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叠层结构知识

合集下载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摘要:1.Pcb结构堆叠技术简介2.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分类3.Pcb结构堆叠技术的优势4.Pcb结构堆叠技术在电子行业的应用5.我国在Pcb结构堆叠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正文: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结构堆叠技术是一种将电子元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将PCB堆叠在一起来增加电路板的复杂性和功能。

以下是有关PCB结构堆叠技术的详细信息。

PCB结构堆叠技术可以根据其堆叠方式和层数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HDI板等。

单面板只有一层线路,元件直接焊接在铜层上;双面板有两层线路,元件焊接在顶层和底层;多层板有多层线路,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HDI板则是一种高密度互连板,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电路连接。

PCB结构堆叠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减少电路板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电子产品的便携性。

其次,堆叠技术可以增加电路板的层数,从而提高其集成度和性能。

此外,堆叠技术还有助于简化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PCB结构堆叠技术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都使用了堆叠技术,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轻薄的设计。

我国在PCB结构堆叠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和发展。

随着我国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PCB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加大了在PCB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目前,我国在PCB 结构堆叠技术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PCB 产品。

总之,PCB结构堆叠技术在电子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实用版)目录1.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概念2.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分类3.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优点4.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应用领域5.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PCB 结构堆叠技术是指在印刷电路板(PCB)制造过程中,将多层电路板通过特定的工艺进行堆叠,形成一种具有更高集成度、更小体积和更好性能的电路板结构。

这种技术在现代电子制造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PCB 结构堆叠技术可以根据堆叠的层数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双层堆叠、四层堆叠、六层堆叠等。

其中,双层堆叠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而四层及以上的堆叠技术则相对复杂,对制造工艺要求更高,但能够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

PCB 结构堆叠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大大减少电路板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可以增加电路板的层数,提高集成度,减少连线长度,降低信号干扰,提高信号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还可以通过嵌入式设计,增强电路板的可靠性和防护性能。

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制造行业。

除了前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还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PCB 结构堆叠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和高性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PCB 结构堆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堆叠层数将继续增加,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二是堆叠工艺将更加精细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的应用,将推动 PCB 结构堆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PCB 结构堆叠技术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子制造技术,它为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和高性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PCB分层及堆叠

PCB分层及堆叠

PCB分层及堆叠1. 概述多层印制板为了有更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使得印制板在正常工作时能满足电磁兼容和敏感度标准。

正确的堆叠有助于屏蔽和抑制EMI。

2. 多层印制板设计基础。

多层印制板的电磁兼容分析可以基于克希霍夫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任何时域信号由源到负载的传输都必须有一个最低阻抗的路径。

见图一。

图中I=I′,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中I我们称为信号电流,I′称为映象电流,而I′所在的层我们称为映象平面层。

如果信号电流下方是电源层(POWER),此时的映象电流回路是通过电容耦合所达到的。

见图二。

图一图三根据以上两个定律,我们得出在多层印制板分层及堆叠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电源平面应尽量靠近接地平面,并应在接地平面之下。

②布线层应安排与映象平面层相邻。

③电源与地层阻抗最低。

④在中间层形成带状线,表面形成微带线。

两者特性不同。

⑤重要信号线应紧临地层。

3. PCB板的堆叠与分层①二层板,此板仅能用于低速设计。

EMC比较差。

②四层板。

由以下几种叠层顺序。

下面分别把各种不同的叠层优劣作说明。

表一注:S1 信号布线一层,S2 信号布线二层;GND 地层;POWER 电源层第一种情况,应当是四层板中最好的一种情况。

因为外层是地层,对EMI有屏蔽作用,同时电源层同地层也可靠得很近,使得电源内阻较小,取得最佳效果。

但第一种情况不能用于当本板密度比较大的情况。

因为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第一层地的完整性,这样第二层信号会变得更差。

另外,此种结构也不能用于全板功耗比较大的情况。

表中的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从板的结构上,也不适用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

因为在这种结构中,不易保持低电源阻抗。

以一个板2毫米为例:要求Z0=50ohm. 以线宽为8mil.铜箔厚为35цm。

这样信号一层与地层中间是0.14mm。

而地层与电源层为1.58mm。

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电源的内阻。

在此种结构中,由于辐射是向空间的,需加屏蔽板,才能减少EMI。

PCB线路板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结构

PCB线路板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结构

PCB线路板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结构PCB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组件,用于支持和连接电子元件,实现电路功能。

在PCB设计过程中,阻抗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特别是在高频信号传输和高速数字信号传输中。

1.电源和地线:电源和地线通常被设计成具有低阻抗的结构,以确保稳定的电源供应和良好的信号接地。

在PCB布局中,电源和地线一般会采用较宽的铜箔,以降低电阻和电感。

2.信号线:对于高速数字信号和高频信号的传输,常常需要控制信号线的阻抗。

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阻抗设计包括单端阻抗和差分阻抗。

单端线路一般采用50欧姆的阻抗,而差分线路一般采用90欧姆的阻抗。

3.地平面:在高速数字信号传输中,地平面既可以作为信号的返回路径,同时也可以帮助抑制信号的辐射和干扰。

为了保持地平面的阻抗一致性,通常会在地平面上布满大面积的铜箔,以降低电阻和电感。

5.间距和宽度: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宽度和间距密切相关。

调整线路的宽度和间距可以实现对阻抗的精确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PCB设计工具进行阻抗仿真和优化,以满足设计需求。

对于PCB线路板的叠层结构,常见的设计包括以下几种:1. 单面板(Single Layer PCB):单面板是最简单的PCB结构,只有一层导电层,通常用于简单的电路或低成本的产品中。

2. 双面板(Double Layer PCB):双面板具有两层导电层,信号可以在两层之间进行传输。

双面板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电路布局和更高的密度,通常用于中等复杂度的产品。

3. 多层板(Multilayer PCB):多层板由内外多个导电层组成,其中通过绝缘层来隔离。

多层板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复杂的布局,用于高速数字信号传输和复杂电路的设计。

4. 刚性-柔性板(Rigid-Flex PCB):刚性-柔性板结合了刚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的优势。

pcb stackup术语

pcb stackup术语

pcb stackup术语摘要:1.PCB 堆叠术语简介2.PCB 堆叠的种类3.PCB 堆叠的应用4.PCB 堆叠的优缺点正文:一、PCB 堆叠术语简介PCB 堆叠术语,又称为PCB 层叠,是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在PCB 制造过程中,将多层电路板通过特定的工艺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电路板结构。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PCB 的体积,提高其性能,因此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PCB 堆叠的种类根据堆叠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PCB 堆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盲埋孔堆叠:这是最基本的堆叠方式,通过在PCB 的内层制作盲埋孔,将各层电路板连接在一起。

2.通孔堆叠:在PCB 的各层上制作通孔,通过金属化孔壁将各层电路板连接在一起。

3.埋孔堆叠:在PCB 的各层上制作埋孔,并用金属填充,将各层电路板连接在一起。

4.载板堆叠:将多层PCB 通过粘结剂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电路板结构。

三、PCB 堆叠的应用PCB 堆叠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1.通信设备:手机、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其内部的射频电路、基带电路等都需要采用PCB 堆叠技术来实现小型化、高性能。

2.计算机:PCB 堆叠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如CPU、GPU、内存等关键部件,都需要采用PCB 堆叠技术来提高性能。

3.消费电子:电视、音响、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也大量使用了PCB 堆叠技术,以实现小型化、轻便化。

四、PCB 堆叠的优缺点PCB 堆叠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优点:(1)减小了PCB 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其性能;(2)提高了电路板的可靠性,减少了故障率;(3)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和常用层叠结构

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和常用层叠结构

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和常用层叠结构
一、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
1、符合设计要求
PCB的叠层设计层要符合系统的结构要求,如信号传输、控制线路、
电源线路等。

这些要求具体取决于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要根据系统的需求
做出具体的叠层设计。

2、选择合适的铜厚度
叠层的设计要根据系统的参数,如电源电压和负载,确定线路的电阻
和电容,并估算线路的截面积。

根据截面积和PCB板材的铜厚度,确定叠
层设计中适当的铜厚度。

3、信号传输需求
叠层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传输的需求,包括信号传输的速度、范围和
灵敏度。

线路的长度、铜厚度和布线方式,均会影响信号的传输特性。

因此,在叠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信号传输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4、传输功耗过大
在进行叠层设计时,要注意线路的连接方式,避免节点功耗过大,以
免引起线路内部温度升高,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保证叠层间的绝缘性
在PCB的叠层设计中,要注意保证叠层间的绝缘性,避免接触和短路。

这不仅有利于线路的正常工作,也有助于降低功耗,提高系统性能。

1、4层PCB
4层 PCB(4 Layer PCB)是一种常见的PCB叠层结构。

PCB叠层结构知识多层板设计技巧

PCB叠层结构知识多层板设计技巧

PCB叠层结构知识多层板设计技巧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叠层结构是指将多个层(Layer)的电路板通过堆叠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多层板设计技巧包括了布线规则、信号与电源分离、地电平整、阻抗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PCB叠层结构知识和多层板设计技巧。

首先,关于PCB的叠层结构。

PCB的叠层结构可以根据电路设计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层数,一般常见的有4层、6层、8层等不同层数的叠层结构。

叠层结构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紧凑性:叠层结构可以将电路板的整体尺寸缩小,提高电子产品的集成度。

2.信号完整性:通过在内层设置地电平、电源电平和信号层,可以有效减少信号串扰和引入的干扰,提高信号完整性。

3.电路效率:叠层结构可以实现电路的分区布局,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在进行多层板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设计技巧:1.PCB分区:将电路板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将信号层、地电平、电源电平等布局在不同的分区内,以减小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

2.信号与电源分离:将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的电源层分离开来,以减小高频信号对低频信号的干扰。

3.地电平规划:在每一层中都设置地电平层,通过整体的地电平规划和细致的连接,可以有效减小信号引入的误差和电磁辐射。

4.阻抗控制:针对高频信号的传输需要控制信号线的阻抗,通过在叠层结构中选择合适的层间间距和层间介质常数,可以实现所需的阻抗匹配。

5.差分信号布线:对于差分信号,要注意将两条线平行布线,且长度相等,以减小信号的模式转换和串扰。

6.信号引线规划:信号引线的布线应尽量短且直,以减小传输延迟和信号失真。

7.确保电源稳定:多层板设计中,要保证各个层的电源电平稳定,避免因电源干扰导致的工作异常。

综上所述,PCB的叠层结构是一种优化电路设计的方法,可以提高电路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多层板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叠层结构,并采用相关的设计技巧,以确保电路板的性能达到设计目标。

7 PCB叠层设计

7 PCB叠层设计
7
PCB的叠层结构设计
➢十层板叠层设计方案 :
十层板叠层设计方案很多,推荐使用设计方案1和2:
(a)方案1
(b)方案2
方案1是最佳选择方案,可以做到很好的阻抗控制
方案2适合接插件较多的高速背板设计
8
2
PCB的叠层结构设计
对于高速背板,一般层叠原则如下:
➢ Top面、Bottom面为完整的地平面,构成屏蔽腔体。 ➢ 无相邻层平行布线,以减少串扰,或者相邻布线层间距远远大于
参考平面间距。 ➢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以保证完整的回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PCB层叠设置时,要对以上原则进 行灵活掌握和运用,根据实际单板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 最终确定合适的层叠方案,切忌生搬硬套。
适用于多数器件为插件,且走线简单的PCB层板叠层设计方案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方案1的优点:
✓各信号层均有完整的参考层,而且没有信号层相邻,避免了信号之间的串
扰,信号层2为最优布线层;
✓电源和地层相邻,电源阻抗减小;
方案1的缺点:
✓布线层只有三层,对于布线量较大的设计,只能选择其他方案或增加板
3
PCB的叠层结构设计
➢四层板叠层设计方案 :
(a)方案1
(b)方案2
方案1:信号层1应走线较多,且包含关键信号,因而将其直 接与参考面的地层相邻。从GND层到Power层的阻抗控制芯板 不宜过厚,以降低电源以及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平面 的去藕效果。
方案2: 整板无电源平面,只有GND和PGND各占一个平面,
✓S1 、S2、S3 、S4全部裸露在外,只有S2 才有较好的参考平面;
✓S1 和S2、S3和S4 信号容易串扰;

多层PCB层叠结构

多层PCB层叠结构

多层PCB层叠结构多层PCB层叠结构是指将多层电路板垂直堆叠在一起形成的复合结构。

每层电路板通过内层连接铜箔或盲孔连接进行互联,形成多层互联的电路板结构。

多层PCB层叠结构在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可以提供更高的集成度、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和更好的电磁兼容性。

以下是对多层PCB层叠结构的详细介绍。

1.多层PCB层叠结构的形成在多层PCB层叠结构中,每一层电路板都通过内层连接铜箔或盲孔连接进行互联。

内层连接铜箔是涂覆在电路板表面的一层薄铜箔,用于互联内层电路板。

而盲孔连接是通过在电路板上钻孔并在钻孔内填充导电材料,实现不同层之间的互联。

通过这些互联方式,多层PCB层叠结构中的各层电路板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电力的供应。

2.多层PCB层叠结构的优势-更高的集成度:多层PCB层叠结构可以将大量的电路布局在一个小尺寸的电路板上,提高了电子产品的集成度,降低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

-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多层PCB层叠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互联线的长度和层间电容来降低信号的传输延迟和传输损耗,提高信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更好的电磁兼容性:多层PCB层叠结构可以通过分层布局、层间隔绝、屏蔽层等措施来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更高的可靠性:多层PCB层叠结构中的内层连接铜箔和盲孔连接可以提供更好的连接可靠性,降低连接线路的应力和故障率。

3.多层PCB层叠结构的设计考虑在设计多层PCB层叠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信号/电源分层:将不同类型的信号和电源分层布局在不同的层次,避免信号和电源之间的互相干扰。

-分层布局:在多层PCB层叠结构中,需要将布局相似或相关的电路放在相邻层,以便进行互联。

-地面层设置:在多层PCB层叠结构中,通常在每一层上设置一个地面层,用于减少电磁噪声和提供良好的地面引用。

-信号层与地面层的隔离:为了减少信号层和地面层之间的串扰,通常在它们之间设置一层隔离层。

-控制层间阻抗:在多层PCB层叠结构中,需要控制层间连接线的宽度和间距以满足特定的阻抗要求,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pcb叠层参考

pcb叠层参考

pcb叠层参考名词定义:SIG:信号层;GND:地层;PWR:电源层;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PCB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

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EMC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下面列出从两层板到十层板的叠层:2.1 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板层数量少,已经不存在叠层的问题。

控制EMI辐射主要从布线和布局来考虑;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是信号回路面积过大,不仅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

要改善线路的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小关键信号的回路面积。

关键信号: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关键信号主要指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和对外界敏感的信号。

能够产生较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如时钟或地址的低位信号。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那些电平较低的模拟信号。

单、双层板通常使用在低于10KHz的低频模拟设计中:1 在同一层的电源走线以辐射状走线,并最小化线的长度总和;2 走电源、地线时,相互靠近;在关键信号线边上布一条地线,这条地线应尽量靠近信号线。

这样就形成了较小的回路面积,减小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

当信号线的旁边加一条地线后,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回路,信号电流肯定会取道这个回路,而不是其它地线路径。

3 如果是双层线路板,可以在线路板的另一面,紧靠近信号线的下面,沿着信号线布一条地线,一线尽量宽些。

这样形成的回路面积等于线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

2.2 四层板的叠层;推荐叠层方式:2.2.1 SIG-GND(PWR)-PWR (GND)-SIG;2.2.2 GND-SIG(PWR)-SIG(PWR)-GND;对于以上两种叠层设计,潜在的问题是对于传统的1.6mm(62mil)板厚。

层间距将会变得很大,不仅不利于控制阻抗,层间耦合及屏蔽;特别是电源地层之间间距很大,降低了板电容,不利于滤除噪声。

PCB叠层及阻抗计算

PCB叠层及阻抗计算

PCB叠层及阻抗计算PCB叠层是指在电路板上将多个铜箔层堆叠在一起,形成不同信号层和电源层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叠层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电路板的尺寸、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PCB设计中,阻抗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设计师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PCB叠层设计1.信号层:用于传输信号的层,可以分为内层信号层和外层信号层。

内层信号层主要用于传输高速信号,外层信号层主要用于低速信号或者电源信号。

2.电源层:用于提供电源给电路的层。

在PCB设计中,通常会将电源设计为分层的结构,以避免相互干扰。

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地平面层和一个或者多个电源层。

3.地层:用于提供整个电路板的通用地参考。

在PCB设计中,通常会分为多个地平面层,并通过通过并联电容等方式实现地的连接。

在进行PCB叠层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层的选择:根据电路的布局需求和导引层的情况选择信号层的数量和位置。

一般而言,高速信号应尽量使用内层信号层传输,以减少信号的辐射和串扰。

2.电源层和地层的设计:根据电源和地的需求,合理设置电源层和地层的数量和分布。

一般情况下,电源和地应尽量平衡分布,避免在其中一区域集中。

3.引脚的布局:根据IC引脚和外部组件的布局要求,合理选择信号层和电源层的位置。

一般而言,IC引脚应尽量直接连接到内层信号层,以减小信号传输的电磁干扰。

4.路径的规划:根据电路布局和信号传输的要求,设计信号层之间的路径规划。

一般而言,高速信号应尽量选择较短的路径和宽的层间距,以减小信号的传输损耗和串扰。

二、阻抗计算阻抗是指信号在PCB设计中传输时所遇到的电阻和电感。

对于高速信号传输来说,阻抗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地减小信号的反射和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PCB设计中,常用的阻抗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板厚控制:通过调节电路板的厚度,可以调节信号的传输速度。

一般而言,板厚越小,信号的传输速度越快,板厚越大,信号的传输速度越慢。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是一种用于支持和连接电子元器件的载体,它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CB的结构可以采用堆叠技术,这样可以增加板子的层数,提高电路密度,并有利于信号传输和电源分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PCB结构堆叠技术的相关参考内容。

1. 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PCB结构堆叠技术是指在一个PCB板上叠加多层电路层的技术,通过使用多层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复杂电路的设计要求,提高电路性能和可靠性。

- 堆叠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同一PCB板上堆叠多个电路层,通过内层之间的连线和通过电路孔连接内外层,实现电路的连接和信号传输。

2. 堆叠技术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堆叠技术可以提高电路的密度,减小电路板的尺寸,适用于需要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 堆叠技术可以改善信号传输和电源分配的性能,减少信号干扰和功率噪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堆叠技术可以提高电路的散热性能,通过在堆叠结构中添加散热层或热导层,帮助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和温度管理。

- 堆叠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布线空间,使得布线更加灵活,减少信号线的走线长度,提高信号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3. 堆叠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工艺流程- 堆叠技术的实现方法主要有通过层数的增加和特定设计布线来实现。

通过增加电路板的层数,可以在有限的尺寸内实现更复杂的电路设计。

特定设计布线包括选择合适的信号线和电源线走线方式,减少信号线的串扰和功率噪声。

- 堆叠技术的实现需要进行多层板设计和制造,包括通过CAD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层叠设计和走线布线,通过PCB制造工艺包括板材选择、层叠压合、线路制作、贴片元件安装等步骤。

4. 堆叠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堆叠技术在增加电路层数的同时也增加了设计和制造的复杂度,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来保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 随着电子设备对高集成度、小型化和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堆叠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如采用更先进的封装和连接技术、更高的频率和速度要求。

pcb层叠结构与阻抗计算

pcb层叠结构与阻抗计算

pcb层叠结构与阻抗计算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常见的基础组件之一,用于连接和支持电子元器件。

PCB层叠结构是PCB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阻抗计算则是在PCB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PCB层叠结构是指在PCB板上,通过将多层电路板堆叠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结构。

通过层叠的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电路功能。

具体而言,PCB层叠结构由多个层次组成,其中包括信号层、电源层和地层等。

信号层用于传输信号,电源层用于提供电源,地层则用于接地。

通过合理设计和安排这些层次,可以降低电磁干扰、提高信号完整性和保证电源稳定性。

在进行PCB设计时,阻抗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阻抗是指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是电路中信号传输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电路参数来计算并控制PCB上的阻抗。

阻抗的计算需要考虑PCB的层叠结构、导线的长度和宽度、介质材料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信号在PCB上的传输质量,并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PCB层叠结构和阻抗计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PCB的层叠结构会影响阻抗的计算结果。

不同的层叠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电磁场分布和信号传输特性,从而影响阻抗的数值。

其次,阻抗计算需要考虑PCB的层叠结构。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层和地层之间的距离、导线的宽度和厚度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与PCB的层叠结构密切相关。

最后,通过合理设计PCB的层叠结构,可以优化阻抗的计算结果。

通过调整层叠结构中各层的厚度和材料,可以实现对阻抗数值的精确控制,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在PCB设计中,层叠结构和阻抗计算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和任务。

通过合理设计PCB的层叠结构,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而通过准确计算和控制阻抗,可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因此,在进行PCB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两个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计算。

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PCB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和常用层叠结构

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和常用层叠结构

PCB叠层设计层的排布原则和常用层叠结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叠层设计是指在PCB板上合理地布局和堆叠不同层的电路板,以满足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技术。

叠层设计不仅涉及到电路布线的密度和走线规则,还涉及到信号传输、电磁兼容和散热等因素。

在进行PCB叠层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信号分类:根据电路板上的信号类型,将信号分类到不同的层,以便优化布局和提高信号的完整性。

2.电源和地层布局:将电源和地层布置在电路板的内层,并尽量使用连续的电源和地平面,以确保稳定的供电和减少信号噪声。

3.分析和隔离敏感信号:将敏感信号和高速信号分离并在不同的层上布置,以避免信号相互干扰。

4.电磁兼容性:在叠层设计中,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通过合理地堆叠层,减少信号层之间的串扰和辐射。

5.散热:在叠层设计中,需要考虑电路板散热问题,将散热层布置在适当的位置,以提高散热效果。

常用的PCB层叠结构有以下几种:1.单层结构:最简单、最常见的层叠结构,只有一层的电路板。

适用于简单的电路设计,成本低,但信号干扰较大,布线规则受限。

2.双层结构:由两层电路板组成,上层布置信号层,下层布置电源和地层。

适用于较复杂的电路设计,信号传输性能较好,但布线密度有限。

3.四层结构:由四层电路板组成,上下各一层信号层,中间两层为电源和地层。

适用于中等复杂度的电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信号完整性。

4.六层结构:由六层电路板组成,与四层结构类似,但在两个信号层之间增加了一层作为地层。

适用于复杂的电路设计,更好地隔离信号层和提高信号完整性。

5.多层结构:由六层以上的电路板组成,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信号层、电源层和地层。

适用于超高密度和复杂的电路设计,但成本较高。

以上是常用的PCB层叠结构,实际应用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成本考虑进行选择。

正确的叠层设计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信号干扰和电磁辐射。

PCB叠层及阻抗计算

PCB叠层及阻抗计算

PCB叠层及阻抗计算多层板的结构:为了很好地对PCB进行阻抗控制,首先要了解PCB的结构: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层板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互相层叠压合而成的,芯板是一种硬质的、有特定厚度的、两面包铜的板材,是构成印制板的基础材料。

而半固化片构成所谓的浸润层,起到粘合芯板的作用,虽然也有一定的初始厚度,但是在压制过程中其厚度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常多层板最外面的两个介质层都是浸润层,在这两层的外面使用单独的铜箔层作为外层铜箔。

外层铜箔和内层铜箔的原始厚度规格,一般有0.5OZ、1OZ、2OZ(1OZ约为35um或1.4mil)三种,但经过一系列表面处理后,外层铜箔的最终厚度一般会增加将近1OZ左右。

内层铜箔即为芯板两面的包铜,其最终厚度与原始厚度相差很小,但由于蚀刻的原因,一般会减少几个um。

多层板的最外层是阻焊层,就是我们常说的“绿油”,当然它也可以是黄色或者其它颜色。

阻焊层的厚度一般不太容易准确确定,在表面无铜箔的区域比有铜箔的区域要稍厚一些,但因为缺少了铜箔的厚度,所以铜箔还是显得更突出,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印制板表面时就能感觉到。

当制作某一特定厚度的印制板时,一方面要求合理地选择各种材料的参数,另一方面,半固化片最终成型厚度也会比初始厚度小一些。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6层板叠层结构:PCB的参数:不同的印制板厂,PCB的参数会有细微的差异。

表层铜箔:可以使用的表层铜箔材料厚度有三种:12um、18um和35um。

加工完成后的最终厚度大约是44um、50um和67um。

芯板:我们常用的板材是S1141A,标准的FR-4,两面包铜半固化片:规格(原始厚度)有7628(0.185mm),2116(0.105mm),1080(0.075mm),3313(0. 095mm ),实际压制完成后的厚度通常会比原始值小10-15um左右。

同一个浸润层最多可以使用3个半固化片,而且3个半固化片的厚度不能都相同,最少可以只用一个半固化片,但有的厂家要求必须至少使用两个。

PCB的EMC设计之常见的PCB叠层结构

PCB的EMC设计之常见的PCB叠层结构

PCB的EMC设计之常见的PCB叠层结构MCU开发加油站·来源:未知·作者:李倩· 2018-03-30 16:05 · 9100次阅读一、电源平面和地平面要满足20H规则二、当电源层、底层数及信号的走线层数确定后,为使PCB具有良好的EMC性能它们之间的相对排布位置基本要求如下:元器件层下面(第二层)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层及为顶层布线提供参考平面。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尽量避免两信号层走线相邻。

如果无法避免,应加大相邻信号层的走线间距,是两层信号线走线在上下位置呈垂直走线状态主电源尽可能与其对应地相邻,并尽可能减小电源和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小于5mil为优,最好不要超过10mil兼顾层压结构的对称叠层还要兼顾PCB制造工艺和控制PCB的翘曲度。

通常民用产品采用IPC_II标准,要求PCB的翘曲度要小于0.75%。

采用偶数层结构。

三、常见的PCB叠层结构1、四层板的叠层结构:TOP、GND02、PWR03、BOTTOM;(TOP层下面有完整的地平面为最优布线层,关键信号应该优先布置在该层。

电源平面和地平面的距离不宜过厚最好不超过5mil)TOP、PWR02、GND03、BOTTOM;(此方案和方案a类似)GND01、S02、S03、GND04/PWR04(为达到一定的屏蔽效果,有时采用此方案)2、六层板的叠层结构TOP、GND02、S03、PWR04、GND05、BOTTOM(此方案是业界主推的6层PCB的叠层设计方案,有3个布线层,一个电源平面,2个地平面。

第4、5层之间的厚度要尽可能小弟3层是最佳布线层,告诉信号和高风险信号优先布置在该层)TOP、GND02、S03、S04、PWR05、BOTTOM (当需要的布线层数多,对成本要求苛刻时可以采用此方案。

该方案中S03是最优布线层)TOP、S02、GND03、PWR04、S05、BOTTOM(第3、4层之间芯板的厚度尽量小使电源阻抗较低,第1、2层要交叉走线,第5、6层要交叉走线靠近地平面的S02是最优布线层)3、八层板的叠层结构TOP、GND02、S03、GND04、PWR05、S06、GND07、BOTTOM(业界主推的叠层方案,S03是最优布线层)TOP、GND02、S03、PWR1_04、GND05、S06、PWR2_07、BOTTOM(此方案试用于电源种类多,采用一个电源平面无法满足PCB 供电需求的情况、PCB电源有交叉的情况;第3层和第6层是最佳布线层)TOP、GND1_02、S03、S04、PWR05、GND2_07、BOTTOM(此叠层结构电源平面和地平面的去耦效果很差,一般应用在布线层数要求较多且成本控制严格的设计中,如消费类平板;第2层和第6层是较好布线层,一般在平板类设计时,DDR及其他高速类的信号根据信号性质分类后布置在TOP层、第3层、第6层、第8层;叠层设计时应加大第3、4层的距离并交叉走线)4、十层板的叠层结构TOP、GND1_02、S03、S04、GND2_05、PWR06、S07、S08、GND3_09、BOTTOM(单一电源平面的方案优先采用此叠层方案) TOP、GND1_02、S03、S04、PWR1_05、GND2_06、S07、S08、PWR2_09、BOTTOM(3、7层是最佳布线层)TOP、GND1_02、S03、GND2_04、PWR1_05、PWR2_06、GND3_07、S08、GND4_09、BOTTOM(在成本要求不高,EMC要求指标高且必须双电源平面供电要求情况下建议采用此方案;3、8层是最优布线层,可以适当加大5、6层两个电源平面的距离)。

PCB四层板典型叠层方法与板厚控制

PCB四层板典型叠层方法与板厚控制

PCB四层板典型叠层方法与板厚控制四层板是一种常见的印制电路板(PCB)类型,其内部有四层铜箔,分别是两层信号层、一层地平面层和一层电源层。

这种叠层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电磁兼容性(EMC)和信号完整性,适用于较复杂的电路设计。

在设计四层板时,需要考虑叠层方法和板厚控制,以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四层板典型叠层方法1.信号层-地平面层-电源层-信号层叠层方法:这是最常见的四层板叠层方法。

信号层分布在两个对称层,地平面层用于提供地平面,电源层用于提供电源。

这种叠层方法可以减少信号层之间的干扰,并提供良好的电源和地平面。

2.信号层-电源层-地平面层-信号层叠层方法:这种叠层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似,只是地平面层和电源层的顺序颠倒。

这种叠层方法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特定要求。

3.隔层地平面层的叠层方法:在一些高频应用中,需要在信号层之间插入地平面层,以提供更好的环境屏蔽和电磁兼容性。

这种叠层方法可以减少信号层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提供更好的信号完整性。

二、板厚控制在四层板设计中,板厚控制至关重要,常见的四层板标准厚度为1.6mm。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板厚控制要求:1.信号层和电源层铜箔厚度:通常,信号层和电源层的铜箔厚度相同,常用的铜箔厚度有1oz(约35um)和2oz(约70um)。

选择合适的铜箔厚度可以满足电流要求,并提供足够的导电性。

2.地平面层铜箔厚度:地平面层的铜箔厚度通常要比信号层和电源层的铜箔厚度大,以提供更好的导电性和地平面。

3.内层铜箔厚度:内层铜箔厚度一般与信号层和电源层的铜箔厚度相同,用于提供信号层之间的连接。

4.外层厚度:除了铜箔层之外,四层板还包括外层的基材。

通常,外层基材的厚度为0.1mm至0.2mm,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5.高频应用板厚控制:对于高频应用,板厚控制更为严格。

通常要求板厚公差小于±5%。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以避免高频信号的传输损耗。

[整理版]pcb叠层结构常识

[整理版]pcb叠层结构常识

pcb叠层结构知识(汇总)2011-11-16 13:58:14标签:休闲多层板职场随着高速电路的不断涌现,PCB板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为了避免电气因素的干扰,信号层和电源层必须分离,所以就牵涉到多层PCB 的设计。

在多层板的设计中,对于叠层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叠层设计方案将会大大减小EMI及串扰的影响,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具体分析叠层设计如何影响高速电路的电气性能。

一.多层板和铺铜层(Plane)多层板在设计中和普通的PCB板相比,除了添加了必要的信号走线层之外,最重要的是安排了独立的电源和地层(铺铜层)。

在高速数字电路系统中,使用电源和地层来代替以前的电源和地总线的优点主要在于:1.为数字信号的变换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

2.均匀地将电源同时加在每个逻辑器件上3.有效地抑制信号之间的串扰原因在于,使用大面积铺铜作为电源和地层大大减小了电源和地的电阻,使得电源层上的电压很均匀平稳,而且可以保证每根信号线都有很近的地平面相对应,这同时减小了信号线的特征阻抗,对有效地较少串扰也非常有利。

所以,对于某些高端的高速电路设计,已经明确规定一定要使用6层(或以上的)的叠层方案,如Intel对PC133内存模块PCB板的要求。

这主要就是考虑到多层板在电气特性,以及对电磁辐射的抑制,甚至在抵抗物理机械损伤的能力上都明显优于低层数的PCB板。

如果从成本的因素考虑,也并不是层数越多价格越贵,因为PCB板的成本除了和层数有关外,还和单位面积走线的密度有关,在降低了层数后,走线的空间必然减小,从而增大了走线的密度,甚至不得不通过减小线宽,缩短间距来达到设计要求,往往这些造成的成本增加反而有可能会超过减少叠层而降低的成本,再加上电气性能的变差,这种做法经常会适得其反。

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一定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

二.高频下地平面层对信号的影响如果我们将PCB的微带布线作为一个传输线模型来看,那么地平面层也可以看成是传输线的一部分,这里可以用“回路”的概念来代替“地”的概念,地铺铜层其实是信号线的回流通路。

PCB叠层结构知识

PCB叠层结构知识

PCB叠层结构知识较多的PCB工程师,他们经常画电脑主板,对Allegro等优秀的工具非常的熟练,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居然很少知道如何进行阻抗控制,如何使用工具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如何使用IBIS模型。

我觉得真正的PCB高手应该还是信号完整性专家,而不仅仅停留在连连线,过过孔的基础上。

对布通一块板子容易,布好一块好难。

小资料对于电源、地的层数以及信号层数确定后,它们之间的相对排布位置是每一个PCB工程师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层的排布一般原则:元件面下面(第二层)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层以及为顶层布线提供参考平面;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直接相邻;主电源尽可能与其对应地相邻;兼顾层压结构对称。

对于母板的层排布,现有母板很难控制平行长距离布线,对于板级工作频率在50MHZ以上的(50MHZ以下的情况可参照,适当放宽),建议排布原则:元件面、焊接面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无相邻平行布线层;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关键信号与地层相邻,不跨分割区。

注:具体PCB的层的设置时,要对以上原则进行灵活掌握,在领会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单板的需求,如:是否需要一关键布线层、电源、地平面的分割情况等,确定层的排布,切忌生搬硬套,或抠住一点不放。

以下为单板层的排布的具体探讨:*四层板,优选方案1,可用方案3方案电源层数地层数信号层数 1 2 3 41 1 12 S G P S2 1 2 2 G S S P3 1 1 2 S P G S方案1 此方案四层PCB的主选层设置方案,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关键信号优选布TOP层;至于层厚设置,有以下建议:满足阻抗控制芯板(GND到POWER)不宜过厚,以降低电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平面的去藕效果;为了达到一定的屏蔽效果,有人试图把电源、地平面放在TOP、BOTTOM层,即采用方案2:此方案为了达到想要的屏蔽效果,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电源、地相距过远,电源平面阻抗较大电源、地平面由于元件焊盘等影响,极不完整由于参考面不完整,信号阻抗不连续实际上,由于大量采用表贴器件,对于器件越来越密的情况下,本方案的电源、地几乎无法作为完整的参考平面,预期的屏蔽效果很难实现;方案2使用范围有限。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

pcb结构堆叠技术摘要:一、引言二、PCB结构堆叠技术的概念三、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分类1.按照堆叠层次分类2.按照堆叠方式分类四、PCB结构堆叠技术的优势1.缩小PCB体积2.提高信号传输速度3.改善电磁兼容性4.降低成本五、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应用领域1.通信设备2.计算机3.消费电子4.医疗设备六、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发展趋势1.高密度堆叠2.新型材料的应用3.自动化生产七、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日益向轻薄化、便携化发展,对PCB(印刷电路板)的体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PCB结构堆叠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PCB结构堆叠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PCB结构堆叠技术的概念PCB结构堆叠技术是指在PCB制造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工艺将不同功能的电路层堆叠在一起,从而实现更高效、紧凑的电路设计。

三、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分类1.按照堆叠层次分类- 单层堆叠:仅有一层电路层;- 两层堆叠:包括顶层和底层两个电路层;- 多层堆叠:包括三层及以上的电路层。

2.按照堆叠方式分类- 内层堆叠:各电路层都在同一侧;- 外层堆叠:顶层和底层电路层在不同侧。

四、PCB结构堆叠技术的优势1.缩小PCB体积:通过堆叠技术,可以实现更薄的PCB设计,从而减小产品体积。

2.提高信号传输速度:堆叠技术有利于信号的快速传输,降低信号延迟。

3.改善电磁兼容性:合理的堆叠设计可以减少电磁干扰,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4.降低成本:通过堆叠技术,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五、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应用领域1.通信设备:如手机、路由器等,需要高速传输、紧凑设计的设备。

2.计算机: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对体积和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设备。

3.消费电子:如电视、音响等,需要轻薄、美观的产品。

4.医疗设备:如心电图仪、超声波设备等,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

六、PCB结构堆叠技术的发展趋势1.高密度堆叠: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PCB结构堆叠技术将实现更高密度的堆叠,提高产品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叠层结构知识
PCB叠层结构知识
较多的PCB工程师,他们经常画电脑主板,对ALLEGRO等优秀的工具非常的熟练,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居然很少知道如何进行阻抗控制,如何使用工具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如何使用IBIS模型。

我觉得真正的PCB高手应该还是信号完整性专家,而不仅仅停留在连连线,过过孔的基础上。

对布通一块板子容易,布好一块好难。

小资料
对于电源、地的层数以及信号层数确定后,它们之间的相对排布位置是每一个PCB工程师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层的排布一般原则:
元件面下面(第二层)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层以及为顶层布线提供参考平面;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直接相邻;
主电源尽可能与其对应地相邻;
兼顾层压结构对称。

对于母板的层排布,现有母板很难控制平行长距离布线,对于板级工作频率在50MHZ 以上的(50MHZ以下的情况可参照,适当放宽),建议排布原则:
元件面、焊接面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
无相邻平行布线层;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关键信号与地层相邻,不跨分割区。

注:具体PCB的层的设置时,要对以上原则进行灵活掌握,在领会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单板的需求,如:是否需要一关键布线层、电源、地平面的分割情况等,确定层的排布,切忌生搬硬套,或抠住一点不放。

以下为单板层的排布的具体探讨:
*四层板,优选方案1,可用方案3
方案电源层数地层数信号层数 1 2 3 4
1 1 1
2 S G P S
2 1 2 2 G S S P
3 1 1 2 S P G S
方案1 此方案四层PCB的主选层设置方案,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关键信号优选布TOP 层;至于层厚设置,有以下建议:
满足阻抗控制芯板(GND到POWER)不宜过厚,以降低电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平面的去藕效果;为了达到一定的屏蔽效果,有人试图把电源、地平面放在TOP、BOTTOM层,即采用方案2:
此方案为了达到想要的屏蔽效果,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电源、地相距过远,电源平面阻抗较大
电源、地平面由于元件焊盘等影响,极不完整
由于参考面不完整,信号阻抗不连续
实际上,由于大量采用表贴器件,对于器件越来越密的情况下,本方案的电源、地几乎无法作为完整的参考平面,预期的屏蔽效果很难实现;方案2使用范围有限。

但在个别单板中,方案2不失为最佳层设置方案。

以下为方案2使用案例;
案例(特例):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A、整板无电源平面,只有GND、PGND各占一个平面;
B、整板走线简单,但作为接口滤波板,布线的辐射必须关注;
C、该板贴片元件较少,多数为插件。

分析:
1、由于该板无电源平面,电源平面阻抗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2、由于贴片元件少(单面布局),若表层做平面层,内层走线,参考平面的完整性基本得到保证,而且第二层可铺铜保证少量顶层走线的参考平面;
3、作为接口滤波板,PCB布线的辐射必须关注,若内层走线,表层为GND、PGND,走线得到很好的屏蔽,传输线的辐射得到控制;
鉴于以上原因,在本板的层的排布时,决定采用方案2,即:GND、S1、S2、PGND,由于表层仍有少量短走线,而底层则为完整的地平面,我们在S1布线层铺铜,保证了表层走线的参考平面;五块接口滤波板中,出于以上同样的分析,设计人员决定采用方案2,同样不失为层的设置经典。

列举以上特例,就是要告诉大家,要领会层的排布原则,而非机械照搬。

方案3:此方案同方案1类似,适用于主要器件在BOTTOM布局或关键信号底层布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限制使用此方案;
*六层板,优选方案3,可用方案1,备用方案2、4
方案电源地信号 1 2 3 4 5 6
#1 1 1 4 S1 G S2 S3 P S4
#2 1 1 4 S1 S2 G P S3 S4
#3 1 2 3 S1 G1 S2 G2 P S3
#4 1 2 3 S1 G1 S2 G2 P S3
对于六层板,优先考虑方案3,优选布线层S2(stripline),其次S3、S1。

主电源及其对应的地布在4、5层,层厚设置时,增大S2-P之间的间距,缩小P-G2之间的间距(相应缩小G1-S2层之间的间距),以减小电源平面的阻抗,减少电源对S2的影响;
在成本要求较高的时候,可采用方案1,优选布线层S1、S2,其次S3、S4,与方案1相比,方案2保证了电源、地平面相邻,减少电源阻抗,但S1、S2、S3、S4全部裸露在外,只有S2才有较好的参考平面;
对于局部少量信号要求较高的场合,方案4比方案3更适合,它能提供极佳的布线层S2。

*八层板:优选方案2、3、可用方案1
方案电源地信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5 S1 G1 S2 S3 P S4 G2 S5
#2 1 3 4 S1 G1 S2 G2 P S3 G3 S4
#3 2 2 4 S1 G1 S2 P1 G2 S3 P2 S4
#4 2 2 4 S1 G1 S2 P1 P2 S3 G3 S4
#5 2 2 4 S1 G1 P1 S2 S3 G2 P2 S4
对于单电源的情况下:
方案2比方案1减少了相邻布线层,增加了主电源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