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分析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走出去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儿了。
像是吃饭要有盐,企业想要发展,也得有点国际视野。
不过,走出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就像爬山,没点准备可不行。
那么,咱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理清目标,明确方向1.1 确定市场首先,走出去之前得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目标市场在哪里。
就好比你去旅行,得先想清楚想去哪个城市,才能开始收拾行李。
企业在选择市场时,可以考虑一些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非洲等,这些地方发展潜力大,机会多。
再者,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简直就像拿到了一张地图,心里有数,才能不走弯路。
1.2 设定战略明确目标后,接下来就得制定战略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综合考虑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和法规等等。
就像打麻将,不能只看手里的牌,还得注意对手的动作。
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战略,比如合作、并购、或者独立运营。
每种方式都有它的利弊,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2. 加强品牌建设2.1 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就像人的名片,出去在外,别人一看到你的品牌,就能联想到你的产品和服务。
想让品牌深入人心,得注重品牌的宣传和形象塑造。
利用社交媒体、线上营销等手段,可以让品牌更快地传达到目标受众手中。
这就好比你在聚会上主动介绍自己,别人才能更快记住你。
2.2 文化适应走出去,也意味着要学会适应当地的文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企业在推广产品时,得考虑这些差异。
比如说,某些国家对颜色有特别的禁忌,或者对某些产品的使用方式有自己的理解。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时,适当调整,做到“因地制宜”,这可是成功的关键。
3. 建立本地化团队3.1 招募当地人才光靠总部的人可不行,建立本地化团队尤为重要。
就像烹饪一样,有了当地的食材,才能做出最地道的美味。
招聘当地人才,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还能搭建与当地相关部门、客户的良好关系。
他们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也能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快速适应环境。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这一过程既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机遇1. 市场扩展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
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营收。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 资源获取机遇随着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国外优质的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建设自己的项目,获得稳定的供应链和资源支持。
3. 品牌建设机遇走出去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也是中国企业品牌的输出。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国企业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全球化时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二、挑战1. 市场竞争挑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他们需要与当地企业竞争,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同时还需应对当地政策、法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品牌建设挑战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知名品牌的压力。
他们需要打破“中国制造”的负面印象,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塑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3. 风险与不确定性挑战走出去不仅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可能出现变化,汇率波动和政策限制等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同时,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
三、方法与策略1. 了解目标市场在走出去之前,中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环境。
对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申论
对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申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走出去不仅是对求索、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我国企业走出去有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与国外市场的差距,包括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这些差距阻碍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改善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发展方向要想让企业走出去发展,就需要对自身实力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如市场营销、行业机构、技术资源、财政等,以便确定发展的方向。
例如,金融企业可以考虑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并结合国外多元化的投资环境,给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抓住机遇,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企业走出去发展,应该开拓和抓住机遇,制定完善的战略,以实现发展目标。
企业需要坚持创新,开发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吸引更多国际客户。
此外,企业还要注意寻找商业机会,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参加国际会议、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来开拓国际市场。
三、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宣传能力走出去不仅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具备良好的宣传能力,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宣传能力,掌握国际媒体、社交媒体等技术,对国际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在国内外筹划宣传活动,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国际市场宣传企业的专业能力和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企业在走出国门发展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包括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税务法律、劳动法等,以确保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发展,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降低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总结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走出去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要想让企业走出去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抓住机遇,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宣传能力,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
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建议
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出去”战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的必然选择。
中央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于保证国家资源需求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央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其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尝试着对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标签:中央企业;走出去;风险;建议一、中央企业“走出去”现状“十一五”以来,中央企业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外投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境外经营的规模、效益大幅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这期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9%,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38.7%,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2%。
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3.1万亿元,营业收入3.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034.5亿元,分别占中央企业资产、收入和净利润的11%、16.9%和11.3%。
目前绝大部分中央企业已涉及到国际化经营,其中建筑、军工、石油石化、商贸等行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
到2013年底,中央企业境外经营机构逾3000千家,境外外籍员工20余万人,派驻人员近20万人,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分布在中东、中亚、非洲、南美、东南亚为主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央企业“走出去”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境外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目前,超过100家中央企业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设立了子企业或管理机构,纯境外单位资产和营业收入迅速增长,境外业务已成为中央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纯境外单位利润总额迅速增长,四分之一的中央企业纯境外单位利润总额在集团利润总额中占较大比重。
中国五矿集团13.86亿美元收购的澳大利亚OZ项目,投资回报达到35%以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赞比亚等的投资,回报率也达到30%。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全球市场扩张,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
这种“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机遇1. 中国市场饱和,需求下降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和需求的下降,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走出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 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降低单一市场的依赖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放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5. 国际合作和市场共赢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共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挑战1. 战略定位和市场适应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需要重新调整战略定位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
2. 人才和文化融合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人才挑战,如何实现人才和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挑战。
3. 法律法规和政治风险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环境不同,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单位国家的法律法规挑战和政治风险,如何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规避政治风险,是企业走出去的一大挑战。
4. 品牌和形象建设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立足,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品牌和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与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与制约因素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全球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跨国公司“持币观望”以及东道国外资政策自由化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国内、国际和东道国层面的因素制约。
据此,有关部门可从搭建双向投融资平台,构建“一站式”管理格局,提供海外经营风险保障服务以及强化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四个方面调整政策,以推动企业“走出去”。
标签:“走出去”战略机会因素制约因素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达到651亿美元,相当于十年前的26倍。
经济危机发生以后,“走出去”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既蕴含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面对新变化,企业“走出去”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的扶持和协助,以实现其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和经营发展,从而成长为具有实力的跨国公司。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因素1.人民币国际化。
2009年,我国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2011年央行、外管局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出台《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试点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以及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人民币贷款。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必须使用东道国货币。
汇率波动的风险由我国企业承担。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货币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汇率风险进一步加大。
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的推行使企业能够采用人民币直接投资,并获得人民币贷款,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汇率波动风险。
2.全球企业“非核心资产”剥离。
经济危机导致全球企业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和资金短缺。
为了摆脱困境,许多企业采取了剥离非核心资产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被剥离的资产中有一些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品牌、相关产业的领先技术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等。
我国企业可以借助危机后跨国公司低价剥离非核心资产的机会,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迅猛发展,这对拓宽国际市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总结近年的经验教训,对提高企业走出去水平不无裨益。
一、走出去面临的外部问题1.部分国家政局稳定性欠佳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一些国家政局稳定性较弱,少数国家还受到战争的威胁。
一些国家虽然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但地区安全局势欠佳,如2013年盘踞在刚果(金)东部地区叛军多次与政府军交火,导致刚东三省局势进一步恶化,部分城市发生群体性抢劫事件,一些企业被迫暂时撤离。
由于刚政府控局能力有限,该地区安全紧张局势短期内无法得到更本性改变。
我国在上述三省从事经贸合作投资业务的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有增无减。
另外,不少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在民族矛盾以及西方势力的干预下,也容易出现短暂的动荡。
2.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其一,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物价快速上涨,导致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并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毛里塔尼亚某农场项目,由于没有对土地租金的快速上涨和该国对粮食最高限价的风险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该项目严重亏损,被迫放弃。
其二,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企业蒙受汇率损失。
如中国某水电企业在刚果(金)承包的一项工程,合同约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2013年7月笔者调研时的汇率为6.137,由此给企业造成两千多万美元的损失。
其三,行业周期影响企业业绩。
以矿业为例,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快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但2013年矿产品价格低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部分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
3.土地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一些发展中国家土地管理十分混乱,“一地多证”、“一地多主”现象时有发生,据当地媒体报道,某国民事纠纷中约80%涉及土地纠纷。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和机会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和机会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拥有了有效的市场和优势资源。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企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了其惊人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二、挑战1、文化差异挑战——国际化是文化的融合,而文化的开放和融合并不是很容易的。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在适应国外文化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国际文化的互动。
中国文化中存在许多重要元素,例如礼义廉耻、封建性的思想和领袖式的管理方式。
这些元素需要中国企业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
2、品牌影响力短缺——品牌影响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但是,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存在不足。
从国际品牌的角度来看,许多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的质量与国际品牌不匹配,从而对中国品牌产生了质疑。
因此,要增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品牌定位好的发展模式,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3、产品附加值不高——许多中国产品还没有达到高附加值的规模,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 important 问题。
加上高成本的生产成本,许多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往往陷入困境。
因此,要快速提高中国企业的附加值,盲目地追逐产品竞争力,开发市场的最好途径是产生自己的市场优势。
三、机遇1、国际市场机遇——国际市场依然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的机会之一,尤其是在亚太和非洲地区。
在这些地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开拓市场和布局能够更快地实现。
同时,这些地区的消费市场和工业市场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大。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并提升其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2、创新创业的机遇——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
尽管创新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但其带来的潜在机会无处不在。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企业附加值,并保持竞争力。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介绍
题目: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2.1走出去”必要性2.2走出去”的意义2.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沿革3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3.1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分析3.1.1政策风险3.1.2市场风险3.1.3政策法律风险3.1.4金融环境风险3.1.5文化风险3.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问题3.2.1投资结构尚待完善3.2.2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够强3.2.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尚显不足3.2.4企业品牌意识普遍缺乏3.2.5企业文化融合和能力不强4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4.1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防范对策4.1.1政府应加强对实施走出去企业的支持4.1.2企业要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4.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化解对策4.2.1政府组织应采取的措施4.2.1制定总体的发展规划与战略选择4.2.2确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取向4.2.3构建和完善监管与服务支持体系4.2.4引导金融企业服务企业资金需求4.2.5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立法工作4.2.2企业主体应采取的措施4.2.1完善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式4.2.2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4.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2.4着力加强品牌意识4.2.5继续将强企业跨文化融合5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背景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
近几年来, 我国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特征, 持续的高速增速并不能说明掩盖经济发展瓶颈。
面对潜在危机, 中国在2008年的40000亿计划在短期内使经济有所好转, 同时外媒称“中国拯救了世界”。
但使中国避开了最佳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期, 附加带来的各种负面特征如地方债务、通货膨胀、市场要素价格扭曲、生产率水平降低、结构失衡、整体竞争力减弱。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第一篇范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历经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进入新时代的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本文将整理最新的相关资料,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破局之道。
发展困境1. 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信用历史,相较于国有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
同时,较高的贷款利率也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中。
3. 技术创新不足:很多民营企业过分依赖传统产业和传统模式,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4. 人才短缺:高质量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民营企业往往由于品牌效应、薪资待遇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5.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感到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破局之道1. 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2. 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应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培养和引进:民营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吸引和留住人才。
4.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民营企业应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政策优势,加快自身的发展。
5. 加强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应具备前瞻性、创新性和坚韧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第二篇范文困境与破局: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之路3W1H模型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破局之道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分析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海外业务。
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向全球范围内扩张的一次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外部市场、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复杂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和应对策略,为日后的企业国际化道路起到指导作用。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市场机遇海外市场多样化,对原材料、技术和服务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依赖性。
(2)成本优势中国企业在国内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3)技术储备中国企业在一些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如高铁、移动通信、核电等领域,这些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
2.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间具有巨大的文化差异,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开拓业务,需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并加以妥善处理。
(2)政策限制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都存在不同的限制,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行业监管意识,并避免不必要的政策风险。
(3)管理难度海外市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难度也较为复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海外管理机制和团队,积极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条件。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1.直接投资通过直接在海外投资获得当地制造、销售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在当地的经营。
这种方式可保持企业对业务的掌控,但需要承担比较高的风险和更大的投资成本。
2.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海外拥有更大影响力的企业,与其合作在当地开展业务。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风险,但需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选择。
3.并购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从而实现海外市场的渗透和快速发展。
这种方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但需要承担较高的收购风险。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对策略1.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品牌形象的营建至关重要,需要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品牌意识的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班级:07市场营销林静摘要: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新表现形式,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须实施的战略。
这跟中国的改革开放整个的大背景和中国崛起的大环境都密切相关。
先从中国企业走出的条件着手,列举出中国已经“走”出去或正在向此方向努力的企业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种障碍,并就其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走出去;障碍;措施引言:最近中国五矿17亿美元现金收购澳矿,不久前中国铝业也宣布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从而刷新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纪录,这一事件再次激发了长期以来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争议。
一、中国企业走出的条件已经成熟首先就是我们现在国民的GDP收入到了一定阶段,而根据国际上的这种专家还有目前咱们业内一般的认为,人均收入,在GDP达到一千美元以后,这个走出去就达到一个阶段。
我们现在是人均三千美元的GDP,所以我觉得,这个从国民层面准备来讲,已经成熟。
另外,从产业的角度来讲,50年代欧美企业走出去,60年代日本企业走出去,70、80年代,韩国、东南亚一些企业走出去,到了90年代,特别是今天到了二十一世纪,我觉得必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
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不可能永远只把外资、外企“引进来”,自己的资本和企业却不“走出去”,更不能把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放在那里贬值。
到目前这个阶段,对外开放不能只是单向的开放,必须是双向的,全方位的开放,如果说是双向的全方位的开放的话,中国企业也必须要走出去。
从这三个层面来讲,我觉得都是到了非常成熟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模式1. 海尔安营扎寨模式。
海尔是国内企业较早走出去的企业,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
这种模式是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自己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以便更好地更多地销售自己在当地和中国所生产的产品,避免更多的关税壁垒等,如海尔在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所建立的生产基地。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困境和前景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困境和前景一、背景近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一些企业已经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不能忽视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对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困境1. 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最重要的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而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与国际品牌直接竞争。
2. 消费者认知不足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教育消费者认识其品牌,甚至需要消费者改变其消费习惯,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市场营销是国际化的关键环节,而我国企业在这一方面也存在不足,往往只是通过低价来打价格战,而缺乏品牌营销和战略营销的深度,这一点也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取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4. 融资条件相对较差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融资来支持其发展,然而我国企业在这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相对于国际巨头,我国企业的融资条件显然不够优秀,这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前景尽管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境,但是一些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 中国经济发展优势当前,全球经济整体增速放缓,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相对快速的发展,这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也为企业的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政府对于企业国际化的重视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形成了对于企业国际化的扶持政策,政府鼓励企业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来扩展海外市场,这一政策使得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更加具有可行性。
3. 企业转型升级要求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尝试跨境合作,寻求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等新的模式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以和对策
• 三、结束语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企 业开始“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即发展对外直 接投资战略,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国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实践中,中国企业在 “ 走出去”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的基 础上,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3、加强国内企业间的合作,形成对外 投资协同效应
国内企业经济性质不同,既有国有独资企业, 也有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及其他类型 的股份制企业,也有个体企业、私人企业和外 商投资企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经济诉求存在差 异,甚至同类性质企业的利益也不同。但面对 国际市场,各类企业加强合作,尤其是企业 家之间的精诚合作,寻求利益共同点,相互协 调,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才能产生最大的 对外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及企业的共同利益, 从而提高投资整体效益。
【关键词】:中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 问题 对策 对外直接投 资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走出 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第一 对外投资目标不明确
第二 对外投资的主体、产业及区域结构不尽合理 第三 企业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第四 企业海外投资管理水平低
二、推进“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
1.做好投资前期工作,明确投资目标
企业海外投资合作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如果割裂 开来,为走出去而走出去,就会失去其自身价值,甚至为企业发 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首先立足企业自 身的发展需要,明确哪些国家的哪些行业可以为我所用,能 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并据此确定投资方向和目标。 确定海外投资目标后,应充分分析自身技术水平、市场竞争 力、产能、海外市场容量、后续资金支持等硬件条件,避免出现 “前期没想到,后期办不到”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 宗教、信仰、政策、制度、法律等软件条件,充分评估国际政治 风险,避免因文化冲突和制度冲突而影响海外投资企业运行。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更加全面的国际化布局。
本文将就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机遇一:市场空间巨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世界各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企业可通过“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全球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能够有效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实现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商业利润。
机遇二:技术和人才积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方面的积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优势,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的海外积累,实现更快的国际化发展步伐,为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和资源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机遇三: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
一方面,政府通过一系列贸易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中国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分享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实现双赢互利。
这些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加顺利地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拓展市场份额,并实现更多的商业机会。
挑战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这种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然而,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中也遭遇到了许多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1.国际市场的开放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开放程度持续提高。
跨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壁垒也在不断降低。
这样的环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中国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更好地融入国际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
2.带动内需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资源和市场,还能为国内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比如,新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等领域,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有望成为内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3.加快技术创新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中国企业要做的不仅是产品销售,更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必须依赖科技创新。
这也促使我们的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步伐。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1.贸易壁垒不同国家在治理各自市场时,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政策。
这些措施包括关税、非关税措施、贸易救济、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形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2.文化差异和市场适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这些文化差异在商业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市场,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惯,尤其重要。
这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更需要细致的市场分析和调查。
3.政治因素随着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企业在海外经营也会面临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包括政治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和外汇波动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的警觉性和谨慎,避免风险并保持业务的稳定性。
三、结语走出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国际市场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市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迅猛发展,这对拓宽国际市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总结近年的经验教训,对提高企业走出去水平不无裨益。
一、走出去面临的外部问题1.部分国家政局稳定性欠佳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一些国家政局稳定性较弱,少数国家还受到战争的威胁。
一些国家虽然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但地区安全局势欠佳,如2013年盘踞在刚果(金)东部地区叛军多次与政府军交火,导致刚东三省局势进一步恶化,部分城市发生群体性抢劫事件,一些企业被迫暂时撤离。
由于刚政府控局能力有限,该地区安全紧张局势短期内无法得到更本性改变。
我国在上述三省从事经贸合作投资业务的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有增无减。
另外,不少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在民族矛盾以及西方势力的干预下,也容易出现短暂的动荡。
2.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其一,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物价快速上涨,导致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并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毛里塔尼亚某农场项目,由于没有对土地租金的快速上涨和该国对粮食最高限价的风险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该项目严重亏损,被迫放弃。
其二,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企业蒙受汇率损失。
如中国某水电企业在刚果(金)承包的一项工程,合同约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2013年7月笔者调研时的汇率为6.137,由此给企业造成两千多万美元的损失。
其三,行业周期影响企业业绩.以矿业为例,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快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但2013年矿产品价格低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部分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
3.土地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一些发展中国家土地管理十分混乱,“一地多证”、“一地多主”现象时有发生,据当地媒体报道,某国民事纠纷中约80%涉及土地纠纷.我国企业在当地购买/租赁土地虽然均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但仍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土地纠纷案件发生,打官司亦往往是两败俱伤.如某中资企业与该国农业部签署合作协议,在农业部提供的2.5公顷菜地种植蔬菜和养猪,曾取得一定的经营效益。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
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1.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步伐逐渐加快。
到2010年,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到2019年,中国企业在全球投资总额已达到2.14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2.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已经从最初的贸易和投资扩张逐步转向了并购和建立全球化运营网络等更复杂的形式。
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走出去的大部分份额。
人民日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到1850亿美元,远超印度、韩国、日本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
3.中国企业走出去所涉及的领域中国企业走出去覆盖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能源、矿业、制造业、农业、金融等领域。
其中尤以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为主。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1.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并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和机制,包括投资和贸易的税收优惠、外汇管理和跨国公司的管理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金融支持、风险保险、服务和海外网络等政策和服务,给予了企业广泛的支持。
2.企业自身实力企业自身实力也是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企业实力包括企业自身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
只有在具备自身实力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走出国门。
3.目的市场和营销策略走出去的企业必须对目的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具体的营销方案。
同时,在进入市场时,企业还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具有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运营能力。
4.政治和经济环境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走出去的因素之一。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等。
宁波市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难调研分析
宁波市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难调研分析近些年来,企业“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不少企业在海外设立工厂或公司,根据调研我市5家重点走出去企业后得出的结论如下:1. 企业对外投资缺乏长期规划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缺乏长期规划。
“走出去”规划仅限解决短期困境,企业或基于客户要求、或基于规避关税、或基于降低成本,缺乏对“走出去”之后境内外产业升级、发展的思考,多从短期利益角度出发,“走一步看一步”。
如宁波企业1在马来西亚的工厂产能现在已降低到2020年产能的20%。
这与现阶段企业整体对外投资合作经验不足有关,也与企业主观缺乏思考不够重视对外投资合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正向价值有关,更与现阶段宁波“走出去”企业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关。
2. 企业境外投资人才匮乏企业境外投资人才匮乏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比如语言、法律、经济、财务等各方面的人才。
如宁波企业2反映境外公司财务岗位招聘难,愿意去国外工作的人寥寥可数。
财务岗位作为公司关键岗位,不太可能去招聘当地人。
希望政府能在境外人才资源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例如建立境外人才资源库,帮助企业解决境外人才短缺。
3.企业境外投资存在法律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企业抓住机遇纷纷在海外设立工厂或公司,大部分企业反映经营中经常遇到劳工、税务等方面的法律困难。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各不相同,部分国家法治环境还有待完善,法律服务相对短缺且成本高昂。
如宁波企业3在墨西哥当地设立工厂,因不了解当地劳动法,跟工人的劳动合同存在纠纷。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局势不稳定,司法制度、执法水平也比较低,都会让企业面临法制风险。
4.企业回款存在诸多限制国内企业的境外主体产生的利润,没能全部及时回流到国内,而是部分留在境外,或用于境外主体的再投资。
主要原因原有两个,其一,国内税赋相对境外较高(企业所得税国内25%),而国外一般在5%到10%之间,企业出于利益考虑,没有把所有利润汇入国内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分析
凤晓龙第一财经
【摘要】欧债危机以来,国际局势呈现多变、复杂、经济放缓等多重态势,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速放缓,印证了中国企业在面临国际“混沌”局势下,在“走出去”战略上,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局势对“走出去”的影响,以及探讨企业应对之策。
【关键词】走出去对外投资欧债危机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现状分析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全球经济迎来后欧债危机时代,经济步入缓慢增长周期,并受到地缘冲突频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74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5%。
以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1.69万亿美元来计算,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流量、存量的4.4%和2%。
从增速上来看,明显低于2010年的22%,也低于全球水平(16%)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11%)。
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值4247.8亿美元,是2002年存量299亿美元的14.2倍,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3位。
但与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经济总量第二的经济体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显然有点滞后,中国境外投资总额的排名与经济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符。
2.中国企业2011年“走出去”特点。
自商务部统计以来,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连续十年增长,再创年度投资流量的历史新高,投资存量突破4000亿美元。
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与美国相比,相当于其对外投资存量的9.4%。
2.1“走出去”国家投资集聚度较高,偏好发展中国家。
2011年末。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遍布全球七成国家地区,投资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累计达到3856.0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0.8%,国家聚集度较高。
中国对主要经济体投资快速增长,八成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为612.3亿美元,占总投资的82%,流向发达国家经济体134.2亿美元,仅为18%。
2.2“走出去”行业范围扩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广泛多元。
投资行业呈多元化发展,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形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架构。
不过,由于欧洲主权危机影响,金融业、建筑、交通业比重下降。
2.3“走出去”收益效果缓慢。
从2011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统计的情况看,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48亿美元,境内投资者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
2011年赢利和持平的企业占到了77.6%,亏损占22.4%。
其中央企业设立的近两千家境外企业中,赢利和持平的企业占72.7%,亏损的
占27.3%。
2.4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国企比重下降。
2011年数据显示,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国企仅占55.1%。
这一数据在2010年、2009年对外投资存量比重中分别为66.2%、63%。
说明了民企作为“走出去”角色之一,愈来愈重视海外投资和发展。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1.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商业环境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治理的不可预测性、可能蔓延性的主权债务危机,及一些发达国家财政和金融部门的失衡,有可能影响直接外资的恢复。
从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可以看出,金融机构总体对外投资同比下降接近30%,反映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大幅震荡、外部经营环境不佳、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相对比较谨慎的态度。
2.“地缘政治危机”引起的国别投资风险。
北非及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危机引发该投资区域的风险加大,导致中国投资于该地区的项目蒙受巨额损失,且后续恢复渺茫。
此外,由于围绕中国领海纷争引发的“中国威胁论”也使中国企业在南海区域国家投资风险骤升。
比如,为应对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紧急撤离中国企业在利比亚人员就是典型案例。
3.投资国政策贸易壁垒多变。
在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政府认识到为了保持国内就业水平,有需要去保护境况不佳的国内产业公司,危机之后,新的管制和限制性措施仍可能继续出台,包括与产业政策相
关的政策措施。
所有这些初步显现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准入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直接干预外资的范围。
有些国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并有针对性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等贸易摩擦则频繁上演。
4.“走出去”企业管控与治理。
企业“走出去”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或者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润,无论从海外市场拓展全球经营层面上,还是以国家导向为主、战略层面上,经过前十年的付出,企业内部管控以及他国治理水平仍然有亟待提升空间。
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投资国政治风险、贸易壁垒、特别产业政策上。
我们观察到,利比亚中国企业投资近乎全部失守,中国轮胎业工厂规避风险出走橡胶生产国得以发展存活,企业在自身的管控与治理的不同,在成果上印证了各自归宿和不同未来。
三、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议1.加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企业在“走出去”追寻利益最大化同时,切忌盲目投资,对“走出去”风险进行准确研判与前瞻。
一些企业境外经营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境外资产管控体系不完善,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经验不足,均会导致境外资产损失时有发生。
因此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境外各项项目运营管理检查;提高在各个层面的风险防范能力,如国际、地区和国别风险;完善应急机制,增加补救机制与措施,增强海外投资风险抵御能力。
2.政府层面完善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企
业面向全球、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国策。
当下,政府在怎样“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哪些国家适合“走出去”上都有好的引导。
但我们看到中国近年直接对外投资近七成以亚洲居多,特别是在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
而这些之所以能大比重去投资,___________与其独特的投资服务体系保障相一致,比如会计、法律、投行、政策引导等。
真正做到全球投资,植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也与国家层面引导以及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建立休戚相关。
3.欧美或是下一投资热点。
从2012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来看,欧美区域“走出去”特征以并购案例上升最为明显。
在海外直接投资增速下降背景下,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交易金额为2011年的3倍左右。
特别是三一重工联合中信基金斥资4.08亿美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由于欧洲主权危机的影响,欧美区域潜在的进入机会和并购机会逐渐凸显,该区资源类和高科技行业整合对相对较高,这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下一个投资热点。
4.“十二五”产业政策跟进。
“十二五”明确,在巩固“中国制造”地位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创造”;在巩固“中国加工”地位的同时,重点推动“中国营销”。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认识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十二五”规划上,明确如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电力等行业,面临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及产业升级的压力,同时也有“走出去”的要求。
通过“走出去”将国内部分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优
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向境外延伸,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境外工程承包,带动国内设备、产品、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商务部《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2.09.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2012.07.
普华永道《2012年上半年并购交易回顾与前瞻》2012.09.174经济论丛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