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英译中意境美再现的要点及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宋词英译中的意境美再现

宋词英译中的意境美再现

- 240 -校园英语 /翻译探究宋词英译中的意境美再现华南理工大学/李妍【摘要】“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词是一种相对比较个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

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词的意境美是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宋词英译中再现古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宋词 意境美 英译一、导言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词人喜爱写花前月下,亭台楼榭,男欢女爱、相思离别。

词往往韵味悠长给人一种纤柔香艳之感。

意境是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它是情与景的统一,意与象的合一。

意境之说起源于先秦《庄子》、《老子》提出的“立象尽意”之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意向”、“神韵”被钟嵘等人提出,汉代的刘勰提出诗词要讲究意境的“风”与“骨”。

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最高境界,译者在翻译古词时,不仅要把实景译出,还应该再现宋词的意境之美。

二、宋词意境美的翻译如何把意境美传递出来对译者来说是一大难题,译者在原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许渊冲先生也曾说过:“译诗不能百分之百地传达原诗的情趣和意象。

”但我们可以巧用翻译策略来达到原文和译文功能上的对等。

1.译语陌生化。

距离产生美感,异域风情往往带着神秘的色彩,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若能将一些晦涩难懂有文化障碍的东西异化,给读者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意境之美也就自然流露了,由于每个国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翻译时做适当的处理也是有必要的。

如张先的《一丛花令》中的“双鸳池沼水溶溶” 的译文:A couple of Chinese mandarin ducks in warm water ,Are playing with each other happily; 此译文的点睛之笔在“双鸳”的翻译,译者把它译为“Chinese mandarin ducks ”,“mandarin ducks ”在牛津词典中的解释是生活在亚洲筑巢在树上比鸭子要小的鸟,单从这一解释西方读者很难体会到鸳鸯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鸳鸯”象征着恩爱的夫妻。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境美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境美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境美
翻译是一项非常技巧性的工作,既要求翻译者准确表达原文内容,又要求向读者传达原文
的精神,这就要求翻译者精通双语,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英汉诗歌的翻译,尤其是要
追求译文的意境美,这更是一项艰险而又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英汉诗歌在文化不同的情况下,其中含义、艺术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英诗擅长于节奏感强烈、婉转优美的描述;而中国诗歌擅于运用抒情思绪,淋漓尽致地展
现出对一切美的热衷、崇尚,如写景、抒情、闲愁、怅惘、哀悼等内容丰富深厚,某种意
境往往能在诗歌中体现出更纯粹的形式。

因此,在译英汉诗歌的时候,翻译者不只是要专注于传达原文内容,还要深入理解诗歌的
艺术功底,尤其是要努力营造出一种朦胧唯美的情境,以传达出一种超越文字的感受效果。

一首诗歌可以化为一副画,一幕历史,一段追求,一份思索,一丝情绪,在翻译之中,要
让读者感受到原文所体现出的意趣,以更好地贴近原文的精髓意境。

总而言之,有效地翻译英汉诗歌,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诗歌表达能力的熟练掌握,翻译
诗歌的意境美更是一种艺术,翻译者要深入到超越文字的情境里,找到原文的精髓,而在
这一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才能把原文的魅力传达给读者。

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谈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在英文翻译中往往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有些没有现代英语表达形式的古老表达方式。

因此,翻译这些古典诗词色彩美就需要以现代英语捕捉其表达形式,并尽可能地表达出古典文学中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需要仔细研究古典诗词中的文字,分析每一句的语义,分解文字中的用语,有助于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

其次,要抓住诗词中的核心概念,让每句诗都可以准确地体现古典文学中的情调和思维。

最后,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文学才华,以一种具有特色的英语表达形式呈现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唯美之美。

对于一些没有现代英语相当表达的古老表达方式,可以适当灵活使用典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古典诗词中的情意,从而使中英文翻译的色彩美变得更加完美。

古诗英译的技巧

古诗英译的技巧

古诗英译的技巧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其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形式独特。

因此,古诗英译意为将其意境和韵味传递到英文诗歌中,对翻译者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那么,古诗英译的技巧有哪些呢?
一、理解原诗的内涵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理解原诗的内涵和背景是进行英译的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理解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才能更好地传达给读者。

二、顾及韵律和韵味
古诗一般是有韵律和韵味的,其语言节奏和音韵的组合恰到好处,能够唤起人们的感官印象。

在进行英译时,需要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尽量保持原诗的音韵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原诗,也能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古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进行英译时,需要根据原诗的情感特点和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尽量保持修辞手法的效果。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递原诗的情感氛围。

四、做到信达雅颂
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大多较为精练,而英文诗歌的表达方式则需要更为凝练。

因此,在进行英译时,需要在坚持忠实于原诗的核心意思的基础上,将中文的含义恰当地转化为英文,使其成为能够流畅朗读、令人愉悦的英文诗歌。

总之,古诗英译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韵味、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信达雅颂。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才能让古诗在英文世界中焕发出更为璀璨夺目的光芒。

谈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境的再现

谈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境的再现
词 来强 化诗 中主要 意象 的状 态 , 此来 凸现 整个 画 以
含的意思是在勉励友人振作起来 , 勇敢上路。至此 , 两人之间的深挚友谊 以及诗人 自 身的广阔胸襟又再

次得 到 了升华 。
面的立体感 , 使读者能够体会 出隐含 于文字表面之 下的内在 意义。下 面 以王 勃 的《 杜少府 之任 蜀 送
关键 词: 中国古典诗词 ; 意境 ; 翻译 中图分类号 : 4 16 0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 2 0—0 1—0 17 - 50 2 1 ) 4 0 9 2


引言
诗歌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艺术作品尽量完 美再现的过程。通常译者要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同时 还能充分体会到原作者所营造出的意境 。有时 , 原 诗 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并不一定会直接明了地展 现出来 , 很多情况下诗人会省略词语 , 以求含蓄内敛 地 隐藏起 内心 最深 的感 受 , 留给 读 者 自己去 细 细 体 会 。而这 些省 略 的部分却 往 往是 最能 体现 诗人 真实
诗人并 没 有 直 接 描 写 出来 , 是说 了 一句 “ 而 同是 宦
游人” 意思是你我都是 为求 取功名 而四处奔波的 ,
有 志之士 , 亲别 友乃是 常 事 , 以此 中深意你我 彼 离 所
此都心知肚明。今 日 离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但诗 人这 时却 用 乐 观 积 极 的心 态 去 宽慰 友人 , 告诉 他 : “ 内存知己, 海 天涯若 比邻 。——尽管相隔千里 , ” 但 知 己之 间 的友 情却 不 会 因为 距 离 的遥 远 而生 疏 , 反 而会即使远隔天涯海角也如 同近在比邻。最后结尾
W h t e o o t h a t n rw ee e . eh r y u g o t e e r e d o h r v r h

古典汉诗英译中意象的再现

古典汉诗英译中意象的再现

古典汉诗英译中意象的再现一、古典汉诗英译中意象的再现可不容易呢古典汉诗那可是咱中国文化的瑰宝,里面的意象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

意象这东西啊,在汉诗里超级重要,它就像是诗人的小秘密,藏着好多情感和想法。

比如说“月亮”这个意象,在汉诗里经常出现,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在这里就代表着思乡之情。

把古典汉诗英译的时候,要再现这些意象可就有点头疼啦。

因为汉诗的意象有咱中国文化独特的韵味,英语里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东西。

就像“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这在咱中国文化里象征着高洁、坚韧什么的。

可要是译成英语,那些外国朋友可能就不太能一下子get到这个点。

再比如说“大雁”这个意象,在汉诗里大雁常常跟思念、书信有关。

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可要是把它译成英文,怎么才能让外国读者明白大雁在咱汉诗里的特殊意义呢?这就需要译者特别用心啦。

有时候,译者可能得加些注释,就像给外国读者当小导游一样。

告诉他们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化里的特殊含义。

可是注释又不能加太多,不然就会破坏诗的美感。

这就像是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而且不同的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的译者可能会尽量找英语里比较接近的意象来代替,有的译者可能会保留原意象,然后用其他方式来传达它的意义。

这就像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的口味。

二、意象的文化内涵是关键古典汉诗里的意象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像“柳树”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化里和送别有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柳树就代表着离别的不舍。

在英译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柳树”译成“willow”,外国读者可能就不明白为什么诗里要提到柳树。

这时候译者就得想办法把这个文化内涵传达出来。

也许可以在译文后面加个小注释,说在中国文化里柳树常常和送别联系在一起。

还有“菊花”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高洁、隐逸。

像陶渊明就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及其英译再现策略——基于描写翻译理论的视角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及其英译再现策略——基于描写翻译理论的视角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及其英译再现策略——基于描写翻译理论的视角李磊【摘要】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传统的诗词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经验的总结和标准的确立,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描写翻译理论强调要把翻译语境化,以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从而避免文化的误解和审美的缺失.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应该重视文本背后的超语言因素,注重特定文化语境和特殊人物情感律动的翻译,并从语言符号和语言风格方面尽量体现诗歌的言外之意.【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2)003【总页数】7页(P82-87,92)【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描写翻译理论;中国【作者】李磊【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精炼、音韵优美、意境深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所谓意境,清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也就是说,意境美是读者头脑中形成的情景与意象相互交融的诗意空间和审美境界。

根据索绪尔(Saussure)的理论, 任何符号系统应包括两个层面: 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符号中可以为感官感知到的物质载体,所指是该物质载体指代的对象或意义。

[1]古典诗词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其言语、形式和语音构成了文本的能指,而所唤起的形象则构成了文本的形象所指;其形象所隐喻的并以情感为中心的意义蕴涵就构成了其意义所指。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生成正是言、象、意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特定的语言和文化决定了它的意境不是载体,而是属性,它是借助文本内部各要素及其整合而生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美代表了东方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它不仅极具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且还体现了东西方关于艺术创造的普遍规律。

即:任何艺术不能独立于本民族的地理、历史、风俗等文化语境而存在。

浅谈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的把握

浅谈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的把握

浅谈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的把握本文通过对唐诗《江雪》及其四个英译本逐字逐句的深入解读,比较分析了四个译本分别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其对原诗意境的传达程度。

以该诗与译文解析为例,归纳得出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把握的三个层次,总结出诗歌译者的责任与诗歌翻译的规范。

标签:古诗翻译意境一、引言中国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历来被视为传统文化之宝藏。

随着文化浪潮席卷全球,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国外,其中必然少不了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的古诗。

帮助世界揭开中国古诗优雅而神秘的面纱,也是翻译界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因为意境是一首诗的灵魂(许渊冲,198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何谓有境界?王国维认为,“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如耳目”;诗歌的意境是作者心境与情感的传达,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而孕育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古代文人骚客历来以“境界”论诗。

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高层次的表达,这是一种情景交炼、意与境浑的文学形象和美学境界。

(林晓芝,2012)这也使得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译诗的真谛,在于忠实地传达原诗。

正如同钱钟书所说:“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资质依然故我”。

二、《江雪》及其译本诗词中的意境也并非难以把握,可以结合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还可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意象来找到线索。

意象即古诗中借助客观景物表现主观情感的形象,“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就是典型的意中之象。

诗人选用的意象透露了主观情感。

很多诗歌中包含多个意象。

翻译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不同意象之间以及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融,尽量做到以意象衬意境。

唐代柳宗元《江雪》一诗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山”和“万径”两个意象相互照应衬托,塑造了广阔无边、万籁俱寂的背景:远处峰峦叠嶂却无飞鸟,万径纵横交错却不见人踪。

对这两句诗的翻译,有如下几个颇具代表性的版本:版本1:No bird appears in hills,no trace of human on all trails.版本2: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文殊,1989)版本3:Birds in mountains fly and hide in places unknown,there are no human footmarks on any road I note.(孫大雨,1997)版本4: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许渊冲,1988)版本1采用了直译法,使用并列结构,诗句的原意能够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但由于没有把“千”和“万”这两个数词所要表达的“山”和“径”之多义翻译出来,因而缺乏一种气势,未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

古诗英译中意境美的再现——以翻译美学为视角

古诗英译中意境美的再现——以翻译美学为视角

集 中地 反 映社会 生 活 。用 丰 富的想象 、 富有 节奏感 、 韵律美 的语 言 和分 行 排列 的形 式 来抒 发 思 想情 感 。 诗歌是 有节 奏 、 有韵 律 并 富 有感 情 色彩 的一 种语 言 艺 术形 式 , 也是世 界 上 最 古 老 、 最基 本 的 文 学形 式 。
关键 词 :古诗 意境 ; 翻译 美学 ; 审美主 体 ; 审美客 体 ; 美再 现 审
中 图分类 号 :H0 9 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1 8 ( 0 1 0 —0 4 - 0 61 1 121 )3 0 9 4
诗 歌 翻译 的最 高境 界 是 美 的 追 求 , 这 种美 的 而
第2 1卷 第 3期
21 0 1年 9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n n I s i t fEn ie r g o r a fHu a n t u eo g n e i t n
v0 . 1 No 3 12 . .
Sp. 0 1 e t 2 1
古 诗 英 译 中意 境 美 的 再 现

定为 : 揭示 译学 的美 学渊 源 , 探讨 美学对 译学 的特 殊 意义 , 用美 学 的观点来 认识 翻译 的科学 性和艺 术性 , 并 运用 美 学的基 本 原理 , 出翻 译 不 同文 本 的 审美 提
标准, 析 、 分 阐释 和解决 语际 转换 中的美 学 问题 。在
充 分认识 翻译 审美 客 体 ( 文 ) 翻译 审 美 主 体 ( 原 和 译 者) 基本 属性 的基 础上 , 剖析 客体 的审美构 成 和主体 的翻译 能动作 用 , 明确 审 美 主 体 与审 美 客 体之 间 的 关系, 提供 翻译 中审美再 现 的类 型和手 段 , 以指导 翻 译实践 。 ] [ 。 据此 , 我们 可 以对 “ 翻译 美学 ” 做如 下界定 : 翻译 美 学 的研究 对象 是 翻译 中 的审 美客 体 、 译 中的 审 翻 美 主体 、 翻译 中的 审美 活 动 、 翻译 中的 审美 判 断 、 审 美欣 赏 、 审美标 准 以及 翻译 过 程 中富有 创 造性 的审 美再 现 等等 。 中国古典 诗歌从 来就 是一 个美 学范畴 。诗 歌是 种 主情 的文 学 体裁 , 以抒 情 的方 式 , 度 凝 练 , 它 高

浅析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意境再现的原则

浅析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意境再现的原则

滚, 气象苍凉恢宏 , 意境辽阔雄浑. 四句写登高所感 之情 , 后 漂泊之苦 , 思乡之情 , 孤独 之愁 , 垂暮之 悲 , 病之痛 , 困 衰 贫
“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 些 诗 句 , 单 个 的 无 似 这 从
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 , 浑然交融而形成 意境.
1 意境特征
词 组上看 , 我们看不 出它带有任何 的感情 , 当这些意象或 但
并列或对仗地组合起来时 , 却是贯穿着诗人的感情的 , 当我 们 读诗时 , 我们感受 到诗人 的感 受 , 感受到 了诗歌 的意境 ,
中国古典诗歌的最 大特点是其 独特 的意境美. 引人 它
遐思 , 给读者 以极浓极烈的审美享受 . 当代 著名作家 童庆炳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对意境美进行 了适 当的归纳和教程》中提 出 了意境 的基 本艺 术
特征. 他认 为中国古典诗 歌的意境美 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四个
1 2 虚 实 相 生 .
想感情融合 一致 而形成 的一种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 , 意境 就 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 间. 谢榛说 :景乃诗之媒 , “ 情乃诗 之胚 , 合而为诗. 《 四溟诗话》 ”( )王 夫之说 :情 景名为二 , “ 而实不可离. 于诗者 , 神 妙合 无垠. 巧者 则有 情 中景 , 中 景
我们也是带着我们的感情 人诗 的 , 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
因此 , 于 意 境 的概 念 , 基 础 的就 是 要 情 景 交 融 . 关 最 黄 鹤 楼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故人 西辞 黄 鹤 楼 , 花 三 月 下扬 州. 烟
孤 帆远 影 碧 空尽 , 见 长 江 天 际流 . 唯
声凄厉 , 洲诸清寂 , 水碧沙 白, 群鸟盘旋 , 叶飘飘 , 黄 江流滚

从汉英两方面赏析英译古诗词

从汉英两方面赏析英译古诗词

英语·“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意。

”诗有咏景,有抒情,有托物言志,有情景交融,情意一体。

就中国的古诗词而言,其结构严谨,而意群模糊,重在写意。

而英语诗歌在结构上收放自如,在意群上富于层次,重在形体。

要充分理解英译古诗词,就得从汉英两方面着手去把握古诗词朦胧、含蓄、蕴籍的文化内涵。

现以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为例展开赏析,旨在帮助同学们学习英译古诗词,领略语言之美。

归去来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Going Home%罗经国译Going home!The land will soon lie in waste①.Why shouldn’t I go home?Since I willingly let my mind be enslaved②bymy worldly desires,Why should I feel remorseful③and sadKnowing that what I did in the past cannot beredressed④,I can still retrieve⑤my mistakes in the future;I have not gone too far on the wrong path,And now I am on the right path of today,notthe wrong one of yesterday.The boat is moving swiftly⑥ahead with the windblowing on my garment,I ask the way from a passer-by and feel sadthat there is yet only a gleam of early dawn⑦.The shabby house is in view in the distance,I run happily towards it.The boy servant comes forward to welcome me,My youngest son is also waiting for me at the gate.Though the paths in the garden have nearlybeen decimated⑧,The pine trees and the chrysanthemums⑨arestill there.Holding the hand of my child,I walk into thehouse,There on the table is wine prepared.I take up the wine vessel and drink alone,Enjoying the view of the trees in the garden.I lean against the south window to indulge inmy lofty meditations⑩,Contented with the ease of living in a smallhouse.I find pleasure in walking in the garden every day,Though there is a gate,it is closed all day.With a staff I roam around輥輯訛,and rest wheneverI feel the need,And at times raise my head to look at thingsin the distance.Clouds drift out aimlessly輥輰訛from behind themountains,Birds will return to their nests when tired.从汉英两方面赏析英译□王贵学特别策划古诗词44英语·It grows dim as the sun sets ,I linger ,stroking the trunk of the solitarypine tree 輥輱訛.Going home !I will cut off all human relations.Since the world is at odds with 輥輲訛me ,What should I seek by driving out in a carriage I will have intimate talks with my kinsmen 輥輳訛,And forget my miseries by playing on the harp and reading books.Country folks 輥輴訛will come to tell me that springhas come ,And that farm work will begin in the western field.I would either ride on a cart ,or row a smallboat 輥輵訛,Sometimes following a clear and deep stream that leads me to a valley ,Sometimes walking along a rugged and bumpypath 輥輶訛that takes me over a hill.Trees are growing boisterously 輥輷訛,Spring water is flowing smoothly.I envy all things that enjoy the blessings of nature ,And feel miserable that my life will soon be over.Alas 輦輮訛!How many more days can I live on thisearth ?Why not take life as it isWhy do I worry What am I aspiring to 輦輯訛I do not seek wealth and position ,Nor do I desire to live with fairies and gods 輦輰訛.I would go out alone on a fine day ,To cultivate farmland with my staff laidaside 輦輱訛.I would shout aloud on the top of the eastern hill ,And compose poems by clear streams.Welcoming death as part of the vicissitudes 輦輲訛oflife ,I would be contented with what is willed by Heaven.What else do I want一、从汉语角度把握诗歌的原味《归去来辞》是东晋陶渊明的著名辞赋,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

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

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

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作者:王向瑜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4期【摘要】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创造意境,使其具有巨大的审美效应。

意境是诗的精华,诗歌翻译的主旨在于意境的表达,本文通过唐诗《鹿柴》三种英译文的对比分析,说明在译诗中再现原诗意境是评价译诗好与不好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意境;《鹿柴》;英译本【Abstract】The poetry is one kind of language art. I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 by using a variety of figures of speech and many images, resulting in making the poems have huge aesthetic effe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essence of poetry and the main idea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state that one factor of evaluating poetry translation is reappearanc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original poem in poetry translation.【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 Luzhai; English version of Luzhai【作者简介】王向瑜(1985.11-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教学。

一、意境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许渊冲英译李白诗歌中意象再现手法研究

许渊冲英译李白诗歌中意象再现手法研究

许渊冲英译李白诗歌中意象再现手法研究篇一:哎呀呀,许渊冲?英译李白诗歌?这可真是个高深又有趣的话题呀!李白,那可是咱们中国古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他的诗歌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耀眼。

可许渊冲爷爷把李白的诗歌翻译成英语,这得多难呀!想象一下,李白诗里那些美丽的意象,比如“明月”“高山”“流水”。

在中文里,这些词一读起来,咱们心里就能马上浮现出特别美的画面。

那许渊冲爷爷要怎么用英语把这些画面再展现出来呢?就像咱们画画,用中文是一种颜料,用英语就是另一种颜料啦。

比如说,李白写“举头望明月”,那明月在咱们心里是又大又圆又亮的。

许渊冲爷爷就得想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合适的词,让外国人一读,也能感觉到那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月亮。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好像让一个从来没吃过冰淇淋的人,只靠你的描述,就能知道冰淇淋有多好吃,多香甜。

我曾经试着想,要是我来翻译,肯定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许渊冲爷爷可真厉害,他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能把中文里那些美妙的意象,用英语的魔法棒变出来。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个,大家七嘴八舌的。

小明说:“这得多难啊,中文那么丰富,英语能表达出来吗?”小红反驳道:“怎么不能?语言都是相通的嘛!”小刚也凑过来说:“那也得看翻译的人水平高不高呀!”大家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觉得呀,许渊冲爷爷的翻译就像是一座桥,连接着中国和外国,让不同国家的人都能欣赏到李白诗歌的美。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吗?咱们得感谢许渊冲爷爷的努力,让李白的诗歌走向了世界!篇二:哎呀呀,这题目可把我难住啦!许渊冲?英译?李白诗歌?意象再现手法?这都是些啥呀!不过没关系,我来试着搞明白。

李白,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呀!他写的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

你想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让你一下子感觉到他的孤独和思念。

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哇塞,那瀑布简直就在眼前冲下来,好像是从天上的银河掉下来的一样。

王维《鸟鸣涧 》英译文的审美再现

王维《鸟鸣涧 》英译文的审美再现
其次,我们从句子结构和选词来比较和分析两个 译文对原诗审美要素的再现。句子结构和词语搭配是 传播审美信息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译者,应该能够意 识到形式在原语文化中的特点及功能可以让他更能使 自己的译文————无论形式上是否改变————在译 入语文化中与原作的情感和认知理念相匹配。[3]译者 在翻译时应该关注句式的安排,词汇的选择,因为某种 特定的句式安排和措辞是可以帮助诗人达到其预想的 表达效果的。我们逐一比较两个译文在这个层面不同 的处理方式。原文的题目是“鸟鸣涧”,属于偏正结构, “鸟鸣”修饰“涧”,这种结构强调的是名词“涧”的静止 状态。译文[1]译为“The Dale of Singing Birds”,这是 一个名词短语,与原诗的偏正结构相近,中心词名词 “the dale”被所有格“of Singing Birds”修饰,强调的是 山谷的静。这与原诗的认知相匹配。另外,Dale,《牛 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解释为: “ valley,esp,in Nortern England. ”这样译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位于英格兰北部的 一个山谷。原诗要表达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涧,并没 有指明。译者这样做的可能是考虑到读者接受的缘 故。译文[2]译成一个短句“Birds Sing in the Ravine”, 这个短句描写的是一个动态场景,山谷里百鸟争鸣。 原诗并不是描写山谷鸟鸣闹春,恰好相反,诗人以鸟鸣 写山静,因此译者与原诗的认知是有出入的。
一、形式系统的审美解读
形式是我们探究内容的依据和出发点,用王昌龄 的话说就是“搜求于象”( 《诗格》) 。我们首先来看原 文的形式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美之关键要素,一 是声韵律,二是对仗。这两点在《鸟鸣涧》中有着非常 突出的表现。请看原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原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两句,分为四行,每行 都是五言三顿,全诗的节奏是这样的: “人闲/ 桂花/ 落, 夜静/ 青山/ 空。月出/ 惊/ 山鸟,时鸣/ 春涧/ 中。”全诗 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每联上下句基本平仄相对,合乎律诗的基 本格律。第二行和第四行末尾的字为“空”和“中”,押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及其英译再现策略——基于描写翻译理论的视角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及其英译再现策略——基于描写翻译理论的视角

i n l h rnl o rt i : s it e rnl o eset e tE gi a s t n t e e Ad c pi a s t nprp c v s st a sag s e r v t i a i i
LI Le i
( o ee f oe nL nu g , h n ki n'ri f giu ue n n i e n , ag h u 12 5 hn ) C l g F ri ag a eZ og a i s o A r l r dE gn r g Gun zo 0 2 ,C ia } o g U  ̄ t e y ct a ei 5
wi ep r o eo r v d n emu t i n i n l iw d c n l d dt a mo i n l h t m f p ca e p es o l e t t u p s f o i ig t l dme so a e a o c u e t hh p h i v n h e t a y o r h o e il o l h u db s p
e tb ih d Ba e n d s r t e ta sa in t e r , h sp p rd s u s d r p e e t t n i e u y o rit o c p in s l e . s d o e c p i n lt o t i a e ic s e e r s n i b a t f atsi c n e t a s i v r o h y a o n c o
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 。描写翻译理论强调要把翻译语境化 ,以发现 翻译 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 ,从而避免文化的误解和审美的缺失 。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更应该重视文本背

基于许渊冲“三美”原则的英译李清照词赏析

基于许渊冲“三美”原则的英译李清照词赏析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等,形象生动。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含 蓄而富有韵味。
语言平易近人,贴近生活,易 于引起读者共鸣。
语言风格独特,具有个人特色, 为后世所景仰。
李清照词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李清照词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李清照词的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感慨与思考 李清照词注重音韵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保留原词的韵律 和节奏
传达原词的意象 和意境
保持原词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背景
克服语言差异, 实现跨文化交流
保留原词的韵味与情感
传达原词的意象与修辞
克服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
许渊冲的应对策略与实践
许渊冲的英译 本帮助西方读 者更好地了解 中国文化和诗
词的美
许渊冲的翻译 风格和技巧为 中华文化的传 播提供了新的
深入理解原作: 在翻译前,需要 对原作进行深入 的理解,包括其 文化背景、历史 背景和作者的意 图等。
注重语言的表达: 翻译时,需要注 重语言的表达, 尽可能地保留原 作的风格和语言 特色,同时也要 让读者能够理解。
不断学习和提高: 翻译是一个不断 学习和提高的过 程,需要不断积 累经验和知识, 提高自己的翻译 水平和质量。
汇 报 人 :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定义:通过翻译传 达原作的深层含义 和意境
重要性:确保读者 能够理解原作的真 正含义
实现方法:灵活运 用各种翻译技巧, 如直译、意译等
实例分析:许渊冲翻译 的李清照词,通过意美 的手法,成功地传达了 原作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方法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方法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方法
1.意境再现法
例如,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出自于《哈姆雷特》。

翻译时可以通过将这一句子放入适当的背景中,例如描述角色的内心冲突和人生的困惑,让读者感受到哈姆雷特所面临的选择的压力和矛盾。

2.文化转换法
3.解释加注法
有些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对非英语母语的读者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尤其是那些与当地历史、文化或名人相关的典故。

在翻译时,可以通过加注的方式解释典故的背景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4.动态等值法
有时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无法直接译为中文,此时可以通过转换成与之意思等效的中文表达方式来翻译。

例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集中有一首著名的诗《米茵湖上的时间停滞》,其中的一句是:“No man is an island.”(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人可以独立生活,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相互依存。

在翻译时,可以将这句话翻译成“人人都需要依靠他人生存”,以达到与原句意思等效的效果。

总之,翻译英美文学中的典故需要结合翻译技巧和对典故背景的深入了解。

通过意境再现法、文化转换法、解释加注法和动态等值法等方法,
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英美文学中的典故翻译成中文,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文化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 典诗 词是 中华 民族 语 言 的精 粹 , 中意 境 其
论 [ 。早 在 1 7 1 ] 9 1年 霍 姆斯 就 提 出把 描述 翻译 学
是 中 国古 诗 词 的最 大 魅 力 所 在 , 在 诗词 的创 作 它
和 鉴赏 中有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作 为诗 歌 的 灵 它 魂将 诗人 抽象 的 、 易 把 握 的 主 观感 情 和 思 想 加 不
p er .Thsp p ru e h e c pieta sain su ymeh d t t d h h e i i c lisa dgv h rn l- o ty i a e s st ed s r tv rn lt td t o Os u yt et remandf ut n jet eta sa i o i e
【 稿 日期 ] 0 0I-6 收 2 1-I1
【 作者简介】 岳秀丽( 9 9 , , 1 7 一) 女 山西忻州人, 州师 范学院助教 , 忻 硕士 , 主要从 事翻译理论 与实践研 究。

7 — 5
求 理论 意义 转 向注 意译 本 的文学 词句 本身 。该方 法主要 应 用于本 论 文 的 诗例 研 究 部 分 , 者 从 客 笔
“ 意象主义 ” 1 1 一1 2 ) 响 了以庞 德为代 表 的 (9O 90 影

模糊 美更 为恰 当 。最后一 句试 改译 为 :
M a e h s l ir l o t wa d d t e o d e s o k o r s t e r h m e o s a l i h o g h i o t wn l n g tl n .
保留原诗的意象及结构 、 弘扬东方含蓄美学文化 ; 其二 , 译诗读 来要符 合原诗 的情绪 、 节奏 , 不要 因韵损 意 ; 其
三, 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 的文 化因素采 用替 代、 一般化等变通 、 补偿手段 。 【 关 键 词】中诗英译 ; 意境美 ; 中国古典诗词 ; 意境美再现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7 —0 X(0 1 0—0 50 文 6 27 7 2 1 )20 7-4 【 图 分 类 号】 3 中 H0 0
代 英美 诗人 , 意 象 主义 ” 是 受 到 了 中 国诗 而“ 正
的影响 。 中国古 典诗 词那 种 意 象 的 微 妙并 列 , 将 诗人 瞬 间的情绪 、 感溶 人诗 行 , 形 象 、 明 、 灵 用 鲜 精 确 、 洁的对 事物 的描述 来生 动地 体现 主观感 受 , 简 渲 染情绪 。
这 首诗 的前 两句 在读者 眼前 展开 一幅边疆 苍
凉夜景 图 , 者保 留了原诗 中 的两个 静态 明喻 , 译 后 两句译 诗 与与原 诗 相 比就稍 差 些 , 诗 没有 用 到 原 “ 乡” 思 二字 , 兵 的思 乡之情却 萦绕在 读者脑 中, 士 而宾 纳的译 文 中点 出了 “ o s k , 中诗 的含 h mei ”将 c
Ke rs En l h ta sa in o ieep er ;atsi b a t f ieep er ;casc l ieep er s o ty rit e u yo n s o ty ls ia n s o ty e d rn f s o c Ch Ch a t tcb a t ri i e uy s
蓄美 译得 有 些 直 白。本 文 作 者认 为 , 留原 诗 的 保
其一 , 将古诗 词 意 境 美用 英 语 再 现 的第 一 大 重点 是要 掌握保 留原诗 模糊 美 感与使 译诗 具可读
性之 间的 度 。
从弘 扬 中国文 化 的 出发点 来 讲 , 者 应 尽 量 译 保 留原 诗 的 意 象 结 构 及 神 秘 东 方 情 调 。西 方 的
该 书 中力 主在 翻译 学范 围 内建 立基 于方法论 的翻
列 特拉 维 夫 大学 教 授 吉 迪 思 ・图里 在 18 90年 出 版 的 翻译 理 论 专 著 《 译 理 论 探 索 》 I erh 翻 (nSa c
o h oyo r n lt n 中提 出 , faT er f T a s i ) ao 即以 目标 语 为 导 向 的 研 究 方 法 和 翻 译 规 范 描 述 性 翻 译 理
作 为 翻译研 究 的一 个 分 支 , 是并 未 引起 翻译 界 但 应 有 的重视 。有些 翻译研究 者甚 至故意 贬低对 具
体 翻译 实践 和 翻译 成 果所作 的描 述研究 。图里为 使 描述 翻译 学成 为 一 门无 涉 价值 、 以实 证 的科 可
学 , 出版 了另一力 作 《 述 翻译 学及 其 他  ̄ De 又 描 ( -
B ne y n r译本 [ 引:
W h e 1 wa c h o o d wn. a n t h t e mo n g o c o c ws t r u h t e f o t r w a h o g h r s ;
rg n ls r c u e a d i g ;a t c i g i o ra c 0 t eo g n l o .“ a rfcn a i g t h me s u wo t y o i i a t u t r n ma e ta h n mp t n et h r i a i mo d s c i i g me n n O r y ”i n rh ;s me i
srp ie r nlt nS u i n e o d) 他 在 ci t a s i td e a dB y n , vT ao s
以形 象化 、 具体 化 , 以达 到“ 言有尽 而意 无穷 ” 的效 果 , 正是 它 的抽 象 性 使 中国 古典 诗 词 的 翻译 成 也
为 翻译 实 践和理 论 研究 活动 中 的难 点 之一 。 本 文 尝试采 用 了 以观 察 、 述 和解 释 为主 要 描 过 程 的描述 翻译 学研 究方 法 。该方 法最 初 由以色
t n s r t ge :ta sa o s s o l s e n a p o r t e r e b t e r s r i g t e o i i a i t a e is r n lt r h ud ma t ra p r p i e d g e e we n p e e vn h rg n l mp ii b a t n e p o a i l t e u ya d k e - c i g t r n lt d v r in r a a l ,f r p b iii g t e o in a mp ii u z e u y t a sa o s s o l r O k e h - n h ta sa e e so e d b e o u l zn h r t l e c e i l tf z y b a t r n lt r h u d ty t e p t O c e
Mo aB k r曾指 出 , n ae 由于汉 语 中的 时态语 态
如 此 处 理 并 不 影 响 读 者 理 解 并 联 想 到 “o s k , h me i ” 却更 接 近 原 诗具 有 图 画般 张 力 的含 c
蓄 意境 。
又如 :
月落乌 啼霜 满天 , 江枫 渔火对愁 眠 。
第2 7卷第 2期
2 1 年 3月 01
甘肃联舍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u n l f n uLin eUnv ri ( o ilS in e) o r a o Ga s a h iest S ca ce c s y
VO. 7, . 12 No 2
Ma.0 1 r2 1
c mp n a o y me h d l eg n r l ai n,s b t u i n e c h u d b d p e rt a sa i g t o e wo d t u t r l l o e s t r t o i e e a i to k z u s i t t .s o l e a o td f r n l t h s r s wih c lu a - t o o n e e n ih t r e a g a e r a e a n tu d r t n . me twh c a g tl n u g e d rc n o n e s a d
( 继《 桥 夜 泊 》 张 枫 )
等没有 明确 的语 法 范 畴 , 它 的 具 体所 指 便 有 了 使 任 意性 , 正是 汉语 的这 种 随 意性 、 糊 性 的“ 够 模 不 严谨” 使其 在 诗 词方 面 具 有 独 特 优势 [ 。像 叶 维 2 ] 廉 在 中 国诗 学 中指 出的 , 中 国古 典 诗 歌 , 用 未 “ 利 定位 , 或关 系模棱 的词 法语 法 , 使读者 获 得一种 自 由观感 、 解读 的空 间 , 在物象 与 物象之 间作 若 即若 离 的指义 活动” 如 此 , 者 对 诗 的 理 解便 是 多 维 , 读
ThePo nt nd Sta e iso h tsi a y Re de i n t e Eng ih i s a r t g e f t e Ar itcBe ut n rng i h ls
T a sa i n o a sc l i e e Po ty r n l t fCl si a o Ch n s e r
古诗词英译 中意境美再 现 的要点及 翻译策略
岳 秀 丽
( 州 师范学 院 , 忻 山西 忻州
【 摘
04 0) 3 0 0
要】作者采用描述 翻译学研究方法 , 以英译诗作品作为研究对 象, 就中 国古典诗词翻译 中再现 意境
美的三大主要问题作 了研究并 给出对应策 略 : 其一 , 掌握保 留原 诗模糊美感与使译诗具可读性之同的度 : 尽量
译学分支学科 , 对翻译学作系统的描述 , 并探讨了 建 立这 一 分支 学科所 涉及 的重 要问题 。 描述 翻译研 究方 法对 原有 的翻译研 究进 行 了 批 判性 的思 考 , 求研 究 不 应 该仅 仅 局 限 于理 论 要 反思 , 而且 也要有 历史 性 的意识 ; 注意力 方面从 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