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印教的学案教案例.doc
《方寸钤记——藏书印》示范教案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本课通过对藏书印的学习,了解藏书印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藏书印基本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知道藏书印是篆刻家运用刀法创作的,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性情的一种印章形式。
本课通过“欣赏与研究”“尝试与刻制”两个活动,让学生从设计印章的布局章法到运用篆刻刀法去完成一方藏书印的制作。
教学目标1.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
2.了解藏书印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3.通过对藏书印的欣赏、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及处理事情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藏书印的欣赏、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及处理事情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介绍关于藏书印的历史:藏书印始于唐代,后经历代的沿革与发展,传承至今。
本课我们通过欣赏并尝试刻制中国传统的藏书印。
初步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要点,体会传统篆刻艺术的审美特点,并学习其刻制方法,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情趣。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历史与艺术特点,为本课的学习打基础。
二、新授1.教师讲授藏书印的多种功能:(1)所有权标志(3)身份地位的象征(3)保护和管理图书(4)寄托藏家理想和情怀2.课件出示藏书印的制作方法与步骤:(1)设计印稿设计章法布局,将所要刻的字的结构、位置和笔画的粗细按印面进行规划。
(2)写稿上石一种方法是将印稿反写在石面上,另一种方法是写在纸上后反拓上石。
(3)刻制修整选用适合的刀法进行刻制。
(4)蘸泥钤印均匀将印泥蘸满印面,钤盖于纸上。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制作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打基础。
三、学生作业查阅篆书字典,为自己设计并尝试刻制一枚藏书印,并钤印于自己所收藏的图书扉页。
藏书印的教学设计

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藏书印的学习,了解藏书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体会藏书印的制作方法。
让学生知道藏书印是作者运用刀法创作的,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性情的一种印章形式。
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研究”“尝试刻制”两个活动,让学生从设计印章的布局章法到运用各种刀法去完成一方自己喜欢的橡皮藏书印,在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的同时,还能体会设计、刻制藏书印的乐趣,锻炼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的基本知识及制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的基础上了解藏书印并刻制一枚橡
皮藏书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藏书印的欣赏、设计、制作,体验刻制藏书印
的乐趣,培养学生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及处理事情
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藏谁能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
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书、
藏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藏书印的基本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刻制一枚自己
喜欢的藏书印。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篆刻之藏书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藏书印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篆刻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
二、教学重点1. 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藏书印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篆刻技巧的掌握。
2. 藏书印的艺术表现。
四、教学准备1. 篆刻刀具和印石。
2. 参考资料和作品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2 展示一些著名的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2.1 介绍篆刻的基本技巧,如篆法、章法、刀法等。
2.2 讲解篆刻的格式和规范,如方章、圆章、朱文、白文等。
3. 制作藏书印(10分钟)3.1 学生选择合适的印石,用铅笔在印石上绘制满意的图案。
3.2 教师示范篆刻刀法的运用,学生跟随示范,亲手篆刻图案。
3.3 完成藏书印的制作,展示给同学和教师。
4. 创作与展示(10分钟)4.1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设计自己的藏书印图案。
4.2 学生动手篆刻,完成作品。
4.3 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同学和教师,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5.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使用篆刻刀具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安全。
2. 在学生制作藏书印的过程中,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意和独特性,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特点,提高审美和艺术表现力。
六、教学拓展1. 学生了解藏书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欣赏历代藏书印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和风格。
3. 学生尝试不同篆刻材料和技法,进行创意篆刻。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藏书印作品,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意。
八、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藏书印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艺术性、创意和技术水平。
《藏书票和藏书印》教案

《藏书票和藏书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掌握制作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藏书票和藏书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认识1. 介绍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藏书票和藏书印的特点和作用。
第2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图案设计1. 讲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学生练习设计简单的藏书票和藏书印图案。
第3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文字设计1. 介绍书法艺术在藏书票和藏书印中的应用。
2. 学生练习书写藏书票和藏书印上的文字。
第4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制作技巧1. 讲解制作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基本技巧。
2.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藏书票和藏书印。
第5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欣赏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收集各种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欣赏。
2. 制作材料:毛笔、墨汁、篆刻刀、印泥、宣纸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设计水平。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五、教学时间第1课:45分钟第2课:45分钟第3课:45分钟第4课:45分钟第5课:45分钟六、教学内容第6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艺术特色1. 分析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藏书票和藏书印。
2. 学生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藏书票和藏书印。
第7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应用1. 讲解藏书票和藏书印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探讨如何将藏书票和藏书印应用于日常用品和环境中。
第8课:藏书票和藏书印的收藏与保护1. 介绍藏书票和藏书印的收藏方法与注意事项。
第3课 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印刷技艺中的“藏书印”
2.掌握使用“藏书印”制作装帧册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藏书印” 操作技巧
2.制作一本精美装帧的小册子
教学难点
1.样板册子的制作和设计
2.利用“藏书印”进行装帧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和文字,引入“藏书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快速了解印刷技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第二步:示范
老师进行操作示范,并讲解制作精美小册子的注意事项和细节问题。
第三步:练习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自己的小册子,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展示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小册子,课堂上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五步: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展望和拓展。
学生评价
学生能够利用“藏书印”进行装帧创作,掌握制作一本小册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身审美和创造能力。
教学延伸
推荐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装帧设计,利用“藏书印”的技艺进行创作。
并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和学习。
藏书印教案

藏书印教案藏书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书印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藏书印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藏书印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藏书印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了解藏书印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历史上有名的藏书印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印章的作用和意义。
2.分组研究(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种藏书印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包括铜印、木印和石印等。
3.小组汇报(2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介绍他们所研究的藏书印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4.展示和欣赏(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珍贵的藏书印,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5.相关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藏书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以及现代的应用。
6.活动展示(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藏书印,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藏书印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掌握藏书印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种类的藏书印。
4.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藏书印。
五、教学拓展:1.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藏书印的知识,例如不同历史时期的藏书印风格和用途。
2.学生可通过参观图书馆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藏书印的实际运用情况。
3.学生可利用互联网资源,深入研究和展示藏书印相关的资料和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示等方式,生动地介绍了藏书印的历史和现代应用。
通过小组研究和展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艺术潜能。
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己的藏书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的展示和分享时间较短。
下次可以适当减少内容,加大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同时,更多关于藏书印的拓展教学也是必要的,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表现形式。
《藏书票和藏书印》教案

《藏书票和藏书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藏书票或藏书印。
二、教学内容1. 藏书票的定义、历史和特点2. 藏书印的定义、历史和特点3. 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设计原则4. 创作方法和技巧5. 作品欣赏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历史、特点和设计原则。
难点: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和教具2. 绘画、雕刻和制作材料3. 参考资料和作品样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1 展示精美的藏书票和藏书印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2 提问:“你们知道藏书票和藏书印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学讲解2.1 讲解藏书票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2.2 讲解藏书印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2.3 讲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设计原则。
3. 创作指导3.1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个人特色的藏书票或藏书印。
3.2 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如绘画、雕刻和制作技巧。
4. 学生创作4.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藏书票或藏书印的创作。
4.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5.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
6. 课堂小结6.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7. 作业布置7.1 请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7.2 完成一幅藏书票或藏书印的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观察和了解藏书票和藏书印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七、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制作技巧。
2. 学生对藏书票和藏书印历史、特点和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

【精品教案系列】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1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藏书印。
教学准备:刻印的主要工具:综合材料、刻石材料、篆刻刀、印泥、印床、印谱、笔墨、复写纸、拷贝纸、砂纸等。
教学设计:一、引导阶段有谁刻过印章?谁家里有亲人或朋友从事过篆刻艺术?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发展阶段1、篆刻的定义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雕刻文字,始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和秦的刻石等。
凡是在金桐玉石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其字体多为篆书,故称篆刻。
篆刻也叫治印,或叫刻印章,是中国镌刻印章的通称。
广义: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狭义: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
别称有“治印”“铁笔”“刻印”“图章”“印信”“押”“戳子”等。
2、汉印欣赏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
汉官印:汉代私人的印章,由私人作坊制作,比官印来得随意宽松许多。
无论官印、私印,主要以铜质为主。
有印家谓:“史在官印,艺在私印”。
即官印史学价值高,私印的艺术价值高。
将军印:又称“急就章”。
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来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肖形印: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印章。
3、篆刻的表现形式对比两枚印章问:你能看出这两枚印章的不同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特点,比较不同,得出结论:一个字是白的,一个字是红的。
什么样的印章是朱文?什么样的是白文?白文(阴刻)——刻字朱文(阳刻)——刻背景学生欣赏并构思自己的印章用什么样的形式完成,事先做好准备,即“行成于思”一、探究阶段教师演示制作印章的步骤,之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比如:石头没有磨平怎么办?不小心刻豁了怎么办?刻完之后如何进行修改?刻好之后应该怎样将印章印在印谱上?二、评价总结阶段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藏书印教案

藏书印教案教案名称:藏书印教案适用对象:中小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藏书印的起源和作用。
2. 学习制作简单的藏书印。
3. 培养学生对图书馆和书籍的重视和关爱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藏书印:藏书印是用于标识书籍归属的印章,通常由个人、家族或机构的名称或标志组成。
2. 藏书印的起源和作用:藏书印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用于标识图书馆或个人的图书收藏。
它不仅可以方便辨认书籍的归属,还能体现个人或机构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品味。
3. 制作藏书印的材料和工具:- 材料:橡皮章、印泥、纸板、颜料等。
- 工具:刀具(如小刀或雕刻刀)、铅笔、画笔等。
4. 制作藏书印的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合适的图案或文字,例如个人姓名的缩写。
- 在纸板上草拟并勾画出图案或文字,注意要使其适应橡皮章的大小。
步骤2:雕刻橡皮章- 将草拟好的图案或文字倒置贴在橡皮章上。
- 使用小刀或雕刻刀小心地刻下图案或文字的轮廓,并将底部削平使其与橡皮板齐平。
- 根据需要继续进行细致的雕刻和修整,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步骤3:上色- 使用颜料和画笔给橡皮章上色,可以选择与图案或文字相搭配的颜色。
步骤4:试印- 将制作好的橡皮章压在印泥上,使其均匀附着于橡皮章的表面。
- 将橡皮章轻轻按在纸上,施加适量的力度进行试印。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种藏书印,并与学生讨论其外观、形状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藏书印的起源、作用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对藏书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制作(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藏书印的步骤和技巧,并解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尝试制作(20分钟):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亲自制作自己的藏书印,教师在一旁提供指导和帮助。
5. 作品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藏书印展示出来,与同学分享制作的心得和感受。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制作藏书印的过程,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藏书票和藏书印》教案

《藏书票和藏书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历史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藏书票或藏书印。
二、教学内容:1. 藏书票的定义、历史和作用。
2. 藏书印的定义、历史和作用。
3. 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设计原则及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历史、作用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藏书票和藏书印的设计创意及制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基本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精美的藏书票和藏书印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定义、历史、作用,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制作藏书票或藏书印的过程,讲解设计创意和制作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藏书票或藏书印。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传统文化艺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藏书票和藏书印的知识与技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质量。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
3. 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的提高。
八、教学建议:1. 建议老师在讲解藏书票和藏书印的历史时,可以适当拓展相关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学生实践环节,老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3课 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课程基本情况•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程名称:方寸铃记——藏书印•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印章的种类和作用;–学习古代印章的制作方法;–掌握古代印章的使用方法;–感受古代印章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古代印章的种类和作用,学习印章的制作方法,掌握印章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学习古代印章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来感受古代印章的魅力。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制作好一些印章模具以供学生选择使用;•教师准备好一些墨、印泥和纸张;•教师准备好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以供课堂展示和讲解。
课堂过程1.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古代印章的知识,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印章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制作印章的方法,更好地欣赏印章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讲解印章的种类和作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印章的种类和作用,包括私章、公章、名章、别印、闲章、封泥等。
同时,教师讲解各种印章的使用场合,如公章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于签署文件、证书的专用印章,私章是个人用于签名、验收等的专用印章等。
3.制作印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印章模具,并学习如何制作印章。
教师讲解制作印章的步骤,如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印章图案、雕刻加工印章模具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印章作品。
4.使用印章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印章,包括了解印章的正确方向和位置、掌握印章的使用力度和速度等。
同时,教师讲解如何保养印章,使印章保持良好状态和使用寿命。
5.探究印章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教师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印章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价值。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6.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古代印章的种类和作用,学习印章的制作方法,掌握印章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学习古代印章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来感受古代印章的魅力。
初中美术《方寸钤记—藏书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方寸钤记—藏书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方寸钤记——藏书印》教学设计《方寸钤记——藏书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印章的历史,藏书印的定义、构成、材料、形状、字体,印章的分类、章法以及橡皮章的制作过程。
2、在欣赏、分析印章的基础上设计藏书印的草稿。
3、通过对藏书印的欣赏、设计,培养学生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爱书、藏书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印章的历史,藏书印的定义、分类、章法。
2、教学难点:藏书印草稿的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视频,分辨属于哪种艺术形式一枚小小的印章可以蕴含无限的意境,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出示课题:方寸钤记——藏书印(解释qian)【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通过视频创设情境,预设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1、了解印章的历史(印史之美)播放视频:深入了解印章的历史【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到印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让同学们意识到如此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需要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守护与传承。
感受印史之美。
2、什么是藏书印展示图片:思考为什么要在书籍的扉页上盖印章?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是藏书者专门钤印于书籍或图册扉页,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并表达个人性情志趣的一种印迹。
藏书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藏书印的概念,运用白板注释功能强调重点,强化学生对篆刻知识、藏书印的的认识。
3、印章的构成、材料、形状、字体(外形之美)展示图片:藏书印作品,观察组成部分。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历史、特点和种类。
2. 掌握藏书印的篆刻方法,包括设计印稿、写稿上石、选用合适的刀法进行刻制等步骤。
3. 通过欣赏历代篆刻名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藏书印的篆刻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出有创意的藏书印。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藏书印的样本和图片。
2. 准备篆刻工具,如印石、篆刻刀、印泥等。
3. 准备一些有关藏书印的背景资料和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藏书印的样本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藏书印的特点和种类。
2. 发展阶段:(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藏书印的结构、功用、审美特征,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内容表达的内涵和意蕴。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藏书印的篆刻的布局、篆刻的审美、篆刻的形式。
为此,我将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补充说明藏书印一般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凸状为朱文或阳文,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凹状称白文或阴文。
(3)学生欣赏历代篆刻名印,了解藏书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介绍工具材料,示范刻法、刀法:冲刀法、切刀法。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学生练习阶段:学生体验临摹印章的过程,可以用石材、块状果蔬等材料进行练习。
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形式、审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藏书印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篆刻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藏书印2完整版

《藏书印》教学设计陇县崇文中学阎瑛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
设计意图:藏书印是我国传统的篆刻艺术,让学生了解欣赏各种形式的藏书印极其概念含义、功能作用,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藏书印的热爱,并学习其刻制方法技能,能刻制出最基本形式的藏书印及其它印章。
教学名称:方寸钤记——藏书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藏书引的起源、概念、艺术形式及布局风格特点。
掌握藏书印的刻制材料、刀法、刻制步骤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先与学生一起探讨藏书印的起源、概念、艺术形式布局及艺术风格特点,接着示范和讲解的藏书印的刻制材料、刀法、刻制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学习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藏书印是我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形式,不但要学会其刻制方法,而且要把这种篆刻艺术形式传承弘扬。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习掌握藏书印的刻制方法步骤。
难点是篆体字的学习掌握。
教学准备:1、课前熟悉掌握教材。
2、提前刻制一枚藏书印示范品。
3、刻制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展示藏书印示范品,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与示范:1、与学生一起探讨藏书印的起源、概念、艺术形式及风格特点。
让学生阅读文字内容并结合观察图片图例回答说出藏书印的起源、概念、艺术风格特点、艺术形式布局种类。
通过对藏书印感性形式及理性、艺术涵养的体味,知道它为什么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2、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形式藏书印的文字字体及字样内容、章法布局、不同刻制特点。
通过分析知道,藏书印都是用的篆体字,文字内容中有“藏书”“收藏”“珍藏”“珍秘”等字样。
有朱文阳刻与白文阴刻之分。
章法布局有的疏、有的密、计白当黑或白黑穿插等。
3、向学生示范朱文阳刻与白文阴刻的刻制方法。
刻朱文需用双刀法从两侧下刀,连同周围石料剔除干净,使笔画显现出来。
刻白文有双刀法和单刀法。
两者文字刻完后再把栏边处理好即可。
4、刀法的再分化:冲刀法与切刀法。
藏书印教的学案教案例.doc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方寸钤印——藏书印》教学案例资料9个小学生教育案例个案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方法: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
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方法: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藏书印初中美术_教案

教案:藏书印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藏书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藏书印的类型及特点3. 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4. 动手制作藏书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书籍和藏书印,引导学生关注藏书印。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藏书印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藏书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0分钟)1. 教师讲解藏书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藏书印的类型及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藏书印,如方形印、圆形印、椭圆形印等。
2. 教师讲解藏书印的特点,如篆刻风格、印文内容等。
3. 学生观察样本,了解各类型藏书印的特点。
四、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画、结构等。
2.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五、动手制作藏书印(15分钟)1. 教师发放篆刻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藏书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完成藏书印制作,互相展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书法作品的欣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讲解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如笔法、章法等。
3. 学生观察、欣赏书法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藏书印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藏书印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如证明书籍的所有权、保护书籍等。
2.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四、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藏书印,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藏书印美术教案初中

藏书印美术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课程内容:藏书印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藏书印制作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3. 通过对藏书印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藏书印的兴趣,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重点:中国篆刻艺术的形式、审美。
教学难点:刻制藏书印的刀法及审美。
教学准备:刻刀、生宣纸、印泥、石材、块状蔬果、墨汁、盘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宝藏的视频,内容涉及国画、书法等。
2. 利用多媒体出示与读书活动相关的图形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感受我国文明进程的辉煌史实、成就和传统。
3. 简介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背景和分类。
适时引出与读书、藏书、爱书有关的藏书印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藏书印的由来和发展情况,并欣赏作品。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讲授藏书印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藏书印的特点和价值。
2. 示范藏书印的制作技法和步骤,讲解刻刀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刀法的运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藏书印的制作过程,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藏书印作品。
三、课堂总结与展示1. 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对自己制作的藏书印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藏书印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继续练习藏书印的制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2. 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更多的篆刻艺术家和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藏书印艺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篆刻艺术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篇一:第六课方寸钤记-藏书印】第六课时《》设计人:张宝玉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10.08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藏书印的学习,了解藏书印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藏书印基本的方法。
篆刻家运用刀法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性情,形成藏书印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
本课通过“欣赏与探究”“尝试与刻制”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设计字体布局到运用篆刻刀法去完成一方藏书印的制作,在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的同时,又能体会设计刻制藏书印的乐趣,锻炼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藏书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藏书印的欣赏、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及处理事情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书、藏书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作品的作者、国家和绘画形式2、难点:独立进行作品赏析。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问、比较、分析、讨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欣赏导入有谁刻过印章?谁家里有亲人或朋友从事过篆刻艺术? 2、篆刻是一门怎样的艺术?展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它吗?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它吗? 2008以篆刻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中国的篆刻是非常讲究材质的,这枚印就是刻在上乘的新疆和田玉上面的。
篆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篆刻艺术去领略它的奥妙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小组合作赏析篆刻的表现形式对比两枚印章问:你能看出这两枚印章的不同吗?什么样的印章是朱文?什么样的是白文?白文(阴刻)——刻字朱文(阳刻)——刻背景一、篆刻章法姓名章中字的笔画比较多,可取其中的一个字刻在石章上。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藏书印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藏书印教案标题: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藏书印》教学目标:1. 了解《藏书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藏书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掌握线条、形状和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藏书印》的图片或幻灯片。
2. 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 相关的艺术书籍或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藏书印》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运用。
2. 提问学生对于作品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15分钟):1. 介绍《藏书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解释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选择这些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用意,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意义。
示范(1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的技巧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绘制一幅以《藏书印》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2.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进行作画。
3.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运用所学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2. 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艺术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藏书印》的艺术特点和相关文化知识。
2. 提供更多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方寸钤印——藏书印》教学案例资料9个小学生教育案例个案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方法: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
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方法: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个案三:小平有事没事老爱说谎,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伙伴有美丽的风筝,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
”其实家里并没有风筝。
评析: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和大人恶意的谎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应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手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为了在各方面超过别人,为了争得面子,孩子也经常下意识地编些谎话欺骗同伴,孩子多少都会说谎,如果在说谎之后完全不觉羞耻,那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方法:1、父母试着与孩子多沟通,经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避免过于严格稍有过失就被严厉处罚现象。
2开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相互猜猜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更多的学生将会体验到新视野,新境界,新心情,新思维,新收获。
个案四:小李,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评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小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小李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方法: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个案五:小冬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在许多技能上,表现得超出11岁孩子的水平,不但会骑自行车,还学会驾驶“小木兰”,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动画片过目不忘,就是这样一个样样行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这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上学,怕上课,怕看书,怕做作业。
评析:小冬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称为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风、学业负担,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损家庭,严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期望值;交往伙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厌学之原因来看他骑小木兰摔伤腿,在家休养一个月,爸爸怕他寂寞,给他买了两台手掌机,于是小冬每日乐此不疲,越玩越有劲,上学后,连续三次单元测验均是倒数第一,父亲一气之下摔坏了手掌机,妈妈买了一本又一本练习册,除了做还是做,几个月的变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归罪于“学习”,对学习的厌恶,导致学业的不良;学业不良的后果,强化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如此恶性循环,聪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后进生”。
方法:1教师采用亮点诱导,就是肯定小冬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利用十分钟队会或午间俱乐部请小冬在班级活动时进行技能表演,如“故事会”等,渐渐地对搞好学习产生了需求,再也不那么害怕学习了。
3、逐步提要求。
要求孩子一点一点进步,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同学的长处进行比较。
个案六:小俪,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评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父母对小俪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方法与途径: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加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具体劳动,做到团结互助,不怕脏累,其次,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体贴父母,做家务劳动,做好长辈的小帮手,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为全家服务的任务。
个案七小晨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不管事。
评析: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晨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
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1、扬长避短。
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
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