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 教案10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 教案10

楞次定律的案例分析(海师附中物理组张艳秋海口 571158)2008年3月,我上了一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二物理(必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见图1),当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和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并解释偏转的原因。

生:指针发生了偏转,因为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向左偏,有时向右偏。

这表明什么?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师:那么,如何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这一环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提出猜想:师: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以图1的实验为基础,大胆地进行推测。

生1:可能和磁极的运动情况有关;生2:可能和磁场的方向有关;生3:可能和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有关;教师可把学生提到的因素记录在黑板上,制成表格1的形式。

磁铁运动情况N极向下N极向上S极向下S极向上原磁感线的方向磁通量变化电流计偏转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极其活跃的,它容易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框,并时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学生对未知领域产生好奇并急欲获得正确的认识,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作用,将反过来促进思维的活力和思维的定向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猜想,使得教学过程变成非常简单的知识输入过程,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无处落实。

三、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实验1:观察线圈的绕线方向实验2:用旧电池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实验3:探究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收集实验数据,填写表格1表格1: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理解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3)掌握根据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示例、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知识(5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对该定律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与磁场和电动势有关的知识,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2.示范与讲解(10分钟)(1)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示意图,展示相对运动的导体在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讲解并板书楞次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

(3)以一道例题为例,讲解解题步骤。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道有关楞次定律的问题。

(2)小组间互相交换问题,并尝试解答。

(3)每组派出一人代表,将问题和解答结果汇报给全班。

4.拓展深化(10分钟)(1)讨论感应电动势与导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2)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楞次定律在工程设计和科技应用中的具体意义。

5.练习巩固(15分钟)(1)提供一些与楞次定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求解。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3)检查并讲解习题答案。

6.归纳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楞次定律的要点,核对和补充笔记。

(2)以示意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楞次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准备:1.《楞次定律》相关的视频资料。

2.实验设备和材料:导体线圈、磁铁、电压表等。

3.板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等。

4.练习题和讲解答案。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加强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积极参与。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国赛一等奖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国赛一等奖

《楞次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楞次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基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并对定律理解升华和初步应用。

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建立在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的基础上,虽说教科书中的实验是前面教学中做过的,但是,从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探究上一节的学生实验。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Ⅰ.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Ⅱ.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Ⅰ.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

Ⅱ.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Ⅰ.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Ⅱ.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与操作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法:运用科学探究模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等。

五、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展示跳环实验装置,演示环跳实验,教师提问:金属环为什么会跳起来呢留下悬念,引入课题。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猜想可能的原因:力、磁场、感应电流等。

通过高高跳起的铝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究的主观愿望。

新课教学提出问题通过演示快速回顾上节课实验,观察到不同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提出问题: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通过重温实验,观察到不同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积极思考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问题诱导,让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及实验探究目标。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案

第三节:第三节:楞次定律教案楞次定律教案【教学⽬标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向。

(3)、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字的含义。

2、过程与⽅法(1)、通过观察演⽰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向的⼀般规律(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学⽣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种重要的科学⽅法。

(2)、培养学⽣的空间想象能⼒。

(3)、让学⽣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科学的探究能⼒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楞次定律(判感应电流的⽅向)【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阻碍”的含义)【教学⽅法教学⽅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灵敏电流计,线圈(外⾯有明显的绕线标志),导线若⼲,条形磁铁,线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要产⽣感应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感应电流。

2、磁通量的变化包括哪情况?答:根据公式Φ=BS sin θ(θ是B 与S 之间的夹⾓)可知,磁通量Φ的变化包括B 的变化,S 的变化,B 与S 之间的夹⾓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可以引起感应电流的产⽣。

⼆、引⼊新课提出问题:如图,在磁场中放⼊⼀线圈,若磁场B 变⼤或变⼩,问①有没有感应电流?(有,因磁通量有变化);②感应电流⽅向如何?本节课我们就来⼀起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关系。

三、进⾏新课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思考:(1)、灵敏电流计的作⽤是什么?为什么⽤灵敏电流计⽽不⽤安培表?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电池试触,演⽰指针偏转⽅向与电流流⼊⽅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指针就向那侧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灵敏度较⾼,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的微弱感应电流。

楞次定律的教案

楞次定律的教案

楞次定律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楞次定律教案目标:1. 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将楞次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铁磁材料、线圈、电源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2. 提问:你们是否知道电磁感应的原理是什么?是否了解楞次定律?知识讲解:1.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简单介绍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分析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楞次定律。

2. 学生使用铁磁材料、线圈和电源等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楞次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3. 学生进行小结,归纳楞次定律的关键点。

拓展活动:1.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楞次定律的例子,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学生设计一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创意实验,并进行实施和展示。

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应用题目。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楞次定律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注: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教案专家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
主题:楞次定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难点: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或板书。

2. 实验器材:电磁铁、磁铁、电源等。

3. 教材参考:《高中物理教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实例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楞次定律。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磁铁被一个线圈吸住,这时候线圈内是否会流过电流?
二、讲解楞次定律(15分钟)
1. 通过多媒体或板书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解释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3. 举例说明楞次定律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让一个磁铁被一个线圈吸住,观察线圈内是否产生电流。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

四、解答问题(10分钟)
1. 提出几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引导学生通过楞次定律解决问题。

五、训练与应用(15分钟)
1.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解决一些楞次定律相关问题。

2. 练习运用楞次定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整理楞次定律的知识要点。

2. 让学生自我总结并反思学习收获。

教学结束。

※参考课文章节:《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本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②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③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楞次定律作为本章的第3节内容,与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起,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为后面深入地从感应电动势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打下了基础。

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因此,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培养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过应用楞次定律进行有关判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顺利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细化过程:课程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行为条件 + 行为动词 + 核心名词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第二步:分解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内容概念体系知识地位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内容、含义重要感应电流的方向非常重要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程度。

内容概念体系特征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学生经验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内容具体说出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准确无前备经验“阻碍变化”的含义抽象阐述分析实验数据准确无前备经验感应电流的方向具体判断运用楞次定律熟练无前备经验综合上述思考,得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准确说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2)分析实验数据,准确阐述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变化”的含义。

(3)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2)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3)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引入新课,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观看视频):用“跳环”实验引入新课,这些现象很神奇吧?铝环为什么能突然跳起,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楞次定律》二、复习回顾1、提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拔出和插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①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②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实验探究,学习新知实验探究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1、明确电流方向与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设计实验电路如下图演示实验先让电流从电流计的左边负极流入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左侧偏转。

再让电流从电流计的右边正极流入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右侧偏转。

结论:“右进右偏,左进左偏”。

(学生设计实验,总结)2、动手实验,获得实验数据演示上述实验,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及线圈的绕向将实验操作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画出来,并记录在学案的电路图上,完成下表,并汇报结果实物如右图N v N vvSS v原磁场B 的方向原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方向通过自己的实验你感觉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找一个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3、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归纳总结①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②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从表格的信息中,我们能总结出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磁通量的变化的作用效果是什么?③从表格的信息中,我们能看出B 感和B 原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吗?④请你仔细分析上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六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楞次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优秀教学设计《楞次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楞次定律》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楞次定律》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1、提出问题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

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3、归纳总结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

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4、实验验证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2.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螺线管、导线、磁铁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介绍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并引出楞次定律的研究内容。

2.概念解释: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磁感应、磁通量、电动势的概念。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例如将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在导线的中间放入一个磁铁,当磁铁靠近或离开导线时,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形象解释:通过PPT或视频展示楞次定律的形象解释,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意义和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一道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答,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6.展示和讲解: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7.拓展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通过变换磁铁的运动方式、改变线圈的形状等,观察不同情况下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及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通过小组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基本概念,增加练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四节《楞次定律》。

二.教材分析楞次定律是用来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其内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的一个延伸和补充,是“磁生电”的电磁感应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到感应电流的方向,使“磁生电”现象变得明朗而完善。

为今后的应用――交流电,打下夯实的基础,开创了人类“电气时代”的到来。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第3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从确立“感应电流方向”这个角度重新研究前面做过的实验,从“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

由于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概念较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复杂。

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的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总结,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3)会初步应用楞次定律,掌握右手定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用讨论、查找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

(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

(3)发展语言智能,会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科学探索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3)培养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方式采用探究实验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探究实验入手,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找出其普遍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物理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物理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物理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楞次定律教学案例“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

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唤起学生步入问题情境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鼓励学生主动参予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

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

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

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使得学生用心体验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

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

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

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

为此笔者不按教材的思路进行实验,而是另辟蹊径,进了一些创新实验,具体设计如下:一、复习知识引出课题教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也能生电,我们把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生: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实验1(教师演示)(如图1)磁铁N极靠近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增加,回路有感应电流;磁铁N 极远离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减少,回路有感应电流。

教师:前后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意味着感应电流方向不同。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没有电流计我们将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实验设计目的:1.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引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图1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实验2. 磁铁吸铝环(教师演示)教师: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能否吸引金属铝?学生:不能教师:将铝环与强磁铁接触释放,铝环掉落。

教师:演示实验2(如图2)将闭合铝环平放,强磁铁N极靠近铝环,然后迅速往上移动,结果铝环被吸引起来。

学生:惊讶图2教师:为什么磁铁能够把铝环吸引起来呢?学生:磁铁离开铝环,通过铝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发生了作用。

教师:很好,那么环形电流的磁场类似于何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呢? 学生:条形磁铁。

教师:那么刚才用强磁铁吸引铝环可不可以看做磁铁吸引磁铁呢? 学生:可以。

教师:我刚才的强磁铁的下端为N 极,那么能否判断出铝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情况呢?(如图3) 学生:可以,铝环上端是S 极,下端是N 极。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秀教案

1.4 楞次定律一、教材分析《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其中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则需要通过实验思考概括。

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根底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同时,实验的过程也是对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分析实验现象时,我们要突出研究对象是线圈〔闭合电路〕,要抓住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

要让学生注意分清一个是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另一个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的磁通量。

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归纳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开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开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器材1.教师演示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电阻,电键,导线假设干。

楞次定律教案

楞次定律教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此处现象可用多媒体演示,激起学员员的兴趣。

结论:电流从“+”进“-”出时指针右偏”进“+”出时指针左偏:学员分组进行探究。

四小组分别用下面四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找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二:探究式教学中得到的启示1:充分体现了电知识从实践中来的现实“实践出真知”、“电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思考权、发现权、发言权交给学员,教师只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员积极参与的情景,提供思考、想象、交流的机会,使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才能。

2: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努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发展学员的创造力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重视过程“强调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注重了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3:让学员充分体验到成功该模式自始至终将学员置身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学员自主参与、自主探究、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每一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会让学员得到成功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员的兴趣,为以后学习电提供动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及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电的重点与难点较多,加上学员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开始实施此教学模式时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应将问题想得周到点,多在引导上下功夫。

如本课教学时,本人就遇到,当学员分析讨论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无直接关系”时,很多的学员就不知从何下手了,本人此处就及时提醒让学员运用对比,引入磁通量加上学员的预习,还是可以解决的。

3:电教材有很大的难度,有的时候实施时会遇到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有效地推开此教学模式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是这一模式的最大难点,如何解决还有待各位同仁进一步探讨。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引入课堂复和实验导入新课二、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

在介绍实验器材时,我们让学生思考灵敏电流计的作用和为什么要使用它。

我们演示了将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时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

由于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它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我们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他导体中的感应电流。

答案是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三、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图敏螺所示的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电管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找出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我们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每组使用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和导线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四、学生探究过程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表格,分析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他们还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指出了关键词语。

学生还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试图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他们的结论。

最终,每个小组概括出了本组的结论,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课堂复和实验导入新课,介绍实验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实验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最终达到了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目的。

1.当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回路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其方向可以用楞次定律来判断。

例如,当导体棒ab向右运动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磁场方向向外,因此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èdècèbèa。

2.为了更方便地判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优质精品教案 (6)

 楞次定律--优质精品教案 (6)

课题§4.3 楞次定律(1)教学模式发现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标(认识技能情感)(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1.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板书设计§4.3 楞次定律(1)1、楞次定律2、楞次定律的应用3、实例探究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第二案(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演示]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1、楞次定律[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磁铁运动情况N极下插N极上拔S极下插S极上拔磁铁产生磁场方向线圈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方向问题:N极向下插入线圈中,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

为此笔者不按教材的思路进行实验,而是另辟蹊径,进了一些创新实验,具体设计如下:
一、复习知识引出课题
教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也能生电,我们把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实验1(教师演示)(如图1)
磁铁N极靠近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增加,回路有感应电流;磁铁N 极远离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减少,回路有感应电流。

教师:前后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意味着感应电流方向不同。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没有电流计我们将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实验设计目的:
1.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引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
图1
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实验2. 磁铁吸铝环(教师演示)
教师: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能否吸引金属铝?
学生:不能
教师:将铝环与强磁铁接触释放,铝环掉落。

教师:演示实验2(如图2)
将闭合铝环平放,强磁铁N极靠近铝环,然后
迅速往上移动,结果铝环被吸引起来。

学生:惊讶
图2
教师:为什么磁铁能够把铝环吸引起来呢?
学生:磁铁离开铝环,通过铝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发生了作用。

教师:很好,那么环形电流的磁场类似于何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呢? 学生:条形磁铁。

教师:那么刚才用强磁铁吸引铝环可不可以看做磁铁吸引磁铁呢? 学生:可以。

教师:我刚才的强磁铁的下端为N 极,那么能否判断出铝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情况呢?(如图3) 学生:可以,铝环上端是S 极,下端是N 极。

教师:那么我们能否根据所判断的极性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依据是什么? 学生:可以,用安培定则。

教师:为此,我们若要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先判断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那么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来判断呢?有没有相应的规律呢?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来探究。

实验设计目的:让学生能够将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通过安培定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进一步探究规律明确了方向。

实验3 探究楞次定律(学生分组)
教师:若将铝环竖直放置,再将磁铁远离,铝环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展示实验装置,如图4)铝环与磁铁之间一定是引力么?与磁铁的极性有没有关系呢?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四种实验情形,N 极靠近、N 极远离、S 极靠近、S 极远离.(如图5)。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图3 图5
图4
1.磁铁运动情

N极靠近铝环N极远离铝环S极靠近铝环S极远离铝环
2.铝环与磁铁
间的作用力
(引力或斥
力)
斥力引力斥力引力
3.标出铝环的
N极和S极
4.B
感B

的方
向关系
(相同或相
反)
相反相同相反相同
5.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增加或减增加减少增加减少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表1
图6
学生:根据分组实验,发现当磁铁靠近铝环时候,相互排斥,当磁铁远离铝环时,相互吸引(如图6)。

经过实验、分析、归纳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中。

教师:请通过实验和表格分析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学生:相反或相同,当磁通量增加时相反,磁通量减少时相同,即“增反减同”。

教师: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实验设计目的:实验2和实验3一脉相承,但又层层递进,通过简单的器材,明显的现象,较直观的得到了规律,避免了教材中导线的绕向等问题,使实验更简洁。

三、理解规律应用拓展
实验4.验证并应用规律(教师演示)如图7
在矿泉水瓶上绕制500匝的漆包线与两个反向并联
的红绿两种颜色发光二极管连接形成回路,将强磁铁
分别插入和拔出线圈,发现两发光二极管交替发光。

通过该实验明确利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的步骤如下:
实验5 磁铁推铜管(教师演示)
两根固定铜杆上方搁置两可自由滚动铜管形成一个闭合
的“井”字形回路。

当一块强磁铁N极插入回路过程中,
少)
图7
图8
两根可自由滚动的铜管将向内侧滚动,使回路面积减小,反之,当磁铁拔出回路,两铜棒又分开,回路面积增大。

得出“增缩减扩”结论,其实也是阻碍这一本质的表象。

实验6.落磁实验(教师演示)如图9.
将磁性戒指穿入竖直放置的铜管,发现戒指很缓慢下滑。

教师:铜棒相当于由很多匝线圈,当磁性戒指下滑过程中,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根据冷次定律,要阻碍这种变化,故磁性戒指就缓慢下滑。

那么当戒指磁性增大时候,下滑的速度将如何变化?
学生:变慢。

教师:如果此行足够强呢,磁铁会不会不下落了呢?
学生:不会,磁铁静止不动的话,那么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将不发生变化,便无感应电流。

教师:可见阻碍不是阻止。

戒指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么?
学生:不守恒,机械能减少,转化为电能。

教师:“阻碍”的作用,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反映,
在克服这种“阻碍”的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图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