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温州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2015—2016年温州市瓯海区饮用水水质分析

2015—2016年温州市瓯海区饮用水水质分析

近年来 , 由生 活饮 用 水 污 染 引起 的公 共 卫 生 事 件
1 . 3 检 测 与评 价 按 照 《 生 活饮 用 水 卫 生 标 准 检 验 方法》 ( G B 5 7 5 0 — 2 0 0 6 ) 进 行 水样 检 测 , 按 照《 生 活 饮 用
水 卫生 标准 》 ( GB 5 7 4 9 - 2 0 0 6 ) 进 行水 质评 价 。
氮 。② 毒理 学指 标 : 砷、 氟化物、 硝酸盐( 以 N计 ) 。③ 细 菌学 指标 : 菌落总数 、 总大肠菌群 、 耐 热 大肠 菌 群 、 大肠 埃 希菌 。④ 与 消毒 有 关 的 指标 : 根 据 所用 消毒 剂 的种 类 选择 监测 指 标 , 如 游 离性 余 氯 、 臭氧 、 二 氧化 氯
江 苏预 防 医学 2 0 1 7年 7月 第 2 8卷 第 4期
J i a n g s u J P r e v Me d , J u l y , 2 0 1 7 , Vo 1 . 2 8 , No . 4
・4 5 7・

卫 生 监督 监 测 ・
2 0 1 5  ̄2 0 1 6年温州市瓯海 区饮用水水质分析
1 材 料 与 方 法
2 . 1 . 1 集 中式供 水水 样 : 水 源 水 检测 7份 水 样 , 合 格
1份 , 合格 率 1 4 . 3 9 / 5 ; 出厂水 共检 测 3 6份 , 合格 3 2份 , 合格 率 8 8 . 9 ; 末梢 水共 检测 3 2 0份 , 合格 2 9 6份 , 合 格率 9 2 . 5 9 / 6 。合计 检 测 水 样 3 6 3份 , 合格 3 2 9份 , 合
浑 浊度 、 臭与味、 肉眼可 见物 、 p H、 铁、 锰、 氯化物、 硫 酸

温州瓯江水质分析报告

温州瓯江水质分析报告

03
影响瓯江水质的因素
Chapter
工业污染源
工业废水排放
来自制造业、化工、印染等行业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 标直接排入瓯江,导致水质严重污染。
工业固体废弃物
部分工业企业非法倾倒固体废弃物,占用河道,影响水质。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瓯江,对水质造成影响。
预警机制的建立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 况,启动预警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水质恶化。
强化污染源控制和管理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
加强对沿江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严惩违法排污行为。
治理农业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强化生活污染治理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减少生活污水对瓯江 的污染。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展望
01
继续加强水质监测, 及时掌握水质变化 情况,为后续治理 提供科学依据。
02
加大工业废水和生 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03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提高瓯江的自净能力。
04
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环保意识, 引导社会各界共同 参与水环境治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温州瓯江水质分析报告
目录
• 引言 • 瓯江水质现状 • 影响瓯江水质的因素 • 水质改善措施和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温州瓯江的水质状况,评估其水质 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 改善建议。
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瓯江的水质受到 严重威胁。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对瓯江水质进行全面分析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温州水资源公报

2015温州水资源公报

2015温州⽔资源公报温州市⽔资源公报WEN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5温州市⽔利局⼆○⼀六年三⽉温州市⽔资源公报(2015)编辑委员会、编辑组成员名单编辑委员会主编:项国⽣副主编:薛盛况、王林素编委:周宏德、庄千艳、陈隆吉、施⼠杨程功⽂、⽥⼩平编辑组组长:庄千艳副组长:叶坤华、贾海勇成员:林昌宁、林湘如、王丽君、陈才明、曾⼴恩、王晓卯、周林真、王建忠、黄进齐、朱丹、张榜鑫、郑⼒、施伟兵、柯华丽、徐志武、李修柱、严飞鹏、刘峰、苏骏、龚裕院、吴玲萍、庄建平、王振铎、陈建民、郑⽅⾈等⽬录前⾔ (1)⼀⽔资源及开发利⽤概述 (2)⼆降⽔ (4)(⼀)降⽔总体情况 (4)(⼆)降⽔特点 (4)三⽔资源 (7)(⼀)⽔资源总量 (7)(⼆)地表⽔资源 (7)(三)地下⽔资源 (7)(四)⼈均⽔资源量 (7)(五)⽔库蓄⽔量 (8)四供⽔量与⽤⽔量 (10)(⼀)供⽔量 (10)(⼆)⽤⽔量 (10)(三)耗⽔量 (11)(四)退⽔量 (12)(五)⽤⽔指标 (13)(六)⽔资源利⽤率 (14)五⽔质 (15)(⼀)饮⽤⽔⽔源地 (15)(⼆)三⼤江⽔系 (16)(三)出省与独流⼊海河流 (16)(四)平原河⽹ (17)六重要⽔事 (19)名词解释 (21)前⾔⽔是⽣命之源、⽣产之要、⽣态之基,⼈多⽔少、⽔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情。

⽔是⼈类及⼀切⽣物赖以⽣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农业⽣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候等⾃然因素以及⼈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程性缺⽔,⼜有⽔质性缺⽔。

如何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资源公报是⽔资源管理的⼀项重要基础⼯作,为⽔资源的开发利⽤、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最严格⽔资源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关于实⾏最严格⽔资源管理制度全⾯推进节⽔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件,加快最严格⽔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节⽔型社会建设。

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

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

第36卷第1期2015年1月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Vol.36,No.1Jan.,2015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马小雪1,2,王腊春1*,廖玲玲2(1.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2.温州医科大学水域科学与环境生态研究所,温州325035)摘要:不同季节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污染源分析对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GIS 、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8-09 2009-10温瑞塘河水的温度、DO 、电导率、pH 、浊度、NH +4-N 、NO -2、NO -3、PO 3-4、SiO 2-3、H 2S 、TOC 、TN 等水质参数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和潜在污染源的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内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典型污染物是TN 、NH +4-N 、PO 3-4,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点源;空间上水质污染程度是三级河道>二级河道>一级河道,无论几级河道市区的水质都劣于郊区和湿地;时间上水质污染程度是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另外河道周边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调水对温瑞塘河的水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关键词:水质评价;主成分分析;时空变异特征;污染源识别;人类活动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0-3301(2015)01-0064-08DOI :10.13227/j.hjkx.2015.01.009收稿日期:2014-06-27;修订日期:2014-07-26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C03009);温州市重大专项(20082780125)作者简介:马小雪(1986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E-mail :maxiaoxue029@126.com *通讯联系人,E-mail :52949028@qq.com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Pollutants inWenruitang River WatershedMA Xiao-xue 1,2,WANG La-chun 1*,LIAO Ling-ling 2(1.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 ;2.Institute of Wate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y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China )Abstract :Identifying the temp-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water polluta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fficient water qualitymanagement pollution control in Wenruitang River watershed ,China.A total of twelv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H ,dissolved oxygen (DO ),total nitrogen (TN ),ammonia nitrogen (NH +4-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turbidity(Turb ),nitrite-N (NO -2),nitrate-N (NO -3),phosphate-P (PO 3-4),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silicate (SiO 2-3),were analyzedfrom September ,2008to October ,2009.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ere used to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o apportion the sources of pollutan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N ,NH +4-N ,PO 3-4were the main pollutants during flow period ,wet period ,dry period ,respectively ,which was mainly caused by urban point 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non-point sources.In spatial terms ,the order of pollution was tertiary river >secondary river >primary river ,while the water quality was worse in city zones than in the suburb and wetland zone regardless of the river classification.In temporal terms ,the order of pollution was dry period >wet period >flow period.Population density ,land use type and water transfer affected the water quality in Wenruitang River.Key words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pollution source apportionmen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水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如何改善水污染现状已成为区域水环境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河流水质因子众多,而且受地理环境、气候因素[1]、土地利用方式[2 4]、及人类活动[5]的影响使得流域水质在时空上呈现较大的异质性[6].明晰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是评价水环境质量、分析污染来源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前提[7],也是当今水质监测与评价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8 11]已成为反映河流污染时空模式的主流技术,这些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了解研究区域的水环境状况,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km 2,水面面积22km 2,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mm ,年径流量9.13亿m 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温瑞塘河水系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至90年代,大部分河段的水质恶化为劣Ⅴ类水,许多河道甚至发黑发臭,已经严重制约了温州经济发展.因此,研究温瑞塘河1期马小雪等: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水质时空分布规律,辨别其污染源也成为研究本流域的首要任务.2010年,Lu等[13]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GIS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的营养盐成分在2006 2007年不同月份不同地点的分布规律.Yang等[14]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村、城市、及其过渡区这3种不同职能区下的水污染时空分布特征.2014年Ma等[15]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温瑞唐河的有机污染特点进行了时空分析.然而,以往的这些水质时空评价分析工作往往只关注不同月份之间的水质异质性,忽略了河流处于不同补给时期的水质污染来源和分布特征.因此,为了探讨不同补给时期的水污染来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针对温瑞塘河水环境问题选取电导(EC)、温度、pH、浊度、溶解氧(DO)、总有机碳(TOC)、总氮(TN)、磷酸盐(PO3-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氨氮(NH+4-N)、硅酸盐(SiO2-3)等12种水质理化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GIS的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水污染来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温瑞塘河的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生态塘河建设提供科技支撑.1材料与方法1.1野外采样点布设本研究以整个温瑞塘河为研究区域,参照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程》(HJ495-2009)[16]的同时结合温瑞塘河的河网及地形地貌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0个采样点.在这40个采样点中,A类采样点表示一级河道的监测点(A1 A9表示顺主河道往下),B类采样点表示二级河道的监测点,C类采样点表示三级河道的监测点,N类采样点表示位于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段周边的郊区,W类采样点表示三垟湿地的监测点(图1).塘河主河道的两边有许多的支流相连,但A7两边支流较少;A5 A7河段,是塘河市区段流入郊区段的过渡地带[17].B类监测点位于市区河段,其中B1处有水闸连通勤奋河与瓯江,B7与瓯江相通,全年较长时间处于开闸状态,所以浊度盐度都很高.C类点也位于市区,其中C1、C2位于生活区内,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有机质污染非常严重,常年水体成黑色,经常发出浓厚的臭味[18].N1、N2监测点位于温瑞塘河主河道的上游,是其发源区水源汇入塘河的入河口.相对于周边有大量工厂、居民相对居中的N1监测点,N2的周围是闲置的土图1温瑞塘河流域及其采样点Fig.1WenruitangRiver watershed and its sampling sites地,于2009年9月至今建造新火车站及桥梁,水体上下游处于半堵截状态,并且几乎没有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入;W2、W3位于人口密度较小的三垟湿地,内有桔园、农田、家庭小作坊等污染源,为保护湿地水资源,此处与塘河污染水体几乎处于截断状态,有类似于“湖泊”的独立体;N7位于温州高教园区内,水的流动性很慢,出河口位于茶山镇上,此处人口密度很大,无工业污染,故兼顾整个水系的同时,其区域具有独特性,可以独立分析.A8B1、A9B1分别为鱼潭前溪及仙岩风景区的出口,上游无人口居住,A8B1周围是农田,A9B1是仙岩水库的出口之一[19].1.2水样的采集与分析2008年9月 2009年10月的每月下旬,用YSI6920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现场测定河道中央(B1等少数点因地形限制在河道边沿取点)表层水的温度、浊度、DO、pH、电导率和NH+4;现场采用有机玻璃采样器或塑料桶采集表层水样,按《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要求固定和保存水样,并带回实验室分析.带回实验室的水样立即用小孔径筛网过滤除去较大的杂物后用0.45μm孔径的滤膜或三层滤纸过滤,得到约200mL水样,在其中加入3滴饱和氯化汞后放于冰箱内(小于4ħ)冷藏,并尽快在流动式注射分析仪(AA3)上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氨氮56环境科学36卷(NH+4)、用N-(1-萘基)乙二胺盐酸法测NO-2,用镉柱还原法测NO-3,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无机磷(PO3-4),用硅钼黄法测硅酸盐(SiO2-3);用亚甲基蓝法测硫化氢(H2S),在TOC/TN自动分析仪上用燃烧氧化法测定总溶解有机碳(TDOC),气相分子分光光度法测总氮(TN).1.3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河流水质因子众多,利用所有的因子对水质进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而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原来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实现以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20].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的类别、来源、成因、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变化趋势,找到优先控制的监测断面和水质指标.其计算步骤主要有: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计算主成分载荷;各主成分得分.针对定点采样的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用Kurtosis和Skewness检验污染指标的分布特征,其结果分别为:-0.685 5.6和-0.802 32.18(置信度为95%),说明过于偏离正态分布,进行BOX-COX转化之后,在-2 2之间,所有污染指标呈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同时,为了消除单位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即均值为0,方差为1.2结果与分析2.1污染源解析根据温州的水文特征,将1 4月、12月定为枯水期,6 10月定为丰水期,5月、11月定为平水期.然后将原始数据依据3个不同的时期分为3组,所有数据标准化后开展因子分析,识别不同时期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污染源,采用特征值是否大于0作为判别依据.Liu等[21]认为载荷值大于0.75则足以代表原始变量所包含的绝大部分信息,据此3个时期分别提取了4个主成分.丰水期期间,①第一主成分解释了33.6%的水质变异,反映的信息量最大,与其强关联的主要是TN、NH+4-N、PO3-4,一般关联的是DO、TOC、SiO-2,氨氮和磷的贡献率较枯水期时有所上升,TN、NH+4-N、PO3-4既是由于生活污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的点源污染,也是由于该流域内农业生产过程过量使用化肥导致氮、磷营养盐通过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所致,因此第一主成分可归类为生活污水等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综合影响[22];与DO呈负相关,苏玉等[23]认为丰水期植物群落生长密度最好,且TN、NH+4-N加剧了水体富营氧化问题,另外氮、磷的转化等也进一步减少了水体中的氧气.②第二、三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6.7%、14.8%,相关联的主要是EC、温度、pH、浊度.浊度代表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pH 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度,它对水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决定了水体的化学稳定性.电导率则代表了水体中离子的活动程度.自然因素水温则代表了温度对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影响.所以第二、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水体中悬浮物、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水体的离子属性[24];③第四主成分PC4的贡献率为10.7%,与其负关联的是pH、NO-2,正关联的是DO,反映了pH、DO对氮循环转化的影响,可认为PC4主要是硝态氮污染.平水期期间,TOC、NH+4-N、TN、PO3-4的载荷值大于0.9,是第一主成分主要影响因子;EC和DO 也是影响第一主成分的因子,这表明生活污水的排入,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中DO降低[25];且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9.9%,其贡献值最大,这表明生活污染是温瑞塘河的主要污染源.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是15%,其与温度、EC、NO-3有关,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浊度、温度、EC,贡献率为14.6%,第二、第三主成分可归类为自然因素的影响.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NO-2、NO-3,其贡献率是10.7%,可归为氮类污染物.枯水期期间,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8.8%,与第一主成分呈强正相关的是TN、PO3-4、NH+4-N,方晓波等[26]认为枯水期农业面源污染较小,主要是点源污染,因此,TN、PO3-4、NH+4-N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等点源污染;第一主成分与TOC、SiO-2呈现一般正相关,与DO呈现负相关关系,可归类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第二主成分与温度相关系数很高,与TOC、硝酸、亚硝酸一般相关,赵洁等[27]认为是由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水质下降,可归类为生活污染的影响.第三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水环境的自然变化,其贡献率是与电导率、浊度正相关;与pH负相关,说明pH降低,有利于水中物质的溶解.661期马小雪等: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从表1可以得知,丰水期,大于0.9的参数有TN、PO3-4、NH+4-N;平水期,大于0.9的参数有TN、PO3-4、NH+4-N、TOC;枯水期,大于0.9的参数有TN,说明TN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虽然在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子不一定相同,但总的来说3个不同时期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表1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12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Table1Loadings of12selected variables on VARIMAX rotated factor in dry period,wet period,flow period项目参数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四主成分EC0.4930.6590.527-0.019温度0.1710.597-0.716-0.028pH0.210.566-0.5040.501浊度-0.0210.8020.5110.009DO-0.536-0.2850.3370.504丰水期TOC0.542-0.3270.0450.273 TN0.925-0.1670.0410.188 PO3-40.94-0.122-0.0370.043 NO-2-0.1220.007-0.248-0.615 NO-3-0.4650.320.2210.057 NH+40.949-0.0930.0170.055 SiO20.6770.0040.278-0.42贡献率/%33.616.714.810.7累计贡献率/%33.650.365.175.8 EC0.5610.5380.590.057温度-0.035-0.6630.534-0.016pH-0.004-0.3970.425-0.097浊度-0.0430.3220.904-0.107DO-0.5360.460.158-0.292平水期TOC0.9350.035-0.023-0.126 TN0.9820.047-0.048-0.03 PO3-40.93-0.175-0.051-0.016 NO-2-0.112-0.4460.260.776 NO-3-0.3490.621-0.060.535 NH+40.9750.021-0.037-0.037 SiO20.6520.25-0.0410.425贡献率/%39.91514.610.7累计贡献率%39.954.969.580.2 EC0.044-0.0390.7040.46温度0.1140.784-0.021-0.23pH-0.1320.271-0.6860.534浊度-0.0650.2460.6860.394DO-0.675-0.4720.0690.144枯水期TOC0.5710.5250.323-0.378 TN0.926-0.236-0.1160.191 PO3-40.863-0.095-0.1340.293 NO-20.0570.689-0.220.099 NO-30.0470.6380.0640.352 NH+40.84-0.355-0.0550.242 SiO20.579-0.2160.113-0.415贡献率/%28.820.41812.2累计贡献率/%28.849.267.279.42.2水质时空分异特征通过搜集温州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方面的文献、公报、报道等,发现2005年开始出现50%左右的监测站点的水环境质量超过劣Ⅴ类,并在2006年达到100%,在之后流域内的水质一直处于劣Ⅴ类的水平.具体的年际变化情况如下:2005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等有机污染[28],在25个监测站点中,属于Ⅴ类水水质标准和劣Ⅴ类水质标准的站位分别有10个和16个,占总河段长度的14.4%和46.2%.2006年4月,浙江省水资源监76环境科学36卷测中心温州分中心监测数据,表明市区28条内河37个断面所有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其中氨氮量均超标14.59倍[29],Lu等[13]利用温州市规划局提供的2006-06 2007-03间的30个站位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站点的TN(3.78 70.4 mg·L-1)、NH+4(2.25 57.9mg·L-1)浓度都超过Ⅴ类水质标准;赵志旭[29]在2008-06 2008-12间选取25个采样站点分析温瑞塘河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站点的TN(5.29 51.7mg·L-1)、NH+4(3.5 52.84mg·L-1)浓度都超过Ⅴ类水质标准;Ma等[15]利用温州市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09-01 2009-11间的16个采样站点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1.3%的站点的NH+4(平均7.16 mg·L-1)浓度都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崔长远[19]在2009-11 2011-01间选取40个采样点分析温瑞塘河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站点的TN(5.5435.14mg·L-1)、NH+4(3.06 25.16mg·L-1)浓度都超过Ⅴ类水质标准.虽然2006 2011年流域内的平均水质处于劣Ⅴ类的水平,但是流域内所选取站点的TN、NH+4最低浓度值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而最高浓度值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也就是说流域内的水质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逐步缩小,主要表现在TN、NH+4最高浓度值的控制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数据的统计归口单位不一致,造成水质数据、采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一个是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温瑞塘河的治理力度.根据主成分得分公式W=Σλi Y i(λi表示第i个因子的特征值,Y i表示第i个因子的因子权重)计算各个采样点的综合得分,在本文中综合得分与主要污染因子的特征值与因子权重有关,因此综合得分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在利用GIS制图功能在空间上表示出3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采样点的综合得分(如图2 4).从中可以得知,市区的污染要大于郊区和湿地,上游水质较好,满足地表水三类水标准.水质污染程度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丰水期间和平水期,由于雨量足、水量大,流速相对大,污染物质不容易聚集,所以靠近塘河主河道中上段污染相对要轻些.枯水期,雨量减少,流速减缓,污染物质容易聚集,所以在此期间塘河主河道污染严重.同时也可看出三级河道污染最严重,二级河道和一级河道次之,郊区污染相对较轻.一级河道上游和中游污染较轻,下游污染严重,过了A7点之后,由于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并发现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时,塘河主河道A7点的污染最为严重,很可能是上游城市污水聚集在A7点或者受两岸农业面源的影响;而在丰水期,塘河主河图4枯水期定点采样的综合评分Fig.4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sampling sites in dry period道A6点的污染最为严重.B13在枯水期间,污染程度比其他两个时期要重.上游采样点N1和N2,甚至到A2点,水质状况较好,周边地势相对较高,受图2丰水期定点采样的综合评分Fig.2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sampling sites in flowperiod图3平水期定点采样的综合评分Fig.3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sampling sites in wet period861期马小雪等:温瑞塘河流域水体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外界影响较小.N7主要是受高教园区大学城的生活污水影响,N5采样点主要受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牧养殖业的影响.从图2 4中还可以得知,塘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分布在靠近瓯江的支流上:这些河段小而窄,水流几乎常年不流动,污染物进入这些河流不易扩散;而且这些地方的生活污水没有完全纳入市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的直排是这些地区污染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加之水闸的关闭,阻碍了这些河段与外界水的流通,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地区的水污染现象;另外,温瑞塘河流域的航运船只也是造成污染的一个原因.3讨论3.1污水排放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据2008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得知[30],每年入塘河废水总量达到1.46亿t,接近塘河日常蓄水量的2倍.温州市废水排放总量3.29亿t,其中工业废水1.06亿t,城镇生活污水2.23亿t.废水中COD排放总量为11.14万t,其中生活污水中COD 排放量为8.47万t;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为1.09万t,其中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0.57万t.可见,温瑞塘河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排引起的.同时,温州市的污水收集系统不够完善,很多排污管是雨污合流,加大了污水收集的难度.3.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为研究城市河流两岸不同空间范围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对水体质量的影响,利用GIS中的缓冲区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了河流两岸不同距离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确定本研究缓冲区距离为300m,得到水系缓区分布图,再运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300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图,最后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内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结构[31,32].根据表2的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绿化用地与DO呈正相关与EC呈负相关;这表明随着绿化用地类型面积的增加,河流水质有改善的现象.水域面积与氨氮、pH、电导率呈负相关,表明在相同排污情况下,水域面积越大单位体积水域内的污染物浓度就越小,也就意味着水域面积越大,纳污能力越强.城建用地与氨氮、pH和电导率呈正相关,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城建用地是土地利用结构中最主要的污染输出土地利用类型,其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是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对水质影响最为严重.农业用地与溶解氧、电导率分别呈正、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本地区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点源污染[13,14],而且水体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的状态,农业用地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绿化用地的功能,缓解了点源污染带来的影响.表2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系数(N=45,P<0.01)Table2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water qualityand land use(N=45,P<0.01)水质参数绿化用地农业用地水面城建用地氨氮-0.5360.479溶解氧0.4160.402-0.439 pH-0.5780.384电导率-0.466-0.532-0.4120.5773.3人口聚集度对水环境的影响温瑞塘河流域所在地区是温州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带和活跃区,由于其强力的集聚效应和经济高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人口不断向该区域集中,造成了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比如居住空间狭小、城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利用行政区内采样点的水质参数与相应的人口密度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与pH、氨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3、0.456;与DO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2(P<0.05).温瑞塘河流域流过的区域正是温州市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且还在不断增长,这种现状和趋势给流域内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图5靠近勤奋水闸处生态调水前后氨氮和溶解氧的变化Fig.5Concentration change of NH+4-N and DObefore and after water transfer3.4调水对水质的影响温州市近年来大量进行生态调水措施降低塘河的污染负荷,即打开闸门,运用上游的清水把塘河冲刷干净.对6月勤奋河调水之后的样品进行水质分析,把此采样点水质历年平均值当成是生态调水之前的浓度值,再与调水之后的浓度值进行比较.从图5中可以得到生态调水后的第3d,氨氮浓度值降96环境科学36卷低,溶解氧百分比含量升高,但是氨氮浓度仍然超过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2倍;调水后第6天氨氮浓度值上升到15.26mg·L-1,溶解氧的百分比含量降低到Ⅴ类水标准,水环境质量恢复到原来污染水平.这与王玉铜等[33]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温瑞塘河进行引瓯江潮水冲污可以短时间内改善区域水环境.可见,调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环境恶化的现象.4结论(1)综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丰水期大于0.9的参数有TN、PO3-4、NH+4-N;平水期大于0.9的参数有TN、PO3-4、NH+4-N、TOC;枯水期TN、PO3-4、NH+4-N是主要的污染物.总的来说,TN、PO3-4、NH+4-N是温瑞塘河流域主要的污染物物质.(2)温瑞塘河水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异性.水质污染程度在时间上是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污染程度在空间上三级河道>二级河道>一级河道,但是无论几级河道市区的水质都劣于郊区和湿地.(3)流域内的水环境质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排是导致河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密集度是导致水质恶化的间接原因.另外,绿化用地和调水可改善水质,城建用地可恶化水质.致谢:感谢水域科学与生态研究所EGIS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对本研究的支持.张明华教授、商栩教授、龙碧波等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在采样和实验方面提供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1]Vega M,PardoR,Barrado E,et al.Assessment of seasonal and polluting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river water by exploratory dataanalysis[J].WaterResearch,1998,32(12):3581-3592.[2]Alberti M,Booth D,Hill K,et al.The impact of urban patterns on aquatic ecosystems: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Puget lowlandsub-basin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80(4):345-361.[3]Uuemaa E,Roosaare J,Mander .Scale dependence of landscape metrics and their indicatory value for nutrient andorganic matter losses from catchment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5,5(4):350-369.[4]Lee S W,Hwang S J,Lee S B,et al.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land use patterns in watersheds to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2(2):80-89.[5]EganhouseRP,Sherblom P M.Anthropogenic organiccontaminants in the effluent of a combined sewer overflow:impacton Boston Harbor[J].Marine EnvironmentalResearch,2001,51(1):51-74.[6]Singh K P,Malik A,Sinha S.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apportionment of pollution sources of Gomti river(India)using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a case study[J].AnalyticaChimica Acta,2005,538(1-2):355-374.[7]王天阳,王国祥.昆承湖水质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384-1390.[8]NooriR,Sabahi M S,Karbassi AR,et al.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based on correlationsand variations in the data set[J].Desalination,2010,260(1-3):129-136.[9]OlsenRL,ChappellRW,Loftis J C.Water quality sample collection,data treatment and results presentation for 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literature review and IllinoisRiverWatershed case study[J].WaterResearch,2012,46(9):3110-3122.[10]Sun X Y,Zhou Q X,Ren W J,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cetochlor in sediments and riparian soils of theSonghuaRiver Basin in northeastern China[J].Journal ofEnvironment Science,2011,23(10):1684-1690.[11]Ouyang Y.Evalua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WaterResearch,2005,39(12):2621-2635.[12]Vialle C,Sablayrolles C,Lovera M,et al.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from roof runoff:Interpretation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J].WaterResearch,2011,45(12):3765-3775.[13]Lu P,Mei K,Zhang Y J,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nitrogen pollution in Wen-Rui TangRiver watershed,Zhejiang,China[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1,180(1-4):501-520.[14]Yang L P,Mei K,Liu X M,et al.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water pollution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zones of Wen-Rui-Tang(WRT)river watershed,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Research,2013,20(8):5341-5352.[15]Ma X X,Shang X,Wang L C,et al.Innovative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dex—a case studyfrom the Wen-Rui TangRiver watershed,China[J].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2014,doi:10.1080/19443994.2014.925829.[16]HJ495-20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S].[17]沈清基,方芳.城市河流地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温瑞塘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4,19(9):42-49.[18]龙碧波.温瑞塘河氮动力学研究[D].温州:温州医学院,2010.[19]崔长远.温瑞塘河流域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现状研究[D].温州:温州医学院,2011.[20]朱星宇,陈勇强.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1]Liu C W,Lin K H,Kuo Y M.Application of factor analysis in07。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建设的意见-温政发〔2015〕65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建设的意见-温政发〔2015〕65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建设的意见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建设的意见温政发〔2015〕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我市台风暴雨灾害频发。

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既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长远的战略目标。

为切实提高我市防御洪涝台灾害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推进“五水共治”建设,并积极投入到防台抢险救灾工作中,夺取了防台抢险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但由于我市历史欠账较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鳌江、楠溪江上游缺乏骨干性控制工程,加之地理和气候因素特殊,风暴雨灾害多、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频发,暴露出我市城镇平原防洪排涝能力较差、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能力不足、防汛防台非工程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仍十分薄弱,应对超强台风和特大暴雨的能力仍十分欠缺。

当前全社会对防台安全的期望值以及上级对防台工作“不死人、少伤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较低的防御能力与日益提高的防台要求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对防洪排涝减灾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全力以赴加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建设。

二、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以“五水共治”为抓手,重点抓好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的水患治理,力争“十三五”期间,从根本上提高瓯江流域中下游,鳌江流域水头麻步片、江西垟平原,飞云江流域陶山、马屿片等薄弱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实现温州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县城所在地防洪能力基本达到50年一遇、其他重点城镇防洪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WEN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0温州市水利局2011年3月2010年温州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深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强。

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深2345.1毫米,折合水量为276.34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96.4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3.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65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2441立方米。

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为21.168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1.8%,水资源利用率为10.8%。

2010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3.09亿立方米,平原河网水体污染严重,山区河流和主要供水水库水质良好,三大江上游水质良好,下游水质瓯江稍好,飞云江次之,鳌江最差。

二、降水降水量属丰水年2010年我市平均降水量2345.1毫米,折合水量为276.3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30.1%,比上年偏多23.2%,属丰水年。

2010年全市降雨较往年平均,超过3000毫米站点有两个(李家山、叶山),其余大部分站点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是乐清市叶山站达3088.3毫米,最小洞头县洞头站年降雨量1561.8毫米,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雨量的1.98倍。

降水特点2010年我市降雨特点是:1、空间上、时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小于山区2010年我市降水量空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少于山区。

苍南县平均雨量2146.3毫米,泰顺县平均雨量2463.7毫米,市区平均雨量2404.6毫米,其中西山站年雨量超历史记录,达2703.6毫米;山区叶山站年降水量3088.3毫米,海岛洞头站年降水量只有1561.8毫米。

时间上降雨主要上集中在3-9月,占全年的80.2%,受梅雨、东风波等锋面雨影响,我市5-7月平均雨量超300毫米,特别是7月23-26日,受东风坡气流影响,温州市区降特大暴雨,西山站最大日雨量达216.5毫米,过程雨量达435.5毫米。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2015年水资源公报报纸版318

2015年水资源公报报纸版318

2015 年宁波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15 年宁波市面平均降水量2078.0 毫米,为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第二大值,仅次于2012 年的 2104.0 毫米,比多年平均多37.0% ,属丰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15.98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8.1% ,水资源总量 118.67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 57.6% 。

全市 32 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 9.968 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 3.092 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 22.97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2.57 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05 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量及雨水利用量0.35 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22.97 亿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生活用水量4.90 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15.50 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26 亿立方米,环境配水量 2.31 亿立方米。

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总体情况进一步提升,其中水质为Ⅱ类及以上的占参评总数的 81.5% ,水质为Ⅲ类的占参评总数的14.8% 。

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有所改善。

二、降水量与水资源量降水量。

2015 年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状况十分显著,汛后降水量明显偏多,比多年平均偏多 2.3 倍。

从各月降水量来看, 4 月、 5 月和10 月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少,其中 4 月偏少 34% ,5 月和 10 月偏少 20%左右; 1 月、 3 月、 6 月和 8 月降水量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其他各月均比历史同期偏多,其中11 月偏多近 3 倍,7 月和 12 月偏多近 2 倍,2 月和 9 月偏多 40% 左右。

2015 年全市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2014 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地表水资源量。

2015 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15.98 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 1312.6 毫米。

地下水资源量。

2015 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 2.70 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温州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温州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 金 娉 亦

鲞 拓 告
指 导 教 师 李 云 吾
第 一 步 : 放 好 要 进 行 实 验 的 比较 组 。 摆 第二 步 : 比较组中的每份水样放人 1张 P 对 H试纸 。 第三步 : 颜色变化进行观察 、 对 比较 。 第四步 : P 同 H值 测试 色 卡 进行 比较 。 第 五 步 : 录 实 验结 果 。 记
3 0
宙2 0 0 3 口2 O 0 4
2 0
1 O 0
( ) 州 的 天 然地 面 水 大 体 呈碱 性 ( 1温 见表 1 。水 体 的碱 化 ) 污染 与城 市 生 活 废 水 的排 放 有 十 分 密 切 的 关 系 。 随着 人 口在 城 市 和 工业 区 的 集 中 ,城 市 生 活 废 水 的排 放 量 剧 增 。 19 9 7年 与 19 90年 相 比 , 国 城 市 生 活 废 水 排 放 量 翻 了 一 番 , 到 了 2 8 我 达 1
质 占4 .% , 中 I类 占 90 ,I 占 1.% ,I 占 2 .% ; 67 其 .% I类 77 1类 1 0 0 Ⅳ ~ V类 水 质 占 2 .% , 巾 Ⅳ类 占 1-% , 4 9 其 62 V类 占 8 % ; . 7 劣 V类 水 质 占 2 -%: 8 4 1网 2显 示 ,0 3 - 0 5年 问 , 州 的 、 20-20 温 地 面 水 水 质 整 体 低 于 全 平 均 水 平 。 金 固 人大 农 业 与 农 村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委 员 路 明 表 示 : 我 国 “ 的饮 用 水 安 全 正 面 临 严重 威 胁 , 及 饮 水 安 全 的 基 本 因 素 是水 危
表 3
污染问题。 而存 日常生活中 , ” 健康饮用水常识的缺乏是导致水

温州取水报告范例

温州取水报告范例

温州取水报告范例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温州市水源地取水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报告将从温州市水资源概况、水源地取水情况、取水质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温州市水资源概况温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

据统计,温州市总水资源量达到XXX亿立方米,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其中,地下水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占总水资源量的70%以上。

温州市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雨水和河流。

每年温州市平均降水量约为XXX毫米,可以满足一部分水需求。

河流水资源主要来自于濠江和塘东江等河流,能够为市区的供水提供一定的支持。

水源地取水情况温州市的主要水源地包括地下水和河流。

地下水主要通过抽水井或地下水取水站进行取水,河流主要通过设立取水口或水处理厂进行取水处理。

下面将对这些水源地的取水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地下水取水温州市地下水的取水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井。

目前,温州市共有XXX个地下水井,年平均取水量约为XXX万立方米。

地下水取水主要满足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地下水取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和过度开发等。

由于全市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

同时,某些地区的地下水中出现了一些有害物质,对当地的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温州市政府在近年来加强了地下水管理规范,限制了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并加大了地下水污染治理力度。

河流取水温州市主要的河流包括濠江和塘东江等。

这些河流的水质相对较好,可以直接运送到市区进行供水。

目前,温州市政府在这些河流上设置了多个取水口,用以供应市区的生活用水。

然而,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部分河流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这对河流取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水质监测和治理措施。

水质及影响因素温州市的水质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量、水源地地质情况等;人为因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

温州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温州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温州市水资源调查报告作者:金娉亦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2期一、调查背景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都离不开水。

而人类要维持生命,每人每天最少需要5升水,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

但是,这几年来家乡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按照地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五类,类别越高,水质越差,而劣V类水的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

2005年1月对全国七大水系的175条河流、345个断面的监测显示:Ⅰ~Ⅲ类水质占46.7%,其中Ⅰ类占9.0%,Ⅱ类占17.7%,Ⅲ类占20.0%;Ⅳ~Ⅴ类水质占24.9%,其中Ⅳ类占16.2%,Ⅴ类占8.7%;劣Ⅴ类水质占28.4%。

图1、图2显示,2003—2005年间,温州的地面水水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路明表示:“我国的饮用水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危及饮水安全的基本因素是水污染问题。

”而在日常生活中,健康饮用水常识的缺乏是导致水资源利用误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调查方法调查中采用PH试纸对温州水资源进行检测分析。

PH值作为水污染常规分析的指标之一,是指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值为7表示水为中性,大于7的水呈碱性,小于7的水呈酸性,清洁天然水的PH值为6.5~8.5。

PH值异常,表示水体受到酸碱性的污染。

本次实验对象是以温州地表水和湖泊水为代表的温州地面水资源。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调查小组分成两个小队分别到温州三大主要地面水——温瑞塘河、蝉河和九山湖现场取水,之后对取样地的样本水进行PH值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调查过程1.实验步骤设置四个比较组分别进行对比实验。

第一步:摆放好要进行实验的比较组。

第二步:对比较组中的每份水样放入1张PH试纸。

第三步:对颜色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第四步:同PH值测试色卡进行比较。

第五步: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1)温州的天然地面水大体呈碱性(见表1)。

水体的碱化污染与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

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

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2.78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5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3.2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

全市总耗水量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

总退水量5.29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3.0%。

2011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鳌江水系下游水质仍然较差;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温瑞塘河水质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和“十二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和“十二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和“十二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10•【字号】浙政办发〔2016〕113号•【施行日期】2016.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和“十二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浙政办发〔2016〕11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省水利厅等省级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各设区市2015年度和“十二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了考核,经省政府同意,现通报如下:2015年全省总用水量为186.0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85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2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38.1%,降幅比上年扩大7.3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2,比上年提高0.003;全省重要水功能区综合达标率为7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全省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步上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经综合评分,湖州市、绍兴市、丽水市、台州市、金华市等5个市2015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等次为优秀,舟山市、宁波市、衢州市、温州市、杭州市、嘉兴市等6个市考核等次为良好;湖州市、温州市、绍兴市等3个市“十二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等次为优秀,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宁波市、舟山市、丽水市、杭州市、嘉兴市等8个市考核等次为良好。

希望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再接再厉,拉高标杆,继续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瞧,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与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与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与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瞧,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瞧,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与江苏分别偏多127、2%与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与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温州市饮用水源现状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

温州市饮用水源现状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而饮用性水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属中度缺水城市。

近年来,随着温州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饮用的水污染逐步走进我们视野,如水源地附近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不合理的使用,饮用水源地上游集聚了超规模的畜禽养殖业,工业废水、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未达标或未经处理排放等等,这都造成水环境日益恶化,部分水源地水质变差,严重威胁到该市广大市民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到该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控制水源地的污染源,保护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该市迫在眉睫的问题。

针对温州市饮用水源实际状况,本论文以该市饮用水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和分析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的饮用水水源地的自然环境、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污染因素和原因等等相关基础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温州市水资源及基础设施较其经济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偏低。

2、水库型、地下型与河流型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有待进一步科学合理化。

3、该市多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好,少数水源地水质不合标准,合标准占90%左右。

4、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相对较少。

在此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源控制为着眼点,进行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分析;探索了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模式;提出了水源地污染源防治措施;也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研究对促进温州市或类似城市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温州市;饮用水源;调查分析;保护对策AbstractWater resourc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water resourc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Wenzhou city, in the southe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belongs to a moderate water shortage c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pesticides, fertilizers, upstream water source sites offering the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storage of super scale industrial wastewater, urban and rural sewage treatment falls below or untreated emission and so on, all which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Part of the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w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ity citizens’ lives and health. Besides, it also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city. Therefore, how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protect drinking water have become an immediate problem for the city.This paper’s research object is Wenzhou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t directly against its drinking water source actual situation. After making on site research, refer to documents, we research into na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ng area status, environmental quality, source of pollution, pollution factors, we get conclusion below:1. Wenzhou’s water resource a nd its base installation can not catch up it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average per capita water availability in Wenzhou is obviously low than it in China.2. we need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reservoir, underground water and rivers..3. Majority of water source are in good quality, minority are not up to the standard.4. Primary pollution source are domestic pollution and agriculture pollution, industrial pollution relatively less. So we make pollution sourc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explore eco-compensation model, raise prevent measures, and also give some policy suggestion. The research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ing protection of Wenzhou or other cities.Keywords: Wenzhou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vestig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温州市饮用水源现状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1绪论1.1研究背景中国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的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但是人均水资源总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1]。

温州水资源与水污染综述

温州水资源与水污染综述
关于温州市水资源污染的调查报告
故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 水 , 一 害 也 。 旱 , 一 害也 。 風 霧 雹 霜 , 一 害 也 。 厲 (瘟疫) , 一 害 也。蟲,一害也。此謂五害。五 害之 屬 , 水 最 為 大 。 《管子· 度地篇》
• 水资源概述 • 水是生命生命之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 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 展和环境改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 资源。 • 水资源的特性 • 水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有其独特的性质。 包括循环性和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用 途的广泛性、经济上的两重性。只有充分认识它 的特性,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 降水量 • 温州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 间,系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一年之中, 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月— 8月盛夏,干旱少雨,惟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 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到翌年2月 降水最少,多晴冷天气。 • 水资源量 • 温州市平均水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密度高,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2441立方米,低于全国人 均水资源量的2300立方米。
3、大气污染严重,酸雨频繁
• 全市基本被酸雨覆盖,酸雨率已达83.7%,部分 地区超过90%。而pH值年均都在5.6以下,其中 96.9%的地区pH值低于5,甚至低于4.5。
• 4、水污染严重
• 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技术 落后,污水处理难度大,使温瑞塘同成为浙江省污染最严重的河 流之一。除永嘉、文成、泰顺三县的河网水质符合Ⅲ类水以上标 准,其余县(市、区)的河网均有部分河段水质在Ⅲ类以下,有的 甚至为V类乃至劣V类。另外,部分水库水体也出现了富营养化 现象。 • 地下水无序开采,水环境恶化。温州市部分地区取水许可证制度 管理不完善,造成地下水无序开采。温州市永强平原由于地下水 超采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地表裂缝、海水入侵。人为造成的水 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加剧了河湖、水库的泥沙淤积。 •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待加强。水资源城乡分割,地表地下水分割 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地区表现尤 为突出,“水资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 污,治污的不管回用”,造成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企不分、 效益不佳的现象

温州市2015年水利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及

温州市2015年水利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及

温州市2015年水利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及
前期工作任务表填表说明
一、防洪水
(一)强库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水库、水库除险加固等。

(二)固堤工程
1、海塘及水闸加固工程。

2、河堤工程:主要包括独流入海、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

(三)扩排工程:主要包括列入省里的扩排项目、沿海平原骨干排涝工程等。

(四)河道综合治理:主要为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护岸驳坎、修筑堰坝、水系连通等至少两项内容及以上的治理项目。

二、保供水
(一)开源工程:主要为新建供水水库。

(二)引调工程:大门应急引水工程等。

(三)提升工程:包括农村饮水提升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地保护等。

三、围垦工程:包括围垦和造地。

四、其他:包括水土保持、水电站增效改造、水文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WEN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5温州市水利局二○一六年三月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编辑委员会、编辑组成员名单编辑委员会主编:项国生副主编:薛盛况、王林素编委:周宏德、庄千艳、陈隆吉、施士杨程功文、田小平编辑组组长:庄千艳副组长:叶坤华、贾海勇成员:林昌宁、林湘如、王丽君、陈才明、曾广恩、王晓卯、周林真、王建忠、黄进齐、朱丹、张榜鑫、郑力、施伟兵、柯华丽、徐志武、李修柱、严飞鹏、刘峰、苏骏、龚裕院、吴玲萍、庄建平、王振铎、陈建民、郑方舟等目录前言 (1)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2)二降水 (4)(一)降水总体情况 (4)(二)降水特点 (4)三水资源 (7)(一)水资源总量 (7)(二)地表水资源 (7)(三)地下水资源 (7)(四)人均水资源量 (7)(五)水库蓄水量 (8)四供水量与用水量 (10)(一)供水量 (10)(二)用水量 (10)(三)耗水量 (11)(四)退水量 (12)(五)用水指标 (13)(六)水资源利用率 (14)五水质 (15)(一)饮用水水源地 (15)(二)三大江水系 (16)(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16)(四)平原河网 (17)六重要水事 (19)名词解释 (21)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

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已经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已覆盖到县(市、区)。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43.3毫米,折合水量217.21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5年我市平均降水量2068.2毫米,折合水量为243.7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2.2%,比上年偏多3.22%,属平偏丰水年。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5.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53.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4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64,产水模数为132.1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12.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708立方米。

全市20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01亿立方米,其中珊溪水库比上年蓄水量增加了2.53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8.9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5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9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5.14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2.5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1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用水1.19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

全市全年耗水量为11.3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9.6%。

全市日退水量为146.19万立方米,2015年全市年入河退水量为2.93亿立方米。

水质方面,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水质总体优良;鳌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往年有所好转,中、上游水质总体良好,下游水质污染状况有所减轻;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温瑞塘河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进一步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二降水(一)降水总体情况2015年我市平均降水量2068.2毫米,折合水量为243.7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2.2%,比上年偏多3.22%,属平偏丰水年。

2015年全市年降水大于2000毫米的站点有62个,其中最大年降水量是平阳县吴垟雨量站2950.0毫米,最小年降水量是洞头区洞头站1105.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67倍。

2015年各县(市、区)降水情况对比图(二)降水特点1、空间上、时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小于山区2015年,我市降水量空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少于山区。

泰顺县平均雨量2480.8毫米,文成县平均雨量2291.9毫米,市区平均雨量1789.4毫米,乐清市平均雨量1687.3毫米,洞头区平均雨量只有1149.6毫米;山区吴垟、腾垟、外垟、朝阳等站年降水量均超过2700毫米,海岛洞头站年降水量只有1105.4毫米。

时间上降雨主要上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68.3%。

2、入梅早、出梅迟,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2015年,我市 6月7日入梅, 7月12日出梅,梅雨期持续35日,比常年(21日)梅雨期偏长。

梅雨期水雨情的主要特点为:入梅早、出梅迟,梅雨期偏长;梅雨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2015年温州市梅雨量为277.1毫米,比常年梅雨量(207 毫米)偏多36.5%。

时间分布上,降雨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6 月7日~15日,平均过程雨量58.7毫米,占梅雨期降雨总量的21.2%;6月18日~22日出现第二轮强降水过程,平均过程雨量50.4毫米,占梅雨期降雨总量的18.2%;7月1日~12日出现第三轮强降水过程,平均过程雨量168.0毫米,占梅雨期降雨总量的60.6%。

空间分布上,北片大于南片,乐清、永嘉、龙湾三地雨量相对较大,永嘉平均雨量达359.8毫米,泰顺、文成、平阳、瑞安四地雨量较少。

3、台风暴雨影响范围广、雨量大7~9月份,我市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多雨天气,降水过程多为局部雷阵雨和受台风外围影响暴雨。

8月份因受台风影响平均雨量528.0毫米,降水量比多年平均(294.0毫米)偏多79.6%。

台风“苏迪罗”于8月6日影响我市,受其外围影响,8月6日~10日,全市过程雨量295.6毫米,其中文成县过程雨量420.1毫米,泰顺县过程雨量406.2毫米,过程雨量最大站点为平阳县吴垟站722.0毫米,其次为泰顺县外垟站648.5毫米,平阳县朝阳站625.0毫米。

其中最大1小时暴雨灵溪站100.0毫米,最大24小时暴雨吴垟站602.0毫米,最大1日暴雨吴垟站570.5毫米,日雨量超过400毫米的站点有5个。

台风“杜鹃”于9月28日影响我市,受其外围影响,9月28日~30日,全市过程雨量134.7毫米,其中瓯海区过程雨量186.0毫米,泰顺县过程雨量163.6毫米,过程雨量最大站点为瓯海区泽雅雨量站263.0毫米,其次为泰顺县泰顺雨量站站216.5毫米,泰顺县锋文雨量站214.5毫米。

过程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4个。

4、非汛期强降水偏多2015年,我市11~12月雨量比往年偏多,其中11月平均雨量146.0毫米,是多年平均雨量(64.9毫米)的2.25倍;12月平均雨量197.9毫米,超历史最大值,是多年平均雨量(49.5毫米)的4.0倍。

三水资源(一)水资源总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5.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53.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4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64,产水模数为132.1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15年各县(市、区)水资源总量分布图(二)地表水资源地表年径流深为1303.45毫米,折合水量153.6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19.5%,与上年相当。

(三)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8.9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6.79亿立方米后,地下水资源量为2.14亿立方米。

(四)人均水资源量2015年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708立方米。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于全市人均水平的有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平阳县。

2015年各县(市、区)人均水资源量图(五)水库蓄水量全市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9座。

2015年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31亿立方米,其中珊溪水库比上年蓄水量增加了2.53亿立方米。

2015年温州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单位:亿立方米序号水库名称2014年末蓄水2015年末蓄水蓄水变量备注1 珊溪水库9.779112.3049 2.52582 仰义水库0.05750.0539-0.00363 泽雅水库0.23680.0442-0.19264 顺溪水库0.05950.20070.1412四供水量与用水量(一)供水量全市总供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8.98亿立方米,占99.2%;地下水源供水量0.15亿立方米,占0.8%。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9.76亿立方米,占51.4%;引水工程供水量6.64亿立方米,占35.0%;提水工程供水量2.57亿立方米,占13.6%。

2015年地表水水源供水情况图(二)用水量全市总用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90亿立方米,占30.8%;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19亿立方米,占1.0%;工业用水量为5.14亿立方米,占26.9%;城镇公共用水2.52亿立方米,占13.2%;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19亿立方米,占21.9%;生态与环境用水1.19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占6.2%。

2015年用水情况分布图(三)耗水量全市全年耗水量为11.3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9.6%。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4.63亿立方米,占40.7%;林牧渔畜耗水量0.17亿立方米,占1.5%;工业耗水量2.00亿立方米,占17.5%;城镇公共耗水量1.22亿立方米,占10.7%;居民生活耗水量2.24亿立方米,占19.6%;生态环境耗水量1.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占9.9%。

2015年耗水情况分布图(四)退水量全市日退水量为146.19万立方米,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量分别为40.26、75.14和30.78万立方米,年退水总量为5.34亿立方米。

全市年入河退水量为2.93亿立方米。

2015年日退水量分布图(五)用水指标201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209.7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1.40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9.6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20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6.19%;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135.84升,比上年下降2.44%;城镇公共用水量111.54升,比上年下降3.70%;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05.07升,比上年下降1.75%;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70.0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