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弦歌》有感:君子比德如玉,不为瓦全_读后感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弦歌》有感:君子比德如玉,不为瓦全_读后感_模板
君子比德如玉,不为瓦全
——读《弦歌》有感
中茶云南刘洁宇
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因为很喜欢科幻小说,之前又被刘慈欣的《三体》所震撼,就毫不犹豫的入手了这本郝景芳的短篇小说集《孤独深处》,看完整本书后,最喜欢的不是获奖的《北京折叠》,而是另一篇科幻小说《弦歌》。
《弦歌》这篇小说主要讲述的背景是地球被外星人入侵三年后,外星人对军事设施和军事人才进行着精准的打击,却对艺术家、科学家、平民采取宽容的政策。
越来越多的权贵、艺术家、科学家被外星人接到了他们在地球的控制中心并提供优厚的待遇使其为外星人服务。
外星人需要的只是地球的资源,只要认同外星人的统治不加反抗,就可以继续安全的生活在地球上。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妥协和认命,他们自我安慰着,觉得换谁统治不是统治,干嘛要较劲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只有很少的人愿意为了心里某些过不去的东西,为了人类的自由在坚持着。
一些艺术家和科学家想出了利用共振和谐波的原理,用激荡的琴弦震碎外星人驻守的月球这个有点异想天开的计划。
他们也是普通人,在整个计划筹备的过程中也会怀疑自己坚持的是不是正确,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因为心里那一点点信念而坚持到了最后。
我们选择做一件事不是因为它值得,而是因为它正确,震碎月亮从始至终就不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战斗,而是悲凉到最后的无可奈何,因为不管月亮是否会震碎,深处琴弦中心的演奏者却会因为大地的剧烈震动而殉难,为卑微的人类所仅有的自由殉难。
《弦歌》这篇小说吸引我的不是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它所描写那一类人,那一种不灭的精神,让我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了坚持自己的信念。
”我不相信月球能被震碎,但我愿为这尝试付出所有。
”这是每个演奏者的信念。
在这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球,他们为全人类演奏了一曲震撼天地的挽歌。
君子比德如玉,不为瓦全。
这才应该是人类文明不应忘却的精神!
篇一: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500字
李博飞
《汤姆索亚历险记》与我所看过的书相比,我更喜欢这本。
汤姆是一个顽皮、天真并且十分活泼的孩子,但在大人的眼里他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逃学这自然是家常便饭,不仅这样,他捣蛋的方法还一次比一次厉害,让人琢磨不透,防不胜防。
他虽然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孩子,但也会做出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被罚粉刷墙壁,竟能想出诡计让小朋友替他完成,还得感谢他的恩赐并且还得给他一些东西作为报酬。
而汤姆呢?他悠闲自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老爷了。
汤姆与哈克再加上乔。
哈帕三人组成了一个团队逃到了荒岛上当海盗。
汤姆心中的海盗不是一个贪婪的大坏蛋,而是一个无忧无虑、优哉优哉的人,这是汤姆所向往的生活。
过了好久,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溺水死了,在教堂为他们开追悼会时,他们三人却从正门走进去参加了自己的追悼会。
他所干过的事情,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每一个小孩子、大人、老人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我却觉得,汤姆的童年却
更为丰富多彩。
童年是短暂的,一不小心它就会和你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用好它,使它不白白流失。
当我们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我们会开心。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人这一生要笑着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要被生活给弄得一头雾水,只有你笑对生活,你的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面对每一件事,我们要乐观向上,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要勇往直前。
我们要笑看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精彩。
篇二: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500字
——戚家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
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
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
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
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
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
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
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
我说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
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
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
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
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
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
我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能让你一笑解千愁。
《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文/淇妈
假期里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家长读完《爱的教育》并写篇读后感。
刚拿过这本书翻阅了一下没有什么感觉,自以为一个学生写的日常琐事会有什么内涵呢,没想到读了后却被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所吸引,以致欲罢不能,一鼓作气读完。
这本书能让人荡涤心灵,感悟爱的真谛。
故事主要围绕作者的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故事写的。
作者的同学中卡隆是个正直善良慷慨正义的人,为保护弱者不被欺负不惜和别人打架,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致的好评和尊
敬,在班级极具权威性。
耐利是个瘦弱而且有些驼背的孩子,为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他很坚强,卡隆就是他的保护神。
有次上体育课需要攀爬攀登柱这种器材,妈妈忧心忡忡找到老师说明儿子因为身体原因可能不能参加这个活动,可耐利执意参加,在几个同学的嘲笑中他勇敢地往上爬,后来克服了困难终于爬了上去,为此他也换来了同学们的钦佩和加油声。
这里主要说说波列科西这个孩子。
他是个铁匠的孩子,他的父亲酗酒,经常打骂他,可是波列科西依然爱着他的父亲,他学习勤奋努力,并为此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
后来校长把他的父亲喊到了学校,校长没有批评他的父亲,而是使劲表扬他的孩子是多么懂事、善良和人缘好,并且断定孩子会有个好前途的,说他应该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父亲很是愧疚,深情地拥抱着儿子并且以后真的不再酗酒了,工作也非常努力。
我最为感动的是小作者“我”及其父亲。
作者非常真诚、善良、乐于结交朋友、与人为善,从没有因为同学出身不好而鄙视他们,相反他还积极主动帮助他们,时不时邀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给予他们很多爱。
同时他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失,始终与人为善。
而深深打动我的是他的父亲,一位善良、正直、宽容而无私的高贵绅士,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爸爸宽厚而又慈爱,细心而又注意保护别人的自尊心。
“我”邀请了小石匠的儿子到家里做客,他的身上的石灰粉粘在了椅子背上,“我”正要把它擦掉,爸爸伸手拦住了,过了一会儿趁大家不注意他才把它擦掉。
耐利是个驼背的孩子,爸爸在获知他来到之前把家里一幅驼背弄臣的漫画摘掉藏了起来,他怕孩子看见了很是难为情和伤心。
铁匠儿子波列科西来家里做客,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波列科西,当他看到波列科西非常喜欢小火车玩具时候,爸爸给作者写了个小纸条“波列科西很喜欢你的小火车,难道你不想个办法来帮帮他吗”。
这里爸爸并没有直接命令儿子给别人小火车,毕竟儿子也喜欢这个玩具,爸爸委婉地建议使得“我”乐于送给好朋友这个玩具。
波列科西非常开心,为了回报一家人的厚爱,邀请“我”和爸爸去他爸爸铁场看看,爸爸没有嫌弃那里环境,而是陪着儿子去参观,并且表扬和鼓励了波列科西的父亲。
爸爸还非常有爱心。
“我”家楼下有个马戏班表演团,因为冷清没有人气,辛苦的孩子也挣不了几个钱,爸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开始偷偷帮助他们,在报纸写了篇稿子并配上画,结果使得马戏班人气大增,收入也好多了,这使得马戏团的孩子非常感激爸爸。
爸爸还很爱戴老师。
当他在报纸看到自己八十多岁的老师还健在的时候,决定带着儿子去看望老师。
他极为尊重老师,陪着老师愉快地回忆过去;带着老师去餐厅吃饭并给老师切肉、夹菜。
真是让人感动。
爸爸是个宽容而又有爱心的绅士。
他鼓励“我”和各个阶层的孩子尤其是劳动者的孩子结交朋友,并说区分一个人高贵还是卑贱,并不在于他的地位和金钱,而是在于他的能力,当然也不在于他所处的阶层,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个社会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只会以财产和阶层来区分人的高低贵贱,那他本身就是一个卑贱的人。
爸爸的话对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应该是个警世恒言。
除了这些,还有些使人感动的故事,比如政府奖励的是底层的劳动者;底层的劳动者不管多累,都要坚持晚上到学校去上课,学习知识。
总之,这是一本有关爱的故事的圣经,它讲述了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祖国之间的爱的故事,读来使得心灵接受了一次大爱的洗礼。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读来还是大大受益。
《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它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和专业化知识
的教师来执行。
《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探索的尝试与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读书所得:
一、教学不仅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交流,充满着“变数”。
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抑制学生的想法,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来的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生成。
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弄得不好收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充分预设。
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的“节外生枝”也变得精彩。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预定的轨道中。
教师应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平等的对话,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取得的,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获得的,那这个结论是多样的,丰富的。
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体现。
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探究体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这种成长的经历和体验能使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性格、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四、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教学生读书,写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不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道德行为表现。
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应该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