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第七章 人际交往的基本领域
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d86a51007cd184254b35358e.png)
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一项实 验研究。他让被试听录音。录音带有四种声音, 显示 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 能力超凡的人; B.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 C.能力平平的人; D.能力平平又犯了错误的人。 结果发现,最受欢迎的人是第二种,最不受欢 迎 的人是第四种。 实验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一 个 有能力的人来说,偶尔的小过失并不会使他失去 吸引 力,反而使他更接近普通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 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 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 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啦, 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啦,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 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通过这个实验我 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 激。可以说,雷达测员各长途司机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正因为 如此,他们有时就会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引发事故。有时, 高层住宅里的主妇独处于毫无声响的房间里时,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 安,这也是感觉剥夺状态下的孤独感所造成的。
2、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①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②害羞 ③孤僻 ④自卑 ⑤角色固着 ⑥过虑 ⑦封闭 ⑧干涉癖 ⑨强迫癖 ⑩嫉妒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缺乏自信与自卑是首要因素。 2、胆小害羞、性格内向、孤僻以及不善于与 人交往是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d2726c2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e.png)
5.CA对 AC型
• 在这种类型中,一方表 现为小孩子脾气,而另 一方则表现为有理智 的行为。这在同事之 间、夫妻之间经常会 发生。
(二) PAC理论的十种类型
6.PA对 AP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 方表现为有理智, 但又担心自己控 制不住自己。
7.PC对 AA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 方要求乙方以理 智对待他,但乙方 则以高压方式对 待甲方。这在上 下级、同事之间 经常发生。
(二) PAC理论的十种类型
1.PP对 PP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 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 气使的武断,比如甲说 :“你把这项任务完成 一下。”乙却说:“你没 见我正忙着吗? 找别 人干去吧!”
2.AA对 AA型
•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 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 对待对方,比如甲问:“ 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 吗?”乙说:“如果没有 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 完成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七章
PART
07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一)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而人际关系是 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表现为亲近、疏远、友好、敌对等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对爱与归宿等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两个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而人际关系则是人 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联系与接触的过程、行为 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人际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和结果状态。
(四)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比如,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北方人性情豪爽、胆大 正直;南方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等等。 刻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 过程;消极作用在于它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 (五)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就是“以己论人”,常常以为别人与自己具有同样的爱好、个性等,常常以为别 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所想所思。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心理素质教育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交往2
![心理素质教育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交往2](https://img.taocdn.com/s3/m/cbcc368371fe910ef12df8a3.png)
2、影响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因素 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距离的远近 空间距离是影响交往频率的一个重要因 素。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位置上越接近,越 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空间 距离的接近,使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接触 的机会更多,彼此之间容易熟悉。虽然地 理位置不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唯一的、决定 的因素,但是,远亲不如近邻,空间位置 接近的优势,无疑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 有利的条件。
(五)人格特点 人格也称个性。个性影响着交往的态度、频 率和方式,从而影响着人际关系。以气质而论, 具有多血质和粘液质的人,其人际关系一般来 说,要好于胆汁质与抑郁质的人,以能力而论, 能力强的人往往使人产生钦佩感与信任感,具 有吸引力。不过,能力强弱和特长的差别太大 或太小,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也会减小;只有当 双方的能力既有差别而差别不太大的时候,相 互之间的吸引力才会增大。以性格而论,诚实、 正直、开朗、勤奋、幽默、热情的人较之虚伪、 孤僻、懒惰、固执、狂妄的人具有较强的人际 吸引力。
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思考题
• 1、人际交往有哪些技巧? • 2、你认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什 么? • 3、请用人际交往的理论分析自己体会最 深刻的一次人际交往实践。
(3)感情关系 感情关系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同情、喜 爱、亲密、热心、照顾等。人都有与他人 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与这种动机 相反产生的人际反应特征是冷淡、厌恶、 疏远、憎恨等。人的这种感情的需求在人 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感情 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交往的双方都是爱 的主体,同时又都是爱的客体;双方都给 予对方以爱,同时又都接受对方的爱。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七章-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七章-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4129bcd771fe910ef12df892.png)
第七章 人际交往
学习目标: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
人际交往的作用,掌握人际吸引、人际冲突的内容, 掌握管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及其提升方法,人
际冲突的内涵及管理策略。
教学难点:人际交往中各种关系状态的理解,人际
冲突管理策略。
2019/7/27
2
个人距离 ——朋友等亲密关系所保持的距离
社交距离 ——社交场合需要保持的距离
3.6M以上
公共距离 ——演讲等公开场合所保持的 距离
2019/7/27
19
相似性吸引:
人们在态度、信仰、价值观、年龄、生活背景等等 方面的相似,会极大地增进一方对另一方的喜欢。相似 导致喜欢,对立则很少能产生吸引。我们更有可能和那 些喜欢我们的人建立友谊关系,并且,随着交往的推进, 这一因素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重要。
怎样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呢?
1、人际吸引形成过程
根据人际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成三个不同 的层次:合群、喜欢和爱情。友谊和爱情,是人际吸 引的两种典型状态。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经 历四个阶段: 注意、认同、兼容、深度交往。
合群 人际吸引
注意
喜欢
认同
兼容
友谊和爱情 深度交往
2、人际吸引形成的心理机制——认知平衡理论
竞争 顺应
3)小丽,我看这件羊毛衫你穿着更漂亮呢,而且也 不贵,快来试试~
折中
4)我们回去上网看看这件大衣有没有便宜点的, 反正最近天气还不太冷,你也不急着穿,好不?
合作
5)小丽我肚子突然好疼,快快我不行了赶紧去那 边的洗手间……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80156934028915f804dc288.png)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GX0134 )前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30 学时,1.5 学分。
其中理论授课24 学时,实践课6 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三、课程性质和任务: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心理学中的人际沟通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26788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e.png)
心理学中的人际沟通技巧沟通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真正意识到有效的沟通技巧是多么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与亲人、朋友还是同事和陌生人交流,都需要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
而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一些被广泛应用的人际沟通技巧,本文将介绍其中部分。
1.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人际沟通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时,要时刻注意用心聆听,而不是简单地等待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积极倾听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注于对方说话。
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确保自己能听到对方说的每一个字,而不是分心去想其他事情。
(2)回应对方。
当对方说完一句话后,我们可以通过发出一些简短的语言或肢体动作,表明自己在关注对方,并帮助对方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
(3)理解对方。
在对方说话时,我们需要尝试理解对方说的话,并展示出这种理解。
这样做可以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容易和我们进行交流。
2. 积极表达积极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它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沟通。
积极表达包括以下方面:(1)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词汇。
(2)用“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可以使用“我觉得”、“我的想法是”等词语,而不是直接指责或批评对方。
(3)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和语调。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身体语言和愉悦的语调,这样可以传递出积极的信号,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是诚实、友善和愿意与之交流的。
3. 探究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是一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并在其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技巧。
与单纯的“是不是这样?”或者“对吗?”不同,探究性提问有助于表达对对方想法的兴趣和好奇,并根据其回答进一步了解其看法。
探究性提问包括以下方面:(1)开放性提问。
开放性提问指的是询问对方的阐述或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想法。
什么是人际交往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什么是人际交往如何进行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5bf8ee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1.png)
什么是人际交往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那么你对人际交往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人际交往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人际交往的概述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
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通常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1、传送者和接受者双方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适当的传播通道或传播网络。
4、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愿望。
5、对对方时刻保持尊重。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前面在分析商品交换的客观动机与基本原则时,并没有对商品交换的对象以及商品交换的内容做特别的规定,货币在这里也只是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或交换媒介,因此完全可以将商品交换的客观动机与基本原则推广应用于人际交往的所有领域。
人际交往的客观动机:人与人进行交往时,双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使用价值大于付出的使用价值。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交往总是以双方的成本价值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
几点说明:1、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广义的,包括个人、集体与国家,因此人际交往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等具体形式。
2、人际交往的内容也是广义的,包括商品交换、思想交流、劳动服务、互助合作、劳动与娱乐等。
3、人际交往的主体关系也是广义的,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
4、人际交往的领域也是广义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
5、人际交往的等价方式是广义的,包括正值等价与负值等价,即对方如果使自己遭受了价值损失,自己将会设法使对方遭受同样程度的价值损失。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分享]人际交往心理学
![[分享]人际交往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398e2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6.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一,我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告子性无善无恶论,世硕性有善有恶论。
二,人际交往的实质与特点:1. 人际交往的实质: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必定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细节,由定义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人际交往强调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
2.人际交往的特点:临时性,短暂性,互益性,选择性,不完整性。
三,人际交往的静态结构的组成要素:1.交际主体,指从事交际活动的人;2.交际手段,即交际媒介;3.交际情境,交际活动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四,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交往双方在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过程。
1.沟通对象是人,且必须涉及两人以上;2.沟通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情报;3.沟通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4.信息只有被接受和理解了,沟通过程才算完整;5.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五,言语沟通的类型: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六,言语沟通的艺术:(一)交往在于找话题7个,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从对方穿戴服饰上找话题,从对方携带的物品中找话题,直接提问,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共同的情景可以成为很好的话题,坦白说出你的感受七,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指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感受。
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倾听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听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行为,而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参与,用心去接受和体会信息情感,(一)需要倾听的情景3个,对方的谈话表明问题时由你引起的,对方需要你的帮助,对方既不责备你也不希望你为他解决问题,只是向你诉说他对某事的忧虑看法,(二)听得几种不同表现5个,心不在焉地听,表情呆滞地听,断章取义听,感谢式听,积极倾听(三)倾听的艺术4个,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获得要点,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八,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7个,1,与交流者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调整高度与距离,尊重人的个人空间范围习惯2,以开放的姿势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3,交流中尽量集中你的注意力,4,轻微地向前倾斜以表示兴趣5,在倾听时保持适当的眼睛接触以鼓励说话者,6,跟随讲话者的话题给予适当的反馈,7,放松与平和,以使得轻松和开放的交流变得更容易,九,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交往主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指认识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对他人身体特征的认知,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的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在素质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4dec5cad02de80d4d84016.png)
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一、沟通的意义与结构(一)沟通的概念1.沟通与交往沟通(communication)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常被等同于交往。
交往的含义比沟通要广泛,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性的信息交流与物质的交换,以及通过非物质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2.沟通与语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语言作为社会人群已经形成高度共识的符号系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大部分沟通都借助于语言来实现。
语言沟通有着代际文化传递的特殊功能。
(二)沟通的意义1.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提供的社会性的信息比一般的物理性刺激更为重要;3.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4.沟通有助于老年人减缓衰老过程;5.沟通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三)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
如图7-1所示。
1.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
作为信息源的沟通者在实施沟通前,需要选择沟通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信息接受者可以接受的形式。
沟通准备过程的一个直接效果,是使人们对自己身心状态意识得更为准确。
2.信息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
但个人的感受必须转化为可为别人所觉察的信号。
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词,它们是可被觉察、可实现沟通的符号系统。
语词的抽象指代功能,为沟通在广度和深度上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语词沟通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
3.通道通道所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主要是视听沟通。
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的沟通和以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但面对面沟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面对面沟通时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
在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中,沟通者还可以根据信息接受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5b880f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1.png)
第七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从联系的角度说,一方面,人生来就被被置于一个特定位置并承担一定角色,并开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
另一方面,任何人在与别人发生交往时,由于先定性的社会位置的限制和社会角色的束缚,都不可能还原成为没有社会角色概念的一个抽象的人,其与别人的交往和由此形成的情感关系,都必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影响。
从区别的角度说,社会角色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合作而履行社会角色,执行个人的社会职能。
社会角色关系首先遵循社会现实原则,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与法律等原则支配。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人们亲身的生活实践都已经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发展(二)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三)人际关系与生活幸福(四)人际关系与事业成功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一)交往定向阶段: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二)情感探索阶段: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三)感情交流阶段: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四)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5f6ed77aaea998fcc220e7a.png)
第一章1、人际交往的概念:指人与她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
它就是以研究人际交往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交往的发生、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层结构(1)人际认知,就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包括自我认知、对她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三个方面(2)人际情感,就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3)人际行为,就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
3、人际交往的类型人际交往类型归纳为八种: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
按人际交往的心理倾向性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按人际交往的目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情感型、功利型、混合性交往按人际交往的联结纽带来分,可分为血缘、地缘型、业缘、趣缘型4、马斯洛五种血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级别最低安全需要。
同样属于低级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
尊重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
自我实现需要。
5、人际交往的功能一、身心保健功能。
二、知识信息功能。
三、自我认知功能。
四、社会化功能。
第二章1、人际沟通概念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如眉目传情表达爱意)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与需要等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沟通能使群体内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在认知、情感与行为上彼此协调,相互统一。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叫信息交流,指的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与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2、人际沟通的类型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的组织渠道,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第7章人际吸引
![第7章人际吸引](https://img.taocdn.com/s3/m/c29210667e21af45b307a8e6.png)
二、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一)才能 1.才能与人际吸引 • 一般说来,人们喜欢那些有能力的、聪明的人。 我们喜欢那些善于交谈的朋友,喜欢技术出色的 篮球运动员,喜欢有见识的教授。与有能力、聪 明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东西,也会 觉得更安全。 • 然而,才能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 研究发现,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有头脑 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
三、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
(一)独处需要 一方面,人需要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需要进行社会比较,因而需要与别人共处,需要 与别人交往并建立和维持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人也需要有内省的经验,有无拘无柬、 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需要有独处的时间, 需要暂时地远离和逃避别人。
(二)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
根据公平理论,不论是利益受损的一方,还是额外 受益的一方,都会感到不适,并力争使人际关系维 持公平,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为什么额外受益的一方也会努力维持人际关系的公 平?沃尔斯特等人认为那是因为“公平”是权力社会 的一项基本原则,人们对于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的高 于自己的付出的额外报酬会觉得不应该甚至内疚自 责,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采取措施予以补偿,并 最终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三)条件作用
别人的出现,总给他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 一个过程的多次重复,使得别人的出现,别人的 形象与身体,与其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了稳固的 联系,并使之与照看者之间形成情绪上的高度依 附关系。 婴儿发展起了一种希望别人出现、希望与别人交 往的独立需要。这就是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条件 作用或条件学习过程。
三、社会交换理论
其主旨是从交往双方的收益和代价的角度考察人际 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共同点在于都承认人们 是寻求强化的;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社会交换理论增 加了一个内容,即吸引的判断基于从关系中获得的 收益和代价之比。当收益超过代价时,关系受到重 视;当代价大于收益时,则关系不受重视。
(完整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完整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9a73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8.png)
(完整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l.平等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和职责范围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
要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风俗。
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尊重自己。
2.真诚原则。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才能团结相处真诚团结是现代社会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
就人生而言,仅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难以到达成功、幸福境界的。
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实事求是,要胸怀坦荡,言行一致。
相互信任,尊重别人,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友爱原则。
中国儒家有“仁者爱人”之传统,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更应团结友爱。
人际交往中要主动团结别人。
容人者,人容之。
互相尊重,虚怀若谷、宽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友爱就是要爱同志、爱朋友、爱同事、爱人民。
真正的爱心就表现在帮人一把,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则。
互相关心,互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有困难,需要他人帮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职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
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相互帮助就是要乐于帮助别人,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一定要热情帮助。
互助互惠,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很难要求别人自愿帮助他。
互相帮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践行真诚和友爱。
二、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改善认知模式改善认知模式,首先,是要求人们能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
心理健康七年级第七章人际交往教学方案
![心理健康七年级第七章人际交往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8e7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d.png)
心理健康七年级第七章人际交往教学方案一、引言人际交往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第七章的人际交往是关键内容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套有效的人际交往教学方案,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2.掌握积极的沟通技巧,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与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帮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是满足自身社交需求、建立友谊、提升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2.积极的沟通技巧a.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教授学生身体语言(姿态、眼神、面部表情等)、声音语言(语气、语调、语速等)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
b.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讨论、解读非常用词汇、信息交流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积极表达、正确倾听、善于提问的技巧。
3.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小组活动,例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角色扮演表演、拓展训练等,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技能和协调能力。
4.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通过故事阅读、情感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需求、理解他人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
2.知识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课堂讲解等方式,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3.案例分析:以学生熟悉的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并展开讨论。
4.沟通技巧训练:结合非语言和语言沟通技巧,组织各类活动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
5.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6.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恋关系 关怀与奉献精神 亲密关系 第四类情感——比朋友亲,不及爱情
对爱情展开的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如果确 认出现了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 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而更加牢固。心理 学家德瑞斯考尔等人参考莎士比亚的悲剧 《罗密欧与 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一般来说,家庭是指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 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1980 年于美国召开的家庭问题会议上,国内外社会 学家对家庭的含义又提出了以下理论。 本原论。这种理论认为,家庭是法律和道德承 认的两性之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形成的婚姻关 系是家庭的惟一本原。 目的论。这种理论认为,家庭是人类进行人的 生产的一个单位。这种理论把人类的繁衍生息 当成家庭存在的目的。 经济论。这种理论认为,家庭是一种经济关系, 随着家庭的建立,物质就是生活的需要。 细胞论。这种理论认为,家庭是文明社会的标 志和细胞。家庭的稳固和健全直接影响到社会 的文明。
第一节 朋友之间的交往 第二节 家庭中的交往 第三节 恋爱中的交往 第四节 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人际交往
朋 友 之 间 的 交 往
一、朋友的概念 二、朋友之间的沟通方式 1. 寻找共同的话题 2. 学会赞美朋友 3.互帮互助增进友情 4.礼尚往来情意更浓 三、注意一些细节
寻 找 共 同 的 话 题
家 庭 交 往 中 存 的 问 题
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应该了解
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点,要能细心
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和要求,信任他
们,引导他们,而不是以自己的思 想观念去束缚孩子,这样,相互之 间的矛盾冲突必然会减少,相互之 间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多。
作为子女也应该主动与父母进行交
流沟通。
一、爱情的概念 二、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三、爱情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网 络 交 往 的 利 与 弊
网络交往的缺陷:
1.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浪费
网络交往的形象写照 :
远隔万水千山,端坐电脑桌前,谎
话废话连篇,疲倦还得花钱。
2.个性的畸形发展
首先,由于网络的虚幻性和匿名性,人们不
用对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负太多的责任,这 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责任感的淡漠。
其次,网络世界相对于现实社会来说是要完 美得多的世界,人们在这里有许多现实生活
家 庭 的 概 念
家 庭 中 的 交 往 形 式
1.夫妻交往 2. 亲子交往
夫妻交往是一门艺术,夫妻交往中应注意:
以良好的沟通交流共建归属感,对可能造成的误会要尽 可能地及时地向对方解释清楚,要力求做到相互信任; 当自己做错了事情时,应该主动地、幽默地承认自己错 了,虚心地接受批评;
攻击性相互助长、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使得 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攻击成性,这也影响了青 少年个性的正常发展。
最后,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个性发展还没有定型,对于自己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还存在着迷惑,他们并不太确 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种时候,
如果过分沉迷于网络业界中的伪装,就会影
响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影响青少年对自 己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 中虚幻的自己,但却难以接受和面对现实中 真实的自我。
亲 子 交 往
母女交往关系: 母亲帮助女孩子认识了自己的身体。 母亲帮助女孩子了解女性的角色。 母亲帮助女孩子形成有特色的人格特征。 父子交往关系: 母亲是儿女的养育者、父亲则是儿女的重要教育 者,是儿女走向社会的导师。父爱的这种体现与 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的联系。 父爱一定要具备忍耐和宽容,而不应该有威胁和 专制掺杂其中 。 父亲对孩子的管教应该是合理的纵容,再加之以 合理的限制,并逐渐养成孩子一种内在的、自我 强制的个性心理学上称之为“自律”。这种自律, 使孩子能把人生中的某些价值内化,变成指导生 活的原则。 父亲是儿子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榜样。 男孩子更多的是在和父亲的交往中成为一个男子 汉的。 首先,男子汉的自信和责任。 其次,男子汉的鲜明人格。
夫 妻 交 往
双方因小事发生争执时,一方应主动撤离;
生活中应该有精神奇托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要会互相欣 赏,经常向对方提出积极的建议,共同攀登新的目标; 一起承担家务劳动,共同教育子女,支配好业余时间;
家庭事务应该采取民主协商的形式,共同商议,不要独 断专行;
当一方因为工作、事业而不顺心的时候.要耐心地开导, 使心中的压抑和不快能得到及时的宣泄; 相互体贴,关心对方的衣食住行; 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一家人应该多在一起游玩谈心,促 进一家人的情感交流。
恋 爱 中 的 交 往
爱 情 的 概 念
美国心理学家对爱情从萌生到 成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 整个过程有一下一些特点: 开始期
倾诉期 肌肤相亲时期
爱 情 与 喜 欢 的 区 别
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在20世纪70年代初 期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与区别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结果是喜欢与爱情是两 种既相互密切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情 感。 有关研究揭示,喜欢有两个最主要的 因素: 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解和兴趣 爱好 喜欢的主体对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 价和尊重。 与喜欢明显不同的是,爱情有如下三 个最重要的因素:
中没有的自由,可以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
不能实现的梦想,可以寻觅到现实生活中所 缺乏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青少年对社会的认
识本来就容易偏激,容易走极端,网络世界
这种虚幻的完美无缺,影响了他们对社会和 他人的正确认识,强化了完美主义的倾向, 更容易对现实不满,愤世嫉俗。
再次,由于网上攻击已成为习惯,网民们的
谈话尽量符合别人的兴趣 避免掺杂过多的评论
给予更多的积极反馈
不要言而无信 不要过河拆桥 不要亲疏分级 不要自命不凡 不要斤斤计较 不要苛求于人
注 意 一 些 细 节
Biblioteka 不要不拘小节家 庭 中 的 交 往
一、家庭的概念 二、家庭中的交往形式
三、家庭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代沟
(一)代沟的含义
家 庭 交 往 中 存 的 问 题
所谓代沟,指的是两代人之间在行 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上 存在的差异。两代人包括儿童与成 人、青年人和中老年人。
有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代沟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观的差异 交际观的差异
婚恋观的差异
生活方式的差异
(二)如何进行代际沟通
一、以网络为纽带的人际交往
二、网络交往的特点 三、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网 络 交 往 的 特 点
1. 交往取决于独特的个人信息 2. 交往立足于虚幻的脆弱联系 3. 交浅而言深
网 络 交 往 的 利 与 弊
网络交往的长处:
1.需要的满足 2.自我概念的确认
3.倾诉和宣泄的良好渠道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效 应
这一情况可以解释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
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爱程度;而当选择是被强迫的 时.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强迫人
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会对这种选择产生高度的抗拒
心理,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
以 互 联 网 为 纽 带 的 人 际 交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