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口渴”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六经“口渴”浅谈
【摘要】《伤寒论》六经中均可见口渴,并有对口渴详细的描述,口渴在各
经的表现均有不同,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角度探讨各经之口渴。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口渴
《伤寒论》开辨证施治之先河,对口渴这一常见自觉症状有一套完整的
辨证治疗体系,笔者按六经将口渴症状作一探讨分析,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 太阳病的口渴
太阳病为外感热病之初级阶段,外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故外感病多
起于太阳。由于太阳感邪轻浅,若及时正确治疗会很快痊愈;若失治误治则会
出现各种变证,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口渴这一症状。
1.1 温邪伤津之口渴
太阳病,若感受寒邪,其人又是虚寒体质,一般不会出现口渴,若感受
温邪,则易出现口渴,因温为阳热之邪,最易伤人阴液而口渴,如《伤寒论》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条之渴就是由于感受温
热之邪,邪正相争,热邪损伤津液,津液不足,欲饮水自救而出现口渴,其治
法当参照后世温病学的治法以辛凉解表益阴为主。
1.2 外寒内饮之口渴
患者素有里饮之患,再感受外邪也会出现口渴。如《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或渴……”,此条之渴是或然证,是外寒内饮格局形成后,
对津液输布影响明显时会出现。此时的口渴并不是津液损伤,而是水饮内停、
气化不行、津液不生所致。治当温里化饮,辛温解表,温里解表并用,方用小青龙汤。外邪解,内饮去,气化正常,津液上承则渴自愈。
1.3 津敷不周之口渴
在《伤寒论》中也有原先不渴,服汤药治疗后出现口渴情况,如《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渴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此处之渴不是由于津液不布,而是由于发热之后,
温解之余,一时津液敷布不周之故。此渴必饮水不多,非邪从热化,大渴引饮
可比,此种渴无需治疗,待正气恢复,气机通畅,水津四布而口渴自除。
1.4气化不行之口渴
若太阳表证不解,循经入腑,可形成太阳膀胱蓄水证,也可出现口渴,如《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外邪
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津液输布不行,津不上承则见口渴,治当化气
行水,方用五苓散。以猪苓、泽泻渗湿利水,白术、茯苓健脾利水,桂枝通阳
化气。诸药相合,邪解而膀胱气化得以恢复,津液四布,不治渴而渴自愈。
1.5 饮热结胸之口渴
在太阳病中,不仅邪入太阳之腑膀胱会出现口渴,若邪热与水饮互结于胸膈也可以出现口渴,如《伤寒论》第137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此条之口渴是由于重发汗,伤其津液,复加
攻下,使邪热内陷。本已津伤胃燥,而邪热又与水饮互结于胸膈,津液难以布达,口渴的出现在所难免,此等口渴治当泻热逐水破结,方用大陷胸汤。待邪
热水饮得去,气机畅,津液布,可望得愈。若见渴止渴,用滋阴润燥之法,必
致贻误病机。
2 阳明病的口渴
病邪侵袭阳明,由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正气充盛,故邪正相争,其势激烈,邪实而正不虚,故阳明病每多见于外感病的邪热极盛阶段。由于邪热
炽盛,极易伤津,故阳明病的口渴以伤津为主,但也有水热互结及湿热交结的
情况。
2.1 热盛伤津之口渴
阳明热势本盛,若再失治误治极易出现伤津之口渴,如《伤寒论》第
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条之口渴是由于太阳病发汗不得法,致使邪热炽盛,津气大伤所致。
一面是里热蒸腾,一面是津液受伤,其口渴应是比较严重的,虽大量饮水也不
能缓解,治当清热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病的口渴也有阳明病本
身不当下而下所成者,如《伤寒论》第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条之口渴是由于邪热炽盛,误用下法,燥热不解而津
气损伤更加严重,津伤欲饮水以补充,故见渴欲饮水。治当直清里热,兼益气
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