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ppt课件(精品)
合集下载
第2单元《夜归鹿门歌》ppt课件全面版
![第2单元《夜归鹿门歌》ppt课件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28e50fee06eff9aff80723.png)
想象再现:
渔梁争渡图:薄暮时分,江水苍茫,汉江水面 暮霭沉沉。远处群山隐隐,晚钟悠悠。渔梁渡 头,挤满了大小船只和熙来攘往的行人。
夜归鹿门图:山路蜿蜒,月悬夜空,“我”踏 着小径,轻攀石门,看月色朦胧,听松涛阵阵 ,不知不觉来到昔日庞德公栖隐的山林。
联想类比:
住宅四周十多亩地,栖身草舍有八九间。 明榆月树松柳间照树,遮清掩泉后石檐上,流桃。树——李王树维罗《列山堂居前秋。
4、前四句与后四句的联系:
两幅图景,江边和山中,渔梁争渡的热闹 喧哗与鹿门隐居的宁静寂寥,一动一静,从日 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归途, 时空流转中,实质上是诗人从尘杂世俗到寂寥 隐逸道路的写照。
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简历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成就 著有 《孟浩然集》
抓意象:
第一组:山寺 钟声 渔梁渡头 (热闹喧哗)
第二组:月光 烟树 岩扉 松径 (宁静寂寥)
扣字词:
争:描写了日落黄昏,山寺晚钟悠悠,人们 在渔梁渡头争渡回家的热闹、纷扰景象;
开:山路上,夜月悬空,依稀望见朦胧的 影,好一派淡雅、清幽、空明的山林景色
析手法:
对比:两幅图景,一动一静,两种归途, 两种生活。
的洒脱情怀。
2、五、六句之间的联系:
“忽到”二字写诗人徜徉山路,陶醉其间, 与大自然化为一体的忘我自得之情。
3、七、八句之间的联系: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 径。诗人悠然自得,与山林为伴,以明月为友 ,心灵也应似山般幽静,月般空明吧。
此时的“幽人”即隐逸之士,既指隐居鹿 门以采药为生的庞德公,也指诗人自身。
村落远远依稀可见,炊烟轻柔随风飘散。 独狗坐在幽深篁里巷,低弹低琴吠复叫长,啸鸡。在林深树人顶不时知时,打明鸣月。
夜归鹿门歌精美版共43页PPT
![夜归鹿门歌精美版共4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cd321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a.png)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夜归鹿门歌精美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27210776eeaeaad0f330aa.png)
精选课件
2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8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 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黄昏江边 月夜山中
精选课件
9
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 同的侧重点。
江边杂乱喧嚣 世人回家
山中超然僻静 我归鹿门
3、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
实际是写: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 道路。
精选课件
13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 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
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 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 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 情感。
精选课件
4
夜归鹿门歌
[盛唐]孟浩然
精选课件
5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精选课件
6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里传出报时的钟声,天色已是黄昏。
渔梁渡口边,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⑼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专程去襄阳拜访
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精选课件
16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 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3af7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2.png)
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诗歌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如对自 然的敬畏、对友情的渴望、对家乡 的思念等,这些情感通过诗歌得以 淋漓尽致地表达。
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创造出奇幻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03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鹿门山景色的描绘Biblioteka 0102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原文呈现
《夜归鹿门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三十二句,描 述了诗人夜晚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 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想象力。
注释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歌 ,古代一种诗体,多用于抒情或叙事 。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夜归鹿门歌,山风忽远忽近闻。”
01
诗人夜晚归家,远近的山风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
诗人在夜归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色和独行的身影来 表达。
尽管归途充满艰辛和孤独,但诗人依 然充满期待和向往,通过描绘远方的 灯光和温暖的家园来表达这种情感。
内心忐忑
面对黑暗和未知,诗人内心充满忐忑 和不安,通过描绘夜色的幽深和神秘 来表达这种情感。
审美体验与感受分享
自然之美
通过欣赏鹿门山的自然景色,感 受大自然的神秘、宁静和优美, 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围。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02
月光洒在花林上,仿佛铺了一层薄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月夜的静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03
诗人回到家门前,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让他误以为是故友来
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风格与特点分析
情感表达
诗歌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如对自 然的敬畏、对友情的渴望、对家乡 的思念等,这些情感通过诗歌得以 淋漓尽致地表达。
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创造出奇幻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03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鹿门山景色的描绘Biblioteka 0102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原文呈现
《夜归鹿门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三十二句,描 述了诗人夜晚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 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想象力。
注释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歌 ,古代一种诗体,多用于抒情或叙事 。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夜归鹿门歌,山风忽远忽近闻。”
01
诗人夜晚归家,远近的山风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
诗人在夜归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色和独行的身影来 表达。
尽管归途充满艰辛和孤独,但诗人依 然充满期待和向往,通过描绘远方的 灯光和温暖的家园来表达这种情感。
内心忐忑
面对黑暗和未知,诗人内心充满忐忑 和不安,通过描绘夜色的幽深和神秘 来表达这种情感。
审美体验与感受分享
自然之美
通过欣赏鹿门山的自然景色,感 受大自然的神秘、宁静和优美, 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围。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02
月光洒在花林上,仿佛铺了一层薄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月夜的静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03
诗人回到家门前,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让他误以为是故友来
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风格与特点分析
选修教材《夜归鹿门歌》课件(31张PPT)
![选修教材《夜归鹿门歌》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d486abb84ae45c3a358c82.png)
自主欣赏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时间和空间
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 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 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 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 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轶事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 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 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我非常敬爱孟老夫子,他为人风流倜傥闻 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走仕途,高龄白 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 得非常高雅,他不侍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 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孟浩然
鹿门山: 隐逸圣地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 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 圣地。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
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 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此二句,写隐居处 的境况:孤独一人, 与世隔绝,与山林 作伴。表现了隐逸 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课件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7c0d58d4d8d15abf234e52.png)
隐居的几种形式
假隐者: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姜太公钓鱼) 曲隐者:为了避开俗累(陶弘 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 真隐者:只为适性(庄子、陶潜)
精选PPT课件
17
孟浩然这样的隐者也是古代文人的真实 写照,谁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呢?陶渊明欣欣然归园田居,但最后还不 是发出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 感叹?所以古代真隐士少,假隐士多,是 隐士就不会留名于世了。隐士可谓各有隐 衷。但是文人骨子里流淌的那份耿介是值 得我们学习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精选PPT课件
5
二、缘景明情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2、分别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1、时间和空间顺序 2、写了两个生活场景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精选PPT课件
21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 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
❖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
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 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好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精选PPT课件
18
关于练习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读,说 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精选PPT课件
19
闭迢秋荒与流闲清 关递山城还水闲川 。嵩。临。如。带
高古有长 下渡意薄 ,,,, 归落暮车 来日禽马 且满相去
精选PPT课件
归 嵩 山 作
王 维
20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 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 从容不迫。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d7af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8.png)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3
有流水和鸟儿的陪伴,诗人悠然自得。但归途漫漫,仍不免孤单。渐渐地,他的心绪开始低沉,这时的他看到: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1
2
3
4
5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烟树 树影朦胧
01
夜月 皎洁清冷
02
岩扉 幽深僻静
03
松径 清幽寂寥
04
静景
05
寂静
06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景物及特点
钟声 渡头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此二句,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鹿门
对比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销售工作通用科技风格模板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解题: 诗题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夜 事件——归 地点——鹿门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CONTENTS
01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17df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d.png)
02
《夜归鹿门歌》的文学分析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描 绘出鹿门山中的景色和人 物,使得诗歌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和表现力。
音韵和谐
诗歌运用了平仄和韵律的 技巧,使得整首诗读起来 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
修辞手法丰富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 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对比手法
诗人通过对比山中的静谧与尘世 的喧嚣,突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 的热爱和追求。
03
《夜归鹿门歌》的鉴赏与解读
《夜归鹿门歌》的鉴赏与解读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夜归鹿门歌》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夜归鹿门歌》 是孟浩然的代表作,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受赞誉。
语言运用
该诗运用了古典诗歌的修辞手法和 语言艺术,对现代诗歌的语言运用 有启示作用。
情感表达
《夜归鹿门歌》表达的情感深沉、 含蓄,为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提供了 借鉴。
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传承古代文化
推动文化交流
《夜归鹿门歌》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 之一,通过学习和传承,可以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夜归鹿门歌》作为经典文学作品, 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 文化的魅力。
诗歌主题
主题概述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归鹿门山的 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 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具体表现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 “月照山前人迹少”,表达了 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通过 “鹿门何处不归来”等诗句, 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 意象,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 使诗歌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 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 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的 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
澹泊 。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
的异同(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
归嵩山作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
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
孟浩然名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阅读诗歌:思考:本诗按照时间 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山中和江 边两个场景,请找出场景对应的 诗句,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 比较这两个场景的特点?
山中:山寺钟鸣昼已昏 鹿门月照开烟树 岩扉松径长寂寥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 逸的道路。
情感:欣喜 沉醉 迷恋
本诗前两联既有静谧的场面也有喧 嚣的场面,既写了向江村的人也写 了归向鹿门的自己,两相比照暗示 了诗人的什么志向情感?
世俗的喧嚣 世人向江村 归心似箭
钟声的悠然 我亦归鹿门 潇洒超脱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 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 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 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用典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 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 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 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 活的妙趣和真谛。
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 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请同学 们展开想象。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对比表现出诗
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怡然自得的心 情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我不觉中 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 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 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 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 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 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 的情趣和意境。
❖ 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
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 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 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 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 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 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 格。
沉缓的钟声——悠长沉缓 婆娑的月光——皎洁清冷 朦胧的树影——清幽寂寥 幽寂的松径——幽深僻静
江边:渔梁渡头争渡喧
嘈杂的人声 —— 纷繁芜杂
请翻译此句: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 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 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 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 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
❖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 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 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 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 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南郡 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 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 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背景
❖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 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 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 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 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 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 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 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 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 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姓名 简历 成就
评价
孟浩然名片
(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孟浩然故居--鹿门山
❖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 样的生活呢 ?
明确:这“幽人”,既指庞德 公,也是自况,这里没有尘世 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 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
而寂寥的生活。
本诗手法
❖ 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此为 一比;
❖ 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 此为二比;
脱的胸怀。
沉缓的钟声
嘈杂的人声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 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 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 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 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世人向江村
我亦归鹿门
❖诗中所写 “乘舟归鹿门”的 “归”途实际上是在写归向何处? 你能体会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么?
❖ 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 ❖ 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
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 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 ❖ 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 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孟诗特点:
❖ 孟诗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 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 二卷。他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 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 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浩然的雕像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 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 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 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 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 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 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 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 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 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