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平均分”安排在认识除法之前,是为除法意义做准备的。除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际就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如:30-5-5-5-5-5-5=?或是30-5-5……-5=0,因为30里面有6个5,所以30 5商得6。那么“平均分”这节课又该为除法意义的理解做哪些准备呢?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觉得,平均分的基本操作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均分成几份,每轮就拿几个每份分1个,这样分完一轮,就分掉了一个除数,分了几轮,就知道商是几了,按份数分可以这样理解。那么第二种分法——按每份数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每3个一份,能分几份?”每分一份,就分掉了一个3,这样分几轮,就知道能分几份了,这也就是除法计算的基本算理和算法。这样就将平均分与后续的笔算除法求商建立起了必要的联系,所以说,为后续的除法教学做算理、算法的准备,才是平均分这一章节所要承载的任务,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分法多样化上。这也是本节课我们所力求体现的亮点,所以在课的这一核心环节上下了大量的功夫,通过讨论、操作、演示、比较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认同平均分的基础操作方法,体会到看似多样化的分法,其实只是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加快了分的速度而已。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所限,我们给出的操作数目都会比较小,学生很容易一眼看出结果,然后从结果出发一次分完。即使数目稍大一些,不能算出结果,学生也会根据生活经验采取多个分的方法,加快分的速度,从而跳过了基本方法。如何才能即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基础,不抑制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呢?我们经过反复调试采取了今天的这种方法,就是先充分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操作策略,给了不同数目的棋子让学生分,从而发现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法:数量多时可以几个几个的分,数量少时或是不好估计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然后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不知道棋子的个数,问学生:一次至少拿几个,才能保证每轮都是平均分呢?经过讨论学生达成一致,一次拿4个,每个盘里放1个。在随后的环节中,又引导学生体会到:按这种方法分,几轮分完,每份就是几个。这样就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有效的数学活动思维建立了联系,使分法的多样化与基本分法之间进行了有效地沟通,更是为后边的除法算理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整节课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另外,本节课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

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开始学生平均分棋子的时候我们预设到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都是从结果来考虑的。

课后反思:

“平均分”安排在认识除法之前,是为除法意义做准备的。除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际就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如:30-5-5-5-5-5-5=?或是30-5-5……-5=0,因为30里面有6个5,所以30 5商得6。那么“平均分”这节课又该为除法意义的理解做哪些准备呢?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觉得,平均分的基本操作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均分成几份,每轮就拿几个每份分1个,这样分完一轮,就分掉了一个除数,分了几轮,就知道商是几了,按份数分可以这样理解。那么第二种分法——按每份数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每3个一份,能分几份?”每分一份,就分掉了一个3,这样分几轮,就知道能分几份了,这也就是除法计算的基本算理和算法。这样就将平均分与后续的笔算除法求商建立起了必要的联系,所以说,为后续的除法教学做算理、算法的准备,才是平均分这一章节所要承载的任务,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分法多样化上。这也是本节课我们所力求体现的亮点,所以在课的这一核心环节上下了大量的功夫,通过讨论、操作、演示、比较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认同平均分的基础操作方法,体会到看似多样化的分法,其实只是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加快了分的速度而已。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所限,我们给出的操作数目都会比较小,学生很容易一眼看出结果,然后从结果出发一次分完。即使数目稍大一些,不能算出结果,学生也会根据生活经验采取多个分的方法,加快分的速度,从而跳过了基本方法。如何才能即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基础,不抑制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呢?我们经过反复调试采取了今天的这种方法,就是先充分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操作策略,给了不同数目的棋子让学生分,从而发现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法:数量多时可以几个几个的分,数量少时或是不好估计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然后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不知道棋子的个数,问学生:一次至少拿几个,才能保证每轮都是平均分呢?经过讨论学生达成一致,一次拿4个,每个盘里放1个。在随后的环节中,又引导学生体会到:按这种方法分,几轮分完,每份就是几个。这样就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有效的数学活动思维建立了联系,使分法的多样化与基本分法之间进行了有效地沟通,更是为后边的除法算理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整节课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

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另外,本节课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开始学生平均分棋子的时候我们预设到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都是从结果来考虑的。

9加几教材分析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习8、7、6、5、、、、、加几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只有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内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并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渗透转化思想(即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教学重点,并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条理化“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不再独立安排解决问题单元,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如何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年级学生刚接触问题解决时,粗浅体现问题解决的方式,使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尝试应用匈牙利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四步解题法,渗透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四步解题法在低段教学,可以解读为:第一步,什么事(明确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什么问题或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第二步:怎么做(制定计划,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想一想);第三步:认真做(执行计划,列式计算);第四步:回头看(回顾反思,比较,检验)。逐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按计划办事的习惯。本堂课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明确题意阶段: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条件,培养提问题能力。制定计划阶段计划为:先想办法(如用数的、把4里的一盒放在纸箱里等),接着列算式,再计算。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