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新型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新型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接触性传染 病 , 养猪业 危 害极 大 , 病 原猪瘟 病毒 对 其
( lsi ls n e e i s C F 为 单 股 正 链 Casc wie fvr vr , S V) a u R NA病毒 , 于 黄 病 毒 科 ( lvrd e 属 F a iia )瘟 病 毒 属 ( et iu ), P si r s 研究 证 明 , v 猪瘟 病 毒 的抗 原 蛋 白主要 是 E 。E 、 2 0世 纪 7 、 1 E 。2 O年 代 后 期 , 瘟 的 流行 猪 形 式发生 了很 大变 化 , 区散 发 性 流 行 及 非 典 型猪 地 瘟 症状 的发生 , 明猪 瘟病 毒 的抗 原 性 可 能 存 在 着 表 变异 , 特别是 近年来 国 内外 应 用 单 克 隆抗 体 对 C株 检 测时发现 有不 同 的反 应模 式 , 瘟 兔 化 弱 毒疫 苗 猪 免 疫失败 也有报 道 , 示 随着 传 代 次 数 的 增 加 和对 提 不 同细胞 的适 应性 繁殖 , 苗 毒 株 可 能 发 生 异质 性 疫 或抗 原漂移 。加之数 十年 来猪瘟 病 毒在 大规 模 免疫 接种 压力下 出现抗 原 变 异 , 有 的传 统疫 苗 已不 能 现 完全适 应新形 势 的需 要 , 究 和 开 发 新 型猪 瘟 疫 苗 研 成为 大势所趋 , 分子 生物 学技术 的发展 , 新 型猪 而 为 瘟疫苗 的研究和 开发奠 定 了基础L 。 1 ] 1 猪瘟 病毒基 因缺 失型弱 毒疫 苗 病毒 编码毒 力 的 基 因可 以删 除 , 当某 些 与 病毒 复制无关 的毒 力基 因缺 失突 变 后 , 毒 毒 力 丧 失 或 病 明显减弱 , 但病毒 复制能 力并 不丧 失 , 同时还保 持 着 良好的免疫 原性 , 因此 , 过基 因工 程 技术使 病 毒基 通 因组 中的毒力基 因缺 失 , 以 获 得基 因缺 失 型 弱 毒 可 疫苗株 。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与挑战一、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进展(一)传统疫苗的探索在疫苗研发的早期阶段,科学家们首先尝试了传统的疫苗类型,如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毒灭活,使其失去感染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

然而,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复杂,灭活过程往往会破坏其关键的抗原位点,导致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佳。

减毒活疫苗则是通过对病毒进行减毒处理,使其毒力降低但仍能激发免疫反应。

但非洲猪瘟病毒的减毒过程难以控制,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因此这两种传统疫苗的研发均未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基因工程疫苗的突破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疫苗逐渐成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新方向。

其中,重组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是研究的热点。

重组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非洲猪瘟病毒的关键抗原蛋白在体外大量表达,然后制成疫苗。

这种疫苗具有成分明确、安全性高的优点。

目前,已经有多个研究团队成功表达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如 p72、p54 等,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病毒载体疫苗则是利用其他病毒作为载体,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基因插入其中,构建重组病毒疫苗。

常用的载体病毒有腺病毒、痘病毒等。

这种疫苗能够同时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例如,有研究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基因插入腺病毒载体中,免疫猪后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应答。

(三)核酸疫苗的潜力核酸疫苗包括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技术。

DNA 疫苗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内,使其在细胞内表达抗原蛋白,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RNA 疫苗则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 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

核酸疫苗具有制备简单、易于改造等优点,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有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的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在小鼠和猪的模型中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Fc3和 Fc2,l 3仅编码 E l 2 l Fe 2 2 的 N一端和 c一端 , 失 了 缺 2 5个 氨基 酸 , 留了原来 的蛋 白酶切 割位点 ;l 2因缺失 1 保 Fc 2 了E 中间 6 6个 氨基 酸 , 不被 E 而 抗 体所 识别 。Fc3和 l 2
Fc2只 能 在 S 6 2 l2 K一 c6互 补 细 胞 中存 活 , 收 到 的 病 毒 可 以 回 感 染 S 6细 胞 并 进 行 复 制 , 不 能 产 生 具 有 感 染 性 的 病 毒 , K 但 E 特 异 性 中 和抗 体 试 验 表 明 , 生 型 病 毒 和 重 组 病 毒 完 全 野 相 同 。 由 此 可 见 ,K一 c6细胞 表 达 的 E S 62 已 经 参 与 组 成 病
近年来 , 随着分子生 物学 技术 的迅速 兴起 和发 展 , 为新 型猪 瘟疫苗 的研究 和开发 奠定 了基 础。现将 新 型猪瘟 疫苗 的研
究现状概述如下 。
毒颗粒 。分别 用二者免疫猪均 可抵抗 致死 量 Bec r i s a株强毒 的攻击 。互补 转染 的缺 损病 毒 为开发 非传 播 的活的修 饰疫
疫 苗 和 法 国 的 T i vl 苗 … 。 hr a 疫 e
2 0世纪 7 O年代后期 , 猪瘟 的流行形 式发生 了很大变化 。
地 区 散 发 性 流 行 及 非 典 型猪 瘟症 状 的发 生 , 明 猪 瘟 病 毒 的 表
株感染性 拷贝。S K一62 e 6所 产 生 的 E 蛋 白和 其 他 C F E SV 蛋 白具 有 相 同 的 生 化 特 性 。 构 建 的 2个 E 缺 失 突 变 株

兰州 7 04 ) 30 6
兰州
7 04 ;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兰 州 兽 医研 究所 , 肃 30 6 2 中 甘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简介非洲猪瘟,又称非洲疫黄热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猪科动物,对猪的危害性极大。

该病最早在非洲被描述,后经过传播到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力较强,能通过感染病猪、瘟疫鼠和野猪等作为媒介而传播扩散,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

该病的高死亡率和易传播性使得防控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也成为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隐患之一。

非洲猪瘟对于疫苗的免疫效果依然不明确,在疫情爆发后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各国都在加大防控力度,同时也在不断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的蔓延。

1.2 非洲猪瘟疫情扩散情况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自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养猪业的重大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呈现出迅速扩散的特点,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猪、病死猪及其排泄物、兽医设备工具等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疫情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让人担忧,不仅在非洲地区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近年来还在亚洲地区出现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疫情的扩散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造成了养猪户的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了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

由于非洲猪瘟的高度致病性和容易传播性,养猪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科研投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合作努力,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蔓延,保障养猪业的发展和猪肉供应的稳定。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接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直接传播给健康猪只。

在养殖密集的环境中,病毒很容易在猪圈、运输工具等场所传播,因此直接接触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威胁猪养殖业的传染病。

由于该病毒的高度致死性和易传播性,非洲猪瘟给全球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该病的传播,研究人员们一直努力寻找有效的疫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1. 传统非洲猪瘟疫苗传统非洲猪瘟疫苗一般使用活疫苗,如经过弱化的非洲猪瘟病毒。

这些疫苗可以激发猪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活疫苗的生产和使用需要高度的专业技术,可能在制备和传递过程中带来潜在的风险。

其次,这种疫苗无法区分感染病毒和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反应,给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带来困难。

2. 重组非洲猪瘟疫苗为了克服传统非洲猪瘟疫苗的局限性,研究人员们开始探索重组疫苗的开发。

重组非洲猪瘟疫苗通过将非洲猪瘟病毒的相关基因与其他病毒或载体结合,实现基因重组并产生新的疫苗。

这种疫苗在引起免疫反应的同时,不会导致非洲猪瘟的严重症状。

3. DNA疫苗DNA疫苗是近年来非洲猪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DNA疫苗通过将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片段注入猪体,使其自身产生相关抗体。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亚型病毒进行定制,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4. 合成疫苗合成疫苗是近年来研究的新兴方向。

通过使用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可以人工合成非洲猪瘟病毒的关键蛋白质,使用这些合成的蛋白质制备疫苗。

合成疫苗不需要使用活病毒,避免了传统疫苗中存在的风险。

5.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编辑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研究人员可以减弱其致病性,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有望在猪瘟的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取得进展。

传统疫苗的使用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近年来,基因重组、DNA疫苗、合成疫苗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技术为非洲猪瘟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简介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只。

该病毒对猪的感染率极高,病死率也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养猪场或周围地区。

目前,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非洲猪瘟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烧、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病猪会出现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病毒高度传染性,一旦有猪只感染,往往会导致整个养猪场的疫情爆发,造成大量猪只死亡。

为了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各国政府和兽医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管控猪只流通、加强生物安全等。

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防控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控制这一疾病的传播。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对猪的威胁极大。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受污染的物品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接触:病毒可通过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嗅、舔、咀嚼和接吻等方式。

感染的猪体内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含有病毒,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健康猪感染。

2. 食用感染源:病毒存在于感染猪的血液、组织和排泄物中,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和检疫,这些食品和饲料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 虫媒传播:某些昆虫也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如蜱、苍蝇等。

病毒可在这些昆虫体内繁殖,然后通过叮咬健康猪传播病原体。

4. 人为传播:人类在处理感染猪或污染物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会把病毒带入其他猪群。

要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对感染猪群的隔离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猪肉制品,并严格实施检疫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链。

2.2 非洲猪瘟的症状和影响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危害性传染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该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猪或病毒携带者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因此传播速度较快。

猪瘟预防免疫研究进展

猪瘟预防免疫研究进展

1 8 年被 国际兽疫局 ( I) 为A类动物传染病。 4 9 OE 列
尽管每年我 国都投 入大量 的人 力、 力进行猪瘟疫 病 的 物
性 大剂量 ( 5头份 ) 免疫 , 抗体 有效效价高于2 次免疫猪 ( 3 5日
龄首免 3 头份 ;5 6 日龄二免 5头份)与2 , 次免疫相比 , 既节省免疫 防疫和 科研工作 , 使该病得到 了较 大程度的控制 , 由于 种种 费用 , 但 又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 护力。 蔡葵蒸等试验指 出 , 在猪瘟 原因, 近年来仍 有猪瘟 发生。 因此 , 如何提高猪 瘟免疫效果 , 是 威胁区 ,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 以 2 8日龄首免 4头份疫苗 , 55日 当前兽 医工作者 需要解决 的重点课 题。 本文就 猪瘟疫苗 免疫 龄二免 2头份疫 苗的免疫程序效果较 为可靠 。 程序研 究进展作 简要概述 , 以期 为猪瘟 的最终 控制和 消灭提 2 免疫 程序 的研 究进 展 供理论 依据 。
乳前 免疫 的一般做法是仔猪出生后肌 肉注 射猪瘟疫苗 1 头
种免疫程序的猪瘟抗体 检测结果 为 , 超前一次免疫和超前 二次 份 、 ~4 h 2 后吃初乳 。 关于乳前 免疫的主要争论 在于注 射疫苗 免疫 2 倍量 猪瘟 单价 苗 , 月龄时 , 在6 其抗体阳性率分 别为8 % 后吃初乳的 时间问题 。 翠玲 试验结果表 明 , 生仔猪接种疫 5 衣 初 和8 % ,MT O G 分别为1 15 :5 2 日龄首免2 :O 和18 。0 倍量猪瘟单价苗 苗 后间隔6 ~10 mi吸吮初乳的免疫效果最好。 O n 2 罗才文等将 后 .O 6 日龄 二免 2 倍量猪瘟 猪肺疫 猪丹毒三联苗 . O 在6 日龄和 仔猪出生后立即与母猪 隔开 , 肉注射猪瘟疫苗 1 肌 头份 , 注苗后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概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最早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或者食用感染病猪的肉或血液而传播。

在野生猪和疾病携带者的情况下,还会通过空气、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

一旦发生疫情,病猪往往会表现出发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猪皮出现皮肤出血点等症状。

目前,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病猪、消毒场地、严格管控疾病传播途径等。

尽管疫苗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可以完全预防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使得养猪户面临生产困难,还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

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在疫情爆发前及时采取措施,是预防非洲猪瘟扩散的关键。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以及食品传播等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只与健康猪只相互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这种接触方式往往发生于猪圈、转运车辆、人为传输等场合。

间接接触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物体(如粪便、衣物、器具等)传播给健康猪只,使其感染疾病。

在猪场、养殖场等密集饲养的环境中,这种传播方式尤为容易发生。

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

在病毒高度扩散的场所,如猪场内猪只密集饲养、病毒浓度较高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其他猪只。

食品传播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病毒污染了猪肉、猪产品或者饲料等食品,食用这些被病毒污染的食品会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养猪户和养殖场需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健康猪只,从而减少疫情的蔓延。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2022年第12期非洲猪瘟(A 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 SFV ),该病是严重影响家猪与野猪的出血、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A SF 的流行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市场贸易与流动性,导致A SFV 很容易在家猪之间传播。

A SF 严重威胁猪的健康、食品安全、国民经济和生产环境。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疫苗,A SF 控制主要基于严格的卫生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接触感染动物的数量和限制出口,但这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A SF 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1非洲猪瘟病毒与疫苗研究背景A SFV 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双链线性D N A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约为170~190kb 。

A SFV 可编码约200种蛋白质,其中近1/3为结构蛋白,重要的结构蛋白p30、p54、p72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A SFV 主要对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形成威胁,其中病毒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对致病与免疫逃避机制方面尤为重要。

A SFV 根据毒力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感染毒株。

临床上遇到的A SF 病例大多数来自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是其典型的特点。

A SFV 是一种重要的跨界病原体,从东欧传播到亚洲,进而增加了对其他养猪生产中心的风险。

特别是从2018年8月从辽宁省沈阳市传入后,A SF 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份流行,为了防控该病,截至目前已经屠宰超过百万头猪。

虽然非洲猪瘟病毒早在上世纪初就被发现,但是对于非洲猪瘟的疫苗研究却落后了近半个世纪,这可能与A SFV 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所带来的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有关联。

到目前为止,宿主保护性反应的机制还未完全确定,保护性抗原也有待确定,这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深入研究形成阻力。

缺乏针对A SF 的有效治疗或疫苗使得国内国际A SF 的防控变得复杂。

而一直以来关于A SF 疫苗研究从未间断,研制出适合猪免疫的疫苗是疫苗研发的重点,目前在科研人员不间断的努力下,一些试验性的疫苗开始表现出效果。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1. . 1猪瘟 病毒基 因缺 失型 弱毒疫 苗 2 基 因缺 失疫 苗是 用 基 因工 程技 术 将强 毒 株毒 力 相关 基 因切 除构 建 的活疫 苗 。病 毒 编码 的基 因可 以
15 96年 全 国推 广兔 化 弱 毒 疫 苗 制成 湿 苗 ,9 8 15
年研制成功冻干疫苗 ,95 , 16 年 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接种牛 , 并感染牛的脾脏和淋巴结 , 可用来制造牛体 反应苗。17 年用乳猪肾细胞培养猪瘟兔化弱毒获 94 得成功 , 因而可利用大瓶旋转培养猪瘟兔化弱毒 , 制
关 键词 : 瘟 疫苗 ; 猪 进展 ; 类 种
猪瘟 ( o h lr V cie , C 是 一种 急 性 、 H g o a acns H V) C e
苗 ,9 2年和 18 18 9 5年又 分别研 制 成功 了奶 山羊 肾细
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 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发病特征 为发病急 , 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 , 引起全身泛 发 陛小点 出血 , 梗死 。是 一种 对猪危 害性极 大 的传 脾 染病 , 国际兽 疫 局列 为 A类 动物传 染 病【 被 ” 。在 许 多
国外广泛 应用 【 2 】 。
猪瘟 脾 淋组织 苗 系 用猪 瘟兔 化 弱毒 株 接 种健 康
成年家兔 , 收获感染定型热的家兔的脾脏及淋 巴结 ,
加适 宜稳定 剂 , 冷冻 真空 干燥制 成 。该疫 苗免疫 原 经 性好 , 注入 猪体后 可 产生坚 强而持 久 的免 疫力 。
12 新 型 的猪 瘟 疫 苗 .
1 猪瘟 疫 苗 的发 展 状 况
自 10 9 3年 D e w ii eS h e t n z和 D r t 次 证 明 os 首 e
兔 脾 淋组 织苗 , 瘟成 兔 脾淋 组织 苗等 , 中免疫 效 猪 其 果 较好 的有 2种 , 即猪 瘟活疫 苗 (I —— 细 胞苗 、 I) 猪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是引起猪瘟的病原体,它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与之关系密切的同属成员病毒还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 diarrhea virus,BVDV)1型和2型以及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2]。

囊膜蛋白E2是瘟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性中和抗体。

为了控制CSFV,安全和高效的猪瘟弱毒活疫苗被研制并被广泛应用了几十年。

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强制使用使得一些国家的CSF被根除,目前,这些疫苗仍然在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

虽然猪瘟弱毒活疫苗在免疫诱导和免疫持续时间方面都展现出突出的优点,但活苗的主要缺陷是不能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

新型的、安全高效的并且能够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differentiating infectedfrom vaccinated animals,DIVA)的标记疫苗的研发已成为未来猪瘟的控制与根除的需要,亦是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猪瘟疫苗和正在研发的新型猪瘟标记疫苗进行综述,为CSF的防控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1现有的商业化猪瘟疫苗1.1传统CSF疫苗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邹伟斌,林梓栋,齐冬梅(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56)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猪病,对动物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至今仍然是全球重要的猪病毒性疾病之一。

目前,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猪瘟的主要有效手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猪瘟疫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综述了猪瘟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猪瘟疫苗的设计研发和猪瘟的控制和根除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 现状与展望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 现状与展望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现状与展望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现状与展望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全球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该病毒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控制和治疗非洲猪瘟一直是兽医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主要挑战非洲猪瘟的病因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

与其他病毒不同,ASFV的基因组非常庞大,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使得疫苗研发面临许多挑战。

以下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主要挑战:1. 高度变异的病毒:ASFV存在多个亚型,且亚型之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亚型的多价疫苗是一个难题。

2. 宿主特异性:非洲猪瘟只在猪群中传播,没有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报道。

这意味着疫苗需要针对猪的免疫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3. 安全性问题:由于ASFV对猪的危害严重,任何潜在的疫苗应该确保其安全性,避免引起不良反应或疫苗回归的风险。

二、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现状尽管面临多个挑战,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

以下是一些当前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进展:1. 基于基因工程的疫苗:许多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候选疫苗。

例如,利用重组病毒载体携带ASFV的抗原基因,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产生免疫反应。

2. 活病毒疫苗:尽管存在安全性风险,一些研究团队仍在研究活病毒疫苗。

他们试图通过削弱病毒毒力或单克隆化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3. DNA疫苗:DNA疫苗是一种不含活病毒成分的疫苗,其优势在于容易合成和保存,并且可以激活长期免疫记忆。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DNA疫苗的一些进展。

4. 病毒载体疫苗:许多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利用其他已有病毒(如猪病毒或人类病毒)作为载体,携带ASFV的抗原基因,并诱导猪免疫系统产生对非洲猪瘟的抗体。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猪产业的重要威胁。

非洲猪瘟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非洲猪瘟的现状目前,非洲猪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数据,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区广泛传播,对当地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特别是在亚洲地区,非洲猪瘟的爆发造成了数百万头猪的死亡,给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非洲猪瘟的高度传染性,还对野生猪群和其他动物构成了威胁,加剧了疾病的传播速度。

目前,非洲猪瘟的控制和防治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传播速度快,防治工作变得异常复杂。

由于非洲猪瘟对猪的免疫力低、致病力强,一旦爆发就很难得到控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猪产业的重要威胁,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

二、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针对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们正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治疗手段。

近年来,关于非洲猪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研发: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度变异性,科研人员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疫苗的研发工作。

目前已经有一些备受关注的疫苗候选者,如灭活疫苗、次单位疫苗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有望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2. 病毒特性研究:科研人员们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蛋白质结构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对非洲猪瘟病毒特性的认识,为疫苗研发、病毒防治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 传染病动态监测:针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规律和传染机制,一些研究人员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不断监测和分析非洲猪瘟的传播动态,为疫情监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猪瘟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 免疫途径 以及 临床使 用的安全性等方 面进行 阐述 。
国 内外研 究者做 了许 多努力并取得 了一 定的成 果。本 文将从 猪瘟 DNA疫苗 的构建 、 免疫佐 剂、 临床 : :

[ 关键词】 猪瘟; DNA疫苗 ; 免 疫机 制 ; 免 疫途径 ; 安全性

猪 瘟 ,在欧 洲 又称 为 古 典猪 瘟 ( c l a s s i c a l 以下优点 :① 宿主体 内表达 的抗原 以天然 的构像 s w i n e f e v e r ,C S F ) , 是 由猪 瘟 病 毒 ( c l a s s i c a l 呈 递给 免疫系统p J .② 可诱 导长期或 终身免 疫[ 4 1 ; s w i n e f e v e r v i r u s ,C S F V ) 引起 的一种高度接触性 ③ 不仅可引起 体液免疫 ,更重要 的是产生强有力
重要的意义 。
的意义 ,可用 于对诸 多疾病 的早期预 防[ 8 1 ;⑧可
以将 多种 质粒 D N A混合 组成 多价 疫苗 针对 相 同
1 D N A疫 苗 简 介
D N A疫苗又称核酸疫 苗或基 因疫苗 ,是 2 O 世 或不 同病 原 体 的多种 抗 原分 子进 行 联合 接种 ; 纪9 0 年代 Wo l f等首 创 的新 型疫 苗 ,是指 将含 ⑨ 生产迅 速 、简 便 、成 本低 廉 ,易 于保 存和 运
畜 牧 兽医
l ; 宙 试 验 综 述
猪瘟 D N_ A 疫 苗 的研 究 进展
刘 军 骅
( 辽 宁省 重大动物疫 病应 急 中心 , 辽宁
中图分类号 ¥ 8 5 9 . 7 9 文献标 识码 A
沈阳 1 1 0 1 6 1 )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猪瘟;疫苗;研究进展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名猪霍乱(Hog Cho-lera,HC),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猪瘟[1]。

急性猪瘟由强毒株引发,一般导致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弱毒病毒感染则呈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

自1810年美国田纳西州首次报道CSF 以来,呈全球性流行。

近30年来,除北美、大洋洲和欧洲少数国家不再流行外,其仍然是养猪业的最大威胁,是当今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CSF除引起败血症外,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妊娠母猪流产、胎儿畸形、慢性营养消耗、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免疫系统病变,并容易继发和并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CSF的流行形式产生了新的变化。

在出现这些现象的地区和猪场,往往伴随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失败或免疫低下,仔猪免疫耐受和母猪带毒综合征并存,而由CSF所造成的猪死亡率常能达到30%以上[2],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瘟病毒仅有1个血清型且变异率相对较小。

因此,疫苗接种是大多数国家防控猪瘟的主要措施。

1传统疫苗1.1灭活疫苗1903年Dorsert首次证明CSFV是一种病毒,1908年Hutyra制备了CSFV 高免血清,并运用高免血清来控制CSF。

Dorsert等首先创制了猪瘟结晶紫灭活苗和组织疫苗,1947年我国马闻天试制过猪瘟灭活苗。

20世纪50~60年代是猪瘟灭活疫苗研制的高峰时期,我国何正礼、方时杰、胡祥璧、李崇道在此期间分别研制出不同毒株灭活苗,包括石门系毒株疫苗。

在此期间,福尔马林和结晶紫灭活苗被广泛应用。

但由于灭活苗存在免疫剂量大、免疫期短、产生免疫力的时间慢、不能引发局部免疫、仅能皮下和肌肉注射、成本较高等缺点,以后逐步被猪瘟弱毒疫苗所取代。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猪肉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猪肉的健康作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猪瘟作为危害猪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情急等特点,严重威胁着猪的健康。

传统猪瘟疫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猪瘟的发生,但是随着猪瘟病毒的不断进化,传统疫苗所暴露出的缺点使其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新型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希望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猪瘟病毒;猪瘟疫苗猪瘟疫苗研究进展李洁,齐娟,王雪平(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200)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1]。

在世界上大多数养猪的地方都存在猪瘟病毒,从而引发猪群病毒感染,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有关猪瘟病毒的防治,已经有很多的疫苗被研制出来,本文主要简述猪瘟疫苗的类型,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指导。

1猪瘟病毒介绍猪瘟病毒的致病因子是小的包膜核糖核酸病毒,具有正极性的单链RNA基因组。

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呈圆形。

猪瘟病毒在细胞质内进行复制,无法凝结红血球,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乙醚会使其发生敏感反应。

诊断猪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利用鸡新城疫病毒强化实验进行测定。

2猪瘟疾病概述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进入其宿主的最常见途径是口和鼻。

通常潜伏期为7~10d。

受感染的猪会出现发热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外皮和黏膜的瘀点出血是最典型的猪瘟迹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腹泻也是猪瘟感染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的年龄和病毒毒力。

通常,年幼的动物比老年动物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在较老的繁殖猪中,感染过程通常是轻微的甚至是亚临床的,幼猪的死亡率可能达到90%。

3新型猪瘟疫苗传统疫苗因其具有安全高效、免疫性能优良等特点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疫苗很难区分猪瘟感染猪和免疫猪,因此传统疫苗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研制和开发高效有用的猪瘟疫苗对猪瘟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猪瘟疫苗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猪瘟疫苗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猪瘟疫苗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猪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猪群体疾病,严重威胁到全球的猪业发展。

而猪瘟疫苗因其高效、低成本、易操控等特点,成为了防控猪瘟的核心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相关问题。

一、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确定的猪瘟病毒血清型有17个,因此猪瘟疫苗的研发也涉及到多个血清型的适配。

疫苗的种类主要分为禽痘-猪瘟重组疫苗、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三种。

禽痘-猪瘟重组疫苗是指将病毒抗原蛋白基因与禽痘病毒合并,使其表达猪瘟病毒的抗原蛋白,从而刺激免疫反应。

该疫苗存在研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但在提高疫苗抗原性、阻断复合疫苗和保护长效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减毒疫苗是指通过实验室处理,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仍有免疫原性的疫苗。

该疫苗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但易发生病毒突变导致疫苗失去效果。

灭活疫苗是指通过对猪瘟病毒进行灭活处理,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仍具有免疫原性的疫苗。

此类疫苗可以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通常需要配合佐剂增强免疫效果。

二、猪瘟疫苗的应用前景随着猪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猪瘟疫苗的研发及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猪瘟疫苗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防控疾病的爆发,保障猪群的健康,提高猪肉的质量,并且缓解猪肉的供应短缺。

同时,猪瘟疫苗的应用还能够为猪业发展带来诸多优势,如减少兽药的使用、保证畜牧品质安全、提高投入产出比等。

三、猪瘟疫苗存在的问题尽管猪瘟疫苗具有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包括免疫效果差、生产难度大、成本高等。

免疫效果差是由于不同病毒血清型的差异,不同疫苗类型的免疫效力也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疫苗的生产难度大、成本高等也制约了疫苗的大规模生产。

四、结语综上所述,猪瘟疫苗研究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疫苗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尽力解决。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疫苗生产的成本和难度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猪瘟才能进一步得到有效的控制,为卫生、和谐和繁荣的家畜业和肉业作出积极贡献。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破坏力。

近年来,ASF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对猪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开发有效的疫苗成为解决ASF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一、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1. 疫苗类型目前,针对ASF的疫苗研发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活疫苗是指使用活的ASF病毒,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改造后用于免疫。

亚单位疫苗则是利用ASF病毒的部分成分,如蛋白质等,来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

这两种类型的疫苗在研发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2. 基因组学研究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ASF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为疫苗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利用这些信息,科学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疫苗,并加快疫苗研发的进程。

3. 创新免疫策略除了传统的疫苗研发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免疫策略。

例如,利用DNA疫苗、载体疫苗等方法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这些策略在实验室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

二、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1. ASF病毒的复杂性ASF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和多样的毒株。

不同的毒株间存在差异性,这使得疫苗研发变得困难。

研发一款能够覆盖所有毒株的疫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安全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平衡疫苗研发中需要平衡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疫苗在安全性上达到要求,但在免疫效果上不佳,那么疫苗的应用效果将大打折扣。

而追求疫苗的强免疫效果可能增加其安全性风险。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疫苗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 疫苗的社会接受度疫苗对于ASF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疫苗抱有质疑和抵触情绪,导致疫苗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公众对疫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疫苗的认识和接受度。

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从而引起泛发性小点状出血、梗死和坏死。

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巨大。

O I 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猪瘟病毒是其病原体,尽管猪瘟病毒各个毒株的毒力不同,但是它们都使养猪业产生了巨大损失,威胁着全世界的猪肉生产和国家人口的粮食安全。

它在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地区以及许多东欧国家流行,在西欧偶有发现。

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猪瘟,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猪瘟的主要方法。

1猪瘟疫苗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20世纪40年代,世界多个国家进行猪瘟病毒的弱化研究,其中日本使用低温适应性豚鼠肾细胞获得G PE-弱毒株,法国使用低温适应性细胞获得Thi ver val毒株。

中国兽药监察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使用猪瘟病毒石门系强毒在家兔连续传代获得具有更好稳定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猪瘟兔化弱毒株C株(Chi nes es t r ai n)。

该毒株生产的疫苗已成为国内外预防猪瘟最常用的疫苗,但使用血清学方法不能区分感染动物和接种疫苗的动物(D i f f er ent i at i ng i nf ect ed f r omvacci nat ed ani m al s,D I V A),因而阻碍猪瘟病毒的根除。

由于这一限制,欧盟国家不允许给猪接种高保护效力的弱毒株“C”株或类似的减毒活疫苗。

在生产过程中家兔脾淋苗、全乳兔苗对动物福利不友好,由于细胞源弱毒疫苗使用胎牛血清会出现外源病毒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 D V等)的情况,导致猪瘟疫苗免疫效价降低,增加疾病传播风险。

重组D N A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外源基因可以被插入表达载体,由细胞表达基因编码的外源蛋白。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使用酵母、细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表达蛋白。

猪瘟亚单位疫苗在区分感染动物和疫苗接种动物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是控制和根除猪瘟的有前途的疫苗。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作者:杨森,温书香,李君艳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期摘要:目前,我国对猪瘟的防控主要依赖于疫苗免疫和净化。

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猪瘟疫苗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猪瘟疫苗;弱毒苗;灭活苗;基因工程疫苗中图分类号:S852.4文献标识码:BDOI: 10. 3969/j.issn.2096-3637. 2018. 01. 1251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苗和灭活苗均为传统疫苗,1988年Koenen等人认为,用结晶紫灭活苗免疫猪只,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猪瘟的防控效果不是很理想。

后来,科研工作者对猪瘟病毒进行兔体反复传代和致弱,在传至250代和800代时分别获得了ROVAC株和高度致弱的LPC株。

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LPC株的免疫效果和免疫保护力要比ROVAC株好得多。

其中LPC株在我国台湾地区广泛应用。

1954。

1955年我国科学家周泰冲及其研究团队将猪瘟强毒株在兔体内传到214代成功研制出兔化弱毒疫苗,而后继续传代到480次,选育出的一株毒株对猪基本没有毒力,但仍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我国将其命名为“54-111系兔化毒”,我国自行研制的猪瘟疫苗弱毒株的推广应用表明,单次免疫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54-111系兔化毒”疫苗其超高的免疫保护力、安全性、以及在断奶仔猪、怀孕母猪、免疫抑制病的猪只身上都不会引起发病等优点,被世界各国认可。

此外其他国家也在致力于研发猪瘟弱毒疫苗。

例如日本用猪瘟野毒ADL株通过鼠肾细胞传代142次,牛的睾丸细胞传代26次进行病毒毒力的弱化,得到了在低温条件下繁殖的细胞培养弱毒株。

法国研究者用猪瘟的Alfort毒株致弱的Thiveral株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且弱毒株毒力不反强。

传统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安全高效,遗传稳定等特点。

在我国仍然以弱毒疫苗免疫来控制猪瘟的爆发流行。

但弱毒疫苗免疫在后期的血清学检测中存在一个问题,也即是无法鉴别诊断出是疫苗免疫还是野毒感染造成的抗体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刘萍(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 730046) 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以很强的传染性和高致死率为特征。

目前猪瘟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和带毒综合征共存等现象,给猪瘟的防制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免疫接种依然是猪瘟防制的主要措施,因而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猪瘟标记疫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猪瘟;标记疫苗中图分类号:S852.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8)072009520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对全世界的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

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死亡率高达80%~90%。

近年来,该病在美洲、亚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呈现复发的趋势,一些宣布已消灭猪瘟的国家(如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又见猪瘟复发的报道。

在我国,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和带毒综合征共存等现象。

猪瘟新的流行形式给全世界养猪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免疫接种仍是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疫苗对预防猪瘟起重大作用。

因而研制新型、安全、高效、稳定的猪瘟疫苗对于预防和控制猪瘟具有重要意义(仇华吉等,2005;Morilla2 G onzfih,2002)。

1 猪瘟疫苗的现状当前使用的猪瘟疫苗均是用兔化弱毒株C株生产的活疫苗,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即猪瘟细胞苗;猪瘟活疫苗(兔源),即猪瘟组织苗,猪瘟组织苗又根据生产用成年兔还是乳兔分为猪瘟脾淋苗和猪瘟乳兔苗。

世界公认中国C株兔化弱毒的突出优点是,用其接种的猪不产生收稿日期:2008201208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可以安全地免疫接种任何怀孕期的母猪和哺乳仔猪,不影响受精率及存活率,不引起流产、死胎,可安全地用于建立种猪群(Tesmer 等,1973)。

常用的还有日本GPE株、法国Thiver2 val株等都是广泛应用的CSFV疫苗株,一般均可提供终生免疫。

由于近年来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呈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流行的温和型猪瘟,其特点是:无名高热、症状不典型,持续性感染,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母猪繁殖障碍。

用传统疫苗免疫常常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免疫次数增加和免疫剂量加大到600个兔体反应(我国规定是150个兔体反应)也不能预防其感染,且有蔓延之势。

在妊娠早期接种疫苗常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或弱仔并成为持续性带毒者,成为新疫源。

因此,必须研制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来加强猪瘟的免疫防制(Uttenst hal等,2001;Stegeman 等,2000)。

弱毒疫苗已延用了近40年,在长期的免疫压力下,猪瘟流行毒株已向远离疫苗毒的方向演化,这种流行毒株的变化趋势在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所以研制针对当前流行毒株的新型疫苗迫在眉睫(Dong等,2002)。

另外,注射普通弱毒疫苗已影响到国际贸易,因为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停止了弱毒疫苗免疫,他们采肺炎的直接原因。

仔猪的抵抗力较弱,许多外界刺激(如长途运输、天气变化、冲洗降温以及转栏等因素),极易造成散发性的仔猪感冒,在饲养员忽视的情况下,极易继发肺炎。

建仪养猪场在饲养过程中,重视外界因素引起的致病环节,以免造成损失。

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病毒和抗过敏的作用,与青霉素配伍,可产生较大的药物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增强。

银翘柴芩汤、鱼腥草水煮液合用,具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效果,主要用来治疗猪风热性感冒和由感冒引起的继发性肺炎,辨证加减对预防仔猪的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也可以产生较好的预防作用。

取扑杀的办法净化疫区。

由于担心在普通免疫的“保护伞”下隐藏有猪瘟野毒,所以,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严密关注其他国家的疫情,不从任何有猪瘟和注射猪瘟弱毒疫苗的国家进口猪类制品,主要原因是不能用血清学方法鉴别诊断感染猪和注苗猪。

有必要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免疫效果良好的新型猪瘟疫苗。

最近国际上兴起的标记疫苗有助于从疫苗接种猪群中筛查出野毒感染猪,从而有可能监测CSFV在猪群中的传播和再度传入。

因此,研究能区别感染猪和免疫猪的标记疫苗势在必行(Bot u2 na等,2000;Steget ran等,2000)。

2 新型标记疫苗2.1 亚单位标记疫苗 亚单位标记疫苗就是应用化学方法从病毒粒子中分离出保护性抗原制成亚单位疫苗。

不含有核酸,即不含有感染性组分,因而无需灭活,也无致病性,非常安全。

实际上也就是猪瘟病毒E2、E2B/C区或E2A区亚单位疫苗,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区别疫苗接种猪和自然感染猪的诊断方法,目前所建立的诊断方法多是以猪瘟病毒E0基因表达蛋白为抗原,因为疫苗接种猪不会产生针对E0的抗体,而自然感染猪则产生针对E0的抗体,从而达到区别诊断的目的(朱良全等,2005)。

其产品已被载入《欧洲药典》。

Van等(1999)在实验室利用杆状病毒表达了CSFV E2(不包括跨膜区),E2的A区及E2的B/C区制成亚单位标记疫苗,结果均能使免疫猪产生抵抗强毒攻击的保护。

随后, Moormann等(2000)报道以CSFV E2亚单位标记疫苗1次鼻内接种免疫猪,结果免疫后3周及6个月攻毒免疫猪不表现临床症状,不散毒;免疫后1周攻毒免疫猪死亡,散毒,能使哨兵猪感染;免疫后2周攻毒免疫猪部分散毒,不能使哨兵猪感染;同时以此疫苗免疫怀孕母猪,结果1次免疫1/9母猪发生垂直传播而2次免疫则无。

Smit等(2001)利用E2亚单位标记疫苗1次免疫猪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免疫期可长达13个月,但免后13个月攻毒时,1/4免疫猪中和抗体阴性,攻毒后死亡。

Uttent hal等(2001)利用E2蛋白标记疫苗1次免疫哺乳仔猪的结果与Moormann等的结果相似,免后21d及14d 攻毒组免疫猪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毒给哨兵猪,其中25%免疫后21d攻毒免疫猪可从白细胞中分离到病毒,而免疫后14d攻毒50%的免疫猪可从白细胞中分离到病毒;免疫后10d及7d攻毒免疫猪均可分离到病毒,其中免疫后10d攻毒及7d 攻毒免疫猪出现慢性感染的分别为5%和30%,致死率分别为20%和20%~80%。

而Dewulf等(2001)利用E2亚单位标记疫苗2次免疫怀孕母猪的结果与Moormann的结果不同,免后10d攻毒, 3/8怀孕母猪可发生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

Ah2 rens等(2000)报道利用CSFV标记疫苗Porcilis Pesti免疫母猪,免疫次数为2次,免疫间隔为4周,首免后35d所有免疫猪E2中和抗体水平为5.0~7.5log2,首免后125d低毒力毒株攻毒,免疫组2/ 10猪在攻毒后第5d出现中等程度白细胞数减少,所有猪均不表现临床症状,血中及鼻拭子中不能分离到病毒,9/10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未发生感染,血样、淋巴结和骨髓病毒检测阴性。

由于该疫苗具有安全、稳定、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同时又根据流行毒株的变化,可更换合适的E2基因,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猪瘟C株突变株疫苗 对猪瘟兔化弱毒进行改造,使其缺失或替换某一段基因,而其免疫原性不改变,缺失或替换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则可作为诊断抗原,从而达到疫苗接种猪和自然感染猪相区别的目的。

目前所研究的猪瘟C株突变株标记疫苗多是对猪瘟兔化弱毒E2或E0基因的进行部分缺失、全缺失或替换(Dep rer等,2001;Ahrens等, 2000)。

2.2.1 缺失标记疫苗 构建猪瘟兔化弱毒株的感染性克隆,在cDNA水平上缺失某些与病毒复制无关的毒力或毒力相关基因后,其毒力丧失或明显减弱,但病毒复制能力并不丧失,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免疫原性。

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病毒基因组中负责毒力的基因缺失,可获得基因缺失型弱毒疫苗株。

人为地将病毒的毒力基因切除,往往不可能完全自行修复,发生返祖现象的概率较低,在遗传特性上比较稳定,是今后弱毒疫苗的研究方向之一。

采用缺失的方法可能会制造出免疫原性好,且在安全性上更有保证的弱毒疫苗株。

K idjojoat2 modjo等(2000)报道利用猪瘟C株感染性克隆在S K6细胞系上连续传代制备了2株E rns基因突变株,F1c22突变株是在E rns内缺失了66个氨基酸, F1c23突变株只包括E rns最C端和最N端氨基酸,缺失了215个氨基酸。

以此突变株免疫猪能抵抗强毒Brescia株的致死性感染。

另外,Gennip等(2002)报道制备了3株C株E2基因突变株F1c4、F1c47及F1c48。

其中Flc4缺失E2基因B/C区6932746氨基酸,Flc47缺失E2基因A区8002864氨基酸,F1c48缺失整个E2基因68921062氨基酸,以此3个突变株皮内接种免疫猪,结果Flc4能完全保护CSFV强毒的致死性攻击,而F1c47及F1c48只能对强毒致死性攻击提供部分保护。

同时利用F1c23进行了不同接种途径的筛选试验,结果皮内接种能完全保护免疫猪对CSFV强毒的致死性攻击,而肌肉接种和鼻内接种只能对强毒致死性攻击提供部分保护。

Mayer等构建了基于CSFV Alfort/187株(中等毒力株)、Eystrup株(强毒株)的Npro基因缺失病毒,Npro基因缺失后毒力减弱,用这两种突变毒株免疫猪后,可产生很强的抗体应答,并可抵抗致死剂量的强毒株攻击,说明Npro基因缺失突变株是很好的基因修饰活病毒候选疫苗。

2.2.2 嵌合病毒标记疫苗 猪瘟病毒属的3种病毒在核苷酸序列、抗原结构和血清学反应上关系密切,因此可将对应的基因互换,构建嵌合病毒免疫动物,嵌合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反应与亲本病毒不同,可作为一种标记疫苗。

Moormann等(2000)用CSFV Brescia株E2基因5’端编码主要抗原表位的序列置换C株E2基因的对应序列,获得了抗原性不同的猪瘟杂交病毒Flc2h6,Flc2h6与亲本C株的抗原性差异可用特异单抗区分。

二者细胞培养的生长特性相同。

随后,Smit等(2001)报道构建了2株C株E2基因突变株Flc9和Flc11,其中Flc9突变株是将C株E2基因C端由BVDV 5250株同源部分替代,Flc11突变株是将C株E0基因用BVDV同源基因替代,将2个突变株一次免疫接种敏感猪,免疫1~2周后用强毒Hrescia株或Behring株攻击,结果均能提供较好的临床保护。

Reimarm等以BVDV cDNA为骨架,用CSFV Al2 fort/187E2基因置换BVDV的E2基因,构建了嵌合病毒CP72E2alf,用其转染牛和猪源细胞,嵌合CP72E2alf RNA能自我复制,但与亲本病毒BVDV CP7株不同,嵌合病毒CP72E2alf只能在猪源细胞中有效生长,在牛源细胞中感染和增殖能力很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