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合集下载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皮筋的振 动加快了!
皮筋的松紧是否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振动的快慢对声音的音调有什么影响?
小结:
皮筋的松紧会影响它振动的 快慢。振动越快,皮筋发出的声 音越高;振动越慢,皮筋发出的 声音越低。
继续探究
调节吉他弦的 松紧,辨听吉他声 音的高低,类推弦 的振动快慢。
观察更多乐器, 看它们能发出高低不 同声音的部分各有什 么特点。
小结:
物体的大小、长短、 厚薄(báo)、松紧等特性 都会影(yǐng)响它振动 的快慢。物体振动的快慢 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 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 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二课时
复习+思考
复习
思考
物体的大小、 长短、厚薄、松紧 等特性都会影响它 振动的快慢。物体 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它发出声音的高低。
演奏展示
3.声音的变化
第一课时
思考:
声音强弱和高 低的变化与什么有 关系(xì)?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小组实验
调节音箱发出 音量的大小,观察 喇叭振动的情况。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 学生活动手册中。
记录:
实验小结:
音箱的音量越 大,喇叭振动幅度 越大;音箱的音量 越小,喇叭振动幅 度越小。
探究
观察更多的物体, 设法研究当它们所发 声音的音量大小不同 时,振动有什么变化。 用合适的方法记录下 来。
讨论+小结
讨论
说一说, 声音强弱与物 体振动有什么 关系?
小结
物体振动的 幅度大小决定了 声音的强弱。振 动幅度大,音量 大;振动幅度小, 音量小。
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小组实验
想办法让皮 筋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观察并 记录皮筋振动的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4/P63
力与小车的运动

小车、纸、夹子等
5/P65
测量力的大小

测力计、钩码等
6/P67
木块的运动

木块、测力计
第6单元:
我们的小车
1/P71
制作小车

适合制作小车车身、车轮、车轴的材料

黑白小球、“太阳”等
第5单元:
运动与力
1/P52
谁在运动

小车、人偶、树木(或其他静置物)等
2/P55
研究物体的运动

小风车、小车、小球、记录纸等
3/P58
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小车、绳子、秒表、辘轳(建议用线绳绕在铅笔上替代)
4/P61
让小球动起来

乒乓球、小铁球、绳子、透明胶、条形磁铁、量杯、水等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湘版·四上)
单元
课次及页码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参考仪器、器材
备注
分组
演示
第1单元:声音
1/p3
辨听声音

木棒、鼓、锣、音叉、三角铁等发声物体
2/P4~P6
声音的产生

鼓、锣、音叉等发声物体,木棒、米粒、乒乓球、水槽、烧杯、透明口哨(内有滚珠)、烧瓶(内有泡沫粒)等
3/P7~P9
声音的变化
2/P23~P24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量的变化

集气瓶、毛玻璃片、弯管吸管、水槽、火柴、木条等
P24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的变化

注射器、打气筒、烧杯、澄清石灰水、气球、皮筋、吸管等
3/P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量肺活量

湘教版《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2

湘教版《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2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声音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不仅仅是学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

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来分辨出声音的高低,他们更难理解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初步概念建成时期,也是为以后“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础的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期,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建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他们有形成正确的概念,也有益于锻炼他们形成一个高效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调的科学概念,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特别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音叉、小锤、乒乓球、铝板琴、自制教具、吸管、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端午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生】声音和喷泉都有变化,喷泉随着声音变。

【师】对,声音在变化。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二、新知探究(一)声音的强弱(音量)1.提问【师】大家听听这2段声音,(PPT)(播两段音量有明显区别的声音)谁来说说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生】有大、小的变化,强、弱的变化......【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

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的方法: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④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1课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ō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ì)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

到了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wéi)萨(sà)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ǐ)。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1.科学探究
能够区分声音的不同
能够辩听声音,发现声音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音调和音量的概念。
2.科学知识
了解音量是振动幅度的不同
了解音调是振动频率的不同
第四课声音的传播
1.科学探究
能够依据已有的只是和经验,对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1.科学探究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能通过对不同的发生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能够小组合作制作乐器。
2.科学知识
能发现发声物体和未发声物体之间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2.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第二课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1.科学探究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2.科学知识
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类。
了解物体的运动也可以合成。
第三课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科学探究
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能够注意到对比实验的控制条件等问题,并得出数据,加以分析。
能按照要求制造呼吸模型。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呼吸模型的工作原理。
2.科学知识
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哪些组成。
知道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知道当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声音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让学生知道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特性的理解和掌握上,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知道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三个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的认知。

3.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发现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问题和实例分析中,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了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并发现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等。

3.实例材料:生活中声音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声音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用PPT呈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声音的这三个特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实验内容包括: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尺子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气球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课件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课件

视察探究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 影响它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 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 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视察探究 设计制作小乐器
我们研究了乐器发出声音的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高低 不同声音的道理,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吧。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 强弱。振动幅度大,声量小;振动幅度 小,音量小。
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
同学们还能举例出哪些事例证明声 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树上的树叶,吹动(振动)幅度大的时候,声 音强;吹动(振动)幅度小的时候,声音弱。
谢谢观看
视察探究 设计制作小乐器
吸管乐器设计方案
1.将吸管剪成不同长度,塞住底部。 2.试吹吸管,找出合适的吸管长度。 3.用胶带将选出的吸管绑成一排,注意上端齐平。
视察探究 设计制作小乐器
怎样让我们的乐器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将我们的乐器制作的长短、高低不同
视察探究 设计制作小乐器
开动脑筋,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做出更多的乐器。
实验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我的假设
声音的的强弱与 物体的振动有关吗?
视察探究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经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 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系,让我们做最 后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视察探究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准备一个乒乓球、一个实验台和一个音叉, 音叉放在实验台正前方,将乒乓球用绳子悬挂 在实验台上,正靠近音叉的缝隙间。用不同的 力度敲击音叉,视察乒乓球的运动幅度大小。
视察探究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3 声音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3 声音的变化

第3课声音的变化背景和目标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

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音叉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振动幅度太小频率太高以至于很难看到。

这一课的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

学生将用不同的力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通过敲击装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拨动不同松紧的皮筋、粗细不同的琴弦、敲击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探索声音高低的不同。

学生们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将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科学概念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1.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2.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3.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4.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1把六弦琴。

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拨动钢尺,让学生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尺子振动的幅度描述出来。

在反复的观察和描述中,学生将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

这一部分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声音PPT说课教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声音PPT说课教学

观察声音的强弱,以及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强弱,我们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预 测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它 们的变化。 3、填写记录表。
1
2
3
4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表
唱一唱
1234567i
思考: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
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呢?
振动幅度
音调
小实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将一把钢尺紧 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 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 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 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声音的高低是用音高来描述的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 音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 音越低。
3
音调高 短、物体紧、薄、细 音调低 长、物体松、厚、粗
2.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 述它们的变化。
3.填写记录表。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杯口,预测他们发出的 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1
2
3
4
学会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发声实验记录

杯子序号 1
2
34
预测
第一次实验 低 较低 较高 高
第二次实验 低 较低 较高 高 第三次实验 低 较低 较高 高
鼻腔是人体的一个共鸣系统。由于鼻腔、 鼻窦在结构上是一个整体,所以把鼻窦比为 小提琴或胡琴的共鸣箱,有共鸣箱就能使声 音悦耳、和谐。反之,感冒时鼻窦有疾患, 失去了“共鸣箱”作用,悦耳的声音将会改 变。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1.3 声音的变化 教案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1.3 声音的变化 教案

第 3 课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关系;知道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知道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物体的长短、松紧、大小、厚薄、粗细等特性都会影响物体振动的快慢。

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能动手设计制作小乐器,进一步了解声音与物体的材料、结构之间存在的关联。

3.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现象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音高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

教学难点:观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可以调节音量大小的音箱、米粒、音叉、乒乓球、锣、皮筋、长短不同的木板、铅笔、各种乐器、自制小乐器的材料,不同乐器发声时能体现内部物件振动情况的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第 1 课时一、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声音的变化(板书课题)二、活动1 1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流程:明确研究的问题→制订实验计划→观察比较,获取事实→获取更多的事实→分析总结概括共同规律→得出结论)1.明确问题并锁定研究方法:要研究声音强弱与什么有关,实验至少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至少要让观察物体发出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由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应该要对比观察物体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时振动有什么不同。

2.演示实验:借助可调节音量大小的音箱,观察喇叭的振动幅度。

3.分组实验:(观察更多的发声物体)让鼓和音叉发出音量大小不同声音,比较观察音量大小不同时振动有什么变化,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发现。

(提醒学生从只关注物体发声会振动,到观察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观察要更细致,可以借助其它物体放大微小振动,更清晰的观察到微小振动和振幅。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PPT课件(8)[精选]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PPT课件(8)[精选]
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不雅 看 比较四个装有差别
年夜 , 用劲 拨动钢尺,不雅 看 描绘 钢尺
声音 的强弱用音量来描绘 , 悄悄 拨动钢尺,不雅 看 描绘 钢尺 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声音 的强弱用音量来描绘 , 猜测 它们收回的声音 有什么差别 ? 不雅 看 比较四个装有差别 1、假设 用异样 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
声音 的强弱用音量来描绘 , 声音 的强弱用音量来描绘 ,
1、假设 用异样 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 猜测 它们收回的声音 有什么差别 ?
音量是描绘 物体振动幅度的一个量, 1、假设 用异样 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
悄悄 拨动钢尺,不雅 看 描绘 钢尺 与音量之间的关联 声音 的强弱用音量来描绘 ,
单位 是:分贝〔dB〕。振动幅度越大 1、假设 用异样 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
声关联
1.悄悄 拨动钢尺,不雅 看 描绘 钢尺 收回的声音 ;
2.用劲 拨动钢尺,不雅 看 描绘 钢尺 收回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 在记录 表中。
悄悄 拨 动
用劲 拨 动
振动幅度
振动小
振动大 年夜
声音 强弱
声音 弱 声音 强
我清晰 了:
音量是描绘 物体振动幅度的一个量,
不雅 看 比较四个装有差别 水量的杯子声音 高低 的变更
1、假设 用异样 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 猜测 它们收回的声音 有什么差别 ?
2、用声音 高、较高、较低、低来描 述它们的变更 。
3、填写记录 表。
谢谢观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钢尺、4 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 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 3 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 4 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 4 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 2 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3声音的变化(课件)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3声音的变化(课件)
5.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琴弦和细琴弦,细琴弦振动的( C),声音( );D粗琴弦振动的( ),A声音( )。 B A.慢 B.低 C.快 D. 高
练一练
二、判断题
1.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 )√ 2.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 3.物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小;振动幅度小,音量大。( ×) 4.弹拨琴弦发出高音,这根琴弦振动的幅度大。( ×) 5.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物体发出 的声音越低。( √)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火车的鸣笛声音尖锐刺耳,这是( A)。 A.音高 B.音低 C.音强 D.音弱 2.长铁棍比短铁棍发出的声音( B)。 A.音高 B.音低 C.音强 D.音弱
3.泡沫粒在鼓面上振动的幅度大,说明敲击的( D)。 A.快 B.慢 C.轻 D.重
4.吉他上的粗琴弦发出的声音( B )。 A.音高 B.音低 C.音强 D.音弱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声音》
声音的变化
想一想
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变 化与什么有关系呢?
你能分辨乐曲中声 音的高低和强弱?
想一想
声音的强弱变化与什么有关系?
音 强
振动幅度大
音 弱
振动幅度小
音 强
振动幅度大
振动 幅度
音 弱
振动幅度小
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想一想
声音的高低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什么有关系?音 高振动快
音 低
让科学流行起来
振动慢
振动 快慢
音调变 高了。
振动有 什么变 化?
音调高,说明什么?
琴弦调紧,听到 音调有变化吗?
想一想
高音区在哪里?
编钟的大小不同说 明什么?

湘教版《声音的变化》教案实用版1

湘教版《声音的变化》教案实用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声音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为每一组准备:实验记录单、铝片琴、一个小塑料盒、1根橡皮筋、试管架、6只同样大小厚度相同的试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心里非常高兴,为此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由我为大家“演奏”一曲,请大家欣赏。

(取大鼓准备敲击,分析鼓锤举的高和低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高低强弱等】这节课,我们就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下声音的变化。

(板书:声音的变化)二、新知探究1、研究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

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呢?我们用大鼓来共同研究一下。

鼓锤举的高振动幅度大声音大,鼓锤举的低振动幅度小声音小。

科学家把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什么样的声音是高什么样的声音是低?小组敲击铝片琴,感受一下声音的高低。

经过实验研究学生们发现,铝片琴上的铝片长发出的声音低,铝片短发出的声音高。

实验汇报。

3、橡筋琴声音高低是怎样得到的?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实验中,老师有新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筋拉得紧一些,再拨弹。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振动的关系,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发音器是通过什么来控制声音高低的,从而运用所学设计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3.科学态度、STSE
与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乐于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认识到科学发现对技术发明的指导作用,技术发明为发现科学原理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箱、音叉、皮筋、吉他、自制小乐器的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变化与振动什么有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学习
1. 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1)小组实验:调节音箱发出音量的大小,观察喇叭振动的情况。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实验小结:音箱的音量越大,喇叭振动幅度越大;音箱的音量越小,喇叭振动幅度越小。

(3)继续探究:观察更多的物体,设法研究当它们所发声音的音量大小不同时,振动有什么变化。

用合适的方法记录下来。

(4)分组讨论:说一说,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
(5)小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2. 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1)小组实验:想办法让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观察并记录皮筋振动的状态。

(2)交流:皮筋的松紧是否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振动的快慢对声音的音调有什么影响?
(3)实验小结:皮筋的松紧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振动越快,皮筋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皮筋发出的声音越低。

(4)继续探究:调节吉他弦的松紧,辨听吉他声音的高低,类推弦的振动快慢。

(5)课件展示:观察更多乐器(钢琴、编钟、古筝),看它们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各有什么特点。

(6)小结: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

如果运用这个知识来自制小乐器,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尝试。

(二)新课学习
设计制作小乐器
(1)简介材料。

吸管、剪刀;水杯、水、小锤;不同长短的铁钉等。

(2)明确需求。

小组讨论,确定各自打算制作什么样的乐器。

(3)选择材料。

说出材料选择的原因。

(4)乐器设计。

先讨论并画出总体结构设计图,再讨论制作流程。

(5)分组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6)作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

(7)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

(8)演奏展示:几个小组一起展示,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自制乐器演奏会吧!(三)整理,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