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气候变化公报
浙江省2003年气候公报
摘要------------------------------------------------------------------------------------------------------1一、基本气候概况-----------------------------------------------------------------------------------21、气温-------------------------------------------------------------------------------------------22、降水-------------------------------------------------------------------------------------------43、日照-------------------------------------------------------------------------------------------7二、重要气候事件-----------------------------------------------------------------------------------91、高温-------------------------------------------------------------------------------------------92、干旱------------------------------------------------------------------------------------------113、热带气旋------------------------------------------------------------------------------------134、暴雨------------------------------------------------------------------------------------------145、冬春季阴雨---------------------------------------------------------------------------------146、寒潮------------------------------------------------------------------------------------------147、大雪------------------------------------------------------------------------------------------148、大雾------------------------------------------------------------------------------------------15三、气候影响评价----------------------------------------------------------------------------------161、气候与农作物-----------------------------------------------------------------------------162、气候与水资源-----------------------------------------------------------------------------163、气候与生态--------------------------------------------------------------------------------174、气候与交通--------------------------------------------------------------------------------18 特写:人工增雨斗旱魔-------------------------------------------------------------------------封三2003年度(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浙江省气候突出特点是: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总量偏少,夏秋严重干旱,梅雨来迟去早。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的气候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其农业生产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浙江地区农作物生产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浙江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浙江地区近年来气候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特征。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作物生产的具体影响(一)作物生长季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浙江地区的作物生长季发生改变,如春季提前到来、秋季推迟结束等,这对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
(二)作物产量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分布的不均,浙江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水稻等喜温作物的产量有所增加,但同时由于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影响,部分作物的产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三)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浙江地区的农民开始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如增加耐旱、耐盐碱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对气候敏感作物的种植面积等。
四、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了浙江地区近十年的气候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1. 气温变化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浙江地区,气温的升高与水稻等喜温作物的产量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
然而,高温干旱天气也导致了部分作物的减产。
2. 降水变化与作物生长:降水的分布不均对作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时期,作物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的双重影响。
3. 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效果:通过对比分析调整前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现调整后的种植结构更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风险能力。
五、对策与建议(一)加强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候变化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业生产指导。
浙江省气候变化事实研究
21 0 2年 0 月 4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0 . 8 ,1 .No 2 2 . Ap . 0 2 r,2 1
J 0URNA L 0F TROPI CAL M ETE0ROL0GY
毛敏 娟 ,陈 葆德 ,樊 高峰 ,等 . 江省 气候 变 化事 实研 究 [ . 带气 象 学报 ,2 1 ,2 ()2 12 6 浙 J 热 ] 0 2 82: 7—7 .
害 天气 的不 利 影 响 ,研 究分 析本 地 区气候 变 化 的
常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的结
果【 ,而 N P C则认为全球气候甚至可能并没 IC
有变 暖[ 】 。但 是 近 年 来 NIC 的 代 表 性 学 者 PC Sn e 的立 场有 所转 变 [ ] 开始 讨 论变 暖是 自然 igr , 唱 原 因还 是 人类 活 动造 成 的 ,这就 意 味着 人们 普 遍
摘
要 :为了区分不均一与局地气候的突变,采用功效不同的 S H 、Bi ad ei N T uhn、PR s  ̄三种均一性检验法
对 浙江省 4 个气象观测站 1 6 - 2 0 年 的温度 和降水的观测序列进行检验 。通 过对三种方法检验的站点数据 1 9 0- 0 7 - 做 气候 变化事实研究发现 ,近 5 0年浙江省与全球呈 现一 致的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01 C(0 a的平均气温 .9 o/1 ) 倾 向率 比 01  ̄/1 的全 球平 均值高 ,略低于 O2  ̄/ Oa的全 国平均值 。全省年平均 降水 量呈上升趋势 , . C(0 ) 3 a .2 C ( ) I
关
键
词 :气 候学 ;气候变化 ;均一性检验 ;浙 江省
杭州天气的热度变化趋势
杭州天气的热度变化趋势杭州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下面将从杭州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方面,详细分析杭州天气的热度变化趋势。
首先是杭州的气温变化趋势。
杭州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夏季平均气温在28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尤其是7月和8月,是杭州最热的时候。
而冬季平均气温则在6左右,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
在春秋季节,杭州气温适宜,一般在15-20之间。
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夏季温度逐渐升高,冬季温度也有所上升。
这一热度变化趋势让杭州夏季的炎热更加明显,冬季也不再那么寒冷。
其次是降水变化趋势。
杭州年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之间,全年分布较为均匀。
四季降水分布比较平衡,但以夏季雨量最多,冬季雨量相对较少。
夏季由于季风的影响,杭州常有暴雨出现,尤其是6-9月份,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而冬季降水量由于受到影响较小的冷空气的制约,降水量相对较低,一般在60-80毫米之间。
近年来,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使得降水量变得更为不确定,暴雨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给杭州的防洪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湿度对于杭州的热度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杭州的湿度较高,一年四季湿润,在夏季尤为明显。
夏季相对湿度常常在80%以上,有时还会达到90%左右,使人们感到闷热。
而冬季的相对湿度则略低,一般在60-80%之间。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湿度变化也比较大,尤其是夏季,湿度更为明显,使得人们的体感温度更加高。
总结起来,杭州天气的热度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杭州夏季的炎热程度有所增加,冬季也相对较暖。
降水方面,夏季降雨量较多,冬季降雨量较少,但暴雨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湿度方面,杭州一年四季湿润,夏季湿度更为明显。
这些热度变化趋势对杭州的气候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杭州未来的天气热度变化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1.01.09•【文号】环综合〔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
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宣示,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更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牵头部门职责,加快补齐认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等方面短板,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现就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为牵引,以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
围绕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步加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激励力度,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作为“平安村(社区)”、文明村(社区)、小康示范村、和谐社区、“美丽乡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创建的前置条件,通过经济、政策等多种激励手段,提高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经费保障,努力为创建工作的持续、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5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6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和《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省是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省份,台风、暴雨、强对流、雷电等气象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衍生灾害时有发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呈活跃态势,气象灾害防御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我省大力促进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重视抓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够强,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够完善,预警信息覆盖面和应用面不够广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以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市、区)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及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
宁波气候公报-宁波天气
宁波市气候公报(宁波市气候影响评价)2016年度宁波市气象台综述本公报简要介绍2016年宁波市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同时也让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宁波市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主要影响。
宁波市2016年度(2016年1~12月)天气气候总体较为异常,但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一般;全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多,降水日数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雨雪冰冻、阴雨寡照、强对流(大风、冰雹、龙卷等)、暴雨、台风、霾等。
基本气候概况一、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8.2℃,较常年偏高 1.2℃;极端最高气温38.9℃,出现在7月21日(鄞州、奉化和慈溪);极端最低气温-8.3℃,出现在1月25日(奉化)。
年内各月气温均不同程度偏高,其中3月、4月、7月、10月、11月和12月偏高达1℃以上。
市区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28天,较常年偏多5.6天;冰冻日数(日最低气温≤0℃)为13天,较常年偏少6.6天。
宁波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宁波市2016年月平均气温变化图二、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73毫米,较常年偏多3.4成,其中北仑、镇海破建站以来最多记录,奉化为建站以来第二多,象山为建站以来第三多。
时间上,11月接近常年,2月、3月、7月、8月、12月偏少,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偏多,其中1月、5月、9月较常年同期偏多9成以上。
全市年平均降水日数173.8天,较常年偏多18.3天。
市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8天,出现于4月3~10日,累积降水量为59.6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3天,出现于2月24日~3月7日。
宁波市年降水量变化图宁波市2016年月降水量变化图三、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3.4小时,较常年偏少1.2成,其中7月接近常年,2月、3月、8月偏多,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偏少。
宁波市年日照时数变化图宁波市2016年月日照时数变化图四、气温和降水地区分布宁波市2016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宁波市2016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一、年降水量异常偏多2016年,宁波市年降水量达1973毫米,较常年明显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2~3月、7~8月和12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余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9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4倍,空间上,北仑降水量最多(2243.5毫米),慈溪最少(1698.1毫米),北仑和镇海当地国家气象站均破建站以来历史最多记录。
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
这个省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钱塘江、瓯江、苕溪、京杭大运河等众多水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问题逐渐显现,如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浙江省政府每年发布《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旨在公开水资源管理情况,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
2022年的《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7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70.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3.2亿立方米。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369.5毫米,平均径流深为460.9毫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661立方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用水方面,2022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08.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为74.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61.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为54.6亿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总用水量略有下降。
同时,《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
首先,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北部地区则相对较为匮乏。
其次,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区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水资源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需要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提出了多项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质标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减少用水量和浪费现象。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总之,《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是公开水资源管理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布公报,公众可以了解水资源现状和管理情况,提高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度。
《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也提出了多项措施来管理和利用好水资源,为保障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
这个省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钱塘江、瓯江、苕溪、京杭大运河等众多水系。
2006~2015年浙江台风暴雨物理量分析
2006~2015年浙江台风暴雨物理量分析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浙江省共受到了16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给浙江省的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对于这十年间的台风暴雨物理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浙江省的气候特点和台风暴雨的规律,为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我们来看2006年至2015年间浙江省的台风暴雨数据。
从整体趋势来看,这十年间的台风暴雨次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2006年至2008年的间隔两年内,分别受到了4次和5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随后的2009年至2014年间平均每年受到2次至3次的影响,到了2015年又再次出现高达5次的次数。
这种趋势表明,浙江省的台风暴雨活动整体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这也意味着浙江省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趋势相符合。
台风暴雨频繁袭击所带来的灾害可能会对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不小的影响。
我们来观察这十年间浙江省的台风暴雨物理量特点。
浙江省受到的台风暴雨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其中夏季台风暴雨较为频繁,但强度相对较小;而秋季台风暴雨虽然次数较少,但强度往往较大。
2006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受影响的台风暴雨中,强度最大的台风暴雨有3次发生在秋季,最大降雨量超过500毫米;而有8次发生在夏季,但最大降雨量也只有200毫米左右。
这表明浙江省的台风暴雨在夏秋两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夏季多为多次降雨,但强度较小;秋季虽然降雨次数较少,但强度较大,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较为严重。
我们来观察2006年至2015年间浙江省受影响的台风暴雨的分布特点。
浙江省的台风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杭州湾、钱塘江口、溪口湾一带受到影响最严重。
这些地区降雨量较大,容易导致水灾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而浙江省的中西部地区,受到台风暴雨的影响相对较小。
2006年至2015年间,浙江省受到台风暴雨的次数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全省共受到了5次台风暴雨的影响,其中以杭州湾地区受灾最为严重,特别是台风“利奇马”和“利奇马”登陆后,杭州湾一带更是遭受了严重的水灾。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生产造成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较高。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使得农作物生长条件优越。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日趋明显,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些变化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了解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趋势。
其次,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浙江省近十年的气象数据、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等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来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具体影响。
四、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分析1. 气温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浙江省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气温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植结构以及病虫害发生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温度升高使得一些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生长周期缩短,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2. 降水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降水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浙江地区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连续的干旱或持续的阴雨天气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如某地区持续干旱会导致农田缺水,影响作物生长;而连续的阴雨天气则可能导致农田积水,影响作物呼吸和光合作用。
3.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的影响近年来,浙江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会直接导致农田受灾、作物受损,还会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
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一、气候概况2021年,我国气候特征显著,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全国平均气温为10.7℃,较常年偏高0.8℃,为1951年以来的第二高值。
其中,东北、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及新疆北部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二、降水情况全国降水量为628毫米,接近常年。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及华南等地降水量偏多,而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中南部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
其中,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华北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多。
三、极端天气事件1. 高温:2021年,我国高温日数偏多,高温范围广。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2天,较常年偏多4天。
其中,江南、华南及新疆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超过20天。
2. 暴雨:暴雨过程频繁,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全国共出现暴雨过程40余次,较常年偏多。
其中,河南等地暴雨过程导致严重洪涝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3. 干旱:江南中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造成一定影响。
四、气候影响1. 农业: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北方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南方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对水稻等作物生长不利。
2. 生态环境: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升高,草原植被生长受限。
3. 人体健康:高温天气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病例增多,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五、气候变暖趋势2021年的气候状况再次凸显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我国地表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与全球一致,近60年来,我国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1℃,升温幅度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这一趋势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生产等方面带来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六、应对措施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1. 政策层面:加强气候变化立法和政策制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绍兴气候公报
绍兴气候公报SHAOXING CLIMATE BULLETIN1.基本气候概况General Climate Summary of 20172.主要气候事件The Major Climate Events3.气候影响评价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一、基本气候概况综述2017年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高,与2016年并列为绍兴1972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纪录,且全年除6月外各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多;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多;降水量与常年基本持平略偏多,时空分布不均。
冬季(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日照较常年偏多。
春季(3-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
春季多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夏季(6-8月)6月气温较常年偏低,梅汛期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7-8月气温较常年异常偏高,高温日数明显偏多,为历史第三多,降水量、降水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少。
今年夏季影响台风个数较少,仅“纳沙”和“海棠”两个台风影响,且降水量稀少。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略偏多,其中11月出现秋季连续阴雨寡照天气,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
今年秋季台风影响个数较少,仅有“泰利”、“卡努”两个台风外围影响。
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雨量偏少,日照时数与常年基本持平。
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强对流(强雷暴、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连阴雨、梅汛期暴雨、高温、雨雪冰冻天气、大雾和霾等。
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18.2℃,比常年异常偏高1.3℃,与去年持平,并列为历史第一高,也是1997年以来连续第21个偏暖年。
全市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2℃(诸暨7月23日、7月24日;新昌7月2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8℃,出现在新昌和嵊州气象站,日期均为1月21日。
极端最高气温≥35.0℃的高温天数明显偏多,全市平均为50天,比常年平均(28天)偏多22天,其中最多为新昌气象站55天,其次为诸暨气象站54天,嵊州气象站为50天,柯桥气象站为49天,上虞气象站为43天。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21.05.31•【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215号•【施行日期】2021.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215号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发展改革委(局)、生态环境局(分局):现将《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5月31日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为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挑战(一)“十三五”主要成效“十三五”期间,全省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高标准部署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创新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能源、产业、运输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和秋冬季攻坚、柴油货车治理、工业炉窑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和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 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省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2018年,在长三角等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9年,设区城市首次全部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0年,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3.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3%,较2015年上升9.5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达标和重污染天气全消除,6个设区城市和44个县级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
宁波市气候公报-Weather
宁波市气候公报(宁波市气候影响评价)2018年度宁波市气象台综述本公报简要介绍2018年宁波市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同时也让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宁波市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主要影响。
宁波市2018年度(2018年1-12月)天气气候总体正常,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一般;全市平均气温明显偏高,降水量略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日数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寡照、强对流、暴雨、台风等。
基本气候概况一、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8℃,较常年偏高1℃,为历史第四高;极端最高气温38.6℃,出现在5月16日(慈溪);极端最低气温-7.6℃,出现在1月13日(镇海)。
年内除2月和10月气温较常年分别偏低0.5和0.9℃,其余各月气温均不同程度地偏高,其中3-5月均偏高2℃以上。
市区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8天,较常年偏少4天;冰冻日数(日最低气温≤0℃)为19天,较常年偏少1天。
宁波市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宁波市2018年各月平均气温及其距平二、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503毫米,较常年偏多4%。
降水空间差异显著,呈北多南少分布,慈溪破建站以来最多纪录,北仑为建站以来第四多;象山和宁海较常年偏少两成以上,其中象山为建站以来第三少。
1月、5月、8月、9月和12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12月较常年偏多1.8倍;其他月份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其中3月和10月偏少4成以上。
全市年平均降水日数163天,较常年偏多8天。
市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1天,出现于8月12-22日,累积降水量为122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9天,出现于5月9-17日。
宁波市降水量年际变化宁波市2018年及常年各月降水量三、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23小时,较常年略偏少。
1月、5月、11月和12月偏少,其中12月较常年偏少7成以上,破历史同期最少纪录;其余月份均不同程度偏多,其中2-4月均偏多2成以上。
宁波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宁波市2018年及常年各月日照时数四、气温和降水地区分布2018年宁波市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2018年宁波市年降水量空间分布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一、春暖夏爽秋季长,年均偏暖势难挡春季(3-5月)平均气温18℃,较常年同期偏高2.6℃,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春季;夏季(6-8月)气温温和,高温日数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三成,其中象山仅1天,极端最高气温仅北部地区个别时次超38℃;秋季比常年平均偏长8天。
宁波气候公报
宁波市气候公报(宁波市气候影响评价)2016年度宁波市气象台综述本公报简要介绍2016年宁波市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同时也让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宁波市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主要影响。
宁波市2016年度(2016年1~12月)天气气候总体较为异常,但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一般;全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多,降水日数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雨雪冰冻、阴雨寡照、强对流(大风、冰雹、龙卷等)、暴雨、台风、霾等。
基本气候概况一、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8.2℃,较常年偏高 1.2℃;极端最高气温38.9℃,出现在7月21日(鄞州、奉化和慈溪);极端最低气温-8.3℃,出现在1月25日(奉化)。
年内各月气温均不同程度偏高,其中3月、4月、7月、10月、11月和12月偏高达1℃以上。
市区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28天,较常年偏多5.6天;冰冻日数(日最低气温≤0℃)为13天,较常年偏少6.6天。
宁波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宁波市2016年月平均气温变化图二、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73毫米,较常年偏多3.4成,其中北仑、镇海破建站以来最多记录,奉化为建站以来第二多,象山为建站以来第三多。
时间上,11月接近常年,2月、3月、7月、8月、12月偏少,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偏多,其中1月、5月、9月较常年同期偏多9成以上。
全市年平均降水日数173.8天,较常年偏多18.3天。
市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8天,出现于4月3~10日,累积降水量为59.6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3天,出现于2月24日~3月7日。
宁波市年降水量变化图宁波市2016年月降水量变化图三、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3.4小时,较常年偏少1.2成,其中7月接近常年,2月、3月、8月偏多,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偏少。
宁波市年日照时数变化图宁波市2016年月日照时数变化图四、气温和降水地区分布宁波市2016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宁波市2016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一、年降水量异常偏多2016年,宁波市年降水量达1973毫米,较常年明显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2~3月、7~8月和12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余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9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4倍,空间上,北仑降水量最多(2243.5毫米),慈溪最少(1698.1毫米),北仑和镇海当地国家气象站均破建站以来历史最多记录。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无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07(000)020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6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J], ;
2.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J], ;
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J],
4.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J], ;
5.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16•【字号】浙政办发[2009]135号•【施行日期】2009.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3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十月十六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8号),设立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省环境保护厅是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入原省环境保护局的职责。
(二)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改革中省政府规定应当交由县(市)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三)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审批和发放职责交给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四)将有关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编制中的技术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服务工作、污染物减排核查的技术性工作、环境监测统计汇总分析等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五)加强环境政策、规划、标准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职责。
加强生态省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协调工作职责。
加强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职责。
加强落实国家和省减排目标、环境监管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起草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
拟订环境保护政策,参与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
监督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二)组织拟订和监督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及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
IPCC公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IPCC公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权威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
IPCC公报发布以来,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意识觉醒IPCC公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在于它触动了许多国家和人们的意识。
通过公报,人们逐渐知晓现在的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全球气候发生彻底变化的危险边缘,而人类的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IPCC公报通过精准的数据和科学准确的表述,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
2. 加大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力度IPCC公报的发布对于各国政府制定和执行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公报发布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新的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加强各领域的减排措施。
加强减排,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发展,这些都是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目标。
3. 促进相关行业的转型发展IPCC公报发布后,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各行各业不得不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企业也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制定更加环保的绿色生产计划,逐渐摆脱高碳排放的时代,迈向低碳经济发展。
这对于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产业加速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4. 推动能源产业的调整IPCC公报的发布还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报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使得各国政府意识到要减少碳排放,更加积极地推动新能源加速发展。
公报的发布推动人们意识到,要逐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从而实现人类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IPCC公报的发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重大,而在人们意识觉醒和政策实施方面举足轻重。
希望未来各个国家能够在IPCC公报的推动下更加积极地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浙江气候变化事实
自1961年以来,浙江省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线性回归计算增多趋势达到每10年0.25℃。
其中80年代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最显著,此间增温率为每10年0.6℃。
全省各地增暖强度整体上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
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变化不尽相同,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是冬季,其次是春季,而夏、秋季平均气温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有升高趋势。
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最高气温的增加,导致日较差变小。
2008年浙江气温继续偏高,超过常年0.6℃,但比07年低0.8 ℃。
图1 浙江省年平均温度距平历年变化
图2 近5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布
1961年以来,浙江省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微弱的增加趋势,1961-2008年的线性增加率为每10年39.2mm。
在近50年总的增加趋势下,浙江省年降水量存在一些振荡,1972-1973年和1979-1980年出现了两次突然大幅度增加,在2002-2003年出现了突变性减少并且至今已经持续低于年降水量标准值,2008年降水比2007年略偏少22毫米,比常年偏少1成。
浙江省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上升趋势有一定差异,东南沿海最明显,中部、北部不明显。
全省降
水量的季节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夏季、冬季降水趋于增加,秋季、春季节降水明显减少。
图3 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历年变化
图4浙江省年降水量趋势分布图
近50年来浙江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达85.4小时,相当于浙江省的年平均日照量从1961年至2008年减少了约409小时。
2008年日照继续偏少81小时,比2007年少67小时。
浙西、浙北日照减少最明显,每10年在100小时以上。
各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为夏季,其次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
图5 浙江省年日照时数距平历年变化
近50年来浙江省年平均风速总体上呈明显减弱趋势,其趋势为每10年降低0.17m/s。
2008年平均风速比常年小0.3米/秒,与2007年持平。
除丽
水地区风速变化不明显,浙江省其他地区年平均风速均呈减弱趋势,东部沿海减弱最多。
图6 浙江省年平均风速距平历年变化
二浙江高影响气候事件变化事实
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50年代平均每年不足0.4个;60年代更是偏少,70年至90年代期间登陆个数稳定,变化不大,平均每年0.68个;2000年以后,登陆热带气旋的个数急剧增加,年平均达1.4个,数量比过去增加了1倍。
近50年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加强和增多,同时在我省登陆的台风数则有增多趋势,台风来的更早,去的更晚,而且严重影响我省的台风明显增多,强度增大。
沿海地区随着海平面升高的威胁,台风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加重。
图7 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
浙江省暴雨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热带气旋天气过程的影响,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几率相对较高;5~9 月是浙江暴雨集中出现的时期,暴雨频数占全年的84.6%,自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浙江各地暴雨频数呈一致性的增加趋势,其中浙江北部地区增加十分明显。
图8 浙江省暴雨日数历年变化
浙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及本世纪以来,干旱维持时间较长。
因春秋季降水减少,这两季节干旱增多,尤其是秋季更易出现严重干旱。
浙江中部干湿变化剧烈,中部受干
旱影响增多。
图9 浙江年干旱影响旬个数变化
60年代时,浙江省霾日数为7天;此后沿幂数拟合曲线快速增长;进入2000年以来,增长速度一度加快,而后有所回落,2000-2008年间平均年霾日数为40天,是60年代的5倍多。
图10 浙江省年霾日数历年变化
三气候变化对浙江影响评估
1、水资源
浙江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
我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水体污染等因素导致水资源供给危机,水资源需求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因素导致水资源需求危机。
水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水资源需求的扩张性矛盾导致我省水资源安全面临
十分严峻的形势。
气候变化已经对我省水资源产生了较大影响。
虽然近50年浙江降水略
有增加,但由于气温升高,蒸发量大,以及降水的短期变化原因,21世纪以来进入持续枯水年,年水资源总量一直低于多年平均。
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加大,水资源日趋短缺,沿海一些平原地区过度超采和不合理使用地下水,造成比较严重的地面沉降。
2、农业生产
我省人均土地仅0.23 公顷, 人均耕地仅0.53 亩, 不足全国平均水平
的30%和50%。
与此同时, 人口还将继续增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
变化大, 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气候变化对我省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
一是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
全省热量资源增加,大于10℃的有效积温5300℃.d界线明显北移,至2005年近15年与前30年相比,北移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30%。
二是冬春季节
气温变暖,冻害发生率降低,有利于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三是未来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频发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如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将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作物品种将发生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变化,带来生产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3、森林与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 部分区域的生态状况有所好转, 但就总体而言,
生态安全问题仍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森林资源的针叶化、幼龄化和纯林化,使林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气候变化对浙江的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90年代以来,我省植物气候生产力增加3~5%,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森林生产力呈现一定的
增加。
气候变暖造成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干旱、暴雨、冰雪、地质灾害对森林的危害将进一步加剧,森林火灾频率将加大,病虫害及外来物种入侵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物种多样性将受到威胁。
4、节能减排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国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省在节能减排上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做好能源供应与消费规划,处理好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核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为不断增大的能源消费寻找新的供应源。
5、海岸带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的热膨胀和冰川、极地冰雪融化,从而引起海面上升,严重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资源。
我省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30%。
2004~2006年浙江沿海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比常年高76毫米。
预计在未来3~10年,我省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比较大。
海平面上升导致部分海滩淹没,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海岸带遭受风暴潮影响的程度加重,由此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等生态群遭到破坏,生成海岸侵蚀、海
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
浙江沿海是风暴潮重灾区之一,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灾害更加严重。
2004~2007年,有6次灾害性台风在浙江登陆,特别是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适逢天文大潮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海多个观测站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潮位,造成巨大损失。
图13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引起巨浪
6、人居环境等其他领域
气候变化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
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我省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及海面上升带来的海岸带侵蚀。
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我省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加剧空调制冷的电力消费的持续增长趋势,给保障电力供应带来更大压力。
图14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造成苍南房屋倒塌
四浙江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浙江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IPCC预估结果表明:与
本世纪初相比,到2030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增暖0.65~0.77℃,降水预估结果不稳定,变化不明显,因气温升高明显,届时暖冬和夏季高温更多,浙江气候向暖干化发展;到2050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增暖幅度在0.99~1.70℃,年降水量有一定增加,但不明显,暖干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同时,根据区域气候模拟,到本世纪末,我省年平均气温增暖幅度在2.7~3.0℃,届时暖冬和夏季高温更多。
年降水量增多5~25%,但夏季降水日数在大部分地区有减少趋势,即暴雨等强降水将会频繁出现。
预测表明我省未来极端天气增多,干旱、高温热浪及台风强度也将增大,我省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潮以及其它自然灾害
的频率可能加大。
编辑:浙江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