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

№2.2006

V01.30

General.№134

【管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郭媛媛,王季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的结果在于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它们分别强调企业通过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专一在某一产品或细分市场来创造优势,并以此战胜竞争对手。波特认为,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噬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堰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价值链分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2.竞争战略理论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处于战略管理理论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该方面理论的缺陷,对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给我们提供制定战略的全新角度,深化了人们对产业

[收稿日期】2005一09—11

[作者简介】郭媛媛(1978一),辽宁辽阳人,女,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王季(1978一),辽宁沈阳人,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137・

万方数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总第134期)

结构和竞争者行为的理解,为企业分析市场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使决策者能够比较全面、清晰地把握市场结构特点。波特指出了企业在分析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将其战略转向有吸引力的产业选择上。同时,他从企业的内在环境出发,提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模型,指明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部、外部来源,这就把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通过竞争优势这个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另一方面看,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也存在诸多局限:首先,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没有突破将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面。按波特的理论,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既定的,企业的战略选择取决于当前企业与外部力量的对比势位,未来企业内部的成长和自身力量的变化并不是现在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波特实际上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波特以企业作为最小分析单元,研究的侧重点却是产业的特性、发展趋势及产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并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第三,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过多强调了外部环境,过分突出了市场力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物质和能力,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仍然显得不足。即使他提出价值链理论,也不能弥补这一点。

二、企业能力理论

1.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能力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马歇尔(Marshal)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企业内部成长论。他认为,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导致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而产生“内部”经济问题,产业中企业的异质性产生“外部”经济问题。1959年,伊迪丝・潘罗斯①dimT.Penrose)在其著作《企业成长论》中认为,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基础,企业的成长就是逐渐积累知识以拓展其生产领域的过程,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论。20世纪60年代,乔治・理查德森(Geo茸萨B..瞰chardson)对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区分和组织协调等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企业知识基础论。1982年,里普曼(Lippman)和罗曼尔特(Rumelt)发表了题为《不确定模仿力: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企业无法仿制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持续下去。然而,尽管早已有诸多理论先驱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能力理论才引起经济学界和战略研

・138・

究专家的广泛兴趣。从此以后,企业能力论实际上成为企业战略领域的研究主题。

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山d)和哈默尔(H砌e1)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掀起了企业能力研究的高潮。该文将企业能力理论分为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理论派别。即认为: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资源相比,对获取竞争优势更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基础学派和认为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陛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是企业决策和创新的源泉。企业是一个能力体系或能力的集合学派。同时,该文指出,两派既互相独立又互为补充。

2.企业能力理论的评价

企业能力理论的提出为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对波特产业竞争战略理论的超越。在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且超越了企业所在行业的局限。企业能力理论把注意力从关注企业外在的产业机会和市场吸引力,转向了企业内在的自身资源与能力。该理论强调了企业内部因素的差异性,尤其是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影响,明确了对企业能力的分析在企业战略制订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能力理论为企业多元化提供了新解释。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使各种表面上不相关的业务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的相关性提供了新视角。

企业能力理论虽然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理论上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能力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观点众多,研究思路各不相同,所以至今尚无统一的理论分析范式;二是企业能力理论的应用性不强,对企业核心能力如何识别、评价、保持、积累和更新等方面都没有给出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该理论目前还过多停留于核心能力的性质和特征方面的研究;三是企业能力理论非常强调技术、资源、知识等客观显现因素的作用,对作为主观性的人的因素涉及较少;四是能力理论强调企业立足内部能力积累和运用的同时,对企业在外部环境适应方面的分析过于单一。

三、超越竞争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动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只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求得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由相互竞争转向互利合作,因此,超越竞争成为企业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