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我与地坛》之对生命的感悟沉思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感悟(精选5篇)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感悟(精选5篇)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感悟篇1《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最初知道地坛是一本书,而今真的踏入地坛,我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
总之,它是平静的、深沉的、博大的、神秘的……初读此书,我感觉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作者那种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与深思,让我无数次泪目。
地坛很小,弹丸之地,却融汇了历史与现实;地坛很美,春秋冬夏,各美其美,蔚为壮观。
“地坛底层”曾经是作者思考、斗争、沉静、写作的地方。
作者在这里思考生死、思考生命的意义,在这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
每一个在坛中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我与地坛图书馆”的建成,是地坛发展的必然,是地坛文学繁荣的标志。
正是由于有了地坛这片净土,才成就了作者、编者、出版社、书店、读者,才使得地坛文学得以诞生。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地坛只是一个载体,真正展现生命之美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而地坛文学正是要深入挖掘这些美,将地坛精神与文学创作完美结合,展现出具有地坛特色的文学之美。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感地坛文学发展的不易。
然而,当我们走进地坛,走进每一位作者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地坛文学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无论是历史的沉淀,还是文化的积淀,都是地坛宝贵的财富。
正如作者所说:“地坛的历史和文化是地坛文学发展的基石,只有深入挖掘这些文化,才能让地坛文学真正走向繁荣。
”总之,《我与地坛》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
它让我们看到了地坛的美,更让我们看到了地坛人的精神风貌。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地坛都是我们灵魂的寄托,都是我们追求梦想的起点。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感悟篇2标题:我与地坛——史铁生的情感与哲理阅读《我与地坛》时,我深感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地坛的书籍,而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力作。
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性中的喜怒哀乐。
作为读者,我们得以一窥作者的生活、思考和内心世界。
在书中,史铁生以地坛为背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生动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读后感(通用5篇)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读后感(通用5篇)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读后感篇1《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感悟与思考的作品,作者史铁生通过对地坛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起伏、命运的掌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篇*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活着》,同样是对人生、命运的一次深刻探讨。
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对生命的思考。
在史铁生的笔下,地坛不仅仅是地坛,它代表了生命的过程。
作者通过地坛的春夏秋冬,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在春天,地坛万物复苏,生命开始新的旅程;夏天,地坛繁荣热闹,生命蓬勃向上;秋天,地坛果实累累,生命收获满满;冬天,地坛寂静沉稳,生命归于宁静。
这一生一世的历程,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命运的掌控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命运是自己的选择,而非外界强加。
这种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质疑自己的价值,但史铁生告诉我们,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我们应该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此外,我也被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吸引。
作者通过地坛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而不是对立。
这种思想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篇读书笔记让我收获颇丰。
我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更加认识到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读后感篇2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集,由序言和七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以“我与地坛”作为标题,短小精悍,意境深远。
作为一名有着沉重思考的作家,史铁生通过这篇散文集,向我展示了地坛的美,生活的美,以及生命的美,让我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每个部分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地坛不仅仅是史铁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思考和创作的一部分。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史铁生《我与地坛》
史铁生《我与地坛》
记得在小学的课文里,我就读到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一块儿,要好好活……”当年读到这一段就被他那种沉痛的哀思所感染,好像马上就要落下泪来,所以在那个还懵懵懂懂的年纪,我已经对这位坐在轮椅
上的作家印象深刻。
时隔多年,我又在一篇文摘上又读到了他那篇《我与地坛》的文章。
看到了他对生命和写作的深层次思考。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那哲理性非常丰富的思考和呼唤,让我的脑海里再一次浮现出他坐在轮椅上笔耕不辍的模样。
在这篇文章中,他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思考者。
他的思愁哀绪望望都和他的母亲有关。
他说“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他的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这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其实他也真的是非常的爱她的母亲,只是他错过了那段和母亲相处最好的时光。
他对此非常地悔恨,难。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生死、母爱与命运——《我与地坛》的再解读
生死、母爱与命运——《我与地坛》的再解读一、国内对《我与地坛》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已经对《我与地坛》进行过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对于这一篇文章的主题,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上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和阐述。
确实,这一篇散文中包含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这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的。
史铁生在其21岁时便双腿瘫痪,身体上的残疾让他有和健全人不一样的经历,他本人的人生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
因此,在参悟人生的生与死的时候,史铁生有着特别的感悟。
他曾经说过:“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
”对于这样的生和死,史铁生认为是命定的,国内的不少学者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在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上,李延凤通过研究《我与地坛》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解决死的意义,这样的死与无意义的活没有什么两样。
可是,死的意义不是容易解决的,它关涉到人的生命的根本问题。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人就是向死而生的存在。
”1换句话说,生和死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活着要有意义地活着,死也要有意义地死去,每一个人活着会迈向死亡,死亡就是人生命的终点。
广东商学院的司马晓雯教授也这样评价史铁生的生死观,她说:“那是一种‘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视死如归’,但又明显地少了古人于其中流露出来的那份无奈与消极,而多一份澄静与清明。
于瞬间看见永恒,在残缺中看到圆满,这该是生命的一种大欢喜境界。
”2可见,一些学者对史铁生的生死观是抱着敬仰的态度。
当然,在文学界出现这样一种多数认同的情况是很少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史铁生对人生的生与死有着极高的感悟。
然而,目前的学者对此研究绝大多数立足于对生死的讨论上,和生死这一个话题相比较,学者们对于这篇文章讨论的另外两个主题——母爱与命运则讨论较少。
而我认为,《我与地坛》这一篇文章在阐述母爱以及命运这两个主题上也有其十分鲜明的特色。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生命中的寻找与珍视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这部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哲思,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感动。
史铁生以地坛为载体,通过描绘自己与地坛的深厚情感,探讨了生命中的寻找、珍视与坚持。
首先,作品中展现的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令人深思。
史铁生以自己的身体残疾为背景,通过对地坛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他认识到,生命虽然充满了挫折和苦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激生命中的美好。
这种对生命的深刻认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天,更加珍视身边的人和事。
其次,史铁生对地坛的深厚情感令人感动。
地坛不仅是史铁生思考人生的场所,更是他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史铁生通过对地坛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依恋。
这种情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此外,作品中还展现了史铁生面对困境的坚强和勇气。
尽管身体残疾,但史铁生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和对写作的热爱。
他以“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态度,坚持创作出了多部优秀的作品。
这种勇气和坚韧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明白,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优秀作品。
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和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刻。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更传递了一种坚韧和勇气的精神力量。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自然、勇敢面对困境,并在寻找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篇一:《我与地坛》读后感内容《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流传最广远的的散文集作品,是他在地坛中所见所闻发出的人生感悟与思索。
文章中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饱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思念,由于自己残酷的命运,地坛成了他思考人生的佳境,其用朴实的文字表现自己在地坛流连思索时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其间洋溢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正当时青年的作者,因为双腿残疾而对生活自暴自弃,脾气变得异常奇怪,从而日渐消沉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为了逃避残酷的命运,他选择到地坛躲避,在他选择地坛的同时,地坛也在冥冥之中选择了他。
作者通过与地坛的接触及所见的人生百态,在受到周围景物的陶冶后渐渐的思想得到质的变化,从而让他了悟到生命的真谛。
作者说“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在地坛中琢磨思索,似乎已经看透了生命的本质,让人明白了生死不是我们能选择和掌控的,生命中的残酷与伤痛都是不能选择的,而我们所能够做得只是珍惜利用生与死之间的时间。
面对人生不可捉摸的挫折和苦难,有些人却选择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留给世人的只有感叹和惋惜。
在地坛中得到启迪与感悟的同时,作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自个是世上最意外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意外在母亲那儿老是要加倍的。
”作者这句引人深思的话不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丰富的阅历,但是他们的思想很开明。
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让自己的四个儿女走出那一分土九分石的大山,不要像他们一辈子待在那受苦。
曾经同龄的人早就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很庆幸自己能读到大学并顺利毕业,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父爱母爱的伟大,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了太多太多,而如今我又能为父亲母亲做些什么呢?现在的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想踏踏实实的,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让父亲母亲放心、安心,不能再让他们为自己操碎那已经碎得不能再碎的心,我想这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感恩与回报。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感受(精选12篇)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感受(精选12篇)我与地坛读书心得感受篇1《我与地坛》这本书应该算是畅销书吧!其实我很早就接触到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看,这次也算是缘分,又与它相逢。
它在我脑海里,应该是一本书,因为作者史铁生是一个有着励志故事的残疾作家。
本以为这本书会有很多鸡汤,会有满篇的大白话,可读完这几页发现自己先入为主的理念根本站不住脚。
我着实为作者笔下的文字所动容,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从内心深处喷薄而出。
作者的心思细腻入微,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都很到位,平和但不如俗套的语言风格深得我心,就像一-位老朋友沐浴在在冬日暖阳里跟你聊天一样,那种温情触碰到了我内心的柔软。
也许一一个人久了,真的会慢慢获得独处的力量,也许过程很痛苦,但还是勇敢地一次次和真实的自己对话,在认识自己的路上踽璃独行,终和自己达成和解,实现黑暗中绚丽的突围。
因为孤独,作者对人事物有着更加深沉的思考,对物的一草一-木,对人的一眼一语,一颦一笑都更加观察入微,才能在最卑微的尘土里,看到那些盛开的花儿。
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也让我看到了他文字里不一样的色彩,“人生”、“生命”和“坚韧”三个词,是我读罢此书脑海里自然浮现出的,让我想起来力克胡哲的一本书《人生不设限》,讲的也是他个人的励志故事。
一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下的个人观念的不同。
史铁生更温和也更朴素,胡哲则更加热血与释放,尽管他们不在同一个国度,不在同一个时间相遇过,但他们还是在这场人类共同的人生旅途中,用行动阐释了生命的超脱,完成了华丽的逆转,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更多活下去的希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与地坛读书心得感受篇2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他双腿残废;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的时刻,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作家史铁生的人生何其痛苦!然而人生的苦难经史铁生咀嚼,竟焕发出神奇、瑰丽的光彩,痛苦让它如此美丽。
《我与地坛》表达的人生哲理对任何人都有意义,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美丽或丑陋;不管你是智者还是愚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然而,当今社会有些人面对挫折和苦难,选择了逃避的态度,重读《我与地坛》有着积极的意义,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最起码的责任。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通用5篇)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通用5篇)《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
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
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
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
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
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2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
"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
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
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3说实话,我在看第二部分的时候哭了。
我与地坛的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我与地坛的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我与地坛的读书心得感悟(精选篇1)不知不觉中,步入同大已半月有余了,闲暇之际,翻看了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不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坚持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感悟的成果。
*中好像流露出一种他活到最狂妄时失去双腿的悲愤与痛苦,但是,这种情感也随着地坛的那一幕幕悄然发生又悄然逝去的故事消逝了,流露出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感慨,对母爱亲情伟大的赞美,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朴实无华洋溢出作者心灵最深处的情感。
作者围绕着那座“心灵园林”,用一种缓慢平和而又坦然的叙述语气,诉说着地坛的人和事。
那些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一段段坍记了的高墙与散落了的玉砌雕栏都是史铁生十五年的朋友,也是他心灵上的慰藉。
对于那个漂亮而令人怜惜的弱智姑娘以及她的哥哥,对于那对由年轻人变成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作者如同一个路人般,静静地在旁凝望着这些好像冻结了的事。
好像史铁生就是地坛的另一个化身,见证着园子里的历史。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挫折和苦难,但是逃避不是唯一的选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挫折和苦难只是生活的调味剂不能一遇到他们就逃避,史铁生的双腿残废了,但是他却没有因为人生的挫折倒下,反而冷静的思考,成功渡过了人生的难关。
生命是最重要的,人生如梦,一个人只有一世,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活下去,而不是轻生,逃避的只是懦夫,肯面对现实活下来的才是勇者。
人在世间可能会面对种种挫折,有时开心,有时郁闷,有时愤怒,有时伤心,活下去才可以改变这一切,如果不能活下去,那这些就没有意义了,人活在这世开开心心的活一世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寻死。
史铁生他打败了困难的挫折,每个人都不可能会一生都一帆风顺的,会遇到种种不可磨灭折,种种的抗拒不了困难,只要我们愿意去挑战、去克服。
就不可能会有做不成的事。
《我与地坛》这篇*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加深了了解。
在同大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会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为之奋斗努力。
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
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篇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的一些优秀散文和小说。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与地坛的相遇和相处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
他通过地坛的四季变化、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等细节,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他也通过对自己身体残疾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同时,书中的一些描述也让我感同身受,例如作者对自己在春天赏花的感受,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美丽和珍贵。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例如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强等等。
这些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人生的机会。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充满感悟和思考的散文集,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人生的机会。
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篇2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集,出版于1986年,收入散文和小说共25篇,其中包括散文5篇。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客观存在,而真正的主角是生活在地坛中的人,包括作者和作者的朋友。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主要通过描述地坛中的人和事,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提到,地坛中的蚂蚁、草木、石头等生命体,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人也应该像它们一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还提到,地坛中的一切都存在着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人也应该像它们一样,互相依存,互相帮助。
从整体上来看,作者通过描述地坛中的人和事,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并以此为契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阅读《我与地坛》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与地坛》对生命的思考
《我与地坛》对生命的思考《感悟生命,从地坛开始》提起《我与地坛》,那可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呀。
史铁生坐在地坛的长椅上,看着四季交替,看着人来人往,他在思考着生命呢。
咱也跟着他一起想想。
你说生命像不像一场奇妙的旅行呀?有时候路平坦得很,能愉快地跑起来;有时候又会遇到大坑小洼,得小心翼翼地跨过去。
就像史铁生,本来好好地跑着呢,突然腿就不行了,这旅行一下就变得艰难起来。
可他没放弃呀,在地坛里,他一点点琢磨着生命的意义。
咱普通人不也一样嘛。
有时候工作不顺利啦,感情出问题啦,感觉天都要塌了。
可再难,日子还得过呀。
就像地坛里的那些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还是会努力地生长。
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特别大的挫折,感觉自己都要站不起来了。
那时候我就想起了史铁生,想起了地坛。
我就想呀,人家那么难都能坚持,我这算啥呀。
然后我就咬咬牙,挺过去了。
生命啊,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活着,不管遇到啥困难。
就像地坛里的草,不管有没有人注意到它,它都在努力地绿着。
咱们也得这样,活出自己的精彩。
别总是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就行。
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好的呀。
史铁生在地坛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咱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地坛”。
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首歌,也许是一个爱好。
在那里,咱能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能思考生命的意义。
总之呢,生命就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有苦有甜。
咱得珍惜每一个瞬间,活出自己的味道。
别总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多看看身边的美好。
就像史铁生在地坛里发现的那些小细节一样,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不一样啦。
所以呀,好好活着,好好感受生命的美好吧!。
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精品2篇)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后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精品2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
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篇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的一些优秀散文和小说。
作为一位作家,史铁生用他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通过对地坛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
他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脆弱性,认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他通过对地坛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史铁生的文字所吸引。
他的文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我也被他的思考所启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自然,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我与地坛读后感读书笔记篇2《我与地坛》是一部让人深感触动的作品,它讲述了作者地坛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祭祀园林,其承载着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通过作者与地坛的交融,这部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现代人的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感地坛在作者笔下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园林,更是一个富有灵性的存在。
作者通过描述地坛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片叶子、每一缕阳光,让我感受到了地坛的神秘和美丽。
同时,作者也通过地坛这个载体,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让我深感触动。
在书中,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让我深受启发。
他提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度过。
这种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此外,作者还通过地坛这个环境,表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在个人层面上,我与地坛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深入地思考时间和历史的意义。
总之,《我与地坛》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我与地坛》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家破人亡般的悲哀,但却如此震撼我们。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我与地坛》读书笔记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最近,我读细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领悟到了不同寻常的人生,肢体残疾的史铁生,有着超乎常人的顽强生命,还有着充实的人生,更拥有始终陪伴他左右的地坛。
读罢此书,我能感觉到地坛时史铁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角色,因此让我对地坛充满遐想。
园中凋零萧瑟的景象展现出史铁生的内心的无助与悲惨的遭遇,但野草荒藤都茂盛的自在坦荡,从中体现了残疾生命里不服输的精神。
不在遭遇中倒下,而是坚强的崛起,自在坦荡,从不同的环境中寻回自己。
对地坛多寄托的感情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他们不能变成语言,也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他们了。
他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
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史铁生看院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看到了他心情的转变,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史铁生也使我看到了世界自然地美妙,生命的意义。
只要细心观察,留心注意,不管何处都有他美好的一面。
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心灵的生生死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每一次复苏,都是对“生命零度”的叩问,叩问之后的“生如夏花”,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桃源,一片春天,始终弥足珍贵的一隅,那是他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向上的源头。
就算是跌倒一百次,都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扶着轮椅,也要站起。
因着爱,因着情,甚至因着对下一世的“白日梦”,虽然这“白日梦”是我等健康人种所不能苟同的,但正如他所说,“希望”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是不是在证明必可达到的前提下才成立呢”?“希望”只是“白日梦”的冠冕之词,其实两者一样可笑可悯,但给人安慰,给人愉悦,无须消耗,实是人生之最大精神鸦片。
地坛的每一棵树下他都去过,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他都在院子里呆过。
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洁,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让我们快乐起来,用心沐浴生命的每一束阳光。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及启示(锦集3篇)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及启示(锦集3篇)【篇1】《我与地坛》读书笔记及启示“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读罢《我与地坛》,我能感觉到史铁生以残疾之躯渡过充实人生,其中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情的讴歌。
文章字字珠玑,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园中凋零萧瑟的景象出现在史铁生的面前,必定使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病体残躯,不幸遭遇。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都有这种感触,杜甫,苏轼……都曾经触景伤怀。
而史铁生却从残疾生命里体现了不服输的精神,他坚强的崛起,豁达坦荡。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他看到自己的身影。
他两腿残废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当他一天到晚耗在园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中该是多么的难受啊。
可是他也看到了满园的草木竞相生长,看到世界自然万物生机勃勃。
我相信他心中一定充满了希望。
反观我自己呢,经历了几次考试的失败之后,态度消极,仿佛对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抱着失望的心态。
直到这次暑假回家,一天早上我看到爷爷一大早就跑去砍了几根竹子回家。
我心里一阵疑惑:都八十几岁的老头了,整天瞎折腾什么呢?下午我出门时,却发现他已用竹子编好了一个鸡笼的底座。
爷爷见我出来了,忙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一个劲的冲着我笑。
我不知为何突然脸红起来,忙把头扭过一边去。
是啊,我有什么资格接受这纯朴的笑容呢?就因为几次考试分数不理想,迟迟不能从失败中走出来,整天唉声叹气的。
我看着自己小腿光滑紧致的皮肤,一个本该阳光向上的少年,却藏着一颗自甘消极的心;而一个年过八十,肌肉松弛的老人,却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这多么令人无地自容啊!“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涉世未深的人总喜欢新鲜好玩的东西,而尽历风霜的人们却喜欢经历岁月打磨的东西。
母爱,就是一场经历打磨愈发温润的玉石。
《我与地坛》阅读感想
《我与地坛》阅读感想《我与地坛》一书,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阅读此书,如同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命、母爱、命运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心死之人所见的世界文中的主人公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找不到工作,没有出路,仿佛被世界抛弃。
于是他来到了地坛,这个他认为“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方。
他观察着园中的一草一木、虫鸟飞禽,感受着春夏秋冬的更替。
对于常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细腻而真实。
他看到了园子中的人们,有的是特意来游玩的,有的是路过的,但只有他是整天待在这里的。
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世界遗弃的人,只能在角落里偷偷地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种忧伤是平静的,却又如影随形。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心死之人的内心世界,读来令人心碎。
二、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书中描写母亲的部分令人潸然泪下。
母亲的爱是伟大而坚韧的,她理解儿子的痛苦,却又不敢轻易触碰,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煎熬。
她担心儿子,却又不敢表现得过于明显,只能在园子中远远地望着他,寻找他的身影。
当她找到儿子时,只是远远地看着,感受着他的痛苦,她一定无数次祈求上帝能给儿子带来一丝快乐,哪怕只有一点点。
而儿子却把自己的倔强和不满都留给了母亲,让她在寻找和等待中备受折磨。
直到母亲离开,作者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心中充满了悔恨和遗憾。
他用文字安慰自己,也告诫读者,不要像他一样,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近的人。
因为当他们离开时,这个世界就真的只剩下你一个人了。
三、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但只要坚持活下去就有找到生命热情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美丽、聪明、强壮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有些人天生就有残缺,有些人则生活在贫困之中,而有些人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是不平等的,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不平等。
我们可以选择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地坛》之对生命的感悟沉思
我们的古人很注重文章的立意,所以有“意犹帅也”、“意高文胜”的说法。
《我与地坛》写入的东西很多,按我的看法,它正好把史铁生四本书的书名——《以前的事》,《写作的事》,《活着的事》,《灵魂的事》写了进去,那这么多的内容,它存在一个立意问题吗?我觉得是存在的。
首先给大家介绍,史铁生是带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哈姆莱特式的难题走进地坛的。
这其实是一个哲学难题。
因为法国作家加缪曾经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那我们生命的立意又到底是什么呢。
(《西西弗神话》)这篇散文通篇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又花去了他15
年的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把《我与地坛》所写出的一切看作是作者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悟的过程,沉思的过程。
把这个过程写出来有两种写法,一是完全思辨式的论说文,像加缪那样,二是情与景、诗与思交融的散文。
如果是第一种写法,它就会直逼本文的主题: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经过分析、论证的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但史铁生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法,所以他去写地坛,写母亲,写与地坛交往的其他人。
这些都可以看作往事。
而他的立意就或隐或显地贯穿在他对往事的回忆中。
我们先来看看地坛在这篇散文中的功能。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那么地坛应该是全文的关键词之一,地坛对于作者和这篇散文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这是能让作者的心静下来的去处。
作者在2002年还写了篇《想念地坛》的散文,说“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
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
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
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和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我觉得这段文字可看作是对《我与地坛》的进一步说明。
这里解释了为什么作者15年前无意走进那个园子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其次,一般来说,我们要抒情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景物,这样,情才有所寄托,有所附丽,否则情便显得直露。
所以艾略特曾经论述过“客观对应物”的重要性,格式塔心理学也讲过“异质同构”的道理。
这样来看,地坛就成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景而思的最佳选择。
因为地坛的荒芜衰败是一个物理世界,作者残缺不全的身体是一个生理世界,作者那种荒凉的心境,那种没着没落、无依无靠的感觉是一种心理世界,这三种世界构成了“异质同构”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地坛既是适合作者沉思生命的去处,也是能让作者充分展开沉思的巨大平台。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写到的那些人,他们对于作者沉思生命具有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自己的亲人母亲,写了她的寻找,也写了她的生与死;写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无论是一高一矮的中年夫妇,唱歌的小伙子,饮酒的老人,运气总是不好的长跑家,还是那位素朴而优雅的女工程师以及那位弱智的遭人戏耍的少女,作者其实写出的是这些人的生命过程和存在过程。
这些人虽然大多与作者没有关系,而只是这座古园中的一道道风景,但他们一旦进入作者的视野中,就会成为作者沉思生命的一些维度。
所以,我们能否把这些人看作是作者沉思生命的动力和元素呢?我觉得可以。
因为有了这些人的生与死,作者在反观自己的生与死时也就有了许多参照物,他的沉思也会变得丰富起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关键词:写作。
我也读过一些解
读《我与地坛》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大都忽略了《我与地坛》中写作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专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在第二小节作者写母亲时,作者曾借朋友之口,思考过写作的动机问题,然后他写到为什么母亲没有活着看到他写作的成功,接着又反思:“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这是作者在这篇散文中第一次提出困扰着他的写作问题。
到第六小节作者又把“我干吗写作”糅到“要不要去死”和“为什么活”中接着思考,而思考的结果是:“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
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
”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我与地坛》中并没有说得那么明白,但结合史铁生相关的文章,我们可以去破解这些说法的含义。
当史铁生选择了活而不是死时,他需要为这
种活着寻找一种意义,而写作正是寻找这种意义的一种方式。
因为写作让人回到了生命的起点,而一旦回到生命起点为,就会遭遇到许多问题。
史铁生非常欣赏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一本书的题目:《写作的零度》,并为这个句子重新赋予如下意思:“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比如说罗伯-格里叶的‘去年在马里昂巴’,比如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那便是回归了‘零度’,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
……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
”(《想念地坛》)由此看来,史铁生在写《我与地坛》时很可能已意识到,写作是拯救他自己的最好方式,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意味着要回到生命的起点,去思考人生与世界的疑难与困惑。
因为这种思考,生命不再显得荒凉了。
回到《我与地坛》。
我们前面说过,经过一番紧张的思考和心灵的交战之后,第七小节语调变得舒缓了,作者仿佛
进入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这正是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发现。
那么作者发现了什么呢?《我与地坛》并没有交待,但写于同一时期的《好运设计》把这个谜底交待出来了。
这篇文章史铁生思考了一个问题:当人陷入绝境后怎么办?如何才能从绝境中走出来?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不去关心目的,而是去享受过程。
他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够进入这审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到这审美的求助。
”有人可能会说,“美在过程”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吗?这也能算作发现?但是我们可以想想,虽然我们也说美在过程,但我们会舍得放弃那个目标吗?我们能把目标变成一种虚无吗?很可能在许多时候,我们或者是直奔目的而去,或者是既要过程也要目的。
这时候,史铁生从他陷入绝境的经
历而形成的这种发现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我觉得,这个发现其实也是他在《我与地坛》中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