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与七言诗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汉语言文学115班11010534 张一超摘要: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

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中文学风格角度入手对鲍照的乐府诗进行简要的剖析与归纳。

关键词:鲍照乐府诗文学风格语言个性生活在魏晋南朝宋代的鲍照和当时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后人誉之“元嘉三杰”。

鲍照生世贫寒,无法比及谢、颜显赫的世族地位。

有关他的传记在史料中也只是寥寥数语。

而在是个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为具有要贡献的大诗人。

鲍照的乐府诗创造了乐府诗的一个高峰。

鲍照乐府诗流传下来的有86 首,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文学风格进行分述。

一、主题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对于文学风格,我们需要理解风格,还有主题内在依据和篇章修辞之外的角度,即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出来的特色。

在品读鲍照的86首乐府诗时,不难发现,诗中出现了大量“我”、“吾”等字眼,如《代春日行》、《代东武吟》、《代朗月行》等,部分诗中没有刻意地表明,但全然是隐藏在诗背后的“我”与“君”的对话口吻。

鲍照虽出身低微,却是一个很有才华、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拟古》之三中说:“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入秦宫。

侧者见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说明鲍照很早就颇以才学自负,欲成就一番事业。

在“士庶天隔”的社会里,他始终受到压抑。

不但不能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且在经济生活上常常处于贫困的窘境。

鲍照虽居才傲世,而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以迎媚俗:“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

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

咸为照才尽,实不然也。

”丧失尊严和人格,出卖自己的创作个性,这对于愤世嫉俗且有着远大抱负的鲍照来讲是无法忍受下去的。

汉魏六朝诗

汉魏六朝诗

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的韵例,继承了诗骚的传统。

四言诗和五言诗一般是隔句为韵,也就是说偶句的末一字用韵。

例如古诗《迢迢牵牛星》的韵脚是"女,杼,雨,许,语";左思《郁郁涧底松》的韵脚是"苗,条,僚,朝,貂,招"。

偶然有一般押韵处而不用韵的,曹操《步出夏门行o观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这只是极其个别的情况,后人也没有仿效的。

五言诗首句可以不入韵,也可以入韵。

首句不入韵的情况比较常见,不必举例。

首句入韵的例如:上山改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上山改采蘼芜)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曹植白马篇)五言诗以换新韵为比较常用,但也可以换韵。

比如古诗《行行Behren行》的韵脚就是:|距,涯,言,枝‖离,急,抵,晚,饭|,共用两个韵。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的韵脚就是:|窟,骨,卒‖程,声,城‖里,妇‖比涅,居住‖子,鄙,子‖握,脯,柱‖君,第一关,全系列|,共用七个韵。

再加韵后的第一句有的进韵,有的未入韵。

这里不再举例。

七言诗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韵的,曹丕的《燕歌行》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后人把这种七言诗叫做"柏梁体",因为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君臣共赋七言聊句,就是句句入韵。

其实句句入韵的七言诗,与其称为柏梁体,不如称为汉魏古体,因为汉魏时代就只有这一类七言诗。

直到鲍照才写了一些隔句为韵的七言诗。

源自民间的杂言乐府诗,在韵例方面,比五言诗、七言诗都必须民主自由一些。

G540《战城南》: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一段前两句不押韵,后三句句句押韵。

《有所思》的韵例更加特定,前七句的韵脚,"实乃在大海南"、"双珠毒瑁簪"、"闻君存有他心"三句相押;"用玉绍缭之"、"拉杂摧烧之"两句;"阳平"和"火烧"押韵。

鲍照(彩)

鲍照(彩)

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 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李杜筋取此。
〔明〕陈绎曾《诗谱》
南朝时期民族矛盾多有激化,北方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屡次南犯,南北 朝之间时有战争。本诗就是描写了其中
的一场战斗。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
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 新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 况我辈孤且直!
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
嘉三大家”。
鲍照(约412——466) 字明远,东海人。 出身寒微,曾官临海王 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
参军。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刚劲,俊 逸凌厉,“慷慨任气,磊落使才” (刘熙载《艺概· 诗概》),以其 独特的魅力,在当时独树一帜。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结论:鲍照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三言、
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 中有部分学习汉魏乐府,诗题前多 冠以“代”或“拟”字。在学习乐 府的基础上,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 歌行体,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 路,作出了重难》十八首 为代表。在鲍照以前,七言诗虽有完整 之作,如曹丕的《燕歌行》,但是一则 曹丕后作者还较少,且为大家所轻视, 七言被认为是“体小而俗”,与鲍照同 时的汤惠休作七言,被颜延之讥为“委 巷中歌谣”,在七言为当时人所轻视的 时候,鲍照独大力作此类诗,这在当时 是颇有胆识的。

拟行路难十八首(鲍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拟行路难十八首(鲍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拟行路难十八首南北朝:鲍照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瑇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

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遶坟基。

但闻风声野鸟吟,忆平生盛年时。

【诗词赏析:鲍照《发后渚》】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的诗

【诗词赏析:鲍照《发后渚》】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的诗

【诗词赏析:鲍照《发后渚》】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的诗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

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鲍参军集》。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鲍照《发后渚》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发后渚南北朝:鲍照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译文江上早寒,仲秋时节就已经霜结雪降。

我要从军远征,却又缺衣少粮,严冬已渐渐逼近,却不得不与家人分别,挥滑北上。

离乡背井,心情落寞凄怆,乘船从后渚出发,驶向远方。

征尘飞扬,弥漫了前方的高地,浪潮高高地卷起,遮住了长长的树影,一片水花茫茫。

孤独的太阳,在空中缓缓地移动,漫漫江雾,时而在前面飘聚,时而又消失空中。

眺望前方的山峰,倍觉路途的遥远,回顾身后的阴云,更添离别的优伤。

美好的志向,就在这终年的奔走劳顿中消失,青春的容颜,因惊叹于季节的变化而变得惨淡无光。

每念及此,总要引起先尽的叹息,只好推开瑶琴,不让那揪心的琴声再响。

注释后渚(zhǔ):地名,在建业(今南京)城外江上。

始:初。

方:将。

背:离开。

凉埃:尘埃。

皋(gāo):水边的高地。

飞潮:飞卷的浪潮,可能是比喻飞扬的尘土。

修樾(yuě):高树交成的树荫凉。

孤光:指日光。

空烟:江面上空的雾气。

结:聚集。

华志:美好的志愿。

分:分散,消失。

韶颜:美好的容颜。

节:节序。

三起叹:反复叹息。

三,言其多。

君:黄节说是作者自指。

创作背景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十月,临川王刘义庆由江州徙刺南兖州,镇广陵。

作为刘义庆的幕僚国侍郎,鲍照先从义庆还都省家,然后道出京口,赴任所。

江苏省人文社科知识竞赛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部分2

江苏省人文社科知识竞赛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部分2

36.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五卷,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洛阳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洛旭伽蓝记》还记载了不少志怪、佛教故事,而且保存了一些社会经济和文化史料。
37.志怪小说
此时期志怪小说多的原因,是受佛教中佛经故事的影响,和受巫和方士的影响。此外,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原因是印度思想的输入,佛教大行,翻译的佛经很多,鬼神奇异之谈杂出,较为著名的主要有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
26.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郭茂债《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南朝民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究其原因,一则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二则是思想观念已脱离了两汉以来的经学道德规范,时代风气有利于民间情歌恋曲的发达。使南朝民歌艺术特色,首先是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其次是语言上的清新流丽和我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此外,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21.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明文学却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446),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永明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仍然是重文学物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永明诗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发展创造。一是皇室的爱好和提倡,创造了良好的气氛。二是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所谓继承与创新主要是从题材、形式方面分析的。鲍照乐府诗在题材内容上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汉魏乐现实性及古辞情感内涵的承袭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挖掘其诗在边塞、政治、咏史等题材上的开拓与创新;形式上则主要沿袭乐府古题与自创新题以及五、七、杂言的采用。特别是他的《拟行路难》,开创了七言以及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诗的新纪元,虽然在此之前已出现了七言诗,但形式上单一,缺少变化,因此就算不上完整的七言诗,而鲍照突破了这点,诗歌形式不拘一格,用韵灵活,并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鲍照乐府创作可分为拟汉魏古乐府与仿南朝乐府两部分。二者都明显带有时代特征。其女性、山水、边塞等题材的诗都具有时代的烙印,边塞诗如《代苦热行》,诗人以奇峭而夸张的语言,极度形容征战环境之险恶பைடு நூலகம்以突出士兵们“生躯蹈死地”而荣薄赏微的悲哀,对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才士,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但诗歌是最重要的,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乐府诗历来备受关注,他的乐府诗大体可分为艳情诗、边塞诗、咏物诗、述志诗、挽歌、游仙诗,其内容涵盖了汉魏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的大部分题材。诗中蕴含的激愤浓烈的情感气势,丰富多变的形式风格使其成为乐府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鲍照的乐府作品主要是从其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创新、时代特征、个性气质及表现形态等三个方面把握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耐烦《中国文学史(二)》重点知识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从魏晋开始,南北朝及唐代前期,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①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②梁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5.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形态。

7.玄学三典:《庄子》、《老子》、《易经》。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9.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传。

11.曹操的部分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1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3.曹操诗歌的特点:用古题写诗;发扬光大四言体诗。

14.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曹丕和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邺下文人集团)。

鲍照

鲍照

鲍照鲍照(公元414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

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

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

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

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

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

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

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

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古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翻译赏析

古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翻译赏析

古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翻译赏析《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

其古诗全文如下: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前言】《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是南朝宋诗人鲍照所作。

诗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

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注释】①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

又,案,即古“碗”(碗)字。

②会:能。

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③安能:怎能。

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

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④弄儿:逗小孩。

戏:玩耍。

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

这二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赏析】全诗分三层。

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

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

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

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

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

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

鲍照简介_鲍照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鲍照简介_鲍照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鲍照简介_鲍照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鲍照(约415年~470年),宋朝词人。

字明远,汉族,东海(今属江苏)人。

家世贫贱。

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朝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

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

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

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

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今人丁福林、丛玲玲于2012年4月1号出版了《鲍照集校注》。

鲍照代表作品:《拟行路难》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鲍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刘宋诗坛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刘宋诗坛
27
四、鲍照对七言诗形式的贡献 1、大力创作七言诗,变逐句押韵为隔 句押韵,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2、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
28
五、怎样理解鲍照诗歌“险俗”的特点 但在南朝的一些评论家眼中,鲍照的 诗歌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颇有微 词,如课本注释[20]所引。 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鲍照诗 歌“险俗”的特点:
19
五、谢灵运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1、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 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 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2、谢灵运山水诗极貌写物,穷力追新, 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开启并深刻 影响着南朝一代新的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 主流。 六、谢惠连、颜延之的山水诗
25
4、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 如《拟古》其六等。 5、山水诗 鲍照的山水诗在形式上以五言体为主, 在艺术景致深秀幽奇,讲究对句的工整和 词语的雕琢。如《望庐山》、《登庐山望 石门》等。
26
三、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 1、抒情浓烈外露,笔力雄肆酣畅。风 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2、注重锤炼字句,语言瑰丽华美。 3、诗歌形式以五言古体和乐府诗为主, 而以乐府诗成就最高。 鲍照诗能将浓烈的情感和构辞的华美融 为一体,形成一种热烈明畅的浓丽之美, 声情气势辞采,贯注全篇,在南朝诗坛独 树一帜。
23
2、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其 三、《代东武吟》、《代苦热行》、《拟 行路难》其十四等。 鲍照的边塞诗,情辞激壮,振人视听, 对后世的边塞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4
3、游子思妇和弃妇题材 鲍照这类内容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 怆,细致感人。 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抒发征人对家 乡和妻子的思念。其八、其十二抒发思妇 对征人的思念。其三写贵族妇女的相思之 苦。其二、其九抒发弃妇的哀怨。《代白 头吟》将传统的弃妇题材,深化为对统治 者的谴责和对世事的讽刺与不平。

鲍照诗歌

鲍照诗歌

论鲍照诗歌的俊逸风格作者:戴琪芳指导老师:叶当前内容摘要:晋宋之际的诗人鲍照继承了《诗经》、楚辞的创作艺术,同时也借鉴当时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之长。

这使得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风神俊逸的艺术风格。

鲍照的诗歌正处于南北朝诗歌转运之际,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也在诗歌的体式和风格上都有新的突破。

他的寒士身份也使他的诗歌区别于当时其他诗歌风采,具有一种险俗的格调和艳丽的色彩。

在诗的意象塑造和语言、风格上,都充溢着俊逸之美。

他的诗歌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李白、杜甫及边塞诗狂放俊逸的先例,他诗歌中流露出的俊逸神韵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他的诗歌构成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篇华美的乐章。

关键字:风格;俊逸;原因;影响鲍照,字明远,出身寒微,少时多才,因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得重用,担任国侍郎职位,后又做过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职,后子顼因谋反赐死,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文学史都将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他身世坎坷,一身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他的诗作大多散佚,现存诗歌约二百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余篇。

他的诗歌摆脱了当时空谈玄理的桎梏并且另辟蹊径,表现出一种阳刚俊逸的风采。

他的诗歌创造对于元嘉时期的铺陈辞采到永明抒情诗风的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独标一世的个性和卓然不群的创作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诗风。

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在南北朝时期甚至整个乐府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他的诗歌在后世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赞赏,并称其诗歌“独步千秋,衣被百世”。

鲍照的诗歌表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而这样区别于当下的诗歌风格、创作道路是与乐府文化传统精神和南北朝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与鲍照本人的才情性格密切相关。

他的诗歌兼具雅俗并以俗为主,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顺承了《诗经》“缘事而发”的精神。

这与当时文坛只追求声辞丽藻的文风大相径庭,这也为他诗歌创造形成多样风格创造了条件。

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视野,从多方面对鲍照诗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完整版)自考—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

(完整版)自考—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色。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色。

5.解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述人物的艺术特色。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解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地。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6.解析孟浩然与王维山川田园诗的不相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

20.解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先期词与后期词的不相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改革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色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色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述与政治责备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1.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 1)写实和抒情的交融。

①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是痛快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述,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说诗晬语》: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诗运一转关也。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 盛
1.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密 切的关系,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 的“自然”相结合,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 的哲理与趣味。 2.五言诗的成熟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 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一、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1.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
受压抑的痛苦。 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戊卒的生活。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哀怨凄怆、 细致感人。 4.山水诗:深秀幽奇、严整厚
谢灵运(385--433)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
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三、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
1.从写意到摹象。 陶诗重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
生了悟明澈的心境。谢较注重对山水局部景 观之精妙的刻画与描绘,“极貌以写物”和 “尚巧似”是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二、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1.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
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 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 为主的歌行体。 2.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 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可以自由换 韵,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他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他之后,七言体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

首先,鲍照大胆采用这种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

在鲍照以前,七言诗虽有完整之作,如曹丕的《燕歌行》,但是曹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作七言诗的并不多,且为大家所轻视,西晋时傅玄作七言诗,还说七言是“体小而俗”,与鲍照同时的汤惠休作七言,被颜延之讥为“委巷中歌谣”。

在七言为当时人所轻视的时候,鲍照独大力作此类诗,这在当时是颇有胆识的。

其次,他的七言诗打破了原来七言诗句句押韵,节奏单一,不够流转变化的缺点,以七言为主而杂以其他各种句式,形成具有新创特点的七言歌行。

这种七言形式,音节错综变化,隔句用韵,注重气骨,命意奇警,崇尚奔放美,与诗人激荡不平的情感相统一,因而极富于创造性。

尤其是其七言乐府《拟行路难》十八首,代表了盛唐七言乐府歌行之前的最高成就。

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鲍照的大胆革新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鲍照的七言诗的文学成就

鲍照的七言诗的文学成就

鲍照的七言诗的文学成就
摘要:
一、鲍照的简介
二、七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三、鲍照在七言诗的文学成就
1.鲍照的七言诗作品特点
2.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贡献
3.鲍照七言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鲍照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尤其以诗歌创作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形式多样,其中以七言诗最为出色,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七言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经过汉魏乐府和南朝诗歌的发展,到了鲍照的时代,已经趋于成熟。

鲍照的七言诗不仅完美地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得七言诗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鲍照的七言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语言清新自然,贴近生活;二是注重情感表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三是形式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传统规则。

这些特点使得鲍照的七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之一。

在鲍照的七言诗中,他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仅大胆采用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以革新的面貌改造了七言诗。

此外,鲍照还开创了边塞诗派,将七言诗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
大。

鲍照的七言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作品,特别是在七言诗方面的成就,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许多后世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受到了鲍照七言诗的启发和影响。

可以说,鲍照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综上所述,鲍照的七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后世诗歌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之鲍照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之鲍照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之鲍照鲍照及其乐府诗鲍照(?-466),字明远,东海(郡治在今山东郯城)人。

他出身寒微,但饱负才学。

元嘉十六年(439),因向临川王刘义庆贡诗言志被赏识,擢为国侍郎。

二十一年(444)刘义庆死,遂去职。

二十九(452)年随始兴王刘浚至瓜步,不久离去。

后任永安令、海虞令。

一度为太子博士兼中书舍人。

出为秣陵令、永嘉令。

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

子顼反明帝兵败,鲍照亦为乱军所杀。

鲍照是一位出身寒族而具有浓烈感情的诗人。

他的社会经历和地位,使他的诗较少宫廷色彩,而更多地带着慷慨悲惨的气质。

鲍照诗今存约二百首,主要是乐府和五言古诗,而以其中的八十多篇乐府诗成就最高,《拟行路难》18首则是他乐府中的代表作。

鲍照诗歌内容丰富。

由于他“才秀人微”(《诗品》卷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门阀制度的暗中与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报复。

如《拟行路难》其四及其六,一种备受压抑后的愤激之气痛快淋漓地宣泄迸发于诗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四)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其六)鲍照诗歌的另一类内容则是边塞征戍题材之作。

有的描写了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成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成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有的写征人思乡不得归的痛苦,如《拟行路难》十四。

别的,鲍照还有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照诗与七言诗的关系
鲍照的诗颇负盛名,其中尤其是他的乐府诗中有很多传送名篇,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以后的李白,高适,岑参等都颇有影响。

而鲍照诗更是以“俊逸”著称,杜甫有诗“俊逸鲍参军”,可以概括他的诗风。

鲍照诗可以说是七言诗的始祖,王夫之说,“明远乐府,自是七言至极。

”鲍照的乐府诗,尤其以《拟行路难》为代表,可以窥见很多七言诗的元素。

第一,鲍照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七言诗的诗人,是他最早将隔句押韵的方式引入七言诗创作。

他的诗里,既有隔句押韵,又有首句用韵,一韵到底的杂言诗。

看这首《拟行路难》其一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这首诗里,琴,衾,沉,吟,音,就是押韵的现象。

再看这首《拟行路难》其三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这也是一首首句不入韵,一韵到底的很标准的七言诗。

相较第一首,这首的感情更加直接,同样是一首思妇伤春的诗,有一个女子独守闺阁,在这样一个春燕飞飞,风吹散片片梅花的春日里,景致一片大好。

可是女子只能与思念相伴,在春日里“对景弄禽雀”。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简单直白,是女子想与爱人朝夕相处的内心独白。

鲍照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造,把七言,杂言体是推向了一个高峰。

第二,鲍照的七言诗比起五言诗来,更能铺陈,情感更加充沛。

他的诗里大量的写了征夫、思妇,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文人的生活和情感。

他的诗风格清新,用典很少,语言淳朴自然。

看这首《拟行路难》十三(游子思归之诗)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羇死为鬼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羇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再看一首《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首诗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由此可见,鲍照他继承了汉魏乐府民歌的各种句法和表现手法,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七言,情感更加豪放,音韵更加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