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愿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旳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旳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旳,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旳,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旳樊笼,可以回到外面旳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旳愁绪就和回归旳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旳真实写照。
诗旳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旳心志,在形象旳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旳,也是这样做旳。
鸦*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旳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旳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旳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旳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旳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旳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旳春花成长。
一害杂诗其五
一害杂诗其五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诗共四句,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辞官南返时的愁绪,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笔锋一转,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共筹抗英。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江苏丹阳书院,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此诗龚自珍借落花委地,化作春泥,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下面小编整理了己亥杂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己亥杂诗》译文及注释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③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④花:比喻国家。
即:到。
1《己亥杂诗》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古诗作品《已亥杂诗》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2、护:保护3、花:比喻国家【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己亥杂诗》其五节奏划分
龚自珍《己亥杂诗(五)》原文、注释、翻译【原诗】:己亥杂诗(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荡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2.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诗人故乡杭州,有版本称这指的是诗人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4.花:比喻国家。
5. 护:保护。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朗读节奏划分】:己亥杂诗(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作背景】: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1、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本身也是相互联系的(即事物内部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望采纳。
首先它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落红当它落下来时是无用了。
但它又化作春泥向它有用方向转化,其次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我们要对未来有信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和情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和情感一、概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句诗既融汇了哲理,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爱情、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这句诗作为哲理和情感的抒发,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爱情、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二、哲理意蕴1. 生命的轮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意味着生命的轮回。
在自然界中,一切都遵循着轮回的规律,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逝去,而是一种新的开始。
落在地上的落叶,会在春天化作养料滋养着新生的花草,这种轮回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生之中。
人们在经历失败、挫折、失落的时候,往往会感到绝望和无助,但正是这些经历,犹如春泥滋养着内心的成长和改变,让人们更加坚强、成熟和有智慧。
2. 无私奉献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春泥虽然是潮湿肮脏的,却默默地为花草提供营养,给予滋养和保护。
人们也应该学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善行、爱心和力量去滋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
在爱情中,亦如此,要学会舍得、包容、付出,用爱为对方提供力量和支持,使之茁壮成长。
3. 生生不息“春泥更护花”,意味着生生不息。
生命如同春泥,永远在滋养、激励、启迪着花朵。
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和磨难,无论碰到怎样的困境和逆境,人们都应该如同花朵一样,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发挥自己的潜能,绽放自己的光芒。
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不断地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辉之路。
三、情感抒发1. 对于生命的敬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生命是宝贵的,无论在自然界中,还是在人的生命之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人在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这些都应该被我们牢记在心,感恩别人的帮助,也学会去帮助他人。
在对待生命的过程中,要懂得懂得珍惜和感恩,才能使自己更加充实和幸福。
2. 对爱情的理解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解,也蕴含了一种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高中语文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注音:hào dàng líchóu bái rìxiá,yín biān dōng zhǐjítiān y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luòhóng bùshìwúqíng wù,huàzuòchūn nígèng hùhu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化作春泥更护花全诗
化作春泥更护花全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化作春泥更护花全诗《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即:到。
诗意: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己亥杂诗这篇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这篇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共包含315首诗。
这组诗主要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他不畏艰难、坚持改革的信念。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疾苦的怜悯。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广阔深远的天涯背景下,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别京都的忧伤情绪。
诗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寓意着诗人虽然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即使化作春泥,也要为培育新一代花朵尽一份心力。
整组《己亥杂诗》反映了诗人龚自珍在清朝末年面对国家困境时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以及不懈的改革精神。
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仰。
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比喻什么
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比喻什么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比喻老师的辛勤奉献。
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中比喻报国之志。
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意思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 (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比喻自己的报国之志。
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己该杂诗的注释
己亥杂诗1.《己亥杂诗・其五》1.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解释:1.“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 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勾勒出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景物,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等种种情怀。
2.“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此次南下,离京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终结,马鞭向东一挥,感觉自己就像到了天涯一般,有一种断肠之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作为个体,生命虽然终止,但化作春泥后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
诗人以落花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甘愿为国家培育人才、贡献力量的情怀。
2.《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1.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解释:1.“九州生气恃风雷”:“九州” 指中国,只有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力量才能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这种局面令人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呼吁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的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达了诗人希望清朝统治者能大胆选用人才,进行社会变革,以振兴国家的急切愿望。
3.《己亥杂诗・其八》1.原文: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2.解释:1.“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连绵的太行山蜿蜒曲折地延伸,在京城西郊广阔无边的样子就像蹲伏着的老虎,气势非凡。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太行山雄伟的气势,它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守护着京城。
2.“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当诗人挥鞭策马向东而去的时候,太行山默默地注视着中原大地。
“此山不语” 赋予了太行山一种深沉、内敛的力量,仿佛它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变迁,而诗人在离去之际,与这默默无语的大山形成一种呼应,其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复杂情感和深深的思索。
初中古诗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古诗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用化作春泥更护花造句
用化作春泥更护花造句
摘要:
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含义
二、用化作春泥更护花造句的例子
正文: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出自于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它意味着,把自己比喻为春天的泥土,虽然自身并不起眼,但通过滋养花朵,使花朵更加美丽和繁茂。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那些默默奉献、不图名利的人,他们为他人和社会付出了很多,但并不追求回报和个人荣誉。
以下是一些用“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个成语造句的例子:
1.我们的老师就像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辛勤地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茁壮成长。
2.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就如同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般,无私地为我们付出,让我们茁壮成长。
3.那些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就像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不求回报,只为了让社会更加美好。
4.科学家们为了人类的进步,日以继夜地研究,他们就像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为人类的未来付出辛勤的努力。
以上就是关于用化作春泥更护花造句的一些例子。
这个成语富有诗意,用来描述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己亥杂诗的译文
己亥杂诗的译文己亥杂诗的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够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840年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且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全诗译文
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全诗译文
全诗文如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文翻译: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作春泥愿护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古往今来,为人师者,无论品行与学识,皆为学生之表率。
作为表率的老师,该用怎么的心态,怎样的爱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呢?我认为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有热爱之心,奉献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
做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你的知识也才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田里播下种子。
今后回首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你才会无怨无悔。
一、热爱之心
爱是感情之源。
一个老师必须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班级的每个学生,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中学生是一群感情异常活跃而丰富的青少年,教师应对他们给予由衷的心爱、亲爱、情爱、热爱和关爱,就会换来他们加倍的由衷的敬爱。
这样师生之爱进行热烈的碰撞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情流。
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融洽了,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如此一来,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心相印,力量无穷。
感情融洽了,遇事就会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了。
比如我班学生刘厚贤,聪明,本质不错。
但去年分班后不久,由于父母都不在家,放松了自己,跟着去学上网,甚至讲究哥们义气,参与打群架,往楼下丢学校凳子。
了解这种情况后,多次找他谈话似乎效果不大,根本不理睬老师的用心和自己错误的严重程度。
后来因为其父的几句话,另外一件打耍架的两件小事情,我和他好言相说,陈说利弊,他终于发觉我这个班主任的“好”,以及他自己的“不好”,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我这个班主任。
从此以后,进步一发不可收拾,不论在校表现还是学习成绩,进步都非常显著。
他的进步,是老师同学都有目共睹的。
二、奉献之心
教师生活清贫,工作辛苦,每天的工作可以说不分八小时内外。
这在如今讲究物质刺激的时期,犹是一种考验。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有“以教为乐,以苦为乐,以奉献为天职”而甘居清贫的精神和胸怀。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为职业,那你必须一条道走下去而无怨无悔。
所以教师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与追求,热爱本职工作,把整个身心扑在学生身上,并把自己的成功与欢乐融汇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倾注、延伸到祖国的下一代身上。
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具有价值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断追求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就是人民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现实的途径。
我想:当你看到你的学生有出息或拥有了成功时,这时你就会为你的曾经有过的奉献而甜丝丝,美滋滋的,要么就喜不胜收的。
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这种奉献精神,我们每天顶着晨曦起床,陪着学生锻炼上早自习;我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讲解难题,培训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我们晚上不看电视,为学生批改作业或者设计教案;我们舍自己小孩的学习而不顾,但为学生的成长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这——都是奉献精神。
前段时间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年过半百的女教师殷雪梅老师,在一辆狂奔而至的车辆面前,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路过的学生,从“虎口”下夺回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而她却被车辆撞飞25米远,光荣牺牲。
这更是一个典型的奉献自己、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例,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老师而荣,并且学习她的这种奉献精神。
三、平等之心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个性各异,各有各的兴趣和特长,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教师决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尺度、框框去要求学生“齐步走”,或向一个标准看齐。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各自的兴趣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短处。
对待优生,我们虽然喜欢,但他们犯了错,同样要批评教育,褒中要有贬,扬中要有批,以示公平和公正。
对于那些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后进生,更不能把他们看扁。
即常说的“一好应百好,一错应百错”,教师应从后进生的一些表现中看到他们期待的信任和尊重,期待的关怀和温暖。
对他们,教师更应头脑冷静,遇时要三思,处事要公平,要带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倍加珍惜。
他们犯了错也不能雷霆大怒,横加指责,把他们贬得一无是处,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地帮他们分析错误,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说风凉话。
对他们,我们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从关心他们发角度出发,把他们当作朋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真正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发现他们身上的可取之处和闪光之点。
对他们贬中要有扬,严中要有爱,适时适度的指出他们的优点,以使他们看到希望。
这样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他们才会有上进之心,上进之行,努力向上、向美、向真。
所以对待学生,不管优差,一定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四、责任之心
教师的职业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它塑造和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
既然你选择做教师,不管爱不爱它,你都必须把它干好,这是一个人的责任心的问题。
教师有了强烈的责任心,他就会在工作中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会自觉地遵守师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
作为教师,凡事更要尽职尽责,我们是接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主要职责,担负着把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的任务,使他们获得知识,成为
接替老一辈的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积极推动社会前进的新一代。
因此,一切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进取心的教师,都必须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忠于职守,处处、事事、时时、地地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把自己的整个身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其实教师队伍里这样的老师不胜枚举:老师起早摸黑,夜以继日,不分八小时内外的工作,是责任的驱使;老师干到老学到老,快退休了也还在学习,是责任的驱使;老师有病也坚持上课、生怕耽误学生的功课,是一份责任;老师每次为贫苦学生捐款,生怕学生失学,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责任太重了,也都太自觉遵守这个责任了!
很显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候,更要坚定自己从教的决心,更应当树立“为学生而活着”的人生观,为学生奉献上述爱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把攀登者送上九天;让有志者渡过学海,到达知识的彼岸;把迷途中的孩子从迷蒙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顽强地追求,勇敢的探索。
当学生有了些许的进步和成功,并且不能忘记你时,即使千辛万苦,我们也会感到快乐无边!
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这崇高的事业,让我们再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吧!这样,当我们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学生的时候,我们的幸福也就降临了。
“四心”对学生吧!化作春泥也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