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目标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材料

《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

课程标准

重点专业名称:有色金属冶炼专业

专业负责人:兰福荣

审核人:曹隆

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长汀职业中专学校

有色金属冶炼——稀土深加工方向《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课程标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建议课时:108

学分: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是稀土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了解了稀土基本知识后,为了能够适应稀土企业的生产需求,必须学习《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本课程主要面向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旨在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关于稀土功能材料的发展前沿和概况,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稀土的基础知识,稀土金属和稀土合金的生产方法。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稀土金属合金的常见制备技术,理解其反应原理,熟悉火法冶金工艺技术的步骤。另外,对不同的金属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除了常见的火法冶金外,学生还应了解熔盐电解法、电弧炉冶炼法、热还原法、熔配法等常见制备技术。本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学时。

表 1 课时分配

二、目标

(一)课程目标

熟悉稀土湿法冶金、火法冶金和各类稀土材料生产的基本过程;熟悉生产流程中各个岗位的工艺原理和基本设备装备;具有在生产一线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查阅各种稀土金属的性质,特点及分布情况;能够根据不同稀土金属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提取或者提纯方法;能够将学到的熔盐电解法、热还原法等常见的稀土金属制备方法融入到实习实训活动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表 2 认识稀土

表3 稀土精矿分解技术

表 4 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技术

表 5 稀土化合物的制备技术

表 6 稀土金属的制备与生产技术

表7 稀土金属的制备与生产技术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已具备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做好与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前后衔接。

再次,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对比较抽象的稀土金属及合金冶炼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应重视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生产车间一线,培养学生动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实训室体验操作功能。同时,教师要善于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另外,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的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仿真教学,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开发和利用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课程资源,丰富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发网络课程和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学校应高度重视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实训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大型设备模型,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训活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向学生开放稀土金属及合金制备技术实训室,为学生开展实训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应鼓励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开发实验仪器,开发微型化、低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富有区域与职业特色的实训活动。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教材结构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教材形式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图文并茂;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应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全面的支持。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的和功能

通过考核与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教学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应充分发挥考核与评价的诊断、指导、导向和激励功能,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原则和方法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本课程主要为理论课,学生将在第三年的顶岗实训中学习到具体的操作知识。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得出总成绩。

平时表现(占30%):上课态度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理论考核(占70%):阶段性理论测试。

每个环节所占比重不同,最后根据上述环节的综合考核,得分计入这门课程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