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会“演戏”的玩具》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玩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玩具的设计方案,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玩具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玩具设计和制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玩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玩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玩具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玩具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玩具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玩具制作任务。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材质的玩具材料和工具。
3.学生分组合作的表格。
4.评价用的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有趣的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玩具?玩具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玩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同时,展示一些优秀的玩具作品,供学生参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工具,开始制作玩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美术_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美术_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课本第32、33页,属于“设计·应⽤”领域。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标】让学⽣了解我国民间⽊偶、⽪影等玩偶演戏的艺术形式,使学⽣学会简单的玩偶制作⽅法和步骤,并能制作会演戏的玩具。
【过程与⽅法⽬标】运⽤情景创设、欣赏感知、⾃主探究、⼩组合作等⽅法,引导学⽣运⽤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法、设计、制作有趣的玩具,并能⽤⾃⼰制作的玩具进⾏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感受民间传统⽂化,开拓视野,使学⽣珍视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使学⽣体验探究的愉悦及演戏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学⽣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出适合表演的玩偶。
教学难点:学⽣如何根据故事中的⾓⾊,设计、制作会“演戏”的玩具,并编排进⾏表演。
教师⽤具:教学课件、⽪影作品、指偶玩具、⽰范⽤底纸、夹⼦以及的半成品和成品、舞台;各⼩组探究⽤的各类玩偶、各⼩组的材料、剪⼑学⽣⽤具:分⼩组准备双⾯胶、剪⼑、各类彩纸、彩笔、纸杯、纸袋等。
教学过程:(⼀)观看表演,激发兴趣教师进⾏“⼩舞台讲故事”指偶表演,学⽣观看交流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学⽣观看教师表演,把学⽣的注意⼒引进了课堂,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为后⾯的玩偶环节做铺垫。
)引导启发,探索新知教师播放微视频,学⽣观看了解我国“演戏”玩具的⼤家族——各类⽊偶戏,引导学⽣了解并交流收获及感受。
⼤屏幕播放微视频,讲解我国⽊偶戏历史、表演特点等。
学⽣看后交流收获和感想。
师引导学⽣寻找动画、电影、少⼉节⽬等各类节⽬中会“演戏”的玩具。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让学⽣⾃由交流见过的会演戏的艺术,并欣赏我国更多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感受其艺术魅⼒。
)⾃主探究,总结⽅法1、⼩组探究,拓展思路各探究了解各玩偶,出⽰PPT要求,学⽣讨论探究。
你的玩偶是⼀个什么形象?它的基本形是什么?是怎么做出来的?玩具的材料有哪些?对哪些地⽅进⾏了装饰?(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让学⽣分⼩组进⾏有任务、有⽬的的探究,为下⼀步分组制作奠定基础)各⼩组汇报探究与发现,表明⾃⼰组创新的地⽅。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剪纸艺术,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制作剪纸玩具中。
此外,还要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物象,从玩具中汲取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玩具。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玩具设计中的创新意识、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剪纸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基础剪纸创作;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创作剪纸玩具;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4.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注重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完成一件符合自己要求的作品;5.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剪纸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割法和粘贴技巧;2.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剪纸玩具;3.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4.通过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各种玩具,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其特点和用途;2.带领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预测本节课可能要学什么。
第二步:知识讲解1.讲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剪纸的起源、工具、材料、割法、粘贴技巧等;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物象,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开放式地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介绍剪纸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演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练习巩固1.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灵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剪纸玩具,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2.学生完成制作后,相互欣赏和评价,分享感受和经验。
第四步: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剪纸文化和历史,并通过展示剪纸作品深入了解剪纸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带领学生在工美部门参观剪纸作品展览,体验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向艺术大师学习创作心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作会“演戏”的玩具,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玩具的制作方法,如纸玩具、泥玩具、木玩具等,并配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插图。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玩具。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本课之前,我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手工制作活动充满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既要满足先进生的需求,也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会“演戏”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纸、泥、木等材料制作出独特的玩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制作会“演戏”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且具有创意的玩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玩具的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谜语“会唱歌,会跳舞,不会说话,却会演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猜测谜底,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讲解:讲解制作会“演戏”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纸玩具、泥玩具、木玩具等,并展示教材中的制作步骤和插图。
三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人教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程名称为《会“演戏”的玩具》,是三年级美术下册中的第17 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玩具的好处,如何制作玩具,并设计属于自己的玩具形象。
2.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玩具制作的基本要素和过程,如材料选择、原型设计、线条勾勒等。
•了解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角色扮演,将其运用到玩具创作中。
•了解三维空间感觉,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实际动手操作和生动的想象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把内心的想法传达给他人。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鉴别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增强美感和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能力,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见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玩具制作的基本要素和过程•角色扮演在玩具创作中的运用•学生动手制作和设计玩具(2)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创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成品的真实度和可玩性4. 教学方式•知识传授: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玩具制作的基本要素和过程。
•互动探究:通过分组探讨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流程1. 课前准备教师将制作玩具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准备好,准确控制制作过程中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玩具。
2. 课堂引入通过导入新知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目的。
比如:询问学生他们自己喜欢的玩具类型和原因,并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玩具的意义所在。
3. 知识讲解(1) 玩具制作的基本要素和过程•选择材料•设计原型•制作外壳•勾勒线条•上色装饰•测试制品(2) 角色扮演在玩具创作中的运用学习表达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玩具创作中考虑人物角色及其造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制作会“演戏”的玩具,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戏剧艺术,增强对美术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的认知。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玩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玩具的设计与制作3. 玩具的戏剧性表现4. 小组合作,完成会“演戏”的玩具制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玩具的设计与制作2. 玩具的戏剧性表现3. 小组合作,完成会“演戏”的玩具制作难点1. 玩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2. 玩具戏剧性表现的故事构建3. 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教具与学具准备1. 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2. 玩具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盒、塑料瓶、布料等3.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玩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玩具的兴趣2. 讲解:讲解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3. 示范:展示如何制作会“演戏”的玩具,强调戏剧性表现4. 实践: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会“演戏”的玩具5.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6. 评价: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板书设计1. 会“演戏”的玩具2. 主题:玩具设计与制作3. 重点:玩具的戏剧性表现4. 难点: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设计的会“演戏”的玩具2. 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得和体验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会“演戏”的玩具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整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以及能否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创意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之实践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分组策略在实践环节开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组都有能力完成设计任务。
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以利于管理和协作。
小学美术《会演戏的玩具》教案
小学美术《会演戏的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玩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具有表演功能的玩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玩具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习制作简单玩具的方法和技巧。
3. 创作具有表演功能的玩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玩具的制作过程,学会制作简单玩具。
难点:创作具有表演功能的玩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玩具样品,进行展示。
2. 准备制作玩具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划分工作区域,确保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玩具样品,引导学生了解玩具的分类和特点。
2. 新课讲解:讲解制作玩具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玩具,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评价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
6. 拓展活动:邀请学生表演自己制作的玩具,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 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善作品,提高审美观念。
8. 安全事项:强调课堂安全,注意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安全性。
9. 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倡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10.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发现问题,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玩具制作知识和环保理念的掌握。
评价标准:1. 创意性强:作品设计新颖,有独特风格。
2. 美观性好:作品外观整洁,色彩搭配合理。
3. 实用性高:作品具有表演功能,操作简单易懂。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玩具设计比赛,鼓励创新。
2. 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和观摩,增进家校互动。
小学美术_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会“演戏”的玩具》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皮影戏、木偶戏等民间艺术造型及表演特点。
学会简单的玩偶制作方法,并能制作会“演戏”的玩具。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玩具,并能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传统文化,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体验探究的愉悦及“演戏”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出适合表演的玩偶。
教学难点:根据故事角色掌握玩具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玩具道具、各种制作材料等。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玩具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该来无限的乐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玩具,它们都是会“演戏”的玩具(出示课件课题,粘贴课题)。
二、欣赏探究、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1.欣赏民间艺术。
播放皮影戏:《三打白骨精》片段。
你们知道这种表演形式叫什么吗?了解皮影戏这种表演艺术形式(教师简单介绍)说到我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就应该了解一下木偶戏(屏幕出示),木偶戏是用木制的偶人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不同可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
出示提线木偶戏孙悟空这个就是提线木偶戏,它是一种从上空提线操纵的木偶形体。
它几乎能模仿人和动物的所有动作。
出示布袋戏孙悟空这个是布袋木偶,表演者将手伸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控表演,它起源于17世纪中国的福建泉州漳州一带,是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总结:以上这些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们都需要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技艺。
2.教师表演,激发兴趣。
那么我们今天要做的会表演的玩具,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带来了我最喜欢的故事《狐狸和乌鸦》中的两个角色,我给大家表演一下。
教师表演《狐狸和乌鸦》(2分钟左右)森林里有棵大树,树上住着乌鸦。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间玩具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民间玩具的文化价值,分析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意结合,并解决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民间玩具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文化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会“演戏”的玩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民间艺术的魅力。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传统民间玩具,学习用纸、木头、布等材料制作会“演戏”的玩具,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本节课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了解传统民间玩具的特点和寓意;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制作会“演戏”的玩具。整体来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参与度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基本概念和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民间玩具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主题为“会‘演戏’的玩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演戏”玩具的认知、设计与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玩具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演戏”玩具的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并制作具有创意的“演戏”玩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玩具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演戏”玩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介绍“演戏”玩具的历史、文化及制作方法。
2. 制作材料: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3. 辅助工具:尺子、圆规、模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演戏”玩具,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演戏”玩具的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知识。
3. 示范:演示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与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并制作“演戏”玩具。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1.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2. 课题:会“演戏”的玩具3. 课题要求:了解“演戏”玩具的历史、文化及制作方法,设计并制作具有创意的“演戏”玩具。
4. 重点:玩具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5.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演戏”玩具。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并制作一款具有创意的“演戏”玩具。
2. 撰写一篇关于“演戏”玩具的短文,内容包括:起源、演变、文化内涵及个人观点。
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会“演戏”的玩具》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1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动画制作方法,通过制作会“演戏”的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和展示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动画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画制作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掌握。
此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动画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作品展示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如何在动画中创造有趣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3.如何在作品中展示个性化和创新性。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讲解。
2.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或PowerPoint等。
3.素材库,如角色、背景等图片和音效。
4.打印机,用于打印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动画。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如动画的帧数、角色和背景的设计等。
同时,教师在计算机上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制作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库,选择角色和背景,开始制作动画。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会“演戏”的玩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玩具制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各种有趣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便于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制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好奇心旺盛,乐于尝试新事物。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制作步骤感到困惑,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玩具制作的基本技巧,能独立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演戏”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独特的玩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图片,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和动手制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有趣的玩具,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玩具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玩具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解答学生的疑问。
3.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4.学生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提供的步骤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玩具,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玩具制作的重要技巧和创作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玩具制作的基本技巧、步骤和创作要求。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戏剧表演知识和技巧,通过制作和表演玩具戏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材内容包括戏剧的基本知识、戏偶的制作方法以及戏偶的表演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戏剧表演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对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戏剧表演方面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知道戏剧表演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戏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训练学生戏剧表演的技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掌握制作戏偶的技巧。
2.难点:戏剧表演的技巧,戏偶制作的精细程度。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戏偶的方法。
2.示范法:展示制作戏偶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实践法:分组进行戏偶制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制作戏偶所需的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3.戏剧表演道具和服装。
4.教学场地和设备:桌椅、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戏剧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戏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展示制作戏偶的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注意戏偶的制作细节,如形状、颜色和表情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戏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戏偶。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戏偶,互相评价。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反思三年级的《会演戏的玩具》,这是一堂融绘画、剪贴、想象创意于一体的手工制作课。
在本课中突出了美术教学的创造性与趣味性,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说邀请了一位朋友“小青蛙”纸偶来给大家表演节目,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马上就勾起孩子们想看节目的欲望,接着出示舞台背景,通过自己制作的指偶玩具,情景导入,用故事引出课题。
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深深的被会演戏的玩具所吸引,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创作的欲望。
在新授中,我分四个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内玩一玩,想一想,演一演引导学生探索玩具的材料、方法等。
通过东南西北的视频,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动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学会在制作“东南西北”的基础上添加动物五官和拟人化的装饰,完成一只动物纸偶的制作。
借助媒体,欣赏不同的动物形象,对比它们的面部特征;分析范例,观察教师示范的“小狗”纸偶玩具做法的微课,感受创造动物纸偶玩具的快乐,享受制作玩具的乐趣。
结合纸偶的制作过程,交流制作要点,让学生清晰制作方法和步骤。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引出评价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自评变脸高手。
这一步的评价能针对全班学生的基本完成情况来反馈,体现本课的教学成果,用变脸高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要体现创造性。
最后让学生用演一演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生动有趣,体现不一样的评价方式。
在让学生更快乐的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中。
在最后拓展延伸环节加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皮影、掌中木偶、杖头木偶等等这些我国传统的玩具,让孩子们课后可以发挥想象去利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来编排节目,激发学生们去学习我国的传统艺术,更好的体现了美术课堂的人文性,让美术课堂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几点不足之处,教态还可以自然一点,互动可以更多一些,学生表演还可以让最后一组也演一演,多评价一下作品关注到这几点效果可能会更好!下次努力改正期待更好的自己!。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17课,课题为《会“演戏”的玩具》。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各种会“演戏”的玩具,如木偶、橡皮泥玩具、纸玩具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这些玩具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文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则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会“演戏”的玩具的种类、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文化。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会“演戏”的玩具的种类、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制作出独特的会“演戏”的玩具。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会“演戏”的玩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玩具的种类和特点。
2.讲解法:讲解玩具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会“演戏”的玩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和表演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会“演戏”的玩具,如木偶、橡皮泥玩具、纸玩具等。
2.准备制作玩具所需的材料,如木头、纸张、橡皮泥等。
3.准备表演场地和道具。
4.提前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会“演戏”的玩具,如木偶、橡皮泥玩具、纸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会“演戏”的玩具的种类、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7课 会“演戏”的玩具》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会‘演戏’的玩具”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玩具的观察、发现和创造能力。
课程将介绍各种传统与现代玩具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具有故事性和表演性的玩具角色。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识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玩具,理解玩具的“演戏”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掌握创作具有表演性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和艺术审美。
教学难点1. 创意构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创意,设计出既符合玩具特性又有故事性的角色。
2. 表现技巧: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色彩、形状和线条,将创意具体表现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玩具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 学具: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玩具的特点和趣味性。
2. 新授:讲解玩具的“演戏”特性,如何通过玩具表达故事和情感。
3. 示范: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会“演戏”的玩具,展示构思到成品的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玩具角色,并动手制作。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 主题:会“演戏”的玩具- 重点:玩具的特点、创意构思、表现技巧- 提问:如何让你的玩具更具表演性?作业设计学生需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故事性和表演性的玩具角色,要求创意独特,制作细致。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围绕教学内容、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
教师应总结课程中的亮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点,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同时,反思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个性和情感,提升艺术素养。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7会“演戏”的玩具教案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演戏”玩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制作方法等方面掌握得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制作材料:常用的有木材、布料、纸张、彩泥等,以及辅助材料如胶水、剪刀、颜料等。
-制作技巧:绘画、剪贴、缝纫、雕塑等基本技能。
3. “演戏”玩具的色彩搭配与表现
-色彩搭配原则:冷暖色、对比色、互补色的运用,使玩具更具视觉冲击力。
-色彩表现:根据玩具的角色特点、场景设定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4. “演戏”玩具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概述
- “演戏”玩具的定义与分类
- “演戏”玩具的设计与制作
- “演戏”玩具的色彩搭配与表现
- “演戏”玩具的文化内涵
- “演戏”玩具的表演技巧
- “演戏”玩具在教育中的应用
- “演戏”玩具的创新发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演戏”玩具的定义、分类、设计与制作方法,掌握色彩搭配原则,了解“演戏”玩具的文化内涵,学会基本表演技巧。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7会“演戏”的玩具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会“演戏”的玩具》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第17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围绕《会“演戏”的玩具》主题,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设计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木偶、皮影、提线木偶等玩偶“演戏”的艺术形式。
了解小故事及其角色的外形特征2、小组合作利用纸材制作故事角色,能用制作的玩具进行表演。
3、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愉悦和合作的力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纸偶玩具,彩卡纸、剪刀、胶棒等。
学生准备:彩纸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纸材,制作故事中不同的鸟。
教学难点:制作玩偶要突出各种鸟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利用手工制作的纸质玩偶导入师:“大家好,我是小彩鱼,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任务,你能制作一个像我小彩鱼一样会表演的玩具吗?”【设计意图】:以小彩鱼的口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会“演戏”的玩具》二、引导探究,感悟故事角色。
(一)、师:2019年东鲁学校艺术节开始了,你们打算准备什么样的节目参加今年的艺术节呢?【设计意图】:利用小彩鱼玩偶给同学们布置用玩偶表演故事的任务。
(二)、认识传统民间玩偶艺术形式:皮影戏,人在一块布后面操纵皮影。
与幕前观看十分清晰透亮。
皮影任务造型精细。
布袋戏:利用人的手来操纵玩偶。
有一人表演一个角色,两手分别控制一个角色。
提线木偶:利用线来连接木偶的头、手、腿部等部位。
(三)、了解故事,认识角色特征。
1、出示故事《小燕子挂勋章》找学生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故事角色。
2、小组确定制作任务。
3、通过图片,认识燕子、老鹰、喜鹊、啄木鸟的外形特征。
燕子剪刀型的尾巴。
老鹰的尖尖的有钩的嘴,尾巴展开时扇子形的尾巴。
喜鹊长长的尾巴。
啄木鸟长长的嘴。
【设计意图】:有些鸟同学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过它们的外形,通过真实图片,认识各种鸟的特征,在制作时同学们更有目的性。
4、欣赏老师制作好的纸偶玩具,猜一猜是什么?说说理由。
5、教师以燕子为例制作演示。
制作步骤:先画,再剪,然后组合粘贴,最后装饰细节。
【设计意图】:了解制作步骤,体会如何体现鸟特征。
三、小组合作设计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组选择的角色,利用纸材,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
组长分工,合作完成。
使用刀子和剪刀时注意安全。
2、制作完成后,思考怎样表演制作的角色。
3、教师适时指导帮助。
四、故事表演组长利用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小燕子挂勋章》故事表演。
教师对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五、课后拓展认识木材、袜子、衣服拼接材料制作的玩偶。
六、总结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玩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玩偶,并表演了故事。
课后我们可以多多练习把玩偶制作的更加精致。
《会“演戏”的玩具》学情分析已掌握的知识:三年级学生接收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养成了绘画习惯,绘画能力比较强的。
在一二年级接触的手工在彩泥、剪纸方面比较多。
平时同学们平对于折纸的游戏体验的较多。
但把纸做成立体的事物,体验比较少。
在课前也做了一些铺垫,带着同学们做了一些立体的玩具制作。
对于老师演示的事物同学们接收的比较快,能很好的完成。
但在新形象的结构特点把握、表现方面我有所担心。
制作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有不少展示评价环节的进行,同学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错,但在表演故事方面不知道怎样。
设计的故事同学们并不熟悉,在此可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总结、阅读能力。
《会“演戏”的玩具》效果分析:。
每个组根据角色特征都完成了制作。
但小组分工方面有些组员不接收组长的分工,导致有的组出现了制作比较慢的现象。
同学们在制作方面考虑不周到不太自信,老师也没有注意指导,出现一个角色重复制作,纸张浪费较多的现象。
有的些鸟的结构把握不准。
把平面纸做成立体事物存在困难。
在比例尺寸方面可能把握的不是太好。
但三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观察力还是不错的。
对于事物的细节也能考虑到。
不能因为做的东西比例尺寸不协调,就否定他们的作品。
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表现空间。
《会“演戏”的玩具》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身边的多种材料及不同方法进行工艺制作。
教材涉及皮影、手偶等会“演戏”的民间玩具艺术形式。
在本课中教师展示了纸质材料制作的鱼。
还有手套、袜子、木质猴子等材料制作的其他玩具。
涵盖了多种不同造型的手法和材料运用。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本课中我力求通过一个小故事中角色的制作和表演来完成这一课。
通过读故事、认识角色特征、小组合作制作角色、故事表演来体验《会“演戏”的玩具》这一课。
这只是一个很浅层次的制作表演的玩具尝试。
在学习中学生体验用材料制作玩具,并用赋予其角色,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角色。
同学们对此还比较感兴趣。
只是制作、表演还很青涩。
但这也是同学们一个真是的展现。
《会“演戏”的玩具》评测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组选择的角色特点,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会“演戏”的玩具。
组长分工,合作完成。
利用纸偶来完成故事表演。
4《会”演戏”的玩具》课后反思教学思路:这是一堂融绘画、剪贴、想象创意于一体的手工制作课。
在本课中要让学生知道故事中各个鸟的代表性的特征,利用纸材,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角色的纸偶制作。
分析范例,观察教师示范。
感受创造纸偶玩具的快乐,享受制作玩具的乐趣。
在本课中突出了学生自己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分析:情景导入,用玩偶小彩鱼引出课题。
这样的做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校园艺术节,让小彩鱼给同学们安排任务。
在新授中,首先了解民间玩偶的艺术形式。
然后读故事,找角色。
对于如何表现角色特征,安排了欣赏教师范作的环节,从玩偶特征中认识“这是什么”。
然后再出示故事中设计的燕子、老鹰、啄木鸟、喜鹊的真实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类鸟的特征,结合燕子纸偶的制作过程,交流制作要点:用减法:修剪纸玩具的外轮廓,用加法:剪贴符合动物特征的五官,添加眼睛、嘴巴完成作品。
在学生创作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添绘画、剪贴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最后让学生用演一演的形式,每个小组一个代表,共同来完成故事表演。
不足及改进:完成这堂课后,反复观看录课视频,发现很多不足。
让我对这节课以及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1、课堂语言不够规范和精炼,对于一些观点的表达没有突出美术语言的运用。
2、对于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挖掘不够深,只是大致介绍了表演形式,对于材料、制作工艺、角色特点都没有涉及。
3、《小燕子挂勋章》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
只让一个学生讲故事,老师说角色。
没有顾及全体学生,至考虑这一个学生能完整流利的读故事,没有给其他组机会,也让其他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
每个角色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是太深。
应该让每一组读一段,每一组选取、制作角色时,可能会更用心。
每一组通过读这一段,也能让组长表演故事时对台词更加熟悉。
让全体同学参与课堂每个环节这方面设计的不够周全。
也可以课前准备好每组一个故事,每组一个任务卡,并表明故事的旁白、每个角色的台词。
4、故事表演环节,学生站在讲台上,讲桌遮挡了表演,在“挂勋章”的环节,在后排的同学没有观看到。
表演应该站在讲桌前,表演背景的设计再适当大一些,加强烘托。
5、小彩鱼在课堂中的运用没要贯穿到始终,在同学们制作完成和表演完成后,都可以“小彩鱼”的口吻对作品和表演进行鼓励性评价。
6、对于学生作品只有表演,没有对作品进行评价。
可以在表演完成后,从如何抓住角色的特征、制作手法方面进行评价。
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生动有趣,体现不一样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更快乐的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中。
《会“表演”的玩具》课标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这样描述的。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美化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在第二学段(3——4年级).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标中提出这样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
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会“演戏”的玩具》这一课,从玩具“会表演”这一用途出发。
抓住了故事中各种鸟的特征去认识、分析、表现。
整个制作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设计意识的表达。
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
对于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没有过多的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认识的表达,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