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概论第四章练习卷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随堂巩固自测自评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自然灾难与我们对点练一应对洪水灾难的正确方法削减洪涝灾难的损失,熟识一些灾难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依据所学学问,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打算的是( )①训练爬高实力②预备钢制家具③听汛期天气预报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⑤学会游泳⑥学会救生演习的学问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2.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难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躲到屋顶、大树或旁边小山丘上暂避B.刚好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3.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解析:第1题,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相宜防洪。
第2题,应对洪水灾难,不同状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
当洪水来临时,没有转移出去的人,应实行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旁边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要刚好报告。
第3题,对落水人员应刚好救治。
答案:1.B 2.C 3.D对点练二应对地震灾难的正确方法据新华社马尼拉2024年7月7日电,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7日宣布,6日发生在菲律宾中部地区的6.5级地震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至少72人受伤。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不属于地震来时保障平安的关键的是(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B.要远离高大建筑物C.保持醒悟冷静的头脑D.地震发生时应快速跳楼逃命5.下图中属于室外避震的是( )解析:第4题,地震发生时如在楼上应就地躲避,防止坠物砸伤。
第5题,图A是火灾自救演练,图B是洪水中的互救,图C是地震时的室外躲避演练,图D是地震时的室内自救演练。
答案:4.D 5.C。
灾害学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系统一、判断题:1答案:正确2、答案:正确 3.答案:错误二、单选题4.答案:C5.答案:C6.答案:C7.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2.答案:D 25答案:A 26.答案:A 28.答案:A 31.答案:D三、名词解释题1、答案:地球最外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外壳。
2、答案: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37、答案:水圈是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及气态水的总称38、答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四、填空题1.答案:太阳能|重力能2.答案:100| Karman 41.答案:磁场42.答案:岩石圈43.答案:岩石圈板块44.答案:远45.答案:地幔47答案:地幔对流48.答案:高温|中温|低温49.答案:可见光的频段|红外线|紫外50.答案:较多|减少51.答案:太阳52.答案:总星系53.答案:恒星54.答案:核聚变55.答案:1.5亿千米56.答案:电磁波57.答案:太阳辐射59.答案: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60.答案:地壳|地幔61.答案:岩石圈62.答案:有生命物质63.答案:大气运动64.答案: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65.答案:会增强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68.答案:降低|升高69.答案:百万分之一70.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71.答案:平流层72.答案: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73.答案:生存环境74答案:地震波75.答案:板块构造76.答案:地壳|地幔|地核77.答案:液态的外核|固态的内核78.答案: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上79.答案:突发性五、多选题80.答案:A|B|D 81.答案:A|B|D 82.答案:C|D 83答案:A|C|D 84.答案:A|C|D 85.答案:A|B|C 86.答案:A|B|D 87.答案:A|B|D 88.答案:A|C|D 89.答案:A|C|D 90.答案:B|C|D 91.答案:A|C|D 92.答案:B|C|D 94.答案:A|B|C 95.答案:B|C|D 96.答案:B|C|D 97.答案:A|B|C 98.答案:B|C|D 99.答案:A|C|D 100答案:A|C|D 101答案:A|B|C六、简答题102.答案:1)在太阳系的天体中,地球是得天独厚的。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4章 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属于()1.(2)灾前提高防灾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有助于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下列关于防震准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程性防御B. 非工程性防御C. 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D. 以上选项都不对【答案】B【解析】(1)制定减灾规划、完善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故选B【答案】D【解析】(2)“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是地震时的避震措施不属于震前准备故选D2.(1)图示的自然灾害是()2.(2)为减轻图中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A. 寒潮B. 泥石流C. 洪涝D. 台风【答案】C【解析】(1)图示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严重区主要集中在沿河的平原地区寒潮北方比南主严重泥石流山区比平原严重洪涝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东部地区台风北方影响小主要是东南沿海影响故选C【答案】B【解析】(2)该自然灾害是洪涝建设水利工程可以直接调节径流量的变化减少洪涝的危险营造海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对减少洪涝危害影响作用不明显、不直接所以为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收效较快的措施是建设水利工程故选B3.下列不是防灾减灾系统工程重要环节的是()A. 灾害预防B. 灾害监测C. 灾情评估D. 灾后重建【答案】C【解析】防灾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灾害预防、灾害预报、灾害监测、救灾赈灾和灾后重建五个环节故选C4.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如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为降低城市暴雨带来的损失城市施工建设应采用的措施是()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完善蓄水、排水系统③增强预报、预警④改进路面材料透水性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A. ①④⑤B. ①②④C. ③④⑤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对于组合类选择题应当用排除法③增强预报、预警和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不属于城市施工建设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完善蓄水、排水系统、④改进路面材料透水性属于城市施工建设①④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②有利于排水可以降低城市暴雨带来的损失 B 正确5.(1)推断猴面包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5.(2)猴面包树大量储水的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 全年干湿季分明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高温多雨C. 全年高温多雨D. 全年高温少雨【答案】A【解析】(1)猴面包树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 A正确故选A【答案】B【解析】(2)猴面包树大量储水的季节是当地雨季即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好望角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浪小 A错误南半球夏季是适合进行南极科考的季节 B正确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C错误北半球夏季尼罗河进入汛期 D错误故选B6.(1)格栅坝主要是防御()6.(2)格栅坝有利于()A. 水土流失B. 泥石流C. 崩塌D. 滑坡【答案】B【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格栅坝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故选B【答案】D【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格栅坝是在沟道中拦挡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新型挡拦建筑物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故选D7.(1)画中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有()7.(2)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人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减少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④停止一切小汽车的生产A.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洪灾B.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C. 工业发展造成的酸雨D. 工业发展使海水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答案】【解析】8.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 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B. 洪泛区土地管理C. 实行防洪保险D. 修建分洪区【答案】D【解析】A、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为预防措施不是工程措施不符合题意B、洪泛区的土地管理不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不符合题意C、实行防洪保险为非工程措施不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不符合题意D、修建分洪区能减轻洪水发生的频率故正确9.下列防灾减灾措施能增强人类防灾减灾意识的是()A. 加强减灾防灾的宣传教育B. 利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监测和预报自然灾害C. 兴建防灾减灾工程D. 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答案】A【解析】略10.(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①台风②寒潮③沙尘暴④干旱10.(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10.(3)针对这种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1)由图中该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变化方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结合图中经纬度判断大约在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地区推断出此气象灾害可能为寒潮和沙尘暴故选B【答案】A【解析】(2)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地处于四川盆地因受北部高大山地(秦岭和大巴山)的阻挡受沙尘暴和寒潮影响较小故选A【答案】A【解析】(3)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减轻、降低寒潮和沙尘暴的影响开垦梯田、加快城市发展以及减少降水都会加剧环境退化或变迁引起极端天气的发生和沙尘暴频率的增加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用→、←箭头绘出4月份某日晴天时洞内外气流运动方向11.(2)随着旅游开发及工矿城市的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11.(3)受人类活动影响洞外大量植被遭到破坏推测其对洞内外气流交换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答案】(1)如图(位置、气流运动方向均需正确)【解析】(1)4月晴天洞内外空气交换状况是白天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晚上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洞外气温低气流下沉地面气压高气流从洞口底部流入洞内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流从洞口上部流出【答案】(2)植物根系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入洞内的游客呼吸作用地下河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或碳酸氢钙分解)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解析】(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其浓度上升过多的游客进入洞内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地下河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等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答案】(3)强度增大植被破坏白天洞外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增大了洞内外温差使环流增强【解析】(3)洞外大量植被遭到破坏使得白天洞外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增大了洞内外温差使环流增强12.(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12.(2)说明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的积极影响【答案】(1)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硬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量大洪涝灾害频发【解析】(1)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影响下渗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频发【答案】(2)通过修复天然河道和河岸恢复动植物栖息地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蜿蜒的天然河道和河道中的植物群落增强了河流水源涵养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美丽的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使人们和水亲密接触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心【解析】(2)修复天然河道和河岸恢复了其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等恢复了自然景观提高了城市的景观品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和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具有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机动性能好、操作简单易上手等优点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分析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答案】监测区域全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对于通讯信号较差、植被密度较大、地势险峻的林区可以实施全面监测可以大区域、连续性监测提供森林病虫害情况的实时数据及时制定最新的防治方案机动性能好可覆盖不同飞行高度完成不同精度监测任务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时效性好减少喷洒作业人员与农药的接触保障人身安全利用飞行时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促使药物更好穿过森林层次提升药物喷酒实效性节水省药更环保【解析】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对于通讯信号较差、植被密度较大、地势险峻的林区可以实施全面监测可以扩大监测范围延长监测时间提供森林病虫害情况的实时数据及时制定最新的防治方案机动性能好可以在不同高度完成不同精度的监测任务无人机携带农药喷洒减少人与药的接触保障人员安全并且利用飞行时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促使药物更好穿过森林层次提高喷洒效果省时省力效果好节水省药更环保14.(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14.(2)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3)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14.(4)为防治洪涝灾害可采取哪些工程措施【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我国主要减灾工程练习湘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答题时间:30分钟)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 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
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D. 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2. 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①霜冻②干旱③土地荒漠化④泥石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
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①松花江②海河③辽河④淮河⑤长江⑥雅鲁藏布江A. ①⑤B. ②④C。
②③D。
④⑥4. 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①长江的荆江大堤②珠江的北江大堤③南水北调④龙羊峡水库⑤引滦入津A. ①②B。
①⑤C。
④⑤ D. ②④读下图,完成5~6题。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示意图5。
下列对图中相关图例或注记的作用或功能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虚线——淮河河堤B. 湖泊防洪功能——滞蓄洪水C. 主坝——调蓄洪水D。
新河——改善航运条件6. 历史上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①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②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洪水难以排出④淮河由京杭运河注入长江,无入海通道A. ①② B。
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最新0824233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答题时间:15分钟)1. 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①训练爬高能力②预备钢制家具③听汛期天气预报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⑤学会游泳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D. ④⑤⑥2. 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A. 登上大树B. 爬到电线杆上C. 抓住木板等漂浮物D. 尽量跑到高坡上3. 下列洪水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A.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 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C. 划船、游泳去救人D. 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4. 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贮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B. 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C. 洪水冲散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D. 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2009年7月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
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
据此回答5~6题。
5. 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A. 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B. 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C. 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D. 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6. 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A. 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B. 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C. 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D. 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7.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发生了洪水灾害,应该如何自救呢?(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等处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灾害概论第四章练习卷

4. 海啸灾害的前兆有哪些?
★标准答案:{(1)浅海区域突然出现一道“水墙”(2)海水突然出现暴涨和暴退现象(3)海面上冒出很多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响声(4)大量的鱼游至岸边(5)大批的海鸟惊恐万分地飞离此地
☆考生答案:
5. 当水波从深水区进入浅水区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考生答案:
4. 浅水波
★标准答案:波长远大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海啸波。
☆考生答案:
5. 远洋海啸
★标准答案:从远洋甚至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波。远洋海啸波是一种长波,波长可达几百km,周期为几个小时,这种长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少,因而能传播几千km以外仍能造成很大的灾害。
☆考生答案:
3. 海啸与台风有什么不同?
★标准答案:{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台风: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级达到12级及以上(风速32.6m/s以上)的热带气旋两者完全不同:(1)成因不同:海啸—海底升降运动造成,海水整体的运动。台风—热带洋面生成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海水表面的运动。(3)传播速度不同: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km,台风中心最大风速小于200km/h. (4)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海啸—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台风—在热带洋面受高温影响相对容易形成。
☆考生答案:
2. 试分析我国沿海海啸灾害的潜在危险区域及原因?
★标准答案:{海啸的产生条件有:深海、由深变浅的海岸地形、大地震。(1)海水深度:我国渤海与黄海水深较小,东海、南海的水深较大(2)海区地形地貌:我国海区大部是浅水大陆架地带,该带平缓宽阔,外围有成串的岛屿和暗礁环绕,不利于远洋海啸波的传播。(3)海区构造与震源错动方式: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动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但台湾岛附近海域是地震多发地段,因此我国受远洋海啸影响较小,但东海和南海和台湾岛南部海域是我国有可能受近海海啸影响的危险地段。
高中地理 第4章 防灾与减灾章末测试 湘教版选修5

第4章防灾与减灾一、选择题1.下列减灾措施中,主要用来防御台风、风暴潮的是( )①“三北”防护林②沿海防护林③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④防潮堤坝⑤黄河护岸林A.①②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②④【解析】防御台风、风暴潮的一些工程一定要在海岸建设,而“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距海较远,黄河护岸林以保护黄河大堤为主。
而沿海防护林及防潮堤坝具有防御台风、风暴潮的功能。
【答案】 D2.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西气东输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西气东输主要针对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而采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 C3.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测知洪峰的位置,却不能得出洪峰流量。
【答案】 C今视网2012年5月14日消息,进入4、5月份以来,江西、湖南等地出现持续的降雨过程。
受降雨带来的影响,两省多数县市出现较大范围内涝,江河、水库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防汛形势进入最严峻时刻,为准确了解灾情,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据此完成4~6题。
4.要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5.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6.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少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4~6.【解析】第4题,主要起监测作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
第5题,减少洪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增加植被,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
41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课件练习)第四章防灾与减灾.docx

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基础夯实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②战胜自然灾害③杜绝自然灾害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而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须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解析:|第1题,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
第2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罠,,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
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
答案:|1.C 2.B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人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出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輕稠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3.C 4.C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第5~7题。
(导学号5044(X)49)5.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有()A.台风B.地震C.旱涝D.滑坡、泥石流6•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主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土整治工程有()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退耕还牧工程④退田还湖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7.现在我国正在实施洞底湖生态重建工程,其涵义是()A.将洞庭湖的湖泊容积扩大到4 350立方米B.将洞庭湖湖泊面积扩大4 350平方千米C.退田还湖而积4 350平方千米D.将洞庭湖的湖泊面积恢复到4 350平方千米輕稠该区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旱涝灾害严重。
湘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四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1)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章防灾与减灾(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为准确了解自然灾害,更好地防灾救灾,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结合某河流卫星图片完成1~4题。
1.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地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2.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 )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3.要准确快捷统计分析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4.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少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5~7题。
5.泥石流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形式,常造成山区严重灾害。
若要设计泥石流预警系统,则下列哪项因素可作为预警的主要根据( ) A.气压 B.风速C.雨量 D.温度6.目前防御台风、地震、寒潮等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措施是( ) A.营造防护林 B.修筑防洪堤C.加强监测预报 D.沿海居民内迁7.有关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植树造林可以避免泥石流或滑坡发生C.目前,人类通过监测能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震强度D.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几个学生被困地质灾害点,但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然后迅速转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最后顺利回家。
根据材料完成8、9题。
8.根据材料,舟曲泥石流的发生说明自然灾害( )A.具有不可避免性B.具有频繁性C.具有关联性D.具有规律性9.关于材料中反映出的正确的防灾方法是( )A.注意观察B.自救与互救C.收听自然灾害信息D.物资准备10.读下图,图中反映我国主要的防灾工程的生态功能是( )A.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涵养水源D.调节径流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综合训练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读我国主要灾难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反映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是( )A.种类多、频率高B.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C.危害大、损失严峻D.可减轻性与不行避开性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形成的B.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能够削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难C.台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害而无一利D.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难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难3.图示各地区中,受自然灾难影响损失最大的是( )A.华北地区B.青藏高原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下图为某岛屿沿回来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域相关地理事物沿线改变图。
读图,完成4~5题。
4.对该岛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难是( )A.寒潮、洪涝B.地震、洪涝C.台风、地震D.干旱、台风5.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能分别代表的是( )A.光照、降水B.降水、光照C.降水、气压D.气压、光照现代遥感视域广袤,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快速获得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据此完成6~7题。
6.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7.下列关于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传感器所在的不同高度可以将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B.航天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探讨C.航空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D.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的飞行高度都比近地遥感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平安预警系统在我国灾难防治中已胜利应用,并对我国灾难防治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区的地质灾难(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削减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开损失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灾难预警,主要是因为它能( )A.刚好发觉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B.发布实时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C.分析灾难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D.依据灾难特点,模拟灾难发生的过程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改变亲密相关。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4章 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此次灾害人员伤亡大、损失严重的又一原因是台风引发了()1.(2)据表可知()1.(3)西北太平洋海域秋季台风势力依然强大的主要原因是()A. 地震和海啸B. 狂风和沙尘暴C. 山洪和寒潮D. 滑坡和泥石流【答案】D【解析】(1)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 D选项正确地震是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引发的海底地震可诱发海啸这些灾害不是台风引发的 A选项错误沙尘暴的形成条件之一是地表物质疏松台风过境会带来暴雨地表物质粘重不易发生沙尘暴 B选项错误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寒潮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故寒潮的形成与台风无关 C选项错误故选D【答案】C【解析】(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西北太平洋夏季平均每年生成的台风个数最多说明西北太平洋夏季生成台风的可能性最大 C选项正确台风的多发季节是夏秋季节但冬春季节也会发生不是夏秋季节的特有天气现象 A选项错误从表中信息可知春季也有台风登陆我国秋季是超强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 B、D选项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3)台风发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秋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导致低纬度海水偏暖有利于台风的形成 D选项正确西北太平洋海域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最强的季节是夏季秋季已经减弱 A选项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B选项错误台风势力强弱与台风中心区气压有关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关系小 C选项错误故选D2.台风是厦门市夏秋季节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过境前后厦门市市民防御台风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 大风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答案】B【解析】由于台风风力强劲可吹塌建筑物故不宜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3.(1)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2)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C. 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夏秋季节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多因此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台风一年四季均有形成冬季没有台风在我国登陆因此我国冬季不受台风影响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C【解析】(2)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均可以预防台风灾害①②④正确但台风登陆在强风、暴雨天气影响下航班不能起飞③错误霜冻多出现在深秋季节晴朗的夜晚防御霜冻不能预防台风灾害⑤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 ABD错误故选C4.(1)此次土耳其地震有两个震级数据主要是由于()4.(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有()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床下②在商场应乘电梯迅速下楼③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A. 同一次地震具有多个震级B.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决定的C. 土耳其和希腊震中距不同D. 测量技术和测量水平的差异【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5.(1)“合掌屋”屋顶坡度较大的原因是()①抵御冬季寒潮②利于冬季积雪滑落减少积雪③防止雨水浸透④避免夏季洪水冲击5.(2)从安全角度考虑白川乡居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预防的是()A. ①②B.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1)“合掌屋”屋顶坡度较大的原因是利于冬季积雪滑落减少积雪防止雨水浸透 B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A【解析】(2)由材料可知“合掌屋”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安全角度考虑白川乡居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预防的是火灾故选A6.(1)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居民不正确的避震方法是()6.(2)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6.(3)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③先救“生” 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 若在平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家具旁B. 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C. 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D. 迅速钻到床柜里【答案】D【解析】(1)人钻进床柜后便立刻失去了机动性视野被挡、四肢被束缚很容易遭受连带性伤害不仅会错过逃生的机会也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故选D【答案】B【解析】(2)被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故选B【答案】C【解析】(3)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 后救“人”故选C7.(1)画中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有()7.(2)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人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减少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④停止一切小汽车的生产A.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洪灾B.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C. 工业发展造成的酸雨D. 工业发展使海水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答案】【解析】8.(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8.(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答案】(1)①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解析】(1)①抱头曲膝在屋梁下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答案】(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解析】(2)结合图形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9.(1)咸潮最容易发生在()9.(2)可以减缓当地咸潮危害较理想的措施是()A. 过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B. 沿海地势低平地区C. 河流入海口D. 多台风地区【答案】C【解析】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所以咸潮发生在河流入海口地区【答案】B【解析】咸潮的形成是因河流流量不足而引起海水倒灌所以减缓措施应在河水不足时补充河水所以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能阻止海水倒灌而修筑堤坝阻挡海水入侵同时也阻挡了河水入海会引起洪涝灾害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做水源会使河流水更少加重咸潮10.(1)影响1月份等压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10.(2)甲地7月份和1月份气压差最大可达()10.(3)与7月份相比达尔文地区1月份()A. 地形B. 洋流C. 海陆分布D. 纬度【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1月份等压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影响其走向的主导因素是纬度【答案】C【解析】图中等压线的压差为2百帕 7月甲地最高气压在1022-1024百帕之间 1月甲地最高气压在1010-1012百帕之间故最高、最低气压的压差在10-14百帕之间【答案】B【解析】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地7月份吹来白大陆的东南风降水少 1月份吹来自海洋的西北风降水多且对流强、气压值小该地位于南半球 1月份气温比7月份高11.(1)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正确的是()11.(2)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A.B.C.D.【答案】D【解析】(1)雷电天气中在野外游泳、划船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都容易触电在教室或家中靠近窗子容易遭雷击故选D【答案】(2)C【解析】(2)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并且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故选C12.(1)格栅坝主要是防御()12.(2)格栅坝有利于()A. 水土流失B. 泥石流C. 崩塌D. 滑坡【答案】B【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格栅坝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故选B【答案】D【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格栅坝是在沟道中拦挡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新型挡拦建筑物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3.(1)描述影响和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状况并说明9月份台风频数高的原因13.(2)简述影响台风强弱的主要因素13.(3)简析台风带来的影响13.(4)对“山竹”来临之前渔民下海捕鱼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答案】(1)频数状况夏秋季节频数高 7、8、9月最集中频数最高月在9月原因 9月海水温度更高积累的能量更多所以频次更高【解析】(1)影响和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状况夏秋季节频数高 7、8、9月最集中频数最高月在9月9月份台风频数高原因 9月海水温度更高积累的能量更多所以频次更高【答案】(2)影响台风强弱有两个主要因素台风形成洋面的表面温度须高于26.5℃温度越高台风获得的能量补充越大台风路经洋面需要充沛的水汽【解析】(2)影响台风强弱有两个主要因素台风形成洋面的表面温度须高于26.5℃温度越高台风获得的能量补充越大台风路经洋面需要充沛的水汽【答案】(3)不利影响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掀翻或吞没海上船只摧毁陆上建筑物及农作物带来大量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损毁水利工程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还造成继发性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等的出现导致海水倒灌海堤溃决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有利影响台风是全球热量平衡和水汽输送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缓解干旱和酷暑天气【解析】(3)不利影响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掀翻或吞没海上船只摧毁陆上建筑物及农作物带来大量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损毁水利工程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还造成继发性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等的出现导致海水倒灌海堤溃决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有利影响台风是全球热量平衡和水汽输送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缓解干旱和酷暑天气【答案】(4)赞成理由台风来临前鱼类活跃易捕到鱼收获大沿海渔民凭借多年经验一般都能避过台风现代信息普及渔民可以随时关注天气状况(任答两点即可)不赞成理由台风具有突发性强和不稳定性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使海上船只很容易被吞没而沉入海底渔民的船只装备一般简陋抗灾能力弱(任答两点即可)【解析】(4)赞成理由台风来临前鱼类活跃易捕到鱼收获大沿海渔民凭借多年经验一般都能避过台风现代信息普及渔民可以随时关注天气状况(任答两点即可)不赞成理由台风具有突发性强和不稳定性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使海上船只很容易被吞没而沉入海底渔民的船只装备一般简陋抗灾能力弱(任答两点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和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具有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机动性能好、操作简单易上手等优点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分析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答案】监测区域全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对于通讯信号较差、植被密度较大、地势险峻的林区可以实施全面监测可以大区域、连续性监测提供森林病虫害情况的实时数据及时制定最新的防治方案机动性能好可覆盖不同飞行高度完成不同精度监测任务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时效性好减少喷洒作业人员与农药的接触保障人身安全利用飞行时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促使药物更好穿过森林层次提升药物喷酒实效性节水省药更环保【解析】飞行速度快、续航时间长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对于通讯信号较差、植被密度较大、地势险峻的林区可以实施全面监测可以扩大监测范围延长监测时间提供森林病虫害情况的实时数据及时制定最新的防治方案机动性能好可以在不同高度完成不同精度的监测任务无人机携带农药喷洒减少人与药的接触保障人员安全并且利用飞行时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促使药物更好穿过森林层次提高喷洒效果省时省力效果好节水省药更环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概论第四章练习卷 总共30题共0分
查看试题范围: 显示全部试题 仅显示答错试题 仅显示未答试题 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号: 5 答题开始时间: 2012-12-15 18:20:05 答题结束时间: 2012-12-15 18:20:09
A.正断层
B.逆冲断层
C.平移断层
D.走滑断层
★标准答案:A,B
☆考生答案:
5. 海啸产生的原因包括
A.海底地震
B.火山喷发
C.海底滑坡
D.台风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
三. 判断题 (共5题)
1. {海啸可以分为近海海啸和远洋海啸,其中日本3.11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而言是近海海啸。
☆考生答案:
2. 海啸预警是否能完全避免海啸灾害?
★标准答案:{海啸分近海海啸和远洋海啸,其中近海海啸因海啸的发生靠近海岸,预警后给人们及时撤离的时间较短,很难完全避免海啸灾害的发生,而远洋海啸由于预警后能有充足的时间让人们撤离,可以大大减轻海啸带来的灾害。因此近海海啸比远洋海啸的预警要更难,效果也较差些。
☆考生答案:
3. 远洋海啸
★标准答案:从远洋甚至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波。远洋海啸波是一种长波,波长可达几百km,周期为几个小时,这种长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少,因而能传播几千km以外仍能造成很大的灾害。
☆考生答案:
4. 浅水波
★标准答案:波长远大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海啸波。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4. 下列不属于海啸前兆现象
A.海水温度上升
B.海水突然出现暴涨和暴退现象
C.海面上冒出很多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响声
D.大量的鱼游至岸边,大批的海鸟惊恐万分地飞离此地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答案:
5. 从印尼到日本,近年大震频频波及亚洲沿海地区,由此引发的海啸灾害也给亚洲沿海的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破话,但是我国一直未受破坏性影响,试分析原因。
★标准答案:{海啸的产生条件有:深海、由深变浅的海岸地形、大地震。(1)海水深度:我国海区海水一般较浅: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黄海平均深度44米,东海平均深度340米,南海平均深度1 200多米,渤海与黄海水深较小,东海、南海的水深较大(2)海区地形地貌:我国海区大部是浅水大陆架地带,该带平缓宽阔,外围有成串的岛屿和暗礁环绕,不利于远洋海啸波的传播。(3)海区构造与震源错动方式: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动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但台湾岛附近海域是地震多发地段,因此我国受远洋海啸影响较小,但东海和南海和台湾岛南部海域是我国有可能受近海海啸影响的危险地段。
考生姓名: 谢张迪 考试时间: 00:00:04分钟 总得分: ******分
评卷人: 系统自动评卷 评卷时间: 2012-12-15 18:20:09
一. 单选题 (共5题)
1. 对浙江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海啸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5.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的必要条件是:震源在海底下60千米以内.同时震级大于几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A.6.5
B.7.8
C.8.0
D.8.5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二. 多选题 (共5题)
1. 海啸的产生需要满足的条件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四. 名词解释 (共5题)
1. 深水波
★标准答案:波长远小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船行波、风暴潮引起的海浪。
☆考生答案:
2. 近海海啸
★标准答案:也叫做本地海啸。海底地震发生在离海岸几十km或一二百km以内,海啸波达到沿岸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很难防御,灾害极大。
☆考生答案:
5. 海浪
★标准答案:海水表面的振荡和起伏,叫做海浪
☆考生答案:
五. 简答题 (共5题)
1. 假如你是一名船长,你正带领着船员在海上工作,这时有警告说海啸将要袭击海岸,请问你该如何审时度势,将海啸带来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点?
★标准答案:{①首先确定海啸发生位置时间,看海啸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船只如确定消息(海啸发生地点、传播速度、方向),确定船的位置(岸边还是深海);②如果受影响,而且船在靠近岸边,且有足够时间,靠岸弃船疏散人员到高处,等待海啸过去;③如果受影响,无时间登岸逃生,将船驶入深海。
。
☆考生答案:
4. 2012年4月11日下午4点3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8.6级大地震。震源位于该岛亚齐省西南部约431公里外海。约两小时后,亚齐西南偏南约620公里又发生8.2级余震,震源深度约16公里,之后又有数次6级以上的余震。印尼8.6级大地震的发生一度触发海啸恐慌。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向整个印度洋地区发出海啸预警,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2004年南亚海啸受灾国也各自发出海啸警告,逾万沿海民众紧急疏散。由于这次地震的震源与2004年引发南亚海啸夺命23万的印度尼西亚9级大地震地点相当接近,一时之间,这些国家感到尤为紧张。泰国灾难警报中心一度警告,可能有1.6至2米高的海啸来袭,而印度也警告海啸可能高达3.9米。但万幸的是,随后预估的大海啸并没有如期而至。该地震及随后的数次大型余震最终只引发数十厘米高的小海啸,当日夜,各国就陆续解除了海啸警报。试分析为什么这次大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
1.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东北沿海多个地区受创惨重。随后,沿海多个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是否将遭受3.11地震海啸的侵袭?
★标准答案:{日本海啸对我国影响小的原因是,我国近海海域大部分是浅水大陆架,向外延伸远,海底地形平缓而开阔,不利于水量的堆积,且外围有很多的岛弧、群岛、暗礁等,削弱了海啸的前进速度和破坏力,因而日本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到我国的浪高很低,对我国沿海的破坏力很小。
C.月球与太阳的引力是引起海啸的原动力
D.地震与海啸都很难准确预警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
3. 海啸到达各地引起的浪高,取决于
A.离震中的距离
B.震级
C.海底地形
D.近岸的陆地地形
★标准答案:B,C,D
☆考生答案:
4. 海啸可能由海洋中发生的哪些类型地震引起的
3. {岩浆的温度越高,二氧化硅含量越低,岩浆越容易流动。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4. {考虑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海拔高度不高,海啸袭来时可能会出现小海啸、大灾难的情况。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5. {灾害性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6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考生答案:
☆考生答案:
3. 是否发布了海啸警报,就一定会有海啸的发生?
★标准答案:{不一定,目前海啸预警存在一定的虚报。海啸的产生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大地震,且必须是上下运动的地震类型,但是目前通过监测地震波,不能简单判断出地震的类型,如大震级的走滑型地震短时间内很难判断出来,因此发布了海啸警报,不一定会有海啸的发生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2. 以下哪种说法针对海啸特点的描述不正确?
A.海啸的波长很长
B.海啸的传播速度很慢
C.海啸的能量大
D.海啸对海岸的破坏很大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3. 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考生答案:
2. 海啸具有多大的能量?它的等级是如何测定的?它巨大的破坏性力量主要来源于里?
★标准答案:{地震使海底发生激烈的上下方向的位移,某些部位出现猛然的上升或者下沉,使其上方的巨大海水水体产生波动,原生的海啸于是就产生了。我们可以用该水体势能的变化来估计海啸的能量。地震释放的地震波的能量E与地震的震级M之间有关系式:lgE= 11.8+1.5M对比地震波的能量,海啸的能量相当地震波的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2. {海啸的浪高主要受地震震级的影响,震级越高,海啸到达近岸地区的浪高越高。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答案:
5. 当水波从深水区进入浅水区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标准答案:{在深海,海啸的波长很长,速度快。当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浅水水域,波长变短,速度减慢。其全部的巨大能量,将变为巨大的破坏力量,摧毁一切可以摧毁的东西,造成巨大的灾难。
☆考生答案:
六. 论述题 (共5题)
A.深海
B.风浪
C.大地震
D.开阔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标准答案:A,C,D
☆考生答案:
2. 下列关于海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啸是海水的定期涨落现象
B.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沟侧崩塌等引起海底剧烈的地壳变动,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的海洋巨浪
★标准答案:{海啸的产生条件有:深海、大地震、由深变浅的海岸地形。其中大地震不是指所有震级大的地震都会引发,而是指板块相对上下垂直运动时,才可能引发巨大海啸。2004年和2006年地震都是由于板块上下运动导致的,因此地震能引起破坏性巨大的海啸,但是2012年的地震,尽管震级很大,但是板块为水平错动,因而很难引起巨大海啸。就目前的地震监测水平,一般在地震一段时间后,地震专家才能对其板块运动类型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要选择宁可错发预报、也不能错过某些可能致人丧命的信息,这样才能在大地震发生以后充分保障民众的安全。因此海啸错报的情况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