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自然诗中的禅学意象

合集下载

寒山子的诗歌艺术特色

寒山子的诗歌艺术特色

寒山子的诗歌艺术特色
寒山子,又名寒山,是唐代的一位僧人、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白话口语:寒山子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采用了大量的白话口语,使得他的作品更接近民间生活,更容易被普通百姓理解和接受。

2. 讥讽时弊:寒山子的诗歌多以讽刺社会现实、揭露官场黑暗、抨击富贵权势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3. 富含禅意:寒山子作为一名僧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意。

他通过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传达出对宇宙、生命的思考,引导读者去领悟禅理。

4. 意境深远:寒山子的诗歌往往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5. 句式自由:寒山子的诗歌在句式上较为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新性。

寒山拾得简介

寒山拾得简介

寒山拾得简介寒山拾得,原名寒山子,是唐代著名的禅宗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唐代中期,曾经是一位富有的官员,但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突然放弃了一切,离开了尘世,开始了他的修行之旅。

寒山拾得的诗作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他的诗作常常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的美景,通过观察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真谛。

他的诗作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寒山拾得的代表作之一是《寒山杂诗》。

这部诗集包含了他的一些早期作品,展现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其中的《寒山杂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这些诗作中所蕴含的禅宗思想,引人深思,让人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寒山拾得还有一部重要的作品是《寒山诗选》。

这部诗集收录了他晚年的一些作品,其中包含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禅宗的更深入的思考。

这些诗作通常以简约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除了诗歌,寒山拾得还有一些散文作品,如《寒山杂记》等。

这些散文作品以散文的形式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散文作品通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对禅宗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寒山拾得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禅宗的发展和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总的来说,寒山拾得是一位杰出的禅宗诗人,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禅宗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寒山禅诗鉴赏

寒山禅诗鉴赏

寒⼭禅诗鉴赏★寒⼭(⽣卒年不详)唐代着名诗僧,⾃号寒⼭⼦。

姓名、籍贯、⽣卒年均不详。

约于唐⽞宗及代宗年间在世。

早年为官,因仕途坎坷,遂周游四⽅,后隐居天台翠屏⼭。

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名寒岩。

好吟诗唱偈,每有篇句,即题于⽯间树上,与台州国清寺僧封⼲、拾得为友。

他⾃称作诗600余⾸,现仅存诗300余⾸。

他的诗歌风格幽默、诙谐,机趣盎然,有写⼭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兼讽喻世态⼈情,思考⼈⽣哲理。

禅佛精奥尽⼊诗中,是诗僧申最有影响的诗⼈之⼀。

寒⼭多幽奇寒⼭多幽奇,登者但恒慑。

⽉照⽔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云充叶。

触⾬转鲜灵,⾮晴不可涉。

【赏析】这是⼀⾸喻道诗,通过描写寒⼭的幽奇,暗⽰佛道之境的奇诡。

⼭幽在⽉照如⽔,⽔清如镜;⼭奇在百花凋零时雪花飘飞,百叶凋敝时舒云作叶;⼭灵在触⾬即转鲜,⼭寒使登者⼼慑慑,⾮晴不可涉。

这⼀幽奇寒灵之境,正是⾼不可攀的道境。

欣逢⽢露,则⼼灵滋润,灵性勃发,然则只有以晴和的⼼境,安泰的⼼境,⽅可登上寒⼭绝顶。

即如去妄明⼼⽅可见性达圣⼀样。

⼀住寒⼭⼀住寒⼭万事休,更⽆杂念挂⼼头。

闲于⽯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

【赏析】这是⼀⾸⾃⽩诗。

通过描写悠闲的⽣活,展⽰超凡脱俗、⽆念⽆欲的⼼境。

在作者⼼中,世间万事皆休,已不⾜以使他挂在⼼上。

这样,作为诗僧的他,每有闲暇,便题诗⽯壁,⾃然随缘,就像绿⽔上的不系之⾈⼀样轻灵⾃在。

短短⼀⾸⼩诗,是⼀代奇僧寒⼭⼼灵的典型写照。

另⼀⾸美诗亦可对照⼀阅:“不学⽩云岩下客,⼀条寒衲是⽣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

三界横眠闲⽆事,明⽉清风是我家。

”鹦鹉宅西国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朝⼣弄,出⼊在庭帏。

赐以⾦笼贮,扃哉损⽻⾐。

不如鸿与鹤,飖扬⼊云飞。

【赏析】这是⼀⾸托物讽喻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由、⽆羁⽆绊的⾼远⼼境。

鹦鹉原为⾃然界的野鸟,⽣活在⼴阔⽆垠的西域,可是⼀朝为⼈捕获之后,终⽇为美⼈戏弄,出⼊于深闺绣阁中,⽣活圈⼦何其狭⼩。

寒山诗二首

寒山诗二首

寒山诗二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寒山(寒山居士),本名杨万里,号寒山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近代诗歌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寒山的《诗二首》具有代表性,成为他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寒山的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了禅意。

他以深沉的感悟和超脱的境界,表现出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种平和、超脱的气息,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的山水之中,心静如水,思维清晰。

这种禅意与生活的平和态度,使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心灵震撼力。

第一首《题临安邸》是寒山在游览临安时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江南山水画卷。

他以淡泊的姿态写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清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寒山的高深境界和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首《题玉龙吟》则是寒山在玉龙山吟咏时所作,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颇深理解和体悟。

他以玉龙山的清幽山水为背景,吟诵禅宗心法:“不闻山水声,但闻人语响。

”通过对内心深处的静谧与平和的体味,揭示了禅宗的真谛。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超然境界和智慧。

寒山的《诗二首》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将自然、人生、禅宗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诗歌中,展现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寒山的诗作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寄托和修身修心的指引。

寒山的《诗二首》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是他高远的情怀和超脱的境界的体现。

通过对自然、人生、禅宗等元素的探讨,他展现了一种纯净、静谧的禅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寒山诗意悠悠,禅意悠悠,如同远山清风,令人心驰神往。

第二篇示例:寒山,古代道士,卓尔不群,诗才横溢。

他的诗歌清新典雅,刚健豪放,饱含禅意,令人耳目一新。

寒山大师最著名的禅诗

寒山大师最著名的禅诗

寒山大师最著名的禅诗自乐平生道唐代:寒山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寒山是盛唐贞观年间的著名诗僧,他曾长住天台山寒岩幽窟中,因此被后世称为寒山子。

寒山喜欢吟诗唱偈,灵感来时就题写在竹木石间、以及村墅屋壁。

他的作品通俗平易,却极富禅意,这首诗就描绘了作者的禅趣生活。

诗的大意是:寒山平生追求自得其乐,经常逍遥地徜徉在烟萝和石洞之间。

诗人以白云为伴,自在悠闲,山野情怀放纵旷达。

山间有路,却不通往凡尘;无心无欲,还有什么值得攀援。

清夜里独坐石床,独赏圆月爬上漠漠东山前两句开门见山、总领全诗,点出了作者“自乐平生”的生活方式和闲适情趣,没有奔走在凡尘俗世之中,而是漫步在烟萝石洞之间。

三、四句表现诗僧山野情怀,他闲来无事,便注视天空中白云舒卷,心情也和云朵一样悠闲。

烟雾迷茫中的青萝,林木掩映的石洞,正是禅心滋长的好环境。

诗人虽然性情疏野、不拘礼俗,却不会遭到别人的议论,其心如白云一样充满了安闲自如的情趣。

白云纯洁无瑕、舒卷自如,正是禅者心地明洁、毫无挂碍的外化。

五、六两句,传达出禅者内心无欲无念。

诗僧的居所远离喧嚣的尘世,有路而不通。

寒山曾经居住在天台寒山岩,与诗僧拾得友善,时相往还,好吟词偈,状类疯狂。

他们以桦皮为冠、布裘敝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塾歌啸,人莫识之。

结尾两句更表达出作者的愜意心情,夜里独自静坐在石床之上,月亮刚刚爬上山顶,内心也随之澄澈明净,这是参禅悟道的一种乐趣。

前面自然疏野的情趣,无欲无念的心境,正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准备。

纵览寒山的这首禅诗,平淡自然,明白如话,而又不失诗的韵味。

作者不用典故,不加雕饰,不尚奇巧,显示出盛唐诗歌古朴自然的风格,自然中见至味、平淡中见高韵,也是作者隐逸生活的生动写照。

诗以景结,展现出无言之境,却可以想象出禅境的高深。

寒山还曾有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明月正是禅心的象征,明月清光四溢,正象征着禅心的圆满自足、澄澈无瑕。

寒山与拾得诗歌与境界

寒山与拾得诗歌与境界

寒山与拾得诗歌与境界唐代有一首非常扣人心弦的诗,就是张断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洋溢着禅的芳香,突然的使我们触及了时间的永恒。

寒山寺在苏州城外,是为了纪念寒山子而立的。

或说寒山是一位传奇的人物,是在七世纪时,住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一位隐士,他不是和尚,不是居士,他就是他自己。

他有位知己朋友,叫做拾得。

拾得是在国清寺的厨房内做事。

每次饭后,寒山便到厨房内吃别人剩下的饭菜。

于是这两位忘形的朋友便在一起谈天说笑。

庙里的和尚们都以为他们是两个大傻瓜。

国清寺每逢月半,都要念经。

当大家集合在一起时,拾得突然拍手说:“你们集合在这里沉思默想,究竟对‘那事’有什么用啊”!寺主骂了他一顿,他却说:“请听我的:不怒就是持戒,心净就是出家。

我的自性和你一样,一切的道理都无间隔”。

寒山和拾得都是诗人,举拾得的一首诗来看:“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吾兄。

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大家都知道黄河自有史以来未曾清过。

后面两句诗就是写出他们的生命,比历史还要长,比世界还要久。

在全诗中,另外一个重点,说明了即使是隐士(寒山拾得是中国最伟大的隐士)也需要知音,来互相慰勉,以期自己更具有完美的人性。

至于寒山的诗中,你将发现他更富有人性。

他有时也会速孤寂和思家,而坦然的说:“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有时,他也怀念兄弟说:“却年春天鸟鸣,此时思兄弟。

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

绿水千肠咽,黄云四面平。

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

要不是至情之人,不会有这样的慨叹了。

假如他甘愿做一个隐士的话,那是因为他被神秘的冲动所驱使,而去寻求超乎世俗的东西,下面是他的一首诗:“昔日极贫苦,夜夜数他宝;今日审思量,自家营造。

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

大有碧眼胡,密拟买将去;余即报渠言,此珠无价数”。

他内心的光景也可从下面一首偈子中看出:“吾心似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此伦,教我如何说”。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王继红(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清朗秀丽,在唐代诗苑中有极高的地位.其诗歌美学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空灵静寂、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观其人其诗,亦官亦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又是熟诣禅理的佛徒。

王维前后期思想随着他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变化。

最后定性于禅宗。

禅宗思想对王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渗透,在其山水田园诗歌中蕴涵着禅学的美学情趣。

一、“字字入禅”的禅趣王维(70l一761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满州。

崇尚佛教,也有深厚的道教渊源。

王维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生前被称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誉为“诗佛”称号。

王维选取山水为审美对象。

在纵情山水中追求精神自由。

以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充满禅境。

可谓“字字人禅”。

禅境就是在悟道、悟禅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寂静、闲淡自然的意味。

人通过静思。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同化于万物之中,得到一种精神升华。

进入一种光明润彻,无所滞碍的境界。

在禅宗的审美观中,人与自然界的山水万物之间已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审美关系,自然已不再是作为环境、背景、衬托出现,它已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人们可以从观照中悟解禅理。

禅理讲究“以心思性”、。

顿悟”。

尤其强调内心的直觉、暗示、联想、感应等作用,讲究一。

悟”成佛。

禅宗重言外之意。

重根机悟性。

而诗歌也重言外之意。

重妙悟,故诗歌与禅多互为沟通、渗透。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诗客所以好佛参禅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维也不例外。

他以禅境、禅理入诗。

在表现。

空”、“静”、“闲”的基础上。

通过“顿悟”。

往往表现山川草木一种清幽、静谧的自然美,形成这种清静的意境。

王维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

往往“字字入禅”。

他或写田园山水,或写花鸟树木,或吟闲适。

或咏渔钓。

寒山及寒山诗中的儒、释、道思想

寒山及寒山诗中的儒、释、道思想

寒山及寒山诗中的儒、释、道思想内容提要:唐诗僧寒山,儒家曰士,道家曰仙,佛家曰僧。

以史料记载结合寒山诗,联系寒山故里任县双蓬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传说进行研究,可以给寒山一个比较恰当、客观的定位。

即他是虔诚的佛教清修者,是人生和生命的探索者。

关键词:寒山传说道家高僧任县在寒山及寒山诗的研究中,有人从其诗内容上来定位寒山“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

从寒山自述诗:“出生三十年,当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

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冰史。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可看出,诗中所言“炼药空求仙”当是寒山入天台隐居之前的事。

尽管寒山在诗里批判了“炼药求仙”是徒劳虚妄,但却也透露出寒山在入天台之前与隐居之初确实有过一段道教修行经历的消息。

项楚先生的《寒山子诗注》〔1〕说:“一位研究者对他的生平做了这样的推断……到了天台山便在寒岩也叫做翠屏山的山间住了下来,于是由贫子而成了寒山子。

由避世而弃家。

这时他结交了国清寺的拾得,他们成了莫逆之友,他便抛弃了儒、道之流驳杂的隐逸思想,皈依佛门,由弃家而出家。

名字也由寒山子而成为寒山了。

”刘长东《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寒山与中国封建时代的其他读书人一样,苦学经史,“在寒石山隐居开头一两十年的时间里,是寒山子从“业儒”转为“学道”的时期。

不妨划分为业儒、学道和信佛三个时期。

”〔2〕这恰好与一则流传在寒山故里邢台任县留垒双蓬头的寒山故事传说相吻合。

传说小时候寒山与拾得一起去割草,遇到一位道士在他们割草的地方修炼,从此他们俩就跟着道士练起了吐纳养生。

练功练得着了迷也不回家了,于是就留下了不修边幅、蓬头跣足的童年形象,直至后来成仙上天。

在寒山所处的科举取士的时代,在学子的学业上,各朝代都是以儒家学说做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李唐皇族附会老子李聃之后,因而尊崇道教,屡为老子荣加尊号,直尊为玄元皇帝。

同时设置崇玄学,招收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寒山诗境里的佛道意蕴

寒山诗境里的佛道意蕴

寒山诗境里的佛道意蕴作者:程光策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2期唐朝诗僧寒山,其不少诗作具有深邃佛道内涵,耐人寻味。

本文试图运用佛教和道教的有关理论,与诗歌艺术的赏析方法相结合,意在深入发掘和揭示诗僧寒山诗作中所蕴含的佛道理念与人生追求,从而使读者对诗僧寒山诗作从其宗教文化思想到文学艺术成就,有一个更能切其内涵与内核的理解。

一、“今日婆娑树,几年为一春”先请看下面两首: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啸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婆娑树,几年为一春?在寒山之前,遁世归隐的诗人诗作有很多。

最著名的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但与陶渊明不同,寒山一是归隐山林,且是深山;二是深得黄老佛道之谛,自觉修炼,当时就很有名声,有“诗僧”之称。

这是两首抒写归隐生活的五言律诗(寒山诗作大多无题)。

前一首“欲得安身处”。

结合全诗看,这里的“安身”,应当是“安顿身心”之意。

诗僧认为这一“安顿身心”之处以天台寒岩(今浙江)深山即“寒山”最好。

为什么呢?幽深宁静。

“微风吹幽松”,“幽松”一词最有意境,准确描绘了寒山松林的幽静。

“近听声愈好”则充满惊奇与喜悦:原来“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这简直就是一幅“松林黄老神仙图”。

最后两句“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更具诗意地抒发了陶醉于寒山隐居生活的喜悦心情,描述了忘世修道的超脱境界,从而诗意地揭示了“寒山是最好的隐居修道处”这一主旨。

后一首与前一首主旨相近,也是说明归隐的缘由,但侧重描述“居处绝啸尘”的宁静自在的诗意环境和忘我修道的超凡境界,同样抒发了诗僧喜悦的心境。

这首五言律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动述静”:践草、瞻云、歌声、鸟声、问法、问春,处处与俗世“啸尘”相对相反相绝。

最后两句最具佛理道行,禅意也最具诗味:“婆娑树”句,表层形容枝叶繁茂扶疏的高大的树木,深层则寓意“得道真人”的蓬勃生命;“几年为一春”句,庄子《逍遥游》有“上古有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之说,诗僧寒山在这里实则是对自我修道境界的询问与追求。

谈谈你对寒山诗独特性的认识。

谈谈你对寒山诗独特性的认识。

谈谈你对寒山诗独特性的认识。

寒山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

以下是对寒山诗独特性的几点认识:1.寒山诗的禅宗意蕴:寒山诗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体现了禅宗追求解脱、超越凡俗的心境。

诗中常以禅师寒山自我解放的经历和禅宗的修行路径为主题,倡导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提倡超脱情感纠葛和物质欲望的境界。

2.淡泊清净的艺术表达:寒山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清净和淡泊,强调净化心灵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他注重表达真实与直接,不拘泥于修辞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以简约、质朴的形式展示诗歌的内在力量。

3.自然与禅境的融合:寒山诗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禅境和心灵境界。

他善于观察自然,将自然景物融入禅修的体验中,以山水风景等自然意象来传达深邃的禅意和人生哲理,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禅诗风格。

他的诗作常以平实、朴素的语言描述自然,点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4.非常规的人生观与诗意:寒山诗中表达了一种与常规、常识不同的人生观。

他追求真理和境界的超越,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常态的反思和批判。

他以反叛、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来关照人生的真实和真理,达到了对现实的觉醒与颠覆的效果。

总之,寒山诗通过其禅宗意蕴、淡泊清净的艺术表达、自然与禅境的融合以及非常规的人生观与诗意,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他的诗作使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和谐,追求禅境与真理的境界。

寒山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对于探索人生意义、追求心灵自由与平静,以及领悟自然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寒山自然诗中的禅学意象_自然意象

寒山自然诗中的禅学意象_自然意象

寒山自然诗中的禅学意象_自然意象寒山(约691-793)是唐代隐居于浙江天台山寒岩的传奇诗人,生平已不可详考,仅以三百余首诗作传世,因其诗中多作佛、道语,又以佛家思想为主,被认为是以诗明佛证禅、道情咏性的诗僧。

寒山生活在禅宗发展迅速、势头正强的唐代,其禅僧身份被普遍认可。

寒山有诗云:“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

”其诗本书于岩石上,存于山水间,于自然物象中交融诗境与禅境,读之可修心参禅。

禅家极重自然。

自然山水是他们的栖隐之处,禅意泛化的自然万象是他们参悟的对象。

禅家不使用抽象名词、不落入形而上的思辨,他们所谈的是花、石、云、鸟。

“对于禅家来说,只需在禅的思维中引进适当的中介因素,以便把这种思维的成果感性化、物态化,使之更接近诗的面目。

这种中介首先是而且似乎只能是自然。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句是隐于山林间苦修的寒山融入自然得其所乐的写照。

寒山诗中有极多描写自然的诗,笔法或白描或写意,浸润了禅意。

寒山做诗正是以禅学为指导思想。

林、云、月、泉是寒山自然诗中最多见的意象,也是少数禅家认可的可资明空的自然物象。

林、云、月、泉意象在寒山诗中多相互叠加出现,但做分开讨论可略窥其各自的禅味特色。

寒山诗中有:“谓言最幽野,岩岫深嶂中”,“以我栖迟处,幽深难可论,”“明月清风是我家”等诗句。

自东晋始,择幽和栖居一直为僧侣所好,民间因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

林意象其实应为一组山林意象的集合,在寒山诗中可表现为岩、松、草、溪、鸟、霜雪等意象,是幽居之地相伴隐士的自然环境的总和,是性好清幽的隐逸精神的象征。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林意象展现出的隐修生活总的来说是苦中有乐的。

典型的描述隐修之苦的寒山诗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该诗中用“杳杳”、“落落”、“寂寂”等几组叠字形容寒山自然环境,处处透出修行苦寂,但这种苦是与人无伤的,时间似行进又似静止,自有玄妙感觉。

碧潭秋月映寒山:寒山诗解读

碧潭秋月映寒山:寒山诗解读

碧潭秋月映寒山:寒山诗解读导言碧潭秋月映寒山,是一句出自寒山诗的诗句。

本文将对这句诗进行解读,探讨其中的深意与内涵。

通过对寒山诗的分析,我们可以领略到寒山禅师的智慧和禅宗的思想。

寒山禅师寒山禅师的生平寒山禅师,即寒山拾得,是唐代禅宗高僧。

寒山禅师原为一位文人,后来心生出禅悟之志,隐居深山中修行。

他以清俭自守、隐逸清苦的生活方式,成为后来禅宗追随者的楷模。

诗人身份的转变起初,寒山禅师是因为渴望超脱尘世繁华才隐居山林,但随着修行的深入,他开始以诗人的身份表达禅宗的思想。

他的诗作以简洁有力、幽默诙谐而著称,给人以深入思考和启发。

碧潭秋月映寒山的解读图像对比1.碧潭:寒山禅师的修行地点通常是位于山区的瀑布、溪流等,取名为“碧潭”。

这个词给人以静谧和幽深之感。

2.秋月:寒山禅师的禅悟时刻通常发生在夜晚,而秋月的明亮与安宁意味着寂静的舒适。

3.寒山:寒山禅师以“寒山”为自己的名号,这个名号暗示着他对尘世繁华的超越和悟道之心。

寓意与主题碧潭秋月映寒山这句诗反映了寒山禅师通过修行所达到的境界。

这里的“碧潭秋月”是寒山禅师修行的环境与背景,而“寒山”则是修行者的心态。

寒山禅师以自然景色的表达来阐述禅宗的内涵,寓意着在宁静的境界中,我们能够超越凡俗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平静与空灵。

这句诗也表达了寒山禅师对于至诚至精修行的追求和态度。

寒山诗中的禅宗思想寒山禅师的诗作并不是寻常的田园诗,而是传达了禅宗的思想。

禅宗的悟道境界禅宗强调的是独觉与大觉的境界。

独觉是指个体觉悟自己的本性,而大觉则是指觉悟整个宇宙与众生的本性。

这种禅宗的境界需通过个体的努力和修行来达到。

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宗的修行方式强调对内心的觉察和思考。

通过专注于当下的瞬间,禅修者可以超越一切幻象,窥见真实的本性。

禅宗修行强调的是直接体验,而非依靠逻辑思考。

禅宗思想在诗作中的体现寒山禅师通过他的诗作,能够把复杂的禅宗思想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用形象的象征和幽默的叙述,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禅宗的境界,并引导读者去体验这种境界。

“默默永无言”——寒山子诗偈解析

“默默永无言”——寒山子诗偈解析

“默默永无言”——寒山子诗偈解析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

隐居在林薮,智日何由出。

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天疾。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解析〕此诗旨在批判当时禅宗之唯知苦行坐禅,而不知顿悟其心。

以打坐为主的“枯木禅”和“默照禅”曾经是禅门很流行的一种修习方式。

即专心禅定,枯坐守寂。

显然,寒山子很不认同这种习禅方式。

他认为这样空心静坐,闭目塞听的禅法,并不契合初入禅门的学子。

而且这种习禅的方式,因为远离语言、文字,即使修道者已经开悟,但如不能给后来学禅的弟子,以理论上的指导和教诲,也不利于续佛慧命。

在诗人看来,苦行坐禅,不但于身体无益,也令佛法的慧命不能得到很好的护持和延续。

习禅,若使人如枯槁之木,死水一潭,实则失去了生机,与禅的旨趣相悖。

唯有超越死寂,于枯槁之中生发春机,这才是自性妙用,体现出禅的活泼与生动。

否则再怎样习禅修定,虔诚用功,也都是以土牛耕种石头田,不会有收获稻子的那一天,虚妄,且劳而无功。

诗中,“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意指只是沉默地坐禅,不说话,那么后来的学人又如何能够学习或转述、教授后人呢。

后生:此指禅门的弟子,学生。

“林薮(s6u)”,指山林草泽。

薮:草泽。

“智日”,佛教以智日喻智慧。

“枯槁非坚卫”,形容枯槁的程度已经不是佛法所能护卫,使生命坚固了。

枯槁:憔悴。

“风霜成天疾”,指风霜侵袭会令人生病甚至天亡。

天疾:因疾病而天折。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以土做之牛如何来耕石头之田}这样的耕作又如何会有收成呢?此指徒劳无功。

稻:喻修行之果。

(作者:阿莲)。

寒山诗之“禅”析

寒山诗之“禅”析

作者: 杨丽华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208-20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2期
主题词: 寒山诗;禅理;禅悟;禅境;禅趣
摘要:寒山诗情景交融,不拘格律,后代文人多有模仿,素有“寒山体”之称。

诗中禅机勃发,也为唐宋以来历代高僧禅师唱和讲禅,引为经典。

现有研究集中在对寒山诗的儒家、道家、释家思想的分析,而对其中的禅宗思想鲜有论及。

本文从寒山诗“禅”之来源、内涵和影响三方面,对寒山诗之“禅”进行了分析,这对深入探讨和客观评价寒山及其诗歌在文苑和丛林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寒山诗中的佛禅意韵

寒山诗中的佛禅意韵

寒山诗中的佛禅意韵
王早娟
【期刊名称】《安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3)003
【摘要】宗教对唐代社会的思想及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中的文人无疑会受到诸多宗教观念的影响,寒山子就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寒山诗歌中所展现出的“无常观”、“转世观”和“般若观”上。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王早娟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金诗中的佛禅意蕴 [J], 刘达科
2.论王安石佛禅诗中的佛禅思想 [J], 史俊杰
3.白居易诗中之数字与佛禅思想 [J], 邹婷
4.生命危机与佛禅感悟——论寒山诗中关于“生死”问题的灵性追寻 [J], 于阿丽
5.宗教生态语境下卡明斯视觉诗与中国古典佛禅诗中自然主体生态构式之比较 [J], 李娅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寒山诗句鉴赏

寒山诗句鉴赏

寒山诗句鉴赏寒山诗句鉴赏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

首联写山水。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寒山诗句鉴赏,欢迎参考!寒山诗句鉴赏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

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

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

诗风幽冷,别具境界。

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

首联写山水。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

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

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

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

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

《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

”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

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

“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

八组迭字,各具情状。

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

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

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

《冷山》中的寒山禅韵

《冷山》中的寒山禅韵

《冷山》中的寒山禅韵作者:毛芊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8期摘要:唐代僧人寒山子所著寒山诗虽长期游离于国学正典之外,但其经译介后,远渡重洋在日本和欧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掀起了一阵阵“寒山诗热”。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冷山》就深受其影响。

小说的扉页上不但直接引用了寒山诗句,而且书中也蕴含了寒山诗中的禅宗思想:(一)心性观:明心见性,不待外求;(二)生态观:回归自然,无情有性;(三)生死观:时空圆融,生死一如。

关键词:寒山诗;《冷山》;心性观;生态观;生死观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8-0148-04寒山诗作为中国禅宗思想的完美体现在国内知之甚少,然而其质朴的语言风格,丰富的禅宗意蕴以及诗人本身所代表的回归自我、顺应内心的隐士精神却使它在日本乃至欧美大受追捧。

在美国,寒山诗自传入后迅速掀起了一阵阵“寒山诗热”,“垮掉的一代”①和“嬉皮士”②们将寒山子奉为精神偶像,诗歌的英译本也不断再版,其中最为著名的、接受最为广泛的是加里·斯奈德在《常春藤》杂志上发表的24首英译诗。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嬉皮士”热潮的消退,人们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从表面上效仿寒山子蓬头跣足的形象或遗世独立的生活,但寒山诗中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幽玄高深的禅宗境界却已融入了美国文化,并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乃至文学、艺术创作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97年,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冷山》。

该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大奖等。

在小说的扉页上,弗雷泽引用了两句话,一句摘自《达尔文日记》,另一句则是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人问寒山道》中的前两句“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由此可见作者对寒山诗的热爱和尊崇。

然而,寒山诗对弗雷泽《冷山》创作起到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在扉页上引用的一行诗句,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小说《冷山》的整个故事当中有多处折射出寒山诗里的思想意蕴,而其中一些丰富的禅宗思想在寒山诗传入前的美国本土文化里表现得并不鲜明。

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_钱学烈

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_钱学烈

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钱学烈唐代诗人寒山子的三百余首闪烁异彩的诗歌,熔铸了儒、道、释三大哲学体系,是作者百余年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也是他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由佛入禅,这一心路历程的形象反映。

其自叙诗和风俗诗,大都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其隐逸诗则浸润老庄,颇俱仙风道骨,是艺术水平最高者;其禅佛诗为释家禅林称道,至有“诗僧”之名。

本文着重分析前两者,后者有专文另论。

①一 自叙诗寒山子的近三十首自叙诗,主要叙述自身经历,感叹仕路坎坷,功名无望,抚今追昔,思乡念家。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身世与青年时代的精神面貌。

作者生在唐代开元天宝盛世首都长安一个富裕家庭。

②少年时代的寒山子,深受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学文学武,读经咏史,吟诗作赋,希望科举入仕,为国立功。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7)③他虽然文武兼备,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却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不会种田,又没有任何谋生手段,不能得官便一无所能:“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史。

尽号曰先生,皆称为学士。

未能得官职,不解秉耒耜。

”(129)为了走上仕途,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

辁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

必也关天命,今冬更试看。

”(113)按照唐代科举录人的标准,他的书法、文理、言辞都很优秀,仅仅因为身体不够丰伟,而未被录取,这真是吹毛求疵。

但他并不灰心,希望今冬考试再去碰运气,但愿侥幸成功。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他一次次投考,一次次失败,落得一贫如洗,窘迫不堪:“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

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

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卷。

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

”(120)唐代科举定为三年一选。

《唐书 选举志下》载:“初,吏部岁常集人。

其后三数岁一集,选人猥至,文薄纷杂,吏因得以为奸利,士至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阙员亦累岁不补。

”寒山子正是这种腐败的科举选官制度下的牺牲品,使人想起了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自然诗中的禅学意象
摘要:唐代传奇诗僧寒山的自然诗有极深的禅学意味,所取自然意象尤以林、云、月、泉等禅家经典意象为多,体现出隐修山水间的禅趣和物我合一的禅悟。

关键词:寒山诗禅自然意象
寒山(约691-793)是唐代隐居于浙江天台山寒岩的传奇诗人,生平已不可详考,仅以三百余首诗作传世,因其诗中多作佛、道语,又以佛家思想为主,被认为是以诗明佛证禅、道情咏性的诗僧。

寒山生活在禅宗发展迅速、势头正强的唐代,其禅僧身份被普遍认可。

寒山有诗云:“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

”其诗本书于岩石上,存于山水间,于自然物象中交融诗境与禅境,读之可修心参禅。

禅家极重自然。

自然山水是他们的栖隐之处,禅意泛化的自然万象是他们参悟的对象。

禅家不使用抽象名词、不落入形而上的思辨,他们所谈的是花、石、云、鸟。

[1]“对于禅家来说,只需在禅的思维中引进适当的中介因素,以便把这种思维的成果感性化、物态化,使之更接近诗的面目。

这种中介首先是而且似乎只能是自然。

”[2]“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句是隐于山林间苦修的寒山融入自然得其所乐的写照。

寒山诗中有极多描写自然的诗,笔法或白描或写意,浸润了禅意。

寒山做诗正是以禅学为指导思想。

林、云、月、泉是寒山自然诗中最多见的意象,也是少数禅家认可的可资明空的自然物象。

林、云、月、泉意象在寒山诗中多相互叠加出现,但做分开讨论可略窥其各自的禅味特色。

寒山诗中有:“谓言最幽野,岩岫深嶂中”,“以我栖迟处,幽深难可论,”“明月清风是我家”等诗句。

自东晋始,择幽和栖居一直为僧侣所好,民间因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

林意象其实应为一组山林意象的集合,在寒山诗中可表现为岩、松、草、溪、鸟、霜雪等意象,是幽居之地相伴隐士的自然环境的总和,是性好清幽的隐逸精神的象征。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林意象展现出的隐修生活总的来说是苦中有乐的。

典型的描述隐修之苦的寒山诗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该诗中用“杳杳”、“落落”、“寂寂”等几组叠字形容寒山自然环境,处处透出修行苦寂,但这种苦是与人无伤的,时间似行进又似静止,自有玄妙感觉。

而“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

任运遁林泉,栖迟观自在。

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叇。

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

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一诗可谓述尽隐居之乐。

云意象也和隐修禅趣有关。

寒山诗中有许多写云的诗句,如“白云高嵯峨”,“云卷兮霞缨”,“蒸云昼不消”,“庭廓云初卷”等,是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写,但也有以云语禅的诗句。

寒山诗中的云大抵有“闲”、“悠”、“寂”三种意味。

“闲”指闲适之乐,如“自在白云闲,从来非买山”,“可来白云里,教尔紫芝歌”,略有禅味。

“悠”指悠然任运,如“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这已经是讲究任运自在,随缘自适的禅家之语了;“寂”指寂静无为,如“白云中,常寂寂”,“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

这里的云意象可谓
佛家所说的“寂灭”之境,指远离迷惑、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是修心人追求的无上极乐。

因而寒山诗中又有“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时人寻云路,云路杳无踪。

欲知云路处,云路在虚空”,可见要达到此境界之艰难。

月意象是寒山自然诗的核心意象,也是佛教经典意象。

月意象可指“佛性本自清净,犹如明月行空,修行者一旦悟得,则可不疑不惧。

”[3]参月可不至迷惘,还原心之本来面目。

禅宗中月乃万事禅灯,正如寒山诗中有以月为灯的诗句,如:“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孤灯明月轮”,“岩点孤灯月未沉”,所指都是观月可助寻回本性。

《佛说月喻经》中称:“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

”月是圆相,指佛性圆满;是空静,即了悟的象征。

寒山诗中的例证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

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

”从这些诗句中都可看出月是皎然、圆满、空静的佛性象征。

月即“真如”,是佛教中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因此月还可喻指佛教语言观。

真如是难以用语言逻辑明示的,只能靠顿见真如本性而开悟。

月意象的核心地位体现了禅宗所倡导的非理性思维方式,正如寒山诗中的“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文字可存禅机,如读“明月照时常皎洁”之类的禅诗或可有助于明白佛性之质,但禅心了悟是语言说不出的,仍要靠自行参月,在月轮中体悟“三昧”。

寒山诗中的月意象多与泉意象相伴,如“月照水澄澄”,“吾心
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泉意象泛指水之意象,取水的清透明澈喻指禅心不含杂质,澄然自明。

寒山诗中有:“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一道清溪冷”,“溪涧静澄澄”,“静若秋江水”等句。

禅家眼中的水总是澄清、静好、冷澈的,正如禅心,可说与月的空静相类。

寒山诗中也有:“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的“水中月”意象。

“水中月”是著名的般若经十喻之一,喻指人生虚妄不实。

个体生命终将融入永恒佛性,“天上月”即为永恒佛性,依此可看出此寒山诗有不甘于短暂、虚幻的人生,追求永恒之精神的意蕴。

美学大家朱光潜认为自然诗可分为粗浅的感官主义,情趣的默契欣合,以及最高的泛神主义三个层次。

[4]禅家眼中的自然万物尽是佛影的体现,莫不充盈着神灵的光辉。

禅僧寒山的自然诗既有得自然情趣之诗,更有于自然中见自性(佛性)的泛神主义层次的诗,有很深的美学、哲学底蕴。

禅家主张“不立文字”,并非一概不用文字,而是不以文字为“体”,而仅以为“用”。

寒山诗中有“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袒露了寒山做诗明禅证道的衷肠。

诗句文字好比“指月”之“指”,仅是手段,最终需要领悟的仍是“月”,是真如。

寒山禅意十足的自然诗用词清淡朴素、取意质直,林之幽隐、云之悠然、月之皎洁、泉之澄澄皆于文字间跃然而出。

林、云意象透出隐逸之乐、禅趣昂然,月、泉意象则是明心见性的禅悟本色。

寒山诗中林、云、月、泉的自然意象即为禅学意象,显现的实为禅僧寒山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铃木大拙.禅风禅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
社.1989:271-273.
[2]覃召文.禅月诗魂: 中国诗僧纵横谈[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25.
[3]刘艳芬.佛教月意象意蕴及其与诗学的相互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 (4): 68-72.
[4]朱光潜.诗论[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90.
作者简介:吴涛(1978—),男,云南昆明人,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典籍英译、文学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