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讲座听后感
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京剧观后感篇1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京剧折子戏,叫做《拾玉镯》,它是京剧《法门寺》的一折。
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
以花旦做工为主,虽然唱词不多,但是却十分的引人入胜。
演员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
我十分的喜爱这出戏。
这折戏没有如《西厢记》一样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像《龙凤呈祥》一样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因是京剧旬派的代表作而在戏迷票友中广为流传。
剧中讲述了一个芳龄小姑娘在家里边做刺绣边在门口等山上进香还愿母亲,恰巧年轻男子付鹏打门口经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付鹏因礼数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门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镯。
小姑娘孙玉娇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镯拾起来。
恰巧这些被刘媒婆看见了。
刘媒婆便要去了孙玉娇的刺绣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剧情十分的简单可爱。
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三拾玉镯。
孙玉娇小心翼翼的打开门,看到付鹏已经离开,然后欠身先前观望,十分欣喜的发现地上有一个漂亮的玉镯。
这时候,演员走小碎步倒退并双手做成圆形,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这只镯子。
兴冲冲地向前去捡,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转转眼珠想了一个计策,神不自知鬼不觉的把这只玉镯拾起。
孙玉娇一会儿兴奋先前跑,一会儿佯装淡定,手绢一甩,指着玉镯虽然心情急切但又一板一眼。
最后自己羞答答的笑起来。
我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还为那个小姑娘着急,她怎么还是不捡起来啊。
演员翻起手腕,兰花指遮挡脸颊然后再一次像前欲拾玉镯,还是因为怕丢脸而向后退缩。
只见她手指自己的脸颊,向我们表达她自己真是不害臊。
本想关门再也不见玉镯,但是最后还是因为舍不得而回头。
她两只手搓着自己的身体,着急,羞涩,好奇等等复杂的情绪,被演员极其到位的表达出来。
京剧不愧是艺术的瑰宝,能够用手眼身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学习京剧心得(11篇汇总).doc
学习京剧心得(11篇汇总)学习京剧心得篇1京剧是在2000多年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
生、旦、净、丑各种人物的角色使男女老少看起来趣味盎然。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散花》与《沙家浜》。
《天女散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
天女散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美若天仙的青衣在花中飞舞着。
表演开始了,一个身穿粉红衣裳的大姐姐从幕后款款走来。
粉衣服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
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
丝带飘动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蓝、白、粉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
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仿佛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
突然一圈圈舞动的丝带换了一种花式,变成了花型,每当丝带甩到她的正面,都会交叉一下再落地,仿佛是在告诉大家下面有个新的花式要进行,请大家拭目以待。
大姐姐轻盈的步伐,伴着优美的音乐,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优点数不胜数。
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天天操心,每天三餐有虾有鱼,每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认为每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
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
由此可见,沙奶奶很无私、用心的在为人民服务。
这次京剧表演展现了美轮美奂的飘带舞,我们还从沙奶奶那里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精彩。
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学习京剧心得篇2听完京剧艺术的讲座后,我不但对于京剧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产生了许多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我接触戏曲艺术的经历。
我的家乡在陕西,民间最为普遍的戏曲艺术就是秦腔。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秦腔。
第一次听到秦腔是在爷爷奶奶家。
那是在农村,当表演者搭起简易的戏台时,附近的人就会聚集过来,当人很多的时候,演员也开始表演。
京剧学习心得2023最新5篇
京剧学习心得2023最新5篇)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心得与体会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于20__年的11月到20__年的1月份,参加了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通过短短八周的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的美称。
下面我对具体的来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在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中,我知道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的专业知识。
比如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我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生大体的分为了武生、老生和小生,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在装扮、行头上来区分,通过京剧院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知道了在老生的演唱时,是用了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运用的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
像这样的京剧知识,我就运用在了教学中,通过看、听,亲自感觉到生这个行当的分类及特点。
在王老师讲解旦角时,王老师加入了很多旦角的.代表动作和唱段,通过学习和模仿,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旦角这个行当。
在我的京剧旦角教学当中,我不仅加入了学生唱段的学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嗓,到身段的学习,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了很多。
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
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京剧观后感篇15.31我们来到了中华大剧院,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三部京剧。
分别是《天女散花》《卖水》《闹龙宫》。
这三部京剧可谓各有各的特点。
《天女散花》这部戏开始放了很多的云雾,让我们如同在天上一般。
接着一位仙女出场,看她的穿着行当应为青衣,穿着十分漂亮。
然后,她开始唱起来,唱戏人的声音十分尖,有着一副好嗓子,让我们台下的人不由得惊讶,连声喝彩起来。
接着,仙女做出了漂亮的动作,神态也是活灵活现,再加上表演者的好嗓子,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如同深入其境,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
最后,这出戏快完了,表演者以一个舞蹈动作谢幕。
场下连连鼓掌,都被这部戏深深地吸引着。
正当我还沉浸在上一部戏中,下一部戏《卖水》又开始了。
一位小丫鬟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她的行当是花旦,虽然她的穿着不算特别华丽,样子却显得很机灵。
她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原来一位小姐的丈夫被人诬陷,小姐因见不到丈夫十分忧愁,小丫鬟小姐的丈夫在卖水,希望小姐能和卖水人见面。
这是,小姐出场了,她的行当是青衣。
丫鬟希望为小姐解愁,又想让小姐见到卖水人,于是就让小姐去出门散步。
却看到卖水人还没有来,只好为小姐报花名。
她开始唱了起来,表演的活灵活现,唱的也是十分动听。
让观众与戏似乎融为了一体。
最后有以一个情节谢幕。
又引来观众一声声喝彩。
下一部戏可谓精彩,是《闹龙宫》,孙悟空上场,正和牛魔王结拜兄弟。
需要一件兵器,便去东海龙宫去借,前几件兵器都不趁手,拿走了东海的定海神针。
龙王舍不得,两边开始了争斗。
其中武打场面十分精彩,演员表演了各个武打动作,杂技手法,翻跟头等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精彩的京剧动作,让我们目不暇接,还有那武打动作真让人惊心动魄。
让我们大饱眼福。
京剧读后感(共14篇)
京剧读后感(共14篇)第1篇:京剧读后感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
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
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
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
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
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第2篇:京剧《京剧》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歌曲《唱脸谱》。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观后感篇1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
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
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
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
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
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
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
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
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
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
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
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
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
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京剧观后感篇2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京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
京剧心得体会京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京剧心得体会篇1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男女老少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
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
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京剧欣赏”应该作为必选课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避免出现外国友人组团研究“生、旦、净、丑”,而中国学子却分不清梅兰芳是男是女这类型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问题。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
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逢戏必看、逢曲必听,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
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
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
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
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
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
京剧念白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小时候第一次听到京剧的唱腔,我便被那古朴、典雅、韵味无穷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而念白,作为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有幸参加了京剧念白课程,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京剧念白的基本概念京剧念白,又称“京白”,是京剧表演中的一种独特的念诵方式。
它既有韵律美,又有音乐美,既有表演美,又有语言美。
念白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要求演员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二、京剧念白的重要性1. 塑造人物形象念白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念白,演员可以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2. 推动剧情发展念白在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演员通过念白,可以揭示剧情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 传承民族文化京剧念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念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京剧念白课程的学习体会1. 声音训练在京剧念白课程中,首先进行的是声音训练。
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发声,如何控制气息,如何运用共鸣。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我逐渐掌握了京剧念白的发声技巧。
2. 字正腔圆京剧念白要求字正腔圆,这是学习念白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中,老师反复强调这一点,并让我们进行大量的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念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 表现力训练念白不仅仅是念诵文字,更是一种表演。
在课程中,老师教我们如何运用眼神、手势、身姿等来表现角色的情感。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如何将念白与表演相结合,使角色更加生动。
4. 情感投入京剧念白要求演员全身心地投入角色,将情感融入念白之中。
在课程中,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角色,用情去表达。
这使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理解角色,才能将念白演绎得更加出色。
5. 团队合作京剧念白并非个人表演,而是需要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京剧的观后感范文5篇
京剧的观后感范文5篇推荐文章釜山行观后感1000字精选作文热度:釜山行观后感1500字作文热度:《卢旺达饭店》的电影1000字5篇热度: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热度:卢旺达饭店电影观后感5篇热度:《西厢记》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及观众的喜爱。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京剧的观后感《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
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京剧课心得体会5篇
京剧课心得体会5篇京剧课心得体会1院长还介绍了京剧脸谱,让我明白了从脸谱的颜色可以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还是愚蠢,是受人爱戴还是遭人厌恶。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如“三国戏”里的关羽;黑色脸即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放豪爽,如“包公戏”里的包拯,“三国戏”里的张飞;白色脸体现的是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紫色脸表示严肃稳重,富有正义感;绿色脸表示勇猛,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银色脸表示神仙妖怪......色彩在京剧脸谱中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
真是不听不知道,京剧真奇妙!演出开始了,在一阵鼓乐声中,演员陆续登场,色泽缤纷的戏服,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台步让人身临其境般地进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亮相瞬间把观众的注意力带进了剧情......京剧的魅力令人沉醉。
观看演出的整个过程,我如痴如梦,那优美的唱腔,有的高亢,有的纯净,有的跌宕起伏,有的婉转典雅,有的俏皮诙谐,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使我瞬间懂得了什么是“余音绕梁”。
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院长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我深深地记住了那天演出的四幕剧:《捉放曹》、《打虎归来》、《红楼二尤》、《大闹龙宫》。
四大名著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让现场所有的人都觉得兴奋,就连坐在我身边的外国人,都一直神情专注,尽管他可能并不完全明白唱的是什么......鼓乐声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大幕也缓缓地落下,人们却依然沉浸在剧情中,品味着那动人心弦的故事……一阵寂静之后,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这就是独具魅力的京剧,这就是动人心弦的京剧,这就是雍容华美的京剧,这就是中华经典——京剧!现在,京剧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家园,课余空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有时还会拿起笔画一画京剧脸谱。
京剧观后感(通用17篇)
京剧观后感(通用17篇)京剧观后感篇1今天,我和爸爸在电脑上一起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的代表作------贵妃醉酒。
梅兰芳大师他男扮女装饰演的的贵妃杨玉环,从演唱、眼神到走路都像极了女人。
爸爸这时给我介绍说:在以前,唱京剧是没有女人参与的,因为戏中角色的需要,所有女角的戏都要由男生来演,为了演好戏,通常都要下很大的苦功才能演好。
听了这话,我对梅兰芳大师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近段时间,李玉刚上春晚争议很大。
李玉刚的男扮女装不同于梅兰芳的反串,梅兰芳男扮女装的旦角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据说京剧界的“男旦”也正逐渐被淘汰。
而李玉刚的反串不是戏曲,只是歌曲,或称之为戏歌,他的成名只是观众出于好奇。
试想,不看他这个人,只听他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李玉刚还会引人围观吗?所以很多人认为,李玉刚上春晚,会给人在性别和性格意识上产生误导。
纵观整场这39个节目,可以说,春晚在整体结构和节目形式上几乎依旧,依然是在大演播厅里,台上的演员,台下是观众;仍旧是歌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戏曲等的大杂陈。
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舞台更炫了,节目形式比较活了,老面孔少了,相声小品少了,广告据说没有了。
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本山大叔缺阵了。
京剧《贵妃醉酒》是一出典型的中国古典歌舞剧,也是梅派经典剧目。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代。
唐明皇(玄宗)与贵妃扬玉环相约在百花亭设宴,饮酒赏花。
到了这天,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未见驾临,太监来禀,皇帝已转至西宫。
贵妃闻知此讯,心中极为不悦,万端愁绪无以排遣,只得一人独自饮酒,赏花解闷。
宫娥太监轮流进酒,不觉喝得大醉,醉后更觉烦闷,命高力士到西宫请唐明皇来此共饮。
经高、裴二人婉言相劝,才满怀怨恨,独自回宫。
该剧唱、念、做、舞俱佳,情味婉约,表演含蓄,尤其梅兰芳的表演历经磨砺,臻于化境。
剧中对醉态之下悠绵的宫怨的表现深具古典美韵味,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尤其卧鱼闻花、衔杯醉饮等舞蹈范式具有迷人的魅力。
京剧《贵妃醉酒》渊源长久,经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改良修订,到梅兰芳时期定型,该剧以旦角应工的歌舞表演体式、典雅雍容的审美韵味、所秉承的艺术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传统戏曲的代表。
观京剧近课堂心得
京剧进课堂国粹得弘扬--- 观京剧表演艺术家杜镇杰老师京剧元素进课堂心得10月15日晚,认真聆听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杜镇杰老师对于京剧“唱、念、做、打”等相关知识技能的讲座。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杜老师的讲座不但让我对京剧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了京剧艺术的完美伟大,更认识到了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前瞻性。
京剧的“四行五法”美轮美奂。
“唱、念、做、打”四行,每行都有标准的做派,每行都有规范的功法;“手、眼、身、法、步”五法,每法都有大美的扮相,每法都有讲究的程式。
其举手投足,无不美哉;移形换步,皆为艺术!京剧的唱词比诗词还要讲究平仄声、还要富有诗情画意。
由于京剧是大众艺术,要文盲能听懂,博士喜欢听。
其唱词就更加不但要陶醉阳春白雪,还要能迷倒下里巴人。
京剧的教育目的都是尊老爱幼、弃恶从善、诚实守信。
弘扬的全是正能量。
京剧的是艺术、是文学、是历史、更是教科书。
杜镇杰老师的导师欧阳中石先生说的就更加经典:书法是静态的京剧,京剧是动态的书法!现在社会有一股歪风邪气:一切向钱看,手机、网络充斥着一些低级趣味,广播、电视弥漫着一丝纸醉金迷。
甚至一些阴谋家也无孔不入,连教材插图都去误导学生不良意识,带偏少年意识形态。
少年强则中国强!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进入校园、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既合理又必须!京剧进校园,是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需要;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更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熟悉京剧、尊重艺术、传承维护、提高素养”。
做为教音乐的老师要学京剧,每一位中小学生更应该从小爱国粹、学京剧、站得直、走得正。
真心希望京剧不但要走进校园,还要进教材、进课堂、进高考。
要让全体国人都爱京剧、听京剧、学京剧、唱京剧。
让京剧唱响祖国神州大地;让京剧这一国粹得到真正的弘扬和传承!2022年10月15日。
2024年鉴赏京剧的感想心得(三篇)
2024年鉴赏京剧的感想心得我国戏曲艺术被誉为国粹,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戏曲频道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传承。
近日,在家庭的熏陶下,我得以在央视十一套的节目中,领略了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周日的午后,我首次打开了戏曲频道,恰逢播放京剧名段《赵氏孤儿》。
剧中角色均以浓重的妆容示人,尤其是“大花脸”的扮相,让我颇感惊讶。
屠岸贾瞪着如同铜铃般的大眼,凶狠地质问程婴:“赵氏孤儿在哪里?快快交出!”程婴则镇定自若地回应:“不知大人此话何来,我年过五旬,何来婴儿?”虽然演员们的表演生动传神,唱腔字正腔圆,但起初我仍难以沉浸其中,心中不时浮现出动画片的画面。
仅过了短短几分钟,我便感到时间流逝缓慢。
在前十分钟内,我几乎是在不断查看时间中度过的,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何看动画片时时间飞逝,而欣赏戏曲时却感到缓慢呢?我不禁哈欠连连,眼皮打架,最终在瞌睡虫的侵袭下,陷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程婴的妻子唤醒,她出场唱了一段,询问程婴“孩子呢?”屠岸贾的一声“拉下去”让剧情愈发紧张,我也被这曲折的故事深深吸引。
我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甚至比看我最喜爱的动画片还要专注。
观看过程中,我逐渐被戏曲的魅力所折服,内心的情感与剧中人物紧密相连。
当看到公孙杵为保护赵氏孤儿而不幸牺牲时,我深感悲痛。
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关闭了电视,心中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再次深入感受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戏曲舞台虽小,却能演绎出无数精彩故事,为戏迷们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食粮。
戏曲,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2024年鉴赏京剧的感想心得(二)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地戏曲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令人赞叹不已。
其情节丰富多样,既有感人至深的悲欢离合,又有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年少时期,面对父母对戏曲的热爱,我曾误以为那是落伍的表现,无法理解其价值。
一句古话“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走进京剧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京剧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京剧,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京剧的讲座。
此次讲座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主讲,内容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二、讲座内容讲座伊始,主讲人简要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他告诉我们,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国剧”。
在讲座中,主讲人详细讲解了京剧的表演技巧和审美特点。
他强调,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注重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要具备扎实的唱功、做功和打功。
他还以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分享了京剧演员如何通过表演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通过舞台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此外,讲座还涉及了京剧的服饰、道具、脸谱等方面的知识。
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京剧服饰的讲究和特点,以及不同角色所佩戴的道具和脸谱的含义。
他强调,京剧服饰和道具是表现角色形象和身份的重要手段,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
三、心得体会1. 深入了解京剧文化通过此次讲座,我对京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美学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 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为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将京剧推向了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
3. 提高审美素养讲座让我认识到,京剧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以及服饰、道具、脸谱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京剧,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培养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4. 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京剧-感受国粹魅力——学习京剧国粹有感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走进京剧,感受国粹魅力
——学习京剧国粹有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
京剧又是我国的国粹,文化的瑰宝,学了它不但能提高你的艺术修养,还能让你更有别人所没有的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京剧是国粹,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学习京剧不仅可以发扬民族文化,还可以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
我们通过听唱、模仿、合作、创造感受和体验到了京剧的魅力和浓郁的氛围。
它不但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我们与国粹的距离。
如今,科技发达,好听的流行歌曲成百上千,大家都说要更上时代的步伐。
既然京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京剧呢?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
现在的校园流行音乐倍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在我们心中站稳脚跟,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京剧作为国粹,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京剧的美,无论在服饰,在唱,还是在舞姿,身段,服饰……都能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要学会发现这种美,欣赏这种美,从而学习这种美,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处美!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幼儿园京剧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举办的幼儿园京剧讲座。
这次讲座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和喜爱京剧艺术。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幼儿园开展京剧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二、讲座内容1. 京剧的历史与发展讲座首先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从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发展脉络,阐述了京剧艺术的演变过程。
京剧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南北戏曲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京剧的表演艺术讲座详细介绍了京剧的表演艺术,包括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艺术家们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事例,让幼儿们了解了各个行当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此外,艺术家们还现场展示了京剧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夫,让幼儿们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
3. 京剧的教育意义讲座强调了京剧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京剧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艺术家们认为,幼儿园开展京剧教育,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4. 幼儿园京剧教育的实践案例讲座中,艺术家们分享了一些幼儿园开展京剧教育的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展示了幼儿园如何将京剧艺术融入日常教学,如何通过京剧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心得体会1.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京剧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我相信,在幼儿园开展京剧教育,有助于幼儿们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京剧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讲座中提到的京剧教育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京剧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京剧教育,幼儿们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同时,京剧艺术还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关于京剧讲座的观后感
关于京剧讲座的观后感在这个繁忙的社会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欣赏和了解传统文化。
然而,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京剧的讲座,这让我对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讲座从京剧的起源和发展讲起,让我了解到京剧是在中国戏曲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而来的。
它吸收了各个地方戏曲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在清朝末年,京剧逐渐成为中国戏曲的主流,被誉为“国粹”。
这让我深感自豪,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一传统艺术。
讲座详细介绍了京剧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表演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即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
这四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京剧独特的表演风格。
特别是京剧的脸谱,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使得观众一眼就能分辨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这种表现手法既简洁又富有象征意义,让我感叹不已。
讲座还介绍了京剧的剧目和经典角色。
京剧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剧目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讲座还介绍了一些经典的京剧角色,如程咬金、孙悟空等。
这些角色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京剧的代表人物。
讲座还谈到了京剧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京剧面临着传播和发展的困境。
然而,许多有识之士正在努力推广京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例如,通过网络直播、戏曲进校园等方式,让年轻人接触到京剧,培养他们的兴趣。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京剧的未来充满信心。
厦大京剧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厦门大学举办的京剧讲座,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讲座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胜素老师主讲。
李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京剧艺术盛宴。
讲座伊始,李老师从京剧的历史渊源讲起。
她告诉我们,京剧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经过百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李老师详细介绍了京剧的四大流派:京派、海派、川派和粤派,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在讲座中,李老师重点讲解了京剧的表演艺术。
她指出,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四功,其中“唱”是京剧的核心,它要求演员具有高亢激昂的嗓音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念”方面,京剧的念白既有韵律感,又有节奏感,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至于“做”和“打”,则分别代表了京剧的舞蹈和武术表演,它们在剧中起到了丰富剧情和展示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讲解过程中,李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服饰、道具和脸谱。
她告诉我们,京剧的服饰精美华丽,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脸谱则是京剧的标志性特征,它通过不同的图案和色彩,将人物的善恶、性格、身份等信息直观地表现出来。
讲座的高潮部分是李老师亲自示范京剧表演。
她身着华丽的戏装,手持京剧道具,以精湛的技艺为我们演绎了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中的精彩片段。
李老师的表演生动传神,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向李老师请教京剧表演技巧和艺术心得。
李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大家要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努力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讲座听后感
京剧讲座听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以脸谱为主题的年级讲座。
这次讲座是在中午休息时间举行的,在讲座开始前我发现参加这次讲座的同学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大家都放弃了自己中午自休的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并且大家都带上了笔和笔记本,这充分表现出了大家对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和对演讲老师的支持。
演讲开始后,老师先是简单介绍了我们的国粹——京剧以及其他剧种,然后讲到了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然后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面具的差异,这能使同学们初步了解面具文化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感受风土人情。
之后老师又讲解了脸谱的一些小知识,比如说某种颜色和图案代表了什么含义。
正是因为它们的含义,我们才能一眼看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向我们展现了脸谱神奇的一面。
最后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空白面具让我们自己发挥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的脸谱。
我觉得这次花了四十分钟来了解京剧的脸谱文化增加课外知识,这是很有必要的。
电商157班王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