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爱这土地
2.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2、诵读诗歌,把握主旨(重,难点);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4、背诵全诗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 今中外的 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 话 题: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中国现 代诗人。浙江金华人, 刚出生就因“克父母” 被送到农村一个贫苦农 妇家寄养,从小同情农 民。1929年赴法留学, 1932年回国,7月即被捕。 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 艾青的笔名写成《大堰 河—我的保姆》,饮誉 诗坛。1935年出狱, 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大堰河》。
拓展延伸
乡愁 (席慕容)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 离别后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
• 1、上面的这首诗是如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 化的? • 用比喻的手法把故乡的歌、故乡的面貌、 乡愁分别比作笛、怅望、树分,从而把抽 象的乡愁具体化。 • 2、简要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 • 一、儿时记忆:月光笼罩,笛声悠扬 • 二、少年离家:雾里送别,渐行渐远 • 三、永远的牵挂:乡愁化树,扎根心里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 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 “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愿 望?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 国献身的愿望。 5.“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 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
部编版语文九上 第2课 我爱这土地(解析版)
2.我爱这土地『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yǒng)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B.成吉思汗.(hān),/只识弯弓射大雕。
C.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 shì)哑的喉咙歌唱。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shé)腰。
【答案】选A.【解析】B.成吉思汗.(hán);C.嘶.(Sī)哑;D.折.(zhé)腰。
2.选出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A.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解析】“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正确的节奏应该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
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3.A项,双层否定句“不能否认”表肯定是“承认”,语句的意思为“但谁承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与实际表达的意思相反。
B项,主语是“琴棋书画”,“纵横线条”指的是“书画”,“黑白方圆”指的是“棋”,句中没有涉及“琴”的表述,因此是错误的;C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去掉“虽然”。
4.仿写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倾听是划破夜幕的流星,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不败的花,能绽放出生命之蕊。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7篇)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7篇)假设我是一只鸟,我应当用嘶哑的喉咙唱歌。
妈妈是护士,我也常到医院溜达。
布满生命气味的走廊,显得静谧和繁忙,科室里的响应器像是调好的隔几会儿响一下,没几分钟,护士都只是奔忙在这无终点的长廊上。
我开头在走廊上逛荡,每走过一个病房,总觉得自己的身上聚拢了一种特别的目光——我的神态非常地自若。
“护士!护士!快点快点!”一个中年女子在病房里大叫,响应器不停地响。
护士和医生像一股洪流都朝那个方向奔了过去,走廊上除了医务人员也就别无他人,这仿佛已是常事。
走廊外的雨开头下了,鸟被迫地离开了自己的巢。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久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拂晓。
只观察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给推了出来,药水瓶滴答地滴着药水。
地板好像微微地震惊了,他们走地很重,病床旁的几个中年女子跟着病床跑,她们的眼泪将洁白的被子隐模糊约地沾染上了灰色。
有一个在抽泣,她始终握着老人的手,她用袖子拂去脸上的泪水,可泪水又不住地涌了出来,她干脆就把手放在了腮旁边。
还有几个,眼泪带起了嗓门的大开,伏在病床旁边,用方言喊着。
那声音在长廊上非常地响,更是传来一阵阵回声。
她们坐在急诊室门口的,也有几个年幼的孩子迷茫地坐在凳子上,她们抱着孩子就像抱着盼望一样。
雨渐渐大了起来,人们开头四处逃跑,鸟消逝地无影无踪。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里面。
好长时间过后,急诊室的灯最终灭了。
医生一出来,人都围了上去,小孩原来还想坐在凳子上,却被大人给拉到了医生面前。
声音先是从前面传来,再是后面,医生对家属说了几句,又从这些人中间挤出一条缝,深陷于这个地方。
他们立刻变成了雕塑,更有几个靠在了墙上。
眼泪就在那时停顿了,搭在小孩肩上的手也落了下来。
什么都静了。
病床推了出来。
那些人无力地抱着床上的人,已经摊在了地上。
雨停了,只不过乌云还在,鸟还没回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土地爱得肤浅……一个人死了,拥有了如此多的泪水算是值得了。
2《我爱这土地》
诗人自己
土地 被暴风雨所打击的
遭受侵略蹂躏的 祖国
河流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悲愤和激怒的 人民
风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光明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 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 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古今中外有许多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 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公元1937年12月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 市”沉没于血海之中。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
我 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军
爱 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尸
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军在
鸟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自己
土地 被暴风雨所打击的 河流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风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祖国 人民黎明 那来自林间的无Fra bibliotek温柔的光明
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 篇,作于抗战初期。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 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 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 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 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我爱这土地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我爱这土地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
2.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深沉。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 我爱这土地【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五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艾青作于1938年11月的一首爱国诗歌。
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学生诗歌学习的基础上,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读技巧,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读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
2.欣赏诗歌语言,感受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3.读写结合,升华诗人感情。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那人——初识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
那时——探求背景本诗写于年11月,就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并扬言3个月要中国政府乖乖坐在谈判桌前将土地拱手相让,当时他们所到之处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我们的国土备受炮弹蹂躏,沦陷区的人们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2.边读边悟那情——诵中高唱爱国之情朗读诗歌三遍,要求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感情。
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2-我爱这土地-课文+注释
2-我爱这土地 -课文 +注释
2、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课本注释】 ①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 的赞歌》《向太阳》等。
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稍慢
使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 /一只鸟. ,
用
我也应该 /用嘶.哑. 的喉咙 /歌唱: 这被暴风雨 /所打. 击. 着的 /土. 地. ,
重
这永. 远. 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 流. , 这无. 止. 息. 地 /吹刮着的 /激. 怒. 的 /风.,
音
和—那—来然自后/林我间死的. 了/无,.比.温. 柔. 的 /黎. 明. ……
光明、希望
自由朗读诗歌《复活的土地》,选择自己喜欢 的句子进行交流展示。
要求:1.把握语速 2.读出停顿 3.读出感情 4.恰当使用重音
写作背景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 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 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他的 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卢沟 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枪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意,指的是自然之景或客观事物; 象,指的是特殊的意义或情感; 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某一具体形象
象征
另一事物或意义
赏析意象的窍门
分析意象的修饰语 结合时代背景
鸟 土地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
河流、风 黎明
人民的悲愤和不屈 不挠的反抗
——铁凝
学习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情结。
1.大声朗读 2.读出感情 3.读出停顿 4.把握语速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 /一只鸟, 我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这被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 /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 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 /激怒的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 /黎明…… ——然后/ 我死了, 连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2 我爱这土地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2我爱这土地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诗歌,选自九年级语文教材。
这首诗歌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歌中,艾青用土地、河流、风等自然元素,象征着祖国的苦难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家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
但针对本诗,学生可能对诗人艾青及诗歌背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诗人及诗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鉴赏现代诗歌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歌意象的把握、诗歌情感的体会、诗歌语言的品味。
2.原因:诗歌中的意象丰富,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情感深沉,学生难以体会;诗歌语言独特,需要学生仔细品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品读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语言等特点。
4.品读欣赏:学生品读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亮点、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创意表达: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意表达,如写作、绘画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示标: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我爱这土地》
土地
象征正遭受日寇侵略践踏的 祖国大地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
象征人民心中长期郁结压抑的 悲愤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风 象征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
憎恨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 象征独立、自由、胜利的曙光
细读研究
1.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我”是一只怎样的鸟?鸟的 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 “我”是一只弱小、饱受磨难、悲哀、至死不渝 的鸟。
• 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 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 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爱。这真是生于斯, 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品析作者的“土地”情结。
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
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 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诗。
1938年的中国
诵读感知
•
自由诵读诗歌,品味诗中紧扣“土地”描写
的主要意象,结合修饰词和写作背景理解其象征
意义,感受作者情感。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1.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 2.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感情; 3.强烈的对比,映射执着的爱。
拓展阅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复活的土地》 《太阳》
“土地”凝结着作者对祖国大地深沉炽烈的深情, 也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同胞深沉的 爱与关切。
对土地的爱,嘶哑泣诉,以最赤诚朴素的方式表达; 坚定的决心,庄重的选择,为土地献身; 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 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 最后的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 2.我爱这土地(艾青)
意象
特征
象征
鸟
歌唱、喉咙嘶哑
诗人自己
暴风雨风雨打击着
祖国
河流
汹涌而悲愤
人民的满腔仇恨
风
吹刮、倍显激怒 抗战的浩大声势
黎明
温柔无比
光明和希望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 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 地”的热爱之情?
假如诗人还健 在,面对繁荣昌盛 的祖国,还用《我 爱这土地》抒情, 他会怎样写?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繁荣昌盛
仿 写 诗 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 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 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 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 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 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 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 慷慨激昂的诗。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的热爱之情。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 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
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案【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爱国主题,加深对爱国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从而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法导入。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之前学习的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作品。
而在旧中国,我们的土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恋的情节。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恋的情节。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整体感知1.补充介绍相应的创作背景,了解一定得历史知识《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同学们补充介绍)2.相信大家都回去预习了这首诗歌,结合刚才的历史介绍,都知道了这首诗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那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2、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对祖国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从视频入手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诗人艾青也冲到了时代的前沿,像一只喉咙嘶哑的鸟,为大地的兴衰而歌哭,他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甘愿为祖国的强盛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从赏读入手掌握朗读技巧1、作者链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小声试读,读准字音。
嘶哑(sīyǎ) 喉咙(hóu lóng ) 汹涌(xiōng yǒng) 腐烂(fǔlàn )3、视频朗读欣赏4、朗读指导注意他在读时有什么技巧?比如,他是按照怎样的基调去朗诵的?他是怎么处理停顿和重音的?大家可以边听边做记号,停顿处用斜线划开,重读的词语要在字的下面点上点。
有些要拖长音的可画上破折号。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我爱这土地课件 (共23张PPT)
一、读一读: sī xiōnɡ 汹涌
嘶哑
lí 黎明
yǔ 羽毛
fǔ 腐烂
lónɡ 喉咙
二、记一记:
1.嘶哑:声音沙哑。 2.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3.悲愤: 悲痛愤怒。
4.温柔: 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5.黎明: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6.深沉: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 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 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 《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
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
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 的爱国心。
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
一、研读文本 1.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 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 哪些象征意蕴。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 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若把 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
得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
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
之意。
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 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 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知识点全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土地”和“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故事背景《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问题解疑1.简要分析“嘶哑”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如何理解鸟死后将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鸟死后将自己的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依然不改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寄寓了诗人决心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
4.第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1节有着怎样的联系?第2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铺陈,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是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
5.阅读《我爱这土地》,分析本诗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爱这土地文章主旨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以及决定为其献身的强烈愿望。
结构图示重难解读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又有何象征意义?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用整个生命去歌唱,愿意为祖国献身的形象。
“土地”象征多灾多难的祖国;“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拓展链接诗歌的意象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形式美。
诗歌主要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意象通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吹刮.(guá)咫.尺(chǐ)驻.足(zhù)B.假.如(jǐɑ) 寒噤.(jīn) 赫.然(chì)C.溺.爱(nì) 翩.然(piān) 粗犷.(guǎng)D.殷.红(yīn) 瘸.腿(qüé) 屡.次(lǚ)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撕哑喉咙汹涌可歌可泣B.温柔腐烂深冗乐此不疲C.吹刮止息暇疵义愤填膺D.激怒悲愤黎明怒不可遏◆课内精读阅读《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问题。
3.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中考链接[2018·福建 (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英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
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略有删改) 4.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加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我”的行踪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工程师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E.文章开头写原本以为黄河口的土粗糙、贫瘠,是欲扬先抑,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9.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
假如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详解详析1.[解析] C A项,“刮”应读“guā”,“咫”应读“zhǐ”;B项,“假”应读“jiǎ”,“噤”应读“jìn”,“赫”应读“hè”;D项,“殷”应读“yān”,“瘸”应读“qué”。
2.[解析] D A项,“撕哑”应为“嘶哑”;B项,“深冗”应为“深沉”;C项,“暇疵”应为“瑕疵”。
3.[解析] D “我”不再是假设的“鸟”,而是诗人自己。
4.[解析] 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回答。
在内容上,此段中的“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强调黄河口土质“原本我以为”的特点;在结构上,第②段首句起承上作用,再联系第③段对亲眼看到的黄河口土质的描绘,“认为的”与“现实的”形成对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答案]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5.(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了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高粱的壮硕。
(2)示例:“腾出”写出了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了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6.[解析] 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心情变化的原因。
“我”将土“攥得好苦”原因是“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的原因是“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表明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当前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