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最新范文
试论发展乡村旅游(优秀范文5篇)
![试论发展乡村旅游(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2ce13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d.png)
试论发展乡村旅游(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试论发展乡村旅游试论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作为满足城市居民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具有优越乡村旅游资源的上犹县应当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
上犹是全国县级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县之一,被列为全国旅游资源普查示范县和省级旅游开发重点县,境内地貌环境、生态环境良好,水域辽阔。
上犹文化底蕴深厚,“九狮拜象”、“客家门楣”等客家文化资源以及众多革命遗址遗物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文化背景。
目前,全县乡镇有农业观光园、科技园25个,休闲山庄150个,休闲农舍(含垂钓园)10个,市级乡村休闲游示范村4个。
今年1至6月接待游客数近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
重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要按照新农村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着力营造区域特色,培植乡村旅游品牌。
规范景区(点)周边乡村旅游经营点的布局和经营活动。
控制休闲农舍、休闲山庄扎堆经营,通过规划,合理布局,保护旅游资源环境。
发展“公司+农庄”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实现春游梅岭茶场、夏尝麻田蔗林、秋赏油石橙园、冬观鹅形雪景,构筑起乡村旅游特色。
拓展旅游项目,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项目多元化、趣味化,突出“农”字、体现“绿”字、收获“乐”字。
抓重点,营造乡村旅游品牌。
要实现上犹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抓住重点培植一批具有上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具有旅游特色资源的村,按“企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村庄”的模式,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重点将双溪大石门村、梅水园村、五指峰黄沙村等培植成乡村旅游的专业村,成为上犹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结合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建设和农业科技园区,培植一批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如水岩乡湖面水产基地、梅水乡无公害蔬菜基地、东山镇花卉苗木生态长廊等。
注重挖掘客家文化和生态保护内涵,找准客家风情与秀山丽水的结合点,将森林小火车、山水、美食、客家文化整合起来,开发富有“章江源”诗意、“茶乡情”韵味、“大自然”情调的景点,如茶园采摘、高山捕猎、水上宿营等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湖区垂钓、野营、漂流等等,逐步推出“东山寺—陡水湖—瀑布”、“盘古寺—五指峰漂流—农夫温泉”精品线路。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状况浅析论文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状况浅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f24a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5.png)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状况浅析论文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各国政府都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旅游发展战略。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全文如下: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论文篇1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9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
以下表可以看出1995年到1999年,1999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
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
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95%,而游览购物仅占15%。
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9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9元。
旅游产业发展申论作文
![旅游产业发展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7a0b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6.png)
旅游产业发展申论作文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的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然而,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业往往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却可能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所以,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推动绿色旅游,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生态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提升服务品质。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服务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一些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导游解说不专业、旅游产品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服务品质至关重要。
再次,旅游产业发展要积极拓展市场,加强宣传和推广。
旅游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必须通过宣传和推广,将旅游文化资源展现给更多的人。
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组织旅游宣传团等方式来向外界展示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提高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带动更多人参与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最后,旅游产业发展要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与餐饮、住宿、交通、工艺品等多个产业相互关联。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可以开发旅游休闲度假村,组织旅游购物节等,将旅游与相关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产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拓展市场和推动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6d5a7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5.png)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旅游产业进展调研报告范文1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xx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xxxx旅游业的进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进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被誉为“永久的朝阳产业”、“永久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制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xx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xx%,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xx%,对文化消遣业的贡献率超过xx%,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xx%。
因此,许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进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
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一、xxx旅游业进展的有关状况有人说:xxx东北无旅游。
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
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进展,与xxxx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
目前,xxx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进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一)xxx旅游业进展的历史。
xxx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
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方案。
就曾有人提出开发xxxx旅游,受熟悉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
xxx年,云天化厂曾方案在峰顶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xxx进展旅游的'起步。
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xxxx坪森林资源、中岭九老洞溶洞、铜厂三河坝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进展成为当时xxx的热点话题。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dde90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1.png)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第一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专业:城市规划学生:指导老师: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闲时自由时间的加多,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国内休闲旅游的新热点。
如何在与之出现的产业单一,无法形成积极盈利等问题中寻找突破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其中的关键。
怎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确定自身的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是笔者想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等资料的前提下,以武胜县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分析了其现状、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White Ping Resort Dragon CaseMajor: Urban PlanningStudent: Zeng RuiSupervisor: Guo Yanro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people free time and more spare time,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of domestic leisure tourism.How in the industry with a single, unable to form a positive earnings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breach,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key.How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condition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the rural tourism market demand, determine its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author wants to discuss and solve the problem.This article in comb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materials under the premise of Bai Ping dragon resort in wus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ment strategy, etc.,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Key words:Rural TourismRural Tourism industryDevelopment ModeII目录1导论....................................................................1 1.1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1 2白坪飞龙度假村现状......................................................1 2.1 基本情况............................................................1 2.2现有资源.............................................................1 2.3 公共设施现状........................................................2 3 白坪飞龙度假村SWOT分析..................................................2 3.1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优势..............................................2 3.2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劣势..............................................3 3.3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重要机遇..........................................3 3.4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威胁..............................................3 3.4.1 临渝地区的竞争....................................................3 3.4.2 市场准入的挑战....................................................3 4 白坪飞龙度假村产业发展策略..............................................3 4.1农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3 4.2乡村旅游业...........................................................5 4.2.1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5 4.2.2 度假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5 5 总结....................................................................5 参考文献..................................................................6 致谢.. (7)III1导论1.1研究背景随着不停发展的城市和人们不停加快的生活节奏,很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期选择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266d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4.png)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概述: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问题与挑战,以及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乡村旅游产业现状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游览、农耕体验等项目蓬勃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
不少地区依托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独特资源,成功打造了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更多游客踏足。
然而,也存在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低端重复建设、缺乏管理标准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返璞归真、感受自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乡村旅游得天独厚地具备了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优势,在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因此,乡村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拉动乡村经济的新引擎。
三、乡村旅游产业的问题与挑战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标准缺乏等问题限制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单一等问题,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
同时,人力资源与技术水平也是制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提供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也是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是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品牌建设创新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旅游产业申论作文
![发展旅游产业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458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5.png)
发展旅游产业申论作文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文化的兴起,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
首先,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消费和休闲的重要方式,旅游支出对于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旅游业可直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旅游业还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开发和保护地区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种景点和景区,因此对于地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非常重要。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的保护,推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同时,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而言,开发旅游业也可以带来新的经济收入来源,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播。
旅游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旅游,可以增加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旅游业可以带动城市的品牌建设,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同时,旅游业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升当地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最后,发展旅游产业还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各地资源条件、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互补和合作。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之,发展旅游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地区发展和保护地区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6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6](https://img.taocdn.com/s3/m/cf22f90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56.png)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6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近年来,为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某某县围绕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塑造“心灵之舟”旅游品牌,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开发旅游扶贫,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某某旅游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1.某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某某县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在社会发展和历史不断前进的长河中,某某先民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丰富资源。
某某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景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布全县。
境内有明长城、清代圆明观、辘辘窑沟悬空寺等古代建筑;有旧石器时代遗址、辽金丞相墓;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烈士陵园、西海子湿地公园;南山原始森林、新建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
2.某某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现状。
近年来,某某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构建具有某某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天上某某,高原绿洲”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是打造精品线路。
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相融,挖掘各景点民间传说、民俗文化,收集整理遗址、遗迹史料,围绕边塞文化、月饼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举办月饼文化节等品牌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充分运用新闻发布等手段,加强重点线路、景区宣传,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
二是延伸旅游业态。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实施旅游文化与农业、城建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
结合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重点包装打造农村体验休闲旅游、设施农业采摘休闲游,在东湖乡绿康、富康设施农业园区结合葡萄、油桃采摘销售发展城郊休闲游;结合登山步道建设和风电场地开发,发展山地自驾体验游,探索文化旅游转型发展新思路,打造脱贫富民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红梅剪纸、某某道情、月饼技艺在文化旅游部门的支持下,都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4000字_旅游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4000字_旅游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03ac0b1783e0912a2162aed.png)
旅游产业经济论文4000字_旅游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旅游产业经济论文4000字(一):产业融合趋势下山西省体育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摘要: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是国内旅游业的一项新兴旅游产品,各种体育活动为载体,利用自然资源和人为设施,以满足人们活动需求为目的,为参与者提供旅游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社会服务。
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讨论了体育旅游产业在山西省的发展现状,以及体育旅游产业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得出了阻碍体育旅游产业成为山西省重要经济增长基点的原因。
本文讨论与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体育旅游产业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体育旅游产业相关设施,以及增强体育旅游产业普及宣传程度等策略,为体育旅游产业在山西省的高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业;山西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产业“新常态”的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近些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有关推广体育旅游产业的文件与政策,旨在鼓励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并为其提供可靠的后盾。
体育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低碳的旅游产业,与目前我国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所以,在未来一个时间段之内,体育旅游产业在丰富我国民众生活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形势良性发展等方面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调查得知,体育旅游产业在山西省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已形成了产业化、社会化、商业化以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搭乘“一带一路”倡议快车,关注山西体育旅游发展,将目光转向体育旅游产业。
一、相关概念概述(一)体育经济体育经济指的是,将体育活动与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融合在一起,将二者作为一项融合产业来发展,以激发体育本身所带有的经济功能。
有两种体育经济发展的模式,一是市场主导型,二是政府参与型。
市场主导型模式指的是,体育产业以追求体育商业价值与利润为发展目标,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下,发展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合集5篇)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dfb1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8.png)
旅游发展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合集5篇)第一篇:旅游发展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旅游发展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旅游目的地受到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有必要从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出发,对其发展中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体系。
一、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旅游还没有兴起,构筑中国旅游业脊梁的是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旅游产品,包括了综合性旅游城市如北京、青岛、杭州,也有相对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如桂林、苏州、丽江等,更有传统的经典旅游景区如西湖、泰山、三峡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旅游业的龙头产品。
此时,中国旅游业主要依靠国际旅游市场,以卖方市场的形式销售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产品,如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和长城等等[1]。
这些传统旅游目的地凭借其独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垄断地位。
到了21世纪,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休闲产业异军突起,一大批新的、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迅速推向了市场,传统旅游目的地受到了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强有力挑战,其优势逐步下降,不少传统旅游景区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
传统旅游目的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它就必须树立自己的特色,不断改进和完善,才会拥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对于传统旅游目的地来说惟有创新,才是出路。
二、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优劣势分析㈠传统旅游目的地发展优势一是旅游开发成熟,形象形成。
由于传统旅游目的地开发历史悠久,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设施、服务都比较成熟,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另外,旅游产品类型相对成熟、稳定,形成了较强的文化认知形象,如苏州是园林城市,西安是文化古都,青岛是海滨度假圣地等等[2]。
二是旅游文化积淀深厚。
中国传统旅游目的的旅游发展历史较长,无论是名山还是古城,早在远古时代已成为人们游玩的目的地,并且遗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遗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四篇(可供参考)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四篇(可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cfef5050912a216147929d0.png)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四篇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四篇篇一文化旅游产业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摸清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年5月至10月份,我带领教工委、民侨委相关人员,先后深入六县(市、区)、市直文化、旅游、统计等十多家部门以及一百余家文化旅游企业进行调研。
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市位于**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独特的地理造就了雄奇险秀的表里山河。
**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2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7000年前已形成成熟的农耕文化。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大观,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全市文物点6767处,名列全省第一。
在众多文化资源中,与旅游业融合的主要有三类:一是远古时代的遗址遗存。
如神农播谷与羊头山、舜王躬耕与历山、成汤祷雨与桑林等。
二是木结构古建筑。
如青莲寺、开化寺、府城玉皇庙等宋金元木质结构建筑50余座,素有“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三是沁河古堡古村落。
明清时期,沁河两岸修建古堡达54处,保存完好的有8座。
这些古堡古村落不仅较好地保存了传统建筑的非凡技艺,而且较好地保护了沁河两岸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也很丰富。
据统计,全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42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级53项,市级70项,遍及传统戏曲、技艺、曲艺、民俗等十大门类;代表传承人国家级9名,省级62名,市级103名;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
此外,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
全市革命遗址308处,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5个,市级12个;革命遗址已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6个,市级17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4个,县级17个。
**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8篇)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08d9f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6.png)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8篇)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欢迎参考!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篇1【摘要】在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把旅游资源的相关问题提上了日程,因为旅游资源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的人类瑰宝,同时还具有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和创作体验等多种精神文化功能,那么这样重要的国有资产,我们应该有着完善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公益性的地理区域,但是对于它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既是针对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旅游方法,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引言: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因此有千年的文化积淀,那么因此而形成的旅游资源就是世界的文化瑰宝了。
尽管我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较晚,但目前中国已有31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然而依托这些资源而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也将会是是推动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但是因此产生的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也就是一定要面对的了。
1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那么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就引起了各个部门的争论,但是其主要的焦点是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
其中实业界强调开发,重点发挥它的经济能力,要把它的所有和经营权分开,建议由地方或者相关的企业去管理;其中学术界则主张保护,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着重其精神功能。
应由国家来管理,这样才是最好的保护,才能做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那么对于旅游资源市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旅游资源市场化已经势不可挡。
看看已经实施市场运作化的旅游资源发展,是有一定的好处的,首先解决了一些区域旅游资源保护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其次从管理体制上看,实施市场化运作的旅游资源发展,使那些官商经营的模式带来的服务质量差和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促进了部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重要的是促进了一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还对落后区域更有帮助。
旅游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旅游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d2da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a.png)
旅游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近年来,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旅游行业的现状旅游行业作为一种无烟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旅游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
2019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3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6%。
旅游业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旅游行业的驱动因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驱动因素。
首先,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促进了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
其次,互联网的普及使旅游信息更加透明和便捷,人们可以轻松地查找和比较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
此外,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也为旅游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第三部分:旅游业的创新和提升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提升。
首先,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致力于设计独特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其次,技术的应用也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例如,无人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旅游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目的地的景观和文化。
第四部分:旅游行业的挑战和问题虽然旅游行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已经引起了对环境的担忧。
例如,某些旅游景点面临着过度拥挤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其次,旅游业的不合理价格和服务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旅游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政府监管的挑战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五部分: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旅游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首先,随着全球中产阶级的壮大,旅游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其次,新的旅游目的地将不断涌现,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此外,科技和数字化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旅游行业的运作方式。
第六部分:旅游行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战略。
旅游业论文范文
![旅游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23b7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d.png)
旅游业论文范文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旅游学界的持续关注。
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旅游业论文范文篇1浅析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影响洱海,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又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具有自然保护、景观旅游、城市用水以及气候调节和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是大理州乃至整个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一、湖泊旅游开发的环境问题湖泊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湖泊水体的污染、森林植被的破坏、湖滨湿地的侵占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有陆林,虞虎认为湖泊旅游开发会影响水质条件、造成土质破坏。
赵敏燕,蒙睿等(2004)认为湖泊水体污染、流域森林资源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云南高原湖泊旅游开发的瓶颈。
[2]高文荣(2001)在对抚仙湖旅游开发研究时,发现其重建轻管,服务设施和人造景观开发比例不合理,区域环境问题突出,过度开发导致环境负效应问题、污染问题严重。
[3]二、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环洱海旅游开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本文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洱海生态问题。
对于大理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发展旅游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国外学者Green、国内学者陆林等采用特尔菲法对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废弃建筑物的更新利用、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改善当地的环境。
环洱海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使当地政府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洱海。
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告诉我们,“洱海旅游+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是洱海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大连旅游业研究范文
![大连旅游业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009b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a.png)
大连旅游业研究范文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因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大连旅游业进行研究,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和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大连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东临渤海,西濒黄海,北靠辽河口,南接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连还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拥有养殖有机质丰富的海鲜、贵重的珍珠、海胆等。
此外,大连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世界最长的海岸线、奇特的悬崖峭壁和碧海蓝天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大连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大连市区有著名的星海广场、中山广场、劳动公园等,这些城市公园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大连还有许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如旅顺口水库、金石滩、大连森林动物园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景观和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受到游客的喜爱。
此外,大连还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旅顺口炮台、大连博物馆等,这些景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让游客深入了解大连的历史和文化。
大连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良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兴起,大连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大连共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这一发展势头势不可挡,为大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连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连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的是,大连将继续推动旅游业的提质增效,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多的旅游品牌。
同时,大连还将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提升大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预测的是,随着大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连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大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带来更多的机遇和价值。
总之,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最新范文
![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最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ef4a0bd15abe23492f4d47.png)
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1引言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达到167.12万人次,入境创汇10.029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414.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744.97亿元。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总收入1805.29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首次突破10个百分点,达到10.16%,相当于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18%。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6.08万人,带动间接从业人数达到130.4万人,直接就业人口与间接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1∶5,带动效果明显。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内蒙古旅游业在拉动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成绩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数量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张,以及新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的拓展。
当下,资源的开发和目的地的空间拓展已达到或接近上限,随着井喷式扎堆消费时代的结束,旅游消费个性化、体验化和多样化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对内蒙古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而内蒙古独特的草原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符号和标记,对草原文化的创意性开发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是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有效路径,也是把内蒙古自治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必经之路。
2内蒙古旅游产业现状2.1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且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业总收入逐年提高,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开始凸显。
然而,从可得性数据统计,以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景点为核心代表,通过对产业链上要素所在的企业发展规模和现实情况的分析来看,旅游饭店数量多但档次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民族特色主题凸显不足,产品形态单一亟需调整,区域分布不平衡;旅行社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创新不足,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标准化和服务水平有待于改善;景点景区季节性差异太大,接待设施不完善,文化内涵不足,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难以形成品牌。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文800字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f41511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1.png)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文800字篇1在缤纷而忙碌的暑假生活里,我将面对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第一次”——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跟着学校的舞蹈队成员和老师一起去日本游学。
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孩子的阳光、大方和风采还锻炼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日本的天空真可爱,蓝蓝的“幕布”中镶嵌着几多薄薄的云彩,云彩随风翩翩起舞,伴随着阳光的变化,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象火一样红,我很少看见这么美的天空。
飞机降落了,我们终于抵达了向往已久的日本……当天下午我们迫不及待地去了大阪的心斋桥,那里有许多的店:化妆品店、文具店、食品店、还有饰品店。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我心想:“终于来到了这个动漫王国,我一定要给爸爸、妈妈、同学买点动漫礼物!”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有金碧辉煌的金阁寺,有高耸挺拔的富士山,还有远近闻名的温泉浴池······其中我最喜欢富士山了。
据说,富士山是一座火山,海拔三千七百多米。
春天樱花盛开,夏天花草丛生,秋天一片金黄,冬天白雪皑皑,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仰望富士山,阳光暖暖的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抬头望去,美丽的富士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棕蓝色的山腰和白色的山顶,犹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穿着美丽的裙子。
在阳光下,绿色的树木闪闪发亮,像绿宝石点缀在小女孩的裙子上。
远望富士山,它的山顶被朵朵白云妖娆地围绕着,好像一位白发仙人悠闲地在云中散步;山顶千年不化的积雪,像似给富士山带上了一定白皇冠,美极了!我被富士山吸引了……几天的旅途很快结束了,日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环境很好,很干净,自来水可直接饮用;马路上的车都互相让道,总是让别的车辆先行;这里的人很热情,哪怕是陌生人,也会很自然的互相打招呼;这里的人爱运动,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我总能看到有人在跑步……这次游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中国和日本在很多地方上的差异,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旅游行业发展范文
![旅游行业发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c735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c.png)
旅游行业发展范文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还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本文将从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三个方面来论述旅游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对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旅游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景区、酒店、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成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其次,旅游业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旅游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旅游交通的兴盛促进了航空、铁路、汽车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再者,旅游业的发展还拉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例如,旅游购物的热潮催生了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兴起,旅游文化的交流增加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场所的参观人次。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旅游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愈发注重休闲度假的方式和品质。
人们有机会远离繁忙的生活和工作,走进大自然中感受宁静与美丽,这对改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其次,旅游促进了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这样一来,旅游业带动了周边的服务业、餐饮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再者,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差距的缩小。
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资金和人才的流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并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将不断增加。
其次,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跨国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旅游景点和资源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地区旅游产业论文-最新范文
![地区旅游产业论文-最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76bb162cc58bd63186bdf6.png)
地区旅游产业论文一、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链接(一)建立文化与旅游的联动机制,促进旅游发展模式中旅游与文化的价值协调与平衡文化与旅游分属两个不同的产业领域,两个产业有各自的运作机制,基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需求,多数地区两个产业的运作往往是各自为战。
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一定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运作,文化产业则往往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来进行文化的挖掘、创新、传承与推广。
从本质来看,旅游与文化并不是背向发展,旅游与文化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点,因此贵州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文化链接在客观上具有可行性。
建立旅游与文化的联动机制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模式文化链接的必要前提。
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衔接而言,联动机构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价值实现对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系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存续,旅游产业与文化的衔接一方面要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两个目标的共同实现意味着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在意识领域的精神价值需要寻找到共通点或共容点,两个产业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联动机构可以协调改善与推进旅游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因此建立两个产业之间的联动协调机构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文化链接的前提条件。
联动机构的建立可以使文化和旅游之间能够达到相互协作、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良好合作机制。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的联动机制规划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认知:首先,明确两个产业在贵州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定位与发展目标,以此为基调来对两个产业实施链接,从统筹发展的高度来对两个产业进行布局;其次,寻求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目标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兼容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此来统领旅游与文化并进时的各种指导思想和原则;再次,对旅游和文化所代表的主要价值进行合理平衡。
(二)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位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一是自然山水,二是民族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1引言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达到167.12万人次,入境创汇10.029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414.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744.97亿元。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总收入1805.29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首次突破10个百分点,达到10.16%,相当于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18%。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6.08万人,带动间接从业人数达到130.4万人,直接就业人口与间接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1∶5,带动效果明显。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内蒙古旅游业在拉动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成绩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数量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张,以及新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的拓展。
当下,资源的开发和目的地的空间拓展已达到或接近上限,随着井喷式扎堆消费时代的结束,旅游消费个性化、体验化和多样化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对内蒙古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而内蒙古独特的草原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符号和标记,对草原文化的创意性开发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是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有效路径,也是把内蒙古自治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必经之路。
2内蒙古旅游产业现状2.1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且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业总收入逐年提高,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开始凸显。
然而,从可得性数据统计,以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景点为核心代表,通过对产业链上要素所在的企业发展规模和现实情况的分析来看,旅游饭店数量多但档次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民族特色主题凸显不足,产品形态单一亟需调整,区域分布不平衡;旅行社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创新不足,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标准化和服务水平有待于改善;景点景区季节性差异太大,接待设施不完善,文化内涵不足,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难以形成品牌。
另外,由于集散中心及景区景点分散,旅游交通成本较高,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创意,趋同现象严重,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品位。
餐饮、住宿、交通和景区所占总收入绝对比重,尤其是景区门票收入,旅行社业和旅游娱乐所占的比重过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2.2旅游产业融合现状从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分析,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功能和产业环境实力都相对较弱,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关联度不强,综合效益较低,竞争力不强。
同时,面临着草原文化挖掘不深,旅游概念和标准没能自觉融入各产业建设中,旅游被作为单独产业搁置,品牌和龙头企业培育困难等内部问题。
目前内蒙古的旅游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具备了旅游产业链的构成要素(饭店、餐饮、商业、娱乐、交通、景点、旅行社),但这些旅游要素就像一个个点散落在旅游产业中,并没有紧密联系成一根链条。
旅游产业链进行横向拓展水平有限,大多数的旅游企业都还是各自为政,独立经营,只有少数旅游企业进行了局部的整合,主要是旅行社的联合以及酒店的联合。
旅游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能力不足,旅游产业与社会其他行业部门的深度整合面临诸多困难,尤其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无法向外完全展示民族文化魅力,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
文化的差异性是旅游目的地个性化的标志,是核心竞争力,是导致旅游流发生空间转移的根本性因素。
对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来说,大力促进草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动,是发展旅游,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长久之计。
3草原文化的创意性开发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研究在市场需求、政府管理和企业运作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者突破产业边界,打破行业隔阂,最终促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形成。
二者融合的机制:技术是融合基础,即草原文化产品的创意性开发与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开发规划的结合;产品是融合的标志,传统草原文化产品的八大类型: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艺术表演、工艺美术、游艺竞技文化、宗教仪式、节庆民俗文化和马文化。
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及旅游元素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是两大产业融合形成的标志物。
企业是融合的载体,草原文化的创意企业应立足于产品的构思与设计,通过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的空间集聚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市场是融合的动力,通过市场运作,强化宣传营销,树立形象,培育新型销售渠道。
二者的市场融合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形成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4以草原文化的创意性开发推动内蒙古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草原文化是草原的部落、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
其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
包括深层次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形式。
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崇尚自然的生态特征,开放进取的文化特征,发展传承的继承性文化特征以及建构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游牧民族创造的草原文化是区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类型。
充分挖掘草原文化的内涵,对传统草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演绎和包装,推动草原文化与旅游产业全方位的融合,不仅能有效地传承保护草原文化,而且更加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成为旅游产业创新的驱动力,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1以草原文化的创意推动内蒙古旅游品牌的打造文化产品的创意性开发能够增加旅游产业的艺术和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和观念价值。
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品牌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集聚资源、人才、技术最有力的竞争工具。
通过对草原文化的创意性开发推动创新,将独特的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成为打造旅游品牌的“助推器”。
以音乐为例,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然而,以往的展示仅以表演为主。
为了宣传马头琴文化,打造蒙古族独有的元素符号,最终塑造强势旅游品牌,可开发马头琴展示区,从马头琴的起源发展,到马头琴的制作技艺和演奏方式,均可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性和娱乐性。
这样既有效的宣传了马头琴文化,又提高了客人的满意度,为内蒙古旅游品牌的构建助力。
4.2着力开发蒙古族特色旅游创意产品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其主要的载体和传承者。
以蒙古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为例,通过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萨满法器、服饰及用具进行研究,将其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开发中,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再如,传统的草原旅游无外乎观光、骑马、吃手扒肉、玩篝火等。
内蒙古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冰雪、口岸、民俗、历史等全生态旅游资源,各盟市可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开展草原深度越野游,向游客普及马文化的相关知识,如何驯马、制作马鞍等。
另外,注重社区牧民的参与,牧民是草原文化传承的执行者,脱离牧民的参与,草原文化将失去生命和价值。
比如“牧民生活一日游”,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体验真实的草原生活,学习蒙古日常用语,学习牧羊,制作蒙古美食,与牧民和谐共处,能大大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加深对草原文化的深刻了解。
蒙古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游艺竞技文化、酒文化等均可进行深入研究,以创新视角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
4.3推动草原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链上要素的渗透对接例如,以草原文化设计产业与旅游产业“食”与“购”的融合对接。
除了设计具有现代感时尚感的民族旅游商品外,还可构建特色购物、餐饮等新型业态,打造草原文化特色主题酒店。
再如,文化与“行”的对接,以昭君出塞、成吉思汗等历史典故或人物为主题,设计推出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总之,力求使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文化的传播功能与旅游休闲功能合二为一。
4.4探索建立草原旅游综合体旅游综合体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将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娱乐、购物等主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产业互动、功能互补的泛旅游产业聚集区,发挥产业集聚效益。
旅游综合体融合了旅游业、商业、房地产业等多种业态,有效整合了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内蒙古以草原生态景观为主,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以大型项目的拉动或大型旅游集团、精品景区为核心吸引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发力,探索建立草原旅游综合体,该综合体更加注重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及创意创新,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将内蒙古建设为以草原文化为基础,体现北疆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
4.5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在规划和制度设计层面放宽管制,加强政策、资金等的引导和扶持,突破行业壁垒,打破行政区划的割裂,促进区域产业融合。
另外,还要建立产业融合机制,加强产业协调规划整合,引导民间和社会资本向旅游休闲设施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上转移。
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环境,为产业融合提供制度和政策的保证。
4.6培养引进人才,培育创业创新环境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人才是创意创新的根本,因此,需要整合文化产业教育资源,依托高校和相关培训学校,培养既懂旅游开发,又懂文化产品创意策划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不断引进高素质的策划和创意人才充实队伍。
提供各项优惠措施和开放自由的环境,允许个性化发挥,鼓励各类人才大胆创新,以创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马秀娟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篇一、引言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着餐饮、住宿、交通、生态、文化、娱乐以及附产品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产业伴随着三次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辐射作用,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3年内蒙古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指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因此,旅游产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将是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学术界在旅游竞争力评价领域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从全国、省域、城市、区域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采用的评价研究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等。
Cracolici和Ni-jkamp(200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旅游竞争力[1]。
Athanasopoulos (2011)认为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应该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力[2]。
焦爱丽(2015)、刘中艳(2015)、王慧玲(2012)和喻胜华(2011)分别采用了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波特“钻石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评价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3-6]。
目前,关于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鉴于此,本文旨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评价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与其他省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