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叠层参考

合集下载

PCB经典层叠

PCB经典层叠

PCB 经典层叠
图5.24 到5.26 举例说明了分别为4 层、6 层和10 层的三个板子的经典叠层布局。

在下面描述的这些双层设计中,使用通常的环氧的环氧树脂多层制造方法,超过了10 层、设计者通常结合使用另外的地平面隔离布线层。

这些叠层适用于高速计算机产品,嵌入在屏蔽很好的板卡机架里,如果系统必须通过FCC,VDE,TENPEST 或其他的电磁辐射标准,并且没有屏蔽很好的板卡机架,那幺这些简单的叠层对达到你的目的的还是不充分的。

在每个图中,提到的水平由线的垂直布线是指该层的走线方向。

通常每层上的走线由放时彼此平行,并且与同它相邻一层的布线垂直。

在同一层上,很少有线走对角线,或者拐一个90 度的弯。

这一原则会增加布线的效率。

在图5.24 到图5.26 中,电源和地层以粗实线标识。

走线层按比例表示走线宽度和走线高度。

一到八层电路板的叠层设计方式

一到八层电路板的叠层设计方式

一到八层电路板的叠层设计方式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下面列出从单层板到八层板的叠层:一、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板层数量少,已经不存在叠层的问题。

控制EMI辐射主要从布线和布局来考虑;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号回路面积过大,不仅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

要改善线路的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小关键信号的回路面积。

关键信号: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关键信号主要指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和对外界敏感的信号。

能够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如时钟或地址的低位信号。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那些电平较低的模拟信号。

单、双层板通常使用在低于10KHz的低频模拟设计中:1 在同一层的电源走线以辐射状走线,并最小化线的长度总和;2 走电源、地线时,相互靠近;在关键信号线边上布一条地线,这条地线应尽量靠近信号线。

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回路面积,减小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

当信号线的旁边加一条地线后,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回路,信号电流肯定会取道这个回路,而不是其它地线路径。

3 如果是双层线路板,可以在线路板的另一面,紧靠近信号线的下面,沿着信号线布一条地线,一线尽量宽些。

这样形成的回路面积等于pcb线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

二、四层板的叠层推荐叠层方式:2.1 SIG-GND(PWR)-PWR (GND)-SIG;2.2 GND-SIG(PWR)-SIG(PWR)-GND;对于以上两种叠层设计,潜在的问题是对于传统的1.6mm(62mil)板厚。

层间距将会变得很大,不仅不利于控制阻抗,层间耦合及屏蔽;特别是电源地层之间间距很大,降低了板电容,不利于滤除噪声。

常用pcb叠层

常用pcb叠层
pp(1080*3) 2.0(mm)
2.0 +0.2/-0.2(mm)
单线-线宽、阻抗、参考层控制信息
线宽 的计量单位为mil,阻抗的计量单位为ohm
单线
层标识 设计线宽 设计阻抗 调整线宽 调整阻抗
1/10
6
50+/-10%
5.5
50.931
3/4/7/8
6
50+/-10%
6
49.939
参考层 2/9
1 Core
1 PP
0.333_Plating PP
0.333+Plating 客户设计板厚: 厂家理论板厚:
PCB厂家设计调整(oz/mil)
介质厚度
层叠图示
3.6 5.21 3.94 5.21 5.59 16.14 5.59 5.21 3.94 5.21 3.6
0.333+Plating pp(3313)
2&5 6&9
差分线-线宽/线距、阻抗、参考层控制信息
线宽、线距 的计量单位为mil,阻抗的计量单位为ohm
差分线
层标识 设计宽/距 设计阻抗 调整线宽/线距 调整阻抗
1/10
6/8
100+/-10%
4.7/9.3
100.722
NOTE): ar2510121z
参考层 2/9
2021/4/3
z/mil)
假层 DK值 使用
) .2(mm)
3.9 3.65 4.2 3.65 3.65 3.65 3.65 4.2 3.65 3.9
层叠阻抗信息确认表单
Material :
TU768
Date:
层叠控制信息
层标识 Top P2 S3 S4 P5

3分钟教你看懂PCB叠层文件

3分钟教你看懂PCB叠层文件

3 分钟教你看懂PCB 叠层文件
我们都知道,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 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 性能。

那幺下面就和咱一起来看看到底如何才看懂叠层文件吧~
下图是我们一般情况下看到的叠层好的文件图示:
一、对(图一)解析如下: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叠层是8 层板,有5 个走线层(TOP、ART03、
ART04、ART06、BOTTOM),有2 个地层(GND02、GND05),有1 个电源
层(PWR07)。

其次我们可以获得整个板子的使用的PP 片情况,GND02-ART03 一张芯
板(core),ART4-GND05(core) 一张芯板,ART06-PWR07(core) 一张芯板, 其
它的用PP 加铜箔,最后压合在一起而成的。

TOP、GND02 层中间的PP 片是2116 半固化片,ART03、ART04 层中间的PP 片是由2 个3313 半固化片和
1 个7628 半固化片压合而成,GND05、ART06 层中间的PP 片是由
2 个3313
半固化片和1 个7628 半固化片压合而成,PWR07、BOTTOM 层中间的PP
片是2116 半固化片。

pcb叠层结构知识

pcb叠层结构知识

pcb叠层结构知识(汇总)2011-11-16 13:58:14标签:休闲多层板职场随着高速电路的不断涌现,PCB板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为了避免电气因素的干扰,信号层和电源层必须分离,所以就牵涉到多层PCB 的设计。

在多层板的设计中,对于叠层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叠层设计方案将会大大减小EMI及串扰的影响,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具体分析叠层设计如何影响高速电路的电气性能。

一.多层板和铺铜层(Plane)多层板在设计中和普通的PCB板相比,除了添加了必要的信号走线层之外,最重要的是安排了独立的电源和地层(铺铜层)。

在高速数字电路系统中,使用电源和地层来代替以前的电源和地总线的优点主要在于:1.为数字信号的变换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

2.均匀地将电源同时加在每个逻辑器件上3.有效地抑制信号之间的串扰原因在于,使用大面积铺铜作为电源和地层大大减小了电源和地的电阻,使得电源层上的电压很均匀平稳,而且可以保证每根信号线都有很近的地平面相对应,这同时减小了信号线的特征阻抗,对有效地较少串扰也非常有利。

所以,对于某些高端的高速电路设计,已经明确规定一定要使用6层(或以上的)的叠层方案,如Intel对PC133内存模块PCB板的要求。

这主要就是考虑到多层板在电气特性,以及对电磁辐射的抑制,甚至在抵抗物理机械损伤的能力上都明显优于低层数的PCB板。

如果从成本的因素考虑,也并不是层数越多价格越贵,因为PCB板的成本除了和层数有关外,还和单位面积走线的密度有关,在降低了层数后,走线的空间必然减小,从而增大了走线的密度,甚至不得不通过减小线宽,缩短间距来达到设计要求,往往这些造成的成本增加反而有可能会超过减少叠层而降低的成本,再加上电气性能的变差,这种做法经常会适得其反。

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一定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

二.高频下地平面层对信号的影响如果我们将PCB的微带布线作为一个传输线模型来看,那么地平面层也可以看成是传输线的一部分,这里可以用“回路”的概念来代替“地”的概念,地铺铜层其实是信号线的回流通路。

PCB叠层设计规范文档

PCB叠层设计规范文档

PCB叠层设计规范文档层压设计规则作者:刘军喜2010/10/201.0设计规则:1.1非客户指定结构设计、非阻抗板压板结构设计1.1.1底铜厚度≤1OZ板最外层介电层(L1-2,LN-LN-1层)厚度设计为2.8-14.6MIL,其它层介电层设计为3-14.6MIL;1.1.2无耐高压测试要求的板压板结构设计a、3oz≥底铜厚度≥2OZ介电层厚度设计至少大于4.5MIL;b、4oz≥底铜厚度≥3OZ介电层厚度设计至少大于6.5MIL;c、底铜厚度≥5oz的板需工程出工程评估给工艺组评估后再确定。

1.1.3有耐高压测试板要求的板,根据客户高压要求设计具体的压合结构,通常高压测试在2000V-2800V时,介电层设计至少大于6MIL,具体客户要求的板材TG、CTE、CTI、耐CAF等详细情况需工程出工程评估给工艺组评估后再确定。

备注:介电层指PP层,含core介电层,介电层厚度及core厚度均指中值,不含公差,当厚度>5MIL时公差按IPC4101三级公差进行控制;当厚度≤5MIL 时,公差按±0.5MIL控制;超IPC4101三级公差的MI备注要求特别控制及备料.1.2 客户指定结构板、阻抗板压板结构设计若客户指定结构,工程组在接单时尽量与客户沟通按以上要求设计,当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出工程评估单给工艺评估.1.3板边尺寸设计制作标准1.3.1所有板MI设计开料尺寸需比压合后成型尺寸单边大0.1~0.2″,同时预留开料刀具损耗每刀0.1″。

1.3.2四层板板边一般设计为≥0.5″,特殊情况下可以做到0.4″,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非阻抗板;B、介电层厚<8.0MIL;C、内层铜厚<2OZ;1.3.3六层及以上板按照板边≥0.75″控制,六层板特殊情况下可做0.6″(min),但需满足上述a、b、c条件。

1.3.4两张及以上芯板压合的四层板板边设计要求同六层板。

1.3.5 OPE系统设计单元边到开料边一般为≥0.9″,最小可生产0.80″。

pcb叠层参考

pcb叠层参考

pcb叠层参考名词定义:SIG:信号层;GND:地层;PWR:电源层;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下面列出从两层板到十层板的叠层:2.1 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板层数量少,已经不存在叠层的问题。

控制EMI辐射主要从布线和布局来考虑;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号回路面积过大,不仅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

要改善线路的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小关键信号的回路面积。

关键信号: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关键信号主要指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和对外界敏感的信号。

能够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如时钟或地址的低位信号。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那些电平较低的模拟信号。

单、双层板通常使用在低于10KHz的低频模拟设计中:1 在同一层的电源走线以辐射状走线,并最小化线的长度总和;2 走电源、地线时,相互靠近;在关键信号线边上布一条地线,这条地线应尽量靠近信号线。

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回路面积,减小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

当信号线的旁边加一条地线后,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回路,信号电流肯定会取道这个回路,而不是其它地线路径。

3 如果是双层线路板,可以在线路板的另一面,紧靠近信号线的下面,沿着信号线布一条地线,一线尽量宽些。

这样形成的回路面积等于线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

2.2 四层板的叠层;推荐叠层方式:2.2.1 SIG-GND(PWR)-PWR (GND)-SIG;2.2.2 GND-SIG(PWR)-SIG(PWR)-GND;对于以上两种叠层设计,潜在的问题是对于传统的1.6mm(62mil)板厚。

层间距将会变得很大,不仅不利于控制阻抗,层间耦合及屏蔽;特别是电源地层之间间距很大,降低了板电容,不利于滤除噪声。

AM2-780G 主板pcb层叠结构与阻抗控制

AM2-780G 主板pcb层叠结构与阻抗控制

AM2-780G 主板pcb 层叠结构与阻抗控制一、参考层叠 1. 层叠图示阻焊绿油0.3~0.7mil 厚度Top 层厚度为2.0mil 铜(电镀之后) 1x3313 Pre-Preg 压合厚度 3.7mil 内层厚度 1.4mil 铜中间调节约48mil ,确保整板厚度为1.6mm 内层厚度 1.4mil 铜1x3313 Pre-Preg 压合厚度 3.7milBottom 层厚度为2.0mil 铜(电镀之后) 阻焊绿油0.3~0.7mil 厚度2. Pcb 板材要求Pcb 板材: Fr-4, Er= 4.0 @ 1.0GHz 3313PP 4mil 压合控制厚度为 3.7mil 整板厚度:63mil ±5mil ( = 1.6mm )二、控制阻抗线在pcb 上的位置图示1.CLKIN – CPU ( Clock IC to CPU ) 时钟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6mil/20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2.HT—CLK ( Clock IC to NB ) 时钟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7mil/20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3.HT—CAD、CTL (NB to CPU) 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4.5mil/5mil/16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W/S1/S2 = 5mil/5mil/16mil 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W/S1/S2 = 5mil/5mil/16mil 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6.DDR3—Addr、CMD、CTL (CPU to DIMM) 单端阻抗要求W = 9.5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7.DDR3—Data (CPU to DIMM) 单端阻抗要求W = 9.5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8.PCIEx16—GFX (NB to PCIEx16) 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5mil/16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9.PCIEx16 – REFCLK ( Clock IC to LAN, PCIEx16, SB and NB) 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5mil/16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10.HIS/HSO ( NB to LAN) 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5mil/16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N – MDI 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6mil/20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W/S1/S2 = 5mil/5mil/16mil 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W/S1/S2 = 5mil/5mil/16mil 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14.DMI ( SB to NB )差分对阻抗要求W/S1/S2 = 5mil/6mil/20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15.PCICLK (Clock to NB,SN,PCI,and IO)单线时钟阻抗要求W = 5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16.AUDIO 时钟、数据线阻抗要求W = 5mil阻抗控制要求预控制阻抗的线位置图示。

多层PCB层叠结构

多层PCB层叠结构

多层PCB层叠结构
1. 四层板经典结构:
TOP-------------Singnal顶层信号层
Inner1----------GND内电层
Inner2----------POWER内电层
BOTTOM----------Singnal2底层信号层
这种结构适用于:顶层信号层完成大部分布线,底层信号层少量布线;元件放置在顶层
这种结构好处:内电层GND 与内电层Power 紧邻,能实现较好的耦合每层信号层紧邻内电层信号层间隔大,不会产生较大干扰
注意:在底层【Bottom Layer】信号线较少的一层铺设大面积的地网络铜膜。

使之与内电层电源良好耦合!
2. 六层板层叠结构:
TOP------------------------Single1信号层1
Inner1---------------------GND内电层地
Inner2---------------------Single2信号层2
Inner3---------------------Power内电层电源
Inner4---------------------GND内电层地
Bottom---------------------Single3信号层3
三层内电层,三层信号层
优点:(1)电源与地层耦合,
(2)每个信号层与内电层相邻,没有直接相邻的信号层
(3)高速信号线布设在Inner2层,可以在内电层的有效屏蔽下运作
这是六层板常用结构!。

PCB4-16层叠层

PCB4-16层叠层

一.4层板PCB排版结构L1(TOPLAYER) 1.9mil2116+1080 7.3mil (介电常数:4.3) L2(GND) 1.2milCore 61milL3(VCC) 1.2mil2116+1080 7.3mil (介电常数:4.3) L4(BOTTOMLAYER) 1.9mil说明:L1、L4为信号层,L2、L3为电源层;总厚度:79.5*0.0254=2.0mm差分线宽6mil,5mil间距,阻抗值100欧姆;差分线宽5mil,4mil间距,阻抗值100欧姆差分线宽7mil,6.5mil间距,阻抗值100欧姆二.六层板叠层顺序TOP ------------------------------- 1.9mil2116 4.5milGND------------------------------- 1.2milCore 8.27milS1 --------------------------------- 1.2mil7628*2+2116 16.9milVCC-------------------------------- 1.2milCore 37.4milVDD-------------------------------- 1.2mil2116 4.5milBOT---------------------------------- 1.9mil总厚度:78*0.0254=2.0mm外层线路:单端线6mil 54Ω;单端线4mil 65Ω;差分线 6mil线宽16mil间距 100Ω。

第三层:单端线6.0mil 56Ω;单端线4mil 68Ω差分线 6mil线宽10mil间距100Ω。

③. 八层板叠层顺序TOP ------------------------------- 1.9mil1080*2 7.3milGND------------------------------- 1.2milCore 20.08milS1 --------------------------------- 1.2mil7628*2+2116 16.9milVCC-------------------------------- 1.2milCore 20.08milVDD-------------------------------- 1.2mil7628*2+2116 16.9milS2 ---------------------------------- 1.2milCore 20.08milGND--------------------------------- 1.2mil1080*2 7.3milBOT---------------------------------- 1.9mil总厚度:117*0.0254=3.0mm外层线路:单端线12mil 50Ω;单端线6.5mil 68Ω;单端线5mil 75Ω差分线 4mil线宽19mil间距 150Ω。

PCB多层板叠层要求

PCB多层板叠层要求

2.5 中间两块0.8的双面,中间两张7628,两面各一张7628与一张1080
3 中间两块0.8的双面,中间间隙两张7628,两面各两张7628和两张1080
1 中间三块0.15的双面,每间隙两张1080,共八张1080
1.5-1.6 中间三块0.3的双面,中间两间隙各两张1080,两边各一张7628
十层 1.5-1.6 中间四块0.15的双面,每间隙一张7628
2 中间四块0.3的双面,中间三间隙各两张1080,两边两间各一张7628,共两张7628六张1080
1.5-1.6 中间五块0.15的双面,每间隙两张1080,共12张1080
十二层
2 中间五块0.15的双面,中间四间隙各一张7628,两边各一张7628和一张1080,共六张7628两张1080
中间五块0.3的双面,最中间的两个间隙各一张7628和一张1080,其余的四个间隙各两张1080,共十六张1080两 3 张7628
十四层 1.5-1.6 六块0.1的双面,每间隙两张1080,共14张1080
2 六块0.15的双面,最中间的三间隙各一张7628,两边四个间隙各两张1080,共三张7628八张1080
层数 厚度 叠层要求
0.3 中间一块0.1的双面,每面各一张1080
0.6 中间一块0.2的双面,每面各一张7628
0.8 中间一块0.3的双面,每面各一张7628与一张1080
1 中间一块0.6的双面,每面各一张7628
四层
1.2 中间一块0.8的双面,每面各一张7628
1.5-1.6 中间一块0.8的双面,每面各两张7628
1.8 中间三块0.3的双面,中间两间隙各一张7628与一张1080,两面各一张7628

常用PCB层叠参考NEW

常用PCB层叠参考NEW

常用PCB层叠说明:以下为常用的2-8层板公司最常用的层叠, 在之前成熟层叠的基础上汇总,这些层叠都是我们公司经过批量验证OK的,请在设计时调用.因为这是是个通用模板,适合所有情况,整理在一起的时侯,可能有些微调.各种叠法很多,未包含的后续再补充.未包含的情况大家类似目前处理方法,找到之前曾设计单板参考,基本都有.备注:1)改版还按之前的方式,新版设计,包括套用之前的模块布线,如果有更改,请修改下,方便后续重用.2)设计中如果没有用到模板中的阻抗线,请在模板中删除3)其他信号不得与有阻抗控制的信号线宽一致.有一致,其他信号线宽要稍作修改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层叠,特别是如果没有0.65MM及其以下间距的BGA器件的,选用对应的.请务必对应好,方便后续套用.一.2层板层叠:阻抗控制表,一般不控制阻抗,无须填写备注:不同板厚的2层板根据板厚修改1,2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可,其他不变二.4层板1.6mm:阻抗要求:2.0mm:三.6层板1.单板上有0.65mm及其以下PIN间距的BGA器件,有1或者2个布线内层. 如果一个内层布线,默认第3层为布线层,第4层为POWER.其他不变1)1.6mm板厚典型应用:含365,368,A5,8107等IC的PCB2)2.0mm板厚典型应用:含365,368,A5,8107等IC的PCB3. 单板上无0.65mm及其以下PIN间距的BGA器件, 有1或者2个布线内层1)1.6mm板厚2)2.0mm板厚四.8层板标准层叠,2个布线内层.1.单板上有0.65mm及其以下PIN间距的BGA器件,且2个内层1)1.2mm板厚1)1.6mm板厚2)2.0mm板厚2.单板上无0.65mm及其以下PIN间距的BGA器件, 标准层叠,2个布线内层1)1.6mm板厚2)2.0mm板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定义:SIG:信号层;GND:地层;PWR:电源层;
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
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
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
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
下面列出从两层板到十层板的叠层:
2.1 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
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板层数量少,已经不存在叠层的问题。

控制EMI辐射主要从布线和布局来考虑;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号回路面积过大,不仅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

要改善线路的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小关键信号的回路面积。

关键信号: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关键信号主要指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和对外界敏感的信号。

能够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如时钟或地址的低位信号。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那些电平较低
的模拟信号。

单、双层板通常使用在低于10KHz的低频模拟设计中:
1 在同一层的电源走线以辐射状走线,并最小化线的长度总和;
2 走电源、地线时,相互靠近;在关键信号线边上布一条地线,这条地线应尽量靠近信号线。

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回路面积,减小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

当信号线的旁边加一条地线后,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回路,信号电流肯定会取道这个回路,而不是其它地线
路径。

3 如果是双层线路板,可以在线路板的另一面,紧靠近信号线的下面,沿着信号线布一条地线,一线尽量宽些。

这样形成的回路面积等于线
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

2.2 四层板的叠层;
推荐叠层方式:
2.2.1 SIG-GND(PWR)-PWR (GND)-SIG;
2.2.2 GND-SIG(PWR)-SIG(PWR)-GND;
对于以上两种叠层设计,潜在的问题是对于传统的1.6mm(62mil)板厚。

层间距将会变得很大,不仅不利于控制阻抗,层间耦合及屏蔽;特别是电源地层之间间距很大,降低了板电容,不利于滤除噪声。

对于第一种方案,通常应用于板上芯片较多的情况。

这种方案可得到较好的SI性能,对于EMI性能来说并不是很好,主要要通过走线及其他细节来控制。

主要注意:地层放在信号最密集的信号层的相连层,有利于吸收和抑制辐射;增大板面积,体现20H规则。

对于第二种方案,通常应用于板上芯片密度足够低和芯片周围有足够面积(放置所要求的电源覆铜层)的场合。

此种方案PCB的外层均为地层,中间两层均为信号/电源层。

信号层上的电源用宽线走线,这可使电源电流的路径阻抗低,且信号微带路径的阻抗也低,也可通过外层地屏蔽内层信号辐射。

从EMI控制的角度看,这是现有的最佳4层PCB结构。

主要注意:中间两层信号、电源混合层间距要拉开,走线方向垂直,避免出现串扰;适当控制板面积,体现20H规则;如果要控制走线阻抗,上述方案要非常小心地将走线布置在电源和接地铺铜岛的下边。

另外,电源或地层上的铺铜之间应尽可能地互连在一起,
以确保DC和低频的连接性。

2.3 六层板的叠层;
对于芯片密度较大、时钟频率较高的设计应考虑6层板的设计
推荐叠层方式:
2.3.1 SIG-GND-SIG-PWR-GND-SIG;
对于这种方案,这种叠层方案可得到较好的信号完整性,信号层与接地层相邻,电源层和接地层配对,每个走线层的阻抗都可较好控制,且两个地层都是能良好的吸收磁力线。

并且在电源、地层完整的情况下能为每个信号层都提供较好的回流路径。

2.3.2 GND-SIG-GND-PWR-SIG -GND;
对于这种方案,该种方案只适用于器件密度不是很高的情况,这种叠层具有上面叠层的所有优点,并且这样顶层和底层的地平面比较完整,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屏蔽层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电源层要靠近非主元件面的那一层,因为底层的平面会更完整。

因此,EMI性能要比第一
种方案好。

小结:对于六层板的方案,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间距应尽量减小,以获得好的电源、地耦合。

但62mil的板厚,层间距虽然得到减小,还是不容易把主电源与地层之间的间距控制得很小。

对比第一种方案与第二种方案,第二种方案成本要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叠层时通常选择第一种方案。

设计时,遵循20H规则和镜像层规则设计
2.4 八层板的叠层;无需注册
八层板通常使用下面三种叠层方式
2.4.1 由于差的电磁吸收能力和大的电源阻抗导致这种不是一种好
的叠层方式。

它的结构如下:
1 Signal 1 元件面、微带走线层
2 Signal 2 内部微带走线层,较好的走线层(X方向)
3 Ground
4 Signal 3 带状线走线层,较好的走线层(Y方向)
5 Signal 4 带状线走线层
6 Power
7 Signal 5 内部微带走线层
8 Signal 6 微带走线层
2.4.2 是第三种叠层方式的变种,由于增加了参考层,具有较好的
EMI性能,各信号层的特性阻抗可以很好的控制
1 Signal 1 元件面、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2 Ground 地层,较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3 Signal 2 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4 Power 电源层,与下面的地层构成优秀的电磁吸收
5 Ground 地层
6 Signal 3 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7 Power 地层,具有较大的电源阻抗
8 Signal 4 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2.4.3 最佳叠层方式,由于多层地参考平面的使用具有非常好的地磁
吸收能力。

1 Signal 1 元件面、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2 Ground 地层,较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3 Signal 2 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高速下载
4 Power 电源层,与下面的地层构成优秀的电磁吸收
5 Ground 地层
6 Signal 3 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7 Ground 地层,较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8 Signal 4 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2.5 小结
对于如何选择设计用几层板和用什么方式的叠层,要根据板上信号网络的数量,器件密度,PIN密度,信号的频率,板的大小等许多因素。

对于这些因素我们要综合考虑。

对于信号网络的数量越多,器件密度越大,PIN密度越大,信号的频率越高的设计应尽量采用多层板设计。

为得到好的EMI性能最好保证每个信号层都有自己的参考层。

pcb叠层参考:
2层 S1和地,S2和电源
4层 S1,地,电源,S2
6层 S1,S2,地,电源,S3,S4
6层 S1,地,S2,S3,电源,S4
6层 S1,电源,地,S2,地,S3
8层 S1,S2,地,S3,S4,电源,S5,S6
8层 S1,地,S2,地,电源,S3,地,S4
10层 S1,地,S2,S3,地,电源,S4,S5,地,S6 10层 S1,S2,电源,地,S3,S4,地,电源,S5,S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