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电路板通孔元器件装焊工艺技术要求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证电路板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PCB设计规范,详细介绍了各个方面的要求。
一、电路板尺寸和层数1.PCB尺寸应符合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尺寸以满足其他设备的要求。
2.PCB层数应根据电路复杂度、电磁兼容性和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
二、布局设计1.元器件布局应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2.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的布局应相互分离,以减少相互干扰。
3.电源和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电阻和电感,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三、网络连接1.信号线应尽量短、直且排布整齐,最大程度地避免信号交叉和串扰。
2.不同信号层之间的信号连线应通过过孔、通孔或阻抗匹配的方式进行连接。
四、电源和地线设计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电阻和电感,提高电压的稳定性。
2.电源和地线的路径应尽量短,减少电源回路的串扰和噪声。
五、元器件选择和焊接1.元器件的选择应根据设计需求,考虑其性能、品质和可靠性。
2.焊接工艺应符合IPC-610标准,保证焊点的牢固和质量。
六、阻抗匹配和信号完整性1.高速信号线应进行阻抗匹配,以减少反射和信号失真。
2.信号线应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信号完整性。
七、电磁兼容性设计1.尽量合理布局和组织信号线,以减少电磁干扰和辐射。
2.使用合适的屏蔽措施,包括屏蔽罩、电磁屏蔽层和绕线等。
八、PCB制造和组装1.PCB制造应按照标准工艺进行,确保PCB质量和可靠性。
2.元器件的组装应按照标准操作进行,保证焊接质量。
九、测试和调试1.PCB设计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电路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2.测试和调试工具应符合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PCB设计规范,设计师在进行PCB设计时应考虑到电路的复杂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以提高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板焊盘与通孔的设计规范标准
PCB设计工艺规范1概述与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印制板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工艺规范,适合于公司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2 .性能等级(Class)在有关的IPC标准中建立了三个通用的产品等级(class),以反映PCB在复杂程度、功能性能和测试/检验方面的要求。
设计要求决定等级。
在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
第一等级通用电子产品包括消费产品、某些计算机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适合于那些可靠性要求不高,外观不重要的电子产品。
第二等级专用服务电子产品包括那些要求高性能和长寿命的通信设备、复杂的商业机器、仪器和军用设备,并且对这些设备希望不间断服务,但允许偶尔的故障。
第三等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那些关键的商业与军事产品设备。
设备要求高可靠性,因故障停机是不允许的。
2.1组装形式PCB的工艺设计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组装形式,即SMD与THC在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组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
设计者设计印制板应考虑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程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应该优选表1所列形式之一。
表1 PCB组装形式3. PCB材料3. 1 PCB基材:PCB基材的选用主要根据其性能要求选用,推荐选用FR— 4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基板。
选择时应考虑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热膨胀系数(CTE、热传导性、介电常数、表面电阻率、吸湿性等因素。
3. 2印制板厚度范围为0.5m叶6.4mm常用0.5mm,0.8mm,1mm,1.6mm,2.4mm,3.2m ft种。
3. 3铜箔厚度:厚度种类有18u,35u,50u,70u。
通常用18u、35u。
3. 4 最大面积:X*Y=460mm350mm 最小面积:X*Y=50mm50mm3. 5在印刷板的上下两表面印刷上所需要的标志图案和文字代号等,例如元件标号和标称值、元件外廓形状和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等。
丝印字符要有 1.5~2.0mm的高度。
焊接技术标准规范
1范围1。
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电气产品焊接用材料和导线与接线端子、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等的焊接要求以及质量保证措施。
1。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焊接和检验。
2引用文件GB 3131-88锡铅焊料GB 9491—88锡焊用液态焊剂(松香基)QJ 3012-98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QJ 165A—95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QJ 2711—95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3定义3. 1 MELF metal electrode leadless faceMELF是指焊有金属电极端面,作端面焊接的元器件。
4 一般要求4. 1环境要求4.1。
1环境条件按QJ 165A中3. 1。
4条要求执行.4。
1。
2焊接场所所需工具及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在焊接工位上应及时清除多余物(导线断头、焊料球、残留焊料等)。
禁止在焊接工位上饮食;禁止在工位上有化妆品以及与生产操作无关的东西。
4。
2工具、设备及人员要求4. 2. 1工具电烙铁应为温控型的,烙铁头空焊温度应保持在预选温度的士5。
5℃之内,烙铁头的形状应符合焊接空间要求,并保证良好的接地。
4。
2. 2设备4. 2。
2。
1波峰焊设备波峰焊设备(包括焊剂装置、预热装置、焊槽)焊接前应能将印制板组装件预热到120℃以内,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料槽焊接温度的控制精度应维持在士5。
5℃,并具有排气系统。
4。
2.2.2再流焊设备再流焊设备应可将焊接表面迅速加热,并能在连续焊接操作时,迅速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士6℃范围内.加热源不应引起印制电路板或元器件的损坏,也不应在加热源与被焊金属直接接触时污染焊料。
再流焊设备包括采用平行等距电阻加热、短路棒电阻加热、热风加热、红外线加热、激光加热装置或非电烙铁热传导焊接的设备。
4. 2. 3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悉本标准及相关工艺的规定,具有判别焊点合格或不合格的能力,并经考核合格上岗。
4. 3焊点4. 3。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国营第 X X X 厂企业标准Q/PA112—2000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根据GB4588.3-88“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以及“军用电子设备工艺可靠性管理指南”,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规定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归档和修改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军用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2 设计要求2.1 材料选用高频部分选用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大电流部份要选用阻燃基板材料,其余部分选用环氧玻璃布层压板,软性印制板选用聚酰亚胺材料。
2.2 形状及尺寸从生产角度考虑,印制板的形状应当尽量简单,一般是长宽比例为3:1的长方形,根据我公司波峰焊机的情况,外形尺寸不超过360×230(mm),厚度不超过1.6mm,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
特殊情况可酌情考虑。
软性印制板的厚度不超过0.2mm。
2.3 安装孔(螺钉孔)2.3.1 印制板安装孔为φ3.0+0.1-0.3、φ3.5+0.1-0.3和φ4.5+0.1-0.3三种,根据印制板的面积、厚度和板上元器件的重量而选用,同一块板选用同一种孔径。
2.3.2 安装孔设在印制板的四个角位置,对于大面积或板上装有较重元器件的印制板,可在板的中心位置或两长边适当位置增设安装孔。
2.3.3 安装孔中心到印制板边缘距离不小于5mm。
国营第XXX厂2001— 01 — 15 批准 2001— 01 — 15 实施Q/PA112—20002.4 印制导线、元器件孔和其它通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2.4.1 印制导线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0.5mm。
2.4.2 元器件孔和其它通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m。
(元器件边缘超出其安装孔边缘时,元器件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m)。
2.5 印制导线宽度和厚度2.5.1 导线宽度:导线宽度应尽量宽一些,至少要宽到以承受所设计的电流负荷,导线所承受的电流负荷不但与其宽度有关,而且还与其厚度有关,表1列出了在导线厚度35μm的情况下,导线宽度与其容许电流之间的关系。
电路板板焊接工艺和流程
电路板板焊接工艺和流程1.PCB板焊接的工艺流程1.1PCB板焊接工艺流程介绍PCB板焊接过程中需手工插件、手工焊接、修理和检验。
1.2PCB板焊接的工艺流程按清单归类元器件—插件—焊接—剪脚—检查—修整。
2.PCB板焊接的工艺要求2.1元器件加工处理的工艺要求2.1.1元器件在插装之前,必须对元器件的可焊接性进行处理,若可焊性差的要先对元器件引脚镀锡。
2.1.2元器件引脚整形后,其引脚间距要求与PCB板对应的焊盘孔间距一致。
2.1.3元器件引脚加工的形状应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和焊接后的机械强度。
2.2元器件在PCB板插装的工艺要求2.2.1元器件在PCB板插装的顺序是先低后高,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且上道工序安装后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
2.2.2元器件插装后,其标志应向着易于认读的方向,并尽可能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
2.2.3有极性的元器件极性应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安装,不能错装。
2.2.4元器件在PCB板上的插装应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不允许一边高,一边低;也不允许引脚一边长,一边短。
2.3PCB板焊点的工艺要求2.3.1焊点的机械强度要足够2.3.2焊接可靠,保证导电性能2.3.3焊点表面要光滑、清洁3.PCB板焊接过程的静电防护3.1静电防护原理3.1.1对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要防止静电积累,采取措施使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1.2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累应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
3.2静电防护方法3.2.1泄漏与接地。
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
采用埋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
3.2.2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用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常使用的防静电器材4.电子元器件的插装电子元器件插装要求做到整齐、美观、稳固。
同时应方便焊接和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
4.1元器件分类按电路图或清单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插排线、座,导线,紧固件等归类。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1、焊前准备首先要熟悉所焊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图,并按图纸配料,检查元器件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做好装配前元器件引线成型等准备工作。
2、焊接顺序元器件装焊顺序依次为: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为先小后大。
3、对元器件焊接要求1)电阻器焊接:按图将电阻器准确装人规定位置.要求标记向上,字向一致。
装完同一种规格后再装另一种规格,尽量使电阻器的高低一致。
焊完后将露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多余引脚齐根剪去.2)电容器焊接:将电容器按图装人规定位置,并注意有极性电容器其“+ ”与“- ”极不能接错,电容器上的标记方向要易看可见.先装玻璃釉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瓷介电容器,最后装电解电容器.3)二极管的焊接:二极管焊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阳极阴极的极性,不能装错;第二,型号标记要易看可见;第三,焊接立式二极管时,对最短引线焊接时间不能超过2S 。
4)三极管焊接:注意 e、b、c 三引线位置插接正确;焊接时间尽可能短,焊接时用镊子夹住引线脚,以利散热。
焊接大功率三极管时,若需加装散热片,应将接触面平整、打磨光滑后再紧固,若要求加垫绝缘薄膜时,切勿忘记加薄膜。
管脚与电路板上需连接时,要用塑料导线。
5)集成电路焊接:首先按图纸要求,检查型号、引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时先焊边沿的二只引脚,以使其定位,然后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逐个焊接。
对于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露在印制电路板面上多余引脚均需齐根剪去。
长沙海特电子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电子、自动化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主要经销电子器元件、接插件、散热器、电源滤波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产品、电子线材加工、电路板设计生产、电子产品焊接等,价格合理、质量可靠,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1 / 1。
焊接技术标准规范范本
焊接技术标准规范1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电气产品焊接用材料和导线与接线端子、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等的焊接要求以及质量保证措施。
1.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焊接和检验。
2引用文件GB 3131-88锡铅焊料GB 9491-88锡焊用液态焊剂(松香基)QJ 3012-98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QJ 165A-95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QJ 2711-95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3定义3. 1 MELF metal electrode leadless faceMELF是指焊有金属电极端面,作端面焊接的元器件。
4 一般要求4. 1环境要求4.1.1环境条件按QJ 165A中3. 1. 4条要求执行。
4.1.2焊接场所所需工具及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
在焊接工位上应及时清除多余物(导线断头、焊料球、残留焊料等)。
禁止在焊接工位上饮食;禁止在工位上有化妆品以及与生产操作无关的东西。
4. 2工具、设备及人员要求4. 2. 1工具电烙铁应为温控型的,烙铁头空焊温度应保持在预选温度的士5. 5℃之内,烙铁头的形状应符合焊接空间要求,并保证良好的接地。
4. 2. 2设备4. 2. 2. 1波峰焊设备波峰焊设备(包括焊剂装置、预热装置、焊槽)焊接前应能将印制板组装件预热到120℃以内,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料槽焊接温度的控制精度应维持在士5.5℃,并具有排气系统。
4.2.2.2再流焊设备再流焊设备应可将焊接表面迅速加热,并能在连续焊接操作时,迅速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士6℃范围内。
加热源不应引起印制电路板或元器件的损坏,也不应在加热源与被焊金属直接接触时污染焊料。
再流焊设备包括采用平行等距电阻加热、短路棒电阻加热、热风加热、红外线加热、激光加热装置或非电烙铁热传导焊接的设备。
4. 2. 3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悉本标准及相关工艺的规定,具有判别焊点合格或不合格的能力,并经考核合格上岗。
电子元器件安装及焊接工艺设计规范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设备电气盒制作过程中手工焊接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要求. 2引用标准以下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试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未注日期或版次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HB 7262.1-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安装HB 7262.2-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焊接QJ 3117-19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IPC-A-610E-2010 电子组件的可接收性3技术要求与质量保证3.1一般要求3.1.1参加产品安装和检验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环境温度要求:20℃-30℃.相对湿度要求:30%-75%.照明光照度要求:工作台面不低于500lx.工作场地应无灰尘,及时清除杂物<如污、油脂、导线头、绝缘体碎屑等>工作区域不得洒水.3.2安装前准备把安装所用的器材备齐,并放在适当位置,以便使用;所有工具可正常使用,无油脂,按以下要求检查工具:切割工具刃口锋利,能切出整齐的切口;绝缘层和屏蔽剥离工具功能良好.按配套明细表检查和清点元器件、印制板、紧固件、零件等的型号规格及数量.凡油封的零件或部件,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除油,并防止已除过的零件再次糟受污染.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4.1元器件准备4.1.1安装前操作人员应按产品工艺文件检查待装的各种元器件、零件及印制板的外观质量.4.1.2元器件引线按以下要求进行了清洁处理:a、用织物清线器轻轻地擦拭引线,除去引线上的氧化层.有镀层的引线不用织物清线器处理;b、清洁后的引线不能用裸手触摸;c、用照明<CDD>放大镜检验元器件引线清洁质量.4.2元器件成型须知a、成型工具必须表面光滑,夹口平整圆滑,以免损伤元器件;b、成型时,不应使元器件本体产生破裂,密封损坏或开裂,也不应使引线与元器件内部连接断开;c、当弯曲或切割引线时,应固定住元器件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引线根部或元器件内部连接;d、应尽量对称成型,在同一点上只能弯曲一次;e、元器件成型方向应使元器件装在印制板上后标记明显可见;f、不允许用接长元器件引线的办法进行成型;g、不得弯曲继电器、插头座等元器件的引线.4.3元器件成型要求4.3.1轴向引线元器件引线弯曲部分不能延长到元器件本体或引线根部,弯曲半径应大于引线厚度或引线直径;见图1:图1 轴向引线元器件引脚折弯要求水平安装的元器件应有应力释放措施,每个释放弯头半径R至少为0.75mm,但不得小于引线直径.图2 元器件应力释放弯头处理要求4.3.2径向引线元器件反向安装径向引线元器件成型要求见图3:图3 径向引线元器件弯角要求4.3.3扁平封装元器件引线成型时就有防震或防应力的专门工具保护引线和壳体封接;用工具挪动扁平组件时,只允许金属工具与外壳接触;装配扁平组件时,工作台面上应垫有弹性材料.4.3.4用圆嘴钳弯曲元器件引线的方法如下:a、将成型工具夹持住元器件终端封接处到弯曲起点之间的一点上;b、逐渐弯曲元器件引线.图44.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的一般要求4.4.1按装配工序,将盛开好的元器件由小到大依次安装,先安装一般元器件最后再安装电敏感元器件.4.4.2当具有金属外壳的元器件需要跨接印制导线安装时,必须采取良好的绝缘措施.4.4.3安装元器件时,不应使元器件阻挡金属化孔.4.4.4质量较重的元器件应平贴在印制板上,并加套箍或用胶粘接.4.5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形式4.5.1贴板安装元器件与印制板安装间隙小于1mm,当元器件为金属外壳面安装面又有印制导线时,应加绝缘衬垫或绝缘管套,如图5:图5 贴板安装要求4.5.2悬空安装元器件与印制安装距离一般为3~5mm,如图6.该形式适用发热元器件的安装.图6 悬空安装要求4.5.3垂直安装元器件轴线相对于印制板平面的夹角为90°±10°,见图7.该形式适用于安装密度高的印制板俣不适用于较重的细引线的元器件.图7 元器件垂直安装要求4.5.4支架固定安装用金属支架将元器件固定在印制板上见图8:图8 元器件支架安装要求4.5.5粘接和绑扎安装对防震要求较高的元器件,巾板安装后,可用粘合剂将元器件与印制板粘接在一起,也可以用绵丝绑扎在印制板上,见图9:图9 元器件绑线安装要求4.5.6反向埋头安装反向埋头安装形式见图10:图10 元器件反向埋头安装要求4.5.7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的安装4.5.7.1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的安装要求如下:a、安装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时应满足正常指力下,既不转动,也不轴向移动,没有缺损或印制板基材脱落现象;b、接线端子杆不得打孔、切口、切缝和其它间断点,以免焊料和焊剂漏入孔内;c、铆接后的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不得有切口、切缝和其它间断点,铆接事,铆接面周围的豁口或裂缝小于90角分开,且延伸不超过铆接面时,允许有三个弧状豁口或裂缝;d、接线端子应垂直安装于印制板,倾斜角应不大于5°.4.5.7.2按以下步骤安装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a、将印制板置于夹具上,将清洁的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从印制板的元件面插入相应的孔内,将印制板翻转,翻转时,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应紧靠住底板;b、用铆接器<铆压工装>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铆接到印制板上,应控制好压力.4.6焊接面上元器件引线处理4.6.1弯曲元器件引线焊接面上元器件引线可采用全弯曲、部分弯曲和直插式.a、全弯曲引线:引线弯曲后,引线端与印制板垂线的夹角在75°~90°之间;b、部分弯曲:引线弯曲后,引线端与印制板垂线的夹角在15°~75°之间,见下图,引线伸出长度为0.5mm~1.5mm;c、直插引线:引线端与印制板垂线的夹角在0°~15°之间,见图11,引线伸出长度为0.5mm~1.5mm.图11 焊接面元器件引脚处理要求全弯曲引线一般要求:a、引线弯曲部分的长底不得短于焊盘最大尺寸的一半或0.8mm,但不大于焊盘的直径<或长度>;b、向印制导线方向弯曲引线;c、引线全弯曲后与印制板平面允许的最大回弹角为15°;d、引线弯曲后相邻元器件的间隙不小于0.4mm;e、不许弯曲硬引线继电器、电连接器插针或工艺文件规定的其它元器件引线.4.6.2切割引线用切割器切除引线,不许损坏印制制导线;不许切割直插式集成电路、硬引线继电器插针或工艺文件规定的其它元器件引线.4.6.3固定引线用玻璃纤维焊接工具压倒已切割过的引线.4.7各类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4.7.1轴向引线元器件安装a、轴向引线元器件应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近似平行安装;b、将引线穿过通孔,弯曲并焊到印制板的焊盘上.弯曲部分应满足要求.4.7.2径向引线元器件安装4.7.2.1金属壳封装的元器件反向埋头安装要求见条的要求.4.7.2.2伸出引线的基面应平行于印制板的表面,且有一定的间隙.4.7.2.3引线应从元器件的基点平直地延长,引线的弯头不应延伸到元件的本体或焊点处.4.7.2.4当元器件每根引线承重小于3.5g时,元器件可不加支撑面独立安装,此时,元器件的基面和印制板表面间距为1.3mm~2.5mm.基准面应平行印制板表面,倾斜角在10度以内.4.7.2.5当元器件每根引线承重大于3.5g时,元器件基面将平行于印制板表面安装,元器件应以以下方式加支撑:a、元器件本身所具备的弱性支脚或支座,与元器件形成一个整体与底板相接;b、采用弹性或非弹性带脚支架装置,支座不堵塞金属化孔,也不与印制板上的元器件内连;c、当弹性支座或非弹性带脚支座的元器件安装到印制板时,元器件每个支脚都应与印制板相连,支脚的最小高度为0.25mm,当使用一个分离式弹性支座或分离式弹性无脚支座时,元器件基面与印制板表面平行安装的要求, 使用非弹性支座连接元器件基面并平行安装于印制板表面时,则基面应与支座完全接触,支脚应与印制板完全接触.4.7.2.6侧面或端部安装的元器件应与印制板粘接或固定住,以防因冲击或震动而松动.4.7.2.7引线带有金属涂层的元器件安装,涂层与印制板表面焊盘处距离不得小于0.25mm.禁止修整引线涂层.4.7.3双引线元器件安装要求:距印制板表面最近的元器件本体边缘与印制板表的平行角度在10度以内,且与印制板间距在1.0mm~2.3mm以内,元器件与印制板垂线成最大角度为±15°.4.7.4扁平封装元器件安装扁平封装元器件的安装要求见条.4.7.5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安装双列直插式元器件基面应与印制板表面隔开,其间距为0.5mm~1mm或引线的凸台高度.4.8焊接方法4.8.1单面印制板的焊接图12 单面印制板的焊接4.8.2金属化孔双面印制板的焊接金属化孔双面印制板的焊接应符合图要求.对有引线或导线插入的金属孔,通孔就充填焊料,焊料应从印制电路板一侧连续流到另一侧的元器件面,并覆盖焊盘面积90%以上,焊料允许凹缩进孔内,凹缩量如图13:图13 元器件在金属化孔双面印制板上的焊接4.8.3多层印制板的焊接多层印制板的焊接应符合图14要求.严禁两面焊接以防金属化孔内出现焊接不良.图14 元器件在多层印制板上的焊接4.8.4扁平封装集成电路的焊接采用对角线焊接方法,并符合以下规定:扁平应沿印制导线平直焊接,元器件引线与印制板的焊盘应匹配;引线最小焊接长度为1.5mm且引线在焊盘中间;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标识必须在正面,严禁反装;扁平封装集成电路未使用的引线应焊接在相应的印制导线上;焊点处引线轮廓可见.图15 扁平封装元器件的焊接4.8.5断电器的焊接焊接时非密封继电器应防止焊济、焊料渗入继电器内部,在接线端子之间应塞满条形吸水纸带,焊接时继电器焊接面倾斜不大于90°.焊接密封继电器时,要防止接线端子根部绝缘子受热破裂,可用蘸乙醇的棉球在绝缘子周围帮助散热.4.8.6开关元器件的焊接焊接时可采用接点交叉焊接的方法,使加热温度分散,减少损坏.5元器件焊接判定标准元器件焊接质量判定可根据附表1~附表16内的图示.附表 2 有引脚的支撑孔-焊接主面目标 可接受不可接受和孔壁润湿角=360° 焊锡润湿覆盖率=100%•引脚和孔壁润湿角≥270° •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0•引脚和孔壁润湿角<270°附表3 有引脚的支撑孔-焊接辅面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和孔壁润湿角=360° 焊锡润湿覆盖率=100%•引脚和孔壁润湿角≥330° •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引脚和孔壁润湿角<330° •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附表4 焊点状况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附表1 焊点润湿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1焊点表层总体呈现光滑和与焊接零件由良好润湿;部件的轮廓容易分辨;焊接部件的焊点有顺畅连接的边缘;2表层形状呈凹面状.可接受的焊点必须是焊接与待焊接表面,形成一个小于或等于90度的连接角时能明确表现出浸润和粘附,当焊锡量过多导致蔓延出焊盘或阻焊层的轮廓时除外.1不润湿,导致焊点形成表面的球状或珠粒状物,颇似蜡层面上的水珠;表面凸状,无顺畅连接的边缘;2移位焊点; 3虚焊点.洞区域或表面瑕疵;和焊盘润湿良好;形状可辨识;周围100%有焊锡覆盖;覆盖引脚,在焊盘或导薄而顺畅的边缘. •焊点表层是凹面的、润湿良好的焊点内引脚形状可以辨识.•焊点表面凸面,焊锡过多导致引脚形状不可辨识,但从主面可以确认引脚位于通孔中;•由于引脚弯曲导致引脚形状不可辨识.附表5 有引脚的支撑孔-垂直填充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润湿角度=360°焊锡润湿覆盖率=100% •周边润湿角度≥330°•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周边润湿角度<330°•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 附表6 焊接异常-暴露基底金属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露基底金属·基底金属暴露于:a〔导体的垂直面b〔元件引脚或导线的剪切端c〔有机可焊保护剂覆盖的盘·不要求焊料填充的区域露出表面涂敷层·元件引脚/导体或盘表面由于刻痕、划伤或其它情况形成的基底金属暴露不能超过对导体和焊盘的要求附表7 焊接异常-针孔/吹孔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良好、无吹孔·润湿良好、无吹孔·针孔/吹孔/空洞等使焊接特性降低到最低要求以下附表8 焊接异常-焊锡过量-锡桥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桥·横跨在不应相连的两导体上的焊料连接·焊料跨接到非毗邻的非共接导体或元件上附表9 焊接异常-焊锡过量-锡球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现象·锡球被裹挟/包封,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注:锡球被裹挟/包封连接意指产品的正常工作环境不会引起锡球移动·锡球未被裹挟/包封·锡球违反最小电气间隙附表10 引脚折弯处的焊锡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折弯处无焊锡·引脚折弯处的焊锡不接触元件体·引脚折弯处的焊锡接触元件体或密封端附表11 焊接异常-反润湿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良好、无反润湿现象·润湿良好、无反润湿现象·反润湿现象导致焊接不满足表面贴装或通孔插装的焊料填充要求附表12 焊接异常-焊料受拢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料受拢·无焊料受拢·因连接产生移动而形成的受拢焊点,其特征表力纹附表13 焊接异常-焊料破裂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料破裂·无焊料破裂·焊料破裂或有裂纹附表14 焊接异常-锡尖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圆润饱满没有锡尖·焊锡圆润饱满没有锡尖·锡尖违反组装的最大高度要求或引脚凸出要求1.5毫米·锡尖违反最小电气间隙附表15 镀金插头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插头上无焊锡·镀金插头上无焊锡·在镀金插头的实际连接区域有焊锡、合金以外其它金属附表16 焊接后的引脚剪切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引脚和焊点无破裂·引脚凸出符合规范要求·引脚和焊点无破裂·引脚凸出符合规范要求·引脚与焊点间破裂。
电路板的焊接工艺标准
-/电路板焊接工艺1、焊接的必要条件1.1清洁金属表面如欲焊接的金属表面有氧化膜或各种脏污存在时,则会形成焊接时之障碍物,溶锡不易沾到表面上。
因此必须要将之除去。
氧化膜可用松香除去,而像油脂之类的脏污,则要需用溶剂来去除。
1.2适当的温度当加热过的焊接金属的温度比溶锡的溶点低时,则焊锡不会溶得好,也不能顺利地沾染到金属之表面。
所以当加热温度过低时,则沾染性及扩散性都会变不佳,而无法得到良好的焊接结果。
因此绝对需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之内加热。
1.3适当的锡量如无法配合焊接部位的大小供给适量的溶锡的话,就会产生焊接强度不够的问题。
2、电烙铁的使用2.1电烙铁的握取方法2.2烙铁的保养方法1)烙铁头每天送电前先将发热体内杂质清出,以防烙铁头与发热体或套筒卡死,并随时锁紧烙铁头以确保其在适当位置。
2)在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用力挑或挤压被焊接之物体,不可用磨擦方式焊接,如此并无助于热传导,且有损伤烙铁头。
3)不可用粗糙面之物体磨擦烙铁头。
4)不可使用含氯或酸之助焊剂。
5)不可加任何化合物于沾锡面。
6)当天工作完后,不焊接时将烙铁头擦搽干净重新沾上新锡于尖端部份,并將之存放在烙铁架上以及将电源关闭。
2.3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1)新买的烙铁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给它蘸上一层锡(给烙铁通电,然后在烙铁加热到一定的时候就用锡条靠近烙铁头),使用久了的烙铁将烙铁头部锉亮,然后通电加热升温,并将烙铁头蘸上一点松香,待松香冒烟时在上锡,使在烙铁头表面先镀上一层锡。
2)电烙铁通电后温度高达250摄氏度以上,不用时应放在烙铁架上,但较长时间不用时应切断电源,防止高温“烧死”烙铁头(被氧化)。
要防止电烙铁烫坏其他元器件,尤其是电源线,若其绝缘层被烙铁烧坏而不注意便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不要把电烙铁猛力敲打,以免震断电烙铁内部电热丝或引线而产生故障。
4)电烙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在烙铁头部留有锡垢,在烙铁加热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湿布轻檫。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元器件封装库基本要求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元器件封装库基本要求2001-09-21 发布 2001-10-01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 布Q/ZX 04.100.4 - 2001- 2001Q/ZX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设计标准)Q/ZX 04.100.4 - 2001目次前言 (Ⅲ)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使用说明 (1)5 焊盘的命名方法 (1)6 SMD元器件封装库的命名方法 (3)6.1 SMD分立元件的命名方法 (3)6.2 SMD IC 的命名方法 (4)7 插装元件的命名方法 (6)7.1 无极性轴向引脚元件的命名方法 (6)7.2 带极性电容的命名方法 (6)7.3 无极性圆柱形元件的命名方法 (6)7.4 二极管的命名方法 (7)7.5 无极性偏置形引脚分立元件的命名方法 (7)7.6 无极性径向引脚元件的命名方法 (8)7.7 TO类元件的命名方法 (8)7.8 可调电位器的命名方法 (8)7.9 插装CLCC元件的命名方法 (8)7.10 插装DIP的命名方法 (8)7.11 PGA的命名方法 (9)7.12 继电器的命名方法 (9)7.13 单排封装元件的命名方法 (9)7.14 变压器的命名方法 (10)7.15 电源模块的命名方法 (10)7.16 晶体和晶振的命名方法 (10)7.17 光器件的命名方法 (10)8 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0)8.1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0)8.2 DIN欧式插座的命名方法 (10)Q/ZX 04.100.4 - 20018.3 2mm系列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1)8.4 IC插座的命名方法 (11)8.5 D-SUB插座的命名方法 (11)8.6 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2)8.7 电信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2)9 丝印图要求 (12)10 图形原点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CADENCE钻孔符号表 (17)Q/ZX 04.100.4 - 2001前言Q/ZX 04.100《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是系列标准,包括以下部分:第1部分(即Q/ZX 04.100.1):文档要求;第2部分(即Q/ZX 04.100.2):工艺性要求;第3部分(即Q/ZX 04.100.3):生产可测试性要求;第4部分(即Q/ZX 04.100.4):元器件封装库基本要求;……它们从不同方面对印制电路板设计提出要求。
pcb通孔焊接标准
pcb通孔焊接标准
PCB通孔焊接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孔径和孔深:通孔的孔径和孔深应符合元件引脚的尺寸要求,以保证元件可以完全插入通孔。
定位精度:通孔的位置应准确,以保证元件的安装位置正确。
圆度:通孔的圆度必须合格,以保证元件的插入良好。
表面处理:通孔的表面应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元件的固定和连接。
电镀:通孔必须经过电镀处理,以保证导电性能。
检查:通孔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以保证其质量。
以上是PCB通孔焊接的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生产厂家不同而有所差别。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要求与焊接工艺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要求与焊接工艺任何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在安装电子元器件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对其进行操作。
1.清洁引脚电子元器件在安装前,应先将引脚擦除干净,最好选用细砂布擦拭,如图5-1所示,这样就可以去除引脚表面的氧化层,以便在焊接时容易上锡。
若是元器件的引脚已有镀层,可以根据使用情况不再进行清洁。
2.固定元器件的机械器件在插装元器件前,应先将插装那些需要机械固定的元器件,如功率器件的散热片、支架、卡子等,然后再插装需要固定的元器件,在安装电子元器件时,不可以用手直接碰元器件引脚或印制板上的铜箔,3.按次序安装电子元器件接下来在安装电子元器件时,应按一定的次序进行安装,先安装较低小功率的卧式电子元器件,然后再安装立式元器件及大功率的卧式元器件;将这些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可变元器件和易损坏的元器件,最后再安装带散热器的元器件和特殊元器件,即按照先轻后重、先里后外、先低后高的原则进行安装。
除此之外,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安装时,应做到整齐、美观、稳固的原则,应插装到位,不可以有明显的倾斜和变形现象,同时各元器件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方便焊接和有利于散热,如图5.2所示,通常情况下,元器件外壳之间的距离小于0.5 mm;引线焊盘间隔要大于2 mmo4.正确安装元器件安装电子元器件时,还应检查元器件是否安装的正确、是否有损伤;其极性是否按线路板上的丝印进行安装,不可以插反或是插错,如图5-3所示,若是空间位置有限制,应尽量将电子元器件放在丝印范围内。
5.对元器件引脚加工在电子元器件安装的过程中,若需要对电子元器件的引线部分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不可以直接在根部进行弯曲,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原因,根部很容易折断,一般应留有1.5 mm的距离,而且弯曲时的圆角半径R要大于引脚直径的两倍,并且弯曲后的两根引脚要与元器件自身垂直才可以,如图5-4所示。
6.按标识安装元器件为了易于辨认,在安装电子元器件时,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标注、型号及数值等信息应朝上或是朝外安装,以利于焊接和检修时查看元器件的型号数据,如图5-5所示。
PCB板焊盘与通孔的设计规范标准
PCB设计工艺规范1.概述与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印制板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工艺规范,适合于公司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2.性能等级(Class)在有关的IPC标准中建立了三个通用的产品等级(class),以反映PCB在复杂程度、功能性能和测试/检验方面的要求。
设计要求决定等级。
在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
第一等级通用电子产品包括消费产品、某些计算机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适合于那些可靠性要求不高,外观不重要的电子产品。
第二等级专用服务电子产品包括那些要求高性能和长寿命的通信设备、复杂的商业机器、仪器和军用设备,并且对这些设备希望不间断服务,但允许偶尔的故障。
第三等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那些关键的商业与军事产品设备。
设备要求高可靠性,因故障停机是不允许的。
2.1组装形式PCB的工艺设计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组装形式,即SMD与THC在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组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
设计者设计印制板应考虑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程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应该优选表1所列形式之一。
表1 PCB组装形式组装形式示意图PCB设计特征I、单面全SMD单面装有SMDII、双面全SMD双面装有SMDIII、单面混装单面既有SMD又有THCIV、A面混装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混装,另一面仅装简单SMDV、A面插件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装THC,另一面仅装简单SMD3. PCB材料3.1 PCB基材:PCB基材的选用主要根据其性能要求选用,推荐选用FR-4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基板。
选择时应考虑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热膨胀系数(CTE)、热传导性、介电常数、表面电阻率、吸湿性等因素。
3.2 印制板厚度范围为0.5mm~6.4mm,常用0.5mm,0.8mm,1mm,1.6mm,2.4mm,3.2mm几种。
3.3 铜箔厚度:厚度种类有18u,35u,50u,70u。
中兴_印制电路板设计规-工艺性要求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工艺性要求2002-06-28发布 2002-07-08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 布Q /Z X 04.100.2 - 2002 Q/ZX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设计标准)Q/Z X04.100.2-2002目 次前言.............................................................................................................I V 使用说明......................................................................................................V I I 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1)3.1印制电路Printed Circuit (1)3.2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缩写为:PCB) (1)3.3覆铜箔层压板Metal Clad Laminate (1)3.4裸铜覆阻焊工艺Solder Mask on Bare Copper(缩写为:SMOBC) (1)3.5A面 A Side (1)3.6B面 B Side (1)3.7波峰焊 (2)3.8再流焊 (2)3.9SMD Surface Mounted Devices (2)3.10THC Through Hole Components (2)3.11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2)3.12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2)3.13PLCC 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s (2)3.14QFP Quad Flat Package (2)3.15BGA Ball Grid Array (2)3.16Chip (2)3.17光学定位基准符号Fiducial (2)3.18金属化孔Plated Through Hole (2)3.19连接盘Land (2)3.20导通孔Via Hole (2)3.21元件孔Component Hole (2)4P C B工艺设计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3)5印制板基板* (3)5.1常用基板性能 (3)5.2PCB厚度* (4)5.3铜箔厚度* (4)5.4PCB制造技术要求* (4)6P C B设计基本工艺要求 (5)6.1PCB制造基本工艺及目前的制造水平* (5)6.1.1层压多层板工艺 (5)6.1.2BUM(积层法多层板)工艺* (6)6.2尺寸范围* (7)6.3外形*** (7)6.4传送方向的选择** (7)6.5传送边*** (7)6.6光学定位符号(又称MARK点)*** (8)6.6.1要布设光学定位基准符号的场合 (8)6.6.2光学定位基准符号的位置 (8)6.6.3光学定位基准符号的尺寸及设计要求 (8)6.7定位孔*** (8)6.8挡条边* (8)6.9孔金属化问题* (8)7拼板设计* (9)7.1拼板的布局 (9)7.2拼板的连接方式 (10)7.2.1双面对刻V形槽的拼板方式 (10)7.2.2长槽孔加圆孔的拼板方式 (10)7.3连接桥的设计 (11)8元件的选用原则* (11)9组装方式 (12)9.1推荐的组装方式* (12)9.2组装方式说明 (12)10元件布局** (12)10.1A面上元件的布局 (12)10.2间距要求** (13)10.3波峰焊接面上(B面)贴片元件布局的特殊要求*** (13)10.4其他要求 (15)10.5规范化设计要求 (15)11布线要求 (16)11.1布线范围(见表7)*** (16)11.2布线的线宽和线距* (16)11.3焊盘与线路的连接** (17)11.3.1线路与Chip元器件的连接 (17)11.3.2线路与SOIC、PLCC、QFP、SOT等器件的焊盘连接 (17)11.4大面积电源区和接地区的设计** (17)12表面贴装元件的焊盘设计* (18)13通孔插装元件焊盘设计 (18)13.1插装元件孔径* (18)13.2焊盘*** (18)13.3跨距*** (19)13.4常用元器件的安装孔径和焊盘尺寸* (19)14导通孔的设计 (20)14.1导通孔位置的设计*** (20)14.2导通孔孔径和焊盘* (21)15螺钉/铆钉孔 (22)15.1螺钉安装空间见表14*** (22)15.2铆钉孔孔径及装配空间 (22)16阻焊层设计*** (22)16.1开窗方式 (22)16.2焊盘余隙*** (22)16.3蓝胶的采用 (22)17字符图 (23)17.1丝印字符图绘制要求* (23)17.2元器件的表示方法* (23)17.3字符大小、位置和方向*** (24)17.4元器件文字符号的规定*** (24)17.5后背板* (26)18板名版本号、条码位置*** (27)Q/Z X04.100.2–2002前 言Q/Z X04.100《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是系列标准,包括以下部分:第1部分(即Q/Z X04.100.1):文档要求;第2部分(即Q/Z X04.100.2):工艺性要求;第3部分(即Q/Z X04.100.3):生产可测性要求。
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
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摘要:电路板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电子设备,其在应用中对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设备可靠性影响重大。
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印制电路板作为主要的核心模块之一,关于其组装工艺也引起作业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的注意。
如何更好的进行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并且发挥组装工艺的效果,成为当前印制电路板组装作业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文章针对当前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插装电路板的应用大到飞机航天器,小到电子手表等设备,其在制造应用中均应用了大量的电路板。
当前电路板器材的应用,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影响重大。
在此过程中关于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对器材应用效果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关于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优化改善,也成为设计人员以及组装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1.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也称为印刷电路板,其在制造应用中首先进行电路板电路设计和图形绘制,以此降低设计错误提升设计质量。
后期在生产中进行规划设计线路的印刷,并进行各类元器件的组装,以此形成完善的电力应用器件。
印制电路板在应用中具备成本低,应用效果良好,制造工艺简单等优势。
2.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的基本要求2.1元件预处理印制电路板的在组装之前,需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作业,主要原因为电路板或元器件在运输、存储的过程中产生了氧化现象,氧化现象的出现对于电路板后期的接触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确保后期的组装效果,作业人员首先针对电路板以及元器件表面的氧化层进行处理。
并且针对引线部分进行处理,最终确保电路板元器件表面无残留物、镀锡层无划痕伤痕,无突出物确保表面光滑。
2.2引线成形设计制作要求印制电路板中的引线等同于正常电路连接中的电线,电线的连接和安装需具备一定的整齐性和统一性。
电路板中引线也应做到整体统一,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应确保孔径的合理性,避免过大造成的焊接不良或过小造成插入不良现状。
PCB焊接技术及工艺
装配工具及方法(资料中需要你们重点看的东西我用红色的字体标注,其他的只要了解就OK!)装配、焊接是电子设计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否,性能指标的优劣。
装配工具1.电烙铁电烙铁是焊接的主要工具,作用是把电能换成热能对焊接点部位进行加热,同时熔化焊锡,使熔融的焊锡润湿被焊金属形成合金,冷却后被焊元器件通过焊点牢固地连接。
(1)电烙铁的类型与结构电烙铁的类型与结构主要有内热式电烙铁、外热式电烙铁、吸锡器电烙铁和恒温式电烙铁等类型。
①内热式电烙铁由连杆,手柄弹簧夹,铁芯,烙铁头(也称铜头)5个部件组成。
烙铁芯安装在烙铁头的里面(发热快,热效率高达85%~90%以上),故称为内热式电烙铁。
烙铁芯采用镍铬电阻丝绕在瓷管上制成,一般20W电烙铁其电阻为2.4KΩ左右。
常用的内热式电烙铁的工作温度如表1所示。
表1 电烙铁头的工作温度烙铁芯是可更换的,换烙铁芯时注意不要将引线接错,一般电烙铁有三个接线柱,中间一个为地线,另外两个接烙铁芯的两条引线。
接线柱外接电源线可接220V交流电压。
一般来说,电烙铁的功率越大,热量越大,烙铁头的温度越高。
焊接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等较小体积的元器件时,一般可选用20W内热式电烙铁。
使用烙铁功率过大,容易烫坏元器件(一般二极管,三极管结点温度超过200℃时就会烧坏)和使印制导线从基板上脱落;使用的烙铁功率太小,焊锡不能充分熔化,也会烧坏器件,一般每个焊点在1.5~4S内完成。
②外热式电烙铁一般由烙铁头,烙铁芯,外壳,手柄,插头等部分所组成。
烙铁芯是用镍铬电阻丝在薄云母片绝缘的的筒子上(或绕在一组瓷管上),烙铁头安装在烙铁芯里面,故称外热式电烙铁。
烙铁头的长短也是可以调整的(烙铁头越短,烙铁头的温度越高),且有凿式,尖锥形,圆面形,圆尖锥形和半圆钩形等不同的形状,以适应不同焊接物面的需要。
电阻丝断路后也可重新修复或更换。
烙铁头采用热传导性好的以铜为基体的铜—锑,铜—铍,铜—铬—锰—及铜—镍—铬等铜合金材料制成。
通孔元件手工焊接工艺方法
工业技术86DOI:10.16660/ki.1674-098X.2012-5640-1100通孔元件手工焊接工艺方法①赵萍(凌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40)摘 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大型工厂里,电子元件的焊接都是由自动焊接设备完成的,但是在返工返修时仍然需要手工焊接来完成。
通孔元件是指引脚可插入印制电路板过孔内进行焊接的电子元器件,目前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当中,尤其是在航空维修领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通孔元件的焊接方法、焊点检查和拆焊方法,熟练掌握通孔元件手工焊接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通孔元件 手工焊接 焊点检查 拆焊方法中图分类号:T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b)-0086-03Manual Soldering Process for Through-hole ComponentsZHAO Ping(Lingyun Science&Technology Group Co.,Ltd.,Wuhan, Hubei Province,43004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 some large factories, the solder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s completed by automatic soldering equipment, but it still needs manual soldering when rework.Through-hole component refers to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that the pin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rough the hole for soldering. It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product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aviation mainten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ldering method, solder joints inspection and the method of unsoldering in detail. Proficient in manual soldering of through-hole component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oldering.Key Words: Through-hole components; Manual soldering; Solder joints inspection; Unsoldering method①作者简介:赵萍(1982—),女,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航空无线电、电气设备修理。
印刷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工艺流程
印刷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印刷电路板(PCB)上元器件的安装是电子制造业中的关键步骤,它关系到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0180 SJ20882—2003 印制电路组件装焊工艺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0180 SJ20882—2003
印制电路组件装焊工艺要求
佚名
【期刊名称】《电子电路与贴装》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3.4 表面组装以下条项是表面安装器件(SMC/SMD)的装焊要求,包括元器件点胶贴片,定位焊接等,以及各种引出端焊点合格与否的具体要求。
【总页数】5页(P81-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2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018 0SJ20882—2003印制电路组件装焊工艺要求 [J],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军用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验收判据 [J],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FL5999 GJB 4896—2003 军用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验收判据 [J],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 FL 0180 SJ20882—2003 印制电路组件装焊工艺要求 [J],
5.印制电路组件装焊工艺要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WGDZ-SC-BZ7.8-2008印制电路板通孔元器件手工装焊工艺技术要求(讨论稿)2008-01-15发布2008-05-01实施威高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印制电路板通孔元器件手工装焊工艺技术要求QWGDZ-SC-BZ7.8-20081. 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通孔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安装和焊接的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印制电路板作为组装基板时通孔元器件的安装和焊接。
它是设计、生产、检验依据之一。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165A-95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QJ3012-98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QJ3117-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SJ20882-2003 印制电路板组件装焊工艺要求3.定义本章无定义。
4.设备和工具的要求4.1电烙铁手工焊接用的电烙铁应满足下列要求:a.手工焊接应使用温度能自动控制的电烙铁,烙铁的温度应定期效验;b.烙铁头的大小应满足焊接空间和连接点的需要,不应造成临近区域元器件和连接点的损伤;c.除采用自动调节功率电烙铁外,印制电路板组装见的焊接一般应用30-50w电烙铁。
微型器件及片状元件的焊接建议采用10-20w电烙铁;大型接线端子和接地线的焊接建议采用50-75w电烙铁;d.电烙铁工作时应保证良好的接地。
4.2剥线工具4.2.1导线绝缘层的剥除一般应使用热控型剥线工具。
4.2.2机械剥线应采用不可调钳口的精密剥线钳,并做到钳口与导线规格选择的唯一性。
4.3剪切和成型工具4.3.1剪切工具应保证导线或引线的切口整齐,无毛刺,无多余棱边或尖角。
4.3.2元器件引线成型一般应用专用工具、设备完成。
成型部位无棱角。
弯曲部位应保证一定的弯曲半径,以消除应力。
4.4搪锡锅4.4.1元器件引线和导线端头搪锡应采用温控型搪锡锅,工作时保证接地良好。
4.5焊料焊剂4.5.1除特殊要求外,手工焊接一般应采用HLSn60Pb或HLSn63Pb线状焊料,焊料直径按连接点的大小选择。
4.5.2采用焊剂芯焊料或液态焊剂时,应采用R型或RMA型焊剂。
导线、电缆的焊接不应使用RA型焊剂,其它场合使用RA 型焊剂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4.6溶剂4.6.1用于清除油脂、污物、焊剂残渣的溶剂应采用非导电和非腐蚀性物质,应根据不同的清洗对象选择相应的清洗溶剂。
常用的溶剂有无水乙醇、异丙醇、航空洗涤汽油、三氯三氟乙烷等。
5.装焊前的准备5.1装焊前操作者应熟悉图纸、元件目录表及工艺文件等有关要求,并按设计、工艺文件的要求对安装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对其名称、型号、规格、牌号、数量等。
5.2为了保证焊接的可焊性,应对元器件的引线进行搪锡处理。
搪锡应按照QWGDZ-SC-BZ7.2-2008的要求执行。
镀金引线需经两次搪锡处理。
5.3按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要求,对元器件的引线进行弯曲成型。
成型应按QWGDZ-SC-BZ7.3-2008的要求。
6. 安装基本要求6.1为使组装件能满足振动、机械冲击、潮湿以及其它环境条件的要求,元器件应正确选择和安装。
元器件安装还要使其工作温度不至于过高而降低寿命到设计极限以下,还应保证印制电路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板材温度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6.2 当轴向引线元器件每根引线承重不小于7g,径向引线元器件每根引线承重不小于3.5g 时,元器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采用夹子、定位架、粘接、绑扎或其它方法加以固定。
6.3 双面印制电路板的界面连接应为金属化孔或弯曲导线。
多层印制电路板或组装件上电路的界面和层间连接应为金属化孔结构。
不起电连接作用的金属化孔应在装配图上标明。
6.4 接线端子、铆钉不应作界面或层间连接用。
起界面连接作用的金属化孔不能用来安装元器件。
6.5接线端子应选用平肩结构,如图4所示。
6.6安装在接线柱上的轴向引线元器件,其引线消除应力措施如图5所示。
6.7连接组装件间的互连线应安装在金属化孔或接线端上,不应采用另加绝缘套管的镀锡裸线。
如果为了正常的维修操作需移动导线,则导线应安装在接线端上。
6.8空心铆钉不能用于电气连接。
6.9 元器件间隔要求:a. 除有特别规定外,金属体元器件、裸线或其它金属零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6mm。
b. 轴向兀器件安装在有防护表面、元器件与电路有隔离或安装表面无裸露电路时可贴面安装。
元器件若安装在裸露电路之上,引线成形应使元器件本体底部与裸露电路之间至少留有0.25mm的间隙,但最大距离一般不应超过1.0mm。
c. 元器件的安装不应伸出印制电路板、接线板或底板的边缘。
元器件的任何部分距印制电路板、接线板或底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6mm.6.10除非一个元器件或部件专门设计成允许另一个元器件与它成为一体,否则部件或元器件不应叠装。
,7详细要求7.1 安装次序一般应为先低后高(如先电阻器、后半导体器件),先轻后重(如先电容器后继电器),先非敏感元器件后敏感元器件(如先非静电、非温度敏感器件,后静电、温度敏感器件),先表面安装后通孔安装,先分立元器件后集成电路。
7.2安装方式7.2.1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安装应采用水严安装,如图6所示。
7.2.2单面非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安装可分为正向安装和反向安装两种方式。
而正向安装分为正向立式安装,如图7a所示;正向埋头安装,如图7b所示。
反向安装,如图8a所示;反向埋头安装,如图8b所示7.2.3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安装方式,如图9所示。
7.3元器件定位元器件应按设计和工艺文件定位,且满足下列要求:a.元器件不应挡住其他元器件引线,以便于拆装、清洗和焊料的流动。
b.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之间的安装应能预防潮气的形成。
c.元器件应能满足产品的振动和机械撞击等要求。
id.印制电路板上的金属壳体元器件应能与相邻印制导线和导体元器件绝缘。
绝缘材料应与电路和印制电路板板材相容。
e.轴向引线元器件将平行于印制电路板表面。
7.4导线和引线端头7.4.1 在印制电路板通孔中的导线和引线端头有弯曲型,如图l0a所示;局部弯曲型,如图l0b所示;直线型,如图l0c所示。
弯曲型引线与板面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75--90°7.4.1.1 在图10a中,导线或元器件引线端头的弯曲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焊盘的半径或0.8mm(取较大者),也不应大于焊盘的直径,并朝向与焊盘相连的印制导线的方向,如图11所示。
引线距印制电路板板面高度不大于0.8mm。
7.4.1.2在图l0b中,弯曲的引线从印制导线的表面测量,引线伸出长度应在0.5-1.5mm之间。
7.4.1.3 在图l0c中,直插安装的元器件引线伸出焊盘的最小长度为0.5mm,最大长度为1.5mm。
7.4.2 双列直插封装的引线或其它型式模块的引脚,硬引线或直径超过l.3mm的引线不采取全部或局部的弯曲。
7.4.3如果通孔为非支承孔(有引线插装的非金属化孔),元器件引线应按弯曲型要求进行弯曲和连接。
7.4.4元器件引线不允许有接头,不允许在元器件引线上或印制导线上搭接其它元器件(高频电路除外),连接线也不允许拼接。
7.5通孔与引线的关系7.5.1 印制电路板元器件安装孔径与元器件引线直径之间,采用手工焊接工艺时应保持0.2~0.4mm的合理间隙,采用波峰焊接工艺时应保持0.2~0.3mm的合理间隙。
当孔径与线径失配时,不允许扩孔。
7.5.2不论是导线还是元器件引线,插入任何一个孔中不应超过一根。
7.5.3 安装导线或元器件引线的孔可以是支承孔(金属化孔)或非支承孔(非金属化孔),但不能是中断孔(无引线插装的金属化孔)。
7.5.4元器件引线或导线插装于支承孔时,引线末端的伸出应不小于0.8mm,不大于1.5mm。
如图12所示。
7.5.5 非支承孔装有元件引线且不能按5.4.3条要求安装,必须采取直线型安装时,引线末端的伸出应不小于0.8mm,不大于2mm。
如图13所示。
7.5.6元器件的安装应做到不妨碍焊料流向支承孔顶侧的焊盘,不允许的安装方式如图14所示。
7.6 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安装7.6.1每根引线承重小于7g,热损耗不足1W,元器件不需用固定夹或其它支撑。
元器件应平行于板面安装,并与板面保持不超过0.25mm的间隙。
7.6.2 每根引线承重超过7g的元器件应以固定夹或其它支撑(包括粘固、绑扎等),以分散接点的承受力,如图15所示。
7.6.3跨接线应看作轴向引线元器件,且应符合轴向引线元器件安装的详细要求。
跨接线不应穿越其它元器件(包括跨接线)的上部或下面。
当跨接线的长度小于12.5mm,其路线不经过导电区并符合电气间距要求时,可以采用裸铜线。
跨接线的连接不应过紧,以免产生应力。
7.6.4 在实际电路中,热损耗大子1W的轴向引线元器件,安装时一般以散热夹子、散热垫片或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散热装置消除热量,保证印制电路板的工作温度不超过最大许可值。
任何散热装置应不影响对杂物的清除,如图16所示。
7.6.5轴向引线元器件平行于板面安装时,如元器件本体与印制电路板直接接触。
必须考虑引线折弯处的应力释放。
引线弯曲半径r应不小于0.75mm,而且不得小于引线直径。
安装按下列方式进行:a.按常规方式,引线折弯后,直接接至安装孔内,如图17a所示。
b.采用曲线弯角,如图17b和17c所示-c.在印制板和元器件之间加衬垫,并按常规方式,引线90°弯曲,如图17d,所示。
d.在元器件本体下装配尼龙夹,并按常规方式,引线90°弯曲,如图17e所示。
当D≥3.2mm时,一般应采取如图17a所示的安装方式;当D<3.2mm时,一般应采取如图17b、c、d、e、f所示的安装方式。
当元器件跨越印制电路板上一个以上的印制导线时,在元器件安装前,必须对板面进行敷形涂覆,以防止潮气的影响,如图18所示。
除装配图上有规定的以外,平行于板面安装的元件引线从本体伸出的总长度(图19中所标X和Y)不得超过25.4mm。
7.7 单面伸出的非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安装7.7.1 当每根引线所承受的元器件重量小于3.5g时,元器件可采用非支撑安装(即元器件底面与板面不接触,元器件仅以引线支撑)。
元器件底面与印制电路板表面之间的最小值为0.75mm,最大值为3.2rnrn,如图20所示。
在最大或最小间距范围内,任何情况的不平行都是允许的。
注:留存间隙应控制在最小,以保证因振动和冲击而引起的弯矩尽可能的小。
7.7.2 当元器件每根引线的承重大于3.5g时,元器件可采用支座安装,即元器件应支撑在:a.与元器件本体成一整体的有弹性的支脚或支座上,如图21a和21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