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语文试题(三)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八省新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2021届高考语文(八省新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1(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

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

俗世烟火,是书中()的源泉。

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

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的。

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① ,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

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②。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

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孤芳自赏鸡零狗碎喜怒哀乐超尘脱俗B.孤芳自赏乱七八糟嬉笑怒骂出类拔萃C.顾影自怜乱七八糟喜怒哀乐出类拔萃D.顾影自怜鸡零狗碎嬉笑怒骂超尘脱俗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18.A(“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顾影自怜”侧重孤独失意、自我怜惜,前者更切合语境;“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乱七八糟”强调混乱不堪,前者更切合语境;“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嬉笑怒骂”侧重指嘲笑、斥骂等各种行为,前者更切合语境;“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出类拔萃”强调优秀而超出众人,前者更切合语境)19.B(B项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城飞将”代指杰出的将领,“烟火气”代指俗世生活的气息,“铜臭”代指金钱的气息。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VR)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VR 技术通过创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沉浸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娱乐领域来看,VR 游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探索、冒险,感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乐趣。

此外,VR 电影也在逐渐兴起,观众可以坐在家中,通过VR 设备欣赏到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视听效果。

在教育领域,VR 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生可以通过VR 技术参观历史遗迹、探索自然景观,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同时,VR 技术还可以用于职业培训,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然而,VR 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VR 设备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VR 技术在画面质量、交互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AI 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AI 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特征,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此外,AI 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AI 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AI 系统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AI 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

但是,AI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担忧。

例如,AI 技术可能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引发就业问题。

此外,AI 技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一旦AI 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VR 技术和AI 技术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第二模拟)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第二模拟)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第二模拟)(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②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③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

《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④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⑤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预测模拟卷 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囯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2021~18年度冲刺卷语文03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周振鹤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小而言之,也是一部农业文化重心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

在铁器未曾发明的远古,黄土高原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禹贡》将九州大地的土壤分成九等,雍州黄土高原的土壤仍认为是上上等。

从气候来看,秦汉以前也是南不如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北方气候凉爽,雨水虽少但集中,于旱地作物勉强够用。

因此自远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利的发展,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对南方显出压倒的优势。

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

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

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西汉元始二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北方人口是南方的三点二倍。

虽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速度很慢。

例如牛耕技术直到东汉时期才传播到淮南地区。

然而魏晋以后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大大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过程,使南方的农业文化水平不但赶上而且超过北方,实现了文化重心由北到南的转移。

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北方曾经出现过几次大动乱,迫使黄河流域人民南迁到淮汉、长江以至闽岭以南地区。

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

同时,割据的政权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也要积极发展经济。

这两个因素都促使南方的开发速度比正常的一统时期要快。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

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大都集中在淮水以南、太湖以北地区,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三国东吴以来南方已经加速开发的势头更加推向前进。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三)(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三)(含答案)

1【原创】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

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

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

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是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中。

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

《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

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

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

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

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

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大批士人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

2021届江苏省、河北省“八省联考”高考仿真模拟卷(三) 语文(解析版)

2021届江苏省、河北省“八省联考”高考仿真模拟卷(三) 语文(解析版)

2021届江苏省、河北省“八省联考”高考仿真模拟卷(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

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

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

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

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

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

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

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

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

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

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

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

这还算是好的。

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

高考语文_冲刺模拟卷(二)(八省新高考)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_冲刺模拟卷(二)(八省新高考)试卷及答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二)(新高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2月20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6546824例,累计死亡病例1690155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639645例,新增死亡病例10966例。

中国以外新增确诊病例逾63.9万例,累计确诊病例逾764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逾168万例。

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8038833例,累计死亡病例322648例。

与前一日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2201例,新增死亡病例5507例。

美国14日开启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状况频出,在接连出现受种者过敏、疫苗返厂等事件后,美国多州政府又抱怨疫苗发货量大幅度减少。

特朗普政府试图将责任归咎于辉瑞生产问题,不过辉瑞拒绝“背锅”,否认产能出现问題,表示可以提供的疫苗数量远远多于正在发放的数量。

12月18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項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过去几天墨西哥和巴西等中南美洲国家上报的病例数量有所增加,令人担忧。

墨西哥和其他北美国家实际上从未走出第一波疫情,虽然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病例又再次激增,巴西和美国也是如此。

美洲区域目前正处于病毒密集传播的阶段。

据俄罗斯新冠病毒防疫官网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俄罗斯新增2820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达2819429例;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585例,累计死亡50347例。

2021年全国高中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高中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过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

《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2021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1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1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

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

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

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

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

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

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

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

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

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

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

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教师版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教师版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在,一台电脑已经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人从一出生就能做的事——识别人们的脸。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在一开始是能够认出妈妈的能力。

养育孩子的乐趣之一,就是在进入家门的时候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激动地向你扑来。

这种会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的反应有赖于人类天生的人脸识别能力。

虽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但我们几乎从不停下来思考是什么使它成为可能。

事实证明,我们的脸和指纹一样独特。

我们的面部特征包括瞳孔之间的距离、鼻子的大小、微笑的样子和下巴的轮廓。

计算机可使用照片来绘制这些特征并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数学方程,这些数学方程可以通过算法来访问。

人们正在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世界各地,以便改善人们的生活。

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消费者。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正在利用微软的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一种服务,可以让顾客走到ATM 前,无须银行卡即可安全取款。

这些ATM 可以识别顾客的面孔,然后他们就可以输入取款密码并完成交易。

在其他场景中,这种技术可带来更大的好处。

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正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医生诊断一种被称为DiGeorge 综合征(DGS )或22q11.2缺失综合征的疾病。

这是一种多发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的疾病。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二)(原卷版)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二)(原卷版)
舟山古称“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陆,横流无际,群岛有致,大小对应,远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远影……中国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岛就有五千年的开发史。其丰富的渔盐之利,成就了全国第一大渔场。而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
(二)现代文阅读 I6〜9题。
文本一:
渔风渔俗渔家乐
蒋子龙
处于网络时代的人,常有一种虚幻的狂妄感,动不动就爱说:“世界真小!”觉得一只鼠标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一旦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难以想象。其实不用说世界,就说中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有大小一千三百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的却只有三十二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口爆炸”“过度开发”的今天,只一个舟山就还有一千三百多个岛屿仍保留着纯天然的野态,想想都让人兴奋和好奇。这也正是舟山群岛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
至乾隆年间,大对船、大捕船兴起,渔业大盛,渔港拓展。沈家门一派大港气象,桅樯如林,万商云集,市肆骈列,海物错杂,大街小巷,腥味盈天。每当小黄鱼汛、大黄鱼汛、乌贼汛、鳓鱼汛、带鱼汛、海蜇汛等汛期到来,沈家门更是旆旗招展,号角长鸣;入夜后还万家灯火,繁华异常,有“小上海”之称。
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运的,是其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被尊为“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岛的莲花洋中,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年鉴真和尚经此东渡日本,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经典。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语文试题(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诗经》与后世所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但这些差异并没有大到能形成不同的文献体系,这又说明《诗经》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骨干”或者“核心”。

一般认为,《诗经》的产生及流传与周代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因此上述所谓“核心”必然与礼乐制度的建立及其功用有密切关联。

可以想见,当周初礼制建立之时,与礼乐配合的“诗”便成为一种需求,当时被纳入礼乐系统的那些作品,便可视为《诗经》最早的核心,它们的功用与分类也就构成了《诗经》的“早期形态”。

但今本《诗经》的风、雅、颂三分显然不可能是最早的分类,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周初礼制存在与风、雅、颂对应的三分,这三者本身的时代差距也很大,比如国风、小雅中仅有部分诗作可能产生于西周。

另外,传世文献对风、雅、颂的称述也存在一些矛盾之处。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在《诗经》形成的最初阶段,它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

古代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过讨论,顾炎武《日知录·四诗》中提出的“四诗”说即具有启发性。

他认为:“《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

《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

《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顾炎武所谓“《诗》之本序”,其实就是在探讨《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

因为《邶风》以下十二国风产生时代较晚,只有《周南》《召南》和《豳风》有可能产生于周初。

所以以情理论,周初建立礼乐体系时,《诗经》只可能有南、豳、雅、颂四类。

顾炎武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雅、颂先不论,二南与《豳风》除时代较早外,同其余国风相比还有许多特殊之处。

先说《豳风》,其中《七月》篇最为特别,它被认为是周民族还生活于豳地之时便流传的歌谣,可能在周公时被整理写定。

而《豳风》其他篇目也与周公有关,产生时代应该比较早。

《周礼·箭章》记载周人祭祀诗乐中有“豳诗”“豳雅”“豳颂”的说法,传统观点认为就是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演《七月》一诗。

因此,将《七月》或者“豳”归入“风”就很不合理。

至于《周南》《召南》,其特殊性更加显著。

首先,《小雅·鼓钟》有“以雅以南”,南与雅并列,学者据此将“南”解释为乐器、乐调、诗体等。

其次,二南的礼乐地位比较特殊,《仪礼》载乡礼、燕礼、射礼等皆要演奏二南曲目,称为“乡乐”,同时二南又被认为是“房中之乐”。

再次,孔子对二南特别看重,《论语·阳货》谓:“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也大量论及二南,其比例远超其余国风及雅、颂。

最后,目前所见各种文献,凡能体现国风顺序的,二南皆在最先,无一例外。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南”最初应是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类目,后来才归属于国风。

最后再简单讨论一下雅和颂。

《大雅》中部分篇目时代较早,如《文王》《大明》等祭祀诗,这应是“雅”类得以确立的核心。

也就是说,最初的雅应是祭祀祖先的歌乐。

《小雅》则更是礼制演变及宴享诗乐进一步独立的产物,所以《仪礼》所载士阶层的礼制,大量使用了《小雅》中的篇章。

至于颂,因为《商颂》《鲁颂》比较特殊,这里只讨论《周颂》。

一般认为,《周颂》是西周陆续产生的宗庙祭祀乐。

那么,最终我们就看到,在西周初年为配合礼乐制度而产生的“诗经”,当由南、豳、雅、颂四部分组成,这便是顾炎武所谓“《诗》之本序”的“四诗”。

它们分别代表了构成新的周文化的四种子文化,或许也代表了当时四种无法被忽略的政治势力,即周王母族、周之旧贵族、灭商过程中诞生的新贵族、殷遗民贵族。

周初的礼乐制度建设,正是为了调和这几种文化或政治势力,建立并维持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因而,随之产生的《诗经》,也就毫无疑问地体现了这种文化、政治生态。

(摘编自姚苏杰《(诗经)的早期形态与“四诗”》,《光明日报》2020年11月30日)材料二:礼乐制度是由西周时期周公初步制定,后又经过不断增补而形成的一种十分严格的制度。

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实行的礼乐。

柏杨先生在其《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周王沿袭了殷商的社会结构,将人民分为四个阶级,即国王、贵族、平民和奴隶阶级。

在周王朝,阶层间的界限不但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庄严、不可逾越的。

礼是具体的社会规则典章,目的是维护当时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而乐是推行这种制度的手段,因礼而设,为礼服务。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就是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

这一机构包含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三部分。

“礼乐制度”中的“乐”基本指的就是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由春官中的大司乐领导,并由贵族担任音乐教育方面的各级负责人。

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对音乐活动的阶级控制是相当严密的。

在音乐教育方面,礼乐机构主要培养的对象是帝王和贵族子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民间选拔出来的青年。

这些选拔出来的青年被提升到下层贵族的等级中间,与上层贵族子弟一起学习音乐。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

”“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周王朝统治者对广大人民进行有意识的音乐统治,其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统治,使人民保持和平的态度,防止奴隶反抗。

(摘编自丁超《<诗经)与中国礼乐制度关系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均涉及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建立及其功用,并对《诗经》的早期形态进行了探讨。

B.今本《诗经》风、雅、颂三分是与周初礼制相对应的,这可以从传世文献对风、雅、颂的称述中得到证实。

C.周王朝由贵族担任音乐教育负责人,推行礼乐制度,目的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D.顾炎武所谓“《诗》之本序”的“四诗”可分别对应柏杨《中国人史纲》中所述的周王朝的四个社会阶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嘲风》相比其他国风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创作时间早,表演方式多,归入“风”显然不合理。

B.由于乡礼、燕礼、射礼等皆要演奏二南曲目,二南的礼乐地位比较特殊,所以孔子对二南特别看重。

C.雅和颂应该与宗庙祭祀、宴享有关,随着礼制的建立和演变独立成《诗经》中的两类。

D.周王朝阶级间的界限森严,但也会从民间选拔一些青年与上层贵族子弟一起学习音乐。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早期”《诗经》范畴的一项是()A.《邶风》B.《七月》C.《大明》D.《周颂》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礼乐制度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渔风渔俗渔家乐蒋子龙处于网络时代的人,常有一种虚幻的狂妄感,动不动就爱说:“世界真小!”觉得一只鼠标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

一旦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难以想象。

其实不用说世界,就说中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有大小一千三百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的却只有三十二个。

社会已经进入“人口爆炸”“过度开发”的今天,只一个舟山就还有一千三百多个岛屿仍保留着纯天然的野态,想想都让人兴奋和好奇。

这也正是舟山群岛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

舟山古称“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陆,横流无际,群岛有致,大小对应,远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远影……中国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岛就有五千年的开发史。

其丰富的渔盐之利,成就了全国第一大渔场。

而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

据传舟山海上有“十六门”之多,沈家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险。

自唐宋起便成为渔民及海内外船舶最佳避风港,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我国东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鲜等国的必经之地,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及来往使节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当时中国的规定,凡经过沈家门的海内外船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其名叫“沈家门”,其实是国家的东大门。

明清时期,倭寇屡犯浙东,沈家门遂成为海上要塞。

沈家门外常常硝烟弥漫,海水为赤,沈家门人抗倭御敌,战绩累累。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战舰长阔、高大,“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鹚首,屈服蛟螭”“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

在那个时期,被尊为“天朝”的泱泱大国,士气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

至乾隆年间,大对船、大捕船兴起,渔业大盛,渔港拓展。

沈家门一派大港气象,桅樯如林,万商云集,市肆骈列,海物错杂,大街小巷,腥味盈天。

每当小黄鱼汛、大黄鱼汛、乌贼汛、鳓鱼汛、带鱼汛、海蜇汛等汛期到来,沈家门更是旆旗招展,号角长鸣;入夜后还万家灯火,繁华异常,有“小上海”之称。

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运的,是其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被尊为“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岛的莲花洋中,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当年鉴真和尚经此东渡日本,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经典。

就在这样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上承吴越古风,下创列岛特色”,从而积淀形成了沈家门独具特色的渔家风俗习尚,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核心是一个“仁”字。

以仁对海,心存敬畏。

出船先“祭海”,回港要“谢洋”,甚至还要“敬鱼”。

在海上遇到大鲨鱼、鲸鱼等,渔民要向海祷告,向大鱼撒米、丢三角旗,此谓“撒米施食,丢旗引路”,以免大鱼兴波鼓浪,掀翻渔船。

以仁对天,崇拜神灵。

普陀山梵风习染舟山诸岛,信佛便成了沈家门渔民的重要风俗,“一门都仗佛扶持”。

同时还崇奉妈祖、祭拜龙王……但,在“仁”的含义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人。

这也构成了沈家门渔民文化中最温暖、最多姿多彩的那一部分。

“一船遇难,众船相救”;“一家有客,全岙接待”;“避风难胞,一宿二餐”……内陆人乃至行驶在江河湖泊上的船家,遇见死尸都会觉得是一件不吉利的事,而以沈家门为代表的浙江、福建沿海的渔民,在海洋上遇到浮尸,不管是不是正遇到鱼群或丰收在望,也要立刻停止作业,将浮尸捞起,布裹席包,旋即返港。

回港后将尸体摆放在岸边,等待家属认领。

无人认领者,将尸烧化,骸骨存瓮,葬于“义山”。

自明代起,由几家米行牵头,在沈家门创建了“存仁局”:饥荒施饭,流行瘟疫施医药,为收敛无名露尸及无钱置买坟地的死难者,开辟“义冢山”,分“本地义山”和专门埋葬闽籍海难者和无主死者的“福建义山”。

沈家门的“存仁局”乐善好施,扶困济危,积德无数。

能像渔民这样仁厚地看待生死,就会勇,就会强,就会豪爽,就会快乐。

千百年来,渔民把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演绎得精彩纷呈、浩瀚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