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课件)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 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 察瞭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 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 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 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 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 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 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 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 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 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 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高士隐居图)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
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前四句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 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 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 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 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三、《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歌中描述了一个醉酒作诗的场景,号召人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分步骤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
一、结构分析
该诗共分为七节,每节句数不等。
整首诗所采用的韵脚是纯平。
首句
与尾句相同,构成“回文体诗歌”。
二、语言艺术
“夜归鹿门歌”体现了唐代“豪放派”诗歌的特点,运用了冒险、奇特、放浪、脱俗的方法,对酒、诗、道、人等课题进行了泛泛而谈的
叙述。
整篇诗歌语言狂放放荡,富有自由不羁的个性,使人感到情感
的交汇和思想的碰撞。
三、意境描写
李白运用略带自嘲的语气,将自己定位成了一位酒豪、诗客,毫无拘
束地表现了人生自由自在的状态。
在他的笔下,鹿门山坞、云雾缥缈、余韵袅袅、长风破浪等,构成了一幅恣意飞翔的人生图景。
在诗歌的
最后,李白突然跳出“鹿门脱”,表达了对千年以来的封建礼教和固
执习俗的批判和反叛。
四、艺术价值
“夜归鹿门歌”代表了唐代豪放派的诗歌风格,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意识,对诗歌形式的探索起到了催化
作用。
其次,它所抒发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为后世思想解放和文学创
作提供了借鉴。
最后,作为一首绝妙的“回文体诗歌”,它开创了诗
歌形式上的新天地。
总之,“夜归鹿门歌”是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歌,它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深入阅读、分析和欣赏这首诗歌,既是对诗歌艺术的鉴赏,也是对唐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
情感表达
诗歌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如对自 然的敬畏、对友情的渴望、对家乡 的思念等,这些情感通过诗歌得以 淋漓尽致地表达。
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创造出奇幻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03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鹿门山景色的描绘Biblioteka 0102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原文呈现
《夜归鹿门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三十二句,描 述了诗人夜晚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 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想象力。
注释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歌 ,古代一种诗体,多用于抒情或叙事 。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夜归鹿门歌,山风忽远忽近闻。”
01
诗人夜晚归家,远近的山风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
诗人在夜归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色和独行的身影来 表达。
尽管归途充满艰辛和孤独,但诗人依 然充满期待和向往,通过描绘远方的 灯光和温暖的家园来表达这种情感。
内心忐忑
面对黑暗和未知,诗人内心充满忐忑 和不安,通过描绘夜色的幽深和神秘 来表达这种情感。
审美体验与感受分享
自然之美
通过欣赏鹿门山的自然景色,感 受大自然的神秘、宁静和优美, 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围。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02
月光洒在花林上,仿佛铺了一层薄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月夜的静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03
诗人回到家门前,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让他误以为是故友来
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风格与特点分析
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
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作简要分析。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
(1分)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2分)A.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5.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意对即可)3.古体诗4.A5.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赏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的作品。
《夜归鹿门歌》
出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之情。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意,流露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颈联写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是寓情
于景,反映诗人感
情上的波折变化。
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 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
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
“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 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 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七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诗集: 《孟浩然集》名篇《过故人
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 等。
轶事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
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 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 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
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 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 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 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 清闲,何等自在。 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 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 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 意。
亢文强 夜归鹿门歌
作业:
《学习指导》第24页 《夜归鹿门歌》
第27页10、11题选做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
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 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 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 悠然自得; 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 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 凄清的心境。 •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岩扉松径长寂寥,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赏析文本: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参看《学习指导》20页有关内 容,用自己的话叙述“置身诗 境,缘景明情”的含义
(一)置身诗境:
定义: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 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 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渐入月夜,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幽美恬淡
(二)缘景明情:
定义: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 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 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 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方法:析意象
步骤: 现景:呈现景物 析景:分析特点 摹形:描摹形象 溯情:推求感情
黄昏时分,山寺里传来了悠然的钟声。渔梁渡 口,渡船边抢渡回家的人喧闹嘈杂。沿著水边的沙 岸,人们纷纷走向江畔的乡村。我在船头凝望沉思, 驾一叶扁舟飘然归向鹿门。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无意间发 现,居室上的石门和松林间的小路,竟是如此的清 幽寂寥。不禁感叹到:只有庞公和我这样的隐士, 孤独的来往于其中啊!
夜归鹿门歌(2017公开课)
迢荒流清 递城水川 嵩临如带 高古有长 下渡意薄 ,,,, 归落暮车 来日禽马 且满相去 闭秋与闲 关山还闲 。。。。
归 崇 山 作
王 维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 作》。 谁来为大家先介绍一下作者?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 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满钓槎头缩颈鳊。
我又想起襄阳人孟浩然,他的诗清新可赏,句句足以永世流传。如今的诗坛老 将再也写不出新奇的诗句,只好用木筏捕取鳊鱼在汉水之边。 槎(chá):泛指船。耆(qí )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故老。
称赞孟浩然,突出孟诗特点:清爽淡远。第一句,襄阳是孟浩然的籍贯,在 句前着一“又”字,凸显这位山川田野派墨客在老杜心中的重要位置。第二 句“复忆”孟因:孟诗歌清爽淡远。孟诗,句句都值得传诵。表达他对孟浩 然的赞美和敬慕之情。第三、四句而今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很欣赏孟浩然, 在孟的眼前自惭形秽,写出的诗句无法逾越孟浩然,就只好作罢,于是便学 孟去钓鱼“槎头鳊”,这一行动,表明对孟的推崇了吧。前一句用“耆旧无 新语”反衬孟浩然的“清诗”,后一句用“耆旧”“漫钓槎头缩颈鳊”来陪 衬孟浩然的隐逸形象。
无奈的隐者
• 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愿在权贵面 前摧眉折腰,但他始终怀抱济世之志,在 隐与不隐之间徘徊。所以“长寂寥”“惟 有”中还掺杂着一愤郁不平之气。 • 孟浩然醉心山林,不过是面对世间种 种不如意而做出的排遣忧愁,逃避现实的 无奈选择。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 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夜归鹿门歌
(1)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分) (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5分) (以1)景仕结途情失(意寓(情壮于志景难)酬()2分之)悲。,松世下态的炎月凉光之(苦月,光年透华过已松逝树之) 哀照,进时窗光内流,逝增的加无了奈诗。人(的答空出虚三,点诗给人4分营)造了一种更加清幽、
画面题
炼字题
宁静清幽
安于隐逸生活的喜悦之情
借景抒情
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中的“忽”可否换为“可”或“就”?
不可。“忽”意为忽然,不知不觉。
诗人乘着月色,行走在被月光笼罩着的烟雾缭绕 的村庄,已然陶醉其中,不知不觉来到了栖息的 地方。
表现了作者对月下鹿门美景的陶醉和喜爱,寄托 了作者的归隐之志。
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而隐居鹿门山,从 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 门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 往,数时可达。孟浩然谋仕不遇,晚年在鹿门山辟一住 处,有时去住。此诗即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
读诗歌,看题目
思考:“归”的过程是以什么顺序展开的?
昏
时间顺序:
夜
所见所闻所感
空间顺序: 江边
山中(鹿门山)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 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试着用简练的语言 概括这两个场景。
黄
月
昏
夜
江
山
边
中
争
归
渡
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分句赏析: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夜归鹿门歌》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 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风: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高考重点: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 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让我们走近孟浩然!!!
◎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 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 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 “孟山人”。
◎生平: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轶事]
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
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 软文营销
mqw20jnp
几天也有人打听‘滩头村’了。俺一听,忽然想到是不是你们三个还活着呢,就问他可是两男一女,但他说是三兄弟回稷山送故人去了。 你们怎么?”尚武笑着说:“爹,这还不容易嘛,姐姐女扮男装呗!”耿直说:“正是这样,俺姐从出了武昌镇不远就一直是女扮男装 的,出了稷山县城才又换回女装来!”耿老爹说:“真有你们的!”耿直说:“还有你们不知道的哩!咱们回来的那天,俺们快走到五 道庙的时候,想着九年半之前爹带着俺们南下创业,而今儿个俺们回来了,但爹再也回不来了,俺们没法儿回来见娘和妹妹,心里非常 难过!俺姐突然叫哥哥停车,可俺和哥哥怎么也没有想到,俺姐竟然冲到五道庙前,手指五道爷大声责骂:‘五道爷啊,俺们走之前是 给你烧香磕头许愿了的啊,可你为什么不保佑俺们啊!俺们的爹呢?你,你还俺爹爹!’”耿老爹听了又是一怔,说:“还有这事儿!” 耿直说:“可不是耶,当时俺和哥哥只顾哭着给姐姐掐人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俺姐还真有那么一点儿英雄气概呢!”耿老爹吃惊地 说:“怎么,你姐还哭昏过去了?唉,都是爹造孽哇!可你姐姐,她也有点儿太刚烈了啊,怎么可以这样呢。要不那天你们去收拾车之 前,她还在五道庙前跪下磕头说什么‘恕罪,恕罪’的话。这个倔强的闺女哇!”耿直笑着说:“姐姐当时说得是‘五道爷啊,耿英一 时想念爹爹心切,口出狂言,多有得罪,恕罪!恕罪!’”爷儿几个都笑出声来。耿老爹说:“等咱们把几件大事办成之后,一定专门 去叩谢五道爷的保佑之恩!”耿直说:“俺哥当时也是这样说的!”次日一早起来,郭氏就吩咐耿兰去东耳房烧炕,顺便烧一大锅热水。 自己和耿英则在堂屋里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早饭后,郭氏对耿老爹说:“你和娃娃们出去转悠哇,俺就不去了。兰儿在东耳房那边烧了 热水,俺把你们换下来的衣服都洗一洗哇!”耿兰说:“娘,俺也不去了,和你一起洗哇!”郭氏说:“不用,娘一个人洗就行了,你 跟着爹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儿去哇!”耿正说:“那俺这就去挑满两边的水缸再放上两桶水,把水盆儿里也放一些!”耿老爹对郭氏说: “那俺这就给你拉两根晾晒衣服的挂绳哇!”于是去东房里找出来两根干净的长麻绳,耿英帮着拴在东、西两房靠北边的立柱挂环上。 郭氏说:“俺洗了一些香梨装在那个绿挎包里了,你们带上哇。跑累了的时候吃一吃。春上天儿干燥,多吃点儿梨子好啊!”耿英说: “噢,俺会记得带上的!”耿直说:“爹,俺想先去小树林那儿走一走,老梦见呢!”耿老爹说:“行,那咱们今儿个前晌就去小树 林!”看这父子们就要出门了,郭氏吩咐耿直:“小直子,你可别疯跑啊!”耿老爹笑了,说:“他娘啊,听你这话,还当他是七、八 岁的小娃娃哩!”郭氏自己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夜归鹿门歌赏析导语: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
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夜归鹿门歌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夜归鹿门歌(上课)
孟夫子何以产生隐居心态?
隐居是孟浩然的最终追求吗?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 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 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 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 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同
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然天成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 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 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 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 山的恬静澹泊 。
无奈的隐者
• 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愿在权贵面前摧眉折腰,但 他始终怀抱济世之志,在隐与不隐之间徘徊。所以“长寂 寥”“惟有”中还掺杂着一愤郁不平之气。 • 孟浩然醉心山林,不过是面对世间种种不如意而做出 的排遣忧愁,逃避现实的无奈选择。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 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这样的隐者也是古代文人的真实 写照,谁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呢?陶渊明欣欣然归园田居,但最后还不是 发出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叹? 所以古代真隐士少,假隐士多,是隐士就不 会留名于世了。隐士可谓各有隐衷。但是文 人骨子里流淌的那份耿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诗眼”题型
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 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 潇洒超脱的襟怀。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夜归鹿门歌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 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 栖隐处,感受隐逸之妙。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样心情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怡然自得的心情
夜归鹿门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夜归鹿门歌》精品课件
夜归鹿门歌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样心情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怡然自得的心情
世人返家 自去鹿门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潇洒超脱
恬淡自得
夜归鹿门歌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孤高的隐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夜归鹿门歌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
深入探究
夜归鹿门歌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 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 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夜归鹿门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夜归鹿门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夜归鹿门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夜归鹿门歌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夜归鹿门歌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夜归鹿门歌》2015高二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 水诗与田园诗。山水 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 诗。田园诗指主要以 农村自然景物、田园 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 山石、松 林、野老、柴 门、桑麻、南 亩、五柳、明 月、渔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 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 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 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 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 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 遇的苦闷。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 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谁来为大家先介绍一下作者?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 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 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 山水画之祖。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 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 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 高、低、俯、仰的变化与 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 影、色彩的渲染,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的运 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 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 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 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 景写哀情(反衬)。
夜归鹿门歌2
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再读一读
• 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这首诗分别写了江 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 景物有什么。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 场景中的景物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对景物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诗人声嘈杂
复习旧知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 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 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 人的情感 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 ——抓住意象 ——联想、想象——进入意境 ——缘景明情
拓展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 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第二步:
第三步:
这个一幅空山秋天恬静优美的景象
归
鹿 门
对
比
隐逸 的情怀
山
意象:
渡头
岩扉
烟树 月亮
意境:
分析“意境”型,诗歌鉴赏规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分析思路: 景
境
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主要景物。 (意象)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一个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 浩 然
孟浩然
◎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 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 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 “孟山人”。
◎生平: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
轶事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
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 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 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拓展阅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问: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字,你认为“恨”与 “悔”哪个更好?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恨”字更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恨”即“遗憾”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因为这首诗描摹了诗人被流放渡海时观赏到奇绝的海 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的场景。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抒发诗人虽被流放却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 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5)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悔”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 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
2、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 请简述理由。 答:(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惟“字不能换成”还“字。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惟”为“单单;只”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 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5)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缘景明情
江边景
潇洒
超脱 恬静
乐 景
山中景
悠闲
寂寥
自在闲适的隐士生活
:乐情
深入探究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 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 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2、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3、用第一人称,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并思考:它 们有何不同特点? 4、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什么关系? 5、“惟有幽人自来去”中“幽人”指谁?这一句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6、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鹿门隐居 静 渔梁争渡 动 热闹喧哗 尘世生活
两个场景
宁静寂寥
隐居生活
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
居生活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诗人与 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 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 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为什么要这样写,应该缘景明情: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 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有纪实之意,更 有歌咏归隐情怀志趣之旨。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轶事
Hale Waihona Puke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 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 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 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
诗歌大意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自主欣赏
3、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 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 的尘世的比照。 B、三、四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 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C、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 的点染,表现出自己对尘世生活的留恋和归隐生活的向往 及由此造成的内心矛盾。 D、本诗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 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诗集: 《孟浩然集》
夜归鹿门歌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