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内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其综合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居高不下。本文将分别从二战后到60年代末、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这四个时期叙述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介绍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发展特点、经济干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

“二战”后,世界整体上得到了和平,和平与发展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美国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一)、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等手段减轻了危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

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期,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

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并发展壮大。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却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危机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失业率增高。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二)、7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

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只能缓解,不能消除“滞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处于转折时期。由于越南战争耗资巨大,加上长期赤字财政的后果开始显露,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美元危机

由此出现。1971年8月,为应付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所引起的美元危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挽救对外收支的困难局面,以及为对付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并且对工业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附加税,这等于使作为外汇的美元贬值。当年12月,通过华盛顿货币协定,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形成所谓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价格便宜的石油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一旦油价大幅度上涨,就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乃至引发经济危机。从197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首先,与战后曾经出现过的危机或经济衰退相比,在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其中美国的汽车工业下降最甚,下降幅度达到32%。其次,股市跌幅大,企业破产严重。第三,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第四,危机造成了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且使国际贸易状况恶化。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975年减少了6%。

然而,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除了有上述几方面的特征外,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美国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使美国出现了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一方面,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0年代的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而迟迟不进入繁荣。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本来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应该是刺激经济增长、治愈萧条和衰退的“良方”,然而到了70年代这一“良方”失灵了。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然而“滞胀”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固定资本投资不振,生产停滞严重,这一切又造成了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量的失业加剧了西方社会的不稳定。

(三)、8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

80年代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抵制通货膨胀、减税,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因加大国防开支导致财政赤字年年攀升。

1980年11月,共和党候人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并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该计划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