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寒地区桑树不同品种物候期与抗旱试验初报

合集下载

不同桑树品种叶片气孔数目与抗旱性相关分析

不同桑树品种叶片气孔数目与抗旱性相关分析

不同桑树品种叶片气孔数目与抗旱性相关分析
余茂德;艾均文;唐万成;罗涛;张振川;孙波
【期刊名称】《四川蚕业》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著者等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桑品种叶片气孔分布状况。

同时调查这些品种在长期伏旱下的黄落叶率。

并对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与抗旱性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不同桑品种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与黄落叶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4。

与抗旱性呈正相关。

本实验结果可提供桑树抗旱育种(选择亲本)和桑品种抗旱性早期鉴定,作为间接选择依据和间接鉴定指标。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余茂德;艾均文;唐万成;罗涛;张振川;孙波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涪陵地区丝绸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
【相关文献】
1.适应不同光环境小蜡叶片气孔导度、气孔开度和气孔密度的时空变化 [J], 张守仁;马克平;陈灵芝
2.钙对两种基因型花生苗期生物量和叶片气孔数目的影响 [J], 李东霞;杨伟波;付登强;石鹏;刘小玉;陈良秋;刘立云
3.枇杷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分析 [J], 王化坤;郄红丽;张晓莹;高艾萍;孙莉;
4.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单位面积气孔数目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J], 余茂德;艾均文;唐万成;罗涛;张振川;孙波
5.山楂叶片气孔的研究Ⅰ.不同生物学因素和土壤条件下叶片的气孔特征 [J], 关军锋;张彦武;冯振斌;裴贵;高林森;刘雅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桑品种的抗病力强弱情况调查初报

不同桑品种的抗病力强弱情况调查初报

不同桑品种的抗病力强弱情况调查初报
金春淮;谢友祥;毛美秋;卢龙法
【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关于某些桑品种具有某些抗病性能在品种性状的介绍中可经常看到,但对这些抗病品种间的能力差异情况报道甚少.这次,我们结合在松阳象溪镇南洲村开展的<桑树黄化型萎缩病防治研究与推广>课题研究工作,对目前生产上若干个正在推广的具有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能力的桑树新品种,集中进行了一次抗病力强弱的对比试验调查,为今后更好地在控制和防治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方面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桑树品种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总页数】2页(P16,21)
【作者】金春淮;谢友祥;毛美秋;卢龙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323000;松阳县农业局,323400;松阳县农业局,323400;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8
【相关文献】
1.不同果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初报 [J], 张洁花;沈琦;杨滨浩;廉建梅;解安庆;侯波
2.四个果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初报 [J], 毛平生;杨普香
3.鲁西北地区果桑品种资源调查初报 [J], 刘长青;王德坤;连翠春
4.不同蘑菇菌株对有害疣孢霉抗病力测定初报 [J], 王镭;谭琦
5.不同果桑品种资源的生长结实特性调查初报 [J], 熊晓军;刘明鲁;吴强;王莹洁;张永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旱原不同桑品种栽培试验报告

旱原不同桑品种栽培试验报告

旱原不同桑品种栽培试验报告
张建峰
【期刊名称】《北方蚕业》
【年(卷),期】1989(000)0Z1
【摘要】正宁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年平均气温8.3℃,≧10℃的积温3220℃,年降雨量630毫米,无霜期163天,属温带半湿润气侯区。

土壤以黑垆土为主,耕作层土壤有机质0.73~1.0%之间。

有桑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但过去仅靠实生桑(群众称“草桑”养蚕,不注意引进良种和栽培技术,叶小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张建峰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蚕桑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
【相关文献】
1.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育的对比试验 [J], 章建华;金山存;顾用存
2.水稻旱播幼苗旱长栽培技术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J], 李建如;张卫平;顾自彦;刘福华;张薇;张晓丽;姚政
3.不同桑品种饲养原蚕的效益比较研究 [J], 李刚;李玲琍
4.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J], 方日尧;赵惠青;方娟
5.不同桑品种对原蚕制种成绩的影响 [J], 昝明财;杨建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寒石山区桑树不同夏伐方式 对下半年桑叶和蚕茧产量的影响——以百色市那坡县为例

高寒石山区桑树不同夏伐方式 对下半年桑叶和蚕茧产量的影响——以百色市那坡县为例

文柳璎,等.高寒石山区桑树不同夏伐方式对下半年桑叶和蚕茧产量的影响——以百色市那坡县为例.广西蚕业,2020,57(1):21-23桑树夏伐,能更新枝条,促进新条生长,夏伐桑树产叶量高、桑叶成熟早、硬化迟,并有抑制部分病虫害的作用[1]。

广西每年的6月底至7月下旬是桑园夏伐的时间,夏伐形式对下半年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夏伐采用根刈或低刈的剪伐形式[2]。

根刈即平地面剪伐;低刈是在主杆离地15~20cm处剪伐。

百色大多数的桑园夏季历来是采用根刈剪伐形式,而高寒山区桑园不夏伐,然而7月高温的天气下桑叶硬化快,叶质较差,高温多湿环境养蚕,蚕病发生较多[3],产茧量不高,因此,需要通过夏伐的方式改变此现状。

有文献报道[4],高寒地区夏季5月份进行大树尾采伐方式,而百色高寒石山区4月中旬才开始采叶养蚕,5月桑树叶子成熟、茂盛,气温22~28°C正值养蚕好时间。

为了探寻高海拔石山区桑树夏季剪伐的适宜的方式、方法,在百色市那坡县海拔为1050~1130m的石山区桑园进行不同方式夏伐试验研究,深入调查桑树发芽、桑叶成熟、产量和叶质情况,总结出百色市高海拔石山区桑树夏伐适宜的时间和方法。

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1.1试验材料参试桑树品种及栽培情况:2018年1月种植的桂桑优12,于当年12月21日冬伐,剪伐方式为根刈。

试验地点: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仁合村果灵屯(海拔1130m)和坡荷乡永安村规歪屯(海拔1050m)的石山桑园进行试验;参试农户:2户;试验桑园面积共6670m2(3335m2/户)。

1.2试验设计1.2.1夏伐方法2019年4月10日开始第一批春ISSN1006-1657;CN45-1212/S DOI:10.19553/ki.1006-1657.2020.01.004高寒石山区桑树不同夏伐方式对下半年桑叶和蚕茧产量的影响——以百色市那坡县为例文柳璎1,潘德健1,周世西2,陆海姣2(1.百色市蚕业技术指导站,百色市533000;2.那坡县蚕业技术指导站,百色市533900)摘要为了解决高寒山区夏季桑树不夏伐、连续高温养蚕、蚕病发生较严重等问题,探讨百色市那坡县高寒山区不同夏伐方式对下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通过对高寒石山区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进行5种夏伐处理形式,总结出适合高寒石山区的夏伐形式,结果表明:不同夏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

桑树品种和种质资源干旱胁迫生长差异

桑树品种和种质资源干旱胁迫生长差异
do g t eitn ev reiswee M. bmb  ̄ Ko& .。M. mo g l av t ib l a Kod .a d M. mo g l a Kod .w ih % teb s ru h- ssa c a t r r i e o y i n ol a.da oi iz n c c n oi iz h c c h et
w ivsgtd i hs s d. T e rsl h w htte clvt aiis ( ufn l Y neg 鹊 net a n ti t y h eut soe ta h ut a vr t i e u s d i e d ee Y neg , ufn2,F n i 2,F n a5 nd e  ̄a n e ̄in a
i f f no c l r B ra hxogPe cue Y n a hxog 7 00, hn n A ute ueui C uin rf t , u nnC uin 50 C ia) u n e r 6
AbtatD llrs t c f i ut a dm ler aiisi po utnadgr pam rsucs f o ewl ubr u nn src: mu I eia eo nclvt ubr vr t n rdci n em l o re m i m le yi Y n a gt s n ma i e y ee o s e os d r n
中图分类号:8 8 ¥ 8 文献标识码 : A
Di e e c n Gr wt fM u b r y Va it sa d f r n ei o h o l e r rei n e
IsGe e i s u c st o g tS r s t n tc Re o r e o Dr u h te s

高寒地区栽培桑树品种抗寒性、丰产性分析

高寒地区栽培桑树品种抗寒性、丰产性分析

高寒地区栽培桑树品种抗寒性、丰产性分析作者:殷霈瑶金虎曲跃军付静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2期摘要:[目的]比较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12个桑树优良品种抗寒性、丰产性。

[方法]比较引进栽培的12个桑树优良品种的枯梢率、抗寒指数以及各品种间单株产叶片数、单株叶产量等指标。

[结果]高寒地区引种栽培桑树品种间抗寒性、丰产性差异较大。

[结论]该研究为高寒地区桑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桑树品种;抗寒性;丰产性中图分类号 S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2-067-02Study on Cold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in Mulberry Varieties Cultivated in Alpine RegionYIN Pei-yao, JIN Hu, QU Yue-jun et al(Mudanjiang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Heilongjiang 157009)Abstract [Objective] An experiment was done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cold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of 12 Mulberry varieties introduced from alpine area. [Method] Dieback rate and cold resistance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introduced 12 Mulberry varieties and local small leaves of Mulberry; leaf number per plant among the varieties and leaf yield per plant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difference in cold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of these Mulberry varieties introduced from alpine area is quite big. [Conclusion] A theoretical basis was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berry industry in alpine region.Key words Mulberry varieties; Cold resistance; High yield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科技计划应用研究项目(sgzjY2010004)。

会东县桑树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会东县桑树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会东县桑树品种区域试验初报赵元梅;邱朝富;刘光荣;向荣辉【摘要】会东县地处四川省攀西优质蚕桑产业基地核心区,为选择适宜该地区气候特点,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改变当地桑树品种单一,桑树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现状.会东县在地处金沙江畔的鲁吉乡热水村建立桑树品种比较园,引进10个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经过比较试验,云桑1号、南1号、川桑98-1、丰田5号等桑树品种在当地表现较好,可逐步替代湖桑、油桑、充桑等老品种.【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4(042)003【总页数】2页(P15,18)【关键词】桑树;品种;区域试验【作者】赵元梅;邱朝富;刘光荣;向荣辉【作者单位】会东县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会东 615200;会东县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会东 615200;会东县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会东 615200;凉山州蚕业管理局,四川西昌 615000【正文语种】中文会东县于2011年在位于金沙江畔的鲁吉乡热水村建立桑树品种比较园,开展桑树品种区域试验,从中选择出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良桑树品种。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1 桑树品种比较园的建立与管理1.1 桑树品种比较园2011年秋,在桑树品种比较园内采用宽行6尺 (2m),窄行 2尺 (0.66m),株距1.5尺(0.5m),错窝栽植的“6215”桑树栽植模式,栽植实生桑苗。

1.2 品种的引进与嫁接2012年春,在桑树品种比较园内将四川省蚕业研究所提供的川桑、丰田系列桑树品种穗条与当地桑树品种穗条,按照试验区一个宽窄行一个品种的要求,在2011年栽植的实生桑进行嫁接。

1.3 桑园肥培管理2012年3月桑树嫁接成活后,5月初在离地30㎝处统一摘芯定主干,使其在一年内形成主干和一级支干以达到迅速建园的目的。

桑树品种试验园的肥培管理与当地常规桑园管理相同。

2 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从2013年春季开始,专人负责对桑树品种生长情况、桑叶产量、养蚕成绩进行数据采集,重点调查桑叶产量、桑叶质量、抗逆性等指标。

不同桑树品种抗寒性的比较试验

不同桑树品种抗寒性的比较试验

种 育 164号
53. 8 167
秋 雨 (C K )
32. 3 100
(下转第 37 页)
Ξ 收稿日期: 2001- 12- 09 作者简介: 李冬梅, 女, 38 岁, 大专, 农艺师, 从事蚕桑技术研究, 先后在《中国蚕业》、《科技信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 16 页) 表 3

目 平均枯梢率 (% )
指 数


育 16号
梨 叶 大
凤 桑 5号
铁 耙
延 农 33
辽 桑 44号
宁 夏 1号
腰 岭 2号
益 都 大 白 条
小 鸡 冠
吉 湖 4号
吉 陶
牛 筋
风 桑 1号
秋 雨
19. 34 17. 34 16. 72 21. 9 18. 28 18. 40 22. 21 25. 3 19. 25 32. 05 20. 49 29. 62 32. 05 18. 32 32. 3
1. 2. 3 统计两年平均各区枯梢率, 各品种
提高桑蚕生产水平, 我所对 49 个品种桑做了抗寒 平均枯梢率, 统计各品种叶的大小、条长、节间长,
性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与对照品种比较抗寒性和产叶量。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试验调查结果
1. 1 试验材料 引进品种桑 48 个, 以秋雨
从试验比较调查的结果看: 抗寒与不抗品种桑
60 54 52 66 57 57 69 78 60 99 88 92 99 57 100

桑树不同季节剪伐对比试验

桑树不同季节剪伐对比试验

桑树不同季节剪伐对比试验作者:史大恩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11期桑树剪伐是桑树栽培管理技术上的主要环节。

改变剪伐季节,采用晚夏伐或早秋伐,让桑树重新萌生枝叶,叶片嫩、硬化迟,叶质好;枝条短,便于采叶;同时抑制部分病虫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和蜘蛛类、蓟马类、粉虱等,从而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批次和年养蚕量,提高亩桑产值。

2013年以来,香格里拉市发展生物产业办蚕桑办公室与上江乡种桑养蚕协会连续开展了桑树秋伐试验,探索在不同时期对桑树进行伐条对桑树的生长发育、产叶量、抑制桑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从而改进桑树栽培管理模式、提高产叶量、增加蚕桑产业经济效益。

2015年继续开展桑树秋季伐条的工作。

1 试验地点和桑园选择根据试验设计要求,适合桑树春伐、夏伐、春伐+秋伐3种剪伐处理的地点只能是热区和亚热区,因此将试验的地点选在香格里拉市上江乡良美村,当地海拔1900米,年降水量680毫米,年平均气温25℃。

试验时间为2015年1-12月。

供试桑园选择沙壤旱地桑园,桑品种为农桑14号嫁接桑,2010年种植,每亩栽植1200株,中等肥力。

2 试验方案通过试验旨在弄清不同季节剪伐对桑树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改进桑树栽培管理模式、合理布局全年养蚕批次创造条件。

本试验设为单因素设计,有春伐、夏伐、春伐+秋伐3个处理,每处理的桑园管理措施一致;在同一时间内,调查其春、秋两季的产叶量,并分别折算出全年单株产叶量,且就产叶量进行比较;在同一时间内,逐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

试验过程要记录中耕、施肥、灌溉、喷药、剪伐等农事时间、种类和数量。

调查从展叶期开始,至桑条止心95%为止,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每周调查一次,桑树生长情况每2周调查一次。

3 试验经过试验设春伐、夏伐和早秋伐(春伐+秋伐)3种处理,春伐为12月26日伐条,夏伐为5月5日伐条,早秋伐为1年两次伐条,春伐时间为12月26日伐条,秋伐时间为6月17日伐条。

关于“克旱寒”在桑树上使用效果的试验再报

关于“克旱寒”在桑树上使用效果的试验再报

关于“克旱寒”在桑树上使用效果的试验再报
朱留芳;包多保
【期刊名称】《江苏蚕业》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克旱寒”是由江苏省蚕桑学会提供的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抗旱抗寒性良好,且有显著增产作用的新型药物。

1996年春季,我们用“克旱寒”在桑树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秋季再次进行了桑树喷施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整理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溧阳市茶亭镇杨家边村前瑶墅。

蚕户4户,每户试验桑田面积均在1亩以上,各设空白对照区。

管理情况基本相同,以资调查比较。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朱留芳;包多保
【作者单位】溧阳市茶亭镇多经站;溧阳市蚕桑指导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8
【相关文献】
1.克旱寒在苹果梨树上的喷施效果 [J], 曲柏宏;赵京秀
2.关于“克旱寒”在桑树上使用效果的试验报告 [J], 朱留芳;包多保
3.“桑农乐”农药在桑树上使用试验初报 [J], 杭忠宝;贲坤杰;李志贵;吕广祥;仲伟荣
4.关于喷布“克旱寒”对春期桑叶增产作用的试验初报 [J], 朱留芳;包多保
5.寒旱山区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J], 李良斌;王耀;雷成军;王爱民;沈臻;马立堂;李鸿满;赵生香;孙建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树品种和杂交组合耐旱性评价研究报告

桑树品种和杂交组合耐旱性评价研究报告

桑树品种和杂交组合耐旱性评价研究报告朱方容;石华月;陈芳;林强;邱长玉;曾燕蓉;朱光书;宾荣佩;陈小青;崔秋英;张朝华【期刊名称】《广西蚕业》【年(卷),期】2018(55)4【摘要】为了解桑树品种及杂交组合的耐旱性,利用现有旱地桑品种试验圃,在干旱季节调查桑树新梢生长状况,评价129份桑品种(杂交组合)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对比3个试验圃117个杂交组合,评出耐旱性强的组合1个,耐旱性较强的组合22个;评价现行桑树良种的耐旱性,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杂交组合)6个,其中桑特优1号、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优12为广西育成,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多年,在石山坡旱地、丘陵山坡地、台坡旱地种植均适宜种植,为耐旱、耐贫瘠桑品种.【总页数】5页(P1-5)【作者】朱方容;石华月;陈芳;林强;邱长玉;曾燕蓉;朱光书;宾荣佩;陈小青;崔秋英;张朝华【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8.2【相关文献】1.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J], 韩登旭;石书兵;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杨杰;邵红雨;李铭东2.苏丹草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方法及种质耐旱性筛选 [J], 桂枝;高建明;袁庆华;罗峰;裴忠有;孙守钧3.多倍体桑树品种在原蚕生产上应用的研究Ⅱ.多倍体杂交组合饲养原蚕效果 [J], 罗国庆;唐翠明;肖更生;郭展雄;吴剑安;任德珠;王森财;陈普照;黄星光;农朝志;张永文;彭许增4.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与耐旱性鉴定指标筛选 [J], 李阳阳;周清元;殷家明;李加纳;刘列钊;唐章林;李驰;任俊洋;李志;张晋峰;吕蓉蓉;张恒;吴丹;王芹5.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与耐旱性鉴定指标筛选 [J], 李阳阳;李驰;任俊洋;李志;张晋峰;吕蓉蓉;张恒;吴丹;王芹;周清元;殷家明;李加纳;刘列钊;唐章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桑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研究

不同桑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研究

Wa t e r S a t u r a t i o n De i f c i t a n d Ma l o n d i a l d e h y d e
R E N Y i n g — h o n g , Y I N F u . q i a n g ,L I U S o n g — q i n g ,Q I We i — l i n a g ( 1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i s t r y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 C h e n g d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i e h u a n C h e n g d u 6 1 0 0 1 3, 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S c i e n c e
2 0 1 6年 2 9卷 1 1 期
V0 1 . 2 9 No .1 1
西





2 58 3
S o u t h we s t C h i n a J o u na r l o f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8 2 9 ( 2 0 1 6 ) 1 1 — 2 5 8 3— 0 5
在干旱胁迫下, 各 桑树 品种 间叶绿 素含量 、 水分饱和亏及 丙二醛 的含量 变化 叶呈 负相关 , 差异极显著。在轻度 干旱胁迫 时, 叶绿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且达到最大值 , 而水分饱和 亏及丙 二醛 的含 量变化不 明显。在 中度 干旱胁迫 时, 叶绿素含量 变化呈 下降趋 势, 水分饱和亏及 丙二醛 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 , 变化幅度 均较 为缓慢 , 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均较大 , 这表 明随着干旱胁

桑树在山区造林中的应用推广和试验

桑树在山区造林中的应用推广和试验

桑树在山区造林中的应用推广和试验桑树因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土壤要求低以及优良的经济价值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

在山区造林中,桑树的应用推广和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桑树的特点、在山区造林中的应用推广和试验情况以及未来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桑树的特点桑树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盐碱和适应性强的树种,在山区地区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它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在2-3年内就可以达到2-3米高,5年内便可进行第一次采摘,10年内基本上成林。

这对于山区的造林工作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提高造林效率。

桑树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

桑叶可饲养蚕蛾,生产桑蚕丝,桑茧可用于制作丝绸,桑果可制作食品,桑木可制作家具等。

在山区地区,种植桑树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起到了“绿色增收”的双重效果。

二、桑树在山区造林中的应用推广和试验情况在我国的山区地区,桑树已经开始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些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在推广桑树种植的也进行了一些试验性的研究与实践。

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将荒山荒地利用起来,种植桑树。

他们提供桑树苗木的补贴,并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进行桑树的种植和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许多山区地区的荒山便焕然一新,变成了桑树绿洲,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些科研机构也对桑树进行了一些研究与试验。

他们通过选取不同品种的桑树,研究其生长习性、抗逆性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特点,为桑树的推广和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些试验性的桑树种植基地也得到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为桑树在山区造林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渐增加,种植桑树已经不再单单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更多的是看中了桑树的经济价值。

桑蚕丝、桑果等的加工以及销售,将会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从而增强了农民种植桑树的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桑树的种植也将得到更多的科技支持。

未来,随着对桑树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桑树的种植与管理将变得更加科学化,增加了产量的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桑树种植的效益。

桑树品种大十与育71-1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桑树品种大十与育71-1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桑树品种大十与育71-1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孙敬华;王岩松;丁春美
【期刊名称】《蚕桑通报》
【年(卷),期】2009(40)4
【摘要】@@ 随着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东桑西移工程的整体推进,加之连续几年桑茧价格持续偏低,国家对种粮补贴的标准不断提高,我市桑园面积逐年减少,蚕农管桑积极性低落,养蚕数量、单位面积桑园效益大幅下降,单纯的栽桑养蚕增收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广大蚕农面临失去原有的增收途径.为提高蚕桑生产的整体效益,我们开展了以果桑代替原有桑品种、主动减少桑蚕饲养数量、增加桑果产量的技术研究,从而达到发挥蚕农传统技术优势、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孙敬华;王岩松;丁春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林业中心,江苏,泰兴,225400;江苏省泰兴市林业中心,江苏,泰兴,225400;江苏省泰兴市林业中心,江苏,泰兴,225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育71-1桑异形新梢调研初报 [J], 丁春美;王岩松;栾炳群;薛忠庆;王承元;王春红
2.育71-1桑异形新梢调研初报 [J], 封明华;丁春美;王承元;王岩松;王春红;吴日胜
3.优质果叶两用桑"大十"与湖桑"育71-1"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J], 孙敬华;王岩松;丁春美;李亚东
4.水稻软盘育抛秧与水育秧手插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J], 许建春;陈斌;游理健
5.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小蚕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对比试验初报 [J], 钟利军; 姚金宝; 邓真华; 王军文; 杜贤明; 尹志亮; 李丽梅; 王冬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保Ⅰ号、桑保Ⅱ号”对桑疫病防治效果试验初报

“桑保Ⅰ号、桑保Ⅱ号”对桑疫病防治效果试验初报

有 一定 差 异 。与 无 肥 区对 照 , 效 肥 区增 产 2% , 增 1 配方 区增产 1% , 等养分 区增 产 7 , 1 % 等价 格 区增 产
5 。试验 表 明 : % 增效 复合 肥在 桑 园上应 用有 较 明显 的增 产效果 。本次 试 验 仅 是初 步调 查 结 果 , 原 蚕 对
文 章 编 号 :0 0— 7—1 0 1 21 0 4— 0
267 ) 25 1
目前 如皋 市 630 m 桑 园 中 , 7 — 0 k 育 11品种 桑栽
植 面积 占全 市 桑 园 总 面 积 的 9 % 以上 。 由 于该 桑 0 品种 对 桑 疫 病 的 抗 性 较 差 J 加 上 我 市 春 季 多 大 ,
氯化钾 5 6 7×1 0 12=12 1 /6 5= . 1 1/ 0=1 . 12 无肥区 : 不施人 任何 肥料 。
35 桑叶采 摘 、 量 : 验 区 内新 梢 叶 和 三 眼 叶统 . 称 试
产量 、 质量 的具 体作 用 , 有待进 一 步试验 论证 。
江 莩争卫 21年 期 0 第3 0
病株率 、 枝率。 病
物药 品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0m 10 l塑 瓶 包 装 , 号 批 00 1 , 瓶 含 有 效 成 分 5 0 0 g 使 用 浓 度 为 96 5 每 0m ,
1 0 p 即 1瓶加 水 5 k 。对 照药 物选 用 7 %农用 0 p m, 0g 2 链 霉素 , 由安 庆 宜农 生 物 工程 有 限公 司生 产 ,5 粉 1g
1 / 7×1 =0 3 5 66 5 .3 7=3 /1 37 0=3 . 37
等养分 区 : 尿素 8867×1 0 18= 9/0=1. ./ 6 5= .9 18 1 98

干旱条件下不同桑树品种的生长反应

干旱条件下不同桑树品种的生长反应

干旱条件下不同桑树品种的生长反应
韩世玉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06
【摘要】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对桑树品种云桑1号、湘7920、湖桑32、育7-11、农桑8号、农桑9号夏伐后的夏秋季生长性能、产叶量等的测定分析表明:干旱会影响夏伐桑树的发芽数量、枝条长度、桑叶产量、叶质性状及产叶量,而且因品种不同,影响的程度有差异.品种受干旱影响的程度为:农桑8号>湘7920>云桑1号>农桑9号>育7-11>湖桑32.不同性状受干旱影响的程度是:枝条总长度>kg叶片数(叶片厚度)>枝条平均长度>单位条长产叶量>叶面积.综合比较,湖桑32号、育7-11在参试品种中较抗旱,湘7920虽然在干旱条件下的产量最高,但其重要性状指标的减少率也偏大,不宜作为抗旱品种.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韩世玉
【作者单位】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8.4
【相关文献】
1.干旱条件下不同春伐时期对春季桑树发芽及生长的影响 [J], 王永红;张仕花;李刚;朱红玉
2.干旱条件下不同滴灌量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J], 丁福章;孔德钧;袁有波;卢贤仁;雷波;陈杰;李伟鹏
3.不同干旱条件下焕镛木的生长及光合特性 [J], 卢志锋;聂珍臻;蓝学;覃德文
4.自然极度干旱条件下胡麻品种不同播种期的二次生长表现 [J], 乔海明;米君;李爱荣;李世芳
5.覆盖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探讨 [J], 王俊雅;胡兵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树新品种主要性状调查初报

桑树新品种主要性状调查初报

桑树新品种主要性状调查初报戴建忠;陈伟国;马汉良;唐小兰;褚金明【期刊名称】《蚕桑通报》【年(卷),期】2009(40)1【摘要】桑叶是蚕桑生产的基础。

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引进和推广优良桑品种对提高桑叶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海宁市在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支持下,于2002年在周王庙镇建立面积为2255m2的桑品种资源圃,分属2家农户.分批引进种植近年来国内科研单位育成的桑树新品种35个。

栽植密度为667m2栽800株,每个品种52株,未设置重复,中干偏低养成,统一各品种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桑园管理措施。

通过对第一批栽植的20个桑品种(品系)成林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调查对比,初步掌握了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质量和抗性等基本特点,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3个桑品种,供各地在选择桑品种时参考。

【总页数】4页(P31-34)【作者】戴建忠;陈伟国;马汉良;唐小兰;褚金明【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314400;浙江省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314400;浙江省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海宁,314400;海宁市周王庙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海宁市周王庙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相关文献】1.家蚕新品种873×874综合性状调查初报 [J], 吕广植2.广西桑树主要病害调查初报 [J], 李乙;朱方容;陈小青;林强;邱长玉;朱光书3.攀西地区桑树主要虫害调查及防治初报 [J], 陈伟;王向东;陈明雄;冉龙萍;杨成珍;陈仲文4.桑树品种“铜溪香”的选择及经济性状比较试验初报 [J], 王宣德5.湖北主要优良板栗品种性状调查及授粉试验初报 [J], 徐育海;张力田;张仕辉;黄国平;苏祥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桑品种的抗病力强弱情况调查初报

不同桑品种的抗病力强弱情况调查初报
查 , 结 果 见 表 1 其 。
表 1 农 桑 系列各 桑品 种发病 情 况调 查 统计
供试 品种 接穗从 浙江 省农科 院蚕研所 引进 , 其 品 种 分 别 为 “ 桑 8号 、 农 桑 1 农 ’“ ’ O号 ” “ 桑 1 、农 2
号”“ 桑 1 、农 4号 ” “ 桑 1 和 璜 4号 ” 。
维普资讯

1 ・ 6
蚕 桑 茶 叶通 讯
总第 19期 0
不 同 桑 品 种 的 抗 病 力 强 弱 情 况 调 查 初 报
金 春淮 谢 友 祥 毛美 秋 卢 龙 法
( . 江 省 丽 水 市农 业局 3 30 2 松 阳县 农 业局 3 3 0 ) 1浙 2 00; . 240
主要 处 理 措 施 基 本 一 致 。 从 1 O月 开 始 , 续 三 年 在 连
这个 时 期 对 该 三 户 的 全 部 参 试 桑 树 进 行 实 地 逐 株 的
发病情况调查统计 。
3 试 验 结 果
在 对 嫁 接 换 种 试 验 的 调 查 中发 现 由 浙 江 省 农 科
1I 试验地点 .
选 择 在 松 阳 县 象 溪 镇 南 洲 村 19 97年
夏 伐 后 受 桑 树 黄 化 型 萎 缩 病 严 重 危 害 的 溪 滩 桑 园
内 。其 原 栽 桑 品 种为 荷 叶 白 、 乡青 等 品 种 , 桐 土壤 质
地为砂壤土 。
院蚕 研所育成 的个别农 桑品种单株表 现出具有 较强 抗 桑 树 黄 化 型萎 缩 能 力 的迹 象 。但 由 于 嫁 接 换 种 的 各个 参 试 品 种 其 数 量 本 来 不 多 , 且 嫁 接 后 成 活 的 而
1 试 验 地 点 和 时 间

不同桑树品种茎叶解剖结构的耐旱性特征研究

不同桑树品种茎叶解剖结构的耐旱性特征研究

不同桑树品种茎叶解剖结构的耐旱性特征研究桑(Morus alba L.)属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桑科,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重要的经济树木,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其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联系的系统研究。

为此,本实验对来源于不同气候区域的桑树品种进行解剖结构研究,对不同品种的解剖结构方面的抗旱性指标进行比较,揭示桑树品种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联系,从而找到抗旱桑树品种解刨结构特征,为优良抗旱品种的筛选提供结构解剖学依据。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吴堡桑、甜桑、白桑、陕桑305、新一之濑、一之濑、育711、育2、湖桑32)、不同时间(5月、7月、9月)、不同地点(周至、陕北)桑树的叶片和茎为实验材料,对材料进行石蜡切片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摄像机对不同品种桑树叶片和茎的微特征结构进行观察摄影和统计分析。

测定出叶片的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并计算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测定出茎的木质部、韧皮部、髓的厚度及导管的直径及密度,计算木质部与茎面积之比,韧皮部与茎面积之比,维管组织与茎面积之比,髓与茎面积之比等。

对所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并用SPSS来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在不同品种间进行叶片解剖方面的抗旱性指标分析中,选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等几个解剖结构特征作为抗旱性指标进行测定;在茎的解剖方面的抗旱性指标分析中,选用导管孔径和密度、木质部占比、韧皮部占比、维管组织占比、髓占比作为解剖结构的抗旱性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多数月份导管密度和上表皮厚度无显著差异,其他参数均有极显著差异或较显著差异,差异情况随采集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经过LSD多重比较可发现:这些抗旱性指标的灵敏度有着先后顺序。

其中可作为信得过的抗旱性指标来对不同品种桑树进行抗旱评价的高灵敏度指标为叶片厚度、栅海比、木质部占比、韧皮部占比、髓占比;较高灵敏度指标为叶上角质层厚度、下表皮厚度和导管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寒地区桑树不同品种物候期与抗旱试验初报
陈赞华
【摘要】在吉林省白城市对向海1号、冀桑2号等7个桑树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和抗旱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向海1号桑抗旱能力最强,可在降雨量200 mm 的年份正常生长而基本未出现旱象;冀桑2号、辽育8号、辽鲁11号次之,藤选1号、龙桑1号、桲椤桑的抗旱性相对较差,但均未出现干梢、枝条枯死现象.向海1号桑的物候期和物候相均早于其它品种,桲椤桑、龙桑1号、辽育8号、冀桑2号次之,对当地气候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0(039)006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桑树;品种;抗旱;对比试验
【作者】陈赞华
【作者单位】白城市林业局,吉林,白城,1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8
桑属(Morus L.)植物约有12种,产北半球温带或亚热带,我国有9种。

桑树品种是进行蚕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选用优良桑品种可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蚕业生产经济效益。

我国桑树栽培历史悠久,桑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蚕业生产遍
布全国。

目前全国各地保存的桑树品种资源多达3 000余份,是世界上桑树品种
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桑树品种的抗寒、抗旱性就成为桑产业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几年来,作者针对寒冷的气候开展了桑树良种引种选育和当地野生桑树的选优等研究工作,成功选育出了6个抗寒性强的桑树品种。

然而由于近几
年气候干旱,尤其是东北西部地区旱情严重(一些杨树出现了枯稍甚至是死亡现象),因此,在桑树抗寒性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抗旱性对比试验,旨在筛选适宜干寒地区栽培的品种。

1 试验地点与自然条件
试验地位于白城市林科院试验林场,地理坐标:44°55'~45°09'N,122°05'~122°31'E,年平均气温4.4℃,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3.0℃,极端最高气温38.0℃,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7.5℃,极端最低气温-39.2℃;年均无霜期135 d。

年平静降水量408.8 mm,年均蒸发量1 846.1 mm。

年平均风速4.0 m·s-1。

试验地土壤为轻度盐碱化草甸淡黑钙土,pH 8.32,含盐量0.05%。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参试品种与来源
以桲椤桑、龙桑1号、藤选1号、辽鲁11号、辽育8号、冀桑2号、向海1号
为抗旱性试验参试品种,以秋雨桑为对照。

其中向海1号是从当地野生蒙桑资源
中选育出的品种,其它均为不同时间引进的桑树品种,详见表1。

表1 参试桑树品种及其来源序号品种名称引(选)种时间/年引(选)种地点品种来
源1桲椤桑 2000沈阳农业大学山东2龙桑1号 2000 哈尔滨黑龙江3藤选1号2004 吉林永吉山东4辽鲁11号 2003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5辽育8号 2003 沈
阳农业大学辽宁6冀桑2号 2004 河北承德河北7向海1号 1999(选优) 吉林通
榆吉林8秋雨桑(ck) 1999吉林永吉朝鲜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单株小区,5次重复。

观测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和物候相表现,以及不同品种的抗旱能力差异。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桑树品种的物候期
在试验地对参试的桑树品种进行物候观测,结果见表2。

表2 桑树新品种物候期对比表序号品种名称萌动期/日.月发芽期/日.月展叶期/日.月封顶期/旬落叶期/旬1 桲椤桑 5.5~5.1 2 5.1 2~5.2 0 5.2 0~5.3 0 9中 1 0下2 龙桑1号 5.3~5.1 0 5.1 0~5.2 0 5.2 0~5.3 0 9中 1 0下3 藤选1号5.4~5.1 1 5.1 1~5.1 8 5.1 8~5.2 9 9下 1 1下4 辽鲁1 1号 5.1 0~5.1 5 5.1 5~5.2 0 5.2 0~6.1 9下 1 1下5 辽育8号 5.7~5.1 2 5.1 2~5.1 9 5.1 9~5.2 9 9下 1 0下6 冀桑2号 5.9~5.1 6 5.1 6~5.2 4 5.2 4~6.1 9下 1 0下7 向海1号 5.1~5.8 5.8~5.1 5 5.1 5~5.2 5 9上 1 0中8 秋雨桑( c k ) 5.3~5.1 0 5.1 0~5.2 0 5.2 0~5.3 0 9上 1 0中
通过表2可以看出,向海1号的萌动期、发芽期、展叶期、封顶期和落叶期均早于其它品种,这是乡土树种在长期自然选择作用下一种适应性表现,对照品种秋雨桑与之表现相似。

桲椤桑、龙桑1号、辽育8号、冀桑2号在物候上比较接近,物候期与物候相略晚,而辽鲁11号、藤选1号等在物候上比较接近,萌动期相对较晚,11月上旬才开始落叶进入休眠。

3.2 不同桑树品种的抗旱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每个桑树品种的抗旱性差异,作者于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对其进行了抗旱性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2006、2007年不同桑树品种抗旱能力比较注:每个品种调查5个标准枝;6月份灌水1次。

序号品种名称年份标准枝平均叶片数/片·枝-1平均干枯叶片数/
片·枝-1平均干枯比例/%枯叶状态2006 35.0 5.0 14.3 1 桲椤桑中部叶个别干枯2007 44.5 10.5 23.6 下部叶脱落,中部整片或叶缘枯死2 龙桑1号3 藤选1号4 辽鲁11号5 辽育8号6 冀桑2号7 向海1号2006 62.5 18.5 29.6 下部叶干枯
不落2007 72.5 48.5 66.9 叶干枯不落,只有顶部叶完好2006 41.5 9.5 22.9 下部叶干枯不落2007 47.5 33.0 69.5 叶干枯不落,只有顶部叶完好2006 54.0 4.5
8.3 中下部叶个别枯萎,叶缘枯死2007 64.0 7.4 11.6 只有中部叶整片或叶缘枯死2006 50.5 5.5 10.9 下部少数叶枯萎2007 50.5 5.5 10.9 下部少数叶枯萎2006 69.5 5.0 7.2 中部个别叶枯萎2007 69.5 5.0 7.2 中部个别叶枯萎2006 56.0 0.0 0.0 整株叶片正常2007 65.5 3.5 5.3 中部个别叶叶缘枯死8 秋雨桑(ck) 2006 47.5 3.5 7.4 中部个别叶枯萎2007 51.5 4.5 8.7中部个别叶枯萎
从两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向海1号抗旱能力最强,可在降雨量200 mm的年
份正常生长而基本未出现旱象;冀桑2号、辽育8号、辽鲁11号次之,藤选1号、龙桑1号、桲椤桑的抗旱性相对较差,但均未出现干梢、枝条枯死现象(2006年5月至8月期间降雨量为228.5 mm,2007年5月至8月期间降雨量为33.0 mm)。

4 小结
随着白城市翰海桑田工程的快速发展,且由于气候干寒,需要大量耐旱抗寒的桑树优良品种,因此积极开展实验研究,筛选优良品种意义重大。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白城市的自然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向海1号桑抗旱能
力最强,可在降雨量200 mm的年份正常生长而基本未出现旱象;冀桑2号、辽育8号、辽鲁11号次之,藤选1号、龙桑1号、桲椤桑的抗旱性相对较差,但均未出现干梢、枝条枯死现象。

向海1号桑的物候期和物候相均早于其它品种,桲椤桑、龙桑1号、辽育8号、冀桑2号次之,对当地气候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中国木本植物种子[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