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及其借鉴

合集下载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及其借鉴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及其借鉴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及其借鉴《吕氏春秋》在我国古代人才管理思想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人才思想,并分别用“下贤”、“察贤”、“期贤”、“赞贤”等篇章系统地论述了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等问题,对于今天我们进一步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吕氏春秋;人才思想;借鉴意义《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士论、人才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对后世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司马光称《吕氏春秋》一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司马迁对它评价也很高,如司马光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班固称之为“兼儒、墨、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

”该书包含了丰富的人才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尤其在如何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与实践经验。

这些思想与经验,时至今日仍然对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重人”是《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第一方面。

它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古之有天下也,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求人》)。

有了贤才,国家安定,君主可以收获好的声誉;失去贤才,国家动荡,君主只会落得糟糕的名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

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先识》)。

国家将亡时,有才之人必定先离去,所以一个国家只要得人才,就能得到人民,从而就能得到土地。

所以,国家大事,千头万绪,进贤举能,应摆在重要位置,“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故曰其本在得贤”(《本味》),“功无大乎进贤”(《赞能》)。

可见,该书把人才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与社会的治乱联系起来,看作是国家安定、存亡的根本。

吕氏春秋集释

吕氏春秋集释
吕氏春秋集释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本书关键字ຫໍສະໝຸດ 析思维导图先秦篇章
吕氏春秋
文化
注释
方面
非常
吕氏春 秋
吕氏春秋 集释
著作
内容
讲解
进行
思想
读者
重要
门客
理解
共同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重要典籍,是先秦学术的集 大成者。它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伦理、道德、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综合性的 著作。
目录分析
《吕氏春秋集释》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大书,分为十二 纪、八览、六论,是研究先秦思想史重要的参考资料。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 大教授,学养深厚。他的这部《集释》,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研治 《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即获得学界的 好评。
《吕氏春秋》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价值的著作,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主题。其 中,该书对于公私关系、人才选拔、思想统一等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历史价 值,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吕氏春秋》还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因素。在书中,作者对于天地万物的变化 以及人类社会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表现出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这种不 仅体现在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上,更体现在对于人类社会的剖析上。这种深入的 分析和探究,使得《吕氏春秋》成为了一部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史料价值的 著作。
《吕氏春秋集释》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作品。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战国 末年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智慧的 哲学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思想观念,为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吕氏春秋》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包容态度 和唯物主义因素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空间和视野。

《吕氏春秋》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吕氏春秋》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企业发展需要有才能的人,同时也需要普通员工、消费者及供应商的支持,企业的领导还必须善于从吸取众人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一个战略管理者,从而使企业不断扩大。《吕氏春秋》之《孟夏纪·用众》指出“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所以立功名也。”“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众人的力量是巨大,因为这种力量凝聚了所有个体的智慧与长处,企业家必须懂得依靠众人的智慧,吸取其他企业的经验与教训,这样就能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不依靠众人智慧企业将成为无根之木,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就会产生困难,正如《用众》所指出“君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吕氏春秋》认为最关键是人才及必须依靠众人的论断,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建立和发展的中心是人,没有人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企业的经营应该大开人才之门,让新观念和新的人才不断地流入。人才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发展产品、产品开发、技术进步都离不开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入,对企业而言,人才可分为生产、技术、营销、公关、财会等方面人才,一个企业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人才都不利于自生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不但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还需要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胜的法宝。
3.3尊师
中国自古有“事师之犹事父也”之良习,今人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佳句。学习,就必须有老师,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是人生的路标,是社会前进的加速器。尊师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企业的教育与培训需要讲师,只有尊重讲师才能使老师倾诚相教。《吕氏春秋》之《孟夏纪·劝学》举例“颜回之于孔子,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老生常谈师尽智竭道以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1一定要学习
古人云:“学然后知道。”知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知识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当今不断学习知识这显得更为重要。《吕氏春秋》之《孟夏纪》列举了子张原是小人、颜回本是大盗后学于孔子,段干本是大商人后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本是凶恶之人后求学于墨子等后来均成为天下有名之士,学习可能使无用之才变有用之才。现代社会不管对下岗工人或是原无一枝之才的人,均可通过学习来对社会做贡献。目前,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教育培训,并愿意投资培训,有些企业甚至规定每一个员工每年必须参加多少培训,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倾向。

《吕氏春秋》的“八观法”

《吕氏春秋》的“八观法”

《吕氏春秋》的“八观法”中国古代有很多鉴识人才的办法。

曾国藩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必须具备伯乐的本领,把更多的千里马从他这个大本营中不断地识拔出来。

《吕氏春秋》中有《论人》一篇,堪称中国较早的鉴识人才法。

当时称为“八观法”,就是从八个方面观察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能不能做大事情、能不能有担当。

第一是“通则观其所礼”,是指一个人在命运通达的时候,礼遇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成为他的门上贵客,每天形影不离、朝夕相处。

第二是“贵则观其所进”,是指一个人在地位高的时候,能够提拔、栽培更多人的时候,提拔的是什么样的人。

这能够反映一个领导者在用人上的取向。

第三是“富则观其所养”,是说当一个人富有的时候,他是否有周济穷人的恻隐之心、推己及人的儒家博爱情怀。

第四是“听则观其所行”。

就像孔子所讲的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是讲一个人言行是否如一,是否能够说得到也做得到。

第五是“止则观其所好”。

这句话尤为重要,是指在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能不能够把持住自己,约束自己的身心,也即儒家“慎独”的功夫。

第六是“习则观其所言”,是指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是否有自己的心得、体悟,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第七是“穷则观其所不受”,是指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否做那些不义之事、攫取不义之财。

这是衡量一个人做事是否突破底线的一种状态。

第八是“贱则观其所不为”,是说一个人地位低贱的时候,是否做了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吕氏春秋》的“八观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了三国时期,人才竞争的态势更趋强烈,魏国一位大臣刘劭写了一本《人物志》,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声音、相貌、气味等,探讨一个人能够担当什么样的职务,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本书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被西方的管理学引用过去,英文版名字为《人类才能的研究》。

《吕氏春秋》的用人之道

《吕氏春秋》的用人之道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9年9月第34卷第5期Sep.2019Vol.34 No.5[秦汉文史研究]《吕氏春秋》的用人之道郝建平(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吕氏春秋》所涵盖的思想领域非常广大,其中就有对用人问题的论述,具体包括重视人才,以礼待贤、礼贤下士,给人才以优厚的待遇,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任人唯贤、公正无私,用 人不疑、放手使用等用人之道。

这些用人思想的产生,究其原因既离不开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影响,又是对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得益于秦长期幵放的用人传统。

《吕氏春秋》所阐述的用人之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更好地选人、用人仍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吕氏春秋》;用人之道;吕不韦中图分类号:B2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9)05-0008-06On the Way of Talents Employment of Lii's Commentaries of H istoryHAO Jianping(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Inner Mongolia, China)Abstract: 5 Commentaries of History covers a wide range of areas of thought, of which there are enumerations on how to employ talents, including the emphasis on talents, treating the talented with courtesy, respecting the talented, and offering generous treatment to the talented, employing the strengths of the talented, not seeking perfection from the talented, meritocracy, impartiality, not show ­ing suspicion to the appointed talents, and letting go of their employment.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 ­gence and study of these employment ideas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great social changes and the inheri ・ 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s of the elit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benefit from the long-term open employment tradition of the Qin Dynasty. The road to employment elaborated by Lii's Commentaries of H istory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and still has a positive referen ­tial value for us to choose and employ people today.Key words: L ii's Commentaries of H istory; way of talents employment; Lii Buwei《吕氏春秋》的主编者是战国末年的秦国丞相吕 不韦,由其组织门客编撰而成,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统一后的秦国提供治国方略。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见于书中“季春纪第三·论人”,原文是:“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是古人总结的一套识人术,我们不妨来看看:八观:1、通则观其所礼“通”指处境顺利。

当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要看他礼遇哪些人,是否和以前一样谦虚有礼、待人温和、遵守规则?若还礼贤下士、尊老爱幼、贫贱同仁、尊重并敬畏规则、不为利益出卖朋友、低调随和,那么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反之,不可深交。

2、贵则观其所进“贵”指显贵,地位。

“进”是推荐的意思。

这是说,当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力,他所提拔的,都是与自己利益同谋之人。

而另一些人,只要是对事业,对社会有贡献,都会用心栽培,不为一时的利益与人同流合污。

3、富则观其所养“富”指财富,这里说的是,当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有的人有钱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每天毫无追求,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而有人有钱了,选择捐给学校、贫困地区、或者穷苦病人,钱是用来行善和实现社会责任感的工具。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说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说好听话很容易,但会付诸行动并认真落实的人极少。

说一是一,说到做到。

才是值得交往的君子。

5、止则观其所好“止”代表闲时,通过一个人的业余爱好,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

有人爱喝茶,有人爱醉酒,有人爱上网,有人爱金钱,有人爱知识,有人爱美食,有人爱权力,有人爱旅游……。

大千世界,花花奇观,用来打发业余时间的方法何止千百。

看一个人业余的时候喜欢把精力投入到什么上头去,就能窥见他心之所向。

6、习则观其所言“习”作“习惯”解释,当一个人习惯与你相处的时候,就会逐渐显示出他最真实的面貌与想法。

《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关于政治、军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凝聚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人才思想。

其中关于人才的论述,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社会与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选取《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挖掘人才与管理的关系,探讨先秦时期人才选拔、培养和利用的思想、理论、制度、方法,对于加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提高管理实践效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1.研究吕氏家族的人才观与人才选拔方法。

2.研究《吕氏春秋》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3.探讨《吕氏春秋》对人才利用的方法和思想的影响。

4.研究《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中,通过阅读相关史书和文献,深入了解吕氏家族的人才观、选拔、培养与利用,并结合《吕氏春秋》中的论述,深入挖掘人才的思想。

在比较研究中,将吕氏家族人才思想与其他古代文化中的人才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吕氏家族人才思想的特点和优势。

四、预期成果1.深刻认识《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2.掌握先秦时期人才选拔、培养与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思想。

3.发掘古代人才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4.为现代人才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五、研究进度安排1.文献调研和阅读(两周)。

2.整理文献和写作开题报告(一周)。

3.研究吕氏家族人才思想(四周)。

4.比较分析吕氏家族人才思想和其他古代文化人才思想(三周)。

5.结论撰写和论文写作(四周)。

六、参考文献1.吕氏春秋。

2.袁中郎《吕氏春秋》研究。

3.王如游《论吕氏春秋大体及其与《孟子》之关系》。

4.刘子钧《吕氏春秋新诠》。

5.车万育《吕氏春秋人才观之发展与演变》。

6.李庆秀《吕氏春秋人才观刍议》。

吕氏春秋读后感(精选10篇)

吕氏春秋读后感(精选10篇)

吕氏春秋读后感《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作者为吕不韦。

本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我读完《吕氏春秋》后,不禁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考的巨著,通过深度的思辨与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思想。

在阅读《吕氏春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吕不韦的博学多才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他对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乱世百态进行了全面地观察和总结,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思想的多样性。

在他的笔下,各种思想和观点纷纭呈现,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纷繁复杂。

《吕氏春秋》作为古代典籍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真相,还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同时,吕不韦对于人性和人生也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吕氏春秋》中,我发现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吕不韦提出了“兵道观念”的重要性,即通过学习和运用兵法,可以提高治国安邦的能力。

他强调了以道治国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德行才能统率天下。

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君主来说非常重要,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另外,在《吕氏春秋》中,我也看到了吕不韦对于大政治家和智者的追求和崇拜。

他通过多方面的描述和比较,以及深刻的思考,写出了李斯、政君、苏秦、张仪等一系列叱咤风云的人物,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这些人物不仅在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总的来说,读完《吕氏春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书通过对战国时期各国政治斗争的全面观察和深刻分析,让我更好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思想。

同时,吕不韦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我对于这部古代典籍充满敬意,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样一本好书,从中受益良多。

吕氏春秋的内容

吕氏春秋的内容

吕氏春秋一、简介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由战国时期吕不韦所编纂的政治家书籍。

全书共分为三十四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被誉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之一。

二、作者背景1.吕不韦:吕氏春秋的作者,战国时期韩国大臣和商人。

他以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商业头脑而闻名,并成为当时韩国最富有和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2.政治家身份:吕不韦曾担任韩国宰相,对于政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他在政务上具有独到见解,并通过《吕氏春秋》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后世。

三、内容概述《吕氏春秋》主要围绕着“明主”、“贤臣”、“法度”等议题展开讨论,力图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治理理论。

1.明主:书中明确提出了明主的概念,认为明主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

明主应善于倾听各方意见,并能够正确处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2.贤臣:《吕氏春秋》强调贤臣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贤臣应该具备聪明才智、高尚品德和忠诚心,能够辅佐明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法度:书中提出了法度的重要性,认为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法律应公正、合理,并得到全体人民的遵守和信任。

4.政治思想:《吕氏春秋》探讨了不同政治制度和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书中强调了统一大业、民生至上、礼仪之道等原则,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政治思想体系。

5.军事战略:《吕氏春秋》也关注战争与军事战略。

书中提出了“用兵之道”、“攻守兼备”、“奇正相生”等理论,为后世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影响与意义《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1.政治学经典:《吕氏春秋》为后世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参考。

书中对于政治制度、统治理念和军事战略等方面的讨论,对于后来政治学家和军事家有着深远启示。

2.儒家经典:《吕氏春秋》在儒家经典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强调道德伦理、仁爱之道,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社会发展:《吕氏春秋》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
“ 王先 顺 民心 ,故 功 名成 。 凡 举 事 ,必 先 审 民心 然 后 可 举 先 … ” (顺 民》 《 ) “ 人 之 于 民 也 , 以 便之 , 不 行 也 。“ 主有 能 以民 为 务者 , 仁 可 无 ”人 则 天 下 归之 矣 。 (爱 类 》 ”《 ) “ 庙 之 本 在 于 民 。 ( 务 本》 宗 ”《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90 9(0 90-9.2 10.5 22 0)1 80 2
“ 行德爱人则 民亲其上 , 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 爱士》 ”《 )
此 外 , 多次 论 述 到 从 历 史 经 验 证 明 , 德 者 方 能 有天 下 : 也 有
秦以武立国, 文化相对于 中原地区来说是 比较落 后的, 直到平王 东迁才列入诸侯之列 , 在春秋初期还是一个文化落后 的弱 国, 在秦穆 公时期虽然一度强盛, 初步扫清 了周边 的夷狄势力, 但势力范围并没 有越过关中地区, 因为强大的晋 国一 向是它的劲敌。 秦发展 的另一个 重要契机是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 , 通过这次变法, 秦迅速发展壮 大起 来, 历经 惠王、 武王、 昭襄王、 孝文王 四世的武力征服, 秦成为战国时代 的 头 号 强 国 , 最 终统 一 了六 国 , 立 了统 一 王 朝 。 并 建 统一前夕相国 吕不韦组织 门下宾客编纂的《 吕氏春秋》 综合当时 , 的诸子西家思想, 把各家学说引入秦 , 为秦 的大一统提供了一套统治 理论 。 中儒家思想在《 其 吕氏春秋》 中占有重要地位, 吕不韦通过组织 编纂《 吕氏春秋》 自己的政治实践将儒家思想传入了秦 , 和 并且获得 了 长足发展 , 确立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局面的基础。 接 受 儒 家 的 民 本 思 想
也。
在其它篇章如 《 劝学》也强调 了孝的重要性 : 先王之教 , “ 莫荣于

读《吕氏春秋》有感

读《吕氏春秋》有感

读《吕氏春秋》有感《吕氏春秋》是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吕不韦所编撰的一部历史文化著作,包含了吕氏治国理政的理念和观点。

阅读这部著作,我深深感受到吕氏的智慧和对于政治、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我的感受。

首先,我对于吕氏的治国理政之道印象深刻。

吕不韦提出了君主应注重法制、德治、用人三方面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法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强调法令的公正性和守法的重要性;德治强调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和德才兼备的重要性;用人注重选拔人才,吕氏主张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潜力和发展。

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注重法治建设、重视道德教育和注重人才培养。

其次,我对于吕氏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有所感悟。

吕不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认为个人修养对于家庭和国家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注重自身修养,注重社会责任感,注重家庭和睦,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此外,我对于吕氏春秋中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所感受。

吕不韦认为:“人生有五度,志度、智度、勇度、仁度、德度。

”这五度是指人生的五个层面,分别是个人志向、智慧、勇气、仁爱和道德。

吕氏认为一个人必须在这五个层面上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完美和卓越。

我深以为然,觉得吕不韦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概括非常精辟,人生确实是一个全面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对于吕氏春秋中关于社会道德的思考也感到深思。

吕不韦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建设和积极提升。

他倡导为人诚实守信、尊重长辈、珍惜友情等各种社会价值观念。

这些思考对于当代社会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注重社会道德的建设,从个人做起,为社会提供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

总的来说,读吕氏春秋让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吕不韦的治国思想、人生哲理、社会道德的思考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国学基础《吕氏春秋》核心知识点2023

国学基础《吕氏春秋》核心知识点2023

国学基础《吕氏春秋》核心知识点2023国学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吕氏春秋》作为古代典籍之一,堪称国学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吕氏春秋》的核心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经典之作。

一、《吕氏春秋》概述《吕氏春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兵法著作,作者吕不韦。

全书共分为三十篇,内容广泛而深入,包含了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被誉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兵书之一。

二、《吕氏春秋》核心思想1. 道促乱思想:《吕氏春秋》强调人心的重要性,认为道德的缺失会导致社会动荡。

作者强调君主应该行善政以维护社会秩序。

2. 兵法思想:《吕氏春秋》对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主张兵力集中、运用诡计、强调谋略与智慧的运用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观点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强调将领在作战时应具备自主权。

3. 治国思想:《吕氏春秋》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治国理念,如充分利用人才、重视节约、尊重法制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的治国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吕氏春秋》对后世的影响1. 承前启后:《吕氏春秋》对后来的兵书和政治书籍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的兵法观点和智慧战略被后来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们广泛借鉴,并为后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文化传承:《吕氏春秋》不仅仅是一本兵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伦道德观念对后世的文人墨客、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熏陶人心:《吕氏春秋》通过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邃的智慧,积极引导读者在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学习《吕氏春秋》的方法与步骤1. 阅读原著:学习《吕氏春秋》的第一步是认真阅读原著。

通过细致地阅读全书,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重要观点。

2. 理解注释: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吕氏春秋》注释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注释部分通常能够对原著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解释和阐明,有助于提高对全书的理解。

吕氏春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吕氏春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吕氏春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吕不韦编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哲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对话术、品德修养、管理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吕氏春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以德治国吕氏春秋提倡以德治国,认为德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君主应以身作则,率先做好榜样,将德行美称于民心,用行为和言语去感染儒士和百姓,使他们感慨萌发德心。

对于那些嫉恶如仇、刚烈刻毅、直言不讳的人,吕不韦认为他们应该受到优待和提拔,君主应该重用这些人,让他们为国效力。

从而,形成了德行美好的国家政治风气。

二、明辨是非吕氏春秋强调了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在其著作中,他经常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一切的功过得失、前途命运,最终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君子则应自力更生,自誓绝非,善成自取,恶避自弃,不随世俗风气,永远秉持自己的良知和品德。

同时,吕氏春秋也告诉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言行,单纯而真实地对待他人,切勿狡诈虚伪。

三、灵活权变吕氏春秋提倡灵活权变。

在生活中,做事需要灵活变通,根据情况调整,创造出不同的选择方案。

同样地,国家也需要灵活权变,因为当时的政治局势可能不一定静态不变,所以君主需要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因势利导,顺应时势,在困难的情况下尝试寻求另一种解决办法,特别是在外交和军事上,这是至关重要的。

四、勇于创新吕氏春秋强调了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在书中,吕不韦提倡有创新精神的人,因为在时代变迁和逆境之中,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君主应该鼓励创新、推动创新,积极鼓励科技发展,激励人民增强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吕氏春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想要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就必须有德、明、变、新等四种思想和精神。

这四种思想和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国家从政和管理。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和事业中积极追求这些思想和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文明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扬。

云梦睡虎地秦简:《吕氏春秋》全文

云梦睡虎地秦简:《吕氏春秋》全文

云梦睡虎地秦简:《吕氏春秋》全文一、前言《吕氏春秋》是秦代著名的法家经典,由秦相吕不韦组织编纂。

该文献旨在总结先秦诸子的思想,并提出法家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云梦睡虎地秦简是《吕氏春秋》的重要传世文献,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论述。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吕氏春秋》的全文内容,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概述云梦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我国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批秦代竹简文献,共计一千余枚。

这些竹简内容丰富,涵盖了法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吕氏春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三、《吕氏春秋》全文内容《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计二十六篇。

以下是各篇的主要内容概述:1. 十二纪《十二纪》分别为: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孟夏纪、仲夏纪、季夏纪、孟秋纪、仲秋纪、季秋纪、孟冬纪、仲冬纪、季冬纪。

这十二纪以四季为序,论述了治国理政、道德修养、军事战争等方面的观点。

2. 八览《八览》分别为:政失、当赏、当罚、士容、用法、举贤、用民、观听。

这八览主要论述了政治制度、法律运用、人才选拔和民众管理等方面的观点。

3. 六论《六论》分别为:用兵、论士、论功、论贵、论富、论名。

这六论主要论述了军事战争、人才选拔、功名利禄等方面的观点。

四、结论云梦睡虎地秦简《吕氏春秋》全文是研究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通过对该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秦代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军事战略以及道德观念,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同时,《吕氏春秋》中所蕴含的治国理念和人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吕氏春秋读后感范文(2篇)

吕氏春秋读后感范文(2篇)

吕氏春秋读后感范文近读《吕氏》,初行甚涩,殆渐入佳境,欲罢而不能。

《吕氏春秋》为吕不韦及其门客所撰著,间杂百家,于百家之论取其养并为其所用。

吕不韦何人也?作此书何意也?观不韦一生,商人而已。

其以“奇货可居”,而贵为秦相,位及尊宠,功成名就,作此书当有所图。

虑之再三,方有所悟,虽则揆度臆测、一家之言,姑妄述之。

所图无非在“利”,此“利”非彼利也,乃国家之大利。

《吕氏》兼采百家,非一家之专论,非为留恋虚名之荣,探其旨,在于务实求用,以佐国君,以治平天下为利。

试言之。

《孟春纪》之《孟春》,言礼,却非为论理,乃君王行礼教程,详尽君王行礼仪程之所在,行礼所在,命之时。

又《大乐》、《侈乐》、《适音》、《制乐》多了些敬畏之言,兼听之明,身危国乱之论,而劝勉寓于论道,论道又成于正听,可谓谆谆善诱者也。

此礼乐之论,非为孔孟之言,然睹之则警,闻者足戒,立足于实际,志在导君王之言、行,斯为善言良谋也。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平得于公。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

”此言之利,在于警策,得与失、取与舍、善与恶、仁与暴、义与毒,皆在一念之间,或为商纣,或为西周,言虽苦,却秉于实。

其余《任数》、《察今》、《知度》、《用民》、《有度》、《分职》诸篇,一体而成治国之道。

治国之道何在?务其任,揆其要,分其职,察古今之变,顺民为本,治吏为体,则国道可成,民道可存,上下一体,庶几国治矣。

及为任贤举能,察人之道:《论人》、《爱士》、《知士》、《谨听》、《听言》、《察贤》等分而属之。

如《察贤》有言:“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

宓子曰:”我之谓为任人,子之谓任力。

任力者故劳,任人故逸。

“弹鸣琴而治,与星出星入而治,岂可同日而语?故贤能之人,人主曷不渴求?再有《上农》《慎行》《当赏》等篇,无不以事说理,以理顺事,以事理干于治国,其言论明于时实之务,顺合时情时势。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

《吕氏春秋》10个经典小故事1.颜回抓饭吃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米让颜回煮了一起吃。

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假装没看见。

饭熟后,颜回叫孔子吃饭。

孔子说,刚刚做梦祭祀祖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祖先吃。

颜回立马明白了孔子的意思,解释说,不是这样的,刚刚碳灰飘进锅里,弄脏了一点米饭,丢掉又不好,所以我自己抓来吃了。

备注: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而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因此,我们要多一点耐心,认真思考和调查,这样才能发现事实真相,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2.割肉相啖齐国有两个好逞勇武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相约一起去喝酒。

酒过数巡后,城东的人提议弄点肉来吃,城西的人表示你我身上都有肉,哪里还用去弄肉。

于是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

备注:可以要强,但千万别逞强。

逞强很容易害人害己!3.穿井得一人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

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备注: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可靠。

4.举贤不避亲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

”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

《吕氏春秋》八观法:八个要诀,让你看尽天下人

《吕氏春秋》八观法:八个要诀,让你看尽天下人

《吕⽒春秋》⼋观法:⼋个要诀,让你看尽天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古往今来,多少才⼦能⼈苦叹⼀⽣“怀才不遇”,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算得上是“千⾥马”,感叹怀才不遇的真的都是怀才吗?今天分享讲解⼀下《吕⽒春秋》中的“⼋观法”,从⼋个⽅⾯观察⼀个⼈是否值得信任,能否有所作为,能不能有担当。

通则观其所礼⼀个⼈在事业畅通,⼈⽣顺利的时候,要看他所礼遇交往的⼈如何,所谓近朱者⾚近墨者⿊,⼀个⼈在顺境⾥所交往的朋友贵客往往决定了他接下来的命运⾛向。

贵则观其所进⼀个⼈在⾝处⾼位,⼈⽣辉煌的时候,要看他所赏识提拔的⼈才如何,若是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便可知其已迷失本⼼,富贵不会长久了,就如同历史上亲近奸⾂的昏君,已有亡国之兆,反之则还可再续辉煌。

富则观其所养⼀个⼈在富贵荣华的时候,要看他对于穷⼈、困难之⼈的接济帮助如何,⼀个⼈若是在⾃⼰富贵之时⾃私⾃利,没有对社会、对他⼈的回报感恩之⼼,对困难之⼈的恻隐之⼼,他的富贵⼀定不能长久。

听则观其所⾏在听⼀个⼈说话、⾔谈之后,还要关注他的⾏动是否和⾔谈⼀致,王阳明所说“知⾏合⼀”,孔⼦所说“听其⾔还要观其⾏”便是这个道理,⼀个⼈只有⾔⾏⼀致才会有所作为,夸夸其谈、只会耍嘴⽪⼦是没⽤的。

⽌则观其所好⼀个⼈闲居⽆事的时候,要看他喜好的是什么,《⼤学》中的“君⼦慎独,不欺暗室”,便是说⼀个⼈往往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露出破绽,最能看出其⼼性。

习则观其所⾔当⼀个⼈学习、读书的时候,要看他说的感受理解如何,⼀个⼈如果只是⼈云亦云,没有⾃⼰独特的见解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提出新的想法,才会有所突破进步。

穷则观其所不受当⼀个⼈处于贫穷困苦的时候,要看他是否有接受或是求取⼀些不义之财,⼀个⼈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守住底线,才算是有⽓节风⾻,能够有所成就。

贱则观其所不为当⼀个⼈处于⾝份卑微甚⾄卑贱的时候,要看他是否做⼀些令⼈不齿的事情,⼀个⼈如果在⾝处卑贱的时候仍能坚持正直上进,出淤泥⽽不染,便是可造之材。

《吕氏春秋》十大名句: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十大名句: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十大名句: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下面选取《吕氏春秋》中的十大名句,供大家参考学习!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1、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季春纪·先己》)大意:想要战胜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陷,想要评论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点,要想知道别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季春纪·诚廉》)大意: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孟夏纪·用众》)大意:善于学习的人能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4、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孝行览·义赏》)大意: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

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5、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

(《离俗览·离俗》)大意: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绳墨才取以为材,那是极少的,真那样,宫室就建不成了。

6、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不苟论·赞能》)大意: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利剑,不如得到善于铸剑的欧冶;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7、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不苟论·自知》)大意: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

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

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

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它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部重要典籍。

作为一部政治家和思想家的著作,吕氏春秋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吕氏春秋集中体现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

吕不韦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繁荣发展,必须建立在明君贤相的基础之上。

他提出了“贤相”、“明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政治理念,强调了君主应具备的品德和才能,以及官员应具备的能力和责任。

二、治国策略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提出了许多治国策略。

他主张以德治国,注重教育和道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否,不仅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也取决于人民的道德素质。

他还提出了“以法治国”、“以权制权”、“以势制势”等策略,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权力和势力的制衡和约束。

三、经济发展吕氏春秋中也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的问题。

吕不韦认为,经济繁荣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

他提出了“兴农”、“兴商”、“兴工”等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政策,强调了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财政收入的合理运用和管理。

四、军事战略吕氏春秋中还涉及到了军事战略的问题。

吕不韦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必须以政治目标为导向进行军事行动。

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兵不厌诈”等战略原则,强调了心理战和智谋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战争的技巧和战术。

五、人文思想吕氏春秋中还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

吕不韦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他还关注教育问题,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学,不知道”等教育原则,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六、道德伦理吕氏春秋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吕不韦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命运,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义不行利”、“克己奉公”等道德伦理原则,强调了个人修身和公共道德的重要性。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政治家和思想家的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理论,也涉及到了人文、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ResearchI学——__埋●—l一论IJJD《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及其借鉴刘保群(中共辉县市委党校,河南辉县453000)摘要:《吕氏春秋》在我国古代人才管理思想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人才思想,并分别用“下贤”、“察贤”、“期贤”、“赞贤”等篇章系统地论述了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等问题,对于今天我们进一步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吕氏春秋;人才思想;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110--03《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内容丰富、独具特得而地得”(《先识》)。

国家将亡时,有才之人必定先离去,色的士论、人才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对后世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司马光称《吕氏春秋》一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司马迁对它评价也很高,如司马光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班固称之为“兼儒、墨、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

”该书包含了丰富的人才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尤其在如何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有着丰所以一个国家只要得人才,就能得到人民,从而就能得到土地。

所以,国家大事,千头万绪,进贤举能,应摆在重要位置,“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故日其本在得贤”(《本味》),“功无大乎进贤”(《赞能》)。

可见,该书把人才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与社会的治乱联系起来,看作是国家安定、存亡的根本。

《吕氏春秋》还指出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它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夫取于众,此三皇富的思想与实践经验。

这些思想与经验,时至今日仍然对五帝所以立功名也。

”“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用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重人”是《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第一方面。

它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古之有天下也,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求人》)。

有了贤才,国家安定,君主可以收获好的声誉;失去贤才,国家动荡,君主只会落得糟糕的名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

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众》)。

运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成就三皇五帝功业的原因。

如果不注重集体的力量,将会导致局势的混乱,国家的衰败。

“君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

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用众》)。

可见,《吕氏春秋》的重人思想既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依靠集体力量的巨大作用,将用贤与用众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这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对于今天的各级管理者来说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得人才者兴盛,失人才者衰亡,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亦如此。

企业发展需要有才能的人,同时也需要普通员工、消费者及供应商的支持,企业的领导还作者简介:刘保群(1964-),男,河南辉县人,中共辉县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万方数据lLiShiWenHUaYanJiulI☆历史・文化研究☆l必须善于从吸取众人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一个战略管理者,从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教育培养是成才的基础贤才重要,但人不可能生来就是贤才,所以需要培养教育。

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苟子提出“学不可以已”,“学至乎没而后止也”,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海无涯”。

《吕氏春秋》接受了儒家这一思想,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巨大作用,明确提出人人都应当“疾学”,就是说对学习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勤奋学习。

它认为,人不学则不知理义,“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劝学》)。

《吕氏春秋》还指出,无论何人,只要肯于“疾学”,都可以学有所获,成为显士名人,而有学习则永远不可能成为显士名人。

“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劝学》)。

并列举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子张是鲁国的卑贱小人,颜涿聚是梁父山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街头掮客,高何、县子石是齐国的暴徒,索卢参是东方的大骗子,都是该抓、该杀或遭唾弃的人,可现在不但免于这些命运,而且成为天下的有名望的人和显赫之士,人们对他们以礼相待,都是因为学习的结果。

“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

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

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尊师》)。

《吕氏春秋》在强调教育作用和学习必要性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善学”。

“善学”的关键是“用众”,也就是说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

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善学》)。

要做到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必须端正对人的态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能只看别人的短处和缺点。

缺点再多的人,也总有某些长处,值得自己学习,“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善学》)。

一个人如能博采众长,必将大有长进,超过任何有专长的人,“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晨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善学》)。

《吕氏春秋》在强调“疾学”和“善学”以后指出,“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义之大者,奠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尊师》)。

学习是最大的仁义,是最重要的求知手段。

仁义的事,没有比给他人带来利益更多大的,给他人带来利益没有比教育更大的。

所得知识没有比成为君子更重要的,要成为君子就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

可见,该书已认识到学习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对社会来说,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个人来说,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无论何人,只要肯于“疾学”、“善学”,就可以使无用之才变有用之才。

当今社会,地区间、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知识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则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对企业而言,要使自己比竞争对手学的更快更好,从而获得真正持久的优势至关重要,诚如美国《财富》杂志预言,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学习型的公司,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表现使员工不断学习,企业奖励进步,大家共同分享所学知识并用所学习知识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使每个人受益,《吕氏春秋》中的育才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

三、善于识人是选拔人才的关键要想求得贤才,必须善于识才。

《吕氏春秋》提出:“今有千里马于此。

非得良工,犹若弗取。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

……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知士》)。

为了取得贤才,必须有善于识才之人,所以,“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贤人”(《赞能》)。

《吕氏春秋》提出了一套知人识才的办法,主张对人才要进行全面考察,统称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通则观其礼,贵则观其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受,贱则观其所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也就足说当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看他业余时间nl万方数据TheoryResearch学———一理—_—一论Jj2追求崇尚什么;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贫贱时看其是否不做不义之事。

使之“得意”是否“忘形”;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全面观察考验其品德、志向、学识、才能。

这就是“八观六验”。

所谓“六戚四隐”就是考察其在家庭、邻居、亲友之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种种表现。

观察他的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也难以处好社会关系;观察他交什么的朋友,和邻里关系相处得怎样。

总之。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论人》)。

只有对人进行了全面、严格地考察,才能知人识才,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吕氏春秋》还提出对人不能过于苛求,用十全十美的标准去举荐人必然很难。

所以君子以普通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以义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容易得到人才。

所以选择人才要看到其优点。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故任天地而有余。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先王知物之不可全,故择物而贵取一也”(《举难》)。

这一选人思想是和用人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现代国家、社会、企业选拔引进人才要实事求是,举才者当实事求是,用才者不因人才出身,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四、量才使用是根本《吕氏春秋》指出,首先必须尊重、爱护和关心人才,才能使“士尽力竭智”,充分发挥其才智。

尊重人才是得到和使用人才的前提,“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故也”(《知接》),“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本味》)。

有些贤能之士往往清高孤傲,若对其冷淡、厌弃,必然失之;若给以应有的尊重,也会使其归从效力,“有道之士,固骄人主。

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下贤》)。

所以,要得贤才必须给以应有的尊重。

提出了用人必须公正、去除偏见的思想。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千百年来流传的在用人上公正无私的典范,《去私》中就传神地描述了关于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担任国家的尉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主张,同时也说明了管理者在用人上必须要有这样的胸襟。

《慎人》中讲述了秦国大臣公孙枝用五张羊皮换得百里奚后很喜欢他,于是推荐给秦王并主动要求秦王委任他官职,秦王认为用五张羊皮换来却要委任百里奚官职,怕天下人笑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