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A版数学必修二优秀说课稿高中数学
学法设计:
张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中指出:“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
是: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的,而是以学生为主
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教师招聘淘宝工作室
的引导作用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两者和谐统一,才能最优化发 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学生已有的事物结构的理解上,通过观察,幻灯片 得出“空间几何”的概念。 一 感知实图,引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探究,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二 自主学习,交流配合认识理解 ,掌握特点,引导学生对棱柱,总结归纳结 论并展示。、 三 设置导向性信息由浅入深由学生讨论研究棱柱的概念。类比得出棱锥,棱 台的特点。 四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验过程中, 真正实现自我。 学习目标: 1, 能根据已有知识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2, 掌握多面体,旋转体,棱柱,棱锥,棱台并总结三者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 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课件投影> 请观察以下 16 个图形,回答下列问题。(认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
立体图形,都遵循着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从平面到到空间的过度,所以
学习本节知识与应用也是为未来的点,线,面关系打下基础,也起到了整体几
何结构承接基本几何结构的的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棱柱,棱锥,棱台的
结构特征。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习中,课程“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
教师招聘淘宝工作室
人教版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中数学 必修二
全册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一】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2.1.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
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基础。
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大全
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大全“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讨论、教学沟通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讨论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进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大全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来学习如何预测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用概率预测随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单元知识,无论是今后继续深造(高中学习概率的乘法定理)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概率的定义学生较难理解。
在教材的处理上,实行小单元教学,本节课安排让学生了解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求概率的方法,为下头学习求比较复杂的情景的概率打下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用频率预测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难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求概率过程中在各种可能性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总数及总的结果数的分析。
二、目的分析: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频率预测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制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所震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概率定义计算公式)的产生和进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和指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宗旨。
高中数学教案9新人教A版必修2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9新人教A版必修2教案教案: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第9讲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推导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间的基本关系。
(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取值范围和周期。
2.技能目标(1)能够推导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其应用。
(2)能够应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间的基本关系。
2.能够推导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取值范围和周期。
2.能够应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太阳之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提问: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与时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2.引入新知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出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即太阳的仰角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然后引入正弦、余弦的定义。
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ABC,角A为锐角,定义正弦、余弦分别为AB与BC的比值和AB与AC的比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其他角度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正弦、余弦的取值范围和周期。
3.拓展延伸(1)推导正弦的和差公式及其应用。
将两个正弦函数相加,用三角恒等式将其转化为一个正弦函数的形式。
进一步讨论推导余弦的和差公式。
最后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正弦的和差公式解决问题。
(2)探究被减量为π/4的余弦的和差公式。
让学生结合实际例子,观察余弦函数的相似性,基于类似的推理过程推导余弦的和差公式。
(3)应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使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1)总结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间的基本关系。
并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记忆。
(2)总结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的推导步骤与应用方法。
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
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高二必修二数学说课稿(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_______》第__课时。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 2.1.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
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基础。
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统编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优质说课稿
(新)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的第六章第1节《平面向量的概念》。
向量理论具有深刻的数学内涵、丰富的物理背景。
向量既是代数研究对象,也是几何研究对象,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向量是描述直线、曲线,平面、曲面以及高维空间数学同题的基本工具,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领域问题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向量语言、方法表述和解决现实生活、数学和物理中的问题:提升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第2节主要讲平面向量的运算。
本节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向量运算①借助实例和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加、减运算及运算规则,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平面向量数乘运算及运算规则,理解其几何意义。
理解两个平面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④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⑤通过几何直观,了解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
⑥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二、教材分析。
对于“运算"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集合的运算等,针对每一种代数运算无外乎要研究运算的背景、意义、法则、性质、应用等,从而建立相应的运算体系,平面向量运算内容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从物理、几何、代数三个角度理解向量运算;二是引导学生类比数的运算研究向量的运算.本节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向量概念的基础上,对平面向量这个新获得的数学研究对象,从运算的角度进一步展开研究。
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4数学归纳法说课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3.深入研究,获取新知
问题
4
设计
意图
突出重点
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是什么?
利用视频的生动形象特点,使学生总结出这两个条件;通过反例的展
示让学生明白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体会信息技术给数学研究带来的便
利,提升了学生视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 [0,2]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4.尝试应用,形成方法
例题
设计
意图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n}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那么满足
n=1+(n−1)d对任何n∈N∗都成立。
既呼应了问题1,也使学生熟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基本过
程和表述规范,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过程分析
5.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探究互动
04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
问题式
启示式
学法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
05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单元框架
整体把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尝试应用
交流互动
探究新知 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分析
1.1 单元知识框架图
概念
数列
表示
特
殊
化
特殊数列
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
设计
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去感受学习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分析
3.深入研究,获取新知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寻求之舟停靠在空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期望对你有帮助!【一】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动身,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图象发觉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样性质,经历一个由特别到一样的探究进程。
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样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2.1.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充到实数范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
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基础。
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体现在细胞*、贷款利率的运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少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形,肯定在知道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控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觉进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知道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控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运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视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必修二全部教案
【中学数学教案】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必修二全部教案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w.w.w.k.s.5.u.c.o.m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
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2021-2022年高中数学部分说课稿(5篇)新人教A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数学部分说课稿(5篇)新人教A版必修2人教版A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课标教材人教版A版《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中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
是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
主要内容是:介绍两种不同的投影方法,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种投影方法,中心投影法与平行投影法.(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情感目标:(1)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二.教法探讨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探究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再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的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同时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我把说课内容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
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设计以新的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新的理念,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据,采用问题牵引实验探索式教学方式,一节概念课,让学生去主动的探索和感受一个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以上的想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在新的问题的情境中,去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1)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用电脑绘制图形,测算,并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实验探索意识。
〔3〕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关键: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学生的《几何画板》的操作。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直线与方程1. 直线的斜率定义:直线斜率是指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
计算公式:k = (y2 y1) / (x2 x1)性质:斜率k与直线倾斜角度的关系为k = tan(θ),其中θ为直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
2. 直线的截距定义:直线截距是指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
计算公式:b = y kx,其中k为直线斜率,x为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y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
3. 直线方程点斜式:y y1 = k(x x1),其中k为直线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
斜截式:y = kx + b,其中k为直线斜率,b为直线截距。
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B 不同时为0。
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垂直: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相交: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
二、圆与方程1. 圆的定义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标准方程方程:(x a)² + (y b)² = r²,其中(a, b)为圆心坐标,r 为半径。
3. 圆的一般方程方程:x² + y² + Dx + Ey + F = 0,其中D、E、F为常数。
4.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离:直线与圆没有交点。
相切:直线与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三、椭圆与方程1. 椭圆的定义定义:椭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两个固定点(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方程:(x h)²/a² + (y k)²/b² = 1,其中(h, k)为椭圆中心坐标,a为椭圆长轴的一半,b为椭圆短轴的一半。
3. 椭圆的一般方程方程:Ax² + By² + Cx + Dy + E = 0,其中A、B、C、D、E 为常数,且A、B不同时为0。
8.1棱柱、棱锥、棱台+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棱柱、棱锥、棱台》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教材出处: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2019)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中第一节《基本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及结构特征。
本节地位: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分支,初中我们已经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抽象立体图形,都遵循着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同时本节知识也为后续学习点、线、面的关系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素养方法:教材中,用观察方法发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体现出探究过程的简洁美。
通过平面展开图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体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二、说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几何体,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思维特征:高一下学期学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求知欲也较强,但接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较少,缺少对概念理解能力的经验,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建模能力也有待提高。
应对策略:本节课逻辑思维量较强,对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教师要提供针对性的研究素材,并作必要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认真总结,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目标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归纳认知简单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2、运用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来判断、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模型,提高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思维能力。
构建学科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
3、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归纳认知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 教材内容及所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高中新課标人教A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把握,认i,離l:,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并能按一定的标推对常见的几何体进行分类。
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柱,锥,台,球都是简单的几何体,是研究比较复杂几何体的基础, 也是立件几何的入l]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和发展空同想象能力, 降低立体几何学习的门槛, 激发学生立体几何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空间与图形»,对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有了直观认识, 但对几何·体的定又和结构特征及分类缺乏系统而准确的界定, 由于投有点, 线, 面的相关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还不能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基础上, 需要多媒体技术来处理大量的实物模型图片及相关的概念,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2.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期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同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報、台,球体的结摘特征。
难点·柱、維、台,球体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为了讲清重点、実破难点, 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i炎:二、说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 采取启发式与对话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通过合i般同题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相关实物图片及概念性质制成课件,让学生观察比较, 体会知调、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从而増大课堂容量,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決实际间题的能力, 既节省时同, 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 起到事半功常的作用。
(2)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师生活动】教师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不同的建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物的几何特征;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棱柱、棱锥、棱台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借助不同的建筑物,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分析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分类归纳【师生活动】教师出示投影片图1. 1-1,按小组分给学生实物,引导学生从空间几何体的名称,结构特征,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以及组成几何体的每个面的特点,面与面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学生讨论并尝试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5)(7)(9)(13)(14)(15)(16)与(1)(3)(4)(6)(8)(10)(11)(12)的不同,然后给出多面体的定义和旋转体的定义,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感知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加以理解.一般地,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物及实物图象,引导学生主动地对图形及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并由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图形的特点,抽象概括出多面体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概括能力.2.棱柱的结构特征【问题】通过观察图1. 1-1中的(2)(5)(7)(9),你能根据其结构特点概括出棱柱的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对这两种模型进行观察、讨论,概括出这两种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并由此得出棱柱的定义.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的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底面;其余各面叫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C′B′E′A′D′F′顶点公共边叫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棱柱的顶点.棱柱的分类: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棱柱的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柱,如图1.1 -2可表示为 六棱柱ABCDEF A B C D E F ''''''-教师出示投影片图1.1 -2,学生进一步落实棱柱的结构特征.图1.1 -2【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包装盒、螺丝帽模型等具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一方面进一步感知多面体的定义,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抽象出棱柱的定义,分析其结构上的共同点,分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棱锥的结构特征【师生活动】教师出示投影片图1. 1-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14)、(15),指出其结构特点与棱柱的区别与联系,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归纳出棱锥的结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到(14)、(15)与棱柱的共同点是,其各个面均由平面图形围成,不同点是只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且这些三角形都有一个公共顶点.一般地,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 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 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 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 边叫做棱锥的侧棱.棱锥的分类: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 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棱锥的表示:用表示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 图1. 1-3可表示为四棱锥S -ABCD .图1. 1-3【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把投影片图1.1-1中(14)、(15)的结构特点与棱柱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利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探索出棱锥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棱台的结构特征【问题】出示投影片图1.1—1中(13)、(16),通过与棱柱、棱锥的结构特点相比较,你能得到棱台的概念、结构名称及分类标准吗?【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及时点评得出棱台的定义、结构名称、分类标准以及表示方法,可底面棱椎的顶点侧面SDCA侧面DE侧棱FC BA底面 B侧棱以借助投影片图1. 1-4,让学生对棱台的结构名称进一步地认识,另外注意结合棱柱及棱锥的结构名称、分类标准及表示方法理解认识棱台的结构名称、分类标准以及表示方法.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比较方法的运用,尤其要注意棱台与棱锥结构特点的区别与联系.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 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 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的分类: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台 分别叫做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棱台的表示:用各底面顶点字母表示,如图1.1-4可表示为 四棱台ABCD A B C D ''''-.图1. 1-4【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对投影片图1. 1-1中(13)、(16)进行观察、分析,类比与棱柱及棱锥的联系与区别,得出棱台的概念、结构名称以及分类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进行学习,便于知识的建构.三、理解新知深化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掌握各自的结构特点.1、观察螺杆头部模型,有多少对平行的平面?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几对?解析:平行平面共有四对,但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一对,即上下两个平行平面.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棱柱的哪些平行的面能作为底面,此时侧面是什么?哪些平行的平面不能作为底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由五个平面围成的多面体只能是四棱柱B .棱锥最少有四个顶点C .仅有一组对面平行的六面体是棱台D .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设计说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用概念进行判断上来,即看所给的几何体是否符合棱柱或棱锥、棱台定义的条件.四、运用新知例1、如图,过BC 的截面截去长方形的一角,所得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解析:以A ABB ''和D DCC ''为底即知所得几何体是棱柱.【师生活动】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不是棱柱,因为如果选择上下两平面为底,则不符合棱柱结构特征的第二条.五、课堂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作答:棱柱、棱锥、棱台结构特征和有关概念.教师总结: 1、注意观察分析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归纳、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小结,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树. 六、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8~9页,习题1. 1A 组第1、2题并观察身边的物体,举出一些具有棱锥、棱台、圆台、球体特征的物体,说明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征选做题:1.已知棱长为a ,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求它底面上的高.2.已知一个正四棱台的两底面的面积分别为16和25,则这个棱台的高与截得该棱台的棱锥的高的比为 .3.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有( )(1)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2)两个地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3)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七、板书设计1.2.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人教版A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课标教材人教版A版《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中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
是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
主要内容是:介绍两种不同的投影方法,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种投影方法,中心投影法与平行投影法.(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情感目标:(1)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二.教法探讨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探究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再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