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猴子的故事_和猴子有关的经典成语故事
有关猴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猴年马⽉ 解释猴、马:⼗⼆⽣肖之⼀。
泛指未来的岁⽉ ⽤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例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 近义词遥遥⽆期 反义词指⽇可待 根据农历⼲⽀,猴年12年⼀个轮回,马⽉也是12个⽉⼀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个⽉是马⽉,“猴年马⽉”的周期是12年。
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18⽇开始直⾄7⽉16⽇是农历五⽉,也就是庚午⽉,正好是“猴年”⾥的“马⽉”。
下⼀个“猴年马⽉”是2016年6⽉5⽇⾄7⽉3⽇。
天⽂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这个词的来历⽆从考据,复旦⼤学中⽂系古汉语专家骆⽟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这个词多半是来⾃民间的谚语。
⼀种流⾏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是“何年嘛⽉”谐⾳的变体,⽽在英语中,“猴年马⽉”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其实每年都有⼀个⽉是马⽉,每年农历正⽉到腊⽉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猴、鸡、狗、猪、⿏、⽜。
杀鸡骇猴 【成语故事】从前⼀个耍猴⼈买了⼀只不听话的猴⼦,艺⼈⼗分⽣⽓,就到市场买来⼀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公鸡吓呆了,艺⼈乘机拿⼑杀了公鸡,坐在⼀旁的猴⼦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说什么或敲锣打⿎,猴⼦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艺⼈的指令。
【典故】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宰了,那猴⼉⾃然害怕。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 【释义】传说猴⼦怕见⾎,驯猴的⼈便杀鸡放⾎来恐吓猴⼦。
⽐喻惩罚⼀⼈以恐吓或警戒其他⼈。
【⽤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儆百 【近义词】杀鸡吓猴、杀⼀儆百 【成语⽰列】这样做起到杀鸡骇猴的作⽤。
⾐冠沐猴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楚怀王三⼈约定,谁先攻⼊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刘邦先攻进咸阳,项⽻很不⾼兴,进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婴,放⽕烧了阿房宫,掠夺⼤量⾦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
有⼈在背后讥讽楚国⼈是戴着帽⼦的猴⼦。
【典故】⼈⾔楚⼈沐猴⽽冠⽿,果然。
关于猴的一个简短典故
关于猴的一个简短典故1.关于猴的典故不管是典故还是歇后语都很多哦,有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
如说小孩子淘气,是“猴了巴叽”;说人机灵“长了毛比猴都精”;劝人不当教师“家有五斗粮,不做猢狲王”;讥人吝啬“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枣”;至于“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是说,强势一方传达的是威胁的信息,弱势一方则在表达无奈的情绪。
《经楼梦》中贾宝玉要吃鸳鸯脸上的胭脂,猴在人家身上不下来。
一个“猴”字,名词作动词用,何等的传神!歇后语就更多了,如: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猴子扛大梁——受不了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猴子捞月亮——空欢喜孙悟空更使这类词条数目大增: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孙猴子变山神庙——露了尾巴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六耳猕猴充悟空——冒牌货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2.有关猴的古代历史典故沐猴而冠秦王朝灭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破没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身世。
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升官或发财以后,如果不回故乡夸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绫罗绸缎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没有人会知道这个人此时的大富大贵。
楚汉之争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项羽这种务虚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见的政治眼光,对他自己和楚国的前途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有人气愤地说:“人们都说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说对了。
”经典典故—醒悟的猴子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想着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儿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
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呵!于是,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很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
和猴有关的成语典故
和猴有关的成语典故今年是猴年,收集了十八条和猴有关的成语。
要学好用好这些成语,需要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来源,因而对部分成语的典故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以供学习成语的朋友参考。
朝三暮四【拼音】:zhāosānmùsì【出处】:《列子·黄帝》、《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释义】: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故事】:“朝三暮四”是则寓言,讲叙宋国狙公给猴子分配食物的故事。
最早出现在《列子·黄帝》中,后来在《庄子·齐物论》中也引用了“朝三暮四”这个故事。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老人,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大家都称他狙公。
狙公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话,相处得十分融洽。
猴子每天要吃上好多粮食,狙公宁愿省下家里的口粮,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没有多久,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
狙公想减少猴子们的用粮,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话,就先骗他们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要减少粮食,都恼怒的乱蹦乱跳,好像向主人示威的样子。
隔了一会,狙公又改口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该够吃了吧!”猴子们一听,早上加了一颗,都高兴地伏在地上,表示满意。
“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原意为以诈术欺人,后来用以比喻反复无常。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庄子有关《齐物论》的哲学思想: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
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
猴 成语故事
猴成语故事《猴子与成语》嘿,大家都知道猴子特别机灵吧!今天我就来讲讲和猴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记得有一次去动物园,我正好走到了猴山那儿。
那场景,可真是热闹非凡啊。
一群猴子在山上上蹿下跳的,别提多欢快了。
其中有一只猴子特别引人注目,它就像个小调皮,一会儿跳到这边树枝上,抓抓这儿挠挠那儿,一会儿又跑到那边石头上,东张西望的。
这时候,饲养员拎着一袋子食物走了过来,这可把猴子们激动坏了。
它们一个个都眼巴巴地盯着那袋子,就像一群小馋猫。
这只调皮的猴子尤其着急,它迫不及待地就冲了过去,想要第一个抢到食物。
结果呢,不小心脚一滑,直接从树枝上摔了下来,来了个四脚朝天,那模样真是太滑稽了,把周围的游客都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它可没管那么多,一个翻身就赶紧起来,继续去找吃的。
这只猴子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猴急”这个成语,它简直就是这个成语的完美写照啊。
看着这些猴子们在那里争抢食物,打闹嬉戏,我忽然觉得它们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有时候会因为太着急而闹出笑话。
就像我们做事,如果过于猴急,就可能会把事情搞砸,反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猴子们虽然调皮,但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启示。
它们的活泼好动,它们的机灵可爱,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而那些和猴子有关的成语,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行事要有分寸,不要像猴子一样猴急,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从动物园回来后,我就一直对那只猴急的猴子念念不忘。
每次想到它,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也会更加深刻地记住“猴急”这个成语的含义。
也许这就是猴子们的魅力所在吧,它们不仅存在于成语故事中,还在我们的生活里留下了有趣的印记呢!哈哈!。
猴的成语故事大全
猴的成语故事大全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猴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猴的成语故事1:尖嘴猴腮【拼音】:jiān zuǐ hóu sāi【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肉吃。
”【释义】:原意是说猴的尖嘴巴、瘦面颊。
现用来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通常用作贬义词。
【故事】:出自《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的故事中。
范进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他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
到了六月尽头,范进想进城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得意忘形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屁!’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过意不去,舍给你的,如今疑心就想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给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得范进摸门不著。
辞了丈人回来,自己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著丈人,到城里乡试。
出了场,即刻回家。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后人用“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猴的成语故事2:猴头猴脑【拼音】:hóu tóu hóu nǎo【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二十一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成语故事i1
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 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 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 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 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 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 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 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 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 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然后,出去贴在坑边 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 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 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 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轻手 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 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 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 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 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 坑边的墙角上。〔注〕:后来人 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 二不曾偷"当作 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 结果反而更 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此地无银三 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 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 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 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 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 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 “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 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 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 “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 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 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 着脸,赶紧收拾好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 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很久以前,在中国贵州没有驴子这种动物,大家都不知道驴子 长什么样子。有一天,有一个人从别的地方运了一头驴子到贵州, 他把驴子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远远看到驴子在叫,心想:“这 是哪来的怪物呀!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还是离他远一点比较 安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看到驴子每天就是走来走去、偶而叫 几声!老虎心里又想:“这个家伙个子是很大,不晓得会些什么, 我来试试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 驴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气:“你干嘛碰我呀!”说完就举起脚来踢 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踢中,老虎这才发现:“这个 驴子只会用脚踢人,根本没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张大嘴要 把驴子吃掉,驴子吓的大叫:“你不要靠过来喔!我会踢人喔!” 老虎大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人,我还会吃人呢!”老虎说完 就把驴子给吃到肚子里去了!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 虎吃掉的事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的点 子、方法都很普通,没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这句成语说 成“黔驴技穷”!
猴子捞月的故事及给人的启发_猴子捞月的故事及给人的启示
猴子捞月的故事及给人的启发_猴子捞月的故事及给人的启示猴子捞月,词语,启示:这群猴子太傻了,竟干出如此不切实际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猴子捞月的故事: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
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
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
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
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
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
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
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猴子捞月给人的启示: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田野里,有一丘稻田,紧挨着的是一丘白菜地。
秋天来了,阳光灿烂地照着,天越晴越高了。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沐猴而冠”的典故。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猴子得到了一顶人类的帽子,它非常得意地戴在头上,仿佛自己变成了人一样。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的人。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负自傲是不可取的。
人们常说“骄兵必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自以为了不起,自负自傲,就会失去谦逊和谨慎,最终会失败。
正如那只猴子,它戴着人类的帽子,自以为自己变成了人,结果却暴露了自己的可笑和愚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沐猴而冠”的人。
他们可能因为某些成就或者条件优越,就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甚至忽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最终也会因为自己的自负而失败。
相反,谦逊和谨慎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谦逊使我们能够虚怀若谷,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步;谨慎则能让我们避免盲目自大,对待事物更加深思熟虑,不轻易得意忘形。
正如《庄子》中所说,“大块落地,大木成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有谦逊谨慎,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走得更远。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自己是否有“沐猴而冠”的倾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和谨慎。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不忘初心,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自负自傲,走上成功的道路。
总之,沐猴而冠的故事告诉我们,自负自傲是不可取的,谦逊和谨慎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让我们牢记这个故事,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和谨慎,走上成功的道路。
猴子捞月的成语故事
猴子捞月的成语故事猴子捞月的成语故事【成语】猴子捞月【拼音】hou zǐ lāo yue【解释】干不切实际的事。
然而世上也有类似的人,他们凭幻想办事,其结果与猴子一样。
【故事】从前,有一只猴子爱上了月亮。
她总是在不断变幻,时而圆圆的,时而弯弯的,看上去神秘而诱惑,令猴子着了魔。
于是猴子不再喜欢白天,因为白天月亮总是羞涩地躲起来不肯露面,只有太阳落山后才出来。
于是猴子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跑出来仰望着月亮那皎洁纯美的面容,心里很开心很满足。
漫长的黑夜就这样过去,而一年四季,也就这样匆匆溜走了。
秋天的某个傍晚,猴子觉得有些口渴,就四处找水喝。
他在树林里找到一口井,欣喜若狂,刚想把头探进去喝个痛快。
可突然间,他像触电般地僵住了。
他看见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神mdash;mdash;月亮。
她怎么会在井里呢?她消瘦了,变成一弯苍白的月牙儿,像即将融化的晶莹的冰,看得他心疼。
他慌忙抬头朝天空望去,却见到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月牙儿仍挂在高高的树梢上,脉脉无语凝视着他。
猴子大吃一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心一下子被搅乱了。
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井中的月亮忽地破碎了,只剩下丝丝缕缕的银光在水波中乱闪。
他焦急而心痛地望着她。
还好风一停,她便重新恢复了原状。
可是,该怎么办才好呢?是谁那么狠心那么残忍地将她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井底呢?也许天上的月儿只是他的幻觉吧,此刻她正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受苦!他决心要救她!只见他吃力地趴在井边,一只手攀住井沿,另一只手朝她轻轻捞去。
可是当他的手刚接触到她的脸,她又再度化为乱琼碎玉。
他的手上沾满了水珠,那一定是她的泪吧?是他弄痛了她吗?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他在心底默默对她说。
可是不知为什么,只要他的手一缩回,她便又变回了原先那个弯弯的月牙儿。
她好像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调皮孩子,让他无奈焦急却又怜惜疼爱hellip;hellip;一次又一次,他满怀希望朝她靠近。
一次又一次,他的希望怅然落空。
有趣的四字成语故事5篇(最新)
1.有趣的四字成语故事水中捞月从前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玩着玩着他往井里一看,发现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大叫道:不好啦!不好啦!月亮掉到井里啦!大猴子听见了,急忙跑过来跟着也叫了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
”他们这一叫,引来了老猴子,老猴子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啦!”这一下附近的猴子也听见了,都跑过来看。
大家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咱们快把它捞上来。
”猴子们纷纷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第一个倒挂在大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
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
小猴子挂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
可是他的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
这时老猴子一抬头看见月亮还挂在天上,喘着气说,“不用捞啦不用捞啦,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呢!”水中捞月意思是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小朋友,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动动脑子,切合实际,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观察,最后做出判断和行动,以免做无用之功。
2.有趣的四字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以前有一个人,想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马车,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准备上路了。
楚国位于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却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该往南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可是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的路费也多着呢!”路人依然极力劝阻,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一走的方向不对,路费再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这有什么,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可是他条件越好,他就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关于猴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猴的典故和成语主张对敌斗争要有“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策略,并多次以诗词讴歌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其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以猴为典入句或修辞,不自毛泽东始.相关猴子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源远流长、举不胜举.如: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韩生劝项羽都关中,羽曰:‘吾闻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乃烧宫室都彭城.韩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悦.心猿意马此为佛教用语.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后多用于比喻心神不定.尖嘴猴腮《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中举后痰迷心窍,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像你这等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杀鸡吓猴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官场现形记》五十三回:“俗语说得好,叫做‘ 杀鸡吓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树倒猢狲散宋《说薮·曹咏妻》载:曹咏投靠秦桧,做了大官.秦桧一死,曹就被贬.厉德斯派人给曹送去一信,曹拆开一看,乃是《树倒猢狲散赋》一篇.猢狲入布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尧臣]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猿鹤虫沙《抱朴子》:“周穆五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教猱升天比喻教唆别人做坏事.《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猴升天.”这些成语皆形象、精炼、贴切之语,使用得当可文章增辉.相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如说小孩子淘气,是“猴了巴叽”;说人机灵“长了毛比猴都精”;劝人不当教师“家有五斗粮,不做猢狲王”;讥人吝啬“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枣”;至于“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是说,强势一方传达的是威胁的信息,弱势一方则在表达无奈的情绪.《经楼梦》中贾宝玉要吃鸳鸯脸上的胭脂,猴在人家身上不下来.一个“猴”字,名词作动词用,何等的传神!。
中国成语故事精选
中国成语故事精选中国成语故事篇1怨天尤人故事动物园里有一只刚来的小猴子,它被关在笼子里。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给它安置了一个很漂亮的“家”,每天都喂它喜爱的食物。
可是它还是不高兴,它想念它的爸爸妈妈,想念它从前的伙伴。
它很伤心,总是不停地大叫。
结果吵的其他动物都跟着一块叫喊起来。
一位工作人员看到这只猴子这么不老实,决定好好教训它一番,它用电棒去击打小猴子,可是小猴子叫的更凶了。
这时,另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他对他的同事说:“让我试试吧!”他把小猴子装进一个很小的笼子里,然后吊在关老虎的房间里。
老虎还以为是给自己送上美餐来了,饥渴地盯着小猴子。
小猴子吓的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
这让老虎更加兴奋,它跳起来扑向猴子。
小猴子以为完了,叫的越发尖利了。
但老虎没有碰到猴子,因为笼子离地面的高度是它达不到的。
所以它一次次地尝试只是在白费力气。
小猴子吓坏了,它叫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它才回到它的“家”里。
回到“家”的小猴子没有了老虎的威胁,逐渐安静了下来,很快睡着了。
小故事大道理: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怨天尤人呢?那是因为我们从未遇到过十分糟糕的情况。
珍惜现有的一切,要知道,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中国成语故事篇2随遇而安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
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
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
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
文学_关于猴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猴子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沐猴而冠清朝末年, 有位姓文的制台非常害怕洋人的洋枪洋炮。
文制台有一个脾气, 就是在他吃饭的时候, 不准任何人来打扰, 总要等他吃过饭、擦过脸再说。
否则, 对禀报的下人, 轻则责骂, 重则拳脚相加。
这一天, 文制台正在吃饭, 一个外国领事要见制台。
一听洋人来了, 制台吓得六神无主, 不但打破惯例, 说“请进”, 而且穿好衣帽, 亲自来到滴水檐前迎接。
这个领事为什么事情来见制台呢? 原来, 制台新近处死了一名亲兵, 谁知杀的地方不对, 既不在校场, 也不在辕门外, 偏偏在这位领事的公馆旁边, 所以领事前来问罪。
见了面, 领事愤愤地把上述情形讲了一遍, 责问制台, 为什么在他公馆旁边杀人? 制台临时编出一套理由, 说:“这个亲兵原是拳匪, 正因为拳匪专同洋人为难, 这就对贵领事也有所不利, 所以我特地想出一条计来, 把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 好教他的同党惧怕。
俗话说杀鸡骇猴, 把鸡杀了, 那猴子看到自然就怕。
我这回虽说只杀一个亲兵, 然而所有拳匪见了这个榜样, 以后就不敢再和贵领事为难了。
”那领事听了制台的回答, 称赞他办得好, 告辞而去。
成语故事-杀鸡骇猴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
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
”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成语故事-猿猴取月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率军逼进咸阳。
就在这时候,赵高趁机杀了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并派人来向刘邦求和说是只要让他做关中王,他愿意把秦国献给刘邦。
刘邦见赵高为人奸诈,没有应允。
接着猛攻咸阳,秦王子婴请降。
刘邦带兵进入咸阳,没有杀害子婴,封了库房,关了宫门,与当地群众约法三章后,又退兵霸上(今陕西长安县东)。
没有多久,项羽率领各路诸侯也来到咸阳。
他首先杀掉了只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秦王子婴,接着又杀了秦国的公子、亲族八百多人、文官武将四千多名,只杀得咸阳街头尸横遍地,流血成河。
尖嘴猴腮成语故事
尖嘴猴腮成语故事《尖嘴猴腮之篇①》从前啊,有一只小猴子叫皮皮。
皮皮长得尖嘴猴腮的,但是它心地特别善良而且非常勇敢。
皮皮住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这片森林里有许多危险的地方。
有一次,森林里突然出现了一股黑烟,把小动物们都吓坏了。
原来是森林边缘的一块草地着火了,火势随着风越烧越大,眼看就要烧到小动物们的家了。
其他小动物都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皮皮站了出来,它大声说:“伙伴们,我们不能就这么等着,我们要去灭火!”有些小动物害怕地说:“火那么大,我们怎么可能灭得了啊。
”可皮皮不管这些,它跑到小溪边,用大大的树叶做了一个简易的盛水器,然后一趟一趟地把水往火上浇。
其他小动物看到皮皮这么勇敢,也纷纷效仿。
虽然,小动物们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只知道害怕和退缩。
皮皮虽然身形瘦小,尖嘴猴腮看起来没什么威慑力,但是它的勇敢却是最伟大的力量。
小朋友们也要像皮皮一样勇敢,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不要怯懦,要积极地想办法去应对,这样就能克服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困难。
《尖嘴猴腮之篇②》在一座山林中有一只聪明的小狐狸,名字叫铃铛。
铃铛天生就是尖嘴猴腮的模样,但是它可有很多点子呢。
铃铛住的这片山林里,食物有时候会比较匮乏。
许多动物因为不适应,都饿瘦了。
可是铃铛却不一样,它到处寻找不同的食物。
它知道山林里有一种树叶,虽然口感不怎么好,但其实富含营养。
别的动物都不愿意吃,觉得这东西看起来就不好吃。
铃铛却不挑食,它给大家说:“伙伴们,不能光吃好吃的,这种树叶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力气熬过食物匮乏的时候呢。
”可是大家都不信。
铃铛就每天吃这种树叶,过了一阵子,那些只挑好吃食物的动物都饿得有气无力的时候,铃铛却还是活蹦乱跳的。
这下大家都相信铃铛说的话了,在铃铛的带领下,小动物们学会了吃各种不同的食物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小朋友们,不能挑食。
铃铛虽然长得尖嘴猴腮,但是它的智慧却能让大家摆脱困境。
和猴子有关的经典成语故事
和猴子有关的经典成语故事和猴子有关的经典成语故事猴子。
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猴子有关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借鉴!沐猴而冠项羽据关中后,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
”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劝说者说:“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
” 项羽听说了,烹杀了那个游说的人。
后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
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
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
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
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杀鸡儆猴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
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
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
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
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
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
耍猴戏的一打鼓,它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
“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儆猴”。
关于猴的成语典故
关于猴的成语典故猴,十二生肖之一;那么大家知道与猴相关的成语故事吗?小编整理了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关于猴的成语故事1毛泽东生前对猴子颇有好感,他曾以猴自况“深山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自称“有点猴气,也有点虎气”。
他对孙悟空更是赞赏有加,主张对敌斗争要“学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策略,并多次以诗词讴歌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其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以猴为典入句或修辞,不自毛泽东始。
有关猴子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源远流长、举不胜举。
如: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韩生劝项羽都关中,羽曰:‘吾闻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乃烧宫室都彭城。
韩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心猿意马此为佛教用语。
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后多用于比喻心神不定。
尖嘴猴腮《儒林外史》第3回:范进中举后痰迷心窍,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象你这等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杀鸡吓猴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
《官场现形记》53回:“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吓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树倒猢孙散宋《说薮·曹咏妻》载:曹咏投靠秦桧,做了大官。
秦桧一死,曹就被贬。
厉德斯派人给曹送去一信,曹拆开一看,乃是《树倒猢孙散赋》一篇。
猢狲入布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尧臣]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
’”猿鹤虫沙《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教猱升天比喻教唆别人做坏事。
《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猴升木。
”这些成语皆形象、精炼、贴切之语,运用得当可令文章增辉。
有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
猴的生肖成语故事_猿猴取月
猴的生肖成语故事_猿猴取月猿猴取月是一个成语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出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猴的生肖成语故事_猿猴取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
”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注音】yuán hóu qǔ yuè【解释】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
【出处】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有关猴子的成语1、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让猴子感到害怕。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比喻词,所谓杀鸡儆猴通俗点讲就是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3、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4、三四调狙: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
指诈术欺人,实质不变。
5、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6、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7、猴年马月:这里的猴马指的十二生肖的猴年和马年,所谓的猴年马月泛指未来的岁月,常常被用做贬义词,讽刺时间遥遥无期。
8、猿猴取月:和猴子捞月一个意思,比喻愚昧无知,干一些白费力气什么也得不到的事情。
9、杀鸡骇猴: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10、尖嘴猴腮:嘴巴长得尖尖的,腮帮子长得像猴子的腮。
这个四字成语通常是用来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非常非常的难看。
11、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12、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同“杀鸡骇猴”。
13、心猿意马: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14、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猴子救月的成语故事
猴子救月的成语故事
古时伽尸国有座波罗奈城,在人迹稀少的树林中生活着500只猕猴。
一次猕猴在一棵尼俱律树下,见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摇晃。
他们担心世界夜晚会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挂连接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
由于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落水。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猴子救月
成语拼音:hóu zǐ jiù yuè
成语解释: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典故出处:《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
成语例句:猴子救月等于杞人忧天。
猴的成语故事精选
猴的成语故事精选猴的成语故事1:肝肠寸断【拼音】:gānchángcùnduàn【释义】:肝脏和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开了。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原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故事】: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
船进入三峡时,部将中有人捉到了一只小猿放在船上。
母猿看到了,心急如焚,沿岸奔跑,哀哭号叫。
三峡山势陡峭,江随壁转,壁与天接。
母猿奋不顾身,攀青藤,走绝壁,滚山坡,跟着船队走了一百多里。
船行至巫峡,不觉快了下来,靠着江边,缓缓行进。
这时,母猿哀叫三声,瞧准小猿所在的船跳下,当即气闭伤重。
船上的兵士,剖开母猿,只见肝肠寸断,桓温听说了,怒火冲天,叫人把捉小猿的军官叫来,训斥了一顿,贬了他的官职。
后人存有诗云:巴东三峡巫峡短,猿鹤三声泪粘裳。
猴的成语故事2:猢狲进布袋【拼音】:húsūnrùbùdài【原文】: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以诗著名三十年,终严禁一官职。
晚年与修成《唐书》,书变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感叹。
其初受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奏议,堪称猢狲进布袋。
”刁氏对曰:“君子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仁义对。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
’师曰:‘猢狲入布袋。
’”【释义】:猢狲:猴子。
猴子入了口袋。
比喻行动丧失约束。
【故事】:北宋梅圣俞是个有名的学者和诗人,为人澹泊,不追求功名利禄,和老妻两人居住在乡村里,读书、写文章、和邻居谈谈说说,觉得很自在,三十年没做一官半职。
可是他有学问的名气很大,连皇帝也知道梅圣俞是个品学皆优的人,因此特地下圣旨,召他到京城去修《唐书》。
他心里不愿意却又不敢违抗皇帝的任命,于是叹着气对妻子说:“我这一去,真可说是‘猢狲入布袋’了。
”猴子是好动的,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他妻子也笑道:“你一生不愿做官,这一去恰如‘鲇鱼上钓竿’,有得苦吃呢!”后人用“猢狲进布袋”比喻野性受约束,十分不情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猴子的故事_和猴子有关的经典
成语故事
【--经典手机短信】
猴子。
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猴子有关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借鉴!
沐猴而冠
项羽据关中后,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
”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劝说者说:“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
”项羽听说了,烹杀了那个游说的人。
后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
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
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
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
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
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杀鸡儆猴
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
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
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
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
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
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
耍猴戏的一打鼓,它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
“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儆猴”。
后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
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
”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
猴年马月
根据干支历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
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
棘刺母猴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
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
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
”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
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猴子搏矢
吴王乘船到长江沿岸的一座猴山游玩,很多猴子见人来了就害怕地逃跑,惟独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灵巧接住了箭。
吴王命令助手们齐射,那只想表现的猴子最终给射杀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爱出风头,卖弄自己,生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特长,殊不知这样很不好,就像猴子搏矢,容易把自己给卖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