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黑竹沟风景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
遥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635fcd192e45361166f531.png)
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高新技术,目前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的特点。
遥感技术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利用遥感影像测定旅游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清查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作旅游规划基础底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遥感数据进行动态的旅游规划;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强大数据源,开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旅游决策服务等。
本文就遥感数据在旅游开发中的各个阶段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关键词:遥感技术;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技术,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资源重要的宏观调查手段和信息源,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等突出优点.传统的对旅游资源的调查方式费时、费力,且研究精度不高.目前随着遥感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特点卫星遥感技术(RS)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及测量数据的新阶段。
卫星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有很大提高。
利用CCD阵列传感器可达到1m的分辨率,军用甚至达到10cm的分辨率。
遥感技术一系列的特点,具有应用和发展的潜力。
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探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居高临下获取的卫星图像,跨越了交通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
在卫星图像中,各种景区景观一览无余,为分析研究各种旅游景点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彻底性.2。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f824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4.png)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定义、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这四个方面来讲述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定义遥感技术是指以人工卫星、地面测量、航空摄影遥感、雷达遥感等各种手段进行获取、处理被调查区域物质特征和形态结构信息的科技手段。
换言之,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从远距离获取和记录目标的图像和其他数据来获取信息的技术。
二、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地球表面调查:当今地球上有很多极其复杂的气候系统循环,这些循环使得地球的植被覆盖、灾害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出现了复杂差异。
遥感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人类难以观测到的极端边缘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荒漠等地的信息获取。
2.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统计土地资源的面积、密度以及特征等难以直接调查,这就需要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拍摄、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和利用方式等数据,可以为土地工程、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提供决策支持。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目前全球尤其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不同场地的环境数据难以观测,这就需要遥感技术的手段。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气候、气体、植被等的监测,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生态发展。
三、遥感技术的优势1.易操作:遥感技术的操作便捷而且成本低,很容易进行遥感模型的拟合、数据分析,且可以很快得到准确的数据;同时,遥感技术提供了可视化的显示,使得数据分析更直观,更直接。
2.广泛适用:遥感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包括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是一项非常广泛适用的技术。
3.高精度、高效性:遥感技术具有获得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区域进行一次全面的遥感扫描,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cc92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3.png)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和解释遥感数据来推测地球表面特征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和监测地球表面的各种资源和环境变化。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手段。
首先,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的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森林、湖泊、湿地等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例如,在森林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森林面积、森林类型、植被覆盖率等关键信息,帮助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资源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面、及时、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指标,提供多次观测和长期时序数据,从而全面了解环境的状态和演变趋势。
这样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环境影响、制定环保政策、监测环境变化等方面,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支持。
进一步地,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的共同追求,而遥感技术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资源的精细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效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提及的应用领域,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灾害监测和预警、农业管理、气候变化分析等方面。
219387941_基于在线点评的黑竹沟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219387941_基于在线点评的黑竹沟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de67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c.png)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基于在线点评的黑竹沟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王晓慧 陈金龙*(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摘 要:本文利用八爪鱼采集器抓取携程网游客对黑竹沟的评论信息,利用ROST CM 6.0软件进行文本内容分析,从外部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内部环境资源、旅游体验四方面对景区进行形象感知分析,得出黑竹沟景区游客整体满意度较高,但知名度低的结论,针对景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黑竹沟景区的旅游形象提升。
关键词:在线点评;旅游形象;文本分析;黑竹沟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旅游形象对景区发展至关重要。
利用在线点评平台能最大化提炼游客的真实体验感知与相关态度,从而使景区在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景区形象、提升景区知名度与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得以改进。
黑竹沟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地型自然景观较为突出,且由于有不少未解之谜,被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但由于乐山市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闻名于世,黑竹沟景区对外知名度不高。
本文主要研究黑竹沟景区在第三方在线点评网站上的口碑与传播形象,从而为提升黑竹沟景区的旅游形象与知名度提出建议。
一、研究现状学者对黑竹沟的自然背景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阿留林正认为需要在景区道路方面做好科学规划与景区回路建设[1]。
闫丽丽等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法对黑竹沟坡度、水系、海拔等进行数据分析,认为黑竹沟生态旅游适宜性整体不高,区域差异较大,需要协调好生态旅游与旅游开发的关系[2]。
邓健等对黑竹沟开发初期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分析研究[3]。
刘雄等对黑竹沟形象遮蔽与叠加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黑竹沟在旅游形象策划方面存在没有鲜明旅游地形象的问题,难以与其他景区形成形象叠加效应[4]。
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利用八爪鱼采集器在携程网站上抓取有关黑竹沟的游客点评,剔除重复数据,共抓取有效数据159条,利用ROST CM 6.0软件进行自动分词处理,然后提取频率排名前60的词语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表格(见表1)。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8d2b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0.png)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卫星拍摄地球表面图像,并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得到所需信息的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是遥感图像,其反映了地球表面的物质以及环境和其变化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量的地表遥感图像和数据的方式,来更清晰地了解地表信息,进而更好地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价。
1、水资源调查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水体的分布、面积、深度等,来进行水资源调查。
例如,在夏季干旱季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发现那些可能干涸的河流或湖泊,有助于进行早期预警和预防干旱的发生。
2、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是实现农业、工业、城市化、环境保护等现代社会各种需求的基础,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光谱信息的获取、分类、整合和分析,来进行精确的土地资源调查。
例如,当我们想调查某个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情况时,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该区域的遥感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来判断这些土地的利用情况,如耕地、林地、草场等。
3、矿产资源调查矿藏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波段图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来确定矿藏地理分布情况、矿体形态特征等。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发现某个区域的地表上存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但由于遥感技术只能确定矿藏存在,而不能确定其储量数量和质量,因此需要在调查后的实地勘探中予以确认。
三、遥感技术在资源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在资源评价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所评价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类型、地质矿产类型等进行分类评价。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形制作来提供分类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1、土地类型评价土地类型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适合功能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进行综合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6578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0.png)
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并阐述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测手段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土地覆盖等。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景观分析时,可以通过获取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对景观进行解译和比较。
例如,可以分析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趋势,评估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其次,测绘技术是通过地面勘测和测量,获取地理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地图、三维模型等形式的技术。
测绘技术可以准确获取地面地貌、地理信息等数据,为景观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测绘技术获取地面高程数据,进而进行地形分析,评估地形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遥感与测绘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进而进行更精细的景观分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获取城市的地貌、建筑、道路等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帮助规划者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趋势,评估植被破坏的程度,制定保护方案。
另外,遥感与测绘技术在资源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状况的数据,结合测绘技术获取土地面积、坡度等信息,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帮助决策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域面积、水体质量等信息,结合测绘技术获取水体流动速度、水质变化等数据,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景观分析在不同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还将更加广阔。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提高对遥感与测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c3809262b84ae45c3b358ca1.png)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作者:傅彬马维雄康嫄洁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8期本文通过介绍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评价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期的必要工作环节,对提高旅游规划针对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科学性,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刘代泉,汪瑞军(2004)认为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进行的评估。
甘枝茂,马耀峰(2000)认为旅游资源评价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特定的分析方法,综合判断和评估区域内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条件的过程。
二、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旅游资源评价成为国外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重点。
进入80年代,其分析方法开始呈现定量化和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模糊聚类分析法(FuzzyClusterAnalys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熵值法(Entropyvaluemethod)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以GIS为代表新研究技术的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广泛应用。
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强调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旅游资源货币价值的分析,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逐步形成理论体系,费用支出法(Expensepaymentmethod)、市场价值法(MarketValuationMethod)、旅行费用法(TravelCostApproach)、享乐定价法(HedonicpriceApproach)在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Wilman,1980;Smith&Desvousges&McGivney,1983;Peters,1989;etc)。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e5798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d.png)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巧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领域之一是资源评估。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数据,为资源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资源评估,首先需要获取合适的遥感数据。
常见的遥感数据来源包括卫星、航空摄影和无人机等。
其中,卫星影像是最常用的遥感数据之一,其覆盖范围广、时效性高。
获取到遥感数据后,还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并准确地表示资源信息。
预处理包括影像校正、镶嵌和辐射校正等步骤,可以通过遥感软件完成。
二、遥感数据的资源评估方法1.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是遥感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可以识别或提取出不同类型的资源。
例如,植被指数可以通过计算遥感数据中的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的比值来评估植被覆盖程度,据此可以进行植被资源的评估。
2. 空间分析法空间分析是对遥感影像进行空间位置和关联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分析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其相关特征和趋势。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可以得到资源的变化情况,据此可以评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管理效果。
3. 监督分类法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人工标注样本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通过选择代表不同资源类型的样本点,并进行遥感影像的分类标注,可以建立分类模型。
然后,使用该模型对整个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从而评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4. 非监督分类法非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统计学方法的分类技术。
它不需要事先标注样本,而是基于遥感数据本身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类。
通过将遥感影像像元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划分不同的资源类型或类别,可以实现资源评估。
三、遥感数据的资源评估技巧1. 多源数据融合不同遥感数据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资源评估结果,可以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
例如,将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与高光谱分辨率的航空摄影影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数据的优势,提高资源评估的准确性。
遥感技术用于旅游资源调查及研究(1)
![遥感技术用于旅游资源调查及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fd3c656d48d7c1c708a14561.png)
第12卷第1期1997年3月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REM OTE SENSING T ECHNOLOGY AND APPLICAT IONV ol.12,N o.1M ar.1997遥感技术用于旅游资源调查及研究张义彬(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 北京 100083)曲家惠(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a摘 要 遥感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林业、农业、地质、气象等领域外,也应用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与管理。
实践证明,遥感在旅游区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服务设施和古迹考察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旅游资源分类号 TP79/F591 引 言旅游业是一门古老而新型的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对旅游业不够重视,大量潜在的旅游资源未被发现与利用,而现有的旅游资源也未能完全合理开发、规划、管理和保护。
1981年国务院提出了“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国情,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的旅游道路”的旅游业发展方针及国家旅游局把1992年定义“黄金旅游年、友好观光年”以来,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的繁荣景象。
目前,现有的旅游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随着社会需求、形势发展,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调查研究,以及发现和开辟新的景观或景区(点),为未来旅游资源的合理使用开发、评价与规划作准备,为管理、保护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信息。
遥感技术是集当代最先进、最尖端的光学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探测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它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具有高清晰度、信息丰富、形象直观、现实性和立体感强等特点,以及视野广、可重复观测的长处,而且成本低、效益好。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为旅游资源调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cfcd6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0.png)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遥感技术与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可行。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对于评估森林资源的分布、类型、结构和生态功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数据。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规模、连续、时序性的影像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人造卫星、航空影像或者地面监测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野外调查的局限性。
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影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有效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和动态。
这对于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研究和评估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的各种空间信息。
森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森林的空间分布、面积、边界、形状以及不同类型森林的数量和分布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有关森林的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树木高度、群落结构等方面的数据,为森林资源的评估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外,遥感技术可以辅助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预警。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探测和分析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范围。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中还可以与其他辅助方法相结合。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图像数据可以与地面调查数据相结合,进行验证和校正。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与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提高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精度和可靠性。
这种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提高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效率和精度。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对于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19b1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7.png)
遥感技术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估环境状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逐渐在环境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物体的信息。
它就像是我们的“天眼”,能够从遥远的地方感知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在环境评估领域,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依靠传统的地面监测手段,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状况,可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大量的监测站点,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区域进行观测,获取全面、连续的数据。
这对于了解区域环境的整体情况,比如森林覆盖面积的变化、土地利用的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多时相的特点。
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地区进行观测,从而帮助我们追踪环境的动态变化。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湖泊面积的增减、城市的扩张以及植被的生长状况等。
这种时间序列上的信息对于研究环境的演化趋势、评估环境政策的效果等至关重要。
再者,遥感技术还能够提供多种光谱信息。
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光谱波段上会有不同的反射和辐射特征。
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遥感数据来区分和识别各种地物,如水体、土壤、植被等。
同时,还能够监测到一些环境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比如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大气中的颗粒物等。
在水资源环境评估方面,遥感技术大显身手。
它可以用于监测水体的范围、水位的变化以及水质的状况。
通过遥感影像,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河流、湖泊的形态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干涸、萎缩等问题。
同时,利用特定的光谱波段,还可以对水体中的叶绿素含量、悬浮物浓度等进行估算,从而评估水质的好坏。
在大气环境评估中,遥感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大气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f9f3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1.png)
环境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环境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遥感平台对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进行可视、红外、微波和激光等各种波段的观测和监测方法。
环境遥感技术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资源环境调查、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和水资源监测等方面。
一、资源环境调查环境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是人们的珍贵财富,对于生态平衡和气候调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获取大范围的森林资源的信息,包括森林类型、面积、分布和可利用性等。
同时,通过时间序列遥感技术,可以追踪森林资源的变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度。
2.土地资源监测土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国计民生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农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地资源系统来支撑其发展。
环境遥感技术可以对每一块土地进行精细的空间信息提取,包括土地类型、利用方式和土地覆盖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土地资源的精细监测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矿产资源调查矿产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和军事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获取地表和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包括矿床类型、分布和储量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环境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水质监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1.大气环境监测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大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获取大气污染物的信息,包括臭氧、PM2.5、PM10等指标的浓度与分布。
这些信息可以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提供科学基础。
2.水质监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现代遥感技术对旅游发展规划的应用分析
![现代遥感技术对旅游发展规划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8194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b.png)
现代遥感技术对旅游发展规划的应用分析
现代遥感技术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地表覆盖分类和变化
监测、景点资源调查和评估、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等。
以下将对这些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表覆盖的分类和变化监测,提供旅游发展规划所需的空间数据。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获得地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情况、水体分布等
信息,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选址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和分析土地利用和覆盖
的变化,帮助规划部门了解旅游地的发展状况,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遥感技术可用于景点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航拍和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景点的
地理位置、大小、周围环境等信息,并结合其他数据,如地形、气候等,对景点的景观特
征进行分析和评估。
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景点的游客数量和游客活动的热点分布,为
景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a623b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1.png)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成为人们重要的任务。
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存在着过于依赖人力和时间成本高昂等问题,而遥感技术的崛起为生态环境监测带来了一次技术革新。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获取遥感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解译与分析,来获取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等信息,进而对环境进行监测。
在湿地保护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判断湿地范围与水体面积,检测湿地演化与生态变动,对湿地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污染物监测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污染源的信息,迅速发现和监测污染源的扩散情况,有助于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植被监测、土壤质量评估等环境领域,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其次,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比传统方法,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范围广、成本低、时间效率高等优势。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可以迅速获取广泛的信息,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具备一定的时效性。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监测,可以快速获得湿地范围的变化情况,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更及时的参考依据。
在污染物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同时获取污染源的信息,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只能点线面相结合进行监测的问题。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遥感数据融合,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
然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问题。
遥感数据获取需要依赖高分辨率的卫星观测和其他遥感平台,而这些平台的数据获取成本较高,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另外,遥感数据的处理也需要专业的解译和分析技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
此外,遥感技术在解译和分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复杂环境的监测效果有待提高。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a94a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4.png)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卫星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环境地理调查中,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地表覆盖类型进行监测和评估,如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草地状况等。
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取到地表信息,并提供分析结果,有助于对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地表的形态、矿产等信息,有助于资源的快速调查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包括森林类型、覆盖率、蓄积量等,为林业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调查,如水体面积、水质状况等,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遥感技术在灾害评估方面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迅速获取到灾害发生时的地表信息,如地震、火灾、洪水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受灾地区的图像信息,包括灾害范围、灾情等,对灾害的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为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还可以对灾后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了解灾害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指导环境恢复和重建工作。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遥感技术的远程获取和分析地表信息,可以实现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工作,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0524b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5.png)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已经在环境地理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环境地理学家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造环境,以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健康、制定环境政策。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制作高分辨率地图,通过对获取到的图片和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准确绘制出地方、街道、建筑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合成处理,以及对历年影像的地带监测,更好地掌握城市的更新与发展,自然中河流、海岸、湖泊等地形变化也已经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有效监测。
另一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监测人工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矿业、旅游业等等。
农业活动的监测,可以监测到农田种植作物的类型、面积、生长状况、对生态环境的隐含危害,从而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对于矿业活动的监测,可以判断采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由此可以进行矿山的管控。
对于旅游业,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持续的人为开采和地形破坏造成的破环,包括州立公园和自然雕塑中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丰富性的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科学家还能够实时监测森林火灾,以及气候变化。
森林火灾的发生一般都是在极端干燥、高温环境下,而这种环境一般是多发于夏季。
通过遥感技术的火灾监测,一旦发现火灾,可以赶紧出动灭火力量进行灭火,从而避免森林大规模的破坏。
对于气候变化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层的数据,监测到大气层的温度、气压、湿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气候的变化,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
总之,遥感技术为环境地理调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从更大的视角、角度来了解环境,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球。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遥感技术在环境地理调查中的应用必将推向更高的峰顶。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中的应用实践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中的应用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cbbb5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1.png)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中的应用实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评估和监测生态环境的状况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的生态环境评估方法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因此,遥感与测绘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生态环境评估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例如,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湖泊面积、水体质量、湿地植被覆盖等相关参数,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和保护。
测绘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中的应用同样不可忽视。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生态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中,测绘技术可以测量森林的分布、森林密度、高度等相关参数,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状况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遥感与测绘技术的应用实践成果丰硕。
例如,科研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空气质量,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评估生态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水体的色度、透明度等信息,评估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方案。
另外,测绘技术在精细化生态环境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测绘技术获取生态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准确数据,建立数字地球模型,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展示。
这为科研人员研究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发展规律提供了便利,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遥感与测绘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中有诸多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
由于遥感和测绘数据的庞大和复杂性,需要科研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才能正确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
精品高中地理 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精品高中地理 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c1a204fab069dc512201ab.png)
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遥感在资源调查中可发挥很大的作用,特别在自然资源调查中,近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观的效益。
其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农业、林业、地质矿产及水利建设等部门中。
(一)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农林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农、林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林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的监测与估产、森林资源的清查等方面。
近年来,在牧场草场资源调查、短中期农林灾害、农用水资源,以及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调查等方面也相继开展工作,取得了成果。
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遥感加快了调查工作的进度,工作精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
例如,我国利用560幅陆地卫星图像,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国1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和量算统计工作,提供了全国和分省的土地利用基本数据和有关图件。
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自1974年以来,美国、前苏联、阿根廷、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不同范围、不同作物的估产工作。
美国对世界小麦产量的估产精度已达90%以上,并扩大到对玉米、大豆等八种以上作物的估产。
我国于1983—1986年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统一网络较大范围冬小麦遥感估产试验,精度也超过90%。
遥感在林业上的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我国近年完成的“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
在包括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北部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公里的“三北”造林一期工程的调查中,完成了对现有防护林类型、分布、面积和保存率;草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土地资源类型、分布、数量及利用现状的调查。
提供了200余幅各类遥感专题系列图,并建成了全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掌握防护林区现状、林区的进一步发展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二)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地质及其矿产资源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工作、矿产地质工作,以及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灾害地质的地质综合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川地貌解译: 从 ETM图像上可以清楚、真实、 直观地研究各种冰川地貌的形 态特征。在不同的假 彩色合成图像上以醒目的色彩而区别于周围地貌,
911
干旱区地理
29 卷
并可准确地圈定全区各条冰川 的形态、规模、粒雪 盆、雪崩区以及冰川表面形态结构等。在 ETM 5、4、3 波段合成图像上, 粒雪盆呈浅紫、浅棕黄色, 大冰川 瀑布显紫红色。
本文是以省级科研项目 5黑竹沟风景旅游区生 态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 6为依托, 应用专业遥感图 像处理软件对卫星图像进行处理、解译等工作, 做为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评价工作的一种手段, 为旅游区 以后的旅游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y 收稿日期: 2006- 03 - 17 ; 修订日期: 2006- 07- 15
F ig. 6 The 753 bands Compose d im age
ofH e i ZhuGou A re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分析, 我们进行了旅游资 源信息提取, 建立了黑竹沟风景旅游区景观类型影 像解译标志。1 4- 102 2. 2. 1 制作的遥感影像图和三维模型 以下是用 ERDAS软件 制作的三维模型:
图 1 竹沟旅游区在四川省内的区位 F ig. 1 The Geograph ica l P osition ofH eiZhuGou scenery
成都至峨眉、乐山高速通道业已建成, 转至峨边 也已建成了二级水泥公路, 至成都的 24 6 km仅需 3 小时, 并有成昆铁路途径峨边, 为乐山市、成都市、四 川省乃至国内外客源赴峨边黑竹沟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交通条件。 (图 2)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 tion
2. 2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遥感解译 通过目视解译提取遥感信息的基础是建立遥感
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解译工作正式进行 之前, 首 先结合非遥感信息源, 进行室内判读训练和野外判 读训练。室内判读主要指根据收 集到的资料进行 图像判读。图像判读指依据遥感影像的色调、灰度、 板块形状和纹理特征等 特征, 在不同的假色彩合成 图像上进 行判读。本文 研究用 ETM543、ETM753、 ETM432影像进行判读 (遥感影像图见图 4、5、6) 。
F ig. 4 The 543 bands Composed im age
ofH ei ZhuGou Area
图 5 黑竹沟地区 ETM4、3、2波段 合 成影像
F ig. 5 The 432 bands Com posed im age
of H e i ZhuGou Area
图 6 黑竹沟地区 ETM 7、5、3波段 合成影像
图 2 黑竹沟风景旅游区在乐山市的区 位 F ig. 2 The Geograph ica l P osition ofH eiZhu Gou
scenery area in LeShan C ity
91 0
图 3 技术路线图 F ig. 3 Techn ic route of tourism resources
黑竹沟风景旅游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边县境 内, 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接壤, 其地理坐 标为 102b54c~ 103b10cE, 28b51c~ 29b05cN。风景区地跨 黑竹沟 (斯合 )镇、勒 乌乡、哈曲乡和金岩乡, 总面积 为 575 km2, 其中规划游览面积 234. 63 km2。全区 海拔 高度在 1 050 m至 4 288 m 之间, 主要游览区 海拔高度为 1 600 m至 4 200 m左右。其景区入口 距峨边县城 47 km, 距乐山 144 km, 距峨眉 114 km, 距成都 246 km。 (图 1)
遥感是指从遥远的地方探测、感知物体, 也就是 说不与目标接触, 从远处用探测仪器接收来 自目标 物的电磁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研究, 确 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 标物相互间的关 系1 12。遥感 技术是集当代最先进、最尖端的光学技术、计算机图 像处理技术和探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它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具有高清晰度、信息丰富、形象 直观、现实性和立体感强等特点, 以及视野广、可重 复观测的好处, 而且成本低、效益好。很多实践证
第 29卷 第 6期 2006年 12月
干旱区地理
AR ID LAND GEOGRAPHY
Vo.l 29 No. 6 Dec. 2006
遥感技术在黑竹沟风景旅游资源调 查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 y
张瑞英, 何政伟, 张雪峰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遥感成为了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新手段。阐述了 运用遥感新技
处景源内容丰富、景象多变的旅游区, 发展潜力 巨大。
关 键 词: 黑竹沟遥感应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 TP79 F59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0- 6060( 2006) 06- 0909- 06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 旅游行业日益兴旺, 旅游业已经构成我国 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 不断开发新的 旅游景区, 扩大旅游文化内涵, 迎合日趋庞大的旅 游市场, 就成了当务之急。但是, 我国一些潜在的旅 游资源分布面广, 且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用常规方法 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大面积的资源调查和分类, 更 谈不上作开发评价工作, 所以采用遥感新技术则是 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并能达到多快 好省的目的, 获得显著效果。另外, 在遥感调查中还可以及时发 现旅游资源中潜在的自然危害因素, 以及在旅游资 源开发当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状况, 为开发生态旅游 项目和保护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黑竹沟旅游区的 资源调查分类
2. 1 利用遥感进行黑竹沟旅游区资源调查分类的 技术全程
本文采用四川省乐山地区 2003年的 LANDSAT ETM 影像为主要数据, 利用国产 MAPG IS6. 6与 ER2 DAS8. 7配合 PHOTOSHOP 等软件, 对数据进行影像 预处理, 如辐射增强和彩色增强等标准片 处理; 将 ETM 8波段 15 m 分辨率的图像和 30 m 分辨率 ETM 影像融合, 综合它们各自的优势, 以 弥补单一图像 上信息的不足, 从而扩大了各自信息的应用范围, 大 大提高了遥感影像分析的 精度。利用研究区实际 测得的控制点和 1B 50 000的地形图资料, 做正射 校正, 制作正射校 正影像图。笔者通过正射影像图 和野外的实际工作建立旅游区的遥感解译标志来解 译旅游资 源和资源调查分类评价。本文还生成了 旅游区的 DEM模型和 3D 模型, 进行旅游区全景展 示, 具体的技术路线 12, 32 (图 3)。
6期
张瑞英等: 遥感技术在黑竹沟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
野外判读训练主要是利用 GPS 接收仪在野外对各 个选择 的点进行定位, 确定研究区地貌类型、地面
景观状况, 结合影像上的对应点进行判读, 分析 不 同景观类型的图谱特征, 建立相应的影像解译标志。
图 4 黑竹沟地区 ETM 5、4、3波段 合成影像
明, 遥感技术为旅游资源调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 段。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应用 遥感技术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历史可追溯到 20 世纪 60年代, 而我国开展这 类调查和评价也只有 十余年的历史, 进展较快。
黑竹沟风景旅游区位于峨眉山附近, 是我国省 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同时也是乐山市旅 游区结构中的三大支撑点之一, 是打造 / 中国第一 山 0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拥有丰富的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由于 景区内地质条件复杂, 目前交通条件较差, 给旅游 资源的调查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技 术, 结合现场调查, 参考有关资料, 顺利的完成了资 源调查和分类评价工作。另外, 前人从未就遥感影 像进行 3D 模型研究, 从而缺少这方面的信息提取, 在本文作了尝试性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研项目 / 黑竹沟风景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 0 作者简介: 张瑞英 ( 1980) ), 女, 山西省阳泉市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 E - m ai:l zry8063@ 163. com.
干旱区地理
29 卷
1 黑竹沟风景旅游区基本情况及环境 开发条件
片岩、板岩分布区地形上多呈山坳负地形成尖棱 状山 脊。
褶皱: 在 ETM5、4、3波段假彩色合成遥感影像 上, 主要分布在官科河两岸及马鞍山山脊 两侧。植 被覆盖度良好, 呈绿色色调, 分布大致对称。
断层: 宜坪 ) 万 坪断 层。断 层面 倾向西, 倾 角 50~ 60b, 为冲断层性质。在峨边金岩 一带, 断层有 分而复合现象, 形成宽 3~ 4 km的断裂带, 这些分支 断层均倾向西, 倾角 30 ~ 50b, 在剖面上排列成 / 叠 瓦状 0或成 / 入字状 0。
图 7 黑竹沟地区三维模型 F ig. 7 The Three- D im ensiona lM odel of
H e i ZhuGou A rea
2. 2. 2 旅游资源信息提取分析 信息提取工作主 要依据影像的色调、亮度等信息, 确定地物类别 1 42。 信息提取主要在 753, 432、543等假彩色波段图像上 进行。
地质灾害解译: 黑竹沟风景旅游区发育在断裂 密布的狭窄断裂谷中, 区内 地质灾害主 要有 崩塌、 滑坡、泥石流。
黑竹沟地区崩塌十分发育, 在 ETM7、5、3波段 合成图像上可见陡壁形成的黑色三角面 , 呈锯齿状 连续分布。而沿官科河地区第四纪堆积物发育, 是 滑坡、泥石流易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