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作者:周逸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3期【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地各校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高潮,其中大多数都是依托当地、自然风貌、历史风俗、文化民情等资源,这些校本课程教材大多属于语文校本课程范畴,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科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是丰富了语文学科教学功能、提升了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涵育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文化; 校本课程; 价值及意义【中图分类号】G633.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033-0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地各校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类校本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課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日益凸显出独特功能和作用,对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构建地域特色语文课程体系、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当地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探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价值及其意义。

一、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及概况根据笔者对所在县乡中小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的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均由语文老师承担,主要原因在于乡土文化教材内容与语文课程内容最为接近,相互之间联系最为紧密,所以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就成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开设的《徽县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由八年级语文教师承担,每周每班授课一节,负责制定授课计划,备写授课教案,制定课程评价方案,反思实施效果。

学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负责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和扎实认真的指导,保障《徽县乡土文化》课程的顺利实施。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其对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

二、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遵循“区域资源,教育开发”总体原则,依托特色浓郁、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区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科教学功能,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涵育学生核心素养。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乡土文化是指民间传统文化中所固化的一种文化状态。

在乡土文化中,人们通过语言、文字、习俗等方式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是指以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课程。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进行浅析。

一、加深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将乡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产品,了解民间传说、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这个文化传统中。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广,并且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料,包括地方方言、地方文学作品、地方美食等。

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料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而且,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还会引导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增加他们的跨文化视野,使他们具备更加全面的文化视野和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塑造。

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各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组织学生进行方言朗诵、乡土文学创作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创造能力。

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用乡土资源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用乡土资源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用乡土资源作者:罗绍忠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2期祖国广袤的农村环境资源丰富多彩,活力四射,是一本活教材。

在新课程改革下,虽然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也有着它特有的优势,是一座巨大的“金库”。

一、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融入课堂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

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

在参与田间劳作的实践中知道了水稻的生长过程,以及收割晒干碾成大米煮成香喷喷米饭的全过程,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珍惜粮食的重要,也对古诗《锄禾》加深了理解,觉得语文也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并不难学,将平时的生产劳动实践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当春暖花开时,让学生去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金秋时节,丰收的田野就在眼前,金灿灿的稻穗笑弯了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学生们跟随大人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劳动中,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感受劳动的光荣。

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促进教学我们知道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与环境“对话”。

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生活技能和写作素材。

农村孩子有着许多令人惊奇有趣的生活情趣:田间收割播种,地里采摘铲耕,水中捞鱼捕虾,山上摘野果采蘑菇……,这些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生活情趣以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为学生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三、活用乡土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善于发现、利用和发挥农村特有的优势,弥补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不足,大胆从教具、学具入手,运用身边的乡土材料,让这种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敢于动口动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乡土校本活页教材的编写与思考

乡土校本活页教材的编写与思考

是 “专治少 读书 、不读 书的 ” 。我 一 年 级 语 文教 材 培 训 班 ” 上 的 讲 话
很 赞 赏这 个 说 法 。那 么 当 使 用 新 录音 整理 ,已经作 者 审定 。本 刊 节
教材 、推进 教学 改革时 ,就 回到原 选部 分 内容 。 )
点 ,从老师带头 多读 书开始吧 !
的南陶北 晏平 民教 育实践 中受 到启 生 需要 了解 的生态 、历史 、文化 知
发 —— 晏阳初 编创 《平 民干 字文 》 识 。乡土 教材 指 的不 是一般 的 学生
从知识入 手 ,进行平 民教 育 ,我们 读物 , 内容上 也不 是简单 的乡 土知
开 发 乡土 教材 ,用 它来解 决乡村 少 识 的堆积 ,而 是在 国家课程 改革 理
欢 迎 您 。 ”是 直 白 的 语 言 ,是 作 者
2.原著与文本
深入 鸽 子花景 区 ,陶醉后 的情 感流
《鸽 子 花 的 美 丽 传 说 》 的 脚
淌 ,作者 希望 更多 的人来 分享鸽 子 本 在人 民网上 ,但 原文 的体 例不 适
花 带给他 的愉 悦 。因此 ,正文 既含 合 直接 进入 小学课 本 。我 们对 原文
课程与教学 Il课 程 建设
乡土校本活页教材 的编写与思考
到 我们 :一线教 师 ,缺 乏编 制教材 的
了快速发 展 ,课 程 改革取得 了巨大 专业 学术 背景 ,更 由于政策 、 资金
的成就 ,但 当下 的中小学 教育 也存 方 面 的原因 ,要编 出一部 教材 是困
不 一样——气 质就 不 一样 。希 望语
(本文根 据统 编本 义务教 育语
文老 师中有 更多 的 “读 书种子 ”, 文教 科 书 总主 编 温儒 敏 教 授 2017年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随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开始意识到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乡土资源是指当地的土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制度建设等资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础。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农村学校应该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呢?以下是一些策略供农村学校参考。

一、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农村学校应该深入挖掘乡土资源,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优秀人物等,进行田野调查和调研。

通过走访当地老师、村民、艺术家等,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学校可以开展“乡土资源开发”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社区领袖等开展讲座和交流,推动学校对乡土资源的深入挖掘。

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农村学校应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工作。

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选择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学校可以邀请外部专家或资源单位的支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农村学校应该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在计划中可以包括课程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符合乡土资源特点和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四、加强课程融合和跨学科教学农村学校可以加强校本课程和传统学科的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乡土资源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还可以把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讲授、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1.小学阶段
-认识家乡: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家乡的节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活动。
-家乡的名人: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初中阶段
-家乡的历史: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等。
-家乡的地理: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
-家乡的文化:探讨家乡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持续更新:根据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定期更新教材内容。
本乡土教材编写方案旨在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和编写团队提供明确的编写方向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富有特色、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
第2篇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四、编写范围
1.地理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貌特征等。
2.历史文化:挖掘家乡的历史事件、名人典故、文化遗产等。
3.风俗民情:展现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产业发展:介绍家乡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经济发展等。
5.社会进步:展示家乡在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成果。
五、编写内容
3.增强教材的地方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编写原则
1.教育性: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科学性: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逻辑性。
3.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
4.创新性: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5.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修改完善:根据评审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3.审核阶段
-提交地方教育部门审核: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育政策要求。
-修订定稿:根据审核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形成定稿。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育正逐渐受到重视。

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他们对于家乡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的认知,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此编写乡土教材,不仅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保护乡土文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写目的本编写方案的目的是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符合实际的乡土教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乡土的热爱和认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三、编写内容1. 教材的编写原则①突出地方特色与优势针对各地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特色,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材,体现核心竞争力;②与时俱进,注重实效采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③严谨规范,注重规范严谨学术,确保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注重规范和规律。

2. 教材的编写内容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知识,并通过课文、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

具体内容如下:①政治:介绍本地区的政治地位,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引导学生培养珍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②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人物故事、历史名胜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变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③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

④文化:介绍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情况,发掘本土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四、编写方法1.调研阶段调研本地学生、家长、教师的需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乡土教育的兴趣度,收集资料和各种数据,全面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

2.编写阶段根据调研结果,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采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

3.试用阶段在编写完成后,进行试用阶段,在全校或者全市范围内进行试用,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不断完善教材,提高编写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1. 引言1.1 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乡土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乡土资源是指乡村所固有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它们是孩子们生活的真实背景,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依托。

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力支撑,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种种形式。

2. 正文2.1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乡土资源是指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理景观等,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乡土资源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阅读、写作、讨论等活动使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乡土资源中的故事、传说等来进行阅读理解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也可以运用乡土资源来展开写作活动,例如写一篇关于家乡风景的作文,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文的乐趣和表达能力。

乡土资源还可以用来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乡土资源,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环境。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乡村生活的情感。

(2)学会珍惜和感恩现有的生活条件。

(3)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勤劳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讨论,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环境。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情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简单介绍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环境。

3. 讨论与展示(1)分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并分享讨论成果。

(2)图片展示:每组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并简要介绍。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作者:张玉佩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1年第03期以“育人为本”“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内涵已成为当今教学舞台的新理念,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养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统一的国家课程已远远满足不了不同地域学生的学习要求,具有独特乡土文化背景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教育科研机构、学者、中小学逐渐重视乡土资源对于课程开发和培育学生乡土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乡土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组织开发、实施、管理的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乡土精神、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为主要目标,在乡土情境中让乡土精神真正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成为他们的身份认知和前进动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守望家乡、建设家乡的乡土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总和的具体表现,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土文化正处于被摧毁的边缘。

开发乡土课程就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乡土课程,让学生走向乡土,走向中国文化的深层,认识乡土、研究乡土、体验乡土,能增强对故土的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进而迸发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乡土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了解乡土、看待乡土。

如桥林小学的乡土课程中,让学生在走进桥林、研究古镇的学习活动中,能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占镇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任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指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可以纳入课程中去,强调了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乡土课程建设正是把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目标指向乡土情怀的培育,从热爱家乡推及生发民族情、中国心。

桥林地区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学校让学生在乡土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了解桥林丰厚博大的乡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在多彩的乡村民俗、意蕴丰厚的古景、硝烟弥漫的历史、经济腾飞的今朝中去感知乡土精神;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真正了解家乡特色、感受家乡文化,进而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由此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乡土文化是指沿袭于乡村的传统文化,包括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教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详细探讨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将乡土文化融入教材内容。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材的内容和安排,增加乡土文化的内容。

比如,在阅读教材中,可以选取一些有关乡村生活、民间传说、戏曲艺术等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重点介绍一些描写乡村景物、民俗风情的诗词,引导学生感受乡野田园的美好。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与乡土文化相关的写作题目,鼓励学生运用乡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如描写故乡风景、讲述乡村传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寄托。

其次,通过课外活动加强乡土文化的体验。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要想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深入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乡村博物馆、民间艺术演出、村庄民俗活动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乡土文化,观察、体验、感受。

比如,在乡村博物馆参观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历史、村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民间艺术演出中,学生可以近距离观赏传统戏曲、杂技等节目,感受到乡土文化的艺术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农村体验活动,亲身感受农田劳作、农民生活等,深入体验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分享乡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乡土文化。

比如,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乡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乡村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乡村老人等方式,收集相关材料,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1)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1)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校本教材”要借重地方资源,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身边的事物为研究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而自主开发。

目的为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校承担的《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是基于农村地区广大师生对家乡资源的熟悉与了解这一前提开展研究的。

我们立足现实,体现农村特色,通过明确目标,制定方案,规范管理,精心实施。

依托农村特色乡土文化与自然资源,通过资源搜集整理,研究讨论,操作提炼等环节的逐一推进,突破了校外资源与校内学生协调相融的瓶颈,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初步完成《风土人情与人文历史》;《艺术创作与自然资源》;《特色种植与田间管理》”三套校本教材,为后期此课题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关键词】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农村资源地域特色【正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统一设置课程,所有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课程标准、一套教材,教材开发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顾及地方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以小学教学为例,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单一化逐步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转变。

教师千方百计的将各类农村资源引入课堂,特别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株植物,一张照片、一个故事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特色教学之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一规定给了学校在国家与地方教材之外开发校本教材的权利。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我校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花椒的栽培、管理及加工利用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从技术角度分析,花椒的栽培、管理及加工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花椒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因此,我们最终把花椒的栽培、管理、收获以及利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及用途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花椒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了救治重病的父亲(有人说是救几位哥哥、也有人说是未婚夫)上山找药。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可激发学生对乡土的情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从乡土资源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乡土资源的丰富性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等,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在自然资源方面,乡村地区的美丽山川、丰富的农作物和奇特的地貌等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乡村地区的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乡下的民风民俗、乡村文化艺术等都是可以用来进行语文教学的实物资料。

除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地区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乡土资源的特点,结合乡土风情编写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课文、朗诵、名篇名段等形式,把乡土资源中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乡村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通过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珍惜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背景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家乡风景的写景、家乡地名的解释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产,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3.促进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具实践性。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踏实田野,走进乡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亲身体验乡土风情。

学生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物体验、实践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关键词 :情感

孩子们
作文 怎么参与的,参与前和参与后的变化怎么样,活动是如何组织的等等。 当孩子们 习惯于用文字来表达 自己的生活, 那么, 写作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四、通过 多媒体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表达能力 古希腊哲 学家 亚里 士多德 曾说过 : “ 从 儿童就有模仿 的本能,他们因为 模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 是学习。”孩子们作文 的心理特 点是 由模仿到
( )在评语上多写激励性的语言,多创造 自我表现机会 。
鼓励 孩子们 向少儿 杂志社投稿 ,把刊 登的作文拿到班上 当众读一读 ,使 他们感 受到原来 自己离成功是那么近,切实体验 到成功 的喜悦 。 ( 三 )在课堂上多表扬孩子 对 于孩子在 写作 中写得精彩 的地 方,哪怕是 甸 话一 个词,教师都要注 意将其拣出来,大加赞扬,说说它妙在何处。久而久之,孩 子们 的作文将会 更 有创 意。
巧刨情 境诱情感 创设情境 是进行情境作文 教学的前提 。孩子们 的想象和联想能 力需要_ 一 定载体的激发 , 创设一 一 定 的情境 , 可 以诱发孩子们潜 力 , 激发情感的共鸣

小学作文大致可分为写人、 记事、 描景 、 状物、 想象等几大类 。 一般来说 , 写人 、 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 , 唤醒孩子们 的感情 :描 景、状物类 则可通过现场观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745300正宁县移风小学甘肃庆阳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城市色彩浓外国人文风气重因为以城市生活为内容以外国人为励志的文章太多而反映农村学生生活劳动环境保护文明礼仪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
小学生作文教学探讨
7 1 0 1 1 6 西安 市 沣 东新城 王寺街 办王寺 小学 陕西 西安 马秋 香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各种原因,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作用,丰富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土文化是指乡村社会特有的传统文化,是农村土地、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折射。

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特色。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如何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使语文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柱,融入语文课程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融入语文课程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融入语文课程能够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情怀和民族情感的优秀公民。

深入研究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能够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农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乡土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进一步发挥乡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关于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指导,促进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有机结合。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城市色彩浓、外国人文风气重,因为以城市生活为内容、以外国人为励志的文章太多,而反映农村学生生活劳动、环境保护、文明礼仪、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

为此,农村小学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积极编写最贴近农村孩子生活的乡土版校本教材,以弥补文本的不足,把乡土文化渗透到课堂;同时借助想吐版校本教材还能活跃语文学习氛围,起到宣传农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的作用。

从正宁县的历史沿革县情变化来看,乡土文化资源丰富,信息量大,适合校本教材的素材很多,经过搜集、整理、编写,完全可以走进校园,扩展语文学习范围,丰富语文课堂知识。

一、把浓重的历史文化编进去
每一个地域都有悠久的历史,但这些大多地方志和政府公文中,农村的小学生知之者很少。

让他们知道家乡厚重的历史,定能激发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让他们熟悉家乡的仁人志士,定能唤起发愤图强,有所作为的激情。

为此,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就应广泛搜集,把家乡的古老历史和现代变迁写进校本教材。

立足于正宁历史,这里西汉置县;元代即办儒学、建罗川书院;抗日战争时期,“鲁迅师范”,“陕北公学”、“关中师范”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文化教育气息十分浓厚。

这里曾有乘龙升天的人文始祖黄帝,有教民稼穡的先祖公刘,由威震四方的战将蒙恬、于志宁,有为政一方的翘楚曹孟德、范仲淹,有为民请命的廉吏景。

让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让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68EDUCATOR治校让乡土文化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文 | 曹志威学校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形成与发展学生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乡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意义尤其重大,然而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教育价值导向偏颇,部分地区教育中的乡土元素逐渐遗失。

河北省晋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晋州五中”)以培养学生乡土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为目标,对推行乡土文化教育进行了有益尝试。

通过深挖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学校开展了以乡土文化促进教学的改革探索,将教学内容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满足学生多元的发展需求。

引入专家指导,强化乡土文化教学理念。

晋州五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社区优秀乡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体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为推动乡土文化教育,邀请乡土文化研究专家和教育专家,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开展戏曲、书法、乡土文化、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开设乡土文化公开课,抓好乡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编写乡土教材,开设校本课程。

基于晋州市的“梨乡文化”,立足乡土,编订了校本教材《梨花文化与五中精神》,传播梨乡文化知识、经典故事及诗词名篇,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勇于奉献的精神。

同时,学校以“传承乡土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养成良好习惯,拥有健康身心”为主题,创设了“梨花文化与五中精神”“安全、文明、礼仪”两门校本课程,以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共同成长。

校本课程主要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提交课程实施总结。

此外,还对评价模式进行创新,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折算成学分,纳入学生学期评价之中。

以学校为主导,打造社区文化空间。

通过改造校园设施对内部空间进行整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乡土特色的学习环境。

教育部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58.01.23•【文号】•【施行日期】1958.0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教育部关于编写中小学、师范学校乡土教材的通知(1958年1月23日)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地理、历史、文学等科教学都要讲授乡土教材。

教学乡土教材,可以补充全国统一教材的不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生动具体,能更密切地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地区辽阔、情况复杂的特点。

这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知识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初中农业基础知识、小学农业常识教材已由各省、市编写,个别省、市已着手编写小学语文乡土教材,少数学校也注意对学生加强乡土教育和指导学生进行乡土调查。

但是多数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注意这项工作。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应当负责编写、审查乡土教材的工作。

编写乡土教材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缺乏经验,现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各地参考:(一)编选乡土教材必须符合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和必须符合各该科教学的目的、要求。

因此,选材要注意质量,必须真实可靠,富有教育意义。

(二)编选乡土教材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对各年级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各科之间要有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分量不能太多,以免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

(三)编选乡土教材着重以初中的农业基础知识,小学的农业常识,师范和中小学的历史、地理、音乐,师范、中学的文学和小学的语文等科为主。

中学和师范学校的政治课必须注意充分用当地的事例进行教学。

其它学科如果是必要,也可以考虑编选一些补充教材或乡土知识参考资料。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适当地结合本地情况、乡土知识进行教学。

除初中农业基础知识和小学农业常识已经由各地自行编写教材外,对下列几科需要编写乡土教材的内容,举例说明如下:历史应当包括本地的人民革命斗争史实、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物等,而以人民革命斗争史实和革命先烈事迹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语文课应编写乡土版校本教材
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城市色彩浓、外国人文风气重,因为以城市生活为内容、以外国人为励志的文章太多,而反映农村学生生活劳动、环境保护、文明礼仪、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

为此,农村小学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积极编写最贴近农村孩子生活的乡土版校本教材,以弥补文本的不足,把乡土文化渗透到课堂;同时借助想吐版校本教材还能活跃语文学习氛围,起到宣传农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的作用。

从正宁县的历史沿革县情变化来看,乡土文化资源丰富,信息量大,适合校本教材的素材很多,经过搜集、整理、编写,完全可以走进校园,扩展语文学习范围,丰富语文课堂知识。

一、把浓重的历史文化编进去
每一个地域都有悠久的历史,但这些大多地方志和政府公文中,农村的小学生知之者很少。

让他们知道家乡厚重的历史,定能激发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让他们熟悉家乡的仁人志士,定能唤起发愤图强,有所作为的激情。

为此,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就应广泛搜集,把家乡的古老历史和现代变迁写进校本教材。

立足于正宁历史,这里西汉置县;元代即办儒学、建罗川书院;抗日战争时期,“鲁迅师范”,“陕北公学”、“关中师范”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文化教育气息十分浓厚。

这里曾有乘龙升天的人文始祖黄帝,有教民稼穑的先祖公刘,由威震四方的战将蒙恬、于志宁,有为政一方的翘楚曹孟德、范仲淹,有为民请命的廉吏景
清、巩清、赵邦清,有科举登榜的学士范锡篆。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有为国捐躯的烈士,有播撒火种的先驱。

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建立了西本地区最早的革命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寺村塬革命委员会);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回民支队——龙嘴子回民支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杨尚昆等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唱响解放区的歌曲《绣金匾》就诞生在这里。

解放以后,正宁才俊辈出,人杰不穷,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模范和能人。

丰富的史实足够充实小学语文园地,详实的校本能活跃农村小学校园文化。

二、把厚实的农耕文化写进去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最不缺少、最为熟悉的便是长在土地上的活生生的农耕文化了。

这里有农业的知识技能、生产工具,以及伴随农业而诞生的民俗民风民情是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其生动性、传承性、形象性,是语文课本里面的文章所不能替代的。

如果说田野是大课堂,那么田野里的人、事、物品便是活生生的课文了。

1.民俗校本
通过广泛搜集,把民间的节日习俗、手工制作、生产工具、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挖掘出来、写进校本教材中。

正宁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农业文化源远流长。

文艺方面“正宁香包香天下”,可围绕香包产生的背景、用途、质地及象征意义等进行整理,然后向农村小学生展示,及渗透了文化价值教育,还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
组,让农村孩子动手设计制作香包。

这样,既美化了心灵,又锻炼了巧还可向剪纸能手彭粉女、宫河核桃峪的簸箕匠、彭家传的唢呐手、农具发明家宫锁印、泥塑大师姚锦文等民间艺人请教,向他们学习手工艺品的制作。

如用高粱秆扎制灯笼、蚂蚱笼,用柳条编织篮子,簸箕,用彩纸剪出栩栩如生的剪纸等,还可就地取材,动手制作泥塑、面塑等。

2.歌谣校本
歌谣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妇孺能唱,而且其中又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渴望和感情,坟茔了一定的时代特点。

如果再搭配上正宁乡土方言,效果更佳。

试想一下,语文课堂里有民谣之声,校园里有稚嫩的童音说唱,岂不乐哉。

这方面可搜集的实在太多,因此就要去粗取健,吸收精华。

流传在田间地头的民谣民谚非常之多,饶有趣味。

有反映农村朴实生活的,有“说一个子,道一个子,家家都有七十二个子。

盆盆子,罐罐子,家家都有案板子;木头盘子四角子,中间放的是筷子,四角放的菜碟子,早上吃的面叶子,晌午吃的麻食子,黑了吃的煮饺子;鸡娃子、猫娃子,还有一个狗娃子,螺驹子、马驹子,还有一个牛娃子;墙上定的是钉子,娃娃拿的耍活子,端午节上荷包子,门上插得艾叶子,嘴里吃的是粽子,割的猪肉一吊子,还有猪肉粉条子,卖的羊肉炒臊子,随带两个蒜苗子,把娃吃了个大肚子;荆底子,笼布子,锅上用的锅刷子;大柜子,小柜子,每个按着铁锁子;喝水拿的是茶缸子,吃饭倒醋拿勺子,老汉抽的烟锅子,老婆缠的裹脚子,小孩穿得裹肚子,打岵
矶用的是骨嘟子,老池里游的是鸭子,小学生用的是纸夹子,老师拿的是课本子,姑娘梳妆照镜子,小炉匠用的是钻子,石匠用的是铲子,铁匠用的是毡子。

”小孩子之间相互打闹逗趣的如:“羞、羞、羞,把脸抠。

扣下垢痂种豌豆,人家豌豆结成串,咋家豌豆只扯蔓。

”大人哼唱哄孩子睡觉的,如:“嗷—嗷—嗷,我娃乖,穿花谢,花鞋放了两窗台,花鞋穿烂了,我娃长大了。


还有流传在校园内的校园歌谣,这些可让学生自行整理,然后利用语文课堂或者课外活动、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传唱。

当然,民俗中优秀的东西是很多的。

像正宁民间年节习俗中的祭祖、孝亲,歌唱演义中的社火、皮影,风味小吃中的“正宁面筋”、臊子面、麻食子,传统工业生产工具中已经进化淘汰了的,如木桶、斗、簸箕、土车子、纺线车等。

经过搜集整理后,把它们编写进校本教材中,即让学生通过看图识了字,增添了兴趣,又活化了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只要微妙的把文本和校本结合起来,融合一起,互相补充,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完全能发挥出启智、陶冶、默化的多重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