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典型发酵类型与发酵工艺模板只是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发酵乳制品的加工精品PPT课件

第六章 发酵乳制品的加工精品PPT课件

▪ 浓缩或干燥酸乳:浓缩酸乳呈固形物在24%以上,干燥酸乳水分含 量在6%左右。
▪ 天然酸奶(natural yoghurt ):又称淡酸奶,不加蔗糖和风味料。
29.11.2020
畜产品加工学
7
▪ 按我国GB19302—2003酸乳卫生标准,将酸乳分为
纯酸乳、风味酸乳,包括全脂酸乳、部分脱脂酸乳与 脱脂酸乳。
29.11.2020
畜产品加工学
4
干酪:
也属发酵乳制品(除乳酸菌发酵剂外,还有用霉菌、酵母发 酵剂)
29.11.2020
畜产品加工学
5
酸奶的种类
发酵乳制品中,最重要 的品种是酸奶(yoghurt)。
酸奶是指利用乳酸菌的 作用,使乳进行乳酸发酵 制成的凝固产品。根据加 工方法、产品性状、添加 物的种类、脂肪含量等, 酸奶有多种类型。
▪ 3、发酵乳fermented milk :以生鲜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 经杀菌、发酵后pH值降低制成的产品。
▪ 4、调制发酵乳 modified fermented milk:以80%以上生鲜牛 (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添加其它原料,经杀菌、发酵后pH值 降低,发酵前或后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 蔬、谷物等制成的产品。
根据所用微生物的种类及发 酵作用的特点,发酵乳制品分 为两大类:酸性发酵乳和醇性 发酵乳。
29.11.2020
畜产品加工学
2
▪,并赋予产品 特有的风味。
▪ 据杀菌与否,酸性发酵 乳 分活菌制品和死菌制品。 活菌制品包括酸奶、活性 乳酸菌饮料、发酵酪乳等。 死菌制品主要为乳酸饮料 等。
▪混合发酵剂: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菌种调制的发 酵剂。
29.11.2020

第六章 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第六章 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rX/rX rS/rX rP/rX
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1. 细胞反应的得率系数
对底物的细胞得率:
YX / S
生 成 细 胞 的 质 量 消 耗 底 物 的 质 量
rX rX0 Dm X = DmS rs0 rs
Dm X = DmO
对氧的细胞得率:
YX / O
生 成 细 胞 的 质 量 消 耗 氧 的 质 量
摄氧率 与 呼吸强度
四、
代谢产物生成动力学
相关型
部分相关型
非相关型
四、
代谢产物生成动力学
1)偶联型 也叫产物形成与细胞生长关联模式(相关模型),产物的形成和菌体 生长是平行的。在该模式中,产物形成速度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可表示为: rP = YP/X rx = YP/XμX = αμX qP = αμ
μ= μmS/(KsX+S) μ=KsSn
菌体生长,基质消耗
1959
1963 1972
Dabes等
尺田等 Bailey
S=Aμ+Bμ/(μm+μ)
μ2/K-(Ks+S)μ-μmS=0 μ= μmS/(Ks+S)-D 微生物维持代谢
1973
1975 1977
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5、无抑制、多种基质限制下的细胞生长动力学
一、 数字拟合法 根据小型试验、中型试验或生产装置上实测的数据,利用 现代辨识技术,找出个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建立数学模 型的方法。
1.4 1.2 1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y = 3.5348e
细胞生长
微生物生化反应动力学
产物生成
发酵过程反应的描述

《发酵过程工艺》PPT课件

《发酵过程工艺》PPT课件
第六章 发酵工艺过程控制
• 发酵,原本是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乳酸或乙醇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 在广义的工艺上,则把发酵看做是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条件下(通常是 需氧)经特定的代谢转变成产物的过程。
• 发酵是一种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生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工艺条件的制约。需要 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 数
• 在发酵工艺中,要想控制发酵,使其按人的意志转移,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影响发 酵的因素太多,有些因素还是未知的,但了解发酵工艺条件对过程的影响和掌握反 映菌的生理代谢和发酵过程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 生产。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
数 1. pH值(酸碱度)
以溶氧、pH值、呼吸商、排气中CO2分 压及代谢产物浓度等作为控制参数
3、半连续发酵
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 (行业中称为带放)的培养方法。
优点:
① 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 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
② 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 缺点
(Yx/s)和产物得率系数(Yp/s),分别定义为消耗1g营养物质生成的细胞的克数和生成产物 的克数。
工业生产中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细胞和产物的生成量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量来进行计算。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 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① 生长关 联型 和② 非生长关联型。
二、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发酵液pH对菌体生长、繁殖和产物积累影响较大 。生产前应进行试验和研究。
• 菌体生长、繁殖和产物积累的最适pH不一定相同 。
• 整个发酵过程的pH是变化的。 1、 pH对发酵的影响 2、影响发酵pH的因素 3、最适pH的选择和调节

发酵工艺基本原理课件

发酵工艺基本原理课件

发酵过程的控制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 因素,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控制发酵过 程。
pH控制
pH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有重 要影响,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节pH 。
溶氧控制
某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充足的 溶氧,通过控制通气速率和搅拌速率 来满足。
泡沫控制
通过添加消泡剂或调节搅拌速率来控 制发酵过程中的泡沫。
03
02
医药工业
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
环境治理
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实 现环保和资源化利用。
04
02
发酵微生物
发酵微生物的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醋酸菌等,是 发酵工业中应用最早、最 广泛的微生物。
霉菌
如曲霉、根霉等,能够产 生丰富赤酵母等 ,主要用于酒精发酵和面 包制作。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
提取
根据发酵产物的性质和溶解度,采用 不同的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沉淀 法、吸附法等。
精制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杂质, 提高发酵产物的纯度和质量。常见的 精制方法有结晶、离子交换、色谱分 离等。
发酵产物的应用
食品工业
如酒精饮料、面包、酸奶 等食品的制造。
农业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 农药等的生产。
厌氧发酵罐
专为厌氧发酵设计,具有严格密封和搅拌装 置,以维持厌氧环境。
发酵设备的选择
根据发酵工艺要求
不同的发酵工艺需要不同类型的设备,选择 时应考虑工艺的特殊要求。
设备材质与耐腐蚀性
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材质,以确保 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确保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相匹配,避免浪费 或不足。

发酵工程六PPT课件

发酵工程六PPT课件

.
24
二、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手段
(一)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控制
代谢调节控制育种通过特定突变型的选育,达到改变代谢 通路、降低支路代谢总产物的产生或切断代谢途径及提高 细胞膜的透性,使代谢流向目的产物积累方向进行。
1、代谢缺陷型菌株
2、利用抗代谢类似物的突变积累氨基酸
3、产物降解酶缺失突变株
4、细胞膜组分的缺失突变
.
30
生物素是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在低于亚适浓度之
前有,利例增于加谷1:生氨谷物酸氨素的酸有合棒利成杆于;菌丙(酮生酸物的素羧缺化陷产型生)草生酰产乙谷酸氨,酸进而
生物素是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初始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 辅酶,该酶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再 经一系列转化合成脂肪酸,而脂肪酸又是构成细胞膜磷脂 的主P要EP成分,因P此y生r 物素可间A接cC地o影A 响细胞膜的透性。
真核微生物细胞里,各种酶系被细胞器隔离分布,使
其代谢活动只能在特定的部位上进行,如与呼吸产能有 关的酶系集中于线粒体内膜上,DNA合成的某些酶位于 细胞核里。
.
5
(二)代谢流向的调控
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通过控制各代谢途径中某个酶促反应的速 率来控制代谢物的流向,从而保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1、由一个关键酶控制的可逆反应
第六章 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发酵工程微生物的基本代谢及产物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 第三节 糖代谢产物的发酵机制 第四节 氨基酸和核苷酸发酵机制 第五节 抗生素发酵机制 第六节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
1
本章要求
掌握初级与次级代谢的产物 掌握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 掌握酶活性被抑制的方式 了解发酵产物的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抑制来自抑制DE

第六章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第六章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生物下游一般过程
§6-5 生化反应器
生化反应器类型 通用式发酵罐 气升式发酵罐 其他生物反应器形式
生化反应器类型
• 酶反应器:单相式、多相式 • 发酵反应器器:液态、固态
通用式发酵罐
通气 搅拌:传质
传热
气升式发酵罐
气升式发酵罐的优点 是能耗低,液体中的 煎切作用小,结构简 单。在同样的能耗下, 其氧传递能力比机械 搅拌式通气发酵罐要 高得多。
发酵的基本过程
发酵过程形式
• 批式发酵
• 补料发酵→带放(半连续发酵)
• 连续发酵→多级连续发酵
• 发酵-分离耦合 • ……
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 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 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优点 ①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量; ② 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值,便于自动控制; ③ 易于分期控制。可以在不同的罐中控制不同的条件。
• 初级、次级代谢产物 • 生物大分子(酶、多糖) • 菌体 • 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转化反应
§6-2 工业微生物
常见种类 菌种选育与保藏
常见工业微生物种类
• 细菌 • 放线菌 • 酵母菌 • 霉菌
细菌的形态(单细胞)
• 球菌 • 杆菌 • 螺旋菌

细 菌 细 胞 结 构 模 式 图
放线菌

固态发酵罐
课外书籍资料
• 微生物与发酵基础教程,宋超先,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 发酵工艺,孙俊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贾士儒,科学出版社,2008 •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姚汝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 生化工程,伦世仪,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 生化反应工程,山根恒夫,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 发酵工艺学原理,(英)P·F·斯坦伯里,中国医药科技

《发酵工艺学第六》课件

《发酵工艺学第六》课件

适用人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 食品工业的研发人员 食品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 对发酵工艺感兴趣的爱好者
课件结构
引言:介绍《发酵工艺学第六》 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内容:介绍《发酵工艺学第 六》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教学方法:介绍《发酵工艺学第 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操作:介绍《发酵工艺学第 六》的实践操作和实验
自我评估与反馈
回顾学习内容, 总结知识点
思考题:针对知 识点进行自我测 试
反馈:对自我测 试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薄弱环节
制定改进计划, 提高学习效果
下一步学习计划
复习重点:掌握发酵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思考题:针对实际生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学习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实践操作:参与实验室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设备介绍
发酵罐:用于微生物发 酵的主要设备,具有保 温、控温、搅拌等功能
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 空气中的杂质,保证发 酵罐内的空气清洁
冷却器:用于控制发酵 罐内的温度,保证微生 物发酵的最佳温度
搅拌器:用于搅拌发酵 罐内的物料,保证微生 物发酵的均匀性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发 酵罐内的温度、湿度、 压力等参数,保证微生 物发酵的最佳条件
学习目标
掌握发酵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发酵工艺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学会如何设计和优化发酵工艺流程 提高对发酵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05
发酵工艺流程及设备
发酵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糖、淀粉、蛋白质等 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菌种,如酵母、乳酸菌、醋酸菌等 发酵过程:将原料和菌种混合,进行发酵,产生发酵产物 发酵产物分离:将发酵产物与原料分离,得到纯化的发酵产物 发酵产物纯化:对发酵产物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发酵产物 发酵产物包装:将发酵产物进行包装,得到成品

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工艺控制详解

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工艺控制详解
量以最高罐批经验量为参考。 每小时 前期0~40h 中期40~90h 后期90h以后 加糖量 0.08%-0.15% 0.15% - 0.18% 0.15% -0.18%
补糖量的控制: 动力学方法
依据μ、 qP 、 qC等动力学参数 之间的关系,计算加糖量
以次级代谢产物为例:
控制原则:
μ、
qP
、 qC之间的关系:
以维持临界生长限制基质 浓度、临界菌体浓度和临
μ
X
界比生长速率为指标的基 质流加速率与消耗速率的
qp
S
qC
平衡。
补糖的控制
把计算的加糖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控制加 料装置精确控制加入的糖量。
二、氮源的影响和控制 (一)氮源的种类影响
迅速利用的氮源
缓慢利用的氮源
种类:氨水、铵盐和玉 种类:黄豆饼粉、花生
迅速利用的碳源
缓慢利用的碳源
种类:葡萄糖
种类:淀粉、乳糖、蔗
优点:
糖、麦芽糖、玉米油
吸收快,利用快,能迅 优点:
速参加代谢合成菌体和 不易产生分解产物 阻遏
产生能量
效应。
缺点:
有利于延长次级代谢产
有些品种产生分解产物 物的分泌期
阻遏效应。
缺点:溶解度低,发酵 液粘度大。
碳源种类的控制
发酵工业中常采用含迅速利用的碳源和缓慢 利用的碳源的混合碳源。
量达不到最适量。 要控制有机氮源中的磷含量,以防溶磷量超过最
适量。 当菌体生长缓慢时,可适当补加适量响及控制
影响菌体浓度的因素 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与微生物的种
类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与营养基质的 种类和浓度有关 ( μ 正比于S )

《发酵工艺原理》课件

《发酵工艺原理》课件
详细描述
发酵是通过微生物或酶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或能量的生物化学过程。在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或酶可以将底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酒精、乳酸、醋酸等。根据产物的不同,发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发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酿酒到现代工业发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 新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
04 发酵工艺流程与设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料准备、菌种制备、发酵过
程、产物提取等阶段。
发酵工艺分类
02
根据发酵原料、菌种和产物不同,对发酵工艺进行分类,如酒
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发酵工艺应用
03
介绍发酵工艺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发展
前景。
详细描述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酿酒技术,人们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将 粮食转化为酒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工业发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开始 利用微生物或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如氨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技术的不断
改进和创新使得发酵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
要点一
总结词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食品、医药、农业 、环保等多个领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如面包、啤酒、酸奶等产品的生产。此外,发 酵技术还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抗生素、疫苗 、生长因子等的生产。在农业领域中,发酵技术可以用于 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此外,在环保领域中, 发酵技术可以用于废水的处理和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提取方法
发酵产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进 行分离,如沉淀法、离心法、萃取法 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产物的性 质和所需的纯度。

6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6第六章发酵动力学

单一限制性基质:就是 指在培养微生物的营养 物中,对微生物的生长 起到限制作用的营养物。
限制性底物是培养基中任何一种与微
生物生长有关的营养物,只要该营养物 相对贫乏时,就可能成为限制微生物生 长的因子,可以是C源、N源、无机或 有机因子。
营养物质相对贫乏的标准(量)?
是指该物质的浓度比生长速率μ达μm 时对应的最低底物浓度以下时的情形。 此浓度称为临界底物浓度,任一营养物 质的浓度若高于临界底物浓度则为非限 制性底物,低于临界底物浓度即为限制 性底物。
3、产物形成动力学模式
Gaden对发酵的三分类与Pirt方程: p x
〖生长偶联型〗 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相偶联
如:葡萄糖厌氧发酵生成乙醇
p x
〖部分生长偶联型〗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部分偶联 如:氨基酸发酵,柠檬酸等有机酸的发酵
p x
〖非生长偶联型〗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非偶联 如抗生素,微生物毒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
Monod方程的意义
当S«Ks, μ-S是线性关系,μ与S成正比。 当S» Ks ,μ≈ μmax,此时微生物的生长不
受限制基质的影响。
对某一钟微生物在某种基质条件下, μmax 和Ks 是一定值。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μmax 和Ks 。即 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基质种也有不 同的μmax 和Ks 。
m m
这样通过测定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下,微生物的比生长 速度,就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Monod方程的两个参数。 但在低S值时, μ的偏差较大,影响Ks值的精度。第二方程 好用一些,在低S值时精度高,也可用回归方法 。
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
S(mg/l) 6 33 64 153 221 μ(h-1) 0.06 0.24 0.43 0.66 0.70 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μmax,Ks和t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生产原料分类: 全麦芽啤酒:系指不添加任何淀粉质或糖质辅料,而全部采 用麦芽原料酿制的啤酒。其特点是:口感醇 厚,但色泽略深。 小麦啤酒:系指采用小麦为原料酿制的啤酒,其特点是:色 泽浅,泡沫丰富,口味纯正,稳定性强。 白啤酒:系指以大麦和小麦为原料制备麦芽汁,经酵母菌 和乳酸菌共同发酵而成。德国柏林的白啤酒、比 利时的蓝比克白啤酒。其特点是:酒体混浊,CO2 丰富,酒精含量低,口感有酸味。
第六章典型发酵类型与发酵工艺 模板
一. 啤酒发酵生产工艺
·发展概况
——啤酒属于外来酒种,其英文名称“beer”,我国译作“啤 酒”。
——自18世纪下叶至19世纪中叶,啤酒工业从手工业生产跨入大 规模机械化生产,为现代啤酒酿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啤酒是当今世界产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饮料酒。
——目前,世界啤酒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型化、 酿造工艺快速化、生产管理自动化、产品结构规范化和科学 研究专业化。
食品会议”上,啤酒被正式选定为营养食品, 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喜爱的大众型饮料。其营 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表现为:
——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有17种 氨基酸(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11种维生 素和丰富的矿质元素。
——含热量高:1L12度啤酒,相当于5~6个鸡蛋、 0.75L牛奶、250g面包、500g土豆、650g奶油。 因此,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美誉。
疗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结核、慢
啤酒酿造是以大麦、水为主要原料,以大米或者其他未 发芽的谷物、酒花为辅助原料;大麦经过发芽产生多种水解 酶类制成麦芽;麦芽和未发芽的谷物原料再经过糖化,借助 麦芽本身多种水解酶类将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 可溶性糖类、糊精以及氨基酸、肽、胨等低分子物质制成麦 芽汁;麦芽汁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以 及多种营养和风味物质;最后经过过滤、包装、杀菌的等工 艺制成二氧化碳含量丰富、酒精含量仅为3~6%、富含多种 营养成分、酒花芬芳、苦味爽口的饮料酒即成品啤酒。
——按消费对象分类: 儿童啤酒:又称营养啤酒或小啤酒,其特点是:原麦汁浓度 低( 2.5~5.0Bé ),酒精含量少( 0.5~ 1.8%),营养丰富。 妇女啤酒:又称甜啤酒,系指添加蔗糖或甜味剂的啤酒。其 特点是:发酵度低,酒精含量少,口味浓甜,苦 味很轻。 低醇啤酒:适合汽车司机饮用,原麦汁浓度为10Bé 左右, 酒精含量1.5~2.0。如果酒精含量低于1%,则称 无醇啤酒。 低糖啤酒:适合糖尿病人饮用,原麦汁浓度为8~10Bé ,含 糖量极低。如果含糖量低于1%,则称干啤酒。特 点是:发酵度高,产热量低。
(一)啤酒厌氧液体深层酿造的一般工艺流程
1. 麦芽制造 大麦→预处理(清选[粗选、精选]、分级)→浸渍→发芽→干燥→除麦根 →成品麦芽贮藏
2. 麦汁制造 麦芽及辅料粉碎→麦芽糖化及辅料糊化→麦汁过滤与洗糟→麦汁煮沸与酒 花添加→麦汁沉淀与热凝固物分离→麦汁冷却与冷凝固物分离
3. 酵母扩培 试管液体菌种的培养→500~1000mL三角瓶液体菌种→10~20L卡氏罐液 体菌种→150~250L种子罐液体菌种→2t扩大种子罐液体菌种→15t酵母繁 殖槽液体菌种
4. 啤酒发酵 繁殖槽液体菌种入发酵池(传统工艺)或者冷却麦汁和繁殖槽液体菌种入 锥形发酵罐(现代一罐法工艺)→前发酵→后发酵
5. 啤酒后处理 后发酵成熟啤酒的过滤→包装→杀菌→贴标→装箱→入库
(二)啤酒厌氧液体深层酿造的技术控制
1. 麦芽制造 ·大麦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经过清选、浸渍、发芽、干燥、除
——当今世界啤酒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优质原材辅料保证 产品质量,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传统产品。
——我国啤酒工业自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猛。2002年,啤酒年产 量达到2386.86万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啤酒第一生产大国。 目前仍以平均年增长率5%的速度增长。
·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1972年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营养
根等工艺制成麦芽的过程称为麦芽制造,简称制麦。其中, 浸渍、发芽、干燥是制麦的三大主要工序。
浓色啤酒和黑啤酒:由浓色麦芽和焦香麦芽制备的麦芽汁酿 制而成。要求有明显的麦芽香气。
——按浓度分类: 低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在2.5~9.0Bé的啤酒. 中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在10~12Bé的啤酒。 高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在13~22Bé的啤酒。
——按生产方式分类 鲜啤酒:又称生啤酒,系指啤酒包装后不经过巴氏杀菌的啤 酒。其特点是:口感新鲜,但保藏期短(20 ℃以 下7d左右 )。 熟啤酒:又称贮藏啤酒,系指啤酒包装后经过巴氏杀菌的啤 酒。其特点是:不如鲜啤酒新鲜,但保藏期长(20 ℃以下2~4个月 )。 醇鲜啤酒:又称扎啤,系指啤酒包装前经过膜过滤除菌,而 包装后又不经过巴氏杀菌的啤酒。其特点是:既 保持了啤酒固有的新鲜风味,又可贮藏一定时间.
下面发酵啤酒:利用煮出糖化法制备麦芽汁,接种下面发酵 酵母酿制而成。其特点是:发酵温度低,发 酵度低,发酵周期长,成数慢。其代表是: 捷克的比尔森(Pilsener)啤酒。目前世界 各国大多生产此类啤酒,称为比尔森型啤 酒,占世界啤酒总量的99%左右。
——按颜色分类 淡色啤酒:由淡色麦芽制备的麦芽汁酿制而成。要求有浓郁 的酒花香气。
——极易被人体吸收:啤酒中的营养物质大都是 酵母菌经过发酵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并以可 溶状态存在,人体吸收率90%以上。
——啤酒中含有少量的酒精,饮后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和CO2可刺激人体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吸
收。
——酒液中的可溶性磷酸盐可维持人体盐类平衡和渗透压。 ——酒花中的苦味物质具有利尿、健胃、杀菌作用;也可辅助治
·类型 ——按酵母品种分类
上面发酵啤酒:利用浸出糖化法制备麦芽汁,接种上面发酵 酵母酿制而成。其特点是:发酵温度高,发 酵度高,发酵周期短,成数快。其主要代表 有:英国的爱尔(Ale)淡色啤酒和浓色啤 酒;司陶特(Stout)黑啤酒,波特 (Porter)黑啤酒。近年来,由于消费习惯 的改变,此类啤酒逐渐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