走蜿蜒”的蛇山。蛇山进入城区,便是五华山、圆通山、祖遍山。昆明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主要湖泊、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的有滇池、盘龙江、螳螂川、普渡河;属于南盘江水系的有阳宗海、巴江;属于元江水系的有多依河;滇池又名昆明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全市总人口约46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0万人。昆明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会城市,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众多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各式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千姿百态的民族歌舞,不同风格的绘画,雕刻精美的工艺品以及各具民族特色的风
味小吃、土特产品,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3).保护等级
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承华圃,东临翠湖。1907年开工建设,1909年建成。原占地7万余平方米,南部为练兵大操场,北部为各种建筑设施。其规模宏大,建筑之雄伟,居当时全国各地讲武堂之首。现在尚存的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主要建筑,包括主楼,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
讲武堂主楼建于1918年,为宽阔走马转角楼,由4幢长120米.宽10米,高10 的两层楼房围合为正方形四合大院大院内面积1.2万平方米的内操场。主楼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南楼北楼原为学生宿舍,西楼为教室,东楼为校部办公室。主楼由海外华侨捐资建盖,楼内走马转角通廊,将东、西、南、北楼连为一体,通廊全场480米堪称中国最长的楼中通廊。
正门设在东楼正中,为高16米的三层楼房,门楼提拔雄伟。南楼建有抱厦式阅操楼,面阔13米。东西两楼两端下各设宽大拱券门一道。楼房为土、木、石结构,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系我国近代优秀建筑。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遗址,保存有中国现今最大的四合院。199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规划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陆军讲武堂建筑群及其相关文物点建设控制地带内所有区域的总体保护规划。
2.历史沿革
(1).陆军讲武堂历史研究
讲武堂初办于1907年,于1909年建成开学。主要建筑包括:主楼、大礼堂、兵器库、洗面房。主要建筑包括:主楼、大礼堂、兵器库、洗面房。主楼建于1918年,为走马转角楼的二层方形四合院;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讲武堂旧址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旧址,保存有国内最大的四合院。
(2).历史沿革
1909年正式开学,1935年停办;讲武堂存在26年,经历3个时期。
a.“云南陆军讲武堂”时期(1909-1911)
1909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五),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学,同盟会员李根源为监督(教务长)次年5月,李根源接任总办(校长)职务。李根源任职讲武堂后,聘请了大批留日同盟会员为教官,建立了先进的教学训练体制,并且在教学训练中不断灌输民主革命的精神和内容;同时面向社会招生,使得大批素质较高的知识青年进入学校。
1909年开学时,招收甲、乙、丙三班(后改称1、2、3期)学员。其中,甲班100名,乙班100名,分别为陆军19镇和巡防军在职军官,学业皆为1年。丙班200人,多为向社会招考的青年学生;
不久,从丙班中挑选成绩优秀者100名组成特别班,特授术学。丙,特班学制两年半。1910年初,随营学堂200人并入丙班。同年五月又设附班,招收30人。这样,讲武堂创办之初,共有630名学生。
朱德、朱培德、范石生、金鼎汉、杨希闵、董鸿勋、杨嫀、王均、唐淮源、胡瑛、鲁子材、马鉁等滇军将领,都出自丙班和特班。
b.“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时期(1912-1928)
辛亥革命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这一时期由于讲武堂师生策划并领导了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还在韶关等地办了分校,因此学校声名日隆,国外爱国青年纷纷前来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期间办学16期(4-19期),总计招收学员4400多名。其中华侨学生500余人,朝鲜籍学生30余人,越南籍学生70余人。由此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了一座跨省际,跨国界的军事院校,走向了全盛时期。
叶剑英、鲁道源、安恩滏、马瑛、曾怀、王甲本,以及崔庸健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员。
c.“教导团”和“军官团”办学时期(1929-1935)
1928年南京政府通告各省不在自办军官学校。1929年,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名称随告取消。但云南省主席龙云继续以讲武堂为基础,用“教导团”和“军官团”的名义继续办学。1929年至1935年6年间,举办四期,培训学员3000多名。后为使各期毕业生能具备报考陆军大学的资格,经呈准,这4期军官团和
教导团列为云南讲武学校第20、21、22期。
二. 专项评估
1.价值评估
(1).“百年军校、将帅摇篮”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
1909年(宣统元年)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至辛亥革命时,讲武堂已为云南新军输送中下级军官600余名。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