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导学案答案

比例的应用导学案答案
比例的应用导学案答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单位: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

备课老师: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张华、时素玲、司海荣等)

自学指导

二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自学课本53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比例尺?它实质上是两个数的最简整数

比。

2.比例尺有几种表现形式?根据放大或缩小它又可

以被分为哪两类?在哪些情况下用缩小比例尺,

在哪些情况下用放大比例尺?

3.1:800000和各表示什么意思?请把1:

800000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把转化成数值

比例尺。

解:1:800000表示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800000cm,

也可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八十万分之一,实

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八十万倍。

表示1cm表示5km

800000cm=8km,表示成线段比例尺为: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知识,品味个性化语言。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主题。 学习的重点、难点: 1、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戏剧的知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走进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 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 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 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 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 9 4 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 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 处女作《雷雨》。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比较真实地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 有深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悲剧,预示着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翻天覆地的 社会大变动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五、整部话剧《雷雨》的大致情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 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大家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 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 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 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 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 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四、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 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 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 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 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 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 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6、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 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 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7、话剧知识: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 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或话剧。1928年有洪深提议定为话剧。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在我国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导学 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导学案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小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开学三周,很难 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法的灵 活多样,学法的指导,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 是课堂评价,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化也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本文的设计构想是通过情景导入,将学生带入写 景抒情散文美好的意境当中,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推 进知识的讲解与落实。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层次变化。 2、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 展开联想与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教学方法:1、朗读指导法。2、课堂讨论法。3、读书指导法。4、启发法。 学法指导:1、讲授式指导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式指导法。 导学过程: 练习所对应的考点或训练的能力 自主教案 教学过程 【诗词渲染,意境导入】 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读完后告诉老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不同季节的雨,其特点又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的四季》。 一、【听雨】 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技巧:重音、停连和情感投入等。那么,请运用这些技巧,用你的朗读,将我们带入清新、润泽的雨境之中。 【学生活动一:寻找“最美朗诵者”】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掌握本课涉及的重点生字词。 1、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够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难点】 1、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二)解决字词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 ( ) 吞噬. (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怏怏 ..( ) 疲惫.不堪( ) 鲁莽.大胆..不乐( ) 姗姗 ..来迟( ) 忧心忡忡 (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无垠:凛冽:步履: 风餐露宿: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三)细节回放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四名探险队员。除了他们这一组探险队之外, 还有一组探险队,他们先于(时间)到达。因此,这个站也叫。

【合作探究】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展示提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任务?他不接受可以吗?)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纵观全文,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意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伟大”和“悲剧”的理解

《雨的四季》练习题及答案

《雨的四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自主实践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花苞(bāo)绿茵茵(yīn) B.粗犷的(kuǎng)斗笠(lì) C.睫毛(jié)静谧(mì) D.高邈(miǎo)莅临(lì) 2.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4.排列句序。 ①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 ②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③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 ④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⑤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二、能力提高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三、写作攻略 题目:行走在雨中 提示:写出“雨中”二字,注重“我”与“雨”的关联,突出“行走”时的感受,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层示新鲜感。 答案与提示 自主实践 1.B 2.(1)本体:叶子喻体:波浪 (2)本体:雨水喻体:丝帘 (3)本体:雨声喻体:乐章 3.(1)空山新雨后(2)客舍青青柳色新(3)山色空潆雨亦奇(4)斜风细雨不须归 4.④②①③⑤ 能力提高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4.寓言四则 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情景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 吗? 、、、、、。 课前 复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 解释词语并造句: 庇护: 较量: 凯歌: 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寓言特点是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能够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走近作者作品 《伊索寓言》是一部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是《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同归在名下。 整体感知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 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生动刻画出一个、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要有,不能。 《蚊子和狮子》告诉人们不能取得就,忘了自己的;自大,最终会走向。 课堂 练习

一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5.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使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二、阅读理解。 (一)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_______ 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 ______ 的神情。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优质文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 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 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 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 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 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 盲。 (三)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 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 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 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 的冰雪之中。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姗姗来迟()拽.出( ) 战栗.( ) 毛骨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 羸弱:告罄: 3、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探险队员。 4、整体感知:填表并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6.白色雪原 12.1.18.南极点 12.2.17.埃文斯死去 12.3.2. 12.3.21.无法离开帐篷 12.3.29.帐篷里 12.10.29. 12.11.12.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6、摘录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2——3句),并简单赏析。

《雨的四季》阅读附答案

《雨的四季》阅读附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18分) 【甲】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1 课时 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二、预习检测:梳理语言的先关知识 三、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自主学习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虚荣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二)合作学习: 1.精度这则寓言,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可以用省略号) 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 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蚊子和狮子》 (一)自主学习: ①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②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 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

七上部编版语文《雨的四季》导学案

3.《雨的四季》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学习重难点】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高邈.()粗犷.()淅沥 ..()() 吝啬 ..()逼人 ..()()睫.()毛莅.()临咄咄 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高邈:莅临: 咄咄逼人: 【设问导读】 1.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2.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结构,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浏览课文,分别概括四季的雨各有的特点。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 【拓展延伸】 1.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C.察颜.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⑵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成,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⑶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⑷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课后反思】 3.《雨的四季》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1 设计说明】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时文题改为《伟大的悲剧》,有删节。这部集子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

七上部编版语文《寓言四则》导学案

22.《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 2.通过阅读,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2.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 1.寓言是: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给人以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或者,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耳墨斯雕.()像庇.()护爱慕.() 3.解释下列词语 饶头: 庇护: 爱慕: 【设问导读】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为什么“笑”?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4.提问: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拓展提升】 1.发挥想象,续写文章: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知识能力的获得;情感价值观) 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 1.读懂故事,领会寓意; 2.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寓言特点,尝试创作寓言。 【学习重难点】 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设问导读】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4.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堂检测】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拓展提升】 1.尝试创作寓言。 请合理想像,续写寓言的结尾部分。下面是给定的开头,你可接着往下写,也可自己另写。 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 【课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2.《寓言四则》第三课时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2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1.文学常识 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一般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故事情节虚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走近作品 《伊索寓言》是以古希腊作家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意味。 《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是道家典籍之一。 3.文言考点链接 “之”的用法 “之”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 (1)作代词,代指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它(们)等”。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 结构助词: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君子之行”。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一个主谓短语,做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③宾语前置的标志。④定语后置的标志。 语气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久之,目似暝”。 (3)作动词。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译为“去”“往”“到”等。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习题链接】见“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拓展阅读”T12。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雕.像(diāo) 赫.拉(hè) 庇.护(bì) 爱mù(慕) xū(虚)荣较量.(liànɡ)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两篇寓言均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故事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专横、残暴、虐害弱小的本性,反映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也有的,如《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们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3.阅读《伊索寓言》这则故事,写出寓意。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 有个农夫生命垂危,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当年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公开课教案)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公开课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本课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理解内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感情朗读课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自主鉴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雨的四季》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不能够自主的去发现美,赏析美,因此,老师要做引导分析,教授赏析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动态雨景,同时配以轻微的雨声,营造一种美妙的雨境。 同学们,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沟通天地的精灵。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沾衣欲湿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侣俸中学陶鸿中 导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导学重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团结合作、为他人业绩做证,勇于探索的精神。 导学难点: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导学课时:3课时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73课时) 导学要点: 1.南极图片欣赏导入及作者介绍 2. 积累字词、自读课文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拽(zhuài)着战栗(lì)堡垒(lěi)辜(gū)负凛冽(lǐn liè)贮藏(zhù cáng)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蹒跚(pán shān)步履(lǚ)qìng)坚持不懈(毛骨悚(sǒng)然怏(yàng)怏不乐)姗来迟小心翼(忧心忡(chōng疲惫(bèi)不堪语无伦(lún)次)踉跄(qiàng)跄海市蜃(shèn)楼 3、据意写成语。 (1)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懈:松懈。 (2)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4)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5)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7)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8)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 (9)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10)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1)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踉跄:走路不稳。

寓言四则_导学案含答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引领学生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两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的知识及本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⑴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⑵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⑶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⑷《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