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_普通地质学35页PPT
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工程地质课件)

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地层,只要原 来海或陆相通,应含相同化石及组合; ➢ 标准化石需要该生物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易于保存、特征显著、存世时间短等特征。
2.相对年代
➢ (3)地层接触关系 ➢ ①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 整合接触 ➢ 平行不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接触
铷87
锶87
500亿
铀238
铅206
45亿
钾40
氩40
15亿Biblioteka 碳14氮145692
相对地质年代
2.相对年代
➢ 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 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 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最老的 地层到最新的地层所确定的顺序,只 具有相对的性质,反映了时间上相对 的新老关系
➢ 地层层序法、生物层序法、地层接触关系 法
2.相对年代 (1)地层层序法
构造运动
地层倒转
水平岩层
倾斜未倒转
指示岩层顶底方法:迭层石和泥裂
2.相对年代
➢ (2)生物层序法 ➢ 生物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
杂的不可逆的过程; ➢ 每个时代岩层中可含有当时生物的遗体
或遗迹——化石;
2.相对年代
➢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与相邻 岩层的单层或复层。
➢ 应该说: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特征及相 对应的地层位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它不 是以化石为依据,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无 对应关系。
小结
➢1.综合理解地质年代单位和常 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构造的认识
地质年代
目录
• 1.绝对年代 • 2.相对年代
产状一致。反映地壳间断上升。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ppt课件

PPT课件
29
2.3 地质年代
纪向下再划分出第四级地质年代单位 (世),大部分纪都三分,如寒武纪分为 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侏罗纪 分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等; 少数纪二分,如白垩纪分为早白垩世、晚 白垩世等。
PPT课件
30
2.3 地质年代
对应于特定地质年代的时间段落中形成
的地层,称为时间地层单位。
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相互对
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称为宇、界、系、统,
它们是适用于全球的地层单位,所以也叫国
际性年代地层单位。
如显生宙形成的地层称显生宇,古生代
形成的地层称为古生界,寒武纪形成的地层
称为寒武系,早、中、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
分别称为下、中、上P寒PT课武件 统等.
31
2.3 地质年代
PPT课件
2
2.3 地质Leabharlann 代(一) 绝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
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放 射性同位素衰裂变定年技术的应用,为测定 矿物、岩石的绝对地质年龄提供了精确的方 法,从而开创了绝对地质年代的研究。通过 岩石样品中所含放射性元素来测定的,可以 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PPT课件
3
2.3 地质年代
测定绝对地质年龄计算公式
PPT课件
4
2.3 地质年代
(二)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是通过比较地层的沉积顺序、 接触关系、古生物特征和地层切割关系来确定其 形成先后的一种方法,在地质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1)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①地层层序律 即在地层形成过程中,先沉积的 一定位于下部,后沉积的一定位于上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 古 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_普通地质学.

四、地层单位简介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常用到岩石地层单位(地方性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层,并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
一般分为:群、组、段、层。
群: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常用的最大岩石地层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的,或由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的地层组成。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
群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如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
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组:是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其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
组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合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
组的厚度无固定的标准,可以由1m到几千米不等。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
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层:等级最低的岩石地层单位。
它一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显著而又明显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地层构成。
它的厚度不大,可以从数厘米、数米至十余米。
层是组内或段内的一个特殊单位层(unit layer,在岩性上与相邻岩层显著不同。
地质年代表(简)

42
印支 阶段
250
二叠纪(P)
Permian
290
晚 古 生 代 (Pz2 )
P a l a e o z o i c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中石炭世 (C2) 早石炭世 (C1) 晚泥盆世 (D3)
72
印 支 海 西 阶 段
海西 阶段
362(355)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古 生 代 ( P z )
世界冰川广 布,新南最大 海侵,造山作 用强烈
两栖 动物 繁盛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 田生成,爬行 类昆虫发生, 地形低平,珊 瑚礁发育
鱼类 繁盛 裸蕨 植物 繁盛
森林发育,腕 足类鱼类极 盛,两栖类发 育
裸蕨 植物 繁盛
珊瑚礁发育, 气候局部干 燥,造山运动 强烈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藻类 及 菌类 繁盛
地热低平,海 水广布,无脊 椎动物极繁, 末期华北升起
硬壳动物繁盛
浅海广布,生 物开始大量发 展
2013.6
Cenozoic
第三纪®
Tertiary
喜新 马阿 拉尔 卑 雅斯 阶阶 段段
)
(
65
白垩纪(K)
Cretaceous
70 135(140)
侏罗纪(J)
Jurassic
73 208
中生代 (Mz)
Mesozoic
( 老 燕阿 山尔 卑 阶斯 段阶 段 )
三叠纪(T)
显 生 宙 ( P H ) P h a n e r o z o i c Triassic
泥盆纪(D)
Devonian
中泥盆世 (D2) 早泥盆世 (D1)
47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

生物演化简表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
(三)切割律
(Principle / Law of Crosscutting/inclusion
Relationships)
侵入者年代新,
被侵入者年代老; 切割者年代新,被切 割者年代老;包含者
新,被包含者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切割关系 包含关系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
补充
n When a fault cuts through other rocks, or when magma intrudes and crystallizes, we can assume that the fault or intrusion is younger than the rocks affected.
地层层序律由丹麦地质学家N. Steno(1638-1686)于1669年提出 (Steno’s stratigraphic axioms)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
(二)生物层序律 (law/principle of fossil
succession) Ø地层年代越老其中的化石越简单、越低级;地
n The rock mass containing inclusions is the younger of the two.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
补充
These diagrams illustrate two ways that inclusions can form.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
The darker rock is a schist that was invaded by the magma that formed the (lighter-colored) granite, which picked up pieces of schist. The schist is thus older than the gran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