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肾病科中医特色护理
肾病的中医护理
肾病的中医护理[关键词]肾病;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临床护理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
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淋症淋症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或兼小腹拘急引痛溲有砂石的病证。
中医对本证的论述颇多,《诸病源候论》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
”指出了本病的特点并阐明了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为治疗提供了依据;历代医家根据临床表现,将淋证分为热、石、血、膏、劳五种证型。
西医之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肿瘤以及乳糜尿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治疗及护理。
1.1病因病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认为淋证的病因是“热在下焦”,《丹溪心法·淋》篇认为:“淋有五,皆属于热”。
但从临床上看,尚有实热与虚热之分。
1.1.1膀胱湿热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辛辣醇酒味之品,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法,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
小便灼热刺痛者,称为热淋;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尿中杂质结为砂石者,则为石淋。
中医特色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中医特色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篇一中医特色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一、引言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中医特色护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中的实践及其成效。
二、中医特色护理概述中医特色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护理方法。
它强调个体化护理,注重调理身体、平衡阴阳,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中医特色护理涵盖了整体护理、辨证施护、预防保健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三、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实践整体观念: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注重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针对老年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强调“扶正祛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保健:中医特色护理注重预防保健,强调通过调理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特色护理还注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以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多元化护理手段:中医特色护理采用了多种护理手段,如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些护理手段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四、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中的成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这使得患者能够在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促进医护合作:中医特色护理强调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医护之间的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提高护士素质:中医特色护理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正虚诸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溏,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溏,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
5.阴阳两虚: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
舌淡有齿痕。
(二)邪实诸证1.湿浊证: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厚腻。
2.湿热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3.水气证:全身浮肿,尿量少,心悸、气促,甚则不能平卧。
4.血瘀证:面色晦暗,腰痛,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5.浊毒证:恶心呕吐,口有氨味,纳呆,皮肤瘙痒,尿量少,身重困倦,嗜睡,气促不能平卧。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倦怠乏力1.加强患者安全宣教,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二)腰酸膝软1.指导患者起卧势缓。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3.遵医嘱艾灸,取肾俞、气海、关元等穴位行温和灸。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神门等穴。
5.遵医嘱低频脉冲治疗,取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每日治疗2次(或遵医嘱加减),每次治疗时间40~60分钟。
(三)恶心呕吐1.观察及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时报告医师。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等穴。
(四)皮肤瘙痒1.协助患者剪指甲,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搔抓皮肤。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
水肿明显者不宜采用。
3.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中医护理特色措施
中医护理特色措施
中医护理特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调节营养摄入,辅助治疗疾病。
3. 针灸推拿: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刺激穴位、舒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情志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调畅情志、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5. 运动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调节身心。
6. 预防保健: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地域特点等,指导患者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7. 中药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医嘱,合理使用中药,如煎药、用药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8. 综合疗法:将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如中药熏蒸、拔罐、刮痧等,以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护理特色措施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预防保健和养生调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中医特色护理实施方案
中医特色护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健康,注重调节身心平衡,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特色护理逐渐得到了认可和重视,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健方式。
二、中医特色护理的原理。
1. 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健康。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认为人体的器官、组织、精神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的内外环境、情志因素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 注重调节身心平衡。
中医特色护理认为,身体的健康与情志的平衡密切相关,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3. 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特色护理倡导“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三、中医特色护理实施方案。
1. 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情志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采用补气养血的中药调理方案;对于情绪失衡的患者,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节情志。
2.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中医特色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中药煎煮后熏蒸患者的身体,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舒筋活血的效果。
中药熏蒸不仅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3.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中医特色护理的另外两种重要手段,通过针灸调理经络、推拿调理筋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
针灸推拿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也可以用于保健养生。
4. 调理饮食。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饮食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调理饮食方案,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推荐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类、稀饭等。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前言中医护理是中华医学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治疗方式,是世界医学宝库的一部分。
中医护理是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运用中医学理论,采用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护理,达到防病治病和健康保健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以便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中医护理介绍中医护理是指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护理技术,对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营养、心理情绪、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调理,防治疾病,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二、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2.1 针灸推拿康复护理针灸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畅气机、预防疾病等功效。
在康复护理中,针灸推拿可通过调整肌肉、关节的位置和形态,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功能,使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从而达到恢复身体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2 中药膳调理护理中药膳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是通过中草药与食物搭配运用中医原理,来调理身体内部的功能和机能。
中药膳可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滋补身体、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改善免疫力等,对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缓解疲劳具有良好的作用。
2.3 中医药物浸泡护理中医药物浸泡护理是利用中草药的药力来达到调节身体的目的。
中药浸泡护理可通过调节皮肤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解除压力等作用,对身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2.4 经络按摩护理经络按摩是中医经络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调整气血,使机体恢复平衡,治疗疾病,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等作用,对缓解身体疲劳、消除身体疼痛、促进身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总结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是在现代医学护理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中医传统疗法,进行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旨在通过激活人体的自身调节机能,促进人体的健康,达到预防疾病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脾胃病科中医特色治疗
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 络学说。它属灸法的延伸。选择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祛风散寒等中药制成 药膏 ,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 专门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具有治病防病,增强抵抗力的独特疗效,且操作方 便,毒副作用小。 适应症:慢性肠胃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 结肠炎、肠功能紊乱以及便秘等。 禁忌症:高热体温超过38.5℃;实热证患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皮肤 对药物极度敏感者;孕妇。
科室简介
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 体的综合性科室,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期,科室技术力量雄 厚,中医特色突出,开展了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电磁波、药 穴指针疗法、中药直肠滴入、中药消化道内镜介入、穴位 注射、辨证施善指导及针灸等绿色中医特色疗法。多年来 经过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对消化系疾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 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6
足三里穴位图
取穴方法:小腿前外侧, 犊鼻穴(外膝眼)下3 寸,胫骨前缘一横指。
7
常用药物: 1.中药制剂 如生脉、黄芪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如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等。
• 操作方法:
8
注意事项: 1、极度疲乏、饥饿或精神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3、穴位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亦不能将药液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 内。 4、颈项、胸背部腧穴注射时,不能过深,以防误伤重要脏器。 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穴位注射。
3
取穴方法:
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
胃痛、胃痞
泄泻、便秘
中医特色护理
• 防暑——
• 季节特点: 夏天阳气旺盛,昼长夜短,人体易受暑邪侵 袭。
• 预防措施: 晚睡早起,中午能够合适增长午睡,注意不 可过分劳累消耗,防止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夜间切忌 露宿室外或直卧窗下,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阻遏身体阳 气通达和宣泄。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快乐,切忌发火,
以使人体气机宣畅 。
• 长夏防湿——
患者肾阴不充,不能生髓,髓海空虚,气血阻滞,脉络 不通,故发头晕,时发时止;肝肾不足,无以上承,故 见眼部胀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脉细为肝肾亏 虚之征象。
案例一 此病例能够开展哪些中医特色护理?
1.保持病室平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防止 噪音。病床平铺,防止碰撞摇动,眩晕发作 时要卧床休息,闭目养神。 2.观察病情旳诱发原因、发作旳频次,连续时 间、程度以及血压、舌象、脉象。 3.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忌食辛辣、 刺激、肥厚、生冷之品。 4.主动疏导患者,使其肝气条达,引导患者培 养豁达乐观旳心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情 绪稳定。 5.中药汤剂以温热服为宜,一般药物遵医嘱按 时按量服用。
• 饮食调护:
– 感冒(外感风寒):香菜粥、苏叶薄荷粥,以祛风散寒。 – 呕吐(肝气犯胃):良姜陈皮粥、佛手煎水代茶喝,以理
气宽胸,和胃解郁。
甘味旳食物——山药、大枣、粳米、鸡肉、饴糖、蜂蜜、
甘草等。
• 作用:滋养补虚、补脾和中、缓急止痛。
• 饮食调护: – 泄泻(脾胃虚寒):莲子粥、山药茨实煲鸡以温中散寒。 – 胃脘痛(脾胃虚寒、里急腹痛):饴糖姜枣汤、蜂蜜鸡蛋
• 季节特点:湿为长夏主气,温度高、湿气大是这 个季节旳
经典特点。中医以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且 湿性重浊,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
•预防措施:虽然自觉大热,不可过分贪凉,防 止久从湿地,以免中气内虚,从而造成暑热与风 寒之邪乘虚而入。
肾衰中医护理常规
肾衰(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评价1.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脾肾阳虚者、肾阴虚证、肾虚寒湿证、浊泛三焦证。
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4.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发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血压。
二、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口中气体、水肿、二便、舌苔,以及皮肤瘙痒等变化。
2.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表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或神昏谵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浓、少量频服2.应用大黄煎剂灌肠治疗时,观察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及富含优质蛋白质之品五、情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绝望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六、临证护理1.脾肾阳虚,呕吐频繁时,遵医师给予针刺或在舌面上滴姜汁数滴。
2.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3.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或抽搐时,实施保护性约束。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食物和药物。
2.指导患者根据肾功能检查结果采用合理饮食。
3.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食物的选择范围、食量等。
4.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预防继发感染。
5.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中医科个性化护理计划
中医科个性化护理计划
一、护理目的
依据中医病名辨证谋治,结合病人个人症状体征,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二、护理依据
1. 分析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和气色情况。
2. 查阅中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及性格特点。
3. 参考中医辨证定型表格评估患者体质与证型。
三、护理内容
1. 根据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着重调整六脏五藏的功能平衡。
2. 制定适宜的饮食要求,保证营养均衡。
3. 按点按压适当脏腑穴位,调整气机。
4. 按证给予中草药治疗,辅以針灸等辅助治疗手段。
5. 引导患者合理运动,缓解精神压力。
6. 周末结合中医养生理论开展养生沙龙。
7. 定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四、预期效果
通过个性化护理,重塑患者健康观念,帮助患者恢复体质平和,症状明显缓解,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中医特色护理
标准化与规范化
中医特色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难以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每个护士都具备足够的中医特色护理知识和技能,导致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实践操作,但现实中护士实践机会不足,难以熟练掌握各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总体概述
小儿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损等原因导致,中医特色护理中需采取调整饮食、改善脾胃功能等综合疗法。
护理方案
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小儿推拿、中药敷贴、艾灸疗法等,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和饮食调理,达到疳积的中医特色护理
总体概述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等原因导致,中医特色护理中需采取情志调护、饮食调理等综合疗法。
缺乏实践机会
创新发展意识不足
由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复杂性和个体化特点,技术创新难度较大,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和临床验证。
技术创新难度大
政策支持不足
创新发展策略
政府对中医特色护理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制约了其创新发展。
许多护理机构对中医特色护理的创新发展意识不足,缺乏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中医特色护理定义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个体化、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注重预防和康复,同时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三位一体等思想,以实现患者身、心、社、环境的整体康复。
中医特色护理特点
定义与特点
古代中医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起源于古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古代中医护理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养生等理念,强调预防和保健。
三级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一、妇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二、儿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雾化吸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平衡针、浅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至少应开展1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雷火灸等。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内三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妇产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综合科)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妇产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与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一、妇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二、儿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雾化吸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平衡针、浅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至少应开展1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雷火灸等。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脾胃病科中医特色护理与优势分析
脾胃病科中医特色护理与优势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脾胃科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和应用效果,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开展的中医特色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中医整体观作为指导。
结果:中医护理质量得到逐步上升,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自开展这一项目以来,脾胃科撰写的相关论文10多篇,在考核中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非常高。
结论:在脾胃科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案,使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念得以充分弘扬,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得到肯定,相关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和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脾胃病;优势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护理方法具有特色,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护理工作在中医医院的工作中居于重点地位,展现了中医特色优势。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这一理论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在脾胃科的护理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的脾胃科已经形成了特色优势,不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并且突出中医特色护理的理念,丰富中医护理的内涵,完善中医服务的能力,使我院的护理工作更具优势。
通过相关实践证明,我科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式,在护理临床和工作中都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脾胃病科共有22张病床,主要对患者的各类疾病进行诊治,主要有便秘、胃溃疡等疾病。
总共有护理人员8人,其中2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具有中级职称,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进行了中医理论的学习,并且各项操作都合格,为我科进行中医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方法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开展的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
1.2.1 营造中医特色浓厚的住院环境在病室和走廊应该对中医的相关理论进行宣传,如可以在走廊上挂有脾胃养生知识,对中医学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脾胃病科护理年度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脾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过去的一年里,脾胃病科护理团队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亮点1. 护理队伍建设本年度,我们注重护理队伍的培训和建设,组织开展了多次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提升护理管理能力。
2. 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加强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4)加强护理文书管理,确保护理记录准确、完整。
3. 护理安全工作我们始终把护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
(2)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护理质量符合标准。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4. 中医特色护理本年度,我们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如中药塌渍、中药艾灸、场效应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三、工作不足1. 部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 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压力较大。
3.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年轻护士的培养。
3. 合理安排工作量,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
4. 加强护理科研,提高护理水平。
五、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4. 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提高护理水平。
第三季度中医特色护理反馈
第三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反馈(中医特色护理)脑病一科:中医技术项目(7项):中药熏洗、中药封包、灸法、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针、中药塌渍。
存在问题:医护一体化查房少开展1次,未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肺病科:中医技术项目(5项):穴位贴敷、中药涂擦、耳针、磁热疗法、中药封包。
存在问题:中医技术少开展1项,中医登记备注不清楚。
心病科:中医技术项目(5项);中药涂擦、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塌渍、中药熏洗存在问题:中医技术少开展1项,中医登记无备注穴位。
脑病二科:中医技术项目(6项):中药塌渍、中药封包、中药涂擦、耳针、灸法、穴位贴敷。
存在问题:中医登记本备注不全。
外一科: 中医技术项目(7项):灸法、耳针、穴位按摩、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热熨。
存在问题:中医技术登记本无备注穴位。
外二科:中医技术项目(6项):中药涂擦、耳针、穴位贴敷、中药塌渍、灸法、中药封包。
存在问题:中医登记无备注穴位。
妇产科:中医技术项目(8项):穴位按摩、灸法、中穴位贴敷、耳针、中药涂擦、中药灌肠、钦针、微波理疗。
存在问题:中医登记无备注穴位。
儿科:中医技术项目(5项):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穴位按摩、揿针、耳针。
肛肠:穴位贴敷、耳针、中药熏洗。
存在问题:中医登记无备注穴位。
眼科:中医技术项目(6项):穴位按摩、中药熏洗、耳针、穴位贴敷338例次、灸法、中药塌渍。
存在问题:中医登记无备注穴位。
脾胃病科:中医技术项目(6项):中药涂擦、灸法、中药熏洗、穴位贴敷、耳针、中药封包。
存在问题:中药熏洗药液温度掌握不准确。
血透室:中医技术项目(5项):中药涂擦618例次、磁热疗法385例次、耳针8例次、中药热奄包16例、中药塌渍5例次。
存在问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5项;责任护士对耳穴压豆操作不熟练;护理记录单中为突出中医特色。
针灸科:中医技术项目(6项):耳针、穴位按摩、灸法、中药涂擦、穴位贴敷、中药塌渍。
存在问题:医护一体化查房无辨证分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中医院
脾胃科肾病科中医传统疗法目录
.耳穴埋籽干预腰痛、水肿、泄泻、胃痛、呃逆等。
.艾条灸干预胃痛、尿路刺激征、头痛等。
.穴位贴敷干预胃脘痛、腹泻、高血压等。
.中药熏蒸扶正祛邪,排毒泄浊,消肿等。
.中药浴足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睡眠等。
.中药保留灌肠干预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高热排除毒素等。
.中药外敷活血通络,收敛止痛等。
.中药涂擦(中药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南京市中医院
肾病、脾胃病科中医传统疗法操作规程特色疗法耳穴埋籽干预腰痛、水肿、泄泻、胃痛、呃逆等。
辨证选穴1.腰痛:腰骶、坐骨神经、臀、神门、皮质下、耳尖
2.水肿:肺、脾、肾、膀胱、三焦
3.泄泻: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4.胃痛:胃、十二指肠、脾、肝、神门、交感
5.呃逆:耳中、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禁忌症1.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2.妇女怀孕期间慎用,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则禁用。
操作方法①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穴辅穴位。
②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
③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
并轻轻揉按~分钟。
使耳廓有发热、得气感。
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注意事项.如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压。
.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并发症
处理
撤籽后局部出现红肿、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评价.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耳穴埋籽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病人有“得气”感,症状缓解。
.病人和家属能演示留籽按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