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 我与社会 教案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作业布置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与很多人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每人绘制一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结合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观察图片法是道法教学中常见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五: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针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引导学生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2:播放图片。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享暑假里发生的事情及相应感受和体会。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亲身经分享,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同时让学生理解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环节三:
欣赏视频
播放视频。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
八上道法《》教学设计
课题
《1.1我与社会》
册别
八年级上册
班级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教学重点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由个人构成(二)了解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章节,主要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独立,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有效自学和合作探究。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相对匮乏,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八年级学生可能对社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纠正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理智的选择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康辉2分钟带你看百年中国巨变”思考: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1—6页)思考: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3、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怎样的?(重点)4、社会关系有哪些类型?【新知探究】运用你的经验:情境一:周六早上6:30,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我与社会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我与社会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1、晓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的蜕变有赖于社会。
教学目标2、掌控社会关系,介绍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3、体会社会生活,晓得个人就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点教学容易个人的蜕变有赖于社会点教学方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探讨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路教师活动节引题想想你的暑假生活说一说:两个月的假期已经完结了,你能够说道说道这个暑表自己的意假中使印象深刻的事吗?见到。
使学生都存有话可以说道学生民主自由发活已经开始,导入课堂,从刚完结的暑假生动学生活设计意图展示主人公小明的暑假生活学生根据个结合以上情景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人感受自由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回答。
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情境展示小明的假期暑假观看新闻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这样的一学生根据自则新闻,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何感受?己的意愿可有选择性的在观看电影《战狼2》时,电影的最后一幕让回答析题小明印象深刻。
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暑假生活感受到了哪些呢?教师归纳: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你说我说:回想过去,这些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有变化吗?教师归纳: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越来越深受到对社会的认识和现在的感受,感对比过去的感受中受自己在社会生活可以有话可说,感生肯定有所了解,这两件事大多数学的方式感受关注参与社会通过回答引导学生小明的困惑小明辨认出,古时候,人们经常形容那些大家闺秀“大门不出来,二门不安”。
(部编)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教案1.1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
年级:初一主备教师:授课老师:
章节名称(课题)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我与社会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周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
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
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
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需要我们献计献策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作业
待定
教学反思
2019年8月9日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2.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1.1 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教学过程你知道“自给自足”吗?请思考: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2.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暑期生活分享会:角度一“走中国”(旅游见闻、文化风俗、美食故事)角度二“看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志愿体验)角度三“宅在家”(读书学习、生活技能、陪伴家人)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呢?学生:教师: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④上网查询……【思考与分享】宅家,暴雨天,该不该点外卖?观点一:点。
①外卖平台就是靠外卖而生,不点,平台没法运营。
②外卖小哥靠接单挣钱,不点,收入打折。
③大雨天实体商家生意惨淡,提供外卖可以保障收入。
④客户有需求,不点,生活上确实少了很多便利。
观点二:不点。
下雨天行车不安全,道路积水严重,外卖小哥很辛苦,安全不能保证。
观点三:不该讨论点不点,而是暴雨天运营商应不应该提供外卖服务。
平台应该在能够保障服务质量和外卖小哥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外送服务的可行性。
学生:教师:从平台来说,可适当延长派送时间,作为安全保障的基础,或增加外卖小哥接单的费用;从用户来说,当然就是多体谅,不无缘无故的差评和过度催单,理解对方的不容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思考:感受社会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学生:教师:①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案例分享】李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负责领导一个由不同背景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共同开发一款新的应用软件。
在项目过程中,李华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克服了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最终成功推出了这款应用软件,并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教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工作成果和职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条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自主测评》
五、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六、教学后记: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活动:介绍我自己
(1)向身份不同的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2)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小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三)课堂小结: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投身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与父母、老师、社会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学生活动:聚焦生活
相信同学们对“自给自足”这个词都能理解,请思考:
1、现代社会,个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2、请举一例说明。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可以找医生。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要从社会中获取;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
重点提示
难点点拨
二、教学重点: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与社会》教案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从和陌生人交往开始的。
从入学开始就要同陌生的老师交往,同时要同陌生的同学交往,从小学、中学和大学,到走向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人际能力的关键性尺度。
因此,我们不要惧怕与陌生人交往,而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的社会人。
1教学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2学情分析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3重点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我与社会师):大家都比较喜欢《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合作释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基他人做好补充)导学卡展示:自主学习合作释疑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社会化?(学生发言后,学生点评,师归纳总结)(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进一步来深入分析、探究:我参与我快乐(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结合导学卡,完成一个任活动一:看教材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样的联系?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师):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2.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踊跃分享探究成果。
3.仔细阅读相关热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社会生活。
4.理解识记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社会关系我来晰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预设过程(15分钟)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人物材料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活动:绘制“我”的世界——引导学生绘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思考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展示鲁迅、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名人名言。
3.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4.情景演绎:身份大揭秘——面对不同对象,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表现出较强的关注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运用法治知识分析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集体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社会与个人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师提出与法治相关的问题,如:“法治对个人有什么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法治知识竞赛(15分钟)
1.教师设计法治知识竞赛题目,涉及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等。
2.学生分组竞赛,巩固法治知识,提高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个人的制约。
2.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社会现象,独立思考,不盲从。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第二课时:社会问题与法治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 教案
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感受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活动二:P3-4探究与分享思考、讨论:(1)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来源:学,科,网](2)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看图片,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3.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来源:学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5.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小组讨论,1、2号发言,3、4号纠错,5、6号补充。
讨论结束的小组翻绿牌,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五、练习反馈小组互帮活动1、完成核心知识背诵2、做好思维导图3、完成规定作业4、预习新课1、小组安静练习,独立完成。
2、小组完成后翻绿牌。
3、小组讨论,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4、组内互批,在错题标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她)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哪些表现?个人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如何影响个人?让学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1、当前年龄的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入。
2、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现阶段认清自己所涉及和需处理的各种社会关系,认清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核心
素养
教学目标
文化
基础
能够理解人的社会关系,形成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的的能力,能够更深刻感受和认识社会生活,培养关于社会生活的人文底蕴;正确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坚持自己是社会一员的正确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科学精神,培养亲社会行为。
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看,记得某本小说里边有个环节,主角修仙失败转世重修,轮回十次。在第十世会转世为书生,读书开悟成仙,主角读万本书后却没有任何成仙的迹象,随后受高人指点,行万里路,白日飞升。请问:为什么书生读万本书后还要行万里路?
生:为了感受世间万象。
师: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所以我们要主动去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去学习、成长,在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发展。我们投身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成熟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自主
发展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能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认识和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进一步明确自己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热爱社会,健康生活。
社会
参与
帮助学生培养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成长为有责任担当的人;能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去观察社会现象,创新的去认识和处理自己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并形成鲜明的个人特点。
四、课后拓展
课后完成教材第6页拓展空间内容。
板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
八上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小猪佩奇》(一)导入:小猪佩奇:“社会人”(让学生说)(二)主要过程:教材简要分析,教材以我们的生活为起点,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环节一:走进社会生活1.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出生——幼儿——上学”2.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参观博物馆、直升机体验活动、商场购物…….”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女儿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结论: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环节二:深入社会生活1.圈:随着身体成长、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谈看法下列是2018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访问非洲,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事件二:国家打击“长春长生”等疫苗造假案件事件三:泰国沉船事故,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
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1-1 我与社会(教案)-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教案(部编版)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
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经历。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件和大家分享。
PS.可以直接分享,也可以四人小组先相互分享,推选出一位在全班分享。
学生分享:略
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丰富的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知我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讲解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选出你的最爱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暑假的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归纳一下,我们的暑假生活之所以令人更加留恋,因为暑假不仅有学习,更有走亲访友和游玩。
追问:通过这三方面的体验,说说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生:略
师:在暑假我们有机会走进社会,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网上的一个点,我们通过社会关系确定自己的身份。
【活动四】名言赏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单元教案整理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1-2单元第一课1.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参与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思考,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课堂活动,讨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吗,主人公鲁宾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依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鲁滨逊能在孤岛上生存了28年,除了他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的知识技能、丰富的生活经验、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
但这些都是他在以前的人类社会中获得的和学到的,没有这些他是活不下去的。
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
那么个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参与社会,我们感受社会能有什么意义,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身份都是不变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二、新课学习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PPT展示四个情景(课本P2):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
(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
(展示图片
)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