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ok

合集下载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专业、总学时数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专业:物流管理总学时:64学时。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1、课程性质:物流配送实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之一。

配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物流合理化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物流技术发展的结果。

配送活动非常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重视物流,加强对物流建设的投入,纷纷建设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的配送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流配送事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配送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物流活动,它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活动于一体,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配送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等于学习了整个物流系统。

同时,配送也是集企业管理、物流操作、系统规划于一体的活动,它非常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

因此,作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这门技术。

2、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如进货、储存、分拣、流通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等的管理方法、配送中心的建设、管理以及库存控制和订货技术,学习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等内容,达到能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有效管理的目的。

3、教学要求: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物流管理服务一线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本书的第一章,是学生接受配送概念的开始。

因此,本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配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掌握和理解配送的定义,理解配送的意义和作用,了解配送的发展过程,理解配送的种类,掌握配送合理化的标志和措施。

(二)重点、难点学会查找配送的不同定义,应用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进行实践。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考核性质:考试课时数:48 学分:3适用专业:物流管理1.前言1.1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知识。

它要以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市场调研与分析、物流数据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配送是现代物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配送是一种由商流、物流、信息流紧密结合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

处于末端物流的配送,具有提高物流经济效益、优化和完善物流系统、改善物流服务、降低成本等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配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一般都单独设立配送专员或调度专员的工作岗位,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是在物流企业进行配送管理的工作,因此可以将配送管理相关岗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设置是与“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配送管理”这一工作领域相对应的。

本课程是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为了适应配送信息化的新要求,本课程以信息流引领配送作业、以作业流引领物流,校企融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设计以配送工作流程、信息处理流程为主线,精选学习项目,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配送各环节作业流程,学会完成配送相关作业,另一方面学会配送各环节的信息处理,了解配送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能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指导和优化实际作业。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进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设计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设计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2. 让学生掌握配送线路规划、运输工具选择、货物装载和配送时间窗等实务操作知识。

3. 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管理的新趋势,如智能配送、绿色配送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配送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合理的配送线路、制定高效的配送计划。

2. 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GIS、TMS等,进行配送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敬业、负责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物流配送工作打下基础。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绿色配送在物流行业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配送管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配送管理概述- 配送管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配送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 配送中心运作管理- 配送中心的类型、功能及设施规划-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及管理要点3. 配送线路规划与运输工具选择- 配送线路优化方法与策略- 运输工具选择的原则与实务操作4. 货物装载与配送时间窗- 货物装载方法及注意事项- 配送时间窗的设定与调整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配送的特点与挑战- 智能配送、绿色配送等新模式6. 配送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GIS在配送管理中的应用- TMS系统的作用与操作方法7. 配送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 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配送管理案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设计配送解决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80制定时间2015年5月制定人张玉巧审定人一、课程概述《配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配送作业流程和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配送作业操作和配送中心管理工作做好岗位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工作。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特别对配送领域需求的采购、验货、仓管、理货、拣货、配货、调度及基层管理等岗位的人才培养有重要贡献。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2)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沟通;(2)培养学生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专业能力目标(1)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2)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3)会选择合适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熟悉配送作业与管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设备;(4)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现代物流概论》、《采购与仓储管理》、《商品学》、《物流市场营销》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必要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此同时学生正在学习《货运与保险实务》、《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和本课程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本课程还为此后学生将要进行的《物流综合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侧重实践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物流配送的基本理论,物流配送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配送流程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对比提高学生配送业务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实训26学时,2学时为机动),先修课程为物流基础、仓储管理、运输管理。

二、课程目标1、知识性目标Ø 学生能正确叙述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Ø 学生能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Ø 学生能阐述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Ø 学生能说明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技能性目标Ø 学生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Ø 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Ø 学生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Ø 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Ø 学生会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三、内容标准项目一:配送中心认知1、参考学时:62、学习目标:能说明配送中心的概念、地位与作用、功能、种类;能说明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能正确叙述配送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配送流程与配送模式。

能概要说明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3、工作任务:典型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流程与配送模式分析;典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任务、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等内容的现场认知。

模块一模块二项目二:订单处理作业1、参考学时:102、学习目标:能正确叙述订单处理的基本概念、接受客户订单的不同形式、订单中哪些要素需要进行确认、不同形态订单的处理方法;熟练掌握订单处理流程。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1、课程性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调查分析汇总,以及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本课程定位为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核心课程、物流管理岗位群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配送方式费用计算、配送单据的填制等核心能力。

本课程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储配方案设计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配送中心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配送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本课程涉及的领域是劳动技术密集的行业,所以课程标准要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先进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组织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物资配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课程能力目标(1)能根据企业的商品特性、缺货成本,配送成本、销售额、利润总额、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的权重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2)能根据配送成本和配送要求程度的不同,利用悲观原则、乐观原则、折衷原则,等概率原则、最小后悔值等方法,在非确定型决策的情况下,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3)能结合客户档案,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对客户订单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并对问题订单进行处理。

(4)能够针对库存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进行客户优先权的划分,并对库存进行合理分配。

(5)能够根据客户订单处理情况,制作拣货单、出库单、送货单,并对缺货资料进行整理。

(6)能够利用周转率原则,对将要入库的商品的商品合理分配储位。

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

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

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第一篇: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配送管理实务》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的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人才的相关要求。

二、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配送管理实务》结合目前配送实际运作和发展趋势,以配送相关岗位为核心,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实训,并进行准确定位。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与该专业前设的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概论、采购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后续专业课程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企业物流、物流综合实训等自然衔接,构成体现本专业工作过程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也为学生考取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

这门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专业素养的支撑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层配送岗位操作管理技能与素质,对应的岗位有:订单处理员、分拣员、理货员、送货员、仓管员、配货员、调度员等基层的操作人员。

三、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现代配送的观念,特别是把配送管理的理念融入到配送中心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知识、岗位技能,能够分析企业的配送活动的合理性,使学生对配送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全面系统地掌握配送理论知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为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重点,即以配送活动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重点掌握配送活动所需的岗位技能;2、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系统的观念,运用对比或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企业的配送活动,有针对性地寻求配送合理化的措施;3、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训和实际应用。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要抓住配送工作过程这条主线,在充分理解配送工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岗位所需技能;要注意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来拓宽视野;汇总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捷径或注意事项等,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和实训项目。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1500049学时72 学分 4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二、课程定位《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围绕配送中心运作的业务环节,通过对配送中心的基本理论的透视,系统介绍了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功能、作业管理、运作管理、库存控制、装卸搬运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等知识,同时采用了实验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配送中心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习配送管理,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物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体现专业特点的培养,也可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有效学习各门专业课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基于物流配送领域的工作内容与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以各个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开展教学。

结合课内实践、仓储与配送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逐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仓库规划与布局;2.掌握仓储经营与商务知识;3.掌握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知识;4.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流程;5.掌握储区安全及防范的要求;6.掌握特殊货物仓储管理知识;7.掌握常用仓储与配送设备应用及日常养护知识; 8.掌握仓储与配送过程绩效评估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够开展基础的仓储商务活动并草拟仓储合同; 2.能够应用日常仓储与配送作业设备并进行简单维护; 3)能够熟练地开展货物进、出库组织、实施与监控; 4.能够正确地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5.能够熟练地开展货物分拣工作6.能够正确开展配送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监控(三)素质目标:1.具有经济、节约的思想;2.具有认真、负责,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3.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4.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意识。

配送管理实务课标

配送管理实务课标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教学时数:72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对配送中心总体运营管理技术及具体的配送中心各环节包括配送管理、分拣管理、配送加工管理、物流的时间控制、装卸搬运管理、退货管理及绩效管理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业务、配送操作,熟悉配送中心的运作,为今后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理论适度、够用,重在应用,注重实践”的原则,选择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且应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结合岗位具体工作,设计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工作规范、职业素养要求等内容进行整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交替进行。

教学上,采用案例、情景教学等方式,注重实操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1.能描述配送中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能掌握配送中心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内容和方法;3.能与他人合作完成配送订单处理、拣货与补货、盘点、配送加工、配货与出货等任务;4.能考核配送活动中各项工作的绩效;5.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建议1.教学实施建议(1)在教学方式上,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

(2)在教学目标上,建议侧重学生对配送知识的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评价上,建议与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多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教材建议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较强应用性、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教材,如果有相应的光盘资料则更好。

执笔人:胡文波。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时:72一、课程性质及与地位(一)课程性质《物流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物流配送的作业流程、基本原理,现代物流配送的方式与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与成本管理就、配送中心绩效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物流基础》、《物流采购》、《仓储管理实务》、《物流信息》等,后续课程有《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与配送中心认知;配送类型和配送模式;配送设施和设备管理;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现代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配送方案的优化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配送的含义及模式;配送的基本流程、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种类及运用;配送路线的选择与优化、配送中心绩效评估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能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素质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职业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四、综合技能实训内容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配送方案优化设计实训、配送中心绩效评估实训等。

五、课时安排六、考试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平时上课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上课表现几作业占总评的30%,实训过程考核20%,期末考核占50%。

七、参考书目[1] 邓传红.配送实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王晓阔.配送管理[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3] 沈文天.配送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张洪革,孙宏英.仓储与配送管理[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5] 刘阳威.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课程标准(配送)[12页]

课程标准(配送)[12页]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物流系二○一三年十二月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参考学时:64学时二、课程性质和作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与《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共同构成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技能框架,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配送作业的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配送与配送中心相关基本知识、配送相关岗位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地应用。

(二)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会说明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模式、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等基础知识;(2)会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特点与所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工作任务相互之间的关系;(3)能说明配送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控制过程,配送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对作业运作的支持,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与基本内容、方法等;(4)能说明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考虑的因素、程序、原则、内容及相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等。

2、能力目标(1)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入库验收保管作业、拣货补货作业、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类配货与包装作业、配装与送货作业;(2)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3)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4)会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素质目标(1)方法能力:通过完成系统的各项配送工作,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并能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2)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2)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电商、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了物流配送企业的竞争压力。

如何优化物流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成为了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物流配送管理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配送管理是物流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确保货物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完好无损,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因此,物流配送管理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内容,更是物流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对配送管理进行深入解析,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让学员了解到以下几方面技能:1.掌握完整的物流配送管理流程,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2.熟悉各种物流配送模式,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做出合理的选择;3.熟悉各类物流软件的应用,提高物流货运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4.能够应对物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运输问题。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物流配送的定义和目的•物流配送流程及其基本要素•物流配送方式第二章物流配送模式•快递物流配送模式•专线物流配送模式•同城快递配送模式•汽运配送模式第三章物流配送软件•物流配送软件的分类和功能•物流配送软件的应用实例•物流配送软件的优化和升级第四章物流配送效率•物流配送流程中的高效方案•物流配送中的库存管理•物流配送中的配送效率评估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PPT、手抄板、教材等形式向学员讲解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员更具体的认识到物流配送中出现的问题并理解解决方案;3.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之余,结合物流配送软件进行实战操作提高学员的技能技巧。

五、课程评价课程实行成绩制评价,学员需完成以下几个环节:1.课堂考试2.课堂作业和案例分析3.实际操作练习4.课程报告六、课程总结本课程着重培养学员物流配送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其学习热情和应用能力。

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训学时:18学分:4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物流基础,仓储技术与实务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物流配送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1、能正确运用物流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组织施工;2、能正确填写一般物流配送过程涉及到的相关资料;3、能合理安排、协调物流配送的进行;4、能正确运用物流配送中的各种知识能力进行实际操作。

5、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6、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7、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施工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能力目标学生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学生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学生会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3)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叙述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学生能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阐述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能说明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三、教材、资料教材:《配送中心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杨敏 2009四、考核方案设计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具体方案如下:1、课程考核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理论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课程案例分析及点评(占课程总成绩的30%)作业的改革:在传统的笔作形式的作业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分析、小型调查报告等。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ok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ok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学分制定人修订人合作企业03106113季金震季金震中储南京分公司适用专业总学时制定时间修订时间审核部门物流管理542009.052011.09管理专业委员会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之后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配送”与“运输”、“仓储”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框架中三足鼎立,同时也是物流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框架基础。

该课程是以掌握配送的基本运作模式与方法,按照用户的需要,有效、合理地开展物流配送活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是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抽象,但实用性强,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现实化,问题表面化,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要求和操作技能,便于良好地开展实际工作。

1.2 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学模块(项目);将与配送相关的八个教学项目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管理实务》课程。

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其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八个教学项目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即项目一;模块二即项目二到七;模块三即项目八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的项目二到项目七形成横向;教学模块的组合遵循横行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原则。

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

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 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1.前言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配送企业作业过程的主要操作技能,配送业务的计划运作能力、配送作业现场指挥与控制能力、配送中心库存控制能力以及配送成本的核算能力。

本课程以“现代物流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采购与仓储管理实务”和“运输管理实务”这两门课程相衔接。

学好本课程也可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配送管理》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模块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在内容组织上,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着手进行选取与整合。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模块学习内容,按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形成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课时。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管理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021044制定人:周正义制定时间:2010年3月1日授课对象:电子商务(3)081、国际贸易(3)081班授课时间:2010年上学期课程性质:专业课程学分:4学期总学时:60二、配送职业能力分析(一)配送职业能力归纳根据人才需求与岗位职责情况,归纳配送的能力目标如下:1、综合能力详见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2、作业能力熟悉并指导配送各项基本作业;组织员工按照流程各环节完成作业(1)订单处理,根据客户订单,处理并输出相关单据(2)进货验收,接收供应商货物,完成货物验收和入库准备(3)装卸搬运,根据祖业要求和企业设备情况,完成搬运工作(4)货物出入库及数据处理,进货完毕搬运入库,处理库存数据(5)货物在库的上架、整理、分类、整仓作业和防火、防损、防潮(6)货物的拣取,配货,做好送货准备(7)盘点,清查存量并补货(8)包装、拆装、分块等简单的流通加工(9)车辆调度,配送线路安排,作业跟踪(10)上述工作设计的设施和设备使用,以及相关软件操作和信息处理3、管理能力(1)制定、修改作业流程。

能够发现员工作业中工作错误,并纠正。

包括:未按照流程作业、没有按照规定作业、作业中的安全隐患、错误的作业方式,并纠正。

(2)制定、修改本部门管理条理,包括岗位职责内容规定。

(3)编制部门报表,定期上级提交工作总结和报告。

(4)编制仓储配送作业计划并实施。

(5)制定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

制订本部门管理制度,监督、指导下属人员按操作规范工作;制订各类业务文本。

(6)能够发现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找出原因,作出相应的解决。

(7)发现与员工交流、与部门合作、与上级相处的问题,找出原因。

(8)涉及部门合作和外部合作时,能够分清楚权责,出现问题,能够分清楚责任归属。

(9)制定配送计划:能够收集配送的各种商品信息,针对商品选择适当的储存、搬运、运输、拣选、配装方式。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配送管理为核心的课程,主要介绍配送管理的流程、方法、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配送方案,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课程适合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参加。

二、课程设置2.1 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面培养新时代物流人才:•掌握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理解配送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熟悉配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配送方案;•掌握如何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2.2 课程大纲1.配送管理概述–物流配送概念与原理–配送管理的流程和方法2.配送管理的组织结构–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配送运营管理的组织结构3.配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配送计划与调度管理–配送路线优化技术–配送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4.配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商品运输方式的选择–配送方案设计与实施5.配送效率与成本控制–配送成本分析与控制–配送效率的提高技术与管理三、课程教学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配送管理的实际应用;•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实践:通过实践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熟悉配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2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内容:•课程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旨在检验学生对配送管理基本概念和工具的掌握程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配送方案设计和实施的项目,旨在检验学生综合运用配送管理工具和技术的能力;•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综合掌握课程内容和能力的程度。

四、课程资料本课程的教材为《配送管理实务》,辅助阅读资料包括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

课程资料将由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平台上发布。

五、教学计划本课程为三学分课程,全国统一学分制度,课时为48学时,具体的教学计划如下表所示:课程名称讲授课时实践课时配送管理概述8 0配送管理的组织结构8 0配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6 4配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8 4课程名称讲授课时实践课时配送效率与成本控制8 2注:实践课以课程设计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学分制定人修订人合作企业03106113季金震季金震中储南京分公司适用专业总学时制定时间修订时间审核部门物流管理542009.052011.09管理专业委员会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之后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配送”与“运输”、“仓储”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框架中三足鼎立,同时也是物流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框架基础。

该课程是以掌握配送的基本运作模式与方法,按照用户的需要,有效、合理地开展物流配送活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是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抽象,但实用性强,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现实化,问题表面化,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要求和操作技能,便于良好地开展实际工作。

1.2 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学模块(项目);将与配送相关的八个教学项目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管理实务》课程。

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其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八个教学项目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即项目一;模块二即项目二到七;模块三即项目八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的项目二到项目七形成横向;教学模块的组合遵循横行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原则。

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

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 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独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

教学方法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集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训操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学生实训中心。

3.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实践活动采取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同时又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

通过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由“职业技能”到“职业资格”再到“职业能力”的跨越。

4.以人为本对学生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上考核与课余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

2.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2.1能力目标学生能准确处理配送中心订单处理、入库管理、拣选、流通加工、配货、送货等工作中的基本业务,具备进行物流配送业务管理的工作能力。

●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能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能按照配送计划制定的程序拟订方案,并进行技术与经济分析选择最优配送方案;●能进行运力与运量平衡,进行运力的合理安排,并能进行现场调度;●能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能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能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能使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配送业务的计划与组织,团队内外的协调与沟通。

2.2知识目标为达到上述能力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的专业知识:●掌握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了解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掌握配送业务操作方法;●了解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熟悉计划制定程序,掌握计划制定的方法;●掌握计划合理化分析的方法,了解一定的配送成本知识,熟悉配送线路;●掌握运力与运量平衡的方法,了解运力与运量的相关知识,熟悉现场调度的方法,熟悉调度业务相关预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并掌握条码、RF、电子标签等技术,熟悉信息收集与处理方法;●了解经济学原理,掌握经济核算与分析的方法,熟悉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掌握配送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熟悉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掌握配送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和基本方法,了解并掌握配送企业计划、组织、协调、沟通等具体管理职能;●了解现代配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了解技术的应用。

2.3素质目标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渗透以下素质能力的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锻炼学生合作与沟通的社会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学习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号模块课程单元/项目能力要求●能总结配送中心的功能;列举配送中心的种类知识要求●掌握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的地位与作用、配送中心的课时1配送中心认知1配送中心认知2订单处理作业2配送业务管理3拣货作业●能对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进行设计●学生能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有效确认;学生能快速、准确建立客户档案;学生能根据客户需求与企业实际对存货进行合理分配●能结合仓储货位状况正确设计并输出“拣货单”或“分货单”●能将两种拣货方式与拣选辅助设备配合使用;会针对客户实际需求(订功能;了解配送中心的种类●掌握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掌握订单处理的基本概念、接受客户订单的不同形式、订单中哪些要素需要进行确认、不同形态订单的处理方法●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订单信息的确认●了解客户档案所包含的内容●掌握存货分配原则;●掌握“拣货单”、分货单”的设计原则●了解影响拣货效率的因素●熟悉不同拣货方式的特点、作业流程442●能对流通加工与4 补货与盘点单状况)合理选择 拣货方式●能合理规划与选 择拣货路径●能对拣货任务进 行合理分工、落实 责任,协作配合共 同完成拣货任务 ●能针对电子标签 拣货系统进行“摘 果式”与“播种式” 两种拣货方案的设 计●能根据两种拣货 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训练,并进行详细 记录●能对动管储区进 行整理、整顿等管 理●能根据实际需求 制定补货策略、确 定补货时机、进行 补货操作●能正确进行“账 面盘点操作”及“现 货盘点操作”;会正 确识读和使用盘点 所用的各种表单 ●能准确计算盈亏 ●掌握电子标签拣货 系统的作业方式●掌握电子标签拣货 系统进行“摘果式” 与“播种式”两种拣 货方案的设计方法●了解管储区与保管 储区的概念与区别, 阐述设置动管储区的 必要性与设置原则 ●熟悉补货的概念与 补货的方式;了解补 货策略●掌握“配送模拟教 学系统”进行帐面盘 点模拟操作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盘 亏”、“盘赢”处理的 原则差异,对盘点结果 进行合理分析,正 确进行盘盈、盘亏 处理●能在“模拟实训 室”利用“配送模 拟教学系统”进行 帐面盘点模拟操 作,并进行“盘亏”、 “盘赢”处理5 流通加工作业●了解流通加工的概生产加工进行有效 的区别●能对不合理流通念与特点,了解流通 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 别6出货与包装作业7配货与送货加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归纳总结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能针对“合理下料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工具对“合理下料问题”进行计算求解●能进行人工分货作业●能正确进行出货检查●能针对不同出货形式所进行的包装作业,会正确选择包装方式●能使用常见包装标识●能正确使用常用包装材料、容器●能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打包机等常用包装设备●能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配送模拟活动●能通过角色扮演分析影响配送效率的因素及对策●能分析配送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及对策●能分析我国交通现状及城市车辆管理制度对配送的影响●理解流通加工的地位与作用●熟悉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掌握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掌握“合理下料问题”进行计算求解的方法●熟悉出货作业的内容与工作流程●了解分货的含义与分货方法●了解出货检查的含义、出货检查的方法●了解包装标识、包装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掌握包装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了解常用包装材料、容器的特点、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包装设备的操作规则●掌握配货与送货作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影响配送效率的因素●理解并掌握配送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了解我国交通现状及城市车辆管理制度●了解输配送司机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特点;对常用的运输车辆有所了解●能正确归纳配送中心成本的构成●能说明配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模式●学生能利用Excel软件对常见的物流配送成本进●掌握配送中心成本的构成●了解配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模式●了解并掌握配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阐述降低配送成本相关策略的含义配送成本控制3与绩效评价8配送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行简单的核算与分析●能对常用的配送●掌握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方法●了解物流企业绩效8中心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能归纳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与考核方法●能树立成本意识,积极寻找降成本的方法与策略评价指标的内容与考核方法●了解并掌握物流中“二律背反”的原理合计544.实施建议4.1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4.1.1教材选用及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参考“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技能、知识与态度)”和“活动设计”,把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