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根源对策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遍。
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必须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1.1 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抗生素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如目前呼吸道感染疾病部分为病毒所致,而在我院治疗该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5%以上。
另外,抗生素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
1.2 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有的医师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广谱的抗生素越好,甚至认为哪种抗生素药物是新药、价格高的就是疗效好的药,而没有意识到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轻重、抗菌谱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抗生素。
主要表现为用药起点高,未能按照抗生素分线管理来使用药物,有时轻、中度感染就直接使用二、三线药物。
如门诊经常有病人因饮食卫生而致腹泻、伴有腹痛, 无其它症状,医生在喹喏酮药物的选择上,经常选择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其实可首选价格相对低廉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注射液。
轻易使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很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二重感染及其它不良反应,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1.3 重复给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我院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医生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常常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然而,长期以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医患观念不合理。
患者倾向于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而有些医生为了满足患者的要求或减少患者的不满意,往往会过度开具抗生素。
第二,医生对感染的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有限。
有些医生未能正确判断感染的类型,导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三,庞大的市场推动了抗生素的滥用。
有些药企为了推广抗生素,往往通过广告等手段夸大药物功效,使患者误以为抗生素能够治疗所有的感染。
第四,患者的自行用药也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下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由于细菌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压力的作用,不断出现耐药性较高的细菌株,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效。
其次,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
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会增加医疗费用,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最后,滥用抗生素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针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人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
其次,加强医生对感染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第三,加强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对滥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
第四,加强抗生素的研发和创新,开发新的抗生素和替代方案,减少对传统抗生素的依赖。
综上所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医患观念不合理、医生知识有限、市场推动和患者自行用药。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论文
浅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一些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提出安全、有效、合理的控制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对策,提高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
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各科医生的部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生素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71.9%,抗生素应用不合格率达12.3%。
结论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现象比较普遍,需加强医院抗生素的管理,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 抗生素管理不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45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11-01抗生素是医院使用最广泛、应用数量最多的药物,自问世60多年来,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可导致变态反应、毒性反应、致病菌耐药、二重感染、甚至灾难性后果。
在国内,尽管在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和规范抗生素使用方面都已经达成共识,但文献报道的不合理应用率仍居高不下,目前还不能很有效的遏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部分处方进行分析,提出安全有效的控制抗生素应用的对策。
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各科医生住院和门诊处方8500张,根据国内外文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对其中存在的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8500张处方中,应用抗生素的处方为6112张,占总处方数的71.9%,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046张,占总处方的12.3%。
3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分析3.1 缺乏用药指征的抗生素滥用目前医院的一些医生喜欢把抗生素列为常规用药,但很多疾病与细菌感染无关,比如未查明原因的发热、病毒性感染等,连上呼吸道感染也不都是细菌引起的,抗生素在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才有意义,无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会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延误治疗,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担。
因此,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基层医师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及对策
基层医师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及对策笔者多年在基层工作经验、分析总结,通过阐述基层医师因医疗条件受限、及医学知识不足,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表现,并针对性作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意义,从而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标签:基层医师;滥用抗生素;合理;方法目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抗生素应用十分普遍,使细菌性疾病得到控制,特别是基层农村,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从而探讨在临床工作,正确、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指导临床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1.1抗生素盲目应用由于基层医疗条件受限,缺乏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对一些疾病病因难于作出明确诊断;又不能开展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所以对抗生素盲目应用,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
例如:病毒性感冒、咽炎、喉炎,牙痛、角膜炎、头痛、腹泻、甚至于妇科中痛经、月经不调,风湿、外科扭伤等。
1.2不合理的联用由于医学知识所限同时盲目追求疗效,对药物机理、相互作用拮抗不掌握,错误认为尿道炎甚至是三联:头孢类+替硝唑+氧氟沙星,以至于造成有些患者一看病就要抗生素两联以上,一种抗生素以为不起作用。
1.3同一类药物重复连用头孢类连用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连用青霉素很常见,其次奥硝唑连用甲硝唑、替硝唑,小诺霉素连用阿米卡星等,此外十分严重的是除抗生素外活血化淤药两样、三样联用,如血塞通联用丹参联用红花。
1.4不合理的其他应用常见的有杀菌剂联用抑菌剂,头孢类联用阿奇霉素、头孢类联用克林霉素十分普遍,还有青霉素联用红霉素等;拮抗作用抗生素聯用,林可霉素联用红霉素、林可霉素联用卡那霉素,甚至克林霉素与阿米卡星联用加重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
1.5剂量不合理最主要的问题是剂量偏大、疗程不足。
有些基层医生盲目追求所谓”疗效”,缩短疗程、盲目加大剂量;不参考药物半衰期,不掌握血药浓度,有些门诊图方便将一天几次抗生素量一次输完,如上述不合理应用普遍是头孢噻肟钠3.0g联用青霉素800万或1000万;头孢噻肟钠3.0g联用氨苄西林5.0g,甚至用头孢他碇3.0g联用替硝唑1.0g左氧氟沙星0.4g等。
《浅谈我院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浅谈我院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应用分析》1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原因1.1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性反应,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性反应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1.2抗生素储备量越多越好由于现在就医费用日益昂贵,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储备包括抗生素在内的药品;而药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大量药物储备很容易造成药品过期,而且药品一般都需要相应的存储条件,一旦服用了过期、变质、失效药,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甚至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1.3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而异,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1.4无规律服用抗生素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但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1.5抗生素越多药效越好许多患者使用抗生素一两见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多种抗生素。
其实,对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3~5d。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严重感染患者应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正确使用抗生素。
1.6抗生素是消炎药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性反应,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性反应就没有疗效。
而且,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
如果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性炎性反应,会引起菌群失调,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浅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预防措施
浅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不合理利用抗生素的原因,制定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以期改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入院的500份住院处方,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并提出相应的预防解决措施。
结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病例89例,占17.8%,其中用药指征不明确36例,抗生素联合应用不合理27例,抗生素过敏11例,其他原因15例。
结论对临床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需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更好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预防对策规范性抗生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061-02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占临床用药首位,对人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今在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亦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基层的医疗机构,已经造成非常严重后果,比如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产生,对人体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的同时也浪费大量的药物资源[1]。
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临床处方,对其中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加以总结,并找出引发原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的病例中抽取500份,根据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500份病例进行分析统计,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的用法,用量配伍及联合用药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经总结后发现89份病例存在抗生素不合理利用,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类统计结果3 讨论3.1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1)社会因素:由于对抗生素缺乏有效的宣传,使患者不能正确的认识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很多自身疾病盲目的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2)医方因素:医生对抗生素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熟悉,导致在临床用药上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配伍的不规范,在未进行病原体鉴别和药物敏感试验的情况下,仅凭医生的经验性用药,疗效不理想时,多次频繁换药及联合用药,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及耐药菌的产生,另外医生在用药指征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如发热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及许多病毒性感冒也使用抗生素治疗,特别在基层医院,因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未能准确的掌握抗生素的禁忌症与适应症,忽略患者是否有感染症状,皆使用抗生素,甚至完全不顾抗生素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2]。
常见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常见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目的: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造福人类。
方法:采用现况分析法。
结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①用法、用量不合理;②合并用药不合理;③选用不当;④用药时间不对。
结论:抗生素滥用是社会严重问题,应提倡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
标签: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抗生素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近年来,对药品研究,特别是对抗生素的研究发展较快,先后上市的抗生素已有10余类,至少有150种。
高效、广谱、安全有效的新品种不断涌现,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了更广的选择余地,但同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逐渐成为临床上的问题。
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1.1 用法、用量不合理缓释片的主要特点为减少用药总量、减少服用次数、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疗效。
缓释片在临床上的用法错误最常见,如美丰(头孢氨苄缓释片),正确用法:2次/d,2片/次;而医嘱常常按常规用法给药:3次/d,2片/次,这样使用就没有发挥缓释片的优点。
再如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等)、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等为浓度依赖性药物[1],抑菌活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加,主要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无关。
另外,抗菌后效应(PAE)较显著,1次/d给药就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临床上常常是2次/d给药,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其注意。
而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PAE也较小,或没有PAE(除头孢曲松外),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与细菌接触时血药浓度超过最底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而临床上β-内酰胺类药物几乎都将1 d用药总量,以1次/d方法应用。
应该分2~4次给药,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歇时间的40%以上才能产生疗效,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则上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即1 d总量分3~4次给予,增加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
头孢氨苄片正常用法为4次/d,4片/次,而医务工作者则常按常规用法给予,即3次/d,2片/次。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10.忽视患者的全身状况,如 肝肾功能、免疫状态等。导致 患者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抗生素的排泄(Excretion)
大部分抗菌药物经肾排泄,部分经肝胆系统排出; 尚可分泌至唾液、泪液、支气管分泌物、痰液、乳汁中。 肾排泄: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大多品种、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等主要经肾排泄。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非主要经肾排泄,但也可在尿中 达到较高浓度。 肾功能减退时,主要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 延长,应适当调整剂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例4 男患,78岁,反复咳嗽、咳脓 痰,长期住院,诊断慢性支气管 炎急性发作 痰培养 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治疗 选用头孢哌酮4g /日,静脉 滴注
不合理用药分析
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 对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耐 药,应选用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 或碳青霉烯类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活性持续时间 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齐霉素等部分大环内酯类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唑类抗真菌药等。 主要评价指标: AUC/MIC T1/2ß PAE 如氟康唑,AUC0-∝/MIC=20可获得较好疗效。
Craig WA.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ibiotics(post congress of the 7 th WPPCCID,2000.)
AUC0-24/MIC(AUIC) Cmax/MIC SBA FBA等
SBA或FBA
指给药后可以杀灭99.9%细菌的最大血清或 体液稀释倍数,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是反 映PK/PD的综合参数。 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峰值 SBA应大于8,临床治疗方有效。 FBA可反映给药后脑脊液、胸腹水、胆汁、 胰液、尿液等体液杀菌效价,为控制局部感 染设计给药方案的参考依据。
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分析及对策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分析及对策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近年来,随着新抗生素的不断涌现,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抗生素,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由此可见,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选择抗生素并合理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抗生素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水平,笔者将医院门诊、住院两处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几种情况。
1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各科均广泛应用,使用率达70%以上,其中联用率高达40%,甚至出现二联、三联以上,最常见滥用为上呼吸道感染,入院给予2~3种抗生素治疗。
1.1试验性治疗和无规律性用药选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抗生素。
在临床中部分医生对病因不明、不能确诊的患者,根据临床经验而非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试验性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忽视药物动力学特征,随意缩短或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或次数,致使抗生素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或是药物剂量增大,这样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
1.2选药不合理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
主要表现在:能用杀菌药却选用抑菌药,能用窄谱药却选用广谱药,能用短效剂却选用长效剂等。
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患者健康。
1.3缺乏针对性,盲目使用抗生素部分医生不能根据患者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无法做到“对症下药”。
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不重视抗生素的用法、剂量、时间。
其具体表现为药不对症,如感冒用抗生素;老人、儿童用药剂量不减或没有根据药物说明书酌情减量用药;针对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没有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合理选择对肝肾功能无损害的药物等,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大甚至致死。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和滥用造成的各种危害,提出合理建议和解决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防治。
标签: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和滥用;防治对策1导致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的主要原因抗生素的滥用目前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造成这个难题的原因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问题,还有社会因素的影响。
1.1人为因素1.1.1患者因素:很多人对抗生素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认为其可以治疗一切与感冒、伤风、发烧、尿路感染等有关的炎症,导致错误用药。
还有人对抗生素过分依赖,只要有点症状就要用药。
还有人不愿按照说明或医嘱用药,而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决定用量。
1.1.2医务人员因素: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本该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医务人员往往不能科学合理选择如何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有时甚至混淆使用抗菌药或者无规律的使用抗生素,更有甚者个别医务人员盲目追求高利润使用高价格的新型抗生素,这些都不可避免造成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和滥用。
1.2社会因素1.2.1国家行政管理:虽然我国药监总局应经对藥品的管理颁布了多个法规,但由于监管与执行的一些问题,很多政策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导致药品的监管和使用还处于部分失控状态。
1.2.2药品市场混乱:我国的抗生素生产厂家众多,彼此之间竞争激烈,药品名称不统一,导致最终产品品种混乱,质量良莠不齐,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使用带来困扰和麻烦。
2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的危害2.1药物选择过程: 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如何使用抗生素应由医务人员根据临床患者病情需要作出判断,但很多医务人员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要求,治疗效果的需求等)不能完全根据用药指证而选择合理用药,导致部分患者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感染也使用抗生素。
最终可能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不能正确进行临床诊断从而延误病情的治疗。
在确认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各种抗生素药物的药理和联合使用原则,在药物选择时出现选用同一类或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或具有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药物等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最终导致药物毒性增强或者药物效果减弱,从而使患者的治疗失效或者发生副反应。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随着医药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的不断上市,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武器,但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仍然十分普遍,尤其是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了药品资源的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多,阻碍了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诸多原因也存在着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分析如下。
1 抗生素使用途径不合理从抗生素使用途径来看绝大多数是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而口服给药者所占比例很小,只有11.72%,这不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 忽视病原学检查有的医生使用抗菌药物不做病原学检查,包括血、大小便、痰等各种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仅凭传统经验使用。
所以会造成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不相适应,致使药物疗效差,甚至会发生双重感染。
3抗生素使用率过高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抗生素使用率必须控制在50%以下,而WHO要求的抗生素使用率必须低于 30%,抗生素平均使用率高达 71.11%,远远超过了国家的控制限度。
4抗菌药物用药的级别过高和价格昂贵由于新剂型、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增多,个别医生片面追求抗菌药物的高档化,来提高疗效及治愈率。
在医生使用第三、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和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很多。
这些抗菌药物不仅级别高而且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医疗费用上的负担。
5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时间过长此次调查围手术期术前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者33例,占使用抗生素病历总数的25.78%,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者48例,占使用抗生素病历总数的37.5%,只要在手术开始至缝合完毕这段时间人体的抗生素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就可抵御术后可能因细菌引起的感染,而且根据有关报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品种越多+ 用药时间越长+术后的感染率越高,因此为增强药物预防的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防止二重感染,应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并且应以加强无菌操作作为预防感染的最重要的手段。
临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和合理用药分析
浅谈临床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现象和合理用药分析【摘要】本文就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的解决对策作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不合理现象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57-011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常见问题1.1应用时间不合理在临床诊治中,只要是发热的患者,都使用抗生素;当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和肠痉挛等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时,首先使用抗生素。
然而对患者资料分析可以发现,急性上呼吸道干扰多是因病毒原因,占九成以上,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是在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的继发性细菌感染[1]。
1.2药物选择不合理由于患者心情急迫,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点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且存在越贵越好的心理,部分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使用抗生素时没有原则性,从而出现了广谱、昂贵和新型抗生素的滥用。
1.3未参照抗菌谱在诊治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照抗菌谱的要求而随意使用的情况,如经常出现青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实际应该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1.4未考虑药代动力学在进行药物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到药代动力学,如果药物的半衰期是11h,如复方新诺明,在使用时就不能每日3此给药,为达到合理有效的血药浓度,用药频率应该控制在每天2次。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肠道对药物是否吸收,如氨基苷类药物等。
1.5未考虑禁忌和个体差异考虑到个体差异主要是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年龄、是否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肝肾脏功能是否完好、免疫功能的实际情况等。
具体的表现为给儿童使用某些禁用、慎用和淘汰类药物。
儿童药物性聋哑的主要病因就是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12岁以下的患者应严格禁止使用,18岁以下的患者应慎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应严禁使用于8岁以下的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要慎用磺胺类药物。
抗生素不合理临床应用的相关因素探讨
抗生素不合理临床应用的相关因素探讨:所谓的抗生素,是自然界微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本质上是抗病原体,可以对于其它生命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起到干扰,细菌、真菌和一些动植物均可以产生。
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医学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临床治疗的发展和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安全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中,分析了当前临床实践中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于原因进行探讨研究,最终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出如何合理抗生素的建议,以期能够提供相应的实践和借鉴,最终促进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标签: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因素;临床效果一当前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探究(一)过多的联合用药当前的临床实践中,为了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而多采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虽然较之单独用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由此却极易增加药物的毒性,也增加了菌株出现耐药性的几率。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只要得出明确的诊断,即可利用单一的抗生素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并不需要联合用药,应当严格的控制联合应用抗生素的适应症[1]。
(二)医生水平限制医生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在实践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用药时的方法可不相同,多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治疗,不能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应用,最终为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留下了极大地隐患[2]。
(三)不能规范化进行病原体送检按照现代的治疗原则和相应规范,在对应于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前应当进行病原体送检,以期能够得出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更为科学的选择合适抗生素。
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生主观认识不足和医疗机构客观条件的限制,病原体送检率极低,许多医生单纯的依靠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最终为治疗造成了相应的隐患,最终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对我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原因及解决对策的探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 医疗观念的问题:患者对于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症过度依赖抗生素的心理,导致许多医生出于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不合理地开具抗生素处方。
2. 医患关系的问题:一些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会不合理地开具抗生素处方,以彰显自己的医疗水平。
3. 医疗体系的问题: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会过度使用抗生素,而且许多非正规医院和诊所也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4. 社会文化因素:一些患者认为抗生素是治疗感冒、发烧的神药,认为不开抗生素不好的医生“水平低”,因此一些医生出于应患者之需,不合理地开具抗生素处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医疗机构和个人医生的监管力度,规范处方行为,规定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2. 提高患者的医疗素养:通过开展医疗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于抗生素的正确认识,让患者明白抗生素并不是万能的药物。
3. 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对于滥用抗生素的医生进行严厉的惩罚,同时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对于患者健康的责任感。
4. 发展替代疗法:提高对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重视,让患者了解到除了抗生素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疗法可以治疗疾病。
如果我们能够从上述方面入手,相信对于我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也能减少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对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不仅仅是我国的困扰。
然而,我国的医疗体系和医患关系问题使得这一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在内。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以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规范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政府还需要加大对非正规医院和诊所的整治力度,杜绝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政府也可以在医疗宣传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患者的医疗素养,使他们能够对抗生素有正确的认识。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各级医疗单位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此导致的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所导致的耐药病原菌的增加不仅使医疗费用增高,而且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探讨和研究,现对其现象分析如下。
【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1.把抗生素当作“常规武器”把炎症病变和抗生素连在一起,处方时常把抗生素当作首选的常规武器,狂轰滥炸。
其实许多炎症病变和细菌并无关系,如扭伤引起局部肿胀是无菌性炎症,一般感冒许多是病毒性感染,连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也不都是细菌引起的[1],使用抗生素应在有细菌感染时才有意义。
2.把抗生素当作“预防药”所谓抗生素的预防用药,指的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扩散或病原体入侵,即在病原体构成全身性感染的威胁时,所采用的主动治疗,而不是为了怕发生感染和为了放心所采用的所谓的预防用药。
而现在有些人不管有菌无菌,只要有问题,就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但这种预防性用药极易产生耐药性。
实验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整个冬季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发作次数,只能是发作程度稍轻,但很易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的产生,等到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再用则疗效不佳。
而且,任何一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对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所以在预防用药时一定要慎重。
3.加大剂量,“多多益善”有的人为求速效,擅自增加药量。
但是药效学研究证明,不是所有药物的剂量和效应都是成正比的,相反,许多药物加量后毒副作用相应增加,有的还会产生积蓄中毒,这样到适得其反了。
4.长期用药,“打持久战”有的慢性病病程较长,用药时间也相对长一些,但长期服用一种药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如长期服用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可对肝脏产生损害;服用阿司匹林易导致出血性中风和胃溃疡,并且在同一病房内医院流行菌株在抗生素的压力下容易产生耐药性,还会造成新的感染。
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对于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持续关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基层医院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也会增加患者的药物风险,甚至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
本文将从原因、危害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原因(一)患者和家属的自我判断随着网络的普及,患者和家属在现在可以收集大量的医疗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准确。
在缺乏医学常识和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患者和家属可能会自行判断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抗生素,尤其是许多医院和药店不需要医师处方就能买到抗生素。
这种自我判断会增加用药错误的可能性,从而造成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二)医生缺乏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基层医院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生由于教育和资格的限制,缺乏正确的知识和技能,不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面对患者的症状时,难以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更难以选择正确的抗生素。
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三)利益驱动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收费标准低,药店对于抗生素的销售也没有削减。
由于处方药是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一些医生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另外,医疗体系的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医生得到的处罚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医生滥用抗生素。
二、危害(一)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当患者反复使用抗生素,或者使用错误的抗生素时,会使得药物效果变差,从而导致症状得不到解决或者治愈时间变慢。
(二)副作用严重抗生素不仅会杀死有害的细菌,也会杀死有益的细菌,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
(三)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当抗生素一再地被滥用时,细菌会逐渐适应并耐药,有些细菌需要更高剂量的抗生素才能杀死,从而给治疗带来了挑战。
三、应对策略(一)加强患者和医生的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抗生素的正确用法,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和自我修养,这样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生素,以及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来治疗患者。
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分析及对策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抗生素对操纵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起了重大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及其广泛和普遍。
在防病、治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抗生素类药的不合理使用也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滥用情况十分严峻。
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愈来愈严峻和复杂,已引起全世界高度重视。
在基层医疗单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尤为普遍和严峻。
1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主要表现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①有些疾病是不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时用了药物;②预防感染时滥用抗生素;③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剂量;④有效的药物使用得不充分;⑤给药途径不合理;⑥给药方式不合理;⑦使用不合理及评估不足;⑧用药针对性差;⑨给药时间不合理;⑩不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2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主要危害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危害:①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起不到治疗作用,贻误患者病情;②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DR)的发生,如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作用、特异性遗传素养等;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临床致病菌株和耐药菌株增加;④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加重了社会和病人的负担,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增加医患矛盾。
3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主要表现原因分析3.1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在基层医院治理方面未引起重视卫生部、GJ中医药治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XX年颁布施行的《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治理暂行规定》。
20XX年卫生部颁布施行的《处方治理办法(试行)》,20XX 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卫生部、GJ 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等政府部门对医院合理用药起重要监管作用,其可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临床用药行为,使合理用药有章可循。
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法规和条例,但基层医院未能严格按上述规则实施。
3.2医院医师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基层医院部分医师专业理论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对抗生素药理知识的匮乏影响了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使用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抗生素使用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主要越级使用的药物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8月1日起开始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二、无适应症选择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于预防用药上。
三、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仍存在手术用药时机选择不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和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
时机不合理表现在术前不用药,术后整理用药。
同时在术后整理用药时没有严格地按手术预防用药来选择药物,而是按治疗用药来选择药物,如此也就按治疗性用药来延长用药时间。
四、抗菌药物使用尤其是手术预防用药起点较高,由于标本送检率很低致使临床用药仍以经验用药为主,用药的随意性也就增加。
五、抗菌药物联用无指征,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使用抗生素病例在增加,且大多二联用药。
手足口病基本上都是二联甚至三联用。
六、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滥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适用于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但不推荐用于对复方制剂中抗生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和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感染。
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做为手术预防用药是不合理的。
七、无理由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八、《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不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种类。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还请手术科室给予重视并执行,方可使我院的DDD值有望降下来,现在基本上平均在68左右,离40的距离还很大。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摘要】目前中国医疗机构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本文就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做出初步分析,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
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在中国,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约为欧美国家的2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
正确与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目前医疗机构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步显现,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一临床中常见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1)忽视抗生素的毒副反应。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严重的毒副反应是耳肾毒性,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处方医师都能够对此有清醒认识和防范意识,长程用药中不注意观察患者尿液和肾功能变化等。
(2)无依据地滥用抗生素。
如不少医生对发热的患者,普遍使用了抗生素。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在明确病因之前,大部分患者使用了抗生素,而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组成中只有50%是感染,而且并不完全是细菌感染。
(3)某些抗菌药选用不合理,起步高。
预防用药起步高,有滥用趋势。
如拔牙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预防感染。
(4)缺乏明确指征的抗生素联合应用。
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如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免疫缺陷者伴发严重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等。
例如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联合预防单纯性乳腺癌术后感染。
这种不恰当联合用药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良反应,也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实际上联合应用抗生素仅适用于少数病例,对于预防术后感染只用一种抗生素即可获得效果,殊无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5)错误或无知用药。
如有人将庆大霉素与奈替米星合用,这两种药同属氨基糖苷类,结果必然加重耳肾毒性,诸如此类的无知用药在临床时有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摘要】针对临床常见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提出解决方法,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防治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抗生素品种的不断增多及应用越来越广泛,联用抗生素治疗非常普遍。
一些新的治疗方案、新的抗生素不断推出,增加了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现象。
通过对临床上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确保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应用抗生素。
1 溶媒选择不当
如静脉滴注氨苄西林钠应用葡萄糖注射液,氨苄西林钠在pH值6~6.8的水溶液中较稳定,偏离这一pH值水解加速,5~10%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 3.2~5.5, 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7~7.0,因此氨苄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较稳定.此外,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100 ml液体中,0.5~1 h滴完,保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并可减少药物的分解。
2 给药间隔不当
阿米卡星0.4,Bid,静脉滴注或加管。
阿米卡星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对多数敏感致病菌具有较长时间的抗菌后效应,杀菌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抗菌后效应也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延长。
因此现推荐新的给药方案为较大剂量,较长的间隔时间(如将一日剂量一次给药)。
其优点为:①降低药物的耳肾毒性。
有研究表明,一次快速滴注比持续滴注在肾皮质中积蓄量少,而肾毒性与肾皮质药物积蓄量密切相关。
耳毒性可能是血药中药物浓度较高而缓慢渗入内耳淋巴液中蓄积的结果。
一日一次给药使浓度降低到最低水平,不易产生蓄积而降低耳毒性;②每日一次大剂量用药,形成较高药峰浓度,可保证最大的药效。
从药效学观点看,药峰浓度较高,杀菌作用较强,减少细菌与药物的接触时间,降低细菌耐药性;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后效应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一次剂量一次给药,形成较高的药峰浓度,从而产生很长的抗菌后效应,细菌更容易受到人体白细胞的吞噬,更有利于提高杀菌效率;④每日一次给药减少给药次数,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药费用。
阿米卡星可致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严重可因呼吸机麻痹而危及生命。
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或阻滞神经肌肉接头释放乙酰胆碱,同时也能降低突触后膜的敏感性,因而减少传递。
该类药物如采用加管应用,造成血药浓度骤然升高,更容易引发副作用的发生,所以不宜静脉推注或加管。
3 同类药联用
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联用。
两者同属于青霉素类,均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发挥作用。
两者联用可因竞争同一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导致耐药性。
4 盲目联用,药物相互拮抗
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联用。
克林霉素是快速抑菌剂,青霉素是繁殖期杀菌剂,二者联用势必降低青霉素的杀菌效率。
另外,克林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厌氧菌抗菌作用强,而青霉素也是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二者联用,主要抗菌谱不变,达不到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的目的。
5 联用不当,毒副作用增强
癫痫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抑制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作用,降低惊厥阈,从而加重或诱发癫痫发作。
头孢唑啉与胃炎胶囊联用头孢唑啉钠为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而胃炎胶囊内含有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与头孢唑啉合用,肾毒性大大相加。
6 忽视用药禁忌证
磺胺过敏者应用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过敏反应较常见,表现为药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因此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应禁用。
对与磺胺类结构相似的药物还有
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
降压药吲达帕胺
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乙酰唑胺
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解热镇痛抗炎药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尼美苏利
柳氮磺吡啶
抗痛风药丙磺舒
砜类药物氨苯砜
以及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
磺胺过敏患者也应禁用。
7 忽视药物的相互作用
左氧氟沙星和硫糖铝联用。
左氧氟沙星与铝钙铁锌多价阳离子发生螯合反应。
硫糖铝是一种铝盐,与左氧氟沙星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对方的吸收,疗效降低,所以两类药合用时应间隔2~4 h。
利福平合用避孕药常用抗结核药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使口服避孕药中的主要成分如炔诺酮、炔雌醇代谢加快,降低血中浓度,避孕失败而使女性意外怀孕。
8 缺乏用药指征,莫名其妙的乱用药
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应及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源诊断,这是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理想方法是做细菌诊断和药敏实验,但实际不能等待检查结果后再进行治疗。
可根据临床经验选药,然后依据疗效或检查结果予以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做细菌培养的极少。
为杜绝或减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首先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切实提高认识,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树立患者至上的道德观,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回归点就是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其次,正确处理合理用药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多渠道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或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最后,严格加强临床用药监督工作,加大惩罚力度。
抽调有经验的资深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加临床用药监督指导,制定详细的惩罚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不合理用药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