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
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学习提速 (1)
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
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
下篇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
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
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学习指导…………………………………………………………………………………
·习题解答…………………………………………………………………………………
(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
《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
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焦虑.作为“破冰船”式的课程,《西方经济学》是绝大多数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先修课,这门课是为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提供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
因此,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很难得到来自其他学科的“支援”;又加上这门课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同时课程中还大量使用初学者不太习惯的数学的和图形的分析方法,这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要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认真刻苦的学习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那种“爬虫式”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爬虫式"的学习方法?就是看书时逐字逐句地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停下来想;想明白了,再往下看.—-这象不象一只蠕虫向前爬的样子?应该说,这种学习方法对于解决一些细节性问题,对于掌握那些局部性的知识点,还是很有用的。
但是这种方法,也会使你产生“身陷庐山"的迷惑.当你看完教材的最后一页,结束了这种线性的学习过程以后,在你脑中,并没有一个相关知识的立体框架。
由于你所掌握的知识可能是零散的,杂乱的,不明了教材不同部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就不会深刻,记忆也不会牢固.因此,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既要强调务于精熟,也要强调观其大略。
这里安排“学习提速"这一部分,目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轮廓,通过这个轮廓揭示不同部分理论间的联系,克服“爬虫式”学习的弊端。
在你开始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时候,先看看这部分内容,你可以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避免走学习上的弯路;在你学完《西方经济学》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按照此思路进行复习,相信会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
一.各章重点难点提示
二、基本框架
经济学的学习,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是最基本的。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理论的结构。
微观经济学各部分的关系可由下图加以概括: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中不同个体经济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帮助人们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市场“失灵”等.其中,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
通过该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其中的一些经济原理对于今后的经济实践将会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第一章是引论部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外延及内涵界定、“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大致脉络、西方经济学的倾向性以及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和应有的态度.这一章讲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该原理反映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精神实质,本书的绝大多数内容—-从第二到第十一章——也都是围绕对这个原理的分析和证明展开的。
微观经济分析实际上是从第二章开始的。
这一章的第一节很重要,这一节不仅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基本假设,还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概括了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框架.读者要把这个框架装在心中,在以后各章细节性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读者有必要随时提醒自己正处在这个框架中的哪一个位置.这一章的主体部分给出了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模型——供求模型,并依据这个模型介绍了像“需求”、“供给”、“均衡”、“弹性”等重要概念。
对于这个模型和相关的概念、原理,读者务必要弄懂弄透,并做到能够用这个模型分析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但第二章给出的供求模型是未加证明的,事实上,对供求曲线从而供求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和证明,正是本书第三到第九章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章“效用论”分别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角度分析了消费者行为,得出了消费者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并根据这个均衡条件证明了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
从第四章开始转向供给分析。
由于厂商的目标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这一目标体现在产品供给或产量的决定上,就是要保证产品数量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的数学条件。
围绕这个问题,第四章分析“生产论”,明确了短期和长期产量的变化规律;第五章“成本论”则在产量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短期和长期的成本规律;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和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首先给出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收益规律,然后结合收益规律和成本规律,最终得到了“MR=MC”的最优产量条件。
尤其在第六章中,使用“MR=MC”的条件,还得到了“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它的SMC的高于A VC最低点(含最低点)的部分”这一重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从而最终完成了对供求模型的“证明”,也大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供求模型的认识。
第八和第九章分别分析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其分析思路与对产品市场的分析一样,也是先找到作为要素需求者的厂商确定其最优(利润最大化)要素需求量的原则和作为要素供给者的家庭或个人确定其最优(效用最大化)要素供给量的原则,然后根据这些原则分别找到要素需求曲线(如果有的话)和要素供给曲线,组成完整的要素供求模型,并据以分析要素价格的决定。
但是,对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所作的局部均衡的分析不足以说明整个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状况。
因此,第十章分析了一般均衡及其存在性问题,在第十一章又对这种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进行了效率评价,认为这种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这样就最终证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但现实生活中的市场并非是完全竞争的,同时由于外部影响、信息不充分以及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免费乘车等问题,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因此,作为一个“补充”的部分,第十二章对各种类型的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由于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政策对市场“失灵”进行矫治,人们关于市场运行效率的看法就仍然可以是美好的和令人安慰的。
以上大致概括了微观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和分析思路,从中我们能看到一条几乎贯穿始终
的线索,那就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证明。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副线索,比如从第三章到第九章,对供求曲线及供求模型的分析和证明就是这一部分的一个主题。
读者除了要注意这些分析线索外,另外还可以根据一些重要原理的应用来把握不同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比如,读者可以思考一下,边际效用递减律如何帮助解释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三章)、产品需求曲线(第三章)和要素供给曲线(第九章);边际报酬递减律又是如何体现在短期产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四章)、短期成本规律(第五章)、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的短期产品供给曲线(第六章)、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八章)之中的.
为了更好地从联系的角度把握不同知识点,读者还可以试着做做以下几个题目:
1.论述供求模型的构造。
提示:完整的答案应包括需求曲线的推导、供给曲线的推导、供求模型及对供求均衡点性质的说明.
2。
试比较“效用论”和“生产论"。
提示:读者可以比较“边际效用递减律”和“边际报酬递减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和“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预算线"和“等成本线”、“收入—消费曲线”和“扩展线”、“消费者最优的产品组合满足的条件(图形和公式)"和“厂商最优的要素组合满足的条件(图形和公式)”,等等。
通过比较你会发现,效用论和生产论这两个部分,无论就分析方法还是基本结论,都有着惊人的对称性(事实上,如果你把消费者“消费"面包的过程看成是他们用面包“生产”效用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间的一致性就更多)。
当然,有些比较在理论上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甚至是不伦不类的,如在“边际效用递减律”和“边际报酬递减律"间的比较,但是通过比较,还是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和更富效率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章的许多问题.
3。
边际报酬递减率如何最终决定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提示:由边际报酬递减可推得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是先下降后上升的,然后结合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不难得出“单个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就是它的SMC的高于AVC最低点(含最低点)之上的部分”这一重要结论,然后通过对
个别供给曲线进行加总的办法,即可得到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4。
试比较四种类型的市场及其运转效率.
提示:读者可就市场特点、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效率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5。
为什么说两类经济主体的四种经济行为(即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行为;厂商的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行为)可以统一于“MR = MC”的原则?
提示:可以将MR理解为“边际的所得或好处",将MC理解为“为获得额外利益造成的边际的损失或代价".想一想,微观经济学中涉及的四种基本经济行为的最优条件是否都可用“MR=MC”来概括?
6.传统的微观经济分析为什么又常被称作边际分析?
7。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三、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1.基本指标混淆不清
“微观经济学”部分有许多的指标,准确地把握这些指标,是学习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用精确的经济学语言对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必要前提.但由于指标太多,且许多指标颇多相似之处,初学者特别容易搞混。
因此建议读者把全书主要的指标收集起来,在比较中掌握这些指标.全书的指标主要有三类:
(1)总量指标
总效用(TU);总产量(TP L、TP K);总成本(STC 、TVC 、TFC 、LTC);总收益(TR)。
(2)平均指标
平均产量(AP L、AP K);平均成本(SAC 、A VC 、AFC 、LAC);平均收益(AR).
(3)边际指标
边际效用(MU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1 2);边际产量或边际报酬( MP L、MP K);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 K );短期和长期的边际成本(SMC、LMC );边际收益( MR );边际产品价值( VMP );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要素成本(MFC);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 XY)。
对于以上几类指标,读者可观察一下它们在定义方式上的一致之处和区别;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每个指标的确切含义,搞清不同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
2。
曲线形状与曲线间关系把握不牢
曲线和图形是最直观同时也几乎可以说是最精炼的经济学语言.在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的时候,一条曲线或一个图形可能远胜过一大堆文字。
读者首先应把单个的曲线搞清楚,明确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
本书的各种曲线都是以一定的“规律”为依据的。
比如,前已述及,单个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曲线进而市场的产品需求曲线,单个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曲线进而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甚至凹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都是以“边际效用递减律”为根据的;厂商的等产量曲线,短期产量曲线即TP L、AP L、MP L三条线,短期成本曲线中的STC、TVC、SAC、A VC和SMC五条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SMC上升段的一部分)进而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若不考虑行业调整,即为VMP线)进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即MRP线)进而卖方垄断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边际报酬递减律"的;长期成本曲线即LTC、LAC和LMC三条线,则是以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和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的变化规律有关系的;各类厂商的收益曲线,则取决于各种市场的不同特点。
搞清曲线与特定的“规律"或“规定”的联系,就能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这些曲线的形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掌握不同曲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
一.各章重点难点提示
二、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研究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国际经济联系、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学流派等,其中,收入和就业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解,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或经济管理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宏观部分的第一章为“西方国民收入核算”,这一章是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前奏。
因为只有搞清国民收入“是什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民收入是怎么样被决定的”。
从第十四章开始,本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先后构造了几个模型来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问题。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有两个假定相当重要:一是凯恩斯“萧条经济” (或称“凯恩斯定律”)的假定,另一个是“投资外生”的假定。
第一个假定是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逻辑起点.根据这一假定,由于需求决定供给,而均衡国民收入又是在数量上等于总需求(或合意总支出)的国民收入,故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上就等同于总需求的决定,知道了总需求,也就知道了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在总需求的两个基本组成项目中,消费的决定可由消费函数来说明;而根据第二个假定,投资水平是给定的,因此投资的决定无须说明。
所以,总的来看,这一部分对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分析是相当简单的,所有的分析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市场的背景之下.使用“收入—支出模型”(或称45º线模型),当总收入等于总需求或合意总支出时,也就是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我们能找到唯一确定的均衡收入。
但过度简化的分析背景,其结论必然是过于粗糙的。
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这一部分,首先放松了“投资外生”的假定,将投资看作是决定于利率水平的内生变量。
顺藤摸瓜,这就自然产生了“利率决定”的问题。
现在,只有搞清楚均衡的利率水平是多少,才有可能知道投资数量,才能进一步搞清楚总需求进而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这就引入了对货币市场的分析。
在扩大了的分析背景下,只有当产品和货币两个市场实现一般均衡时,才能确定均衡的利率、投资、总需求和均衡的产出或收入。
这里,我们使用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使用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在两条曲线相交的地方,即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点。
但到目前为止的分析仍然很不够,象价格水平这样的宏观经济变量一直还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一旦将价格视为内生变量,第十五章的分析框架又显得太狭窄了.接下来,我们从IS—LM模型中得到一条总需求曲线即AD曲线,然后又经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对劳动市场的就业决定的分析,得到一条总供给曲线即AS曲线,组成一个完整的AD—AS模型;在AD和AS的相交之处,存在一个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很明显,与IS—LM模型相比,AD—AS模型的分析背景进一步扩大到劳动市场,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也更强了。
本书还从不同方面对以上模型进行了改进。
比如,考虑到开放条件下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考虑到对外贸易、资本流动以及汇率等重要变量对国内经济的重大影响,第二十章放弃了此前封闭经济的假设,给出了一个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关系的理论框架—-IS—LM—BP模型。
使用这个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内外均衡的实现以及政策实践问题。
而在第二十二章,本书又在第十八章的总需求曲线的基础上分析得到一条动态总需求(DAD)曲线,在价格调整曲线的基础上得到一条动态总供给(DAS)曲线,组成一个动态总需求和动态总供给模型。
使用这个模型,能更好地说明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以上这些模型包含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最基本的理解,它们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骨架,准确地把握这些模型以及这些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除以上这些内容外,象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等也是很重要的,读者也可就这些内容作一些总结。
下面有两个框架图,分别从图形和方程式的角度总结了上面提到的主要宏观经济模型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从联系的角度把握不同知识点和一些关键性的理论问题,读者还可以试着
做做以下几个题目:
1。
不同形状的总供给曲线的对比分析:垂直的,反“L"形的,主流学派的,附加预期变量的,新凯恩斯主义的
提示: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至为关键的理论问题;对总供给曲线形状的看法,可以反映一个人或一个流派的理论倾向.一般地,对总供给曲线的说明要经由劳动市场:首先在劳动市场上决定一个就业量,这个就业量再经由总量生产函数决定总供给。
因此,市场(尤其是劳动市场)是否有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就决定了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说,每一条不同形状的总供给曲线的背后,都包含有一种对市场运行效率的不同理解。
那些对市场抱有乐观态度的人—-他们认为市场是富有效率的,或者说,价格信号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即市场是出清的——,其总供给曲线都相当陡直;而那些认为价格信号具有刚性或粘性从而市场经常处于非出清状态的人,其总供给曲线通常是倾斜的(这是就短期而言。
实际上,对于后一种经济学家,就长期而言,其总供给曲线也可以是垂直的。
因为,只要时间足够长,价格信号的变动不管多么不灵活,它也迟早会对供求关系的变化作出充分的反应,使市场达到出清状态。
而只要市场是出清的,价格水平的变动就不会对就业、产出这样的实际变量造成影响,故总供给曲线就是在潜在产出水平上的一条垂线).
2.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3.不同流派政策主张的对比分析:古典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主义的,
理性预期的,新凯恩斯主义的。
4.从所学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中举一例,说明为什么“市场出清与否及出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