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与防范

合集下载

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服务业务,通过此项服务,商业银行能够为企业提供融资和风险管理服务,以支持其供应链的运作和发展。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在进行服务时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以保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客户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1. 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风险因素。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多个合作方,涉及到的资金量和风险也随之增加。

在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需要面对来自各方的信用风险,包括供应商、采购商和运输商等。

一旦出现某一环节中的合作方出现违约或违约风险,将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对合作方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包括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信用记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筛选出合作方。

其次是建立信用风险分散的机制,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减少单一合作方带来的信用风险。

最后是建立健全的合同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以规范供应链金融活动,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等。

在进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时,商业银行需要面对这些风险,一旦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暴露,将对其资金回笼和利润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范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是通过期货和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对冲,以降低市场风险的影响。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系统,对市场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最后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提高市场风险防范的效果。

3. 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员工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识和了解,以规避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风险处置机制,一旦发生操作风险,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置,减少损失的扩大。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风险防范一、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为基础,通过融资、保险、支付等金融手段,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传统贸易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流转和信用担保,供应链金融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经济、快捷的融资途径,弥补了传统贸易融资的不足。

二、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创新1.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以对多个节点进行数据同步和验证,不可篡改,保障数据安全。

在供应链金融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欺诈等问题,提升数据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全面记录和共享,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促进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大数据分析和预警,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

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金融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测,提高供应链金融融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3. 金融科技服务平台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是目前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

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透明度。

例如,京东金融、阿里金融等公司都推出了以供应链金融为重点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探索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模式。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1. 模式风险供应链金融模式风险主要是指借贷双方在供应链金融交易中出现的不同利益诉求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同所产生的风险。

为降低模式风险,应加强借贷双方的信用评价和监管,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2. 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融资、签署合同等过程中出现的违约、欺诈等信用风险。

为降低信用风险,应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评价和背景调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抵押、担保、保证等金融手段。

3. 监管风险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在监管方面尚存在不完善和不规范的问题。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为基础,通过金融手段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和风险管理,加快资金流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物流企业在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挑战,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健运行。

本文将分析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受市场需求和供应波动的影响较大。

市场需求不稳定或者供应链上游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货物出现滞销情况,将会给物流企业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而且由于全球化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不确定性。

针对市场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多种防范措施。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监测,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和供应链上游企业风险情况,及时调整金融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合作伙伴,分散市场风险。

通过合理的风险定价和保险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规避和转移。

二、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是信用贷款,而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为关键的风险之一。

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多个环节的交易和资金流动,参与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金融业务的风险程度。

如果供应链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佳,将会导致资金回笼困难,甚至损失资金。

物流企业还有可能因企业自身信用问题而无法正常获取金融支持。

针对信用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对参与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分析。

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及时跟进和监控参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有违约风险的企业提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担保机制,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资金难以迅速回笼或流入导致的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存在着资金回笼周期长、现金流不畅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企业在供应链中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有助于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

2. 多样化供应商和供应地点:通过建立多个供应商和分散供应地点,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地区。

这样可以降低因单一供应源失败或地区性灾害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3. 合同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明确的合同,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中应包含关于付款条件、交货日期、质量标准等条款,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机制等内容。

4. 库存管理和预警机制:实施科学的库存管理,根据需求和供应情况定期调整库存水平。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监测供应链环节中的异常情况和风险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5. 资金流管理和融资手段:加强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合理的资金流动和支付周期。

优化现金流管理,选择适合的融资手段(如银行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以满足业务需求。

6. 风险保险:购买适当的供应链风险保险,覆盖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货物损失等风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种类,并了解保险条款和赔偿方式。

7. 持续监测和沟通:定期监测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风险状况,并与供应商进行密切沟通和合作。

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供应链动态,以便灵活应对变化和风险。

8. 应急预案和备份计划:制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应急预案和备份计划,包括供应商替代方案、紧急融资渠道等,以在突发事件或供应链中断时能够快速响应和恢复。

以上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定制和执行。

同时,与各个供应链环节的合作伙伴保持良好沟通和紧密合作也是关键。

供应链金融的安全和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安全和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安全和风险防范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了商业借贷的一个重要部分。

供应链金融不只能简化现金流程,还能优化贸易融资,提高商业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

但是,虽然供应链金融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供应链金融的安全和风险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的安全问题供应链金融的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安全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需要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设备完成交易和资产管理,这就需要使用相关的技术系统和平台,如网银、电子支付、P2P等。

但是,由于这些技术平台存在着极高的风险,一旦遭到黑客攻击或者技术破解,就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漏和资金损失等问题。

2. 信用风险问题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借款人的信用问题,如果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就可能导致出借人的资金无法收回,从而引发信用风险问题。

3. 操作风险问题供应链金融中的操作流程非常复杂,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如果其中一环节失误,就可能整个供应链金融资金运作遭到破坏,从而引发操作风险问题。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防范措施:1. 加强技术安全加强技术安全是第一步。

确保技术系统和平台的安全和防范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有些技术系统和平台采用双重认证、数字证书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2. 加强风险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中,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非常重要。

出借人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在出借前制定好严格的借款人审核标准,同时对于借款人申请的资金用途也要进行审查。

3. 健全操作流程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众多参与方,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确保各个参与方做到协同配合,避免操作失误导致风险。

4. 增强风险预警意识风险无处不在,应该增强风险预警意识。

供应链金融平台应该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风险,并且制定好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风险,能够迅速应对。

5.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考虑到供应链金融存在一定的风险,平台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即当风险事件发生时,由平台承担部分或全部风险损失,以减轻出借人的损失。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一、供应链金融风险概念及类型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众多企业的融资支持来支持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转。

供应链金融风险则是指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如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1.建立专业团队协同作战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多种商业模式、金融产品和相关行业,所以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化解潜在风险。

企业必须建立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识别、监测和管理供应链金融风险。

2.加强真实性调查和数据分析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要分析和评估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交易特征和交易行为,尤其是要全面考虑企业的真实性。

企业应该透过银行、第三方托管机构或自身进行真实性调查,以及合理分析数据,降低当前风险。

3.合理策划金融产品为了适应供应链金融链上交易特征,金融机构需要合理策划符合供应链金融交易要求的融资和融资产品。

比如,结合“以票付款”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将应收账款快速变现,融资链的稳定性也相应得到提升。

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融资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融资的抵押及控制弹性等手段,以充分发挥现有资本和资金的作用。

4.制定个性化的合同监测与管控机制一旦有风险,企业应当追溯其来源和周期,从合同起草、签约到合同到期,以制定个性化的监测和管控机制,确保合同执行清晰、对应追踪和控制可操作性强。

5.积极利用科技手段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应用,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利用科技手段来打造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检测和解决潜在风险,有效降低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三、结论供应链金融在现代供应链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由于供应链金融链上交易附带的风险非常高,企业应该实施多种策略和措施,以降低风险,确保交易顺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并采取适合的策略和措施,使整个供应链金融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造成影响,进而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其次,加强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

企业在与供应商进行合作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和授信额度。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担保、保险等方式来减少信用风险的影响。

第三,建立供应链金融的流动性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现金流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安排支付和收款时间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灵活的融资渠道,增加流动性保障。

第四,加强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安全管理。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应对供应链金融的信息进行有效保护,采取技术手段加密敏感信息,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第五,建立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

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确保业务能够持续进行。

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最后,加强监管和合规管理。

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和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减少违规风险。

总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优化流动性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以及加强监管和合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的交易方式。

而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电商供应链金融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电商供应链金融也面临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电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1. 信用风险电商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着大量的信用交易,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信用支持。

而如果某个环节出现了信用问题,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崩溃。

供应商的资信状况不佳可能导致采购商无法及时收到货物,进而无法按时交付客户,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2. 操作风险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操作环节繁杂,如果企业在操作中出现失误,可能导致资金流失或者合作关系受损。

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的支付环节出现了错误,导致资金遗失或者无法按时到账,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 法律风险电商供应链金融在跨境交易时,需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

如果企业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或者操作不当,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违反了某个国家的货币管制规定,导致资金被冻结,甚至引发法律诉讼。

4. 市场风险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表现也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

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政策变化、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都可能对供应链金融造成影响。

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和风险预警,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

1. 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企业在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时,应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对合作对象进行认真的信用审查,确保合作对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资信状况。

并且建立及时、互通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操作风险的出现。

建立健全的支付审批流程、资金监管机制等,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和安全。

3. 加强法律合规意识企业在开展跨境交易时,应加强对不同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适应。

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合作,确保企业的交易行为合法合规,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及其规避策略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应收账款等贸易核心资产为基础,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的金融服务模式。

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但是,随着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金融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也同时增加。

为了维护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和安全,必须积极应对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规避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供应链金融中的合同是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关系到融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在签订合同时出现疏漏或者诱导,将会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

如何规避合同风险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和企业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2、知识产权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为了提高企业的信用评价和融资质量,需要通过抵押物等方式进行担保。

但是,抵押品的所有权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都是会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意想不到的法律风险。

3、经营风险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企业良好的经营记录。

如果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或者问题,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不得不对融资进度进行重新评估,并有可能取消对企业的融资支持。

二、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规避策略1、明确合同细节在供应链金融的合同流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细心、及时地审核合同,确定其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同中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担保措施、担保物的准确描述等细节信息。

合同需要同时考虑多方利益,合法合规,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贡献应有如此之大。

2、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在应对知识产权风险时,应从抵押物所涉及的现有和未来的所有权进行考虑。

在选择抵押物时,应对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了解评估,以确保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同时,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以对抗潜在的侵权和恶意竞争。

3.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规避供应链金融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做到诚信运营。

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关键决策者的培训,营建透明、诚信、稳定的企业经营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保证金融机构的信心和资金来源。

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风险防范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融资和结算等各种金融手段,为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在供应链金融的运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供应链风险防范显得十分重要。

供应链风险防范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风险分散策略,降低供应链金融中各种潜在的风险,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和稳定运作。

以下将针对供应链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企业可能存在资金周转不畅、资金链断裂等情况,造成供应链金融服务受阻。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识别出潜在的信用风险点。

同时,可以通过差额合同、担保等方式,增加供应链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其次,市场风险也是供应链金融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市场风险包括市场价格波动、需求变化等因素,可能对供应链金融服务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另外,及时跟踪市场动向,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方案,也是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的关键。

除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中的操作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

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因信息不对称、技术失误、人为疏忽等原因导致金融服务中断或损失。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监管和管理。

此外,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也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

此外,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也可能对供应链金融带来风险。

因此,供应链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可能带来的政策风险。

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合规监管,保障金融服务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谈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就不得不谈供应链,这个显而易见,供应链是随着全球化分工而产生的,当一个企业的产供销能力需要分散到一个链条来承接后,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及沟通成本的增加两个显象。

之前的生产是纵向一体化,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典型的例子是福特造汽车,从最上游的铁矿石开采到最终端的汽车销售全由自己搞定,而现在的供应链是将这个流程切分成N个环节,由各个环节完成自己的部分,而其中一家企业由于掌握了品牌及核心技术,就成为了这个链条上的核心企业。

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的本质是“链”,要把链条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也就是所谓的基本面。

“现在的竞争已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链条与链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一个产品的产供销已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而是整个链条协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尽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描述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精彩,最终的本质还是落在了提高核心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以提高单位产品利润率的这样小学生都能明白的简单数学题上。

啰里啰唆说了一堆,核心意思就是大家要把供应链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而这个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就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也是大家最想借用它信用的那个。

而什么决定了核心企业的话语权呢?体现为最为直观的现象就是你的产品受欢迎程度及单位产品利润率。

如果你的产品(长期)既供不应求,又利润超高,你的链条就能碾压其他链条,实现长久的成功。

(一)最根本的风控手段是对链条基本面的判断所以,供应链金融最根本的风险控制手段就是对链条基本面的判断,或者说对产品竞争力的判断。

没有终端产品的持续盈利能力,整个链条就会失去造血功能。

而金融与产业是零和游戏,如果整个链条创造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利息,最终就是一个崩盘的结局。

做出(根本的风控手段是对基本面的判断)这个结论的隐含前提是我们站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轴上来看。

当然,在崩盘之前是会有阶段性机会的,只是对你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我所提倡的。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是物流企业中的一项重要服务,它可以帮助客户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成本,同时也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更高的利润。

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从客户信用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客户信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是指客户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偿还贷款的风险。

这种风险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物流企业的不良资产增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1. 对客户信用评级进行严格评估。

物流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客户,根据其经营状况、信用危险度、历史还款记录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授信额度和融资利率。

2. 采用模式保理业务。

模式保理是指,物流企业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将货款的回收和风险管理交给专业的保理公司来进行,减少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

3. 实行加强风控的措施,如提高杠杆率等。

根据客户的风险情况和融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杠杆率。

二、资产质量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是指货物质量不良或发生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货物损失的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发生后,物流企业可能需要承担损失赔偿的责任。

1. 通过保险来规避资产质量风险。

物流企业可以购买货物运输保险或运输责任保险等来保障货物质量及运输的安全性。

2. 实行分期付款的方式。

物流企业可以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及时收到货款,减少资产质量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因市场变化而导致的贷款损失风险。

市场风险与市场波动性和变化程度相关,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高。

1. 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合理调整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

2. 结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提前预测市场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市场风险分散。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降低市场风险。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的贷款比例,或者将贷款风险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等方式来实现市场风险的分散。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
!"#$#%& ’ &%(#()*! 金融经济
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很 多环节还存在种种漏洞和相互 矛 盾 之 处。 如物权法规定质权人不仅限于 金 融 机 构, 而银行法却规定企业之间不许从事融资业 务,企业充当质权人开展金融业务不受保 护。另外,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也具 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 面效应,法律环境的变化将诱发供应链经 营风险,从而危及商业银行。 内生风险主要指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各相关体之间不 完全协作所带来的一系列信用风险。具体 如下: ( 一) 核心 企 业 的 道 德 风 险。核 心 企 业因其竞争力较强和规模大,在上下游中 小企业的议价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在经 济交往中往往会采用有利自己的行为,以 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核心企业往往在交 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 中小企业要求苛刻,占用供应商大量的资 金,导致供应链资金紧张,迫使供应商向 银行融资以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运作。一 旦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以后,供应链资金紧 张状况获得缓解,核心企业有可能进一步 丧失支付货款的积极性,使得供应链出现 不稳定,带来应用风险。 ( 二) 供应 链 金 融 聚 集 风 险。供 应 链 金融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更多中小企 业融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在整个金融服 务过程中,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 风险,即便某个企业达不到银行某些标准, 只要这个企业依托信誉好的大企业,银行 就会比较容易淡化对这个企业本身的信用 评价,并对这笔交易授信,尽量促成整个 交易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供应链 中的某个成员出现融资问题,影响会很快 蔓延到整个链条上,引起更大的金融灾难。 ( 三) 经营操作风险。在实际操作中, 国内的银行通常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放大 "#$ % &#$ ,用以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 更大的授信支持来开发业务。但现实的问 题是,如果这家大企业用 "# 家银行,每家 银行都对他们进行类似授信支持,无形中 该核 心 企 业 的 信 用 被 扩 大 了 "##$ % &##$ ,增 加 信 用 风 险。此 外,在 货 权 交 接、单证的及时传递、质物的安全保管等 相关业务的操作上皆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 和风险。 ( 四) 信息 传 递 风 险。由 于 每 个 企 业 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 实质上是一种未签订协议的、松散的企业 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 复杂时,供应链上发生错误信息的机会也 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 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 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 足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将可能给商业银 行传递一种不准确或一种偏差的信息,影 响商业银行的判断,从而带来风险。 ( 五) 监管 风 险。供 应 链 整 个 环 境 的 复杂,使得银行和核心企业难做到对流程 进行监管和控制。如供应链中的运输和仓 储环节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 难得到相应保证,使得银行风险管理无法 得到无缝连接。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 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外在风险,可采取 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研究和调查。加强对国际 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并通 过调查和 研究 掌握 利率和 汇 率 变 化 趋 势, 随时关注相关行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展 动态。 第二、订立各种契约,降低法律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会涉及多方主体,质押物 所有权也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易产生所 有权纠纷。在某些领域尚没有相关的法律 和行业性指导文化可以遵循。故在此,可 借助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 作关系,为供应链经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 规则。具体而言,在供应链组建之初,就 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协商、合作 性谈判等形式订立各项契约。而在运营过 程中,供应链上企业应严格遵照契约,保 证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协调性,并进一 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体。通过订立各 种契约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转化为契 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将法律风险降至 最小。 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内在风险,可采取 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加强信息 交流。为了保证供应链金融中物流、资金 流与信息流的协调,保证各种信息流活动 的无缝隙融合,应加大信息管理硬件投入 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借助互联网技 术和软件,如 ’() 系统平台, ’*+ 等信息 处理技术,建立物料与资金数据高度共享。 并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供应链上的上下 游企业组织起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 流,降低信息传递风险。 第二、将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内部化。 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作 用是供应链金融建立的一个基础,核心企 业愿否或能否担当起在供应链金融中信息 沟通和担保的职责是规避供应链金融道德 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样,物流企业 在供应链金融中对质物的监管作用也是无 可替代的。物流企业可通过其掌握客户及 质押物第一手资料的优势,为银行信用评 估和风险控制提供相应的资料,形成互动 监管和控制机制。为了充分发挥核心企业 和物流企业的优势和约束作用,银行和核 心企业、物流企业间可以组建一种新型的 战略关系,通过内部化,消除信息不对称 所带来的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道德风险。 第三、完善操作环节管理,防范运营 操作风险。不管是银行还是物流企业,都 要根据服务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 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监管程序。如物流企业 要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仓管信息化水 平,制订完善的办理质物入库、发货的风 险控制方案。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资料收 集制度、资信调查核实制度、信用动用分 级制度等。从根本上杜绝因内部管理漏洞 和不规范而产生的风险。 第四、建立灵活快速的市场商品信息 收集和反馈体系,建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 制。建立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监控 机制,及时获得真实的资料。对突发事件 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 破坏性大的事件,必须预先制订应变措施,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同时建立 一整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 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必须发现预警信号,在预警系统做出警示 后,应急系统应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 进行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严重 后果。建立一支法律意识强,专业知识广 的专业风控队伍,设立专门的动产和抵质 押物的监管部门,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 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将损失降 到最低。 (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随着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将自己的资金链与供应链相结合,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和资金优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可忽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资产抵押供应链金融中的一种常见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将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平台会要求企业抵押一定金额的存货或应收账款,以便在还款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质押物的变现来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通过资产抵押,不仅可以使投资人得到更加有保障的融资,而且可以促使企业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企业资产。

二、信用评估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合作伙伴的信用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并避免不良债务。

供应链金融平台通常会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调查和测评,以保证每一环节的合作伙伴都有足够的信誉和还款能力。

通过信用评估,投资人可以更加有把握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而避免风险和损失。

三、资金监管资金监管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过程中,平台会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账户,将投资人的资金、借款人的还款等资金流向纳入其中,并在其中设置不同的账户,实现不同的支付、结算和管理。

通过对资金的监管和管理,可以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降低资金流出的风险。

四、保险传统的保险覆盖范围往往只包括财产损失、人身意外等,而供应链金融的保险范围更为广泛。

在供应链金融中,保险可以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为投资人、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各方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险服务。

例如,为了防范物流运输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向各方提供货运保险和财产保险等。

通过保险的落实和提供,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损失。

五、合同规范在供应链金融中,合同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供应链金融平台通常会为各参与方提供完善的合同模板和法律支持,以保障合作方之间的权益和利益。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高效的资金解决方案。

然而,如同任何金融活动一样,供应链金融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这主要源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或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不佳。

为防范信用风险,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的信用评估体系。

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各方进行深入的信用调查,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历史、市场声誉等。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多渠道的信用数据,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也是关键。

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交易流程和还款方式,制定违约处理条款。

对于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可以要求提供抵押物或担保,以增加违约成本,降低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利率变化等因素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

为应对市场风险,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

对于价格波动风险,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进行对冲。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如果预计未来价格上涨,可以提前签订期货合约锁定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来规避汇率风险。

另外,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也是必要的。

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利率和费用,以反映市场风险的变化。

同时,优化供应链结构,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适应性,降低市场波动对供应链的冲击。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源于业务流程不完善、信息系统故障、人为失误等。

为防范操作风险,需要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分工。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是保障业务顺利运行的基础。

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同时,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仓储等服务提供商的合作管理,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因合作不畅导致的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从法律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合同法》和《担保法》而产生的,由金融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参与维护的,能够为金融机构给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给予担保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的合同的总称。

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1.核心企业道德风险核心企业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发展和壮大的支柱,但也是由于其规模大、影响力大,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则中的风险分散原则;所以核心企业的违约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崩塌。

通常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互利互惠,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提高到与核心企业同等的水平。

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利用其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上对上下游中小企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则会导致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迫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以维持其基本运作。

一旦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供应链资金紧张状况得以缓解。

核心企业可能进一步挤占中小企业资金。

如果由此积累的债务负担超出中小企业的承债极限,核心企业就会由控制风险的变量转变为供应链系统性风险的“震源”,使得供应链出现不稳定,风险激增。

2.物流企业渎职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举足轻重,是连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参与主体的纽带。

订单的需求信息、货物的监管、担保的形成等一系列服务等都通过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层层传递。

毋庸置疑,物流企业的引入必然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并且以其专业化的业务水平帮助金融机构减轻了监管成本。

但是,除了特殊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是需要相关主管机关审批登记外,在目前普通物流企业的设立仅靠《公司法》制约,其标准化与规范化还有待提高的情形下,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变量可能转化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

比如出现监管方渎职、与中小企业的合谋诈骗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等,则必然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循环,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不到无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断或者崩溃,甚至其影响有可能超过核心企业违约造成的风险损失。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供应链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

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为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积极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了解各个环节的风险。

特别是对供应商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企业还应该了解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以便及时应对可能的风险。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估、监测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该部门应该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定期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另外,企业应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信用风险。

通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实现分散化的风险管理。

再者,企业应该加强对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供应链金融的标准化,建立相应的合同和协议,明确责任和权益,提高供应链金融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共同承担供应链金融风险,降低企业的风险负担。

金融机构具备丰富的金融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风险是企业在供应链经营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企业需要积极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对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以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

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

案例四:某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策略
总结词
某金融机构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保障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
详细描述
该金融机构采用了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并实行了严格的贷后管理,确保了供应 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可控。
案例五: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方案
总结词
某产业链通过实施综合性的供应链金融风 险管理方案,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 和竞争力。
参与方风险
由于参与方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 、信用记录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可 能引发供应链金融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信息传递不 及时、不准确或不对称,可能导致 资金流动的不稳定和风险的增加。
操作风险
由于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等技术原 因,可能导致资金损失或供应链中 断。
03
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供应链金融特点
2. 以融资为核心: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为供应链 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订单融资、存货融 资、应收账款融资等。
1. 以供应链为基础:供应链金融围绕供应链展开 ,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和实力为依托,通过把握供 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信息,为供应 链上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
2023-11-07
目录
• 供应链金融概述 • 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与来源 • 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 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案例分析
01
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 供应链金融定义: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为主 要抵押品,通过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确定一个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其他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金融机构通过对整条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严格的评估,以企业交易行为所产生的未来确定收益为直接还款来源,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结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对核心企业以及链条上多个参与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多种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将供应链上相互关联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核心企业的较高信用等级部分转移至信用等级较低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满足供应链上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融资困难和供应链产业失衡的问题,降低了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融资成本。

同时,供应链融资可以将银行信用有效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过程之中,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
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产业的竞争能力。

二、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对于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企业提供了很大的融资支持,但是在整个供应链融
资流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风险,需要引起金融机构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具体来说,供应链
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真实性风险。

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融资体系中的资金提供方,需关注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时不再仅仅针对借款主体的自身情况进行,而是需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整个链条进行评估,将整个交易流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风险。

因此,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十分重要,也是供应链条能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金融机构给供应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是交易合同真实可靠,如果交易合同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那么金融机构就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2)法律风险。

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开展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融资模式,整个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到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物流公司等多个参与者,随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也将不断出现新的业务品种,同其他传统金融产品相比较规范化约束水平较低。

在供应链融资过程的多个环节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之前没遇到过的法律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需要实践的支持,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新的金融产品在某一时间段可能存在法律
真空或者法律空白,相关法律关键点无法得到有效覆盖。

同时,由于供应链业务自身的特点,货物的所有权在供应链链条中的不同主体之间转移,相关应收应付款项在不同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转移,在货物监管、信用捆绑、资产处置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到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以上问题都会带来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

(3)操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类型,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与金融机构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从业务评估、资格审查、流程管控到贷后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由于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整个供应链条上的多个企业,金融机构对企业经济技术水平
的分析、抵质押品的监管、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都变得更加困难,对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的专
业性水平要求比较高。

金融机构不仅要对整个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有整体性把握,而且还应当对行业的业态特点、风险控制点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解,该项业务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专业要求。

在实际工作当中,金融机构对其内部管理大都沿用传统业务模式,业务要求与实际工作的差异将带来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供应链融资业务中最为突出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是以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关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为合作基础的,这种合作关系的重要维系因素就在于该供应链条各个参与企业的信用水平,特别是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

供应链融资业务实际上在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之间进行转化,以核心企业的较高等级的信用水平为依托,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

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与其配套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捆绑在一起。

这种信用捆绑产生的结果就是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风险,那么这种风险将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交易过程中的每个相关企业,进而影响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程度。

供应链融资在金融机构为供应链条中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会受到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信用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各方拥有的信息不同。

在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受到影响。

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信贷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发生后的道德风险。

某些追求风险回报的企业或者资信评价不良的企业为了更多的申请贷款,会竭尽所能地粉饰自己,美化自己的不良资产或是提供不完整的或虚假的信息、数据、报告等,从而使得那些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借款人在取得银行的贷款后,可能出于利益的考虑而隐藏自己行动,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另外,我国银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仍不十分完善,存在信
息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从客观上增加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从客观事实来看,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现象较为普遍,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主要是为
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中小企业管理普遍不规范,自身缺乏信用管理机制,资
信评价普遍不高,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缺乏抵押担保等条件,企业面临的市场
环境十分复杂,竞争压力很大,这些因素使得信用风险成为了供应链融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

(5)运营风险。

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是供应链融资的支持性机构,是融资服务的主要协调者,物流企业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
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是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

供应链融资中的运营风险主
要是指对从事供应链业务的物流公司,在深入客户供应链流程过程中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增加了相关风险。

三、供应链融资风险的防范
(1)加强供应链融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供应链融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做好风险经理、客户经理、审批人员的培训,同时建立从业人员的认证制度,通过尽快培育一支专业化营销和管理队伍,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人才保障。

(2)严格市场准入机制。

作为供应链条中的关键,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管理方式受行业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垄断程度较高的企业,整个行业的购销行为主要受市场情况影响,波动性较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前缺乏稳定的合作关系,交易对象经常变更,整个供应链条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这种情况下采用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融资问题将会带来较大风险。

因此,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准入标准,对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与上下游企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交易历史清晰完整,这将极大降低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展受目前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影响,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和企业、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优化信用和法律环境,有助
于金融机构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金融机构与供应链条中的企业应明确各自的权利和
义务。

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货物的所有权在供应链链条中的不同主体之间转移,相关应收应付款项在不同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转移,从客观上增加了产生纠纷的可能性。

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缺乏相关法律条款和指导性文件的支持,因此,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各方主体应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将法律
风险降到最小。

同时应加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管控意识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4)强化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机制。

为了保证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同供应链参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与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做到信息共享,这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与
双方的信息沟通。

银行通过建立对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资信调查核实制度、信用动用分级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客户情况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形成互动的监管和控制机制,利用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管理。

金融机构应借助信息化平台,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上下游企业关联在一起,使得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信息交流与资讯共享的效率得到实质提升,从而降低相关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